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六成就:众成就4(大菩萨众的境界,功德)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本讲经过师父润饰)
六、众成就④(与会的大众)
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得无碍无所畏,悉知众生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脱之。意无罣碍,大忍成就,如实巧度。愿受无量诸佛世界,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能请无量诸佛,能断种种见、缠及诸烦恼,游戏出生百千三昧,诸菩萨如是等种种无量功德成就。其名曰:颰陀婆罗菩萨,刺那那伽罗菩萨,导师菩萨,那罗达菩萨,星得菩萨,水天菩萨,主天菩萨,大意菩萨,益意菩萨,增意菩萨,不虚见菩萨,善进菩萨,势胜菩萨,常勤菩萨,不舍精进菩萨,日藏菩萨,不缺意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执宝印菩萨,常举手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皆是补处绍尊位者。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大智度论》还在介绍菩萨众的部分。究竟参加法会的大菩萨众,他们有哪些境界、有哪些功德呢?我们继续看。
“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
这十个比喻是用来解释“空”的。为什么要用这十种比喻?可不可以用其他的呢?譬如说山河大地,可不可以呢?讲到山的话,我们中国大陆有五岳、四大名山;如果河的话,有长江、黄河,我们用这些来比喻诸法是空的,可不可以呢?我们一想到这些名山大川,就会觉得它是永恒存在的嘛,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面它就是一直存在的,几千年以来,我们一想到长江、黄河,它一直都在那里,所以你说它是空的,我很难理解,因此我们就一定要用那个比较容易理解它是空的,来比喻那个难以理解的空。像这十种比喻,它都是不会长久停留的,容易生、容易灭,所以我们对它就不容易产生执著,因此我们就用心不容易执著的这十种对象,来比喻那个心容易执著的一切诸法,这就是为什么要用这十种作比喻的原因,我们接下来就一个、一个来作解释。
首先,是“如幻”。就是比喻一切法如幻,你说一切法如幻,但是我的眼睛明明看得到、耳朵听得到、鼻子闻得到、舌头尝得到、身体感触得到,意识也能够觉知得到,这又怎么说呢?我们只能作譬喻。大家从小到大都看过变魔术,也都知道魔术师变出来的都是假的,只不过是他的幻术而已。我们现在就假设有一位魔术师,他变出一只鹦鹉来好了,一般都是从帽子里面变出鸽子来,我们现在就变出一只鹦鹉来,这只鹦鹉能够做种种的表演,又会学人讲话,虽然我们知道魔术师变出来的不是真的,但是你看得到(表演),也听得到(学人讲话)。就用这个来比喻一切法如幻,它本来是假的、不真实的,却因为无明的关系,在本来空无当中,生起了种种的执著,有了执著之后,就生烦恼,有烦恼就造业,有业就要受报。可是事实上并没有谁在生烦恼,也没有谁在造业,也没有谁在受报,就像魔术师所变幻出来的东西一样,都不是实有的。除非魔术师不再变魔术了,一切由他变幻出来的东西就消失了。我们也是一样,除非无明结束了,由无明所产生的业行就跟着结束。“无明缘行、行缘识……”一个一个都结束,一直到忧悲恼苦也结束。意思就是说,除非我们见到诸法的实相,明白一切法本来无我,才能够真正结束这个无明的大梦,这个就是用“如幻”来比喻一切法是空的。
第二个比喻是“如焰”。焰就是阳焰,或者称为野马,为什么称为阳焰、野马呢?譬如夏天天气很热,太阳照在大地上,水蒸气不断不断地蒸发,尤其是下过雨,水气比较强,太阳一照,加上空气中的灰尘,风吹过去,你远远看好像有水,也好像一群正在奔驰的野马,所以称为阳焰,也称为野马。可是当你靠过去看,没有水、也没有马。一切轮回的现象也是如此,因为无明所以生种种的烦恼,这个比喻太阳;造作种种的业,比喻空中的灰尘;再加上邪念的风一吹,就形成了生死的轮转。可是当你靠近去看的时候,比喻当你接近了圣法,明白了诸法空相的道理之后,你才发觉一切法本来无我,这是第二个比喻。
