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普明菩萨从宝积佛受千叶金色莲华,向释迦牟尼佛所(卷十)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本讲经过师父润饰)
上课大纲
经文(卷十)
尔时,普明菩萨从宝积佛受千叶金色莲华,与无数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俱共发引。皆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东方诸佛。
持诸华香、璎珞、末香、泽香、烧香、涂香、衣服、幢盖,向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头面礼佛足,一面立。
白佛言:“宝积如来致问世尊:少恼、少患、兴居轻利,气力安乐不?又以此千叶金色莲华,供养世尊。”
尔时,释迦牟尼佛受是千叶金色莲华已,散东方恒河沙等诸世界中佛。所散莲华,满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一一华上,皆有菩萨结跏趺坐,说六波罗蜜。闻此法者,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头面礼释迦牟尼佛足,各以供养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释迦牟尼佛。是诸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各各以善根福德力故,得供养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南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离一切忧,佛号无忧德,菩萨名离忧。西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灭恶,佛号宝山,菩萨名义意。北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胜,佛号胜王,菩萨名得胜。下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善,佛号善德,菩萨名华上。上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喜,佛号喜德,菩萨名德喜。如是一切,皆如东方。
尔时,是三千大千世界,皆成为宝,华遍覆地,悬缯旛盖,香树华树,皆悉庄严。譬如华积世界,普华世界,妙德菩萨,善住意菩萨,及余大威神诸菩萨,皆在彼住。
尔时,佛知一切世界,若天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若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揵闼婆、人、阿修罗等,及诸菩萨摩诃萨绍尊位者一切皆集。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看经文:
“尔时,普明菩萨从宝积佛受千叶金色莲华,与无数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俱共发引。”
这个时候,普明菩萨从宝积佛那里接受了千叶金色莲华,然后带领无数的出家、在家菩萨,以及童男、童女,一起出发前往娑婆世界。普明菩萨有大神通力,能够到娑婆世界来;但是这些出家、在家的菩萨,以及童男、童女,他们是怎么来的呢?多宝世界又在最东边,路途这么遥远,他们是用自己的能力来的?是用宝积佛的力量来的?是用普明菩萨的力量来的?还是用释迦牟尼佛的力量来的?这四种力量都有。这些出家和在家的菩萨,如果已经证得神足通的,就能够自己来,若是不能自己来,就要靠宝积佛的力量、普明菩萨的力量、还有释迦牟尼佛的力量。
