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7、第七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二○一四年九月十七日

法师、喇嘛、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介绍第七识。第七识叫做“末那”,那末那是什么意思呢?翻成“意”,意就是思量,什么是思量呢?就是思虑、量度的意思。那它思量什么东西呢?思量第八识的见分为“我”,就是第七识的见分在缘第八识的见分的时候,思量、计度为“我”。那我们就知道,所谓的那个我的执著,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两个见分。

见分还记得吧?能缘的心叫见分,所缘的境叫相分。那第七识它的见分在作用——它的能缘的心这个见分在作用的时候,它缘什么呢?缘第八识的见分,把第八识的见分当作是自己的相分,当作是“我”,所以这个“我”这个时候是相分。所以我执这个“我相”——这个相分是哪里来的呢?是第七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见分来的。

那第七识的见分怎么会把第八识的见分当作是我呢?就是因为第八识的见分,第一个,它作用是恒常的。就是能缘的心如果去缘一个外境,它如果有间断,一下有我、一下没有我,这个是不可能存在的。不能说一下“我”不见了,然后等一下“我”又冒出来了。所以它缘的对象一定是恒常,而且一类相续,就是说它一直都是这样。不像那个前五识或者第六识它有间断,它作用有间断;而且它不是像第六识它一下善、一下恶、一下无记,变来变去,不可以这样的。那我们都知道第八识它是无覆无记性。所以第七识的见分它能缘的对象,它一定是要一类相续的。

所以第一个条件是恒常。第二个条件是一类相续。

第三个条件是要有主宰的能力,觉得是我自己在作主。那我们知道第八识是含藏一切法的种子在里面,而且它是其他识的根本识,都还记得吧?第八识我们上一次才讲过。而且你要生起一切法,一定是种子生现行,这一切法的种子在哪里呢?含藏在第八识。所以我今天动了一个念头,就是种子生现行嘛,这个种子在哪里?在第八识,所以我就会误以为是我在作主,我今天晚上吃什么是我在作主,其实是不是?就第八识的种子生起现行了嘛,你过去怎么熏,我喜欢吃什么东西,种子生现行了。所以第七识的见分就误以为是“我”可以作主的,因为一切法的种子都是从第八识生起的,这就是以为有那个主宰的能力。合乎我的定义,就是一定要就是刚才讲的:恒常,而且是唯一,而且是主宰——合乎这样的条件才能够叫做“我”。

那第八识的见分就会让第七识的见分,误以为有这个“我”的存在,因为它就合乎这样的一个定义,相似有一个我相的存在。我们修行说想要断我执,那首先你要知道那个“我”是从哪里出来的,所以先要明白唯识说的那个“我”是从哪里生起的;要不然你说我要断我执,一切都是我执的错,因为有“我”然后才会生烦恼、才会造业,然后才会轮回。那我们知道轮回的那个源头是什么?就是“我”嘛;可是如果你不知道那个“我”是哪里出来的,你要怎么断我?

还有,要不然就是我们认为说我们现在已经找到答案了,知道那个“我”是怎么产生的,那我直接从第七识的见分就给它切,第七识的见分直接切断,不要缘第八识的见分为“我”,这样可不可以?这样断我执是不是最快、最直接?因为我知道那个“我”的误解,以为有“我”——就是第七识加上第八识的见分的作用而已。那我就直接断第七识的见分:拜托你不要再缘第八识的见分以为是我,这样可以吗?可以做得到吗?你修止观可以这样做吗?这样第七识的见分给我断,不要再缘第八识见分为我,可不可能?可不可能?这样会不会比较快一点?直接断,啊?可不可以?你们修止观的可以做到吗?可不可以?不可以,有人摇头。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我已经知道是一场误会,为什么不可以?误会有“我”,因为本来没有我,以为有“我”,原来是第七识见分搞的鬼,为什么不可以直接就这样给它断呢?

