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0、色法十一:五根,六尘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好,今晚我们介绍色法。

“百法”的第一位是心法,第二位是心所有法,我们都介绍过了。“百法”的第三位是色法。

首先我们要问:为什么色法要摆在第三位呢?它的次第为什么是这样来介绍呢?因为色法是心法和心所有法所变现的。一定是先有能变,才有所变,心法、心所有法是能变,色法是所变、是它所变现的,所以为了要显示色法是心识所现的影像,所以就摆在第三位来介绍。

那什么是色法呢?我们给它一个定义,就是有质碍的颜色叫做色法。有质碍,那什么叫有质碍呢?就是有物质的障碍。这个是相对前面的心法来说的,因为心法没有物质的障碍,色法是有物质的障碍,所以叫做有质碍的颜色,叫做色法。因为一切的物质,都有它自己的形状、体积,所以没有办法互相包容含摄。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占有不同的空间,不能够同时并存,一个空间没有办法放两个东西上去。譬如说:这个桌上的花,你就没有办法把它放到桌子里面去,它一定要放在桌子上面,这就表示说桌子有桌子所占有的空间,花有它所占有的空间,这个是没有办法互相包容、互相含摄的,这就是所谓物质的障碍,物质跟物质当中没有办法占有同一个空间,互相并存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这个就叫做有质碍的意思,凡是有质碍的,我们都称它为色法,色法是有质碍的颜色。

那什么叫做颜色呢?颜色在这里就是指一切的色法。一切的色法有哪些内容呢?我们就要看讲义,第一个表(表一),我们看色法的内容:

色法有能造色,有所造色。

什么是能造色呢?就是地、水、火、风四大——是能造一切色法,所以它是能造色。一切色法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形成的。那形成哪些内容呢?哪些色法的内容?就是五根和六尘——这十一个色法是由四大所造的,所以称为所造色。

所以我们首先明白:能造色就是四大,所造色就是五根、六尘——这就是色法的内容。

我们再看,以五根来说,五尘是它所相对的境界,所以五根和五尘称为“有对色”,就是根尘相对:像眼根对色尘、耳根对声尘,根尘相对,五根相对五尘,这个根尘相对,所以叫做“有对色”。那五根相对五尘,生起五识,所以五根是五识的所依,五尘是五识的所缘。

至于法尘,它是意识的所缘,因为法尘它不像五根相对五尘而生起五识,所以它称为“无对色”。法尘是意识的所缘,它不像五根是相对五尘而生起五识,所以称为无对色,就是说不是根尘相对所生起的色法,我们就叫做无对色。法尘不是根尘相对,像五根相对五尘,不是这样的情况,不是相对的,不是根尘相对的,我们就叫做无对色。所以我们知道法尘就称为无对色。

五尘当中的色法和四大一样可以被看见的,所以称为“可见有对色”。凡是你眼根可以看得见的,这个都是可见有对色。有对,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根尘相对,但是你可以看得见的,像五尘中的色法,色、声、香、味、触,这个色法你可以看得见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像这种情况,我们就叫做“可见有对色”。那四大也一样啊,四大你可以看得到的:看得到地大,看得到火大,看得到水,看得到风,地、水、火、风,都是可以被看见的,所以这个都称为可见有对色。

而五尘的声、香、味、触——这四法和五根一样,是不可以被看见的,所以称为“不可见有对色”。像音声,你看不到声音,声音长什么样?没有办法看见,所以看不见声音;你看得见味道吗?你也没有办法看见味道;你也没有办法看见感觉长得什么样子,同样你也没有办法看到视觉神经、听觉神经……,这个五根是指胜义根,我们等一下会解释,它不是感觉器官,而是感觉神经,不是我们所谓的感官,不是浮尘根,而是指胜义根,它就是指视觉、还有听觉等等的神经,这个是没有办法看见的。反正没有办法看见的,我们就称为不可见有对色。

最后法尘,它分为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执色和定果色,这些都是不可以被看见的,所以称为“不可见无对色”。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色法有十一种,就是五根和六尘,这是色法的内容。

再详细解释,我们再看表二:

 

这十一个色法的内容,一共有十一个。

眼根,就是能照瞩一切境之义。什么叫眼根呢?就是能照瞩一切的境界,就是说眼根能够照见一切的境界,这个我们称为眼根。凡是能照见一切境界的,我们就称为眼根。

耳根,是能闻之义。就是耳根能听闻一切的音声。

鼻根,是能嗅之义。就是说我们的鼻根能够嗅一切的香臭。

舌根,能尝之义。就是舌根能尝一切的滋味。

身根,是积聚、还有依止二义。就是它有这两个意思在里面,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积聚的意思,因为身根是积聚地、水、火、风四大所造成的,所以称为积聚,就是说我们这个身根,就是我们常常说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的假合,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它是积聚,地、水、火、风四大的积聚而有这个身根,所以它第一个意思,就是积聚的意思。第二个意思是依止的意思,因为身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等等所依止的地方,因此又称为依止,身根是我们眼根、耳根、鼻根等等所依止的地方,所以身根第二个意思,就是依止。

