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s20、经文: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二○一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好,《心经》我们说到现在呢,只剩下最后一段,也是最精彩的一段,也是最重要的一段。因为它是整个《心经》的咒心。一般我们听到咒心就知道它是这个咒的怎么样?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

所以那个什么没有时间持很长的咒的啦,没有时间持《心经》的啦,就咒心就好了。它很短、很快,然后有神奇快速的效果,效果最快,最神奇。所以这个部分呢,我们就是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来介绍。

好,那原文是“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就是咒心。

前面虽然说了深般若的法教和义理。整个《心经》,从“观自在菩萨”一直讲到现在,之前都是显说、显说般若,现在是密说般若。从“是大神咒、大明咒”那边开始就是密说般若。所以前面虽然说了深般若的法教和义理,劝导众生要有信心来修学《心经》;但为了要达到更快速神奇的效用呢,现在更说了咒持,就是这个咒心的部分。

那为什么说它非常重要呢?因为十方三世如来都是依这个咒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所以《楞严经》上也说:“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就是十方如来都是诵持心经的咒心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可见《心经》的这个心咒呢是功德不可思议,因为它几乎就是包含了一切的佛法在里面。

我们之前也说了那个咒不翻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有无量义,不管你怎么翻呢,都只是很小很小的部分,没有办法包含它所有的义理,因此不翻。可是虽然不翻,我们也试图把它详细的说明:它到底包含哪些含义?虽然它是无量义,包含了一切的佛法在里面,就是宇宙万有一切的,不管是本体界还是现象界,不管你怎么描绘,整个佛法说了哪一些?佛说一切法嘛,全部都包含在这个咒心里面,所以它是一切法的精华都在里面。

那这个咒心基本上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最浅显的意思呢就是:这个“揭谛”是“去”的意思、“度”的意思,那到底是去到哪里、度到哪里呢?就是下面一句“波罗揭谛”,就是彼岸的意思,就是去到彼岸、度到彼岸;那怎么去到彼岸度到彼岸呢?就是靠深般若。我们刚才说:整个咒心也包含了五般若,也就是整个深般若的内容;所以我们怎么样度到彼岸?就是靠深般若,也就是五般若它的功能,才能够度到彼岸。

那为什么说了两个揭谛?揭谛、揭谛嘛,两个揭谛;第一个揭谛是自度,第二个揭谛是度他,不但要自己度到彼岸,而且要带领一切众生都能够到达彼岸,那就是下面一句“波罗僧揭谛”,所以这个“僧”呢,就是总共、全部的意思,到彼岸不是自己去而已,不但自度还要度他;所以总共全部都去,普遍大众都去,没有一个遗漏的,都希望能够到达彼岸,这就是波罗僧揭谛的意思:自他、普遍、大众全部都到彼岸去吧。

那到什么样的彼岸去呢?就是下面一句“菩提萨婆诃”,到菩提的彼岸去。那菩提是觉悟的意思,就是到觉悟的彼岸。那不是慢慢去哦,慢慢去就没有神奇的效果了嘛;说什么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因为那个显教都说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还不是从你学佛的时候开始算哦!所以很多人就听到三大阿僧祇劫,就“哇!”觉得好遥远。

其实时间相不可得嘛,你们念过《百法》就知道,时间不是真实有的。那我们把时间分成过去、现在、未来;可是实际上是什么?实际上是没有时间相;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这是事实的真相,是这样子。就好像一幅画一样:过去是这幅画的一部分,现在是这幅画的一部分,未来是这一幅画的一部分,全部都在这一幅画同时存在——这个才是真正的实相,然后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只有每一个当下;每个当下怎么样?包含了过去,还有包含了未来,全部都是同时秉现。

那经论上也是这样说的嘛,对不对?“古今十世,始终不离于当念”嘛,有没有?从古到今,就是都没有离开当下这一念,当下这一念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好,所以时间相跟空间相都是不可得的,都在每一个当下包含了时间跟空间。竖穷三际就是X轴,然后Y轴,勉强是这样,一个是竖的,一个是横的,竖的表示时间,横轴呢表示空间,都在每一个当下同时秉现。这个才是真正的诸法实相,真实的面貌是这样,所以时间相不可得。

所以我们可不可能在每个当下改变过去?可以嘛,对不对?可不可以在每个当下改变未来?可以啊,因为它同时存在。修行怎么修?就这样修啊。所以不要说什么改变命运了,那个都是小意思而已、小作用而已,改变命运是你个人的;可是你可以改变整个宇宙法界,那个才叫做什么?大大的菩萨事业。