因为第七识它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思量嘛,我们刚才讲过了,为什么叫末那?就是思量,思量什么?恒常相续、恒审思量嘛,执八识的见分为我,它是一种内执的力量,它就紧紧地、里面就抓住第八识的见分为我,跟外面有没有关系?没关系!所以你眼睛怎么看、耳朵怎么听,你第七识有没有动?没有动。你要怎么切?它就是一种内执的力量,往里面缘那个第八识的见分,第八识的见分你也找不到啊,你修止观你也找不到那个第七识的见分、第八识的见分,它们在那边怎么样?恒常相续,在那边抓“我”抓得这么牢,但是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啊,对不对?它就是一种内执的力量嘛。你说不要缘,没有办法不要缘,恒常相续。

所以恒审思量,就是恒常从来没有间断过;审就是审察、计度八识的见分为我,第七识只做这件事情──思量。在它缘第八识的见分的时候,思量这个见分就是“我”,它只做这件事情,跟外境没有关系。

所以我们要想断我执怎么下手?怎么下手?既然不能直接断,要怎么下手来处理这个“我”的问题呢?从哪里下手?从哪里下手?总要有办法嘛;不然我们说要断我执、法执,又是分别我执、法执,又是俱生我执、法执——这么多“执”怎么办呢?从第六识下手,对不对?因为六识它的根所缘、所依根——第六识的所依根就是第七识,所以它叫“意识”嘛,对不对?第七识叫做(刚才说了)末那,翻成意。所以第六识缘这个“意”为它的所依根,所以叫做意识。第六意识它的“意识”是这么来的,它的所依根就是第七识。

第六识跟第七识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第七识叫染净依嘛。你第六识是清净还是染污的,看第七识有没有转:第七识没有转成平等性智之前,念念执八识的见分为我,这时候第六识就是有“我”,有一个“我”在分别。第六识的作用就是分别嘛,管分别,分别了知是第六识的作用。它又是把这个第七识当作它的所依根。所以现在我们想要转第七识怎么办?从第六识下手。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修止,保持现量无分别,有没有?第六识保持现量无分别的时候,第七识怎么样?也没有办法影响第六识,对不对?第六识在比量的时候,那个“我”才有机会放进来嘛。第六识它是三量的,还记得吗?现量、比量、非量。它比量的时候已经落入二元对立了,这个时候“我”就进来了:有一个“我”在分别。可是第六识如果是保持现量无分别的时候,第七识它是没有办法把那个“我”的观念放进来的。所以我们只能从第六意识下手。所谓的我空观、法空观,为什么要入我空观?就是第六意识入我空观的时候,就知道本来是“无我”的。所谓的众缘和合的我,自性是空的,第六意识保持这样一个无我的状态,第七识也没有“我”的力量加进来,所以这样慢慢慢慢修这个我空观,第七识一直没有办法把那个“我”的观念放进来。等到证……就是见道的时候,如果说是大乘初地的时候,你那个分别的我执就能够暂时伏断;暂时伏断,种子还没有断,暂时不起作用,是因为你第六意识一直保持无我、人无我,一直这样保持,所以第七识也跟着影响。

等到见道的时候,第六意识就转成下品的妙观察智,第七识随着第六识转了之后,也转成下品的平等性智,这时候才能够转什么?从有我转成无我——这是见道位,可以处理那个分别我执的问题。见道位之后就“悟后起修”嘛,开始进入修道位,再加强无我空性那个观察的智慧,再加强,一直到任运无功用了——八地。任运无功用的意思是说,你不用再提醒自己,要一直保持这样一个空性智慧的无我状态,你可以任运就在这个智慧当中,这时候俱生我执就暂时伏断。所以初地是处理分别我执的问题,八地处理俱生我执的问题——它都是从第六意识下手入我空观。

那法空观也是同样,你要处理那个法执的问题,它也是从第七识执八识来的。所以第六意识入法空观也是同样:见道位入初地的时候,可以暂时伏断分别法执,但是俱生的就没有办法,八地就还没有办法断俱生的法执,要到最后金刚喻定的时候,才可以断俱生的法执。