这是所谓的五根。

那六尘呢?有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

色尘,就可以被看见的称为色尘,它是眼根所相对的境界。

音声这个声尘,就可以被听见的,可闻义,可以被听闻的,它是耳根所对的境界。

香尘,是可嗅义,就是为鼻根所对的境界。

味尘,是可尝义,是舌根所对的境界。

触尘,是可触义,为身根所对的境界。

法尘,是意根所对的五尘落谢的影子。

法尘,一般我们比较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它是五尘落谢的影子。五尘是哪五尘?色、声、香、味、触,刚才讲的: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这五尘落谢的影子,什么叫落谢的影子?譬如说:你眼根看见色尘之后,那个影像落在你的心上,那个叫做落谢的影子,然后你的第六意识去攀缘它,这个时候就称为法尘。

譬如说:今天我在街上坐车经过,看见路边有很多的富贵花,现在富贵花正在开,对不对?开得很漂亮。那我眼根看见富贵花,这个影像落在我的心上,成为我第六意识的所缘,这个就称为法尘。所以我现在一讲富贵花,虽然富贵花不在我的眼前,但是大家的意识马上就可以现出富贵花的影像,有没有?那个就是五尘落谢的影子,就是它是一种影像,落在我们心上的一个影像,所以我一讲富贵花,大家意识就可以把那个影像观想出来。讲说你家的房子长得什么样,你马上就可以有你家房子的影像出来,这个都是属于法尘,所以它是意识所缘的境界,称为法尘。

我们现在要讲“浮尘根”跟“胜义根”的差别。一般我们这边讲的五根六尘,这个五根指的是胜义根,而不是浮尘根,这个要注意,讲的不是我们看得见的这个眼睛、耳朵、鼻子、舌头,不是,不是指这个,而是指胜义根。我们现在可以看得见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个属于感觉器官,这是浮尘根。现在书上指的这个五根,它是指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嗅觉神经、味觉神经、还有触觉神经——它是感觉神经,不是感觉器官,而是感觉神经。

那为什么称为“净色根”呢?为什么称为“胜义根”呢?(它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净色根”)就是为什么称为胜义根呢?因为这五根它是清净的四大所造成的,它形相非常微细,我们一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你即使把身体解剖开来,你也看不到视觉神经它长得什么样子,因为它不是我们眼根所看的,它是非常微细的、清净的四大所构造成的。那为什么称为净色根?就是因为它的自体非常清净,它能够映摄外境,成为五识的所依,所以就称为净色根。那另外一个名称,就叫胜义根。

它跟浮尘根有什么差别呢?我们能够看得见的这个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个是由粗糙的四大所造的,所以它是不同的;一个是清净的四大,一个是粗糙的、非常粗糙的四大所造成的,那就是因为它粗糙混浊,再加上非常虚浮不实,所以我们就给它一个名称,叫做浮尘根。虚浮不实的意思,就是说它是浮现在我们的五官上面,所以我们看得见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可以看得见,这个身体也可以看得见的,所以我们说它是虚浮不实的意思,所以称为浮尘根的来源就在这里。

胜义根跟浮尘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你说没有这个五官(这个感觉器官),你的胜义根要依附在哪里,然后可以生起五识的作用?没有依止的地方,所以变成说胜义根要生起五识的作用,必须要依止这个浮尘根,所以浮尘根也不能没有,它要透过这个眼睛,你才可以生起眼识的作用,所以浮尘根虽然是虚浮不实的;但是它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浮尘根能扶持胜义根,是胜义根的所依处(胜义根所依止的地方),胜义根必须要依止浮尘根,才能生起五识的作用。胜义根又能够生起五识的活动,是五识的所缘。所以我们五识能生起活动,最主要还是靠胜义根,只是胜义根需要浮尘根的扶持,这样而已。这是它们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配合。

“五根”讲完,我们接下来讲“六尘”。

六尘的第一个是“色尘”,色尘是眼根所对的境界。

六尘,为什么称为“尘”呢?为什么用这个名称,称为“尘”?因为六根面对这六个境界的时候,会引生烦恼,染污我们的心,就好像尘埃一样,所以叫做尘。像我们眼根一看到色尘,马上就生起喜欢、不喜欢,喜欢就生贪,不喜欢就生瞋,没有喜不喜欢就跟愚痴相应,所以它就能够引发我们的烦恼,染污我们的心,所以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尘,就好像尘垢一样会染污,这是尘的来源。

第一个“色尘”,是眼根所对的境界。我们看表三,第三个表:

 