普明菩萨为什么不单独来,而要带这么多人来呢?这是护卫随从的道理,就好像我们国王出行时,一定会带很多护卫随从,所以随顺世间法,现在普明菩萨也带了这么多人一起来。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这些来的人,都是和普明菩萨、以及释迦牟尼佛有因缘的人才会来,没有因缘的人,就留在多宝世界。
普明菩萨为什么和在家、出家菩萨,以及童男、童女一起来呢?佛弟子共有七众,优婆塞、优婆夷属于在家,其余五众属于出家。在家和出家当中,又分大人和小孩,所以普明菩萨等于带着所有的七众弟子来了。
大人应该来,为什么小孩也来呢?这里的大、小,不是以年龄来分,而是以功德来分。如果没有什么善行功德的,虽然很老了,也叫做小;若是有善行功德,虽然年纪小,也叫做大。而且小孩能从远方来,人们见到了都会赞叹说,小孩都能为法从远方来,表示佛法无论大人、小孩都能奉行。外道就不同,像婆罗门法,就只有婆罗门能修,不是婆罗门阶级就不能修。佛法不分大人、小孩、佛弟子或外道,一切人都可以修。
我们继续看原文:
“皆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东方诸佛。”
他们这一路上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东方各世界的诸佛。如果都供养东方世界的诸佛,而诸佛这么多,什么时候才能够供养完,然后再到娑婆世界呢?会不会这个时间拉得很长呢?不用担心,为什么?因为菩萨的供养法跟我们人天的供养法是不一样的,他们可以在一刹那之间就全部供养完。什么是菩萨供养法呢?就是入定,从身边化出无量身,变化出种种的供养物,充满整个诸佛世界,所以一刹那之间所有的佛都供养完了,不会耽误很多时间。
我们又要问了,这些菩萨不是要来拜见释迦牟尼佛的吗?为什么在中途又先去供养东方诸佛了呢?因为这些菩萨知道供养诸佛是第一福田,能够得到大果报。有哪些大果报呢?就是能够获得无量的名闻、福德、利益;还有,我们不顺心、不如意、所有不好的事情都会消失;我们的善根能够增长;而且不管这一世还是将来世,也能够常常得到别人的供养;最重要的——不久之后还能作佛。这些菩萨知道供佛有这么殊胜的利益,所以一路上要先供养东方一切诸佛。而且菩萨永远敬重佛,就像我们永远敬重父母一样,所以要供养佛。另外,菩萨知道佛对他的恩德很大,因为听佛说法,才能证得种种的三昧、陀罗尼、神通力,所以为了报答佛的恩德,要时时供养佛。像《法华经》里面,就说到药王菩萨是怎么以身来供养佛的:
药王菩萨因为遵从佛的教导,因此证得了“一切变现色身三昧”,在成就了这个三昧之后,很想报答佛对他的恩德,于是心里就想:“我应该怎么来供养佛,才是最殊胜的呢?”这个时候,他就入三昧,飞到天上,用三昧的力量,降下七宝、华香、旛盖……种种的供养物来供养佛。可是他出了三昧之后,觉得这样还不够,那怎么办呢?就在一千二百年间,吃了很多的香料、喝了很多的香油,然后拿白色的细毛布,把自己的身体全部包起来,干什么?燃身供佛,并且还发愿说:“我身上所烧出的光明,要照到八十恒河沙这么多的佛世界。”八十恒河沙,一条恒河的沙都已经数不完了,何况是八十条的恒河沙这么多的诸佛世界,果然如他的愿,光明真的照满八十恒河沙的世界,这些被照到的诸佛,都赞叹他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以身供养是最殊胜的,胜过以国家、财物、妻子、儿女供养的百千万倍。”药王菩萨的身体,就这样子燃烧了一千两百年都没有灭,这就是以身来供养佛的一个例子。
所以,我们也要想一想,该怎么来报答佛对我们的恩德?是要用修行报答呢?用证果报答呢?还是发愿利益众生来报答?我们生生世世学佛修行这么久,都是承蒙佛的恩德,这一世能得暇满人身,还能够继续学佛修行,也还是承蒙佛的恩德,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报答呢?我们应该怎么发愿呢?
我们继续看原文:
“持诸华香、璎珞、末香、泽香、烧香、涂香、衣服、幢盖,向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头面礼佛足,一面立。”
然后拿着华香、璎珞、末香、泽香、烧香、涂香、衣服、幢盖,向释迦牟尼佛的处所出发。到了以后,头面来顶礼佛的足,然后站在一旁。应该说向佛顶礼就好了,为什么要说用头面来礼佛足呢?这是最尊贵的上品供养法。因为人的身体,最尊贵的是头,最下贱的是脚,我们现在用最尊贵的头,去礼拜最下贱的脚,就说明这是一种最贵重的供养。一般礼敬分为三品:下品是用拱手,中品是跪下来,上品是用顶礼,尤其是用头面来顶礼佛足,这是最尊贵的一种礼敬方式,属于上品供养。
