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8、第八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二○一四年九月十八日

喇嘛、各位居士大德:

晚上好!

昨天我们大略地把第七识介绍了一遍。那我们今天再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更深入的探讨第七末那识,因为它跟我们的修行息息相关,所以一定要弄清楚,比较好修行。

好,那我们看偈颂:

“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

其次第二能变这个识的名称叫做“末那”。末那是什么意思呢?末那是梵语,中国翻译为“意”,就是思量的意思,所以第七识叫做思量能变识。所谓的思量就是思虑、量度,也就是第七识恒缘第八识而思量——思虑、量度为我的识,所以叫做思量识。那第七识它是从无始以来,恒时相续而不间断,缘第八识的见分的时候,又极度地、深明地计度为我,所以才说第七识恒审思量执八识的见分为我,这个就是我执的来源。这个我们昨天都介绍过了,复习一遍。

那接下来是“依彼转”,这个“依”是依止的意思;“彼”指的是第八阿赖耶识;“转”是流转,就是相续转起的意思。也就是说末那识依止于第八阿赖耶识,相续流转,就是跟随着第八识转现,“转现”就是转变现起,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变现。常常有人问:什么叫变现?都是八识的变现,这个“变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变现就是种子要生起现行它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种子要生起现行的时候,要由它所依根的种子击发,它才能够生起现行。

我们昨天讲到它的所依根:就是眼识的话,它的所依根就是眼根,耳识依耳根、鼻识依鼻根、舌识依舌根、身识依身根,有没有?第六意识依什么?依第七意根,所以第六识它是依第七识。那如果譬如说:我们第六识的种子,如果要生起现行的时候呢,它一定要有第七识的种子击发,才能够生起;如果说没有第七识种子的击发的话,第六识的种子不能够生起现行,这个就是变现的意思。

那我们现在说到第七识,它的所依根是什么?第八识。所以第七识的种子如果要生起现行的话,就一定要第八识的种子击发这个种子、第七识的种子才能够生起现行,这个就是变现的意思——转变现起。

所以第七末那识,它是以阿赖耶识的种子为亲因缘,阿赖耶识的现行为增上缘,才能够转变现起。这个就是这句话“依彼转”的意思,依彼转这个“彼”就是第八阿赖耶识,要依止第八阿赖耶识种子的击发,第七末那识的种子才能够生起现行。那赖耶又有种子赖耶、现行赖耶,所以第七识想要生起活动的话,它一定要依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为亲因缘,以它的现行为增上缘。

那至于这个什么缘呢,我们就看一个表好了,这样说的比较清楚,我们看一个表。这个我们曾经在《大乘百法明门论》的时候有解释过:“眼识九缘生,耳识唯从八;鼻舌身三七,后三五三四”。说明什么呢?眼识九缘生,你看那个表格:眼识九,它必须要有空间、要有光明,就是光线,还要所依根,眼识依什么根?依眼根,那它的所缘境是什么?色尘是它的所缘境。然后一切识的生起一定要五遍行,所以它写作意,所以你看八个识都有作意。

然后第六意识是分别依。我们说第六意识它的功能是什么?分别了知,所以你看到这个怎么知道是什么呢?那个分别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第六识叫做分别依,就是它专门管分别了知。眼识生起活动一定要第六意识,要不然你不晓得看到什么嘛。那你第六意识这个分别依它是染污的、还是清净的,要看第七识,所以第七识(你看还有第七识),第七识是叫染净依。

所以第七识没有转成平等性智之前,第六意识念念是染污的,所以它就有一个“我的”眼识在看,看到什么呢?第六意识分别说你看到什么,可是第六意识分别的当下,第七识就什么?那个“我”就出来了:我在看、我在听,然后我看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什么,这就是前五识加上第六识、加上第七识。可是这一切都要有一个第八识,我们看都有第八识,第八识叫做根本依。根本依的意思就是说这些每一识的生起,一定要以第八识作为根本,一切心识活动的根本,叫做根本识,就是第八识。所以我们看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都有第八(就是根本依)。

那第八识为什么没有?因为它本身就是第八,所以就不用再写第八了,所以它这个第八识根本依。这个种子就是亲因缘。我们知道,生起一切法一定要有种子作为它的亲因缘。就好像植物的种子,你植物要成长的话,一定是从种子开始,种子发芽、然后茁壮、到最后开花结果,都是从一粒种子开始的。那一切法的生起也一定要有种子,作为一切法生起的亲因缘。