第三个比喻,是“如水中月”。小孩子看到水中的月亮很欢喜,然后想去拿,大人在旁边看到就会觉得很好笑。我们凡夫也是一样,不明白诸法实相的道理,这个诸法实相好比月亮,有所谓的《指月录》,就是用这个手指去指月亮,告诉我们那个就是诸法实相的道理,可是我们凡夫不从手指去看月亮,反而执著在这个手指上,手指就比喻让我们契入实相的种种法门,我们没有办法契入,就著在种种的法门上。现在因为不明白诸法实相的道理,没有看到真正的月亮,所以就在我们的心水当中,显现出我执跟法执的影像来,然后很欢喜地去执取这些影像。有智慧的人看到也会觉得很好笑,就好像我们看到小孩子想要到水里面去捞月亮一样。水中的月亮不是真正的月亮,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法只是随缘展现的影像而已,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是看起来好像有,但其实没有,凡是生灭无常的,都不能够永恒存在,所以我们说它不是实有的。
“如虚空。”大家都看过虚空嘛,你远远看天空,会以为它是蓝色的,可是当你坐上飞机靠近,却看不到蓝色。同样的道理,当你接近诸法实相之后,才发觉一切法原来是空的。所以在开悟之前,你会以为一切法都是真实存在的,等到开悟之后才发觉,明明都是假的,为什么我会那么执著?这个时候才会觉得自己真的很可笑。所以,就用这个虚空来比喻一切法它不是实有的。虚空的自性也是恒常清净的,不管怎么起云、起雾、起烟,都不会障碍虚空、染污虚空。一切法的自性也是恒常清净的,因此我们也不用害怕受到贪瞋痴烦恼的染污,因为它本来清净,就像虚空一样。
“如响”。譬如在深山峡谷或者空旷的大房子当中,如果有人讲话,就会听到回音,这称为“响”。没有智慧的人会以为有人在讲话,有智慧的人知道那只是声音碰撞或摩擦所发出来的音声,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人在说话。就用这个来比喻一切法并不是实有的,我们以为有,其实没有,就好像我们以为有人在回答,其实并没有人在回答。
“如乾闼婆城”。这个就是海市蜃楼,上个月,五月二十四号,不晓得你们有没有看到新闻报导?在山东蓬莱这个地方曾出现海市蜃楼,前后长达两个小时,那个地方本来什么都没有的,却突然看到一座城市,它每年初夏或者初秋的时候,都会有海市蜃楼的景象出现,看过的人就知道它不是真正的城市在那边。
有一个人,从来没有看过海市蜃楼,一天早晨,他远远看到东方有一座城市,心想:那一定是个快乐的地方,于是就兴冲冲地前往。可是当太阳渐渐升起,城市就慢慢消失,到了中午,整座城市不见了。这时他远远看到水,我们刚才讲的阳焰。哦!那边有河,赶快过去看看,可是当他靠近,河又不见了。接着他进到了穷山狭谷之中,顿时觉得又累又渴,肚子又饿,找了一个早上,什么都没找到,城市也没有找到,水也没有喝到,只弄得身心疲惫不堪,一想到自己所受的委屈,忍不住放声大哭,这一哭,有回响,就是刚才讲的“如响”,他又以为有居民,赶快去跟他讨水喝,看有什么东西可以吃。他又很高兴往前找、找、找,结果一个人也没看见,又是空欢喜一场。于是他就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从一大早忙到现在,什么都没有,原来统统是假的!这时候他渴求的心才止息下来。
我们也是一样,明明没有我,却执著有一个“我”,然后疯狂地追求快乐,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不堪,也是要等到明白一切法本来无我的道理之后,这个疯狂追求快乐的心才能够止息下来。
接下来,“如梦”。大家都做过梦,在梦中我们会以为一切是真实的,等到醒来之后,才知道原来一切梦境都是假的。一切法也是如此,本来没有我、没有法,我们却以为有我、有法,然后起了种种执著,生了种种烦恼,也是要等到觉醒之后,才知道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在梦中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快乐,而我们却会感到欢喜;在梦中也没有令人瞋恚的事情,可是我们会心生瞋恚;在梦中没有真正恐怖的事情,但我们却心生恐怖。在三界当中轮回的众生,因为无明的关系,对不应该瞋恨的东西感到瞋恨,不应该欢喜的事情感到欢喜,不应该恐怖害怕的事情感到恐怖害怕,就跟梦中的境界一样。我们白天是睁着眼睛做梦,晚上是闭着眼睛做梦,统统都是假的,不要太认真。
