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5、第六识(2)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二○一二年五月十七日

各位喇嘛、各位居士大德:

晚上好!

我们今天继续介绍第六识。

第一首偈颂的第二句是“三界轮时易可知”。

这句颂是说明:第六意识在三界九地当中活动的范围是很容易就可以了知的。

三界的轮回,三界的轮回是怎么造成的?是业力造成的嘛,对不对?如果是十恶业的话就堕三恶趣,如果是善业的话就生三善趣、三善道。所以整个三界六道的轮回是善恶业力所造成的。

那这个业力是怎么来的呢?就自己造的嘛,不是别人给你的,也不是阎罗王决定的,是自己造的。那八个识,哪一识的造业力量最强呢?我们昨天也稍微提到过,是第六意识的造业力量最强,因为它活动的范围最广,整个三界九地它全部都可以到达,都可以生起意识的活动,遍三界九地,造业的力量又最强,那它的行相又是最粗显,所以我们才说它是很容易可以了知的。整个三界轮转的时候,第六意识是很容易可以了知的,就是这一句偈颂的意思:就是“三界轮时易可知”。

那前五识、第七识、第八识,难道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知吗?确实,相对第六意识来讲,它是没有那么容易可以了知的。我们前五识前面已经介绍过,它是没有遍三界九地的,还记不记得?前五识只能够到达初禅嘛,“眼耳身三二地居”,这三个识只能够到达初禅。只有欲界五个识都能够生起活动;但是到了色界初禅只剩下三个,二禅以上就都没有五识活动的迹象,所以它只能够活动到初禅。那第七识跟第八识,因为它是一种内缘、内执的力量,我们昨天也一再强调说那个“中间相分两头生”,有没有?就是第七识的见分执八识的见分为我,所以它是内执,第七识是执第八识的见分,把它当作是“我”。那第八识呢,它又是含藏无量的种子这样而已,跟外面都没有关系,有没有?第七识、第八识跟外面的六尘境界都没有关系:一个是执八识的见分,然后八识又含藏无量的种子,跟外境都没有关系,对不对?所以它的行相是非常微细,很难去了知的。

所以我们一般人是没有办法察觉第七识跟第八识的作用,一般人是没有办法察觉的;除非你定力很高,在定中可以看见,或者你证到至少八地以上,你才可以对第七识跟第八识有比较进一步的认知。那凡夫是完全没有办法察觉第七识跟第八识的作用,因为它跟外境没有关系。

那我们每天接触的,就是六根面对六尘境界嘛,这个是我们比较能了解的,第六意识分别了知我们也可以了解;但是第七识、第八识我们是很难了解。所以这句才会说“三界轮时易可知”,这是指第六意识,三界九地当中它活动是最广的,完全可以到达。而且它的行相非常粗猛:你第六意识一分别,跟哪一个善心所、恶心所,还是无记心所相应,马上当下你就知道你这一念是好的念头还是不好的念头,还是什么样内容的心所相应,你马上就可以察觉,所以它是很容易了知的,这个应该没问题了。

“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这个就是说,这句颂就是说明第六意识它所相应的心所有五十一个,然后这个意识是善是恶呢,要看它临时随缘分别配合的心所来决定。

那五十一个心所,我们前面已经讲了三十四个。还有十七个,就是根本烦恼的慢、疑、不正见,我们还没有介绍;随烦恼的十个小随烦恼,还没有介绍到;还有最后的四个不定心所,也还没有介绍。所以我们今天就打算把这个上一堂还没有介绍的心所把它补齐,这样我们就知道五十一个心所所有的内容,到底说了哪一些。

那现在我们要先知道,第六意识它五十一个心所全部相应。那这五十一个心所,有属于善心所,也有属于恶心所,也有属于无记心所,善、恶、无记都有。那你这一念当下是跟哪一个心所相应,来决定你是造善、还是造恶、还是无记业。

我们第六意识除了根本烦恼的贪瞋痴相应以外,它还有慢、疑、不正见相应。

这个“慢”,就是我们昨天也介绍过了,每个人都有,只是有没有现行这样而已,因为恒常与四惑相应嘛,第七识恒审思量,恒常与四惑相应,这四惑里面就有“我慢”。所以它是与生俱来的,天生就有,它不是那么容易断的,你再怎么隐藏,再怎么伪装,就是慢在骨子里,表面看不出来,骨子里面还是很慢的。那个没有办法,因为是天生与生俱来的,它是属于根本烦恼,天生就有的,它不是那么容易就说断就断,只是有没有现行的差别。