那我们刚才讲说第七识是染净依,如果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之后,我们第六意识的分别有没有我加进去?没有,它就是分别。所以我们就说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的时候,这个就已经不是分别了知的那个分别,而是“善分别”,所以不是说转识成智之后就都没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然后都不知道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吃东西不知道好不好吃?这个叫做没有分别心——不是这个意思。佛菩萨祂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以后,祂是善分别,祂更清楚了,但是祂都是在现量(第六意识有现量、比量、非量嘛)。祂是现量无分别的善分别,祂在现量境,那以我们讲说祂没有落入二元对立,所以我们说祂没有分别,但是祂又如实地了知,了了分明,这个叫善分别。

有一点比较难体会,因为我们是分别,不然就不分别,没有那个在现量,然后又善分别。现量应该是无分别,怎么能够善分别呢?对不对?所以所谓的现量、又能够善分别,那个就是因为没有落入二元对立,然后又了了分明,这就是第六识一定要转成妙观察智之后才做得到。所以什么时候第六意识念念无我呢?就是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之后,没有转之前第六意识只管分别了知,但是有一个后面的第七识把那个“我”加进去,就变成“我在分别”。那如果第七识转成无我了之后,平等性智之后,它念念就是无我了,它就变成善分别,这样明白吗?

所以我们才会说第七识它是染净依,是染污呢、还是清净?就是看第七识有转没有转。第七识念念执八识见分为我的时候,那个就是你怎样都是染污的,你的第六识分别之后,一定有染污的第七末那识进来。所以第六识的本身没有清净、还是染污。有所谓的清净、染污,是因为第七识加进来了。所以我们看,光是一个眼识要生起活动,它就有这九个因缘。

那我们要说的是所缘境叫做所缘缘。

我们刚才说种子叫亲因缘,要生起一切法一定要有种子,要生起色法,要有色法的种子;生起心法,要有心法的种子;任何一法生起,一定要有种子为它的亲因缘,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一定要有所缘缘,就像眼根的所缘缘就是色尘,眼耳鼻舌身它的所缘境,就是色声香味触。

然后第三个就是增上缘,增上缘就是我们现在看,除了种子亲因缘,然后所缘境是所缘缘,剩下的都叫做增上缘。增上缘就是说助缘,帮助它生起这个心识活动的其他助缘。因为你看,你眼睛要看见的话,眼识要生起活动它一定要有空间嘛,(师以手遮眼示范)这样子看不到,贴着看不到。然后在黑暗当中看不清楚,所以它一定要空间、一定要光明、一定要有眼根、一定要有色尘,色尘是所缘缘。然后一定要有作意,然后一定要有第六意识的分别依,第七识的染净依,第八识的根本依,还有种子的亲因缘。所以除了亲因缘跟所缘缘之外,都是增上缘,这个我们先要了解的。

那还有一个就是等无间缘,“等无间”的意思就是平等没有间断。“无间”就没有间断,但是它的力量又是平等的,什么力量平等呢?譬如说:我们说前念灭、后念生,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前念灭,已经灭了,那后念怎么会生呢?前念灭了,后念为什么会生?它中间会不会有一个力量?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前念灭,后念马上就生起来了?然后前念灭,后念又生了,这前念又变后念了嘛。前念灭、后念生,它中间有一股力量,前念要灭的时候,它有一股力量让后念可以生起,这个力量是平等的,叫做“等”;这中间没有间断,叫“等无间缘”。

所以一切心识活动,这八识要生起的话,一定要具有这四缘。所以我们说一切法因缘所生,这个因指的是什么因?什么缘呢?所以有人问说:“一切法因缘所生,这个因缘指的是什么呢?”“哎呀!就是因缘嘛,因为说不清楚嘛。”一切法因缘所生,这因缘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四缘,“仗因托缘”,这个因就是亲因缘,心识活动一定要有种子作为它的亲因缘;还要什么?仗缘,仗因托缘,就是说这个因,所谓因缘的这个因指的是亲因缘;然后另外的托这个缘,就是另外的三缘:就是增上缘、所缘缘、还有等无间缘。

亲因缘是它的因,那个缘就是另外的三个缘:就是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差一点搞混了。所以就是仗因托缘:一切法因缘所生的那个因,指的是亲因缘(种子);那个缘指的是另外三缘——就是增上缘、所缘缘、跟等无间缘。一定要有这个四缘,这个法才能生起,所以我们说一切有为法是因缘所生的,所谓的因缘就是这样的内容。