一般来说,有五种情况会做梦:
第一种、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会做梦。譬如说你身上热气太多的时候,就会梦见火或者见到黄色、红色。像我们身体有某些地方发炎了,就会梦到火。第二种、如果身体的冷气太多,就会梦见水或者是见到白色。有时我们会梦到下大雨,或者梦到整个人泡在水里,这就表示身上的寒气、湿气太多了。第三种、如果风气太多的话,就会梦到自己飞翔,或者见到黑色。
但有时修行人做的梦跟一般人会有一些差别。譬如你正在修气脉的话,梦到自己在飞,就是气入中脉的象征,这是个好现象,而不是生病了。如果梦到日月的话,就表示中脉快要通了,因为日月比喻我们的左右脉,而左右脉又和中脉相通。如果梦到自己没有穿衣服、男女双运或者梦到自己在唱歌、跳舞,这些都和智慧有关,因为智慧空行母嘛,跟这个空行母有关系,所以它是跟智慧有关。但是你如果梦到蒙着头、披着发、遮住脸的女孩子,就表示有魔障,这个就是不好的梦境。
第四种、是对于平常所听到、看到的事情,经常去想的话,晚上就会做梦,即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第五种、是有天人入到你的梦中,告诉你一些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一般修行人首先会在梦中有一些征兆,然后是在半梦半醒之间,功夫再进步的话,就是在平常也会有一些征兆,但最先都是从梦中开始,所以,这一类的梦,是修行人比较会有的情况。
有一些梦是与事实相反,譬如梦到屎尿,就表示要发财了,梦到被刀砍、被人杀,见血,也是要发了。梦中被杀主长寿;梦到病人从床上爬起来,就是快要死了,这些都是与事实相反的梦。
有一些是梦到不同的形状,如果梦到尖尖的东西朝向自己,代表危险。如果梦到圆球状的,就表示吉祥。所以修行人梦到果实,圆圆的很多,表示最近修得不错,可能会证果。如果梦到有缺口就是不吉祥。譬如梦到有人给你一个缺一角的破碗,就表示你最近有口角,所以要小心,犯小人。如果梦到半月形的话,也表示事情不能够完全令人满意。可是这又要看了,如果你是修密的话,梦到半月形就变成是很好的事情,可能跟你所修的本尊或者空行护法有关。
如果梦到白色,表示清净消灾。梦到黄色,表示财富,所以如果你梦到穿黄色袈裟的出家人,就表示得到佛菩萨的加被。如果梦到红色,表示敬爱。绿色表示除魔障,所以你如果梦到穿青衣的人,就表示得到护法的保护。黑色,要看黑得漂不漂亮,如果黑的很亮、有光泽的话,就是表示有护法的加被,如果那个黑色是粗粗、黑黑、脏脏的话,就表示有罪业。所以还要看,看那个黑色有没有光泽。
什么时候做的梦最灵验呢?一般来说是过了半夜之后,尤其是清晨的时候,那个梦最准确的,这是和身体的气脉有关。到什么时候我们的梦才会比较少呢?证初地以上,梦就会慢慢减少。见空性的人会有梦通,可以在梦中度众生,也可以在梦中成佛。他可以自在地进入别人的梦中去教他一些法门,或者在梦中传法,为什么呢?因为整个法界是相通的,梦境是法界的一部分,所以他的心如果跟法界相通,就可以有这样的神通自在。
这是有关于梦。
虽然这样讲,但不要太执著,为什么?因为一切法如梦嘛,它都不是实有的,虽然你可以看得见,听得到,意识也会知道,但都不是实有的,所以不要太执著,供作参考就好了,毕竟它也是一种象征嘛,就好像一切法虽然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现象的存在,虽然这个现象是生灭、无常、不能永远停留,但当它现起的时候,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就好像在梦中,你不能否认梦境的存在,虽然它是我们心意识的作用,可是它还是有种种的景象,而这个景象还是能够告诉我们一些讯息,只要我们不著在上面就可以了。
接下来,“如影”。影子你看得见,但是捉不到。一切法也是这样,我们的六根能够见闻觉知,但是却不可得。所以影子它是空的、没有的,根本找不到真的东西。一切法也是如此,是空的、没有的、不真实的。
“如镜中像”。镜中的影像是因缘而有的,为什么?因为你要有镜子、物体、还要有光线,这些因缘合在一起,才会有镜中的影像显出来。就用这个来比喻,一切法也是因缘而有的。凡是因缘而有的,都不是真实的,但是愚痴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他得到快乐之后,就生起贪爱执著的心,当快乐消失的时候,就会再度去寻找。这种情况,就好像小孩子看到镜中的影像心生欢喜,然后贪爱执著,等到影像消失了之后,就把镜子打破,试图到镜子里面去找,有智慧的人看了不禁觉得很可笑,而我们执著一切法的真实存在,也是同样的可笑,其实,一切法就好像镜中的影像,它是因缘假合的,并不是实有的。