色尘依物体的形态和所显现的颜色,分为形色跟显色。形色有长、短、方、圆、高、下(高下就是高低)、还有正、不正(不正就是斜),有这些形状,所以称为形色。这些形色是由意识分别了知之后所起的差别,所以它属于意识的所缘。就是说,我们说这个东西是长,有多长、有多短,它其实是第六意识分别之后所起的差别,长跟短,它是相对来说的,相对这个短,它就显得比较长;可是你拿一个更短的,这个原来短的,又变成长了,因为还有一个比它更短的,所以是什么去把它分别说长、短,或者方的啦、还是圆的啦,都是第六意识的分别了知之后,然后去说出它的差别相,所以它是属于意识所缘的境界,跟下面讲的显色它是属于眼识所缘的境界,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形色是由意识所缘的境界,由第六意识去分别了知之后,才说出它形体的差别相,这个叫做形色。

那为什么叫显色呢?显色,就是显彰之色。它是色法当中最明显、最显著的。我们眼根一看到,就马上能够分别它的颜色,所以它是眼识所缘的境界。这个显色又分为本显色和差别色。为什么叫做本显色呢?因为一切显色以此为根本,就是一切显色的根本,所以称为本显色。这个“本”就是根本的意思(一切显色的根本),譬如有青、黄、赤、白,这些是一切显色的根本,为什么呢?你要说出的颜色都是从它配出来的,譬如说:红色加蓝色,就等于紫色,对不对?红色加白色,等于粉红色,所以它变成说是基本色,所以本显色的意思,就是说明一切显色都是以这个为根本所产生出来的种种差别色。那什么叫差别色呢?就是依根本显色而产生的差别色,譬如说有这边讲的光、影、明、暗、云、烟、尘、雾等等,它是依根本显色而产生的差别色,就表示差别物质的颜色,我们就称为差别色。

这些都称为色尘,就是眼根所对,眼识所取的境界。

那什么是“声尘”呢?六尘的第二个是声尘。声尘它是由地、水、火、风四大互相碰撞所造的声音,是耳根所对的境界。种种的音声,它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互相碰撞所产生来的音声,就是地、水、火、风互相碰撞所造的音声。

这个所造的声音种类,一般我们把它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依所发出声音的原因来分。这个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是有情发出来的?还是无情发出来的?还是有情跟无情两个合起来,一起发出来的声音?所以它是第一类。由有情所发的语言音声,譬如说:说话、唱歌,这是由有情发出来的声音。那也有由无情所发出来的声音,譬如说:刮风的声音、水声或者雷声,这个是无情所发出来的声音。也有由有情和无情共同发出来的声音,譬如说:我弹奏乐器或者敲打钟鼓所发出来的声音,就是有情和无情共同发出来的。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是依听了之后的反应,我们来分音声的种种差别:有可意声、不可意声或者两个都不是。可意声,就是喜欢听的,你喜欢听的,你听了之后的反应,是会让你生起欢喜的,譬如说有人赞叹你,让你听了心生欢喜,这个就称为可意,就是非常让你舒适惬意的音声。不可意的音声,就是听起来反应是不舒服的,或者听起来很反感、很讨厌听的,譬如说有人毁骂你,是大家都不喜欢听的,就称为不可意声。两者都不是,就没有特别喜欢、不喜欢的音声,譬如说:时钟的滴答、滴答、滴答,没有什么特别喜不喜欢的,这个就不能说它是可意或者不可意,我们就说它两者都不是。

第三类,我们是依说的差别,把它分成世俗语、圣贤语、还有外道语。

第四类,是再把说的内容分为正语和非正语。

这些都是有关于声尘的内容跟种类。

六尘的第三个是“香尘”。香尘是可以被鼻根所嗅出的种种香气,它的种类有六种:

第一个是好香。就是闻了之后,使人感到舒服喜悦的。譬如说种种的精油,你喜欢什么样味道的精油,你闻了以后觉得很舒服,有的会生起喜悦的心,这个就称为好香。

闻了之后,你会感到紧张的或者不安的,譬如说毒气,闻了会不舒服的,或者是头晕啊、恶心啊、想吐啊,这个我们就称为恶香,就是不好闻的香。

第三个是平等香。所谓的平等,就是它的气味不会太浓或者是太淡,均等,就是气味平均,恰到好处,这个我们就称为平等香。

第四个是俱生香。俱生香,就是天然气味的,没有调制或者是加工过的,就是天然的纯味,这个我们就称为俱生香。

第五个和合香。就是经过混合之后的气味,叫做和合香。

第六个变易香。就是经过变易之后的气味,就是它的味道已经改变了,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我们就称为变易,就是改变以后的香气。

六尘的第四个就是“味尘”。味尘,是可以被舌根所尝出的种种滋味。

我们每天都在吃种种不同的食物,所以它有种种不同的滋味:有咸的、淡的、甜的、苦的、辣的(辛就是辣的意思,甘就是甜的意思)、还有酸的。可意,就是我们认为它口味好的,就是很合我的意,叫可意;不可意的,就是口味不好的,不合我的心意的;非可意不可意,就是口味没有什么好不好的差别,我们就称为非可意不可意。俱生呢,就是原味,我们说它原味,原来的味道,天然的味道,我们就称为俱生;和合,就是几种味道把它放在一起,像我们做菜、配菜,那个就是和合;变易,就是变了味道之后的,那个我们称为变易。这个是味尘。