我们现在是讲到第七识嘛,所以我们看第七它是什么?要一个一个讲吗?不用了。耳识是八嘛,因为耳识不须要光明,所以它是八个缘。那鼻识又不须要这个空间,一定是跟鼻子相触你才可以闻到味道嘛,所以从鼻识、舌识、身识都是——这三个都是不需要空间,一定要接触之后,你才能够生起这个鼻识、舌识、身识的活动,所以它都是七个缘,就是再去掉这个空间的缘。

那意识是五个缘,所以意识的这个根就是什么根?意根嘛,第七识,所以第六识的所依根是第七识,第七识叫做意根,所以它叫做意识,这是它名称的来源。那所缘境呢?法尘,对不对?然后一定要有作意,然后一定要有第八为它的根本依,那种子就一定要——所以意识它是五个缘,能够生起这个意识的活动。

那我们现在讲到这个第七末那识,末那识它一定要一个作意,然后一定要种子作为它的亲因缘,作意是属于增上缘嘛。那它现在有一个第八,一般人都会看错,我们昨天不是讲说它有所依根、所缘境,有没有?第七识的所依根是什么?第八识,“依彼转”,有没有?我们刚刚讲的“依彼转”,依第八阿赖耶识转变才能够现起嘛。那它的所缘缘是什么?所缘境是什么?第八识的见分,执第八识的见分为我嘛,所以第七识的见分执第八识的见分为我,所以第七识的所缘境是什么?所缘缘是什么?第八识,对不对?第八识的见分嘛,作为它第七识的相分境。所以一般就说:“诶?这个第八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有两个意思,我们昨天听完了“依彼转缘彼”就知道,这个第八有两个东西在里面,对不对?一个是所依根、一个是所缘境:所依根是增上缘,所缘境是所缘缘,对不对?

所以常常有人问说:“唉呀!末那识只有三缘,那它就没有所依根,你看它那个根跟境都没有,所依根、所缘境它都没有写嘛,对不对?”所以怎么样去了解?就是后面那个第八来了解(第八就表示说第八识),就表示第七识跟第八识是有关系的,对不对?那它跟第八识有什么关系?就是它以第八识为所依根,以第八识为所缘境,这样应该听明白了。

所以我们现在最主要就是要解释偈颂的“依彼转缘彼”,所以我们要把这个表格拿出来好好的解释;要不然一般人都会看不懂,那个末那识只有三缘,那它跟第八识到底什么关系?那我们念了《唯识三十颂》才能够真正明白:第七识跟第八识它们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到底密切在哪里?哦!原来是第七识以第八识为所依根,还有所缘境。就在这一句的偈颂里面,“依彼转缘彼”,我们就能够了解,第七识跟第八识它的关系,还有这四缘,都具备这四缘,有没有?

我们看这八个识都一定有这个四缘:种子是亲因缘,所缘境是所缘缘,剩下的都是增上缘,那等无间缘没有写进去,就是怎么样?一定是前念灭,后念一定生的,这个中间是没有间断的。你们打坐就知道为什么妄念那么难断?你想要断妄念可能吗?可能吗?等无间缘你有办法对付它,你就有可能切断,它叫做等无间诶,前念灭,有一股力量让后念生起的力量,是相等的。请问你怎么让后念那个妄念不要生起?你有什么办法让妄念不要生起?你们修止观有什么办法?有什么办法?有吗?有没有想想有什么办法?前念灭,后念不要生,有什么好办法?

你们应该答得上来啊,你们有修、有证的应该答得上来。我只要第六意识远离过去、现在、未来嘛,可不可以?我当下这一念不缘过去、不缘未来、也离当下这一念,这样可不可以切断?试试看:前念已经灭了,后念还没有生起,当下这一念又过去啦——三际托空嘛。你的第六意识远离过去、现在、未来,试试看,后念还会不会生起?给你们五分钟试试看,我休息一下,真的试试看,很好用的!不然你们要让妄念不要生起,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打尽了所有的妄念,它还是照样生起。

(众师兄练习……)

可以吗?没有后念,所以不能上课了。OK,好!应该有一些体会。

所以不管你是修止、修定啊、想要得定啊或者是想要开悟啊,你一定要有一些对你心性的体悟,那怎样对你的心性有一些体悟呢?就是你一定要对这个念头、念头的生灭你要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像刚刚我们说前念灭、后念生,那股力量在什么地方?前念灭了,后念生起的那股力量,在前念、还是生起的这一念?当下这一念,对不对?因为前念已经灭了嘛,后念生起,所以它的力量在当下这一念,这样明白吗?