最后一个,“如化”。化,是变化,变化出来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一切法也是如此,虽然都不是真实的,却能够使众生生起欢喜、瞋恚、忧愁、恐怖等等的感受。
这就是十种比喻,用容易了解它是空的,来比喻那个不容易了解的空,用心不容易生执著的,来比喻那个心容易执著的,所以用了这十种的比喻。
接下来,“得无碍无所畏”。这个无碍,是说深入一切法中,心中没有任何的障碍,不管你是深入一种经书当中,还是深入百千种经书当中,都没有任何的障碍。也就是说,你小乘的经典看得懂,大乘的经典也看得懂,这个就是无碍。若是你小乘的“四阿含”能够契入,但是大乘的像《维摩经》这一类的就无法契入,这就是有碍了。因为《维摩经》里面讲到淫怒痴就是戒定慧,这个小乘人就搞不清楚了,淫怒痴就是淫怒痴啊,它怎么会变成戒定慧呢?这个他就有碍了。所以一般修学小乘法门的,他契入大乘经论的时候,常常会觉得有一些矛盾冲突的地方,这就表示说,他可以契入小乘的法门,但是没有办法深入大乘的经藏里面。同样是大乘,如果你可以看懂《华严经》,却无法看懂《圆觉经》还是《法华经》,那也是有碍。因此我们就明白,所谓得无碍,就是你契入一切的经论当中,不论它是小乘、大乘,显教、密教,统统没有丝毫的障碍,包含世间法、邪魔外道,也统统没有丝毫的障碍,这个就是得无碍。所以这些大菩萨都已经得到一切法无碍,可以深入任何一法中,没有丝毫的障碍,不管它是什么法,一切法。
“无所畏”,是说明他在面对一切大众的时候,心中没有丝毫的畏惧,不管他是面对一位众生、百千位众生,还是处在大菩萨的群众当中,他的心都没有丝毫的畏惧,仍然说法无碍,该怎么说还是怎么说,该怎么比喻还是怎么比喻,心中没有丝毫的疑惑或者是障难,这就是无所畏。
“悉知众生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脱之”。这句话是说菩萨他完全知道众生的心念所行,再以微妙的智慧来度脱他们。众生的心念所行是什么?就是要追求快乐嘛,众生的心念无非就是要让自己过得好,怎么样活得开心,怎么样事事顺利圆满,菩萨要怎么度他们?告诉他们三界的本质是苦的,没有真正的快乐,所以不要贪恋。那么,什么叫做微妙的智慧呢?就是般若波罗蜜嘛,这是最微妙的智慧,像金刚一样的坚固,像虚空一样的没有染著,这个就是微妙的智慧,菩萨就是以这样的智慧来度一切众生。
“意无罣碍”。就是心无罣碍的意思,《心经》里面有嘛,“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心无罣碍,是对哪些事情没有罣碍呢?首先是对一切众生没有罣碍,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对象的差别,因此在面对任何众生的时候心无罣碍,如果你看到喜欢的人就很高兴,讨厌的人就心情不好,就是心有罣碍了。所以,不是仇人为什么要出现在你的面前,而是你的心不平等,有对象的差别,不同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就引发你不同的贪瞋痴,产生不同的心情,这就是有罣碍。所谓的心无罣碍,是一切世界中的众生来伤害你,你不会生气,来恭敬你,你也不会欢喜;对佛菩萨不会心生贪爱,看到外道、恶行重大的人,也不会生起瞋恨、讨厌、排斥的心。如果我们觉得佛菩萨才是清净的、最值得恭敬的,而那些外道是不清净的,不值得恭敬的——这就是心不平等。一般我们称外道,不是在骂人,只是要区别佛法以外的修道人,其实佛法里面也有外道,就是小乘人,佛也依然说他们是外道,为什么?因为他们心外求法,凡是心外求法,就称为外道。其实无量的功德智慧都在你那边啊,从来也没有丢过,可是你为什么还拼命地往外找呢?所以这一类的修行人,即使今天是学佛修行也一样,都说你是大外道。
一般来说,我们会对于好人、善人印象比较好,讲到佛菩萨那一定是绝对恭敬的;可是今天面对那个百般障碍你、磨难你的大仇家,你仍然可以对他们心生恭敬吗?如果可以的话,你就是心无罣碍了,这是第一种心无罣碍的情况。
