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6、善法十一(无嗔)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好,上次讲到一百六十五页,无贪讲完了,是吗?无贪讲完了。要从无瞋开始,一百六十五页,无瞋。

现在我们是讲善心所。善心所就是我们的念头它是属于善的这个部分,善的念头我们叫做善心所。现在我们讲的是善性,我们的起心动念是善的念头;可是现在我们讲的这个善呢,不是相对那个恶来说的那个善;因为你有善、恶,还是有对立,有分别、对立。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善是纯善,是我们佛性里面本自具足的那个性德。性德,就是自性的功德里面本自具足的,不是分别来的善。

我们一般讲“善”是相对那个“恶”来说的,这个不是我们自性功德里面本来的善,它是属于修来的。可是我们现在讲的是我们自性本自具足的,所以它是性德不是修德,它是我们佛性里面本来就有这样的特质。其实每一位众生他是本来就有这个善性的一面,就是佛性里面本来就有这个自性功德的宝藏。那就是因为知见上的错误、见解上的错误、情感上的迷惑,因此我们自性当中本来的这个功德、这个宝藏它没有办法发挥出来。

那我们现在是用修德、用修善、断恶修善。可是我们本来是善的,为什么它会变成恶了呢?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我”,坏就坏在这里,本来一切法无我的,它就是因缘生灭、生灭这样子。可是我们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从我们自性当中生起了见思二惑。自性当中本来没有对立、本来没有分别、本来没有执著、本来没有妄想的、本来清净的自性,因为一念无明,“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个是《大乘起信论》里面的。

这整个轮回或者整个法界、十法界它是怎么形成的?就是一念无明,一念无明就是一个妄念起来,它就开始生起了见思二惑。那以唯识的观念来讲,就是自证分、我们的那个自证分生起了分别、执著、妄想之后呢,它就形成了见分跟相分,那我们就把这个见分当作是“我”,把相分当作是“法”,那个我执跟法执就是这样形成的。本来没有对立、没有分别的自性、本自清净的自性,生起了无明、颠倒、妄想,它就形成了有能所、有对立的见分跟相分。

见分的意思就是说你那个能缘的心,相分就是所缘的境。像我们现在起了一个念头,一定有一个能起念头的那个心,还有所起念头的那个对象。譬如说:我现在看这个茶杯,一定有我这个能缘的“心”来缘这个茶杯,这个“茶杯”是我的心所缘的对象,对不对?我现在眼睛在看茶杯嘛,所以我的心呢叫做见分,缘什么呢?缘这个茶杯,这个茶杯就是相分。我能缘的心叫做“能”,所缘的境叫做“所”——这个就是能所对立,就开始有对立。我有一个内心,能够缘的内心,有一个外境,又有内、外的对立,有能、所的对立、有内、外的对立,我们一切的分别执著就是这么产生了。可是它本来没有,它本来没有能所、没有内外、没有对立,这个是实相,诸法的实相是这样。

可是因为我们看到的这个茶杯,马上就有能所,因为我们还有我执,就有一个“我”能够看到这个茶杯,茶杯在我的身体之外,我能够看茶杯的那个能缘的心在我的身体里面;因此就形成了有一个我在看这个茶杯,把见分当作是“我”,把相分当作是“法”——法执、我执就是这样产生的。

那你说宇宙万有它万事万物这么多东西,它难道不在我的心外吗?不在你的心外,事实上它不在,不在内、也不在外,它只是存在,懂吗?因缘生灭、生灭,这个它只是存在。它是不是永恒存在?不是!它是生灭法,等一下“啪!”一下,把它摔到地上,它就没有了,可见它是生灭法,它是无常的,它不是永恒存在的。

我们如果说已经打破能所,打破见分、相分这样二元对立的一个观念,我们不再有分别、执著、妄想的时候,你说这个茶杯还存不存在?它是什么样的一个存在?没有能所、没有对立了,没有见分、相分了,见分、相分融入自证分,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佛性来看这个:它存不存在?怎么样存在的状态?来讲一下,它是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存在的?(有师兄答:空性)空性?空性就没有了,空性没有茶杯了。因缘?因缘和合所以有茶杯?它只是存在,那我知不知道它叫茶杯?如果我没有分别、执著、妄想,我知不知道它叫茶杯?知道啊?点头?我知不知道它叫茶杯?为什么?它没有能所,它只是存在,没有一个“我”在看,也没有一个“茶杯”被我看,因为没有见分、也没有相分,全部融入自证分里面。它只是因缘的存在、因缘的假合的存在,所以它只是如幻如梦地存在。不能够叫它“杯子”,也能够叫它“杯子”,叫不叫“杯子”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它只是因缘和合的、如幻如梦的存在。