好,所以我们要先有这个正确的观念,正知见非常重要;因为修行就是靠正知见,你的知见正确了之后,你的修行才不会误入歧途。所以整个《心经》所说的内容就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它主要就是讲般若波罗蜜嘛。般若,那般若又是深般若,为什么叫做深般若?就是因为它含了五种般若在里面。

好,那到菩提的彼岸去,这个菩提是觉悟的意思。所以不是慢慢去,也不用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如果你知道时间相不可得,怎么样?当下就是了,当下就到了,因为本来就是!什么?本来就现成,本来就是当下现成,本来当下就是!因为当下贯穿了过去跟未来。所以当下其实就是什么?就是觉悟的彼岸啊!因为它本来就是!

那我们不承认就没办法了哈,所以看你能不能当下直下承当。如果你明白,你有这个正知见,然后修行又到位的话,其实每个当下就已经在觉悟的彼岸。所以你怎么知道你觉悟了没?如果你觉得“哇!那还很遥远,然后我也很难,或者是,哦…,那个不知道要怎么到”,好像跟你那个关系好像很遥远,这样你就是还没悟。所谓的悟呢,其实很简单,你发现“哦!它本来就是这样”,你就是悟、就是觉悟了,就法尔现成,当下就是,本来圆成的,本来就在彼岸呐!是你自己不承认啦。这个才是《心经》最主要要讲的:到觉悟的彼岸,不但自己,而且是包含了一切众生都是怎么样?到彼岸。

其实你当下你在彼岸,一切法界众生有没有在彼岸?你如果到了,一切法界众生有到了吗?法界众生跟你有什么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就大海水跟水滴的关系嘛!大家都知道,大海水跟水滴嘛。我们每个人是小水滴,那我们就执著这个小水滴是我啊,然后就硬不要跟大海水融合成一体嘛,对不对?可是你离开大海水也没有小水滴啊,很简单。所以你这个小水滴从来没有离开大海,你就承认法界是一体的,这样就OK了。

所以,不但你这个小水滴要融入大海水,而且整个大海水还要进入你的小水滴,这样就是怎么样?自他不二嘛!法界同体,而且自他不二。所以我们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的真相就是:其实整个大海就在你的小水滴里面,就没错了。所以你这个小水滴就是包含了整个大海,包含了一切法界的众生;你这个小水滴到彼岸,一切众生有到彼岸了吗?本来都到彼岸了,你如果本来到的话,一切众生也都到了。这样子是最快,对不对?不用三大阿僧祇劫,当下就是了!就看你要不要承认而已。

好,这就是《心经》要讲的:就是当下就是了,你就到了,一切众生也到了,因为一切众生就在你的心里,自性众生誓愿度嘛,没有一个众生在你的自性之外的,所以你的自性怎么样?显现的话,一切众生就得度了啊。因为法界本来一体,本来自他不二。所以不要再切了:我这个小水滴、你那个小水滴、我这个小水滴比你那个小水滴厉害,了不起,还是谁比较优秀,还是什么……,就不用了,因为都是在你自己的小水滴里面,从来没有离开过。

所以唯识也说一切外境不是真实有嘛,对不对?都是你心识所显现的啊!你自己心识所显现的大海,难道它在你的心识之外吗?没有啊!本来就没有离开你的心识啊!是不是这样子?

所以要快快到达,就是“萨婆诃”的意思,快速成就的意思。不但要到觉悟的彼岸,而且是快速到达觉悟的彼岸,令一切法界众生:你最讨厌的冤也在里面,你最贪爱的亲,冤亲都在一切法界众生里面哦。所以你要令一切众生都怎么样?快快到觉悟的彼岸,包含,就是没有对象的差别,没有冤亲中庸对象的差别,全部都怎么样?快速的到达彼岸。

好,所以令一切法界众生不论冤亲都能快速圆满成就无上菩提,这就是这个咒心它的含义。是不是很快?当下就到了,够快了吧?而且全部都到,没有一个遗漏的。说着比较快,哈哈哈……

好,接下来呢就是,前面讲到了四个咒嘛,有没有?就说“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这是前面说过的四个咒,它其实是别说。那现在这个般若咒呢它是总说:“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个是总说,前面四个咒是别说。

揭谛是“大神咒”变化极顶曰“大神”
揭谛是“大明咒”
遍照无碍曰“大明”
波罗揭谛是“无上咒”人天高过曰“无上”
波罗僧揭谛是“无等等咒”凡圣共尊曰“无等等”
菩提萨婆诃是“般若波罗蜜多咒”彻法底源曰“般若波罗蜜多”