第二种、是你对一切法也是心无罣碍的,就是你不再分了,小乘、大乘,邪魔、外道,对你来讲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一切法刚才讲的十种比喻嘛,自性都是空的,所以在空性当中来看一切法都是平等的。有没有差别?没有差别,所以淫怒痴是不是就等于戒定慧?没错,自性都是空的,如果可以做到的话就是心无罣碍,对一切法心无罣碍。
还有一种心无罣碍,就是大菩萨他在度众生的时候,生死涅槃可以自在地来去,他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而是自在地出入生死涅槃,心无罣碍。这只要证得法身的菩萨就可以做到,因为法身没有生灭嘛,所以他就不会受到世间老病死的约束,而于生死涅槃来去没有丝毫的罣碍。他留在世间只是随缘度众生而已,他随时可以走,也可以决定留下来,随时可以去成佛,也可以因为悲愍众生而留在世间度化一切有情,所以我们说他心无罣碍。
接下来,“大忍成就”。前面我们讲生忍还有法忍,如果懂得的话,现在的大忍,就是生忍跟法忍的增长。生忍是面对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地对待,不管他是对我好、还是不好,我都是不心生欢喜,也不心生瞋恚,然后对一切法也是平等看待,这样生忍跟法忍都做到了,再继续增长就叫做大忍。所以大忍成就的菩萨,就是面对一切甚深的法,心能够安住在境界当中,也是天台家所谓的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他明白一切法自性是空的,所以不会著在有边;虽然一切法自性是空的,但是又不碍无量的缘起,所以宇宙的森罗万象,都可以依它的因缘而生灭,没有丝毫的障碍,所以他也不会著在空边;最后连两边的中也不会著,就是即空、即假、即中,能安住在这个境界当中,我们就说他是大忍成就的菩萨。
接下来,“如实巧度”。这个如实,就是如实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的意思。巧度,是说明非常善巧方便地度化一切众生。用什么善巧方便来度化一切众生呢?就是用如实道,为众生宣说诸法的实相,来度化众生。像外道和二乘人他们也在度众生,但是都不能说是如实巧度。因为外道讲的都是邪知邪见,所以不是如实。二乘人因为智慧不圆满,善巧方便不足,所以也不能说是巧度。因此,能够说如实,又能说巧度的只有大菩萨。这种情况就好像你要过河,小木筏可以过河,大船也可以过河,但有快慢的差别;有病去看医生,医术也有优劣的差别。有一种叫做“苏陀扇陀”的妙药,只要给病人看一眼,病就好了,这个医生就很高明,有的医生却给你吃很苦的药,打很痛的针,才把病医好。这两种方法同样都能把病治好,但却有优劣的差别。这就说明外道、二乘、菩萨,他们都能够度众生,但有巧妙不同,只有大菩萨能够如实巧度。
在《文殊本缘经》里就讲到一个如实巧度的例子。文殊师利向佛说:在师子音王佛的时候有两位比丘,一位叫做喜根,一位叫做胜意。喜根比丘是修大乘法门的,大乘法门的知见,是说一切法就像虚空一样,本来是清净的,任何都染污不了它。所以烦恼怕什么呢?业力怕什么呢?自性都是空的啊,你只要恢复清净就好了。大乘法也说,一切法本自解脱。所以,从来就没有人绑过你,又谈什么解脱?只有小乘人要说解脱。大乘人还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真好!本来就是佛,这样我就不会妄自菲薄说:哎啊!还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我要等到什么时候?再加上我又业障深重,成佛跟我距离好像很遥远,似乎永远达不到的感觉。不会!大乘人永远充满了希望,发愿要即身成佛,因为本来是佛啊,只是暂时蒙蔽了而已,那没有关系,把蒙蔽的去掉,你本来就是佛。现在这位喜根比丘,平时说的都是诸法清净的实相,他的弟子都是利根、有智慧、都证到了刚才讲的生忍、法忍,因此各各不动如山,面对一切境界没有丝毫的动摇。
另外一位胜意比丘,他是修小乘法门的。什么是小乘法门?就是持戒清净、修四禅八定、思惟四念处、苦集灭道四圣法、然后证果,这个就是小乘的修法。胜意比丘的弟子根性就比较钝,随时都在分别清净、不清净,因为要持戒清净嘛,所以对不清净的就特别讨厌、排斥。只要听到佛所说的法就很欢喜,听到外道所说的法就心生瞋恚。听到不贪、不瞋、不痴就心生欢喜,因为要修到无贪、无瞋、无痴嘛,听到贪瞋痴就心生瞋恚。听到涅槃就欢喜,听到生死轮回就瞋恚。所以我们修行人,如果随时都在看别人如法、不如法,每天都在忙着分别,要执著那个善的、好的,然后排斥那个坏的、恶的,就说明他是小乘根性。现在胜意比丘的弟子,就是各个都没有定力,为什么?因为随时都忙着分别执著,要执著好的嘛,要去掉那个不清净的、不如法的,所以他的心就动乱不已。