身的威仪有行、住、坐、卧,为什么这些菩萨站在一旁?因为已经来了,所以就不用行;因为恭敬、供养佛,所以也不会躺着;坐着供养又显得不够尊重,所以就站着供养。通常在佛法中,什么人应该站?什么人应该坐?有一定的规矩,我们也要稍微了解一下:
外道的出家人来见佛时,都是坐着,因为轻视佛的缘故。在家众来见佛时也是坐着,因为佛把他们当作客人。其他的出家五众,因为身心都属于佛,所以都站着。可是有一种可以特别,就是证得道果的阿罗汉,像舍利弗、目犍连等大弟子,因为该证的都证了,所以佛让他们坐着。其他的出家弟子,虽然也有证得初果、二果、三果的,佛也不让他们坐着,为什么?因为他们生死未了、烦恼未断,所以佛不请他们坐。现在来的这些菩萨中间,虽然也有在家众,因为特别从远方来供养佛,所以为了尊重也都站着。
我们继续看原文:
“白佛言:‘宝积如来致问世尊:少恼、少患、兴居轻利,气力安乐不?又以此千叶金色莲华,供养世尊。’”
普明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说:“宝积如来问候世尊,是不是少烦恼?少病患?生活起居是不是轻松?一切是不是顺利?气力是不是充足?心情是不是安乐呢?这朵千叶金色莲华,是宝积佛供养世尊的。”宝积佛是有一切的智慧,为什么只问候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少病?少恼?生活起居正不正常?身体有没有力气?心情好不好?”这些好像我们世间人碰面所说问候的话,不只是世间的问候语,也是诸佛之间的问候语,所以佛跟佛碰面,就问候这些:“少病少恼不?”还加上一句:“众生易度不?”众生好不好度啊?大家都心里有数,知道很难度,可还是要精进地度众生。这是第一个为什么要这样问候的理由,就是随顺世间法。佛虽然具有一切智慧,但仍然要随顺世间法,世间人彼此问候,佛也彼此问候。佛在人间出生,和一般人一样,也有寒、热、生、死的问题,所以问候的话也和人们一样。第二个理由,是多宝世界既清净、又庄严,宝积佛的色相、光明也大,宝积佛如果不问候释迦牟尼佛的话,人们就会说祂轻视、傲慢娑婆世界的佛,所以祂一定要问候释迦牟尼佛。第三个理由,同时也为了要表示多宝世界的佛身、色相、光明,虽然比较殊胜,但是智慧、神通力却是相等的,所以要问候。
为什么是问候这些内容呢?因为只要有色身,就一定会生病,外感风寒会生病,四大不调会生病,饮食不节制会生病,起居不正常会生病,所以要问是不是少病?众生不是身体有病、就是心生烦恼嘛,所以要问是不是少烦恼?有时候人虽然病好了,但是还没有完全康复,行动不是那么方便,所以要问是不是轻松、顺利?有时候病好了,也可以起来走动,但是还觉得没什么力气,不能够做事,也无法提东西,所以要问有没有力气?有时候,虽然病好了,也有力气,但是心不感觉到安乐,所以要问心是不是安乐?这样既没有生病,又有力气,怎么会不安乐呢?有的人因为处在贫穷、忧愁、恐怖之中,身体虽然没有生病,又有力气,但还是不能得安乐,所以要问是不是安乐?一切的贤圣,心都没有执著,既不贪爱身体,也不珍惜长寿,既不厌恶死亡,也不喜悦生存,只是随顺世间法,用世间法来问候,所以派遣使者的问候法也和人间一样。
我们继续看:
“尔时,释迦牟尼佛受是千叶金色莲华已,散东方恒河沙等诸世界中佛。”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接受这朵千叶金色莲华以后,又把华散向东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来供养诸世界中的佛。我们又觉得奇怪了,再没有比佛更殊胜的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还要向东方世界的诸佛散华供养呢?我们要先知道,供养有上、中、下三品,供养低于自己的,称为下品供养;供养胜过自己的,称为上品供养;供养和自己相等的,称为中品供养。现在佛供养佛,是属于中品供养,佛虽然已经是至高无上的,三世十方之中,再也没有超过佛的,但是仍然要供养佛,为什么呢?