那这个“慢”来讲,它也有很多不同的上下的差别。所谓的“慢”就是心有高下,心有高下,所以它对应外在的整个大环境来讲,就是感得什么的共业呢?就是地震嘛。地震就是这个地区慢心的共业成熟了,就发生地震了。所以地震一发生,有的塌陷了,有的隆起来,有没有?所以“慢”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心有高下,就会感得这个地区经常有地震的发生。就是没有地震的时候,它也是…,你看它的整个地形,这个地区的地形是平坦的大道,一片平原、草原;还是有高山、有丘陵,有那个低下去的河——也可以看出这个地区的共业,他们慢心的差别程度。因为外境是随着我们心意识来转的,所以这个地区大部分的人,每天想的是什么样的念头,它就会感得外在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一个环境,依报随着正报转嘛,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我们现在谈到慢呢,它就是心有高下。

那这个高下怎么来的呢?跟别人比较来的:我跟别人比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情况。我如果比别人强,确实也是比别人强的话,那我一定是贡高我慢,理所当然嘛,因为你不如我嘛,这个时候我们就叫做…,第一个叫什么?叫做“慢”:就是自己确实胜过别人,或者自己跟别人差不多相等,这个时候我们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我比你好嘛,大不了我们相等嘛,我还是觉得我比较优秀啦,这就是第一种慢。

那第二种慢是我跟别人相比的时候,程度差不多,可是我要认为我比他厉害,我胜过他,明明是差不多;可是因为我的慢心,我觉得我胜过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比我自己强的时候,我觉得他不过跟我差不多,这个慢心就有一点超过了,对不对?所以叫做“过慢”,这个慢心是有点超过了。明明是相等,可是我们觉得我自己胜过他;明明他比我强,我还是觉得跟我差不多,这是有一点小小的超过。

可是还没有后面这个更超过,叫做“慢过慢”的,更超过。就是对那个胜过自己很多的,可是我还是认为我胜过他,那这种贡高我慢、这种自负就是更超过了,所以我们就说这种慢叫做“慢过慢”。

第四种慢,就是把五蕴当作是我,这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我慢”。贡高我慢那个我慢,其实就是说,色、受、想、行、识这个五蕴,其实它是生灭无常的,它是空无自性的,可是我们居然把它当作是真实的我:我的色身嘛、色蕴,这个身体是我的啊!要不然我为什么那么保护它?我的感受对我来说很重要啊!我的感受好不好,对我来说很重要啊!为什么很重要?因为我觉得这个感受是“我”的感受,这个属于受蕴。色、受、想,想蕴的话那更是了: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见解,这些看法见解哪里来的?我的主意呀!从“我”来的,我的思想来的,所以我也把这些当作是“我”的思想、见解、看法——这就是想蕴。

行蕴就比较难了,行蕴就是说我们生命的流动,这一期的生命,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步向死亡;可是我们居然没有察觉。它是没有一刹那停留的,每一秒、每一刹那都是快速的走向死亡,这是行蕴的作用。“行”就是迁流不息嘛,就是不断不断地在变迁、在流动,好像流水一样,它是不能够去把它切断的,这就是行蕴的作用。不管你要不要老,它就是会老,不管你要不要死,它一定会死——这就是行蕴的作用。它不停地往前,时间不断不断地往前流逝。那我们也会觉得有一个“我”怎样?从出生到五岁、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四五十岁,从青少年到壮年,到中年、老年,有一个“我”嘛,跟着行蕴的流转,年纪慢慢地大了。

那这个识蕴也是,识蕴就是…,小乘是说第六识啦,可是大乘就是说有八个识嘛。这个识蕴也是不断不断地生灭。如果以第八识来讲,含藏无量劫的种子,那这个种子不断不断地起现行,不同的外缘,牵动不同的种子让它生起现行。每天就是种子生现行,现行再熏回去成为未来的种子,这就是识蕴的作用。它也是生灭生灭的:种子生现行,现行熏成种子,种子生现行,现行熏成种子……。整个生命的流转,或者讲整个三界的轮回,就是种子生现行,就是行蕴的作用,然后就是种子生现行生灭相续的一个现象这样而已,可是这中间并没有一个“我”的真实存在。

