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6、第六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2014年6月6日

喇嘛、各位居士大德:

晚上好!

好,我们继续。

“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这个偈颂是说,和第八识相应的心所只有五遍行,就是触、作意、受、想、思。那为什么叫“遍行”呢?“遍”是周遍的意思,“行”是心行,心所行的范围可以周遍,没有什么地方不会到达的,叫做“遍行”。就是心行可以周遍一切识,就是八个识:前五识、六、七、八——这八个识都有五遍行,所以它是遍一切识。

它也遍一切性,无论是善性、恶性、无记性,也都能周遍。还有周遍一切时,过去、现在、未来,都能够周遍。还有周遍一切地:就是三界九地,三界九地没有不能够到达的,都能够周遍,心行都能够周遍、到达,所以叫做“遍行”。

这个“常”的意思,就是相续的意思,就是显示第八识和这五个心所是恒常相应的。什么叫相应呢?就是说明这五遍行心所,和第八识它是同缘一个外境。第八识生起作用,一定有五遍行跟它一起生起作用,它们缘的(所缘)一定是相同的,而且生灭同时,就是说它时间也是相同的:同一个刹那,第八识生起心识的活动,同时就五遍行,同时作用。所以这个就是相应的意思,说明它们心王跟心所是缘同一个境界,而且同一个刹那生起活动。

那五遍行是什么意思呢?触、作意、受、想、思,我们前面都已经介绍过,现在很简单的来做一个总结:

“触”就是接触,譬如说:我眼识接触到眼前这一盆花,它需要三个条件,对不对?我一定要有眼根、一定要有花、中间还要有一个眼识,我才知道我看到了一盆花嘛,对不对?所以它就是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生触;所以这个“触”是怎么生起的呢?一定要有三个条件,一定要有根、还有对境、还有中间的识的作用,眼识才能够看见前面这盆花,就是接触。第一刹那接触到这盆花,这个叫“触”。

接触之后,我的种子就生起现行了。我们前面说第八识含藏无量的种子,诶?每一个当下是哪一个种子生起现行呢?这么多,难道要排队吗?不用排队,就是看这个触的当下,它牵引到哪一个种子生现行,这个叫“作意”。所以触的当下一定有这个作意,种子才能够生起现行;要不然这么多种子,到底是哪一个种子生起现行呢?就是看触的当下那个作意,是牵引哪一个种子生起现行。生起现行之后,不是说生起现行就没有了,它还要什么?趋向外境,你才可以看到这一盆花嘛。所以作意它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让种子生起现行;生起现行之后,还要趋向你的所缘境。这个内容、这个过程都叫作意。所以无量的种子怎么生起现行呢?一定要有作意,要不然它没有办法生起现行,所以在触的当下,加上作意的功能,你的种子才能够生起现行,才能够趋向外境。

触、作意、受,“受”就是领纳外境嘛。你现在种子已经生起现行,然后也趋向这一盆花了,怎么样?你就心里面,领纳这一盆花在你的心中,这个叫“受”,领纳外境叫做“受”。

所以你的心里面,就现出了什么?花的相,这个叫做“想”。你看“想”怎么写?心上的相貌嘛,对不对?心上的相貌叫“想”。所以你领纳这一盆花到你的心中之后,你的心上就现起了花的相,这个叫做“想”。所以我们说“想”是取相,取这个相在你的心中,你的心中现起了这一盆花的相貌。然后怎么样?你就开始给它种种的名言嘛,名言的种子这时候也现起。你知道这个叫康乃馨、胡姬花、星辰、变叶木——这种种的名言,它都是属于想心所的范围,给它种种的名称跟言说。这个也是有名言的种子生起现行,这名言的种子也是我们之前,看到这些花知道它的名称,然后熏回到第八识的。所以,现在一看到就知道什么花、什么花,然后白色、红色、紫色、黄色——这个都是你心上现出了花的相貌之后,你才能够描述: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形状、什么名称的花。