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就是第一个“揭谛”是大神咒的意思,大神咒我们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嘛,怎么叫大神?就变化到了顶点、变化到了极点,叫做大神,神就是神通变化,到了最高点,我们就用大神来形容,这就是第一个揭谛的意思。

那第二个“揭谛”是大明咒,大明咒这个“明”就表示那个智慧,智慧能够遍照整个法界,没有丝毫的障碍,这个时候我们就称为大明。

那第三句“波罗揭谛”这个是无上咒;无上咒就是人天高过称为无上,就是高过一切人天的,我们就叫做无上。“

波罗僧揭谛”是无等等咒,什么是无等等呢?就是凡圣共尊曰无等等,就是说凡圣所共同尊崇的,我们称为无等等。这个就是上一堂已经解释过了,所以我们就不多花时间再解释一遍,之前已经讲过了。

那之前没有讲的就是“菩提萨婆诃”,这个是般若波罗蜜多咒,那什么叫做般若波罗密多呢?就是彻法底源的意思,就是彻底到达诸法的本源,我们就叫做般若波罗蜜多。彻法底源,因为我们修行就是要怎么样?回家嘛,找到回家的路,那个本来我们自性的家是什么呢?就是诸法的根源,一切法都是从它怎么样?流露出来的,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找到自性的家嘛。这个路呢一定要很正确,凭的就是正知见的导引,你才可以很顺利地回归自性。

那回归自性,你才能够找到一切法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所以它能够彻底到达诸法的本源,就是一切法的根源,也是我们的自性。一切法都是从自性怎样?流露出来的嘛。那一切法也是怎么样?回归到自性当中。所以始终都没有离开你当下这一念心,包含了一切法。

所以你要问一切法从哪里来?找!找到这个一切法的根源:哦,原来是不离自性、不离当下这一念。然后你就可以怎样?自在的运用,回归一切法到你的自性,再从你的自性流露出一切法。

好,这个是以五咒来说。

如果以五般若来说,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第一个,第一个“揭谛”就是文字般若。我们刚才说什么叫深般若,就是五般若嘛,就是我们从讲《心经》第一堂开始讲到现在,都在讲五种般若,它就是称为甚深,有没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行“深”般若这个深般若,深般若就是在讲这个五种般若。

因为我们的本自具足的那个般若智慧,你要开显的话…,你不可能自己坐在那边,莫名其妙它就显了嘛,对不对?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听经闻法就是文字般若,那个所有经论的本身就是文字般若;那我们要听闻,听闻这个文字般若的叙述,说了哪一些般若内容。然后我们再起观照,就是第二个观照般若。起了观照了之后呢,你才可以找到那个诸法的本源,才可以找到真心本性,那个是实相般若,所以那个实相般若——“实相”就是诸法真实的面貌嘛,真实的相貌叫做诸法实相,诸法真实的相貌叫诸法实相。

这个诸法实相,你到底怎么去了悟它呢?就是要透过你听闻来的文字,然后起种种那个观照的法门,所以一切修止观的法门,其实就是要帮助你到达那个实相般若,明白实相般若到底是什么,一切法的真实面貌,像我们刚才讲的小水滴跟大海水的关系,那个就是实相般若,就是在讲实相般若。你真正明白了,你要什么融入法界啦,就很容易了嘛,因为始终不离于当念,你每个当念,当下这一念其实就是包含了整个法界,所以整个法界实际上都没有离开你当下这一念心。为什么当下这一念?我们刚才说,当下这一念什么?包含了过去未来嘛!所以当下这一念心就是包含了整个法界,然后穿越时间跟空间,打破时间跟空间相,都在当下这一念,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十方全部都在你当下这一念,怎样?同时秉现。那这当下这一念也是怎样?就是你自性的当下嘛。我们刚才也说一切法都是你自性里面怎么样?开显出来的啊,然后再回归到你的自性当中,也没有离开当下这一念嘛,对不对?