我们昨天曾经谈到说,以为有一个“我”可以作主嘛。那我们说了,其实没有一个“我”可以作主,是业力在作主,对不对?那各位有没有想到?有没有更深一层的体会?什么叫做业力在作主?就是现在讲到的这个识蕴,种子不断地生起现行,又熏回去成为未来的种子,这个就变成我们所谓的习气。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气,就是所谓的个性啊、嗜好啊,这个就是你慢慢熏出来的嘛。

你说我今天早上我可以作主,我今天要吃西式的早餐,不是我自己决定的吗?诶?要问啊,你为什么喜欢吃西式的早餐呢?那就是过去你曾经吃过西式的早餐,那个种子怎么样?熏回去说西式的早餐好吃,熏回去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下一次你要选择早餐的时候就西式的早餐,是谁在决定?是我在决定吗?业力的种子在决定,对不对?因为每个种子都是你自己熏回去的,每一个现行,身口意的现行结束了之后,全部熏回去了,成为你未来的种子。所以,我们第八阿赖耶识含藏无量的种子,全部都是你熏回去的,看你轮回多久,生生世世。所以我们也有带过去世的习气呀,过去无量劫以来,看你轮回多久,全部熏到第八识,现在有一个什么境界,你那个种子就现行了。所以是谁在决定呢?种子生现行,谁在决定呢?没有一个“我”在决定嘛,对不对?是你所熏的习气的种子在决定,也是你的业力在决定的,我们说的就是这个。

你所有的业报身也是业力的展现嘛,你过去世怎么熏,你这一世就是长得这个样子,从里到外,每个细胞都是业力使然,都是业力的展现。所以有的人为什么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就是你过去看怎么熏,它就是怎么展现啦。所以有没有一个“我”的真实存在?没有的,全部都是业力的展现、习气的展现,每一个都是你自己造的,每个业力自己造的,每个习气自己熏的,没有一个“我”在作主。就是不断不断地把种子生现行,然后再熏回去成为种子,就这样一个生灭相续的过程这样而已。

那我们觉得从生到死,有一个“我”出生了,有一个“我”死掉了,没有!就是这样一个生灭相续的过程而已,还会轮回到下一世,对不对?所以中阴身的时候还是一样,你临终的那一念,决定你的中阴身所现起的,你当下的那个状况,第八识的业力现前,就是你中阴身的景象,它也是生灭相续的过程,也没有一个“我”死掉然后进入中阴身,没有。然后再入胎,也是生灭相续的过程,都是种子生现行,都是行蕴、识蕴的作用,没有一个“我”又投胎了,从头到尾都没有“我”——这个才是诸法的实相。

所以,我们修行就是一定要明白这个无我的道理,要不然你怎么修,都是“我”在修,越修“我”越执著。我们现在讲的贡高我慢,修行越久,那个贡高我慢越强,因为我懂得很多嘛,你要讲什么,我马上就可以跟你回应啊,你讲什么法门,我也通通有沾过啦。

所以那个我执跟法执就是这样子出来的嘛,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讲说这个五蕴都是生灭无常的现象,它没有一个“我”,所以色蕴不是我,受蕴不是我,想蕴不是我,行蕴不是我,识蕴不是我,都是生灭相续而已。我们把五蕴当作是我,所以叫“我慢”。本来没有我,居然把它当作是“我”,而且也还自以为了不起,这个叫我慢。

还有,就是“增上慢”。增上慢一般人还没有的,就是修行的人最会,修行人的专利,就是增上慢。什么叫增上慢呢?就是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没有得到菩提果啊、涅槃果啊,就说自己已经得到了,为什么你要这样说呢?为了名闻利养,为了要显示我的修行很高,所以我就说我已经得了;未证言证,没有证到说自己证到了:没有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说自己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说自己已经登初地了,说自己已经证到四禅八定了。未得言得,未证言证,就是说你本来没有的,你自己去加上去,所以叫做增上慢。这个慢心是你自己加上去的,叫做“增上”,本来没有到这个程度的。没有得,也没有证,但是你自己把它加上去,所以我们就叫做增上慢。在妄语里面叫“大妄语”,它是比较严重的妄语。