然后呢?就要付诸行动了:“哎呀!这盆花插的真美!我来供养三宝吧!庄严道场吧!”这个就是“思”的作用了。“思”就是令心造作嘛,我们的心开始有一些审虑思、决定思、然后发动思,这时候我们的意业就完成了。

这个就是触、作意、受、想、思——很简单地描述这个五遍行。

所以八个识: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它要生起心识的活动,一定要有五遍行,为什么一定要?就是你一定要接触这个外境嘛,然后你的种子生起现行,趋向这个外境,这个作意一定要嘛;然后你才可以怎么样?领纳你所缘的外境到你的心中,然后现起了种种的相貌,然后你就可以说出它的名称跟言说;然后再决定要做、不要做、喜欢、不喜欢,还是后面的。后面的才会从这个五遍行,这一个起心动念,就包含这五遍行在里面。所以五遍行完成的时候,就是一个念头,我们叫做意业,意业就完成,身口意业的“意业”就完成了,就是因为它是这样一个,完成一念动作的过程。

所以如果没有作意的话,你就是这样看过去,视而不见嘛,因为你没有注意在任何的一个焦点上,我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中间没有作意。所以,作意一定是让我们的心趋向所缘境,一定要有这个动作,这个就是作意。作意就叫注意嘛,警心为性,就是你的心生起这个警觉性,因为警觉性很高,所以种子一生起现行,这个现行马上就趋向外境。它为什么这么快?就是那个警觉性一直都在,所以我们的心作意,其实它都是stand by(做好准备)的,它都是随时准备在那个地方。所以种子生起现行,现行趋向外境,这个其实它的速度非常非常快速。所以我们念头非常多嘛,生灭、生灭,那个念头一个接一个、接一个,每一个都有五遍行在里面,可是它速度非常快。

好,这个应该没问题了。就是说明第八阿赖耶识,它所相应的心所是最少的,只有五遍行而已。

那下面一句:“唯舍受”。就是在苦乐忧喜舍这五受当中,和阿赖耶识相应的唯有舍受。这个“唯”的意思,就是决定的意思,就是说第八识在五受当中,决定只有跟舍受相应、唯有跟舍受相应,其他都不相应。所以第八识没有欢喜啊、快乐啊、忧愁啊、痛苦啊,没有,它就是舍受,不苦不乐受叫做舍受。

你要问说:为什么第八识只有舍受,而没有其他的苦乐忧喜跟它相应呢?这就要谈到第七识执第八识的见分为我,对不对?所以它为什么会把它当作我呢?就是因为它相似于常、一、主宰的我的定义,很相似,但是不是等于。

所以这样恒常、唯一、主宰的我,可不可以变来变去啊?我一下苦、一下乐、一下忧、一下喜,那我第七识的见分想要执八识的见分为我的时候,结果第八识在那边变来变去,可不可能?不可能呐!那就不是唯一、也不是恒常、也不是主宰。第七识的见分就不会缘这样一个变来变去的八识,把它当作是恒常、唯一、主宰的我,就没有办法合乎这个定义。所以第八识一定要是什么?舍受,就是舍受,永远都是舍受,没有变动。这样第七识才会生起误解:以为它是恒常、唯一、主宰的我,这个才能够成立。这就是说明为什么第八识它只有舍受的原因,就是第七识要执著一个恒常、唯一、主宰的我的缘故,所以它不可能是变异性的。

下一句:“是无覆无记”。这是说明阿赖耶识的性别,在善、恶、无记三性当中,它是属于无覆无记性的。那为什么第八识它必须是无覆无记的?“无覆”就没有盖覆嘛,它不会障圣道,然后不会盖覆我们的真如,所以叫做“无覆”。像第七识它是有覆的,因为它恒常与四惑相应,所以它是有盖覆的,会障碍我们证得圣道,会障蔽我们的真心;可是第八识它是无覆无记的,所以它不会障碍我们证得这个圣道,也不会覆蔽我们的真心没有办法现前。