所以就知道“安住在当下”是什么意思了,前念灭了,它有一股力量让后念生的这个“当下”,安住在当下,后念还会不会生起?也不会生起了,这样明白吗?这个都是用功的诀窍。所以不用说想什么办法去对付妄念,妄念自性本空嘛,没有什么好对付的嘛。可是你要知道,前念灭了,它后念为什么会生?那股力量到底是什么?就是每一个当下,懂吗?所以你只要能安住在当下,不落入二元分别,保持觉知,我们讲觉知的训练的口诀就在这里嘛:“保持觉知,安住在当下”,自性就现前,凭什么自性现前?就是第六意识清净了嘛。

我们昨天说第六识清净了,第七识会不会再起执著?我执会不会生起?第六识无分别的时候,第七识也没有办法做什么嘛,对不对?对啊!那我们清净的自性就很容易现前嘛,是不是这样?想要开悟其实没有这么难,就是你要知道用功的诀窍在哪里。所以你知道等无间缘它是怎么样活动的,你就有办法对付它。

所以我们也知道为什么说修定的时候,说你的第六意识保持现量、无分别。可是你没有办法保持啊,为什么?因为等无间缘还在。所以我们说要安住在当下,那个安住多难啊!为什么?因为等无间缘的关系。所以你很难安住在当下,前念灭了,后念就生了,因为那个力量一样,每一念的力量都一样强。那你怎样安住在当下,不起妄念、不落入二元对立,然后又保持觉知?觉知的当下也没有妄念的嘛,对不对?觉知到后来就是我们的本觉嘛,就是我们的自性现前。那我们的真心是离念的,真心无念,真心离念;离妄想,念真如——这是我们真心的状态。可是如果你没有办法安住,没有办法不落入二元对立。二元对立就是第六意识的比量又开始作用了嘛,就是有见分、有相分,见分、相分,就是落入二元对立,有一个能缘的心,有一个所缘的境,那个叫做二元对立。就是你的本体自证分,落入二元对立,有见分跟相分。

所以你的念头有一个我,我的心一直在攀缘外境,不管你攀缘的是什么,你认为是清净的境界。像我们昨天讲的,你第六意识一直想要去证到一个什么法尘境界,它是清净光明、还是什么的,好像涅槃一样不生不灭的。你有一个能缘的心,还有一个你想要求证的境界,不管它怎么形容,因为那个是语言、文字相而已,无非就是要证得,不管它叫做涅槃、还是菩提、还是叫什么?还是叫真如。可是你有一个能缘的心,有一个所缘的境,就是你希望达到那个所缘境。然后你坐在那边,你的心一直一直攀缘,那个见分要去缘那个相分,永远不可能开悟,是因为有二元对立。

我们平常也是,如果老是喜欢在那边分别(第六意识管分别的嘛),你也不能叫它不要分别,分别以后你就落入二元对立:就一定要对、还是错,是、不是,善、恶,一定要弄清楚嘛,你这样对、还是不对嘛,那是我对、还是你错,这很重要的答案嘛,每天都在落入二元对立。这个事情要做、不要做,是一定要这样做、还是一定不要那样做,还是怎么样?都是二元对立,所以就很难开悟。

我们学佛修行也是,永远在二元对立:要放生、还是不要放生;要吃素、不要吃素;要出家、不要出家——那跟你的真心有什么关系呢?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啊!只要你的真心能现前,只要你能明心见性,跟这些都没有关系嘛。因为这所有都是二元对立的现象界的东西嘛,懂吗?可是我们就很喜欢在这上面琢磨,然后要辩论这样:应该吃素、还是不应该吃素?