好,还有一种就是“卑慢”。就是我们不如人家的时候,我们不但不生惭愧心,还生起高慢的心,我们就叫做卑慢。就是自卑感所造的自大狂。明明是比不过别人,但是我还觉得“那个也没什么啊!”一种那种轻慢的心理,其实是他非常的自卑,然后表现出好像我不甩你啊,然后我也不觉得你有什么了不起呀!就是那副样子,那个德性、那个样子。那就是因为自卑感的作祟,所引发的一种慢心,我们叫做卑慢,是自卑感在作祟。

那最后一个是“邪慢”。这就是为了虚名假利,到处宣扬自己的德行,明明没有那个修行,没有那个品德,还到处宣扬,为了什么?为了虚名假利。还洋洋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这个我们叫做邪慢。

这是属于根本烦恼。

还有根本烦恼──疑,也是跟第六意识相应的。

疑,就是怀疑,一种怀疑不信的态度。虽然来学佛修行,但是对佛法僧三宝也不是很相信;然后对佛法所说的道理,有的可以相信,有些还是存疑的,尤其是对自己还没有办法证到的部分,像佛菩萨的神通境界,“哎呀!那个根本就是说故事嘛!天方夜谭嘛!”讲到什么因果,讲一些因果故事,“就是要吓人家的,对不对?就是要吓到他不敢做坏事,所以就编了很多的因果故事,然后来吓唬人的。”他不相信有轮回,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不是很相信,就说那个他是编故事拿来教育人的。

所以,只要有怀疑不信的话,就是有这个疑。可是这个疑根如果不断的话,就是没有办法。如果说要学佛修行的话,这个疑根——带着疑根来学佛修行是不可能入门喏,不是说证果修行哦,是没有办法入门。所以说,佛法的大海“信为能入”,只要你还有一丝的怀疑,你都没有入门喏,不管你修了多久,学了多久,跑了多少道场,跟了多少师父,你就是还没有入门,懂吗?所以怀疑很严重,一定要把它断除!你带着怀疑来修,你就是不可能成就,因为怀疑不信会染污我们所有的心所,心只要你一念不信,全部都染污了。你好不容易修到一个还不错的境界,可是你这一念的怀疑,全部都完蛋、全部泡汤,因为你的心染污了。

譬如说:你跟一个上师学得好好的,修得也蛮好的,也觉得很相应;可是就有人跟你挑拨离间,说“那个上师有问题呀,传承有问题,他个人的私生活有问题,这个有问题,他的法门有问题。”听了心都凉了,“那我跟他这么久,然后他的法我修那么久,难道有问题吗?”那听完这个,一怀疑之后,你明天开始观想上师,就观想不起来了;明天修这个法,就乱不相应的。平常修完还有轻安喜乐,现在开始全部都完了,为什么?因为你的心完全受到污染了,所以这个时候你想成就一切的善法不可能,想成就一切的禅定功夫不可能,想要开悟不可能,开智慧不可能,证果不可能!因为你的心已经被染污了,你修什么就是不可能相应!因为我不可能说我一面怀疑,然后我就成就了,可能吗?不可能嘛!除非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我才有可能成就嘛,我才可能开悟嘛。

我们上次也讲了,信心会让我们的心清净,清净到极点,你的自性就现前,你就开悟了嘛。所以你现在有一点点的小怀疑,小不信,你的心受到染污,你的心不清净,你可不可能开悟?不可能开悟啊!所以开悟是在——昨天讲的般若无分别智,完全的清净心的那个当下,你才可能自性现前,才可能明心见性。可是你有一点点的小怀疑、小不信,你的心清净不起来,所以你也别想开悟,自性也别想现前,修任何法门也别想成就,这样懂吗?

所以这个疑根就一定要断,才开始入门喏,然后你才带着你的信心,跟你相信的师父、相应的法门,怎么样?带着信心,才慢慢、慢慢地修你的信心。你的信心圆满,就是成就圆满的时候,懂吗?所以从头到尾其实我们都在修一个信心而已,信心没有那么容易的,懂吗?每个人天生带来的,这个也是天生带来的,就会怀疑哦!所以它也是很难断,有没有现行的差别而已,小怀疑、大怀疑的差别而已。

看你会不会怀疑,就看你平常的小动作就看得出来了嘛:你去买东西,会不会担心人家骗你买贵了,会的话就是哦!他给你出个价钱,杀杀杀!你交一个朋友,他对你有所求的时候,你是不是开始怀疑他了?他是不是打我的主意?他是不是想跟我借钱?他为什么突然会对我这么好?吓死了!所以这个怀疑,一般人就有的,只是严不严重的差别。