所以诸法实相非常重要,因为你有这样的知见,然后你的功夫有到达,你修止观有跟那个法界融合的、跟一切法融合的那种觉受的话,你就很快的就能够实证,证悟到了什么?一切法、一切法界本来同体,本来就同体,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我们的我执、法执硬要把它切割分开嘛;可它从来没有离开过。

所以哪一天你发觉:哦,它本来就这样啊!本来就一体的,为什么要分你我、自他,就很好笑嘛,这时候就是你刚才讲说觉悟了。所以你怎么样检查我到底开悟了没有,你发现它本来是这样,就开悟了,也很简单嘛。

可是你还不承认,还要在那边分你我他的话,那就是很难悟了嘛,就是没有明白诸法的实相,不明白时间空间的不可得,不明白整个法界实际是一体的,也没有离开你当下这一念心。

所以这个正知见先建立,等到你修止观,其实也没有很难,你只要修定修到好像什么都没有了,身心世界都消失了,全部都打成一片,那就很接近了嘛,对不对。所以修止观为什么那么重要?你一定修到无念,然后怎么样?无妄想念真如嘛,那个真如的那个状态就是法界同体的状态,全部都融合得很好,绝对没有丝毫的分离。所以天空也是你,大地也是你,河流也是你,风是你,花是你,小草也是你,全部都是你,全部都在你的自性里面,这就是融合了嘛!跟整个法界同体,全部融合成一体,就是这样的。

所以什么样的机会是最有可能呢?就是你修定的时候嘛,你修到那个…,我们常常说没有分别、没有比量的分别,有没有?都是现量无分别,现量无分别就没有你我他,就是一体的意思了嘛,是不是就很快了?所以修定修到整个没有什么,现量无分别那个状态,其实你有这个正知见说它本来一体的,那当下就一体啦。

所以也不是很难,很难去契入,然后实证,没有很难,只要你透过止观,修止的方法,还有观的方法,它全部都是帮助你怎么样?实证到我们今天讲的《心经》的这样的一个境界般若。刚才讲透过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到实相般若之后,你怎么样描述那个实相的那个状态呢?就是境界般若、现在讲的境界般若。

好,然后虽然自他不二;可是众生要不要度?你自性的众生还需要度一下嘛,如幻的说一下法,然后说如幻的法,然后度如幻的众生,如幻的我嘛;虽然“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都是如幻假有的,可是我们还是要怎样?精进、正精进地来不执著,正精进就是没有我执法执来怎样?让你的自性圆满嘛;你的自性圆满,你自性的众生就圆满啦。

所以不要试图…,明白这个道理了,你就不会想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因为别人都是你啊!刚才说,天空是你,大地是你,一切众生也是你啊!你把自己搞好了,一切众生就摆平了嘛,对不对?所以你就不会想说“那个我要怎么改、改他,然后他要怎么样听我的,然后…。”不用那么麻烦,你把自己的心搞定了,就天下太平,一切就搞定,整个法界就怎么样?圆融一体了。是不是很简单?所以都不要往外去求,都不在外面,问题都在自己,自性有没有圆融。

揭谛是“文字般若”
揭谛是“观照般若”
波罗揭谛是“境界般若”
波罗僧揭谛是“眷属般若”
菩提萨婆诃是“实相般若” 

所以这个咒心呢,第一个“揭谛”就是文字般若,第二个“揭谛”是观照般若,第三个“波罗揭谛”是境界般若,“波罗僧揭谛”是眷属般若,“菩提萨婆诃”是实相般若。我们就知道,五般若跟这个咒心的关系,它也包含了五般若在里面,然后也包含了刚才讲的那个四种咒在里面,也是五咒,加上般若波罗蜜多咒就是五咒。

那刚才说,波罗僧揭谛的这个“僧”就是普遍啊、全部啊、大众啊,就是说普令众生总皆,大家都到彼岸去吧!那这些众生到底是哪一些对象呢?就是我们要问:《心经》到底说给谁听的?它《心经》到底可以度什么样的人呢?那就是有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一切众生,它到底、它的范围有哪一些?

那我们首先介绍那个所谓的贤首宗。贤首宗它对佛教呢,就是判为五教人,这个五教人就是包含了凡夫啊、外道啊、小乘啊、大乘啊;不管是分三乘还是五乘,还是一乘,你们知道这个差别吗?三乘的时候讲谁?三乘就讲声闻、缘觉、菩萨嘛;五乘呢?再加上人、天嘛,这样知道吧?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这个就是五乘。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那一乘呢?究竟一乘,就是大乘。所以《法华经》最后说“无二也无三”,没有二乘三乘,怎么样?只有一乘,所以最后呢,我们都是汇这个五乘为一乘或者三乘为一乘,究竟的一乘。