可是它为什么必须是无覆无记的呢?就是因为善跟恶它是互相违背的,它不能互相容纳。那我们说到第八识,它是含藏万法的种子;可是如果今天第八识它是性善的话,它就不能容纳恶的种子;如果它的体性是恶的话,就不能够容纳善的种子,所以它一定要是无记性的,才能怎么?全部都可以容纳,才能够含藏万法的种子,不管是有为法、无为法,有漏、还是无漏,世间、还是出世间法,它都能够容纳,它本身必须是无记性的——这是第一个理由。

那第二个理由呢,就是作为一个果报体来说(我们说第八识是什么?异熟识,异熟就是果报,它是有情生命的总果报体),作为一个总果报体,它必须是无记性的。它如果这个总果报体永远是恶的,你再怎么修也不可能证果嘛,对不对?因为它总果报体就是恶的,变成我们怎么修行都不可能开悟、也不可能证果、也不可能解脱。那如果它是善的,那我们不管造什么业,都不可能堕恶道了,对不对?所以一定不是这样子的嘛,所以它必须是无记性的,这个果报体的本身它必须是无记性的——这是第二个理由。

那第三个理由呢,就是它是可以受熏的,对不对?如果它本身是善的,你恶的熏不进去;它如果是恶的,你的善的又熏不进去,所以它必须要是无记性的。你要受熏的时候,善的、恶的它都能够受熏。

基于这三个理由,第八识就必须是无覆无记性的。

下面一句:“触等亦如是”。就是触、作意、受、想、思,也是如此的。这是以第八识的体性来推知,和它相应心所的体性。那第八识既然是无覆无记性的,那当然跟它相应的这个五遍行(触、作意、受、想、思)也必须是无覆无记性的。因为它怎么样?缘同样的境界嘛,然后同时生起嘛,所以它们的性别必须要相同,都是属于无覆无记性的,才能够同时生起这个作用。

“恒转如瀑流”,这句颂是以瀑流水,来譬喻第八识它是生灭相续、非常非断的。我们看到“恒”就知道,它指的是恒常,恒常就是相续,所以它是非断,不是断灭的,叫做恒常。那“转”的话,又说明它是生灭变异的,就显示它不是常住的,所以是非常。

非断非常,好像瀑流水一样。你看到它好像一直都在那里,有一个瀑布一直在那里,好像是恒常都在那里,所以它不是断灭的。可是它又一直在生灭,对不对?小水珠,一串一串的小水珠,一直在生灭、生灭,说明它是什么?虽然是“恒”,但是又不是“常”的,它是会生灭变异的,所以不是常住的,所以是非断非常。这个就说明第八识,它是生灭相续的过程,第八识的作用是生灭相续的过程这样而已。就好像瀑流水一样,因果相续、因果变异。

最后一句:“阿罗汉位舍”。就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名称,要到什么时候才舍去这个名称呢?要证到阿罗汉位的时候,就能够舍去“阿赖耶识”的这个名称。

那什么叫阿罗汉呢?阿罗汉有三个意思:第一个就是证到阿罗汉,一定是叫做“杀贼”。杀贼就是杀尽三界间的一切烦恼贼,也就是说明他三界的一切烦恼,应该断的都已经永远断除了。第二个它叫做“应供”,既然所有的烦恼都断除了,那功德已经圆满,应该受人天的供养,所以叫做应供、应该受人天的供养。第三个意思是“不生”,那就可以入涅槃,不再受分段生死。就是他牵引生死的这个惑业都已经消灭,就不再受这个分段生死了,这个时候就能够叫做阿罗汉。

就是这个时候,那个我执已经断了,所以就失去阿赖耶识这个名称,因为这个时候第七识的见分,不再执八识的见分为我了,这时候就舍去了阿赖耶识的名称。所以要知道这个“舍”,是舍掉阿赖耶识的名称,而不是舍掉第八识的自体。第八识不可能就舍掉了、没有了,因为第八识它的自体(第八识的本身),它是尽未来际没有断舍得时候。所以所谓的“舍”,只是舍去这个染污的种子,怎么样?转识成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所以不可能说第八识没有了,第八识没有了,你也不可能转成什么?大圆镜智,第八识没有了,大圆镜智也没有了,因为大圆镜智哪里来的?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所以你不可能说舍了第八识,第八识没有了,那也没有大圆镜智了。第八识就断了,不可能断的。它是尽未来际怎么样?利益众生,利用大圆镜智来利益众生。所以第八识它的自体不可能断灭,是尽未来际,永远不可能有断灭的时候。