学佛修行以后,还是一样带着怀疑,因为这个是天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靠我们后天的学佛修行,理要透、教理通透之后,你这个怀疑就会越来越少,为什么?你慢慢明白了道理,然后再把它修证、实证到,会不会怀疑?不会,因为你做到啦,证明它是没有错的。所以先听闻,然后思惟,相信了以后,你就改变了,然后你就做到了,这个你就不会怀疑了。

所以这个“信”也是靠修行来的,你的修行到什么程度,你的信心就到什么程度,它是跟着你的修行增长的。断疑生信嘛,所以你的教理越通达,实证的功夫越高,信心就越强,一定是这样,越修越有信心,为什么?因为你一步一步的都实证到了,然后教理越来越能够融会贯通,怀疑自然就会减少,一直到完全地断除为止。

还有,就是不正见、五种不正见。不正见也叫做“恶见”,就是一切不正当的见解,颠倒错误的见解,有五种:

第一个就是“萨迦耶见”,我们称为身见(或者是我见)。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把五取蕴当作是“我”,还非常坚固地执著这个五蕴是我,就叫做萨迦耶见、身见或者是我见。

有了“我”以后,我就要讨论“我”死了以后,就如灯灭就没有了呢?还是说有一个恒常的我不断不断不断地去轮回?我们现在都有答案了,对不对?如果你相信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你就不会有断灭见,就不会说我死了就断灭了。那会不会落在常见呢?不明白五蕴不是我之前,我们都是有常见:就是我死了以后再去轮回,三界六道不断不断地轮回,谁在轮回?“我”在轮回呀!有一个恒常的“我”一直在轮回呀!这就是常见。他不会消失的,他就是不断不断地流转,一下三善道,一下三恶道,永远有一个“我”——这个是常见。我们现在就知道:这两个都不是正确的,所以它叫做不正见,错误颠倒的见解。

明明没有我,你还去讨论这个我是永恒存在的,还是死后就断灭了:一个是断见,一个是常见,都落在两边,所以我们称为“边见”。“边”就是两边,断常两边。所以这个是错误的,不管你讨论这个“我”是断灭的,还是永恒存在的,通通错!都是落在边见当中。

第三个是“邪见”。就是一切的颠倒见,我们都称为邪见;或者不属于萨迦耶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的范围,另外的不能够归在这四类的,其他的全部都称为邪见,所以邪见的范围比较广,但是它最严重的就是“拨无因果”,不相信有因果。因为不相信有因果,他就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就不会去想要断恶修善,或者积极地去行善,因为他不相信善恶是公平的,因为他看了太多的好人怎么样?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哪里有什么善有善报呢?一个大好人,结果穷困潦倒,然后全世界的人都在欺负他,弄得一身的病,非常非常可怜,这怎么是大善人、大好人的果报下场呢?那一定不是有这个因果论的嘛!一定是不准的嘛!”所以还是很多人有这样的见解。

可是我们相信的人就知道,因果不是看眼前嘛,因果通三世嘛,对不对?这一世他是好人的展现,但是运非常的不好,是他过去所造的恶业先成熟,这样懂吗?那他这一世造了很多的善,但是这一世还没有成熟,可能下一世才成熟,或者是没有遇到成熟的因缘,也许会到下下世再成熟,还可能超过三世。就是它都含藏在你的第八识,你善恶业的种子都含藏在第八识,但是它什么时候感果?不一定的,因为一定要有外缘才能够感果,你那个外缘一直不成熟,它一直没有办法感果。所以不是看眼前说他做了这么多的好事,可是为什么所有的坏事都降临在他的身上。所以这个邪见也是,没有正知见之前,都是邪见,很多的。等我们听闻正法,如理思惟,然后依教修行,才慢慢地有正知见,然后才慢慢地邪知邪见越来越少;要不然大部分都是邪知邪见比较多。也要在学习佛法之后,慢慢才知道什么是正知正见。

第四个是“见取见”。所谓的见取见就是──坚持地、抓得牢牢的自己主观的见解,主观的见解,自己坚持是正确的。主观的见解是怎么来的?就是“我”来的,我的思想、我的见解、我的看法嘛。一开始就错,因为没有“我”啊,居然有“我的”见解,“我的”主观的见解,然后还坚持我的主观见解是正确的!别人跟我反驳的时候,我就说:“我很客观啦!我非常的客观啦!”那就是他绝对的主观的时候,懂吗?“我非常的客观”,你说他主观还客观?“我很客观地说我的见解这样而已呀!我认为这个才是正确的。”你说他主观还是客观?所以只要是你主观的见解,认为它是正确的,然后坚执地强调,然后对别人跟你唱反调的时候,完全不能接受,甚至生气了,有没有?