现在我们讲这一段的目的,就是不要以为直接从第七识下手来修,就可以断我执。虽然我执是第七识的作用,但是你没有办法直接就切断它,因为它是一种内在执八识见分为我,非常深细的作用。我们没有办法靠修止、修观,然后直接就从第七识来下手修,只能从第六意识。

所以我们就知道修止观的重要,你只要能够得止了之后,或者得定了之后,在定中生起不管是我空的智慧、还是法空的智慧,才能够真正处理第七识见分执八识见分为我的这个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处理掉。处理的那个过程、还有次第,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从见道位、到修道位、到最后的究竟位,才能够把所有分别、跟俱生的我执、法执,全部处理干净。可是我们要先知道那个执著是怎么生起的?原来是第七识见分的作用,它在执八识见分的时候当作是我,这个时候的我就是相分了。

好,现在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做末那呢?就是“意”的意思,什么是意?“思量为意”,什么叫思量?思虑量度,思虑量度什么内容?就是第七识的见分在缘八识的见分的时候,思虑、量度为我,这样就知道“末那”在讲什么东西,就是第七识见分的作用,也是我相的来源,或者说我执的来源,就是从这边来的。

那第七识它缘的(就是所依根)是什么?我们刚刚说第六识它的所依根是第七识,那第七末那识它的所依根是第八识,那第八识的所依根是第七识,所以七识跟八识也是关系密切,所依根明白吗?所依根的意思就是说,你要生起八个识它一定有所依根。像眼识,要生起眼识的作用要依什么根?所依根,要生起眼识必须要依眼根,对不对?眼根就是眼识的所依根,那耳识呢?要依耳根。鼻识依鼻根,舌识依舌根,身识依身根。第六意识依什么?它的所依根是……刚才讲第七识,第七识的所依根第八识,第八识的所依根第七识,所以第七识要依第八识才能生起作用。

那所缘境呢?眼根的所缘境是什么?色尘嘛,眼耳鼻舌身,就是色身香味触。第六识的所缘境是法尘,对不对?法尘就比较难体会,因为它一半属心、一半属境。像我们眼根缘色尘,我们都看得到嘛:这边的花很美丽;耳根依声尘,也听得到各种音声。可是你说第六意识它缘的是法尘境界,就有一点比较难体会,因为它不是这么真实的让你看得见、听得见,然后闻得见,然后吃得这么真实,对不对?好不好吃,马上知道。

那第六识的法尘它是怎么产生的?就是五尘落谢的影子,对不对?落在意地当中,所以在心里面所现出那个相,就是法尘。它是五尘落谢,色声香味触这个五尘落谢的影子,映在什么地方?映在我们的心上、映在意地,就是这个第六识,这个心上所现起的我们叫做法尘。所以它不是完全的色法,虽然它归在色法,因为色法就是五根、六尘,是色法十一个内容嘛。

可是法尘它比较特别,它一半属色法、一半属心法,为什么?因为意识是心法嘛,对不对?第六意识是心法,第六意识它的所缘境是法尘,所以这个法尘一半属心、一半属境,境就是外境嘛,色声香味触这个是外境——属于境,一半属心、一半属境。所以像我们修观想,你现在观想什么,那个是属于什么境界?第六意识起观想,法尘境界,对不对?那你修定修到一片清净光明,什么境界?法尘境界。好清净啊!——法尘境界。各种的定境,像初禅就是寻、伺、喜、乐、一心,或者觉、观、喜、乐、一心,什么境界?法尘境界。

为什么要特别把这个提出来?因为很多人在这个地方就误解了嘛,把法尘境界当作是开悟了,懂吗?“啊,一片清净光明,我一定是悟了!”对啦,就是误了,不知道是哪一个“悟”嘛?然后又是,“啊!又是都空了,那我一定是自性现前!我见到空性了,空性的智慧现前了。”空性的智慧能够就让你觉得这样空的,看起来空空的就是空性的智慧吗?那个也是法尘境界,懂吗?所以,所有你修的那个定境,全部都是法尘境界,包含你由定所发的神通,什么境界?法尘境界,有没有了不起?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都不要在这里被耽误了,误就是耽误的“误”,绝对不是开悟的“悟”。