六尘的第五个是“触尘”,就是身根所对的境界。就是你身体每一分、每一秒随时随地都有不同的触感,这个就属于触尘的内容。所以它有能造触、还有所造触。能造触,就是地、水、火、风。就是说所有的触都是跟地、水、火、风有关系,是由它所造出来的种种不同的触感。有轻的,没有分量,没有办法量出它的重量的,然后它很容易被转变或者是被移动的,这个我们就称它轻,它是很轻的。像灰尘,你没有办法称出它的重量,灰尘到底有多重?没办法称出来,那我们就说它很轻,它也很容易到处飘动,所以它是很容易被移动的,这个我们就称它是轻的触感。重的话,就是有分量的,可以称出它的重量的,不容易被转变或者移动的,我们就称为重。还有粗糙的、强硬的,我们就称为涩。柔和、轻软的,我们就称为滑,像一些丝织品,非常的滑,柔和轻软的,我们就称为滑。还有冷气太强了,冬天太冷了,我们就会说“好冷啊!”就是一种冷的触感。或者暖。或者肚子饿了,也是身体的触感嘛,我现在觉得很饿了,晚上没有吃饭,这个就是饥。还有口很渴。还有我吃饱了,饱的感觉。还有硬、软、力、劣。劣,就没有力气叫劣,所以它是相对上面力来说的,有力、没力。还有闷,也是一种触感。还有痒、粘、老、病、死、瘦,这等等都是触尘的内容。

我们看六尘的第六个是“法尘”,法尘是意根所对的境界。我们刚才说什么叫法尘呢?五尘落谢的影子,五根攀缘五尘之后,留在我们心中的影像,第六意识再去攀缘它,就成为法尘境界。所以我们知道,法尘境界是意识所缘的境界,它的内容非常非常的多。

第一个是“极略色”。我们把色法分析到最小所呈现的极微,就称为极略色。这个用观想或者是用假想,把色法一直分析、一直分析,分析到不能够再分析,分析到不能够再分析之后,我们的肉眼已经没有办法看到了,小到我们肉眼已经没有办法看到,只能用意识去想象它最小最小最小,小到不能再小,你只能用意识去想象,对不对?所以它是一种假设,假想出来的颜色,你用意识去想象,或者去观想它最小最小最小,小到没有办法再小,这个我们就称为极略色。所以这个法尘,是第六意识假想出来的境界,因为看不见,所以不是眼识所缘(看得见的话,是眼识所缘),因为它现在已经小到我们眼睛没有办法看得见,所以就变成是意识的所缘,凡是意识的所缘,它都是属于法尘境界。所以第一类是极略色,小到不能再小,用意识去想象它很小很小、最小最小最小,那个就称为极略色,用意识去想象去分析它最小。

第二类是“极迥色”。把色法推到最远最远最远,远到不能看见,所呈现的极微,我们就称为极迥色。这个也是用我们第六意识去想象、去假想或者去观想,把色法慢慢推远,愈推愈远、愈推愈远,一直远到看不见了,这时候只能够用意识去想象它最远最远,这时候的色法,我们就称为极迥色。

这两个其实是用在修行的法门上,所以我们现在不知道在讲什么,其实它是用在观想,修空观啦或者修本尊观啦或者观想一些种子字啊,你们有一些师兄可能就修过,要把本尊观想起来,或者把种子字观想起来,那最后它要化空,对不对?或者那个种子字把它愈变愈小,小、小、小……小到最后看不见。所以这两个其实属于空观之色,它是用来修观想用的。因为我们一般不会去做这样的想象,说没事情就想说最小最小,不会这样嘛,所以它其实是用在观想,修观用的,尤其是修空观,它就会用到,那个法门会用到这两种:一个是把物质分析到最小,或者把色法分析到最小,或者把它分析到最远、最远、最远,远到看不见。

第三种就是“受所引色”。受,是领受的意思;引,是引取。我们心在领受某种境界或者誓言之后,第六意识会去引取善恶的功能,这个时候所显的色法,我们就称为受所引色。就是领受之后所引取的色法,叫做受所引色。

像我们在受戒之后,我们的第六意识就会开始发挥防非止恶的功能,还有行善修善的功能。就是说我们去受戒之后,我们就会开始想要持戒清净,说“我一定不能犯”,然后你会起防护心,这时候你第六意识已经开始发挥它的功能了,所以它是属于法尘。它为什么属于法尘?就是说你受戒跟第六意识有什么关系呢?有很大的关系,它让你一直要保持不要破戒,一直想要清净持戒,还有起高度防护、不要破戒的心,都是第六意识的功用。所以你一旦受戒之后,你的第六意识就会开始发挥这样的功用了、防非止恶的功用,就是说“我不可以再去伤害众生了,因为我是受戒的佛教徒,所以以后不可以再去伤害任何的众生,然后我也不可以再有什么非分之想,或者不该拿的东西我也不应该拿,我也不应该再讲骗话,我也不应该再乱发脾气……”所有种种戒律的内容,应该要守的那些内容,你会提高警觉,有防护的心,是哪里来的?就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它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所以你会很小心的来护戒,尽量不要犯,犯了之后要知道赶快忏悔——这个都是第六意识的功能。也希望自己能够越来越好,希望持戒清净,这个就是一种行善、修善的功能,这个也是第六意识发挥它的功能:一个是止恶,一个是要行善。这是在受戒之后,它很自然地就有这样一个功能,这个就是所谓的受所引色。