你们在选举的时候,两党就开始吵了嘛,一面看电视一面吵嘛:我支持这个党,他支持那个党,然后就开始……光是政见不同就已经很多那个主观的成见在里面了。然后每天也很多生活琐事,不断不断地发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那当彼此的看法不同的时候,就彼此强调他才是对的!全部都在五不正见里面,懂吗?我们现在看得就很清楚:他就有萨迦耶见嘛,他堕在边见里面,对不对?对错就是两边啦,一个一定要说你对,一个说你错,边见啦!然后现在就是什么?就一定有邪见嘛,一定有见取见,因为他现在坚持“我”的看法是对的,根本没有我,他还要坚持“我”的看法,那也是五不正见嘛。

然后,“戒禁取见”也是常常有的,就是你对一些戒律或者是那个禁戒,就是说很多禁止的一些约定俗成的那种规矩,一种约束的教条之类的,那你把它当作是正确的,然后你很严格地执守,以为这样子是造下正确的因,其实它不是正确的因;可是你把它当作是正确的,然后遵守一辈子都不敢违犯,以为这个是正确的因,结果它不是正确的因。那刚才我们讲那个见取见是“非果计果”,就是说它没有办法得到那个果报,可是你以为你坚持的这个见解是正确的,然后你这样奉行终身,以为会得到那个果报,其实是不对的,是错误的,因为它是错误的见解所引发的,当然就不是正确的结果,它就是错误的结果。所以一个是非果计果,一个是非因计因。

这个佛法最主要是对那个外道来说的;可是我们现在把范围扩大,就是把它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都是可以用得上的。反正你对一些禁戒啦,或者戒律,就“死”守在它的教条上面啦,然后非常坚固执持它;但是又不能够得到应该有的那个善果。那很多内容我们就不讲了,因为一讲的话就是要……很多又开始了,又开始要那个了,譬如说要不要吃素的问题嘛,对不对?大家心里就明白了,这个就吵了很久了,对不对?我们还是不要讨论比较好。反正个人自己选择,我们就是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没有落在那个五不正见当中,因为它确实是很重要的。

有了正知正见之后,你才可能破除这个见惑。破除这个五不正见,我们也讲过,它只证到小乘的初果而已,所以它的程度,就是说它要求的并不是很高。五不正见就是属于见惑,见解上的错误,见解上的迷惑,见解上不明白的地方,见解上所犯的错误,那要证到小乘的初果才能够暂时的不再现行,因为小乘已经证到什么?无我了嘛,小乘初果,所以它可以破除萨迦耶见、边见这些。小乘的初果就不会有五不正见。

所以我们在证得初果之前,每一个人都有五不正见,只是你有没有发现而已。所以下次跟人家争执的时候,说“我对”的时候,就好好想:我正在讲五不正见这样而已,就可以减少很多的争执,好好地在法上用功,那个是比较实在的,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的争论。

第六意识还跟十个小随烦恼相应。它为什么叫小随烦恼?就是它可以个别现起,个别现起,它不是普遍会染污我们的心,所以我们就叫它小随烦恼,因为它比较单纯,然后它也比较容易断。

第一个是“忿”。忿每个人也有,保证每个人每天都有。惨了!只要你对眼前当下的情况有一点点看不顺眼,心里面有意见,那个就是忿、忿忿不平。像你去搭地铁,那个上下班的时候人很多嘛,会这样撞来撞去,有人撞到你,你是不是就狠狠地瞪他?那个叫忿,很容易的,每天都会发生的。心里面有一点小小的不爽,那个就是忿啦,只要你心里面没有充满了喜乐,那个就是忿,闷闷的,这样懂吗?所以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心,看这个有意见,然后看那个怎么样,小小的complain(抱怨)一下,那个都是忿,有意见就是忿,懂吗?它很容易犯的。所以这个时候还不严重,你就是complain完就没有啦,这件事情就过去啦,那个眼睛这样瞪完就过去了,你就还是走你的路嘛,这样就OK了,就是你很快就把它化解了,不顺眼,不顺眼转头就忘记了,就OK了。