所以很多人就是在这边就是搞错了。所以第六意识所缘的境界是法尘境界,这个我们因为比较难体会,所以我们一定要说清楚。所以《楞严经》里面才会说“内守幽闲”,里面守一个幽幽静静的“闲”,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清净光明啊,什么很幽静啊、很清闲的那种境界啊,什么?“犹是法尘分别影事”,第六识管分别嘛,“分别影事”,“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就是告诉我们,很清楚,你不管第六意识的什么境界,全部都是法尘这样而已,不要以为自己开悟了、还是见道了、还是怎么样、还是见空性了——也是误会一场,所以第六意识缘的是法尘境界。

第七识缘的是……第七识缘的是什么?我们刚才讲了半天,第七识缘的是什么?第七识的见分缘什么?第八识的见分为它的相分境,所以第七识的所缘境是什么?第八识。所以第八识是第七识的所依、也是所缘,这样明白吗?所依根、所缘境都是第八识。

那第七识它所相应的心所有哪些呢?第七识有一种翻译就是:什么叫末那?“染污意”。我们刚刚说末那是意的意思、意识的“意”。可是有些地方加上一个“染污”、染污意,就是说这个意、这个思量,是被染污的,就是第七识的见分在缘第八识的见分的时候,是被染污的,被什么染污呢?四惑嘛。我们念过《八识规矩颂》,四惑常相应,有没有?第七识,恒常与四惑相应,哪四惑?我痴、我见、我慢、我爱。

为什么第七识会有我痴呢?就刚才讲了半天,本来没有我的,它以为有“我”,它把八识的见分以为是“我”,这个就是无明嘛、愚痴嘛。所以第七识它恒常相应的四惑,第一个就是我痴,它是无明来的;因为无明,不明白“一切法本来无我”的这个真理,这个宇宙的实相不明白,它才会执八识的见分为我,所以它是愚痴、无明。第七识第一个就是我痴,因为愚痴、无明,所以以为有一个“我”,所以叫做我痴。

有我了之后,就一定有“我见”嘛,这个我见就是身见、萨迦耶见,这个根身是我。我们刚才说第七识它的所缘境是第八识嘛。那第八识的见分它的所缘境是什么?第八识的相分是什么?见分缘的叫做相分,能缘的心是见分,所缘的境叫相分。第八识能缘的心(见分),它所缘的相分是什么?我们上一次才讲过,根身、器界,有没有?根身、器界,正报、依报,所有的身心世界是第八识的所缘境。

第七识依第八识,就是缘第八识的见分为“我”,第八识的见分所缘境又是根身、器界,这什么意思呢?这个根身是我,结论就是这样子。第七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见分,第八识的见分又缘根身、器界,所以结论就是根身、器界是“我”——我的身心世界,是这样来的。这就是第七识依止第八识、还有缘第八识,就是以第八识为所缘境的结论。

所以为什么我们念念认为这个根身是“我”?然后外在的世界是我、我的世界嘛,就是外在的山河大地,不是我的,我的意思就是说:你会以为有一些外在的这个是你的。譬如说:你家的房子、你现在身上穿的、戴的,那是物质世界嘛,依报就是外在山河大地,整个那个物质的世界,也一样有“我的”观念啊:我的股票、我的房地产、我的汽车。所以我的、我的是怎么来?是从“我”来的嘛,有“我”就有属于“我的”嘛,所以是我的身体、我的心、我的世界。就是第七识跟第八识它们之间密切的关系,就产生这样的一个结果。

所以现在讲到第七识它所相应的四惑,因为我痴的关系,所以一定有我见,所以它把这个身当作是我的身嘛,我见就是身见,这个身是我,色身是我。

有我之后一定有“我慢”,不管你有没有表现出来,你压根儿、你骨子里面,“就是全世界我最厉害、我最棒”就对了嘛!不管跟人家比得过比不过,心里永远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那一个,“我一定是最优秀的那个,我只是暂时不想跟你比,这样而已。”那就贡高我慢,就有我一定有慢,而且它是根本烦恼,就是说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一定有我痴、一定有我见、一定有我慢、一定有我爱——这四个四惑。