有一天,胜意比丘到喜根弟子的家里,跟他说:“喜根这个家伙都教人入邪知见当中,他说淫怒痴没有关系”。他的弟子我们刚才讲过,定力都很高,当然不会受他影响,所以就回答说:“那请问淫欲是什么?”胜意比丘就说:“淫欲是烦恼啊!”喜根比丘的弟子就问:“是烦恼,那它在身内还是身外呢?”胜意比丘就想:如果我说烦恼在身内的话,它应该一直都在嘛,不必等待因缘它才生烦恼啊,所以我不能说它在身内。那么,淫欲在身外吗?那更奇怪了,淫欲在身外的话那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也不能说它在身外。因此他回答:“淫欲不在身内也不在身外。”喜根的弟子就说:“既然淫欲不在身内也不在身外,它也就不从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来,不从十方来就表示它找不到,找不到的就应该没有,没有的东西为什么会使人烦恼呢?”对哦!听起来蛮有道理的,胜意比丘听了很不高兴,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回答,就起身说:“喜根把很多人骗入邪法之中”,然后就怒气冲冲地回到精舍,告诉他的弟子说:“喜根是个骗子,专门教人入邪恶的知见当中,他说淫怒痴和一切法平等,没有丝毫的妨碍。”
喜根比丘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心里就想,他如果这样继续以瞋恚心毁谤大菩萨的话,就会堕到大罪报当中,我应该要为他说甚深法才行,于是就召集所有的出家众过来,当然也包含了胜意比丘还有他的弟子,这就是“如实巧度”开始了,这一口气说了七十多句的偈诵,说明诸法实相的道理。当时在场的,有三万名天子得了无生法忍,有一万八千名的小乘人不再执著一切法而得到解脱,胜意比丘则活生生的陷入地狱里面去,受无量千万亿岁的苦之后生到人间,可是七十四万世当中常遭毁谤(因为他曾经毁谤大菩萨,就要这么长的时间遭受人的毁谤),无量劫当中不曾听闻佛的名字。之后,他的罪业慢慢减轻,才能够再听闻佛法,而且还可以出家求道。然而,却在六万三千世中经常舍戒(虽然出家、舍戒、出家、舍戒,这样子弄了六万三千世,你看影响多大,千万不要毁谤大菩萨,不要毁谤大乘经教),后来在无量世当中做沙门,出家了,虽然没有破戒,但是诸根暗钝,就是很笨很笨这样子,这就是他的遭遇。
那喜根比丘到哪里去了呢?他去作佛去了,到娑婆世界的东方成佛,号光踰日明王,国土叫做宝严。这时文殊师利向佛说:“当时的胜意比丘就是我,如果有人要求三乘佛道,而不想受各种苦的话,就千万不要怀着瞋恚心来毁谤佛法”。佛就问文殊师利说:“那你当时听了喜根比丘的那些偈诵之后,得到什么利益呢?”文殊师利回答说:“我听闻这些偈诵之后,才能够从无量的苦当中脱离出来,而且世世都是利根、有智慧,不但能够了解甚深的法教,还可以善巧地宣说其中的义理,在一切菩萨当中智慧第一。”这一段就是说明喜根比丘如何如实巧度的例子。
接下来,“愿受无量诸佛世界”。是说发愿自己的佛国土具有无量佛世界的优点。这就要问各位有没有发愿说“将来我作佛的时候,我的佛世界要怎么样、怎么样”,有没有想过?有没有先设计好?这边讲的是这些菩萨,看到诸佛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庄严清净,于是就发了种种的愿望。他参考嘛,不同的佛净土是什么样的内容,就发愿将来作佛的时候,我的世界也要像这个样子。如果我们觉得活得好苦哦,就可以发愿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我的净土里面没有任何的苦,甚至连三恶道的名字都没有。也可以发愿说我的净土是用七宝来庄严的,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有清净的光明,当然就不用太阳和月亮的光了。也可以发愿说,我的净土里面的一切众生都行十善,而且有大智慧,你需要什么,动个念头就有了。譬如现在很冷很冷,我只要想一件大棉衣,它马上就穿在身上了,好好哦!不用努力去赚钱,还要去买。看你要什么名牌,LV的,一动念就来了。晚上要睡觉,你如果想现在有蚕丝被多好,马上蚕丝被就盖在你身上了。你想要吃什么也行,动个念头就来了,不用煮半天。或者是你想喝什么凉水,天气好热想喝一个什么凉水,也立刻现在你的面前,什么都可以。也可以希望你的净土都是菩萨,听不到声闻、辟支佛的名字,每一位菩萨都跟佛一样,有三十二相的相好庄严,光明澈照,每一位众生都是修行甚深微妙的佛法,每个人都有大神通(神足通),随时可以游行到十方去教化一切众生,这样也不错。这些菩萨就是参考了无量的佛世界,种种的庄严清净之后,才开始发愿的。