可是,如果你还继续生气的话,那就会进到下面那个“恨”了。所以你这个忿怒的情绪如果没有排解掉的话,你继续把它放在心上,它就会变成一种怨结,就结在你的心上,我们说心有千千结,有没有?那个就是一个一个这样结起来的,你忿怒之后,没有把它化掉,在里面打一个结了,懂吗?那个叫做恨,就开始怀恨在心了。像你刚才跟某人吵一架,吵完就吵完了嘛,吵架是一种沟通,也蛮好的嘛。可是吵回来还没完啊,心里面又打结了,“他就是这样子、他就是那样子!”就开始怀恨在心了,那个叫做恨。就是前面的忿怒没有化解掉,变成一种怨恨,怨恨把它埋在心里面。

可是,如果说你去做个SPA啦,去跑个步啊,去游个泳回来没有了,也OK啊。可是每次想到还要再恨一次,那个进入下面那个“恼”了,这样懂吗?所以它是有层次的:先小小的忿怒,过来就有一点恨,有一点恨意在里面;每次想到他就开始咬牙切齿,那个就叫做热恼,身心整个热恼起来。尤其是当你不顺心的时候,已经很不顺了嘛,然后它就很容易爆。

所以常常会觉得很奇怪,你的亲朋好友,或者你的枕边人觉得很奇怪:“今天这么小的事情,也值得你跟我这样大吵一番吗?”他是忿跟恨已经很久了,你不知道,在里面已经打了很多结,很多的complain在里面,他就一直累积、一直累积、一直累积,一直压压,压抑、压抑、压抑,有一天就爆发了嘛!很小的事情爆发,你以为是“这么小的事情?有那么严重吗?”其实他不是今天……它只是导火线而已,不是今天这么小的事情他就爆发了,是因为他已经累积了太多的忿跟恨在心里面,今天怎么样?全身身心热恼起来,所以要跟你吵一架。

所以我们一回想起跟我们有怨结的那个人或者事情的话,啊!我们就开始身心热恼,然后就要开始想怎么样去报复了嘛,那个是从恼以后,你就会开始采取行动:就会想到怎样去恼乱他啦,让他没有好日子过啦,从此不得安宁啊,什么之类的——会有这些念头起来,都是已经进入了恼,所以你才会采取行动。

好,忿、恨、恼就是这样,那个瞋的程度而已。忿、恨、恼都是跟瞋的一分相应的。

所谓的随烦恼,就是根本烦恼分出来的,随着根本烦恼所延伸出来的一些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我们现在讲的是小随烦恼,它都是从根本烦恼延伸出来的,我们称为随烦恼,跟随这个根本烦恼来的,所以它一定是和根本烦恼的内容相应的。像我们刚才讲的忿、恨、恼就是瞋的一分,这都是瞋心来的,只是再细分来讲,它有忿、恨、恼的差别。

还有,我们现在讲“嫉妒”也是瞋的一分,嫉妒就是…,大家也很熟悉嘛,妒忌嘛,尤其是看到别人比我好的时候,比我顺的时候,又赚钱,然后又买好的房子,在很贵的地段买房子,然后吃好的、穿好的,开的什么名车,心里面怪怪的,那个一丝一丝嫉妒的心理就起来,那个就是嫉。它是一种见不得别人比我好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它也是属于瞋恚的一分。

第五个是“悭”。悭,就是吝啬。舍不得嘛,所以它一定是跟贪相应的,所以它是属于贪的一分。有什么好的东西自己藏起来,不愿意跟别人分享,也不肯布施给别人,这个就是吝啬小气,我们说他“铁公鸡”这样子。那今天来学佛修行,有什么密法偷偷地藏起来,绝对不告诉别人的,无上密。所以这也是很多密法为什么会失传(的原因)。世间是很多秘方会失传,就是吝啬啊,不愿意告诉别人,好的都没有了,都不见了,一个一个消失了,就是因为吝啬的结果,这个就是“悭”的一种心理。

所以贫穷的果报怎么来的?就是吝啬来的,不肯布施、不肯财布施。不肯法布施的果报是什么?就愚痴嘛,怎么学、怎么修,就是不开悟啊、不证果啊。就是你曾经学法修行,秘密地藏了很多的法,不告诉别人,自己会的也不告诉你,为什么?“我怕你胜过我啊!你比我早开悟,比我早成就怎么办?别人都去恭敬你了,你名利双收,然后我就被你比下去了嘛,很逊嘛!”