所以这个色法,它是属于戒体之色,就是你受戒之后,它很自然就会有这样的功能,它是第六意识所发挥的功能,所以它是属于法尘境界。我们不要小看它的作用,所以受戒跟没有受戒它有很大的差别:因为没有受戒的人,他就不会有这样的一个功能,所以他也没有戒所引色,他也没有这个戒体之色,也没有;那一旦受戒之后,它是很自动地就发挥这样的功能,即使你睡着了,你已经忘记你受戒这件事情,或者你平常没有很精进,你是放逸、懈怠的,但它就还是很坚固、还是坚守这个戒,一直到有一天你破戒,或者是你的心舍戒了,说:“太难守了,我不要再持这些戒律了”,你的心中有念头说“我要舍戒了”,或者你破戒了,就在这一刹那,第六意识就不再发挥这样的功能,所以你所生起的戒体之色,就在那一刹那就毁坏掉了。受戒之后它就有;但是你一旦舍戒或者破戒,它当下就毁坏了。它就是很自然的就有第六意识的功能出来。

同样的,我们如果说发毒誓、发恶誓的话,也是同样的(刚才是说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也是),像我们看武侠小说都是这样演的嘛:有一个小孩子,有一天晚上,有一个仇家把他们灭门血案,全家杀光光。因为他躲在柜子后面,所以没有把他杀到。所以他从小看到血淋淋的这个,永远印在他的脑海里面,那就是法尘境界,五尘落谢的影子:他亲眼看到他们的仇家,把他的父亲杀掉,把他的母亲杀掉,把他的哥哥姐姐统统都杀掉,所以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上面之后,于是就种下将来一定要复仇的种子。所以他一定是从小就要拜门学艺,要练得一身武功,要报仇。所以他一旦下定决心要报仇的那一刹那,第六意识也相同地发挥功能,可是这时候引的是恶色(刚才受戒是善色,我们说它都属于色法,刚才戒体之色,它属于善色)。一旦发了毒誓说:“我一定要报仇”,还是“我一定要让你死得很难看”、还是什么,这个誓愿一旦发出去之后,第六意识也开始发挥功能,这时候所引的恶色,我们也称为这一类。

所以,他也是啊,他复仇的火把也是,即使睡着了,梦中都还在上演复仇的计划,所以他梦中也不会忘记,随时心心念念都不会忘记,一心一意要复仇,不放过任何机会。除非有一天他原谅他的仇家,譬如说他学佛,发了菩提心了,他恶誓所生起来的恶色,也会在他原谅他仇家的那一刹那也毁坏了;他没有反悔之前,没有原谅对方之前,他也一直都守着那个誓言,所以第六意识也一直发挥那个功能。

这就是现在讲的“受所引色”。

那我们就要问啊,它为什么属于色法呢?不管你是受了戒之后引发善的功能,或者下了毒誓之后,所引发恶的功能,它为什么是属于色法呢?那就是因为第六意识能够引取发善或者发恶的这个功能,这个功能虽然我们眼睛看不见,也不能够表示出来;但是它会在无形当中影响我们的身业、还有口业,所以它是属于色法。因为身业跟语业在小乘戒里面它是属于色法,身跟语业属于色法,那就是因为你一旦受戒或者发了毒誓之后,它会引发善或者恶的功能,它会在无形当中影响我们的身业、还有语业,因此它称为色法。

譬如说:你受了五戒之后,你的身就不会杀、盗、淫,对不对?你的语也不会妄语、离间、恶口、绮语,它是不是就影响你的身业跟语业?所以它为什么称为色法的原因在这里,这是讲受戒。同样的,你立下了任何的毒誓之后,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会影响你的身业跟语业,所以它称为色法的原因在这里。

好,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遍计所执色”。这是第六意识起遍计所执所产生的种种色境。它有很多内容:

譬如说回忆,你坐在那边,然后回想过去种种的快乐的、悲伤的、忿怒的,你所回忆的那些情境不在你的眼前,而是由你的第六意识去回忆,对不对?所以它是第六意识所缘的境界,因为这时候前五识并没有引发五尘境界,只有第六意识单独作用,就是你的第六意识去回想过去的种种情境,这个种种情境都是属于法尘境界。

还有幻想,你坐在那边作种种的幻想,这个幻想也没有实际的五尘境界现前,只是你坐在那边幻想不存在的东西,根本没有的东西,有的东西,我们叫做想,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叫做幻想,不切实际的一些想象的东西,我们称为幻想,这个也是法尘境界、第六意识所缘的法尘境界。这个时候也是由第六意识单独作用,然后编织各种不切实际的影像。