所以除非我们能够安住在当下,保持觉知,不落入二元对立,我们的自性才可能现前。所以什么时候开悟?就是在你现量无分别的当下,在觉知的当下,你的觉知就是你本觉的智光——就是那个般若,你的般若智慧就是觉知。觉知的训练到最后,就是你的般若那个智慧光明现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明心见性的时候。所以觉知就等于我们的自性,到最后是无二无别的。

可是在觉知当中是永远没有二元对立的。所以也有很多练习觉知的时候,他用他的第六意识去分别说:“这样是不是?那样对不对?我这样OK吗?”——都是二元对立啊。“我这样有没有觉知啊?”觉知当下有没有这些观念?没有,那个才叫做安住在当下。就是我们现在讲到等无间缘,刚好可以说明前念灭,后念没有生。

禅宗也是,参话头也是这个,你们知道吗?禅宗参话头(我们都是参话尾嘛),禅宗参话头是参什么话头?就是不管你参什么话头啦,什么念佛的是谁,还是什么。我们以为参话头是“念佛的是谁?”然后我就一直在想“念佛的是谁”对不对?那是参话尾嘛。“念佛的是谁?”——这句话已经完了嘛,然后你在想“念佛的是谁”,你在想要参“念佛的是谁”,那是不是参话尾?这句话不是话头,这句话已经变成话尾了。

那我们讲参念佛的是谁。所以怎么样参话头?这句话“念佛的是谁”还没有生起之前,有没有?那个叫话头嘛,这句话的头、这句话的前面嘛——这句话还没有生起来,对不对?才叫话头嘛;生起来就叫话尾了,对不对?

所以参话头怎么参?就保持现量、无分别,安住在当下(师静默……)。都没有念头,对不对?刚才大家都没念头嘛,对啊!这就是参话头,这样懂吗?然后等一下念头要起来的话,就是“念佛的是谁?”这样明白吗?这个叫参话头。

所以也是这个等无间缘的问题啊:你让前念灭,后念不要生起来啊——这中间、这中间(师静默……),对不对?没有念头嘛。然后我们如果要打妄念的话、我如果要生起念头,就是“念佛的是谁?”然后又怎么样?前念又灭了嘛,这个话头又灭了。然后我又安住在当下,保持觉知,没有落入二元对立,对不对?又没有念头了,看你可以保持多久,越久越好。

越久的意思就是说:你这个保持在现量无分别境,你的那个般若无分别智才有机会现前。明心见性就是你的自性现前嘛;它不会在你分别、执著、妄想的时候现前,对不对?它是在现量无分别的当下现前。所以你只要能够保持现量,安住在当下,它是不是有机会出来?清净的自性是不是有机会现前?(师静默……)又没有念头了,很好!有念头就“念佛的是谁?”就这样子,这叫参话头(师静默……),然后又没有念头了嘛。哎呀,太好玩了!念头再生起,又念佛的是谁嘛?参话头就这样,还是怎么样?三际托空,当下安住,保持觉知。

所以禅宗参话头那个“参”:离心意识参嘛,对不对?大家都知道。参不是用你第六意识妄想,然后去那边什么比量说“什么是参话头,然后怎么参话头,我去好好的用第六意识的比量去想‘念佛的是谁?’好好地参”,不对!全部都是比量,对不对?“我用我第六意识的比量去想象‘念佛的是谁?’”——这个叫参话头吗?从头到尾我一直想:念佛的是谁、念佛的是谁?全部都是第六意识的比量,对不对?因为我想要去比度、去量“念佛的是谁”这句话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我用第六意识的比量一直去分别妄想、一直分别妄想,这样会不会开悟?不会啊!因为从头到尾都是二元对立啊,从头到尾都是在打妄想,从头到尾都没有一念是第六意识的现量、无分别;全部都是比量、有分别。这样子参一辈子都煮沙成饭嘛,煮沙别想成饭,煮沙没有办法成饭啦,沙还是沙,没有办法变成饭。

所以你不管修哪个法门,就是一定要知道它的诀窍。所以禅宗也告诉你“离心意识参”嘛。那心意识是什么?心,第八识;意,第七识;识呢,第六识——你离开你第六意识的分别,你第七识执第八识那个我不要放进来,第八识的种子你不要生起现行,这样懂吗?

