🌓
成唯识论
【点击下载本册电子书】

成唯识论

凡夫外道著“有”,未免流浪生死,永无出期。我佛慈悲,为说“有教”,强调“我空法有”的道理。如四谛、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假说诸法为有,实我不可得。于是有了“四阿含”等,使凡夫、外道能趣向二乘。 但二乘人不了佛的密意,又妄执心外实有诸法,因此佛为说“空教”,阐述“一切诸法皆空”的宗旨。如诸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使二乘能趣向大乘。于是又有了“大般若”等。 然而,所化有情在听闻“性空”之教后,于诸法实有的妄执虽然除去,但又难免堕入偏执空的妄见之中,始终不能悟入中道妙理。于是佛又为说“中道教”,令使在空去心外诸法的同时,保留了内识的存在。如三性、三无性、百法、二空、十地因果行位。于是便有了“瑜珈”、“唯识”等。 “唯”,是破心外实有的迷执;“识”,是破内心空无的妄执。以“唯”,遮偏有;以“识”遮偏空。因此,“唯识”可说是究竟的“中道”了义之教。 如今这部“成唯识论”,就是当时印度十大论师针对“唯识三十颂”的论述。其中对于“唯识相”(依他起的八识)、“唯识性”(圆成实的真如)、以及“唯识位”(悟入唯识的阶位),都有非常完整的说明,不但有唯识的立论,更有实践的方法。 这让我们更清楚“成唯识论”为什么又称为“净唯识论”的原因。 它一方面树立自宗的唯识义理;另一方面使其他污蔑唯识义理的学人转为清净;更重要的是,用它来比喻我们的真如自性本来清净,但被客尘烦恼所染污,如果不从事修行,不去除尘垢,是无法恢复本来的清净。而整部“净唯识论”,就是教导我们如何转染成净,达到自性涅槃、成佛的最终目标。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

敬观视频

普愿见闻者,悉皆发菩提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