那贤首宗它是判为五教人,五教就是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我们后面会解释。所以贤首宗它是贤首大师创立的,他把佛教呢、佛的一代时教判为三时五教。三时:就是把太阳从日出,然后日正当中,然后日落,分为三个阶段,用这个来比喻佛转法轮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那个时候,太阳刚刚升起是先照高山嘛,对不对?因为它最高;所以太阳一升起先照高山,用这个来比喻佛法的最高见地,就是最(究)竟了义的一乘,就是直接显了诸法的根源。

我们刚才讲说我们修行要找到怎么样?回家的路、自性的路,就是怎么样回归自性,要找到诸法的本源,自性就是诸法的本源。只要你找到自性你就找到诸法的本源。

那佛这个时候直接说:什么就是诸法的本源,所以直接显了。所以祂一定不是说给凡夫外道听嘛,也不是说给小乘人听,都听不懂嘛,对不对?所以只能说给圆教大根性的人,他才听得懂。所以我们说第一时呢,称为“日出先照时”,太阳出来先照哪里?先照高山,高山就比喻圆顿大根的众生、大根性的,他是圆顿大根性的众生。然后转的是什么法轮呢?“无上根本法轮”,所以称为“直显教”,就是直接显了诸法的本源,就直接说了。这只有怎么样?圆顿大根的众生听得懂。

其他就是因为我执法执太重了嘛,分别执著妄想太重了,你跟他直接说那个诸法的本源,他怎么样?他不能够明白,智慧也没到。

所以只能说给圆顿大根性的众生听。使同教一乘人等能“转同成别”,这个“同”就是究竟一乘,是同了嘛,全部都回归,不管你三乘、五乘人,全部都回归一乘,这个时候都相同了,相同什么?就直接说明诸法的本源,这个是相同,因为都回归到自性了嘛,回归到诸法的本源,这个是怎么样?全部都是相同的。

所以这个时候要使同教一乘人能够转同成别,就是说你可以直接显了诸法的本源,然后说给圆顿大根性的众生听。可是其他人怎么办呢?凡夫、外道、小乘怎么办呢?所以他要转同成别,要从这个诸法的本源然后再转出来,(针对)各个不同的根性再分别来说,所以才会有后面的第二时。

所以这个转同成别呢,就是根本相同,可是说给不同根性的人听,它就有种种的差别,这个就是“别”。就像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先照高山一样,这个就是华严会或者是(《梵网经》有听过吗?)梵网会,就是这个第一时所说的经。

那太阳继续的升高的时候呢,照哪里?观想一下,全部大地都黑的嘛,那太阳一升起先照那个最高的地方,然后下面都是黑的嘛,那个最亮的那个高山的下面全部都黑的,我们称为黑山,因为一片乌漆嘛黑的山,叫做黑山。所以接下来,它继续照的话就是照黑山,然后再照就是照高原,那个比较高的高原照到。然后太阳慢慢怎么样?日正当中的时候,就普照大地嘛,就全部都照到了。

所以就用这个来比喻佛为下根、中根、上根这三类的众生来转小乘、三乘、大乘这三种法轮。所以这个是第二时,是“日升转照时”,佛为下、中、上三类的众生转“依本起末法轮”,就是依照这个根本法轮来转起比较枝末的。刚才讲“转同成别”嘛,转成个别的,就好像一棵大树,它那个树根如果是根本法轮的话,树根是根本,然后才有树干嘛,树干长起来之后怎样?枝叶,那个枝末才开始分枝,所以整个所有的枝条都是从这个树干来的,这个树干,从根到树干这个就比喻根本,然后再分出各种的枝条来。所以它这边讲的“依本起末”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称为方便教,这个时候都是方便说;不像刚才讲直接显了嘛,直接;不是直接讲,祂就要方便说。

所以我们就之前有讲,那个究竟不究竟啊:以大乘来讲,小乘就不究竟了嘛;就是以实教来讲,权教就不究竟嘛。虽然都是称为大乘,大乘也有权巧方便说或者是直接说,权巧方便叫做权教;都是大乘,它也不能直接说,从小乘转到大乘,你直接说那个最后究竟义,他也不能明白。所以要先经过那个权巧方便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称为权教;然后才有那个实教,实教就可以直接说诸法的实相,诸法的那个本源了嘛。所以它要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它称为方便教。就是不同的众生,初转、中转、后转,都方便来说,使这下、中、上这三类的众生都能够转三成一,这个一就是刚才讲的究竟一乘、最究竟了义的一乘,然后都能够汇三成一的意思。就像太阳照黑山、高原、大地一样。