离开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来参。所以你用第六意识的比量参就参错了;这中间还有一个“我”在参话头,第七识又进来了;第八识的种子生现行嘛,刚才讲的:种子,种子是亲因缘,是生起一切法的亲因缘,所以你每一个妄念的亲因缘都是种子生现行嘛,对不对?所以有没有第八识?有啊,第六、第七、第八都有啊——你就是“用”心意识参,不是“离”心意识参,所以也是不开悟嘛。

所以不管什么法门,其实都一样的原理,只要你懂得这个原理,你要说你是禅宗也好,禅宗很像大圆满也好,也好像大手印,也OK!那个都是名称,不重要。你不管修什么法门,你只要开悟,你看每个都差不多嘛,没有什么差别呀,是不是?你懂得原理、修行的原理,我们现在讲修行的原理,是不是都一样?你今天禅宗也好嘛,觉知的训练到最后开悟,差不多嘛,你大圆满也是我们刚才讲的:离过去、现在、未来嘛。大圆满的修法就是离现在、过去、未来——你的心念离过去、现在、未来,是不是一样?跟禅宗离心意识是不是感觉很像?所以你一个悟了,其他都悟嘛;你一个耽误了,其他全部都耽误了,是不是这样子?

OK好,因为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强调一下,修行一定要正确的方法。要不然你用你的分别心、还有你的执著来修的话,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都不可能成就的。因为都落入二元对立,都有第七识的见分进来。第七识的染污,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用这个来修行就不可能嘛,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然后第六意识又用比量,修行用第六意识比量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修行人是用比量在修的,你们相信吗?

他听经闻法用比量,对不对?我讲一句,马上第六意识就分别说“是这样吗?这样对不对?哪个经怎么说、哪个论怎么说”,就开始比量了嘛,一面听、一面比量嘛,每一句话听进来,是不是就第六意识比量,就赶快想一想对不对嘛?是不是这样嘛?有没有道理嘛?然后说思惟,思惟也是用第六意识的比量想啊,不是思惟啊,懂吗?我们说要闻思修,听闻的时候比量思,不是用思,他是用第六意识的比量在“想”佛法的道理,然后修呢?比量“修”,一定是的嘛,他一面修、要一面要跟人家比啊,一面分别比较啊:我的法门殊胜、还是你的殊胜?哪一个比较快?不管你比什么啦,反正你修行整个过程,修行的过程也都是比量,那你说可能有什么结果吗?

闻思修都是比量修,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那你们是另外的零点一啦,我们在说课堂以外的那些修行人。所以为什么会修得很辛苦,然后修得生烦恼?然后好像又没有什么效果?就是佛法的道理没有通透。这边听一点、那边听一点,然后又会自己打架。这个经这么说、那个经又那么说——打架;这个法门、那个法门——打架,所以很难成就的原因就在这里。所以不管我们的功夫怎么样,我们的道理一定要先弄清楚,尤其是唯识,唯识没有弄明白,你真的还很难修,对不对?

你不管修什么法门,也不知道自己第六意识比量在修,也不知道,因为没有念唯识嘛,不晓得第六意识有比量、现量、非量啊。然后第七识,也不知道第七识是我执的来源啊,他只知道说我很讨厌,然后我就直接断,我不要起我执,一天到晚告诉自己说“我不要起我执”,怎么可能?它有这么听话吗?你叫它说“那个我执不要起来”,它有这么听话,对啊!他就不明白教理嘛,他就说我要断我执、断我执;然后也不知道第八识,种子生现行在决定。他以为他每天都有一个“我”在决定;其实都是种子(第八识的种子)在生现行,习气的种子在生现行,烦恼的种子在生现行。

所以不明白,不明白唯识还真的很难修,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从《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我们这一次一定要在〈唯识三十颂〉这个中间讲到大家开悟,绝对不是耽误的误,所以我们《唯识三十颂》我如果念偈颂,诶!五分钟就念完了嘛,我们为什么要讲那么久呢?就是我们把《成唯识论》有没有?全部都放进来讲,所以《唯识三十颂》讲完,就等于《成唯识论》也讲完了,所以我们才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来讲《唯识三十颂》,一定要讲到大家教理都非常明白。教理明白怎么样?功夫很快就跟上来了。

我们功夫不好,是因为我们教理没有听明白啊:这边有一点点明白,那边又卡住了。所以我们才说每一次加一点、加一点,昨天已经讲了,第七识不是已经讲完了,今天、明天就不用来了,因为已经讲完了,下课了;可是还要再继续再讲得细一点,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我们修行,帮助我们用功,因为我们的功夫是跟我们的见地走的嘛。你的见地到哪里,你的功夫就到哪里。不然你很想精进地想要修行;但是一直都是效果不好,就是因为你的见地还没有建立好。