好,现在第八识讲完了。那我们很想知道成佛了之后,转识成智了之后,大圆镜智圆满了以后,这个时候的第八识它到底……,譬如说:刚才讲第八识它是属于什么?无覆无记性的,那成佛之后第八识属于什么性呢?它是唯有善性,它是纯善的,因为所有的染污都已经尽除了,剩下的只是纯善。这个善又不是相对那个恶的二元对立的善,是纯善,没有二元对立的善,纯善的,所以它是只剩下善性了。

那你说证得如来果位了之后,祂的第八识跟什么相应啊?刚才第八识是恒常跟五遍行相应;成佛之后,祂的心所到底有几个啊?五遍行是一定要有的,因为五遍行就是你的起心动念,你每一个念头形成,就一定要有五遍行,所以五遍行一定要有的。除此之外,佛祂还有五别境,五别境也一定要有;只是祂的五别境跟我们的五别境,有一点不一样,它是纯善的。因为我们说五别境它是通三性嘛:善、恶、无记都有的。可是成佛了之后,祂的五别境是纯善了。

祂的欲跟我们的欲不一样。欲就是希望,我们都是希望要吃好、穿好、睡好、什么都好啦,就是有那个欲望、欲求。可是佛的那个希望已经转成愿力了,祂只要那个欲一生起,就是愿什么?众生怎么样:愿一切众生都入什么?无余涅槃,还是怎么样?还是一切众生,都希望他们能够证果,众生无边誓愿度啊、什么、什么……,所以佛祂没有我们凡夫的那个欲望了。祂所有的希望都是在众生身上,形成了那个愿力,所以有无穷的愿力,推动祂就是尽未来际,每一念都发愿要利益众生,祂是从这个欲来的。希望,每一念都有这个欲求,希望众生怎么样、怎么样,所以祂化成愿力了。

五别境第二个叫“胜解”嘛。胜解就是你坚固不动摇的那个心念,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可能改变了。所以成佛之后的那个胜解,它是对中道实相的胜解、宇宙真理的胜解,是永远不会改变。因为祂已经证到了嘛,已经如实证得了宇宙的实相,已经证到了那个不生不灭了。那个会动摇、会改变是生灭法,才会动摇、会改变。可是你已经证到不生不灭的那个宇宙真理,或者是中道实相的时候,你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可能再动摇,也不可能再改变了,这个是佛的胜解。

“念”呢,念是明记不忘嘛,那佛都在正念当中,这个念就是了了分明,念念都了了分明。所以佛有一个名称叫做“正遍知”,就是从这个念心所来的。发展到最后,就没有不清楚、没有不知道的,全部都知道叫做“正遍知”,普遍、遍满的全部都了知——这就是念心所,发挥到圆满的地步,就是正遍知。所以佛一定在正念当中、正知当中。

下面一个:“定”。欲、胜解、念、定、慧——就是五别境。正念、正定、正慧,所以佛没有散乱的时候,永远都在定中,所以叫正定。

那“慧”呢,我们说于境简择叫慧嘛,就是任何的境界现前,你都有那个分别的智慧。所以佛祂是“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谛而不动”。祂一定是安住在那个不生不灭的第一谛当中,怎么样?再善能分别诸法相,于境简择嘛,所以祂那个智慧力,是善能分别一切法的相貌。这个就是正慧发挥到圆满的作用,就没有不知道的,全部都了知之外,还能够善能分别、善能分别诸法相,“诸法相”就是一切法的相貌都善分别。

我们的分别是第六意识的比量,永远落入二元对立,然后产生好坏、对错、是非,永远有能所二元对立。所以它会生分别以后,产生烦恼,然后就是起惑、造业,生烦恼就造业,然后就受报——这没有智慧的结果。所以佛祂的智慧呢,是善于分别一切法的相貌,又安住在第一谛当中,没有生灭、动摇。