所以佛法才会告诉我们一定要财布施、要法布施、要舍放下,没有一个“我”嘛,所以都很好解决,只要证到“无我”都没问题,因为这个都是“我”来的,没有一个我要贪嘛,所以通通都舍放下了。你喜欢,好啦,给你啦,反正死的时候也带不走。

“谄”。谄就是心邪曲、不正直,我们叫做谄,它是属于贪、痴的一分。就是我们研究他为什么要谄曲呢?为了自己的利益嘛,所以他才要去做一些巧言令色啊、卑躬屈膝啊,要取悦他人的这种手段啊,所以它是跟贪相应的,为了自己的利益。那这样做,他以为怎样?可以贪到便宜,或者是“我用这样来对我的长官,也许我可以升官啦、我可以发财啦,我可以从此一帆风顺啦”,这就是愚痴嘛!以为用谄曲的方式,可以达到我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用尽了各种的手段,不断地用谄曲的方法去达到我的目的,这个是愚痴。因为这整个过程,从你谋划,到得逞、得手,这个过程你不晓得要造了多少业,懂吗?因为这个全部都是不好的心理,全部都是烦恼心所,每个烦恼,然后你又去把它讲出来,又去把它做出来,身口意全部造(业),还以为怎么样?可以得到你所想要得到的——不管是你想要得到的地位,还是名、还是利,不知道这个过程其实是造业的过程,不是成功的过程。所以我们说他是愚痴的。

“诳”,就是一种欺骗的心理。就是做了坏事,还把它隐藏起来,装着一副很有修行、很有品德、很有道德的样子。为了得到自己的名闻利养,花尽了心思,用欺骗的手段,然后迷惑别人,所以它也是属于贪、痴的一分,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它一定是跟贪(相应)的。你为什么要欺骗?就是要贪一些什么利益嘛,所以你才要用欺骗的手段。那为什么愚痴?同理可证,以为这样子可以达到目的,其实它是造业的,造了很多的恶业,实际上非常非常不值得,可是自己不知道,所以说是愚痴。

这个“害”,就是损害。对一切众生没有怜愍的心,而且还进一步地加以迫害,它是属于瞋恚的一分,所以它也是瞋心来的。你为什么会想要伤害众生呢?就是瞋心嘛。只有瞋心的时候,才会想到要去伤害别人,所以它是属于瞋的一分。

那“憍”呢,就是一种自高自大的心理。我们常常说憍慢,就是自己觉得值得引以为傲,值得骄傲的那个部分,不管你是哪一个部分,你先生起对自己引以为傲的部分,先生起这个染著的心,就是自己先迷醉在这个里面,然后再心以为傲。不管你是觉得说你的相貌,你长得比别人相貌好啊,还是学问比人家高啦,还是身体一向以来都很健康,所以你会嘲笑那个病恹恹的人,或者你是有名啊利啊,还是比人家富有啊,不管是什么,只要你觉得值得骄傲的那个——全部都是憍。

那我们一般说憍慢、憍慢,憍跟慢有什么差别?我们刚才讲完慢嘛。现在这个憍,就是你自己没有跟别人比,你就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值得骄傲的什么什么部分,也许是你成功的部分,也许是你天生的部分,也许是你后天努力的部分,不管什么部分,只要你觉得骄傲的那种心理,我们叫做憍。那个慢,就是跟别人比较之后,所引发的一种“永远是自己最了不起”的那种心理,是慢。所以一个是有比较,一个是没有比较,就是自己醉心在自己的成功里面。

第十个就是“覆”。覆,就是隐藏。隐藏自己的过错,不愿意坦白,我们就说他是有盖覆的。那他为什么要隐藏呢?就是又是害怕自己失去什么名闻利养啊,害怕有坏的名声啦,害怕被别人瞧不起啦,所以把自己所有犯的错全部都隐藏得好好的,不让人家发现,所以它也是贪、痴的一分。为了要自我保护嘛,为了要获得好的名声,或者是名闻利养,或者是什么,还是为自己的利益,所以它一定是跟贪相应的。然后一定跟痴相应的,因为他以为这样隐藏,一手遮天,人家都不会发现,完全不怕果报现前,所以我们说它是痴的一分。

今天时间已经到了,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明天再继续。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