就是说你的正知见、对佛法的教理没有读到通透。一定要融会贯通,而且所有的教理不是单独的、单独分开的。虽然我们分这个经、那个论的,可是它全部都讲的是同样的事情,懂吗?所以才会说一经通,经经通嘛,因为它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可是我们又要第六意识比量分别:我喜欢听《金刚经》,不喜欢听《华严经》,因为它太长,就是又是用比量在修,对不对?我绝对没有冤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只是自己不知道。

好,我们说了前面那个表格就是要解释什么是“依彼转缘彼”嘛。“依彼转”就是刚才讲过了,第七识依第八阿赖耶识的现行、种子阿赖耶,种子赖耶,赖耶的种子为亲因缘,然后赖耶的现行为增上缘。然后“缘彼”是什么意思呢?也是这第八阿赖耶识的所缘境,就是“彼”也是第八阿赖耶识,就是第七末那它的所缘境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所以第七识恒缘第八识的见分而起我执。那第七识为什么要缘第八识的见分?为什么会把第八识的见分把它当作我呢?就是因为第八识它从无始以来一类相续,就看起来好像有一个常、一,又恒常作为诸法的所依,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种子依。

第八识它是一切法生起的亲因缘,这个种子依,看起来好像是有主宰的作用,其实是种子生现行;可是我们会误认为有一个我可以作主嘛,其实就是种子生现行,你今天启发哪一个种子生现行。我们刚刚讲的有四缘嘛:一个亲因缘,三个另外的三个缘嘛。其实就是一切法因缘所生这样而已,有没有一个我?没有啊!就是四缘的作用这样而已,现在我们更明白了,就是亲因缘的种子生起现行了,为什么会生起现行?就还要再加上增上缘、所缘缘、还有等无间缘,就这样子没完没了。

所以为什么第七识会把第八识的见分(把它)当作是我呢?就是因为它有常、一、还有主宰的这样一个作用,所以就把第八识的见分执为我。那你说它为什么执第八识的见分,它不能缘别的吗?为什么要缘第八识的见分为我呢?相分可不可以?它为什么不缘第八识的相分为我?相分不可以啊,“我”一定是我能够……刚才说有那个主宰的能力,我一定可以决定说我要做什么嘛,那个能缘的心一定是见分,懂吗?不可能是物质的东西,我缘这个(师以托盘示意)是“我”,不可能啊,或者那个……可是见分(我们讲过四分嘛: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有没有?)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都是属于见分,只是我们把见分再细分,可是自证分是识的本体,还有证自证分是去检验那个自证分的,自证分跟证自证分都非常的深细,很难去了知,不像见分,有没有?像第八识的见分,就是缘身心世界嘛,比较在外在的,你知道这个根身,还有外在的器世间,这见分是不是比较能够明显?你说我要缘自证分、证自证分为我,可不可能?就它太深细了,没有办法缘到这么深,明白吗?

所以你说为什么是缘见分?而不是缘相分,也不是缘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不是能缘的作用,所以它不可以把它当作是“我”;然后自证分、证自证分又太深细,你也不可能把它当作是“我”,这样明白了?所以它都有原因的。

所以第八识,我们就知道第八识的见分缘的是什么?就是根身、器界嘛,这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我们第八识见分所缘的这个所缘缘,而且它是恒常相续没有间断,我们就说有一个“我”的存在,你不可以说我一下有、一下没有;所以它缘的那个对象一定是恒常不间断的。那第八识的见分就刚好合乎这个常、一、主宰这样的一个条件,所以看起来好像有一个“我”的存在,其实是根本没有我。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就知道,断我执快不快啊?根本没有我,不用断啦!你只要明白没有“我”的真实存在,不用断;因为它非量嘛,第七识我执是非量,就是世界上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叫非量。就没有我啦,是不是很快?所以明白教理多重要!就是根本没有这个“我”的存在;它只是第七识见分执第八识的见分,以为有“我”的存在这样而已,要不要断?不要断,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本来无我的。从现在开始都是念念无我了,第六识念念无我,第七识没辄!它慢慢就转,转成平等性智了,转成平等性智的意思是说:你看一切的法平等、一切众生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这样来的。一切法平等,你要不要再分小乘、大乘、金刚乘?一切法平等。所以当你看一切法平等,一切众生平等的时候——你就是佛了。这第七识就把它解决掉,根本解决掉了:就是在你初见道的时候,是证到下品的平等性智;八地菩萨的时候是中等的平等性智;成佛的时候是上等的平等性智,视一切众生、一切法平等。

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