第一个,因为其他的人,并不知道佛的功德,只有佛知道佛的功德,所以应该要供养。我们平时虽然常常供养佛,但却不能够真正了解佛的功德到底有多大,它是无量无边、没有办法形容的,我们每天二六时中,不断不断地赞叹,尽未来际也赞叹不完佛的功德,我们众生小心小量,赞叹佛的功德几句话就把它讲完了,实际上是不止我们言语可以形容这么少的功德而已,想要了解佛到底有哪些功德,除非你证到。所以最有资格供养佛的,就是佛了嘛,因为祂知道佛的境界,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十方的诸佛,世世都在劝勉、帮助释迦牟尼佛,所以应该要供养佛。譬如佛在证得圆教七住位的时候,观照到诸法空无所有、不生不灭之后,就对世界中的一切心不执著,因此很想放舍行六波罗蜜而入涅槃。就好像有人在梦中划船渡大河水,正划得手脚疲劳,感觉很厌倦的时候,梦醒了,才惊觉说:“哪里有河可渡呢?”这时想精勤渡河的心都放下了。菩萨也是如此,证七住位时,得下品无生法忍,这时一切心念都停止了,想要入涅槃。正当此时,十方诸佛都放光明,照在菩萨的身上,用右手摩他的头说:“善男子啊!你千万不要起这样的心念,你应该要忆念度众生的本愿。你虽然知道一切法空无所有,但是众生并不了解,你应当积集诸功德,以教化众生,不要入涅槃。而且你也还没有证得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及无量光明,所以你不应该以少为足,而生起大欢喜。”这时,菩萨听了诸佛的教诲之后,就恢复本来的发心,而继续行六波罗蜜以度众生。这就是曾经得到诸佛的劝勉、帮助。还有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初成道的时候,心里也独自思惟:“佛法这么深,在五浊恶世当中出生的众生,被愚痴所蒙蔽,而且福报又这么薄,我该怎么度他们才好呢?”在细心地思惟之后,就决定:“我应当将这究竟一乘的法,权巧分作三分(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来度众生。”这时,十方诸佛都放光赞叹祂说:“善哉!善哉!我们也是在五浊恶世当中,把圆满究竟的一乘法分作三乘来度众生。”佛听到十方诸佛的话,心中生起大欢喜。就是像这样,十方诸佛处处都在劝勉、帮助释迦牟尼佛,所以释迦牟尼佛知道十方诸佛对祂的恩德很重,就以这一朵金色的莲华来供养十方佛。现在讲的是东方,等一下南、西、北、上、下十方都是同样这样做,所以祂供养的是十方佛。
另外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没有比拿这朵莲华来供养诸佛有更大的福德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朵莲华,是宝积佛的功德力所生出的,不是平常水中所出生的莲华;而且送这朵莲华来供养释迦牟尼佛的普明菩萨,是圆教十住位的法身大士;再加上释迦牟尼佛知道十方诸佛是第一福田,所以又拿这朵莲华来供养十方佛,这种福德更是加倍的多,因为是佛亲自供养佛的缘故。在佛法中有四种布施:第一种,是布施的人清净,但是接受布施的人不清净;第二种,是布施的人不清净,但是接受布施的人清净;第三种,是布施的人清净,接受布施的人也清净;第四种,是布施的人不清净、接受布施的人也不清净。现在释迦牟尼佛布施东方世界诸佛,是布施跟接受布施的人都清净,所以福德最大。
我们又要问了,佛已经不执著福德了,为什么说佛布施佛的福德最大呢?这个情况就好像人生了疮,就必须要涂药,如果没有生疮的话,药就没有用。诸佛把身体当作是疮,因为把身体的疮舍掉了,所以也不用再接受涂药的果报。因此,虽然佛供养佛有很大的福德,佛也不去受这个福报。
我们继续再看原文:
“所散莲华,满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释迦牟尼佛所散的莲华,遍满东方如恒河沙等的诸佛世界。一朵莲华散出去居然能够遍满,好奇怪哦!所以我们要问:华这么少,而世界这么多,怎么可能遍满呢?当然没有问题,佛有神通力,所以能以很少的华,遍满东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佛这么做,是用来显示众生未来的福报,就像这么少的华,却能遍满整个东方世界。同时也劝勉东方世界来参访的这些菩萨说:“种植福在佛田当中,所得的果报,也像这朵莲华一样充满无量世界。你们虽然从远方来,应当要欢喜,能遇到这种大福田,你们所得的果报是无量的。”
继续看:
“一一华上,皆有菩萨结跏趺坐,说六波罗蜜。闻此法者,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充满东方无量世界的莲华中,每一朵莲华上,都有菩萨结跏趺坐,演说六波罗蜜,而听闻到此法的众生,最后必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诸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头面礼释迦牟尼佛足,各以供养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释迦牟尼佛。是诸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各各以善根福德力故,得供养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普明菩萨供养完之后,接着这些出家、在家的菩萨,以及诸童男、童女,都用头面来顶礼释迦牟尼佛的足,各自以供养具恭敬供养佛,并且尊重、赞叹释迦牟尼佛。这些出家和在家的菩萨,以及诸童男、童女,各自以他们的善根福德力,而得以供养释迦牟尼佛。佛都有十个名号,所以下面翻译的字,就是佛的名号:第一、多陀阿伽度,翻成“如来”,就是“乘真如之道,而来成佛”,所以称为如来。第二、阿罗诃,翻成“应供”,就是应受人、天一切供养,所以称为应供。第三、三藐三佛陀,翻成“正遍知”,因为能正遍了知一切法,所以称为正遍知。除了这三种名号,佛还可以称为“明行足”,就是已经获得微妙的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具足清净身口的行业(身业跟口业一切的行都已经清净了),所以佛第四个名号,称为明行足。第五、称为“善逝”,就是善了知一切法,自己证得妙道而逝,这个逝,就是涅槃的意思。第六、称为“世间解”,因为佛能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所以称为世间解。第七、称为“无上士”,佛无论禅定、戒律、智慧,都没有人能及,更何况是超出其上,所以称为无上士。第八、称为“调御丈夫”,佛总是以大悲心来度脱众生。怎么显示祂的大悲心呢?就是无所不用其极,有时候用柔软语,有时候用悲切语,有时候又用杂语,看适合用什么方法来为你说,祂就用什么方法,因为是以各种善巧方便来教化调御众生,所以就称为调御丈夫。第九,称为“天人师”,因为智慧圆满,没有一切烦恼,宣说最上乘的解脱法,所以称为天人师。第十、称为“佛”,因为完全证知三世一切诸法,所以称为佛。佛,是觉悟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叫做佛。
我们接下来看,刚才是讲东方,其他都一样,所以:
“南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离一切忧,佛号无忧德,菩萨名离忧。”
南方(度,就是超过)过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它的世界在最南边,名叫离一切忧,佛号称无忧德,菩萨名离忧。这是指南方,西方呢?
“西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灭恶,佛号宝山,菩萨名义意。”
西方过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它的世界在最西边,名叫灭恶,佛号称宝山,菩萨名义意。
“北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胜,佛号胜王,菩萨名得胜。”
北方过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它的世界在最北边,名叫胜,佛号称胜王,菩萨名得胜。
“下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善,佛号善德,菩萨名华上。”
下方过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它的世界在最下边,名叫善,佛号称善德,菩萨名华上。
“上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喜,佛号喜德,菩萨名德喜。如是一切,皆如东方。”
上方过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它的世界在最上边,名叫喜,佛号称喜德,菩萨名德喜。
“如是一切,皆如东方。”
所有一切的情形,都和东方一样。
“尔时,是三千大千世界,皆成为宝,华遍覆地,悬缯旛盖,香树华树,皆悉庄严。”
这个时候,三千大千世界都变成宝了,满地都是华,到处悬挂着丝绸、旛盖,四处都是香树和开满华的树,非常的庄严。这到底是谁的神通力,能够使大地变为宝呢?那当然是释迦牟尼佛的神通力,释迦牟尼佛有无量的神通力,可以把三千大千世界都变成宝。有些人的咒术、幻法,或者鬼神、龙王、诸天等,也可以变化出一些东西来,但能使三千大千世界都变为宝的只有佛,其他的人都办不到,就算是大梵天王也做不到。佛现在使三千大千世界的香树、华树,以及一切土地,都变得非常庄严,也使一切众生的心转为和善,这说明正报、依报都转变了。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佛庄严这个世界是为了要说般若波罗蜜;也为了十方世界诸菩萨来做客;以及为了诸天和世人来参加这个殊胜的法会,所以佛要庄严这个世界。这种情况就好比有人要宴请宾客,如果一家请客,就庄严一家;一国的国王请客,就庄严一国;转轮圣王请客,就庄严四天下;大梵天王请客,就庄严三千大千世界;佛现在要请他方诸菩萨、以及诸天、世人来作客,所以要庄严这个世界。同时,也是为了使此方和彼方的众生见到这种变化的庄严,而生起大菩提心、还有清净的欢喜心。大菩提心一生起的话,就能成就很多菩萨的大事业,成就了菩萨的大事业,就能得到大果报,等到受这些大果报的时候,又不断地再发大菩提心,这样辗转增加广大,最后就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要把这个世界都变为宝。