回忆跟幻想它是有差别的。我们以现量、比量、跟非量来说。现量、比量、非量知道吗?三量,这唯识的名相。

现量,就是当下你可以现见的,实际上是什么样子,它就是什么样子,你当下看得见的,它是什么样子,那个我们叫做现量。

比量,就是比度来的,比较来的,它不一定是当下现见的东西。譬如说你远远的看到有烟,你就知道那边可能是发生火灾了,可能是有火在烧,所以才会有烟,这个是用比量来的,就是用你第六意识去作一些比度,所以你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就称为比量,不是当下现见的。譬如说你等一下出门,看到地上有水,你就会想说可能刚刚有下一场雨,这个叫做比量,因为你没有当下看见雨落下来,你只是用你的第六意识去比度,推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说刚才可能下了一场雨,所以现在地都是湿的,这个叫比量。

非量,就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叫做非量,我们说龟毛兔角,根本没有这样的东西,兔子不会长角,乌龟不会长毛,这个是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东西存在,我们就称为非量,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那回忆是属于哪一量?回忆不是现量,你当下没有看到那个情景,只是回想而已,所以它是属于比量,对不对?那幻想呢?幻想属于非量,对不对?根本不存在,不切实际的一些想象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面,所以它是属于非量。像第七识也属于非量的,第七识是非量的,懂吗?这是说明什么呢?根本没有“我”的存在,世界上没有“我”这个东西存在,懂吗?第七识恒审思量,执八识的见分为我,这个是非量的,第七识是非量的,这个很重要!当你起了颠倒见,以为有“我”的存在的时候,你就赶快想“这个是非量的”,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存在,懂吗?找不到“我”的存在,它是非量的,根本没有“我”这个东西,它只是因缘所生,是生灭无常的,所以第七识是属于非量,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现量、比量、非量,我们大概有一个印象了。

属于遍计所执色的还有梦境,也是属于遍计所执色。梦境也是第六意识单独的作用,因为这时候前五根睡着了,只有第六意识现起种种的法尘境界,我们称为梦境。那梦境属于哪一量啊?现量、比量、非量,属于哪一个?梦境,可不可能属于现量?跟当下的情境有关,有没有可能?冬天很冷,北方很冷,你晚上踢被子,你可能就会梦到下雪了,可不可能?自己躺在冰窖里面这样,这时候属于现量哦。你的梦境,如果比较像回忆一些种种的场景,就是说你的梦境里面是一般日常生活会发生的事情,那个就属于比量,对不对?还有根本不是这个世界的东西,你梦到自己会飞啊,那个是非量,对不对?或者梦到踩在很柔软、很柔软的地上;还有梦里面的颜色,你们的梦是有颜色?还没有颜色?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有的人的梦是黑白的,有的人是彩色的;可是有一种梦,它的彩色全部倒过来,本来树是绿的、花是红的,它现在倒过来了,树是红的、花是绿的,有梦过这个梦,懂吗?然后梦到我们刚才讲的,踩在很柔软的地上,每一脚踏下去,踩下去,陷得好深哦!草很柔软,每一步踩下去,就好像陷在比地毯还柔软,没有柔软的地毯,我们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它属于非量的,那是到了哪里?那是到了天界,懂吗?地是非常非常柔软的,然后花园开的花,是这个世界上看不到的花,非常的美丽,那个都属于非量的,不是这个世界存在的东西。所以,梦境我们就知道它通三量:现量、比量、非量都有,这就是所谓的梦境。

这些都是由第六意识所现起的法尘境界,就是遍计所执,一般我们就说有回忆啊,之前我们讲的,五尘落谢的影子叫做法尘嘛。现在又讲遍计所执,它包含了回忆、幻想、还有梦境,这些都是属于遍计所执色。那为什么叫“遍计所执色”呢?这个名称到底怎么来的?遍计,就是周遍计度的意思(度量衡的度,计划的计),周遍计度,遍计就是周遍计度。周遍就是随时、非常普遍的,随时都是起这样的计度,计度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随时都起这样的分别,它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随时随地都是这样来想的,所以叫做周遍计度,就是第六意识周遍计度,执一切因缘所生的色法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就叫做遍计所执色。本来色法是因缘所生,自性是空的,它是生灭无常的;可是我们把因缘所生、无自性空的这个色法,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就叫做周遍计度一切色法是实有的,我们第六意识起这样的执著,所以它是属于遍计所执色。

本来一切因缘所生法是生灭无常,自性是空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我们第六意识却把它执为实有,所以它的内容就包含了我们刚才讲五尘落谢的影子,这个我们称为法尘,还有现在由第六意识单独作用的回忆、幻想、梦境——其实这些都是虚妄不真实的;但是我们第六意识会把它周遍计度所妄执的色法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就称为遍计所执色,就是周遍计度所妄执的色法,就叫做遍计所执色,周遍计度所妄执的色法是真实存在的。