所以它这个照的时候,太阳照的时候,它就有初转、中转、后转的差别。那初转的话,佛为下根的众生转小乘法轮,称为“隐实教”,就把那个诸法实相那个“实”,就是诸法实相、诸法的根源怎么样?把它隐、隐而不说,隐秘不说;不是故意不说,因为说了也听不懂嘛,因为那个智慧没有到,根性还在那个下根的,所以没有办法直接说那个究竟一乘的了义教、大乘教,所以只能先转这个小乘法轮。所以这个时候呢,只能把诸法的实相、这个诸法的本源隐而不说,所以这个时候称为隐实教,令凡夫和外道能够转凡成圣。所以这个时候讲的是什么?就是人天啦、五戒十善啦,这样的一个内容。就像太阳继续升起,只能照到黑山,这就是阿含会的时候,讲四阿含的时候,是属于初转。

那中转的话,佛为中根的众生转三乘法轮称为“引摄教”。引就是方便接引,摄呢,就是摄入大乘,方便接引小乘摄入大乘,所以它称为引摄教,令三乘人转小乘成大乘。就像太阳继续升起之后呢,照到高原,这个时候就是方等会。之前那个天台的判教也有方等时嘛,有华严时的,可以对照来看,大同小异;所以每个那个宗那个判教就是会有差别,不过这也都是大同小异,判的都是华严时是最先嘛,佛在那个菩提树下入定的时候说的,那个时候是华严时。

那后转呢,就是佛为上根众生转大乘法轮,称为“融通教”,这时候就可以融通,小乘可以融通到大乘;所以令三乘人呢能够转权成实,就是我们刚才讲大乘有权教跟实教。权教就还是权巧方便来说,那实教才能够直接说什么?诸法的实相、诸法的本源。这时候就像太阳升到中天,就是日正当中的时候能够普照大地,这个就是般若时,佛说般若的这段时间。

最后呢,太阳下山的时候,还是照什么?还是照高山,太阳下山、慢慢下山,最后照的还是那个最高的地方,那个我们称为“日没还照时”,所以就比喻再回到根本法轮。那这个时候呢,佛为上上根的众生转摄末归本。刚才是从本起末嘛,现在摄末再归本。

这是佛说法四十九年,祂的过程。在贤首宗把它分成三时来说明,所以这个时候是使偏教五乘人能够转偏成圆。以圆教来讲,其他都是偏,都不够圆满,只有圆教是最圆融、最圆满。称为“开会教”,这个开就是开权,刚才讲权巧方便,开权;这个会就是会实,开权会实,能够会归到这个诸法实相这个实教来。所以它称为开会教,就是开权会实的意思,从权巧方便,然后再怎么样?会归到实相来。

就像太阳落山的时候,依旧还照高山一样,这就是法华涅槃时,最后佛不是说法华跟涅槃吗?这是最后第三时。

揭谛度人天小教咒凡成圣
揭谛度始教三乘人咒小成大
波罗揭谛度终教大乘人咒权成实
波罗僧揭谛度顿教一乘人咒渐成顿
菩提萨婆诃度圆教最上乘人咒偏成圆 

那至于五教呢,就是有小、始、终、顿、圆,这个是贤首宗判教,就是判五教。那把这个五教相对刚才讲的那个三时可以互作比较,所以我们看那个表就会很清楚了。

那对于这个五咒的关系呢,第一个我们看小教,就称为小乘教,就是刚才讲第二时的初转,有没有?佛为下根众生转小乘法轮,令凡夫和外道能够转凡成圣。所以我们现在对应这个五咒的第一个“揭谛”来说,它就可以度人天小教,然后咒凡成圣。所以我们念揭谛的时候就怎样?就可以度人天小乘教。

那第二是始教,为什么称始教?就是大乘的开始,虽然不是那个直接显了;但是是大乘的开始,所以称为始教,又称为权教。我们刚才讲有权教跟实教嘛,所以这个还是权巧方便来说大乘,可是它是大乘的开始,所以称为始教。所以相对刚才那个三时来讲,就是第二时的什么?就是中转,就是佛为中根的众生转三乘法轮,令三乘人转小乘成大乘,所以它是大乘的开始。

那对应五咒的第二个,对应五咒来说,就是第二个揭谛,它可以度什么?始教三乘人,咒小成大,转小乘为大乘,所以是大乘的开始,称为始教。那权巧方便说,所以它叫权教。

那第三个是终教,又称为实教;刚才称为权教,这个称为实教,等于刚才三时的第二时的后转,后转就是佛为上根众生转大乘法轮,令三乘人能够转权成实嘛,刚才说的,所以对应这个五咒来说,它就是第三个“波罗揭谛”,所以终教又称为实教。“波罗揭谛”呢它可以度终教大乘人,然后咒权成实,转权教为实教,所以这个咒呢,波罗揭谛就可以咒权成实,使权教可以入实教。