“杯子”是我们给它取的,我们给它取的是因为经过了我们的分别、执著、妄想之后,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茶杯”。可是它真的叫茶杯吗?它是一个永恒存在的茶杯吗?我可以拿来插花啊,拿一朵花来插,它就变成花瓶了,对不对?那我还可以做什么?对啊,所以它不一定叫“茶杯”。所以这个茶杯,没有茶杯的自性可得,茶杯只是一个名相,我们给它的。

它可以叫任何的,它也可以叫马桶,我可以叫它叫马桶,对不对?对啊,我们自己取的名字啊,谁规定它一定叫“茶杯”了?那英文叫cup,对不对?那德文叫什么?在德国留学十二年,你们德文叫什么?对不对?我们给它的名字嘛。可是我们就把万事万物取了很多的名称,然后就执著得不得了,把它当作是永恒存在的,然后紧紧抓着:“这是我的,不可以碰。”

那对一个已经了解诸法实相的人来说,他不会著在空那边。空的话就是什么都没有,他不承认它因缘假合的那个现象界,他不承认,因为自性是空的,他就全部想要把它空掉。所以很多人误解空,以为空,说“你学佛空掉嘛”,空掉他就真的空掉,他怎么空掉?他就抛家弃子,做工也不做了,什么他都不干了,那个叫做他想要把境界空掉,那就是堕在空这边,那是著空,因为他不明白万事万物它本来就是法尔如是,它就是这么存在着,它本来不代表什么。我们所有对它的思惟都是我们加上去的。那万事万物它只是依着它的因缘怎么样?法尔如是地存在这样而已。所有我们对它的感受啊,对它的忆念啊,还是对它的分析啊、解说啊、赋予种种的名称啊,还是诗人要写又可以写一篇啊,把情感放在物体上面又可以写一篇文章,拟人化,那个都是我们加上去的。

可是事实的真相,它只是“存在”而已,依它的因缘条件存在,本来事情就是那么简单。可是我们没有那么简单,我要有一个“我”,然后看着“它”,它就已经形成对立了。然后呢还没有罢休嘛、还不罢休嘛:“我”还要紧紧抓着这个我喜欢的这个“对象”:人、事、物不管你喜欢什么,你就是对它产生执著,那你还要紧紧抓着。你就忘记它只是很单纯地依着它的因缘存在这样而已。所以我们那个自证分就有了能所,就产生了见分、相分。见分就是我执,相分就是法执。所以我们永远就有一个“我”,有一个对立的“法”,十法界就是这样形成了。

本来是一真法界,就因为我们的分别、执著、妄想,就形成了十法界:六凡四圣,四种圣人的法界,六道众生的法界,加起来是十法界,就是我们分别、执著、妄形成的。那就是这一念无明,就起了能所,然后我执、法执,不同的我执、不同的法执内涵,就形成了整个…。

不同的我执、法执的内容意思就是:因为我执又分成分别我执跟俱生我执;法执又分成分别法执跟俱生法执。依照不同的我执、法执的内容,形成了十法界。所以十法界它本来是如幻的,本来不是真实存在的;就是因为我们迷惑颠倒,它就形成了。所以是我们自己形成了轮回的现象、形成了十法界的现象。

那我们可以打破这个,我们就是活在一真法界;而不是十法界里面。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善性呢,是我们自性当中每一个众生都有的,本来都是纯善无恶的。那就是因为有了我执、法执之后,有我执就有我嘛,就有你、就有他。有“我”当然就开始要站在我的这个立场来获得种种的利益——那“我贪”就形成了;我贪不到我就“瞋”了;那对整个事实的真相不明白就“痴”、愚痴,不明白事实的真相本来是无我的,不明白,不明白一切万事万物的自性是空的;可是它又是如幻的现起,不明白这个真相,我们叫做愚痴。

我们现在要讲这个“瞋”。那瞋它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就是我执先产生了之后,有“我”就产生我执,我执就生烦恼,生烦恼就造业,造业就要受报。所以你造什么样的业,你就要受什么报。尽管全部的业报自性都是空的,整个轮回的自性也是空的,它本来不存在;可是如梦如幻地受报。我们每天过的都是如梦如幻的因缘果报的展现,它是生灭,不是永恒存在的。可是我们在受报的时候是不是感同身受?它好像是真的。尤其是痛苦来的时候、逆境来的时候、挫折来的时候,我们都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因此痛苦就产生了。