好,这样几个了?五遍行、五别境,还有善十一。十一个善法,佛全部圆满具足。我们说过,十一个善法是本自具足,每一个人都有,只是被我执、法执染污了,变成怀疑东、怀疑西,所以信心不圆满。学一个、怀疑一个。交一个朋友也先怀疑,慢慢才建立信任嘛,对不对?哪有一见面,我就完全百分之百信任你,好像没有吧?做个生意也是要想很多啊,那就说明我们的信心不圆满。只要有怀疑、摇摆不定、犹豫不决,都是信心不圆满。佛的信心一定是圆满的,祂没有丝毫的犹豫,然后不决,然后怀疑、不信,都没有这些。

所以十一个善法,佛全部圆满具足,为什么?因为祂自性现前了嘛,自性里面本自具足十一个善法嘛。自性现前,当然全部都圆满具足,是一定的。

那你说,苦乐忧喜舍这五受当中,佛是跟哪一受相应啊?佛会不会看起来好像变来变去?会不会?一定不会嘛,所以一定是跟舍受相应。祂一定不会说一下忧愁、一下悲哀、一下痛苦,一定不会的嘛,所以祂也是唯有跟舍受相应。

那我们说第八识的所缘境是什么?根身、器界嘛,还记得吗?能缘的见分,缘所缘的相分,所缘的相分就是第八识所变现的内变根身、外变器世界嘛。所以我们第八识么,我们凡夫缘的是根身、世界。

那佛祂缘的是什么境界呢?佛的第八识已经转识成智了,祂缘的是什么?祂的大圆镜智缘的是什么呢?应该没有不缘的,通通缘了吧!所以一切的有为法、无为法,一切法都是它的所缘境,因为大圆镜智是遍缘一切法,所以它是无法不照、无法不现,一切法都影现在祂的大圆镜智当中。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经论上形容说,三千大千世界就好比掌中的庵摩罗果,看得那么清楚,这就是大圆镜智的作用。一切法全部都好像手掌里面的一颗什么橄榄,还是什么一个果子,看得清清楚楚,全部影现在大圆镜智当中。所以才会说它无法不照、无法不现。所以大圆镜智是以一切法为所缘境。那跟我们只缘根身、器界,这个范围就非常非常狭小了,所以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好,我们第八识就介绍完了。

了解了第八识,它到底跟我们的修行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才是重点嘛;不然讲了半天都跟我没关系。我想要成佛、想要成就、想要开悟、想要明心见性,怎么办到的?我了解第八识就可以明心见性吗?告诉各位一个好消息:就是可以!那它是怎么下手来修呢?就是要从它内变根身、外变器世间来下手修。

我们的根身是怎么来的啊?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嘛。外面的器世间是怎么来的呢?阿赖耶识所变现的,所以它是真实的、还是虚妄的?好真嘛,对不对?你们大家都活的很真,不是吗?“我就假不起来啊,它就是这么真啊!你说心识所变现的,我很难体会,对不对?”很难体会,因为我们都活得这么真实啊!“你说这个世界是假的,怎么是假的?我们马上就要去朝圣,这个多真啊!假不起来。峨眉山是真实存在的,九华山更是如此;还要看肉身不坏的菩萨,那也是真实存在的金刚不坏身嘛,对不对?虚妄不起来啊!告诉我们是心识变现的;但是我们还是很难体会。”

有一个办法,大家都做过梦,对不对?梦是怎么形成的?心识的变现嘛,是不是跟我们现在讲的好像?梦境里面的根身——心识变现的;梦境里面也有山河大地啊、也有人事物啊,也是你心的作用啊,整个梦境都是你心的作用嘛,整个梦境都是你心识所变现的,跟我们现在讲根身、器世界都是心识所变现的会不会很相像啊?对啊!