那它为什么称为终教呢?因为这个时候所说的法呢,已经能够穷尽大乘最终极的道理了,而不是方便摄引,然后又没有讲到最终的那个道理;大乘最终极的那个目标可以到达,可以彻底地明白那个大乘的最终极的那个实相的道理,所以它称为实教,就是可以明白诸法实相是哪些内容,所以称为终教;因为它可以穷尽大乘终极的道理,所以称为终教。

所以这个时候讲那个法性比较多,法相讲得比较少。偶尔讲到那个法相的话,也要会相归性,讲到一切法相也要会到什么?实相这个自性当中来,会相归性,所以称为实教,因为能够终极大乘的那个道理,还有最后那个诸法实相这样的目标可以到达,所以称为终教,又称为实教。

第四个叫顿教,为什么称为顿教啊?就是可以…,我们最喜欢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可以顿悟成佛的,这个我们就称为顿教,就是他修行可以不用依照次第,不依那个地位渐次的差别,可以当下就顿悟,所以我们称为顿教;它等于是第一时的日出先照时,还记得吗?我们刚才讲说,佛为圆顿大根的众生转无上根本法轮,就是第一时、日出先照时,它是属于顿教的;因为等于直接显了诸法的实相,诸法的根源嘛,所以它是最快的。那我们修行也希望最快啊,就是你当下都承认就是了,那就是最快了嘛,这就是属于顿教的方法。

那对应这个五咒来讲,它就是第四个:“波罗僧揭谛”,所以它可以度顿教一乘人,咒渐成顿,就是说他可以不渐次修,不依照那个次第,不渐次来修,所以它咒渐成顿的意思就是:不依照那个修行的次第。次第就是渐渐的修嘛、有渐修嘛,就依照次第渐渐的修,所以它是渐次的修行——可以不用这个方法;可以顿悟成佛,不依那个次第渐次来修,所以它可以咒渐成顿。

好,那最后一个圆教呢,就是刚才说的第三时、日没还照时。太阳下山之后,最后还是照高山,所以它是属于第三时所说的,佛为上上根的众生转什么?摄末归本法轮,使偏教五乘人,就是人、天、声闻、缘觉、菩萨都能够转偏成圆。那对于这个五咒来说呢,就是最后一个“菩提萨婆诃”,所以它可以度圆教最上乘人,咒偏成圆。

那要问为什么称为圆教呢?因为这个时候,就是总摄一真法界佛法的性海。我们知道破一品无明就可以入一真法界嘛,他就直接破无明,就是这么快,圆教。刚才说那个顿教已经可以不按照次第;可圆教更快,圆教就说…;不是有那个五位嘛,你们知道吗?要破五十一品无明才能够怎么样?究竟圆满成佛嘛,那个五十一品是哪些内容,你们知道吗?来,背过来听听看。

讲义都没有?五十一品:十信、十住、十行……我讲比较快啦,十回向,十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样五十个了,对不对?十、十、十嘛,加五次就是五十,然后加等觉、妙觉就成佛了嘛。所以一般来说是要破五十一品无明。

可是圆教怎样?你破第一个十信,就全部圆满,够快了吧?所以它为什么叫圆教,它是一位摄一切位,一切位又摄一位,所以你十信圆满的时候,就能够收摄五位,超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得到究竟成佛,所以叫做圆教。

我们在经论上常常看那个说明圆教,它都是圆教的境界,就是有所谓什么?什么“能够于一毫端现宝王刹”,有嘛,很熟嘛,对不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身毛尘刹,能互相摄入,重重无尽”,事相跟事相之间呢,都能够圆通无碍,所以说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这就是圆教的形容。