那我们现在就往回追:我们一切痛苦的来源它到底从哪边来的呢?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追根究底就是我执嘛,可是本来有“我”吗?没有!它怎么形成的?就是我们刚才一开始讲的:自证分形成了见分跟相分,执著就是这么产生的。

那贪不到的话就起瞋恚心,所以我们知道瞋恚的来源,来自于什么?贪,贪不到就瞋。好,我们看书上怎么讲。先来一个开场白,因为很多人没有书嘛,没有书我们就把这个内容讲完。现在再念书你们就听得懂了,我已经把刚才要讲的已经提了一下。

那我们看一百六十六页,这个十一种善法第六个是无瞋,一百六十六页的倒数第二行这边开始:无瞋,就是对三界中的一切苦、还有苦具不生瞋恚。那什么是苦及苦具呢?苦,就是指苦果,一切轮回三界的苦果,这是指结果来讲、我们的果报。我们现在为什么会在轮回?在轮回六道里面的人道,我们现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我们造业嘛,有这个业你才会再来轮回;你没有业你不会来轮回。所以轮回这个苦果是结果。那它的因是什么呢?就是苦具,就是指轮回三界的苦因。那“因”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所以我们现在来念一下:

那么,这个苦果是怎么造成的呢?因为众生都有我执,有我执呢就会生烦恼,生烦恼就会造业,有业力就会轮回,苦果就是这么产生的。我们现在就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会轮回?为什么有轮回的这个果?就是我执它是罪魁祸首。所以什么时候没有轮回?很简单,你什么时候断我执就没有轮回了。像阿罗汉暂时不来轮回,就是因为他断我执了。所以我们就知道我执是轮回的根本,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本;除非我们断我执,除非我们不再生烦恼,就不会造业,就不会轮回。

所以要解脱,现在就知道要怎么解脱了嘛:断烦恼、断我执就可以解脱,因为整个轮回现象就是我执、烦恼所造成的。因此由我执生贪、瞋、痴烦恼而造业,这个是苦因。有烦恼才会造业,这个业呢是我们轮回的苦因。那轮回三界产生了种种苦这个果,这个是轮回的果。那一般我们说苦有八苦、六苦、三苦,《广论》我们以前有上过了,有提到苦谛的这个部分,有详细解释什么叫八苦、六苦、三苦,这是苦果。

那除非我们真正了解苦因及业果的道理,才能对苦及苦具完全的做到无瞋。我们现在就要讲到重点了。那我们在受报的时候,怎么样不发脾气?怎么样让自己的心态平衡?怎么样做到无瞋?我们不顺心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做到无瞋呢?那就是除非我们真正了解苦因还有业果的道理,才能够对苦及苦具完全做到无瞋,因为这时候才真正明白,我们为什么人生会充满了痛苦。因为我们现在一切的苦,其实是自己过去所造的业现在受报了嘛,怨不了任何人的。怨天尤人也不能减少我们过去自己造的业。除了我们勇敢地去面对,不再造新的以外,没有更好的方法。

可是我们要先明白,我们一切的苦都来自于我们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它现在果报成熟了,因此我们才有种种的苦现前,跟别人都没有关系,叫做自作自受,自己造业,自己受报。

所以我们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之后,我们才能够面对逆境不生气嘛,然后依然心平气和地来面对。我们知道它是我过去恶业的成熟,所以我不会埋怨。因为一埋怨呢又造新的了,因为不能够忍受;为什么不能忍受?因为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不知道叫做自作自受,你会把这个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因为他没有把这个事情弄好,所以才惹到我生气,因为、因为……”就是你可以找很多的理由。除了你自己的自作自受,是过去的恶业成熟这个理由你没有找到以外,其他的理由你全部找到了。

所以你就会开始往周遭的人、事、物去找,那个我为什么今天会有这样的一个失败的结果:“它一定是因为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就跟自己没关系,都是人家的错。我们会把这个过错推到别人的身上。那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反省的话,我们可不可能把我们过去所有的恶业全部清净完,然后再造新的?不可能。因为我们把所有的过错就归咎到我们周遭的人、事、物上面,没有从自己本身下手。

所以修行要想最快成就,就是这个方法,怎么样?勇敢的忏悔。承认一切的过错都是自己的错。我过去如果没有造那个恶业,我今天就没有这个果报啊;要不然因缘果报就不准了,因果就没有这回事了。可是如果我相信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因缘果报的话,我就相信我今天任何的顺利、不顺利,都跟我过去的善业、还是恶业有关系;跟其他都没关系,其他都是自己去找的理由。只是因缘果报这样而已。所以我今天一切的顺利,就是我过去善业现在成熟了嘛;我今天不顺,就是过去恶业成熟,就是这么简单,不要另外去找理由。