有我,就一定有“我爱”嘛,全世界最爱谁?还是最爱自己啦,所以你不用问别人说“这个世界上你最爱谁?”你先问你自己嘛,你最爱谁嘛?“一定是我自己最爱自己嘛”,因为第七识的作用就是我爱呀!这也是与生俱来,就是有这四惑。

这个了解都很重要,因为它对我们的修行才有帮助,要不然我们都以为说“哎,我都无所谓,我也很谦虚,我也一点都不傲慢,我很谦和,然后我也没有很贪啦,对不对?尽量不贪啦。”以为都快要接近无贪了,不可能的!有我就一定有我贪、一定有我爱、一定有我慢,所有的根本就是愚痴、无明来的。没有我以为有我,有了我之后,就有我见、我爱、我慢,都来了。

那除了这四个根本烦恼以外,第七识还有跟什么相应呢?那五遍行是一定有的嘛。五遍行我们讲过,它遍一切识,所以八个识都有,前五识、第六、第七、第八,全部都有五遍行。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吗?还有,也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每天的人生境界,就没有离开这八个:就是整天头脑不是很清楚的时候,我们叫昏沉啦,只是它有大昏沉、小昏沉的差别,晚上睡着了叫做大昏沉,白天醒过来叫小昏沉,因为永远意识都不是很清明啊。你有那种清明到好像无云晴空那个感觉过吗?第六意识,哇!清楚到不行这样子,一丝的云雾都没有,有这种感觉吗?可能得定的时候开始有啦,就是清净光明那个时候可能有一点啦。可是如果没有修止观、没有得定慧之前,可能就是昏沉嘛。

那你说当你昏沉的时候,会有散乱吗?它可不可能同时存在,昏沉里面有没有散乱?我很专注的昏沉,有没有可能?我昏沉得很专注,有没有可能?我在定中昏沉,有没有可能?不可能嘛!所以昏沉就一定有散乱,细的散乱叫做掉举,就一定有嘛,只是粗细的差别。

还有,昏沉里面会不会我正念正知,然后昏沉?我在昏沉里面保持正念正知,有没有可能?所以就是失念、不正知嘛。

那我有没有可能昏沉的时候,我精进、不放逸,精进地昏沉,有没有?也不可能,对不对?所以就是我昏沉的时候,一定放逸嘛、一定懈怠嘛,有没有?

然后我一定是怀疑东、怀疑西,那个叫不信嘛,所以昏沉的时候也不可能说我信心坚固到不行,也不可能。

这个就是我们人生的境界:八大随烦恼随时都紧紧跟随。所以它不是分开的哦,不是说我昏沉的时候就没有散乱,然后没有掉举,然后没有失念、不正知,然后没有放逸、懈怠、不信;全部在一起,通通同时存在哦,懂吗?八大随烦恼非常严重的!所以每天是不是过着这个日子,浑浑噩噩的日子?所以为什么要修行?我们刚才说的是凡夫啦,各位没有啦。凡夫的人生境界就是这八大随烦恼,常相追逐、紧紧跟随。

晚上睡着就大昏沉嘛,那大昏沉里面也有其他的,全部都是失念、不正知、放逸、懈怠通通都有嘛,不然你怎么会睡着了呢?应该精进用功才对,应该“不倒单”才对,对啊。所以……那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得定嘛,对不对?然后呢?从定中再生起智慧嘛。那什么叫做定?远离散乱、昏沉、掉举叫做定,对不对?所以除非你得定,要不然这三个一定有啊;除非你得定,才会安住在正念正知当中,对不对?才不会失念、不正知嘛;除非你真正地精进,才不会放逸、懈怠嘛,才有那个不放逸、然后精进嘛,对不对?除非你有坚固的信心,你才有信嘛——这个内容是什么?善十一。