可是有一个问题,菩萨历劫以来都在修清净行嘛,自然能得清净的果报,又何必要发愿呢?还是有些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发愿的理由,发愿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你修清净行的果报就一定是清净的国土嘛,干嘛要发愿?就好像你种稻就一定会得稻子,你不用发愿说我要得到稻子。所以,有必要要发愿吗?没有发愿的情况就好像你把黄金熔化了之后不知道要做什么东西;也好像你驾一辆车,可是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这个金匠师和驾车的人就好比愿力,有了愿力就有目标,这时金匠师就知道要将黄金打成戒指、项链、手镯、还是什么。这个叫金匠师,专门去铸造的,经过他的手之后,你就有种种的东西出来。驾车的人也知道这辆车要驾到哪里去。所以发愿很重要,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好好地回向发愿,把你所累积的功德也好,善业也好,全部回向无上菩提,把你的净土都设计好了就回向,发愿我将来作佛的时候,我的佛世界要怎么样、怎么样。药师佛有十二愿嘛,阿弥陀佛比较多,四十八愿,看你要不要超过祂,来个五十愿,这个就是说明发愿的重要。而且你常常回向发愿的话,你的善业功德会增长得更快,因为你经常忆念嘛,它就会随着你的思心所不断不断地增长广大,因此你的功德、善业也会随着不断不断地增长广大,这也是为什么要发愿的另外一个原因。
“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这个是说这些菩萨忆念无量的佛国土,经常安住在诸佛三昧境界当中。就是忆佛、念佛,现前、将来一定能够作佛。菩萨为什么要经常忆念佛呢?因为他知道无量的功德智慧都是从佛那边来的,所以要经常忆念佛的恩德,菩萨经常忆念佛,佛就经常能够现前,所以就能够经常的安住在诸佛三昧当中。
“能请无量诸佛。”这个“请”,就是劝请的意思,能够劝请无量的诸佛,做什么呢?常转法轮、久住世间。菩萨经常都在劝请,所以有佛初成道的时候,菩萨一定是昼三时、夜三时都合掌说:“十方佛土中的无量诸佛,初成道时,我某甲(我自己的名字),请为众生转法轮。”在佛涅槃的时候,菩萨也是昼三时、夜三时都合掌说:“十方佛土中的无量诸佛,我某甲请令久住世间无数劫,来度脱利益一切众生。”都是这样劝请。所以菩萨每一天早中晚要做的功课有三个,第一个是忏悔业障,第二个是随喜功德,第三个就是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能够得无量功德,很快成就佛果,因此菩萨每天做的基本功课就是这三个,当然你也可以做其他的再加进来,但是这三个是每天一定要做的,因为它可以很快的累积功德,所以现在讲的这个劝请就非常非常重要。
可是有人会问:诸佛成佛本来就要度众生,你请不请祂也都应该要说法,不是吗?为什么一定要请呢?首先回答说,劝请的人会有很大的功德,为什么?因为你的请法,佛才说法,佛说法能利益无量的众生,因此你就有无量的功德,所以首先不管其他的原因,请法的人就是功德很大,所以我们要多多地请法。还有什么原因呢?因为有的佛在成佛时,如果没有人请祂转法轮,祂就入涅槃,而不说法,像《法华经》中的多宝如来就是这样子,因为没有众生劝请,祂就入涅槃不说法。还有须扇多佛,因为弟子的修行还没有成就,于是祂也舍命入涅槃。释迦牟尼佛也是啊,祂成道之后,也是菩萨来请,大梵天王来请,帝释天来请,还有诸天都来请,请佛不要入涅槃,要为众生转法轮,释迦牟尼佛才到鹿野苑初转法轮,所以一般都是要劝请之后才说。
当然,还有其他的理由,如果没有劝请就说的话,外道就会说:道的本体本来就是这样,何必说呢?多说就是多事。因为你不说,一切法它的道体也是这样,你说不说它都是这样,你何必说?说你多说就是多事,会这样子来批评你。还有,他也会说:你不是说你知道诸法实相吗?知道诸法实相的人就不应该贪图寿命,为什么想久住世间,而不是早入涅槃?所以就一定要有人来劝请,佛才能久住世间。外道自己贪著法,不管有没有人请法,都会主动说。如果佛也是没有人请就说的话,人们也会批评:没有人请就自己说,那一定是很执著法啰,所以一定要有人请才说。而且佛出生在人间,就要顺应世间法,世间法就是有请才说,不然外道又会讥笑,没有请也说,所以也要恒顺世间。