那我们了解这个因缘果报的道理,我们也深信因缘果报的道理的话,我们就能够面对一切逆境而没有任何的埋怨,不再会怨天尤人。因为我们知道一切事情都有它的前因:我们今天面对的每一件人、事、物都有它的前因,好的就是善业成熟,不好的就是恶业成熟,就是这么简单。

也唯有我们真正地深信因果的道理,我们才能够面对苦的时候呢,可以坦然地去接受它。那怎么想呢?好欢喜,为什么?为什么受苦很欢喜呢?喜从何来?消业障,过去做错事情的业报现在成熟了,赶快消完就没有了嘛,是不是应该很欢喜?欢喜得起来吗?痛苦的时候还笑得出来吗?“都不是别人的错,是我自己的错,我过去做错事了。我现在活该要受报。”如果能够做到的话,你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把过去所有的恶业怎么样?完全清净干净。更重要的是你不再会造新的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埋怨,你就不会起瞋恚心,然后就不会造新的恶业。

因为我们很明白:你现在因为不能够忍受那个逆境,然后你就开始指责他人,然后又起瞋恚心,又造了新业,请问这个新业谁报啊?还不是自己报?那我们这个会计成本计算、计算就知道这个很划不来嘛。我们不愿意接受我们过去恶业成熟的果报,还要继续再造新的,这个就是我们过去的业障很难清净,再加上我们每天又累积新的,这个就不是学佛修行人、叫做很有智慧的修行人,他不会做这种事情。

这个变成说你永远没有止境的苦果,就是很简单的:因为我们不能够忍受,苦果成熟的时候,我们不明白它是因果的道理,当下不能够忍受、不能够欢喜受报,因此我们才会重新造业。那后面的全部都是自作自受,这所有每天新造的业我们以后还是要成熟,还是一样有无量无边的苦果等着我们。所以我们要离苦得乐啦,想要解脱轮回啊,什么证果、成佛、开悟啊,都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每天在累积新的业报。然后过去的可能还来不及消完;可是我们每天又加上新的,请问你要什么时候解脱轮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断不断累积新的业。

那你说我每天在累积善的业,这样可不可以解脱?我每天都做好事,我断恶修善,可不可以解脱?我都不会再造身、口、意三业,我每天行十善业、断十恶业,我能不能解脱?(有师兄答:可以)可以啊?真的吗?

那个三善道是怎么去的?三善道,知道哪三善道吗?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好,我们这个三恶道的业都不会造了,十恶业断。十善业,三善道啊,十善业啊,有没有解脱?没有解脱啊,还在轮回啊。所以断恶修善还没有解决耶!何况我们现在还参杂了一些恶业,想要解脱怎么可能呢?每天都在做十善业,也还没有解脱,为什么?人天果报嘛,三善道,三善道是哪三个?人、天、阿修罗,对呀!他们就是行善,死后生天啊,生前行善、死后生天啊,还在轮回耶,三善道没有解脱。所以要知道:即使我们已经断恶,已经在修善了,也还没有解脱,也没有开悟成佛啊。

那请问要怎么解脱?我们刚才其实已经讲过了嘛,看你们听懂了没有。那我们要怎么解脱?(有师兄答:断我执)好!那断我执还会不会有十善业?要讲清楚啊,断我执跟十善业有什么关系?(有师兄答:没有)没有啦?那我可不可以断我执又行十善业,可不可以?它有什么差别?断我执跟没有断我执的十善业有什么差别?没有带着“贪”,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无贪、无瞋、无痴来完成一切的善业。没有我执来完成一切的善行——这个是性德,不是修德,自性的功德圆满。因为你没有我执、没有烦恼来行十善业,这个叫做无漏业、无漏善业。那个有我执,带着烦恼的行的善叫做有漏善,那个是人天果报。无漏善、无漏善就是我执已经断的一切的善业,这个才可以解脱。

所以我执没有断之前,我们所有的善业,人天果报而已,没有解脱;除非断我执。那断我执他累积的那个无漏善业,什么果报?断我执,然后他每天行善,没有执著、没有贪、瞋、痴,然后圆满一切的善,他有什么果报?对呀,我们已经不在三界了呢!我们无漏善了呢!(有师兄答:阿罗汉果)阿罗汉?不在三界有没有解脱?什么叫解脱?解脱就要成佛?那阿罗汉有没有成佛?阿罗汉有没有解脱?那他有没有成佛?所以解脱不等于成佛,对不对?无漏善有什么果报?