十一个善法,就是你这个八大随烦恼全部都已经对治过来,全部都做到;然后无贪、无瞋、无痴嘛,大乘的唯一善根就是精进嘛,小乘就是无贪、无瞋、无痴嘛,这个全部在十一个善法里面。无贪、无瞋、无痴,然后精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嘛,就是精进的结果啊,精进修戒定慧,才能够息灭贪瞋痴,才能够做到无贪、无瞋、无痴。

所以我们今天明白第七识它原来为什么叫染污意,哇!它实在染污到不行,对不对?除了四个根本烦恼以外,八大随烦恼,真的是非常非常严重——这都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哦!你如果没有修行的话,一个都没有少。

另外一个就是别境慧,这个慧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我见或者讲身见,别境有五个嘛:欲、胜解、念、定、慧。只有慧有,而且它是一分的慧,因为它是我见的来源。这加起来几个?十八个,所以我们就知道第七识它所相应的心所一共有十八个。那也是因为它恒常跟这个四惑相应,就是刚才讲的那四个根本烦恼相应,所以它是属于有覆无记性的。这个“有覆”就是有覆盖的意思,不管它是盖覆我们的真心不能现前,还是障碍、覆障我们的那个圣道没有办法生起,都是因为这个第七识染污的关系,所以它叫做有覆无记性。

那第七识既然跟第八识的关系这么密切,第八识是它的所依根、又是它的所缘境。所以第八识是“去后来先作主公”嘛:这一期的生命结束之后,最后离开的是第八识(我们的那个神识),最后离开的是第八识,最先去投胎的是第八识。“去后——来先——作主公”,就是第八识是最后离开身体,然后最早去入胎的,所以它离开身体之后再去入胎,这个中间有没有带着第七识一起啊?有没有?第八识去投胎的时候,有没有带着第七识一起过去?想想看,有没有?它们关系那么密切,有没有带着去?第八识,我们刚才讲说第七识我爱嘛,有没有?四惑有我爱,第八识有三藏:能藏、所藏、还有一个什么?我爱执藏,想起来了没有?我爱执藏那个“我爱”就是讲第七识,它执什么?第八识的见分为我,叫做我爱执藏这第八识,这样有没有带着第七识一起过去啊?第八识的功能就是三藏嘛:能藏、所藏、执藏,这个执藏就是第七识,所以它有没有一起带过去?一定是有的嘛。

那你看那个小孩生下来有没有“我”?你抢他的玩具,看他要不要给你?所以不可能我们这一口气断了,然后那个“我”就消失了,然后去投胎也没有我,怎么可能?你整个中阴身都是我的相续啊,第七识还是执八识见分为我,生灭生灭相续然后再入胎,这个中间是相续的过程呐,从来没有一刹那“那个我”间断过,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整个中阴还是这样子,入胎还是这样子。生生世世在轮回当中,没有一念离开,所以叫做恒审思量——那个“恒”的意思,就是从来没有离开过。所以第七识它是“恒”的,第八识它也是“恒”的,都是恒常的。

那我转识成智了之后,有没有消灭掉?我们上次讲第八识转识成智之后,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之后,第八识有没有消失?它的体性还在不在?还在嘛,不然成佛的时候祂净土的身心世界怎么……祂的净土的那个正报、依报怎么现起?是八识所现起的。所以第八识没有灭的,恒常的,从凡夫一直到成佛,只是它的名称不一样,有没有?

当你把俱生我执这个问题处理了之后,就没有阿赖耶识的名称了,对不对?叫什么识?接下来是异熟识嘛。我们凡夫叫做阿赖耶识是因为有“我”嘛,等到俱生我执这个问题处理了之后,就没有阿赖耶识这个名称了,它叫做异熟识。所以我们刚才说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的时候,它是初地的时候断那个分别我执,然后八地断俱生我执,这个时候第八识已经没有阿赖耶识的名称,那第七识还要不要缘第八识?还是恒常缘哦。所以它这时候缘的就不是叫阿赖耶识了,它缘的是什么?异熟识。