其实是一模一样,懂吗?我们以为这个物质世界是真实存在的。现在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来了:你把物质一直分析、分析、分析到最小,不管是夸克、还是什么,发现它只是一种波动,没有真实的物质,现在已经可以证明没有真实的物质存在,它只是一种波动。

那我们就找到答案,这个波动是什么?无明的一念妄动,懂吗?因为无明一念妄动,就什么生三细,什么境界为缘长六粗,诶!物质世界就形成了,它是无明的产物。无明一念妄动,无明就是不明白,(无明)的心一动,这个妄念一动,产生这个波动,它是一切物质的来源——就是从这边来的。这个也可以证明说,物质不是真实存在的嘛,可是还要去研究半天、看半天嘛,研究半天才发觉它是波动嘛。

那我们现在如果念了第八阿赖耶识就很快了,因为它跟梦境一样,都是心识的作用而已,心识所变现的梦境,所以心识所变现的根身、器界。所以我们平常就这样提醒自己啊,我们现在在无明的大梦当中嘛。晚上做梦,只是梦中说梦,两重虚妄嘛:无明的大梦,一重的虚妄;晚上在睡觉,再一重的虚妄,叫做两重虚,这样懂吗?所以我们现在是在梦中梦当中,对不对?我现在在梦中上《唯识三十颂》,在说梦话、说八识(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现的。所以我们每天就这样提醒自己:都是在做梦,懂吗?都是在梦境。

那我们知道梦境是假的嘛,除非你醒过来,你才知道它是假的。可是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我们就以为它是真的。我们在做梦的时候,也是有喜怒哀乐,也是会什么?也会哭到枕头上都是眼泪嘛,对不对?也会被仇家追杀、追杀到吓了一身冷汗,好像是很真实嘛。

所以我们只能不断不断提醒:早上我是从梦中梦醒过来,我在梦中上洗手间,在梦中用早餐,在梦中去做工,跟我梦中的同事、主管相处了一天,回到我梦中的家,用我梦中的晚餐,然后再入梦中梦去睡觉去了——随时都提醒这个是在梦中。因为我们能体会梦中的境界是心识所变现的;那我们所有的轮回的现象,其实也是心识所变现的,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快地破除这个无明。

根身、器界是什么?所缘的相分嘛,我们明白这个所缘的相分是虚妄不真实的,那我们能缘的见分,怎么样?也是虚妄不真实的,对不对?你不可能说,你所缘的境界是假的,然后你能缘的心是真的,不是嘛!能缘的心也是虚妄的。所缘的相分既然不是真实存在的,你能缘的见分也不是真实存在的,这样你的见分跟相分就可以回到了哪里了?自证分当中嘛,对不对?我们昨天才说:见分跟相分是从自证分它的功能所变现出来的,变现出,就是熏习成相分的种子、跟见分的种子,这个我们昨天介绍过。

所以你现在明白:相分好像梦境一样虚妄不真实,能缘的见分也不需要存在了,因为你存在没有意义嘛,你所缘境是假的,你那个能缘的心也没有什么必要这么真实的存在,对不对?所以这时候,见分跟相分很快就回到自证分了,对不对?都假的嘛,你就不需要用了,都是梦境一场,所以它就回到自证分了。这时候,你就明白了什么是真心。证自证分再去证知自证分,哦!它证的没有错误。这时候,你的真如本性也现前了。

所以自证分现前,有一点像明心;证自证分现前,有一点像见性。明白了我们的真心,见到了我们的真如本性,我们就叫做明心见性,就是开悟的意思。是不是很容易?见、相二分回归自证分,证自证分再去检查一下,哎呀!你证得没错!不是一场误会!就明心见性了。

你说第八阿赖耶识,我们念了半天、念了三个晚上,多么的殊胜,可以帮助我们明心见性。因为我们藉由了解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明白我们的根身、一切所缘的相分境,都是虚妄不真实的,都是心识所变现的。能缘的心,也是一样虚妄不真实的。这样能所双亡,就很快回到自证分了;证自证分再来检查检查,啊!证得没错!就开悟了,是不是很快?所以念第八阿赖耶识是不是很重要?

好,最后希望各位早一点明心见性、开悟啰,这样我们唯识就没有白念了。那我们今天就到这边,告一个段落,下一次再介绍第七识。

我们的课程就到这边结束。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