佛所变化出来的宝,和人间的宝有什么不同呢?佛现在庄严一切世界的宝,是最殊胜的,就算是诸天的神通力也没有办法达到。为什么呢?因为是从佛的大功德所生出来的。
我们继续看:
“譬如华积世界,普华世界,妙德菩萨,善住意菩萨,及余大威神诸菩萨,皆在彼住。”
就好像华积世界、普华世界,有妙德菩萨(指文殊师利),善住意菩萨,以及其余有大威德、大神力的诸菩萨,都在那里住。为什么说“好像”华积世界、普华世界呢?因为这两个世界经常有清净的华,现在释迦牟尼佛把娑婆世界一下子变成到处都是清净的华,所以用这两个世界来作比喻。
奇怪了!在十方,另外还有很多清净的世界,譬如说,我们最熟悉的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不用西方极乐世界来作比喻?刚才说过了,因为有清净的华嘛,可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阿弥陀佛的世界不如华积世界,完了!念佛的、修净土的都会来抗议说:我们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最殊胜的,怎么可以说不如华积世界呢?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它是有原因的: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法藏比丘的愿力所成就的,当他还是法藏比丘的时候,世自在王佛曾经带领他参观了十方的清净世界,一共参观了多少个呢?两百一十亿个佛刹土,他回来之后就发愿要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应该是很殊胜,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因为法藏比丘功德力薄弱的关系,没有办法见到上等美妙的清净世界,所以所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不如华积世界。
还有其他的菩萨,譬如说普贤菩萨,为什么不说普贤菩萨在哪里住?而只说文殊师利、善住意菩萨呢?那是因为普贤菩萨没有一定的住所,普贤菩萨的每一个毛孔,经常现出诸佛世界、还有诸佛菩萨,遍满十方来度化众生,所以没有一定的住所。文殊师利菩萨则可以分身变化入五道中,有时候作声闻,有时候作缘觉,有时候作佛身来度化众生。像《首楞严三昧经》里面就说到:“文殊师利菩萨,在过去世曾经作龙种尊佛,七十二亿世作辟支佛。”这些都是可以用言语来述说的。而普贤菩萨的境界,是没有办法用言语来述说的,是没有办法测量的,也没有一定的住处,所以就不说普贤菩萨。如果你一定要说他住在哪里的话,就应该说他在十方一切世界中住。而且经文上说:“以及其余有大威势、大神力的诸菩萨”,有大威力、大神力,也应该包括普贤等诸大菩萨在里面。
我们继续看:
“尔时,佛知一切世界,若天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若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揵闼婆、人、阿修罗等,及诸菩萨摩诃萨绍尊位者一切皆集。”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知道一切世界中的天世界、魔世界、梵世界、沙门、婆罗门、天、揵闼婆、人、阿修罗等,还有大菩萨(诸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绍尊位者(就是将来要继承佛位,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们),一切都来这边会集,准备听佛说般若波罗蜜。
我们又要问了,佛的神通力无量,一切十方的众生,如果全部都来参加这个殊胜法会的话,一切的世界应该都空了,若是众生不能全都来的话,又显得佛无量的神通力,仍然有所不能,所以,实际上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十方的众生不应该全都来,为什么呢?因为诸佛的世界无量无边,如果全来的话,就表示世界是有边的。而且,十方世界各自他们的佛,也都在说般若波罗蜜,正如《般若波罗蜜》四十三品中所说:“十方各有千佛出现,都在宣说般若波罗蜜。”所以十方众生不应该全来。
既然有十方诸佛都在说般若波罗蜜,十方诸菩萨为什么要来娑婆世界呢?第一个理由,前面已经讲过了,会来的都是和释迦牟尼佛有因缘的,所以会来。第二个理由,这也是一切菩萨的本愿,他们都曾经发愿:“只要有说般若波罗蜜的地方,我都要去听受、去供养。”所以这些菩萨从远方来,就是要以亲身供养的力量来累积功德。第三个理由,同时,也以这个示现众生说:“我们都从那么遥远的地方来供养法了,你们在这个世界,为什么反而不供养呢?”