金刚道后异熟空,所以异熟识要到什么时候才处理完毕啊?金刚喻定之后,就是成佛,入金刚喻定,然后断除一切烦恼障、所知障的种子,完全清净了,第二刹那成佛,这个时候就没有异熟识的名称了,叫什么识?庵摩罗识,或者叫无垢清净识。所以同样的,第七识转成上品的平等性智之后,就是最后,那个俱生的我执也断了之后,成佛,所以这个时候第七识缘的是什么?庵摩罗识。这时候它是转成上品的平等性智,那个俱生我执断的时候是转成中品的平等性智,初地转成下品的平等性智,八地的时候转成中品的平等性智,成佛的时候转成上品的平等性智。然后它所缘的第八识是不同的:就是从阿赖耶识它的名称舍了之后,缘异熟识;异熟识再空了之后,就是缘无垢清净识。

这说明什么?第七识跟第八识都是恒常,它的体性是不会消失的;只是第八识有不同的名称。但是第七识从头到尾都叫做末那,从头到尾都叫做思量,都是“意”的意思、都是“思量”的意思。只没有转成平等性智之前,念念思量“有我”;转成平等性智之后,念念思量“无我”;可是它的体性都没有消失,所以才能够叫做恒常。第七识、第八识都是恒常,只是它有不同的那个阶段,那也是我们修行的阶段。见道位是一个阶段,八地是一个阶段,最后成佛是一个阶段。

所以我们刚才是说到第七识就是随着第八识,第八识投胎到哪里,就是三界九地哪一界、哪一地,第七识就跟着第八识也投生在那一界、那一地。

然后第七识什么时候才没有呢?就是刚才讲的:最初是见道位,然后第二个阶段就是证八地的时候,叫做灭尽定。那成佛的时候,我们之前也讲过,成佛也可以叫做大阿罗汉,所以它要证到大阿罗汉或者是灭尽定或者是出世道(就是见道,就是从世间道到出世间道,所以它叫出世道),这个时候才没有染污的末那。

以上这一大段就是我们这一次偈颂要讲的内容。所以我们现在很快地把那个偈颂念过一遍,你们现在看偈颂就:哇!太了解、太清楚了。

所以我们看颂曰:

“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

初能变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我们介绍过了。那第二能变是什么?那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它叫做末那识,这个识的名称叫做末那。

“依彼转缘彼”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它依第八阿赖耶识为它的所依根,这就是“依彼转”,“彼”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它依止第八阿赖耶识转变,才能够转变生起,然后它的所缘境是什么?第八阿赖耶识,所以这句就看得懂了:“依彼转缘彼”就是讲它的所依根、还有所缘境,都是第八阿赖耶识,是不是?是不是很简单?要不然没有解释之前,这个不晓得在讲什么。

“思量为性相”嘛,它不管它的自体还是它的那个……自体就是讲它的自体分,就是自证分,还有它的见分;不管是自证分、还是见分,就是它的性,性就是体性;或者它的行相,行相就是见分;不管是自证分、还是见分,都是思量。

“四烦恼常俱”,恒常相俱四根本惑,刚才讲过了: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还有呢?“及余触等俱”,这就剩下的,剩下的五遍行:触、作意、受、想、思嘛。还有八大随烦恼、还有别境慧——这就是“及余触等俱”,就是包含了剩下的,除了四惑,剩下的八大随烦恼、五遍行、还有别境慧。

“有覆无记摄”,在三性当中它是属于有覆无记性的。“随所生所系”,随第八阿赖耶识所生在哪一界、哪一地,它就系属在那一界、那一地。所以刚才我们才会问各位说:第八阿赖耶识去投胎的时候,第七识有没有跟着去啊?有跟着去,因为它们都是紧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随所生所系”的意思。

要到什么时候才无有末那、染污的末那呢?就是证到成佛的大阿罗汉;或者入灭尽定的时候,就是俱生我执断那个时候;还有就是出世道,就是见道的时候。“无有”,无有什么?染污的末那,这个时候才没有。

这就是我们这次要讲的第七识的内容,那我们今天很简略的先解释它的内容。那明天开始我们再详细地进一步解释,相信会更清楚。

好,那我们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