本来是虚妄不真实的,不管是回忆也好、幻想也好、梦境也好,它都是虚妄不真实的,它都是生灭无常的,空无自性的,所以做好梦、坏梦有什么差别呢?有很大的差别,对不对?梦到棺材,吓死了,有人跟你说见棺发财,哇!又好高兴。我们每天都在做梦,然后每天都在吓自己,忘记它不是真实存在的,梦境不是真实存在的,它是属于我们现在讲的什么?遍计所执色,它不是真实存在的。种种回忆,它已经过去了,所以也没什么好痛苦的、悲伤的,它也是假的,所以没有什么过不去的门坎,什么打的心结啊,它也已经是过去了;可是你每次想起来,你就要恨一次、要跺一次脚、要心痛一次,就是很笨嘛!因为它是属于遍计所执色,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这个认知也是很重要。

好,最后一个“定果色”。

所以刚才我们讲的第四种,它是凡夫妄执之色,凡夫才有的。你开悟以后,就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是菩萨境界,见了空性以后才说得出来的。我们现在背得很熟,但是一面对境界,统统变成真实存在的,不再是梦幻泡影。所以这个遍计所执色,是凡夫所执著的,它称为妄执之色。妄,就是虚妄的嘛,但是凡夫很执著它是真实的,所以它叫做妄执之色,妄执的色法,凡夫才会起这样虚妄的执著,把这些色法当作是真实存在的,称为遍计所执色。

第五个“定果色”。这个是修行的人,他在修定的时候,在定中所现起的种种境界。那为什么称为定果色呢?因为是由定力所引生的色法,所以称为定所引色。定果色又称为定所引色,就是它是由定力所引生的色法,所以就称为定所引色,或称为定果色。

这个由定力所引的色法,凡夫跟菩萨或者是佛,他们有很大的差别:

像我们没有开悟的众生,凡夫众生来说的话,我们都会修什么本尊观啦,或者观想一个什么,譬如说:我现在在定中观想阿弥陀佛,用什么东西观想啊?用第六意识观想,对不对?观想一定是第六意识嘛,前五识没有办法观想,所以我第六意识就现起了阿弥陀佛的影像,这是属于法尘境界,对不对?第六意识浮现了阿弥陀佛的影像,因为我是在定中修观,我观阿弥陀佛的样子,所以我的第六意识就现起阿弥陀佛的影像,这时候也可以称为定所引色,因为是由定力所引生的色法,就叫做定所引色嘛,由定力所引生的色法,这时候是一个阿弥陀佛的像。但是你看我不是阿弥陀佛,我还是我,还是原来的我,这就是凡夫的观想,他没有办法起实际的作用,他还是凡夫之身,即使他第六意识是观想阿弥陀佛;可是别人看他,还是他原来凡夫的样子。这是凡夫修这个观想,没有办法把它变成真实的境界,所以它属于假色、假的颜色、假的色法。

但是八地以上的菩萨就不一样了,八地菩萨入定之后,因为他已经观想成就,所以他要观想哪一个本尊,你看他就是那个本尊,懂吗?那个就是真实的色法了,所以叫做实色。

所以凡夫跟菩萨虽然同样的修定,同样的修观想,但是结果不一样。一个是第六意识呈现的境界;但是没有办法变成真实的色法。但是八地以上的菩萨可以,因为观想成就的关系,所以他做任何的观想,你可以实际看得到,他就是那一尊阿弥陀佛或者任何一尊本尊,这个都是属于定所引色。

那我们也常常看到什么感应录啊:说在闹饥荒的时候,菩萨就可以变现很多食物,让大家充饥,让那些饥民可以充饥;闹旱灾的时候,他就化成一口井水,让大家可以解渴。那这些食物或者那一口井,是菩萨神通变现出来,但是你是真的可以受用,真的可以吃下去就饱了,喝了水就可以解渴了。这个就是定所引色,菩萨的境界,所以它称为神通之色,在定中所现的种种真实的色法,是可以真正受用的,所以它又称为神通之色,就是在定中显现神通,他所变现的物质,这些色法都是实有的,都是真实的,你可以看得见、你可以听得见、可以触摸,然后也可以受用的种种境界。

到了成佛的时候,也能够依佛的愿力显现出来各式各样的净土,这个时候所构成的种种净土世界,也是属于现在讲的定所引色。祂依不同的愿力,然后化现和显现不同的净土世界,也是属于现在讲的定所引色。

以上我们所说的这五种都是属于法尘境界:前面两种是在修空观的时候会用到的,就是属于空观之色,第三种属于戒体之色,第四种属于凡夫妄执之色,第五种属于菩萨的神通之色。

今天所介绍的色法一共有五根六尘,一共是十一个,现在介绍完了。我们最主要介绍色法的目的是什么呢?除了要知道五根六尘这十一种色法之外,你要知道五根六尘它是属于色法。更重要的,要知道色法是从哪里来的啊?我们一开始说色法怎么来的?跟心法、心所有法有什么关系啊?心法、心所有法所变现的嘛!心法有八识,对不对?所以它是八识所变现的。八识就是前五识、第六、第七、第八,八识所变现的,八识所变现的相分。