我们说我们想开悟的话,需要有福德资粮、智慧资粮。请问这个时候的福德资粮、智慧资粮有没有我执?还没有开悟耶?我说我们现在要累积开悟的资粮,还没有开悟,我们要累积开悟资粮的这个时候的善是有漏善,因为还没有开悟、还没有见空性嘛,还没有证到无我,所以这个时候的有漏善只有人天果报。

如果开悟了,见了空性,无我所累积的无漏善,它就是成佛的资粮,累积成佛的资粮。所以我们平常说要累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要看你在哪一个阶段:你开悟之前的那个也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开悟,就是因为那个有漏的福德资粮跟智慧资粮不圆满。所以我们什么时候开悟?就看我们什么时候有漏的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圆满,我们就那时候开悟。

所以我们现在没有开悟之前,所行的一切善,其实是为了开悟做准备,不是成佛的资粮。弄清楚哦!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我执还没有破之前,然后我们在累积成佛的资粮,不是!我们现在累积的是开悟的资粮,你什么时候福德、智慧资粮圆满了,你就什么时候开悟。就说明了我们现在为什么不开悟的原因,是因为这两种资粮不圆满。

那这两种资粮怎么累积?靠什么累积?然后我们才有可能开悟啊,这个资粮圆满我们就开悟啦。那我们平常要怎么累积这两种资粮呢?行善,行善累积福德资粮;那智慧资粮呢?智慧资粮怎么累积?你刚才讲的是福德资粮、行善是累积福德资粮,所以我们每天要行善嘛,这是累积见道的、开悟的福德资粮。那开悟的智慧资粮怎么累积?你们这些人要重修啦。(有师兄答:听闻)哦,对呀!听闻。然后呢?从闻思修,什么?还差一点点,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三慧。听闻的智慧,我们就要多多听闻,因为不明白道理,盲修瞎练,所以我们要听闻佛法。有了正知见,有了听闻的智慧,哦!我们就明白:原来是一切法无我的哦!知道空性的智慧,知道见思二惑,知道见分、相分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原来它是没有的,自证分没有能所,没有二元对立。我们要多听闻,那就有“闻”、由听闻而成就的智慧。

那我们听闻完,不是回去就合起来,下次上课再打开,没有思惟。所以平常还要常常思惟,思惟你听闻佛法的内容;要不然我们听完就回去,又是过着迷惑、颠倒、分别、执著、妄想的那个日子。那佛法对我们来讲,我们就没有办法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没有什么改变。不容易改变,是因为没有把佛法听闻的内容来代替原来我们见思二惑错误的思想跟见解,没有因为听闻而有所改变。你还是你原来的那一套想法,你原来的那一套思惟模式,你原来的那一套作法、说法,没有改变;就是因为你听归听,可是跟自己的身心不相干,跟日常生活都不相干,那是没有思惟。

思惟就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体会佛法它说的,原来是无常的。那你怎么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一件人、事、物当中去体会它的无常生灭?那你慢慢地体会,它一切是无常的,不能够把握的。既然是无常不能把握,它就是空性的、它就是无我的,诶!你就可以明白无我的道理,你就有可能开悟啊。因为见空性了嘛,明白本来无我,那个我、我执是不是就断了?因为你已经明白本来没有我,那我执是不是就断了?

所以我执它也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然后我们要拿一把刀把它砍掉,不是!你什么时候明白无我的道理,你什么时候就没有我了嘛,那我执就断了嘛。所以我执它什么时候断?就是你什么时候明白无我的道理,本来没有我,它就断了。

所以明白“本来没有我”这个道理多重要!因为它就是关系到我们怎么破我执;而不是我修一个什么,然后我就拿那个来破我执,不是!就是你明白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它是生灭无常的,就跟你说它的自性是空的,就告诉你它本来无我的。那我们常常思惟、思惟,去体会无常、无我、性空的道理,你就明白它本来没有我。因为我们看的,就是生灭的现象这样而已嘛,它是相续的过程这样而已。我们就很容易去体会它本来是无我的。这要靠什么?这要靠思惟。

所以我们听、光听没有用;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不断不断去体会它。我们能够深入体会的话,思惟就产生了思惟的智慧,叫做思所成慧。这时候的智慧跟听闻来的就不一样,为什么?因为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身心里面,慢慢在转换你原来错误、以为有一个“我”的那个执著,它慢慢在减弱那个力量、我执的力量。你思惟一分的无常、无我,你就破一分我执的力量,这是靠思惟来的。