佛对所说的法应该是不会执著的,那么为什么现了七次的神通力,使众生都来会集呢?这是因为般若波罗蜜甚深、难知、难解、不可思议,所以才要广集诸大菩萨来,也是为了使初发心的菩萨能够生起信心,还有好乐闻法的心,并不是对自己所说的法有执著。
如果说天世界就已经包含了魔世界和梵世界,为什么要另外说魔世界和梵世界呢?这边的魔世界,是指他化自在天(欲界天的第六天);梵世界,指的是色界的初禅天。为什么要另外说魔世界?因为魔王是欲界天的天主,所以要另外说。而且魔王经常来扰乱佛,现在也来听佛说般若波罗蜜,更能增加其他人的信心,所以要另外说魔世界。为什么要另外说梵世界呢?色界天有四禅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为什么只说梵世界(初禅天)来参加法会呢?因为二禅以上诸天,前五识都不起活动了,很难听闻,所以不说他们参加法会。初禅天有眼识、耳识、身识、意识,容易听闻,而且离欲界又最近,所以来参加法会。还有另外一个比较广义来解释“梵”的意思。梵,是离欲清净,所有的色界天都已经离欲清净了,所以说梵世界,其实就已经包含所有的色界诸天了。
为什么只说沙门、婆罗门,而不说国王、长者等其他的人?人道当中最有智慧的就是沙门、婆罗门,沙门是出家人的代表,婆罗门是在家人的代表。沙门因为不执著一切了,一心追求道业;婆罗门呢?是多学问、多智慧,一心追求福业,在家众当中,如果是七世清净,年满六岁,都可以受戒,叫婆罗门。沙门和婆罗门,都是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所以说他们参加法会,其他的人因为心里只想着世间的快乐,因此不说。
前面已经说过天世界了,现在为什么又要说天呢?前面的天世界,指的是四天王天、还有忉利天,就是欲界天的第一天跟第二天。现在说的天,指的是欲界天的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还有爱身天。夜摩天是欲界天的第三天,兜率天是欲界天的第四天,化乐天是欲界天的第五天,爱身天在六欲天之上,因为身形色相绝妙、可爱,所以叫做爱身,就是可爱之身的意思。
为什么这里只说揵闼婆,而不说其他的鬼神和龙王呢?因为揵闼婆是属于天道;而鬼神是属于鬼神道,龙王属于畜生道,所以没有说。揵闼婆,是诸天的乐神,都是跟着诸天走,诸天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他们心地很柔软,只是福德力比诸天小,所以是属于天道的众生。
前面已经说了沙门、婆罗门,为什么这里又说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东胜神州、南赡部州、西牛贺州、北俱卢州这四天下出生的人,所以和刚才所说的沙门、婆罗门不一样。
阿修罗,心地很凶恶,喜欢斗诤,但是却能不破戒,而且喜欢修大布施的福业。
最后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没有说到地狱、畜生、饿鬼道的众生来听法呢?地狱道的众生太痛苦,心乱得不能听受佛法;畜生道的众生太愚痴,也不能接受教化;饿鬼道的众生,长时间被饥渴所苦,也没有办法听受佛法,因此不说。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