八识是不是实有的呢?八识怎么来的?八识是真实存在的吗?是吗?是、还是不是?点头?摇头?八识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八识从哪里来?一念妄动来嘛,一念无明,“一念不觉生三细”,真心本来无念,可是你一动念,就是心一动,就起了无明,就有了八识。所以八识从哪里来?一念无明来的,懂吗?如果你一直保持无念,一直在真心的状态,没有八识的,懂吗?你什么时候一起妄动,什么时候一起无明,八识就变现出来了,然后就有了八识的见分,这叫做“能见相”,有“能见”就一定有“所见”,所以又变现了八识的相分,这叫“境界相”。

第一个是“业相”,“一念不觉生三细”,那个三细,第一个就是业相。业,就是造作嘛,就是一念妄动,起了无明,就有八识,这是第一个:业相。有了八识之后,就有“能见相”,有了能见,就要有所见,就要有“境界相”,这就是“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就是业相、能见相、跟境界相。

所以八识是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啊?不是啊!对不对?一念妄动才有的,从无明来的,有无明,才有八识,然后八识再变现见分、相分,然后再“境界为缘长六粗”。八识不是真实存在的,那由八识所变现的色法是真实存在的吗?不是嘛!对不对?所以不论是五根还是六尘,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都是生灭无常,空无自性的,自性是空的,是无我的,这个是我们今天要了解色法最主要的要明白它自性是空的,它还是属于生灭无常,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只要是五根六尘: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我们刚才讲胜义根,这些感觉神经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了解了这个,对你的修行有很大帮助,你很快就跳脱了五根的束缚,尤其是身根,懂吗?我们说萨迦耶见最难破嘛,你萨迦耶见破了,其他五不正见就全部都破了,破了就证初果了嘛,很快,所以证果很快。所以这个认知很重要,就是它可以帮忙我们证果,明白五根它属于色法,它不是实有的,眼、耳、鼻、舌、身五根,这身根,尤其这个身根,我们刚才讲,其他的根都要依附在身根上面,这身根不是实有的,那其他眼根、耳根、舌根也都不是实有的,对不对?身根都不是实有的,何况是依附在身根上面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当然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你的身见就破了,是不是很快?所以学习色法,很快就把这个萨迦耶见破掉了。

那六尘境界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每天六根面对六尘境界,多么的执著!多么的真实!我眼睛看到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分别?喜欢就生贪,不喜欢就生瞋,所以念念都在造业,懂吗?每一念,六根面对六尘,念念都生烦恼,念念生贪瞋痴,都在造业,可是我们不知道。喜欢、不喜欢,就已经生烦恼,喜欢、不喜欢就是贪、瞋嘛,没有喜不喜欢就是痴啊。所以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在生贪、瞋、痴,然后都一直回熏到第八识,成为贪、瞋、痴的种子;但是我们每天都在过这样的生活不知道,完全不知道。

所以我们现在学习色法,就要知道:六尘境界也不是真实存在的,它是八识所变现的相分,它是八识的相分,不是真实的。所以你眼见色的时候,会不会被它骗了?不会啊!看就是看啊,第六意识保持现量境,不会回熏到第八识;耳朵听的也是啊,没有说噪音听起来很vexed(恼人),音声也是无自性的嘛!所以人家骂你跟赞叹你,有什么差别?音声自性是空的啊,没有差别,所以你心就不会动了。

面对六尘境界心不动,如如不动,怎么做到?知道六尘境界都是虚妄不真实的,就全部空掉啦,当下就空掉啦。所以你说学色法多重要!明白五根六尘都不是真实,都是虚妄不真实的,都是生灭无常、无我的,所以你就不会再被六尘境界所蒙骗,不会在面对六尘境界生烦恼啊、然后造业啊,当下就知道六尘境界自性是空的,当下就把它空掉了。

但是还要不要过生活?还是要啊!那你吃东西,好吃、好吃,还要不要知道好吃?好吃、不好吃,自性都是空的,那你要不要知道它好吃、还是不好吃?还是要了了分明啊!不然人家问你说“你今天中午吃的那碗面好不好吃?”,“好不好吃,自性都是空的,什么好不好吃,没感觉”,错!你比以前更敏锐,懂吗?六根更敏锐,但是你不会执著,如如不动,不动如泰山,对!就是因为你如实的了知六尘境界它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你还可以受用啊,但是你受用不会生烦恼、不会造业,多好!还是享受六尘境界,懂吗?但是你不会生烦恼、不会造业,还可以去吃那个好吃的、看好看的、听好听的,但是心不动哦!心不动才没有生烦恼,才不会造业哦!所以每天可以六根面对六尘,尽管去受用境界,但是心不分别执著,为什么可以做到不分别执著?因为知道色尘的自性是空的,生灭无常、无我的,是虚妄不真实的,当下就可以空掉它。空掉它不是没有六尘境界,而是在受用的当下,不分别执著、不生烦恼、不造业。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色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明白五根六尘是虚妄不真实的,不要再被它骗了。

我们今天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