平常一定要多多体会,深入把我们的:身心让它转化,这就进入了修所成慧。你实际上借着一个法门也好,没有这个法门也好,你就是把你的身心转化了,由以为有我的这个执著,转化成无我的这个过程就是“修”。这所有所产生的智慧就是修所成慧。那这个时候你一定可以见到空性,我们就叫开悟。

所以我们刚才说,你开悟的智慧资粮怎么累积?就是这么累积。所以你什么时候闻、思、修三慧圆满的时候,你一定见空性,因为它就是这样的道理。你从听闻空性的道理、无我的道理,到思惟它,到实践它,你就开悟了嘛。所谓开悟就是见空性啊,真正明白无我的道理;而不是意识上的明白,是你现在现证了,你真正地尝到了那个法味。

前面听说“哦,本来无我的”;可是我们还是念念有我啊,所以他没有办法做到,没有办法实证。所以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我们要真正地去实践它——本来是无我的,我们念念都是无我的,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做到。

所以佛法不是理论的,不是说我知道,你的修行就算完成了,还没有!是要开始而已。要知道,然后要思惟,要修习。那思惟、修习做什么呢?就是完成你听闻来的那个内容,要去实证它。佛法是实验的,不是理论,就好像一定要进实验室。

就好像我们学游泳,你“纸上谈兵”没有用啊:先怎么样,游泳的步骤,讲了半天你就没有下水。就是把你丢下水,“砰!”就把你听来的游泳技巧,你就给我实际上的游,所以你可以从这边游过去那边,OK!

这就说明我们所听闻的佛法理论,它都是要实证的。就要实际把你丢到水里面,你就是要会游;不然告诉你游泳的技巧没有用,因为你还是不会游。所以我们听了再多空性的道理、无我的道理、无常的道理,我们不去实践它也是“纸上谈兵”,那是理论派的,不是实修派的。所谓见道的智慧资粮就是这么达到。

那我们什么时候开悟?就是我们什么时候实证无我、空性的道理,我们就什么时候开悟。这个之后呢,你所有的发菩提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波罗蜜、愿波罗密、力波罗蜜、智波罗密——这个十波罗密怎么圆满?这个时候全部都是因为已经开悟了,所有都是无漏的嘛,对不对?这个时候所有:你发菩提心,三轮体空,没有一个我在发心,没有我发心的对象,没有发菩提心这件事情,跟空性相应的发菩提心。没有一个“我”在发心。这是因为他已经明白无我的道理,所以他这时候发的菩提心是三轮体空,这三件事情都没有。他所行的布施,没有一个我布施的“人”,没有被我布施的“对象”,没有布施什么那件“事情”,三轮体空;持戒,没有一个“我”在持戒,没有持戒的“对象”,也没有持戒的戒条“内容”。他是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完全无我地来圆满这十种波罗密——这时候所累积的资粮就是成佛的资粮。

所以它们的差别,同样是智慧跟福德资粮,就在有漏跟无漏的差别,有我执跟无我执的差别:有我执的时候他累积的是见道、开悟的资粮;没有我执的时候他累积的是成佛的资粮。都叫做福德资粮、智慧资粮。

好,这样明白了。

所以我们要做到无瞋,除非我们真正明白这个事情了:没有我执的话就没有贪,没有贪就没有瞋。对呀,真正做到无瞋就是除非我们断我执嘛;要不然是很困难的。那我们现在可以练习,就是明白它是因缘果报的,这样我们也可以做到无瞋,从这样练习。虽然我们我执没有断;可是至少我们可以面对,果报现前时我们可以坦然面对,不再造新的,很快把过去的恶业全部清净,就可以做到现在讲的无贪的初步;可是真的要做到要断我执。

因为这时候才真正明白,为什么人生中充满痛苦呢?又为什么会有轮回?原来都是自己造的。那么自己为什么会造这些业呢?原来是因为无明,才以为有一个“我”的存在,以为有我。本来无我,因为无明,以为有我呢,就起惑造业,有我就生烦恼,有烦恼就造业。

那什么时候才能够解脱三界的苦,不再轮回呢?那就是至少要证到阿罗汉;断见思二惑,就能够证到阿罗汉。因为阿罗汉已经悟到无我的道理,因此他能够断除我执。没有我执就不会生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没有业就不会轮回。所以是业力让我们来轮回的,除非我们的业清净了,我们就没有轮回的因了。

业怎么清净?往前推:你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怎么样没有烦恼?因为我执断了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就没有轮回的苦果,这样整个轮回就断了。