那我们现在看那个经论,反正看不懂那个部分,就是圆教就对了。就是因为它大小也可以互融。大小互融,我们就不行了嘛,对不对?我身高比较高,就是比你高嘛,对不对?就是我们都有那个物质的隔碍。可是你刚才如果能够明白那个时间、那个空间都不存在,你就可以知道那个一切的物质也不存在,物质你分析到最后是什么?就是波动嘛,有没有一个物质?找不出一个物质,全部都是波动而已啊,有没有?一切的外境不是真实存在,都是我们心念的变现,所以物质是什么?就是我们心念的波动这样而已啊!每个都有它的磁场、能量,而且可以测出来的:每个这个树叶会发光啊,桌子发光,麦克风发光啊,就是它本身的磁场能量嘛。全部的物质,你分析到最后就是波动、能量的波动这样而已;有没有真实的麦克风、桌子、椅子、教室?没有啊;物质的波动,不同的频率,不同的波动,震动出不同的我们以为它真实存在的物质,其实它就是能量嘛,我们心念也是能量啊,所以那个你的心念强不强,就是知道你的能量强不强了嘛。心念越强,能量越强嘛,对啊!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明白,藉由听经闻法、闻思修,能够明白。尤其是唯识它真的很重要,要回去再看三遍、三十遍,一定要看到说“一切外在的境界都不是真实有”,而且当下证得这样才算数嘛!不然你说“哦,都是心识的变现”,可是你变现的东西你又这么执著,不是很奇怪吗?对不对?表示你没有真正的悟入啊,你会背“哦,都是八识所变现的身心世界”;可是身心世界对我来讲又是真实有,然后我又执著得不得了啊。那你觉得他有悟入吗?没有啊,对不对?有耽误的“误”啊,误入了,错误的误,有误入了;不是真的有那个实证出这样的境界。

所以所谓的实修实证,也是你当下一定要证到这样的境界,然后你的念念里面都是如实的了知:一切这个物质都不是真实有啊,都只是你心念的作用啊,对不对?我们也形容过它是非常快速的生灭、生灭,非常的快速,快速到你眼睛来不及这样眨一下,它已经就不晓得多少生灭了,对不对?什么又九百又乘多少,就是不管它是乘多少,是非常快速的生灭。那我们的眼睛是来不及捕捉这么快速的生灭的画面,对呀!也知道它的那个非常的快,所以就是生灭相续的过程。这个我们也背得很熟嘛,相续生灭的过程也说明它不是真实有嘛,对不对?

可是我们怎么承认,就是现证说一切外在的物质或者人事物或者是身心世界,它都不是真实有,在每一个当下,你都是这样子如实的了知,然后如实的证得,一切的身心世界不是真实有,都是你心念的作用。心念的作用就是说:我们的心念认为它是真实有,一块砖一块瓦,每个墙壁都是真实有,它就是真实有,因为我们的心念这么坚固地执著认为它是实有的嘛,它是不是就是真的都存在这里了?所以这个这么坚固的物质对我们来讲,就是我们心念所造成的嘛,是不是这样子?我们心念越坚固地认为它是实有,它就真的站在这边给你看,整个都是真实的。

可是诸法的实相不是这样嘛,它都不是实有的嘛,对不对?它是我们心念波动所造成的。然后我们刚才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哦,不是过去的心念加现在的心念,再加上未来的心念,不是哦。你每个当下的心念认为它是真的,它就真的在那边给你看。

所以你看这间教室、讲堂,是我们每一个当下的一念认为它实有、实有、实有所建构出来的,知道吗?这就是心识的变现。你说怎么变现?就是每个当下,它就是真的了、它就真的了,就是这样,这样可以体会吗?有点困难哈?没关系。

所以今天讲到那个反正看不懂,就是圆教的境界了,就是那个大小可以互融,大小互融我们就是很难嘛。不是有那个密勒日巴,有一次躲雨不是躲到一个什么、什么海螺还是什么里面,对不对?诶(ēi),他这么大只,为什么可以躲到这么小只的里面去躲雨呢?所以我们常常在形容说:诶,你可以这样子来看嘛,那个镜子这么小,可是它全部都照进来了,全部都照进来;可是镜子这么小啊,这就是大小可以互融的一个便于我们观想的一个实例。镜子全部都照在里面,可是镜子这么小啊,为什么我也装得进去?那周遭所有环境全部装进去。你要照多远就照多远,都可以装进去,对不对?那就是大小,它本来也是互融。

所以大小在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也讲到了,它是第六意识分别才有了嘛,所以《百法》讲那个数量、长短也是,都是我们第六意识坚固的分别执著它是真实有的,所以它没有办法互相没有丝毫障碍、大小互融。

任何它都可以互融,在圆教的境界来讲。祂不是说“一毫端现宝王刹”吗?每一根汗毛里面有什么?有那个十方诸佛,不管是坛城也好或什么,每一个毛端就是无量无边的佛就住在毛端上,可以想象吗?对呀,就是打破一切我们第六意识的分别,你才能够契入那个境界。

因为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所以我们暂时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