但是最重要、最重要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外道他们供奉的是什么?大梵天王,现在大梵天王也来请佛说法,那些外道看了,是不是心很容易就被降伏?因为他们供奉的大梵天王也来请佛说法,佛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所以就一定要有人请,佛才说法,也一定要有人劝请,佛才久住世间,它的原因是这样。
接下来:“能断种种见、缠及诸烦恼。”这是说明这些大菩萨能够以种种方便自我断除、也能够以善巧方便使众生断除一切的烦恼,这些见、缠、烦恼,都是烦恼的内容,只是把它再细分。见的话,是指一切错误偏邪的知见,包括了外道所谓的六十二见。这个“缠”,一般说有十种缠,为什么叫做“缠”呢?就是这一切烦恼就好像打结一样,盘绕在我们的心中。为什么叫烦恼呢?因为它能够使我们的心头感到烦躁而引起苦恼,所以叫做烦恼。不论如何解释,这边主要是说明菩萨不但自己可以断除种种烦恼,也可以帮助一切众生断除种种的烦恼。
“游戏出生百千三昧。”出生百千三昧,是说这些菩萨能够出生百千三昧。他为什么能够出生百千三昧呢?因为他的定力很高,有了定力,就能开发清净的智慧,有了清净的智慧,就有无量的善巧方便,有了无量的善巧方便,就能够出生百千种三昧,这就是为什么能够出生百千种三昧的原因。那么,菩萨为什么要成就这么多种三昧呢?那跟众生有关。因为众生有无量,每个人的心念不同,而且有利根、钝根的差别,加上每个人的烦恼也不一样,有的厚、有的薄,因此菩萨才要出生百千种三昧来断除一切众生的烦恼。就好像你如果要救济贫苦,必须要先准备财物;如果要治病的话,必须先准备好药材。同样的,菩萨要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就必须要先出生百千种三昧。
可是它为什么用游戏来形容呢?那是根据世间人游戏的心情,我们在游戏时的心情怎么样?很欢喜、很自在。只是世间人的游戏有贪爱在里面,菩萨的游戏是没有贪爱在里面,它只是形容,用世间人能够了解的那种心态,一种游戏的心态,非常欢喜而且自在地出入这百千种三昧之中。
“诸菩萨如是等种种无量功德成就。”以上就是菩萨们所成就的功德,其实要称赞这些菩萨的功德,无量亿劫也说不完,所以只能说诸菩萨成就如此多的无量功德。
有哪些菩萨作为代表呢?这里是以二十二位菩萨作代表,但它代表的是无量无边的大菩萨。
“其名曰:颰陀婆罗菩萨。”这位是善守菩萨,为什么把善守菩萨放在第一位呢?这是因为佛现在在王舍城说般若波罗蜜,而善守菩萨是王舍城在家菩萨当中最大的,地位最高的。而且善守菩萨也有无量的功德,我们在《般舟三昧经》当中就可以看到,佛就曾经在他面前现身,然后赞叹他的功德,这就是为什么要推他为上首菩萨的原因。
接下来,“刺那那伽罗菩萨(这个翻成宝积菩萨),导师菩萨,那罗达菩萨,星得菩萨,水天菩萨,主天菩萨,大意菩萨,益意菩萨,增意菩萨,不虚见菩萨,善进菩萨,势胜菩萨,常勤菩萨,不舍精进菩萨,日藏菩萨,不缺意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执宝印菩萨,常举手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皆是补处绍尊位者。”
善守菩萨,再加上其他的十五位,一共十六位菩萨,是居家菩萨的代表,说居家菩萨,就是代表一切的在家菩萨。水天、文殊师利跟弥勒菩萨,是一切出家菩萨的代表。观世音菩萨等三位是他方世界来的菩萨,所以就代表他方世界的菩萨。因此这二十二位菩萨,就代表无量无边的菩萨。
这里说这二十二位都是补处菩萨,是不是很奇怪?我们只知道弥勒菩萨是补处菩萨,为什么现在多出来这么多?其实没错。弥勒菩萨是娑婆世界的补处菩萨,但法界中还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所以这二十二位菩萨是十方佛土当中的补位菩萨,都是要继承佛位的,因为有无量无边的世界,因此就会有很多的补处菩萨。
我们讲到这里,六成就介绍完了。从下一堂开始,我们将要介绍佛是如何放光,然后开始说法。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