所以在见道以后呢,我们就是用这个悟到无我的智慧来断烦恼的,如此就可以逐渐圆满无贪、无瞋、无痴这些善法了。所以圆满三善根是由无我的智慧来达成的;而不是依靠定力。所以我们要知道哦,四禅八定,你定力修得再好,不能解脱,为什么?只能伏烦恼,烦恼的种子没有清净。所以修禅定不能解脱,它只能伏烦恼。

那个烦恼的种子要靠智慧来断,为什么?为什么烦恼要靠智慧来断,定力没有办法断,为什么?因为只有无我的智慧可以断烦恼。定力没有办法断烦恼,定力只能伏。所以你定力再高的话,那个烦恼只是伏住,不让它起贪、瞋、痴;可是贪、瞋、痴的种子并没有清净,是因为你还没有见到空性,没有真正证到无我;所以你定力再高,只是功夫很好,没有见空性,无我的那个智慧没有现前,因此它不能断烦恼。

无我空性的智慧现前,就表示说你真正明白无我的道理,才能够真正断烦恼,对不对?无我了嘛,你就不会生烦恼、不会造业,然后不会轮回。所以只有空性的智慧、无我的智慧可以断烦恼。因为你明白无我的道理,你就不会生烦恼、不会造业。定力再高没有用,只是伏而已。

这个很重要哦!所以那个只是练功夫的,他永远没有办法解脱。他如果没有开悟、没有见空性、没有证到无我,他功夫再好,定力再高,不能够解脱,还在三界。怎么样的定力,到哪一界天去?你如果是证到色界初禅,你死后就生初禅天嘛,如果没有恶业的话。如果你又行十善业,又加修定力的话,你生前是证到色界初禅,你死后生初禅天;生前证到二禅,死后生二禅天(这个都要行十善业哦,十恶业还没有,十恶业是三恶道),行十善业,加上定力的功夫,你生前证色界三禅,你死后生三禅天;色界四禅,死后生四禅天;你生前的功夫高到无色界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空定证得,你死后生四空天,在无色界,没有解脱,还在轮回当中。所以那个只是修定的,最高就是色界、无色界嘛,四禅八定,色界、无色界,没有解脱。

所以一定要有空性、无我的智慧才可能解脱,这个很重要!不是只打坐就等解脱找你,做梦!轮回的因是我执造成的嘛;那你我执没有断,你怎么可能解脱轮回呢?很简单,是不是这样?切记!切记!

所以开悟是我们修行的开始、开悟是修行的开始;没有开悟之前,都盲修瞎练,因为带着我执嘛。也不能说那么难听,盲修瞎练,好像一切功夫都白做了。因为带着我执,所以那个都是有漏的善,即使你可以断恶修善,都是人天果报而已,也是不能解脱的。

好,所以我们知道修定不能解决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当果报现前的时候呢,身心还是要受极大的痛苦煎熬。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无我的智慧去了知这一切都是因缘所生的话;了解它因缘所生的意思是说: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我”在受报。现在告诉我们怎么样在面对苦受的时候不要起瞋恚心,就是知道没有一个“我”在受报。那现在这个受报这个苦怎么来的呢?因缘所生,你过去的恶业,因缘所生就现前了。

这个业力的自性也是空的,生灭法,因缘生灭、因缘生灭。所以恶业现前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知道它是无常的,它会过去的,那我们就不会觉得这个苦好像很难捱(ái),好像过不去。没有!它是生灭法,它是因缘所生,所以你今天再大的苦它都会过去,报完了就过去了,所以它并不可怕。我们就不会很怕那个痛苦来,也不会很怕业障现前,也不怕障碍来,不怕!赶快消完,后面比较顺利。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要思惟说: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我”在受报,全部都是因缘所展现的果报,也是过去恶业因缘成熟这样而已。然后它是生灭法,它是无常,它迟早会过去。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思惟的话,我们就很难去安然忍受而没有起瞋恚。那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练习做到没有瞋恚心:因缘果报,过去恶业成熟这样而已,自作自受,要能够承担。因此呢,如果不能做到,就很难成就无瞋这个善根了。所以要真正做到无瞋呢,至少也要见空性,做得比较彻底,因为没有一个我嘛,就比较容易了。

所以由以上可以得知,对三界中一切苦及苦因都能够如实了知,因而对周遭的人、事、物我们就不会再引发瞋恚。我们不会把那个责任,所有的过错,把它推卸到周遭的人、事、物身上去,不会做这样的事。会自己承认自己的错,是自己过去的恶业所形成的,不是别人的错。这就是无瞋的体性;所以无瞋它可以对治瞋恚,我们只要能够这样来思惟,我们就不会瞋,那我们就可以对治那个瞋;也可以行一切善。

所以我们要圆满一切善,其实跟我们有没有做到无瞋有很大的关系;要不然我们就一面发脾气、一面行善,怎么样?火烧功德林,全部烧光光,你一面这边行善,等一下又发脾气,好,烧完了。所以我们要成就一切善,其实也跟我们会不会火烧功德林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练习慢慢做到无瞋的话,我们要成就一切善,它就不会烧掉,我们要圆满一切善就会比较快速,比较有可能。

所以它才会说无瞋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对治瞋以外,它还可以圆满一切善法的原因就在这里。下面就在讲这个:

所以对治瞋恚及行一切善,就是无瞋的作用。为什么要做到无瞋才能行一切善呢?就是因为带着瞋恚所行的善,是火烧功德林,一面累积资粮,一面破坏。你这边存款,那边又漏光光,所以永远没有办法累积我们的福德资粮,这就不是真正的行善,因为你一面建设、一面破坏。

那后面就讲到说无贪跟无瞋,其实这两种善根是我们善心生起来的时候,它是同时具足的,而不是它的所缘境不同,而有这两种分别。当善心生起的时候,不管是缘什么境,我们都可以对有、有具(有、有具就是那个贪的果,还有贪的因,就是我们上一堂讲的),那苦跟苦具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轮回的苦果,还有轮回苦果的因。从因到果,我们只要对这个有、有具,就是一切好的果报,我们不起染著,这个时候我们叫做无贪。那我们对苦、苦具,就是因为一切轮回的苦果,一切轮回苦果的因,能够不生瞋恚这个叫无瞋——这就是无贪、无瞋它们的差别。同时你有善心所,那你同时可以有无贪、无瞋。只是面对这个有、有具的时候我们叫做无贪;对苦、苦具的时候我们叫无瞋,这样一个名称的差别而已。

同时我们心念都是善的时候,它就同时具足无贪、无瞋,这样的意思。好,所以可见这两种善根是可以同时生起的。那只是在观有、有具的外境上我们安立无贪;在观苦、苦具的外境上安立无瞋;并不是说我们苦境的时候无瞋,那乐境的时候无贪,不是这个意思。

这种情况,就好像前面的惭、愧是一样的。并不是善心所缘起的时候有惭心,恶心所缘起的时候有愧心,不是这样;而是同样的当善心所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善念的时候,同时具足惭、愧。那惭、愧怎么分别呢?它就是以崇善跟拒恶这两种功能来分。可是都是我们有善心所的时候,同时具足惭、愧。那一个是崇善叫做“惭”,拒恶叫做“愧”,这样来分两者的差别。

所以这些法都是遍一切善心的。这边是重复的,我们念过去就好了:无瞋的意思,就是对三界中的一切苦果,还有造成一切苦果的因,都能够明了它只是因缘果报的展现,因此在受报的时候,能安然忍受,不生起丝毫的瞋恨心。所以不生瞋恚就是无瞋的体性,什么是无瞋的体性?就是不生瞋恚。

那它有什么作用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它能够对治瞋恚,还能够行一切的善,因为不会火烧功德林了。那无贪、无瞋这两个善根所缘的境界不同,顺境的时候无贪,逆境的时候无瞋,应该不能同时发生,怎么能够说它是遍一切善心呢?

回答(我们刚才也讲过了),它是善心生起的时候,不论是缘什么外境,都是同时具足无贪跟无瞋这两个善根,因此可以在面对有、有具的时候不会心生染著;在面对苦、苦具的时候不会心生瞋恚。而是在缘有、有具境的时候呢无贪,在缘苦、苦具境的时候无瞋——这样就是缘不同的所缘境。那现在不是缘不同的所缘境,所以只是在善心生起的时候,观此二境来安立无贪、无瞋这两种名称而已。

同样的,在前面有讲的惭、愧这两个心所,也是当善心生起的时候同时具足,只是在崇重贤善的时候我们安立、给它一个名称叫做惭;在轻拒暴恶的时候我们安立一个愧。而不是在缘善境的时候有“惭”,缘恶境时有“愧”。所以说无贪、无瞋和惭、愧这两个一样,是遍一切善心的。所以我们心是善的时候,我们就同时具足无贪、无瞋,也同时具足惭、愧。惭、愧我们前面讲过,所以现在新同学可能听不太懂它在讲什么。今天只能讲到这里。

我们合掌回向。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