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60、十二缘起(1)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介绍“十二缘起”。帮助发起希望解脱的心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由思惟苦谛和集谛的内容,这个部分我们已经介绍过了。今天介绍第二种方法,就是思惟十二缘起的道理。

什么是十二缘起呢?大家都很熟悉,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它是环环相扣的,一环接着一环,一个缘一个,构成了轮回的锁链,把我们紧紧锁在生死当中不得解脱。所以如果想要从轮回当中解脱,就要先了解它们是怎么形成轮回的,才能进一步的知道如何解脱。因此我们首先要说明的是“十二缘起”的内容,就知道它是怎么形成轮回,你想要解脱轮回,就知道用什么方法。

所以,什么是十二因缘呢?

十二缘起的第一支,是“无明”。什么是“无明”呢?不明白事实的真相,叫做“无明”。那什么才是事实的真相呢?一切法本来无我,是事实的真相。一切法,就是因缘所生法,指的不是无为法,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它都是因缘所生的,只要是因缘所生的,就没有它的自性,因为因缘生、因缘灭嘛,所以没有它自己的自性,所以说是无我的、无法的,无我也无法。可是我们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没有见到事实的真相,就会以为有我、有法,而起了所谓的我执跟法执。

这个“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它是因缘所生,不管你是分析五蕴的内容、还是四大的内容,或者是三十二分或者是三十六分,不管你分成几个部分去分析它,你的身心的内容都是因缘所生,那只要因缘所生,就没有它的自性,因此说是“无我”的。

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个色蕴不是“我”,是由四大的假合,四大也是因缘所生;受蕴不是我,不管你生起什么感受,生起它马上就消失了,一下苦受、一下乐受、一下舍受,所以它是会改变的;我们的想蕴也是,一个妄念接一个妄念,它也是生灭的,我们不可能生起一个念头,然后它就停在那里,不会消失,生起马上就消失、生起马上就消失,只要是生灭无常的,它就是无我的,色、受、想、行、识都一样,都是生灭、无常的。所以分析的结果,就是身心不是“我”,五蕴不是“我”,因为都是因缘所生——这是事实的真相,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都是无常、生灭的,因为是无常、生灭,所以是无我的。

起了我执,会有什么过失呢?本来没有“我”的,我们以为有“我”,以为有“我”之后会有什么过失呢?起了我执,就会为“我”生起贪、瞋、痴、慢、疑等等的烦恼。如果一切法无我,你明白了,你的念念都是无我的,没有“我”这个念头的话,不会执著有“我”的真实存在的话,你是不可能生烦恼的,因为没有一个“我”要贪,没有一个“我”要瞋。所以一旦起了我执之后,贪瞋痴慢疑,一切的烦恼,根本烦恼、随烦恼就跟着这个“我执”而生起了,因为我喜欢就生贪了;我不喜欢就生瞋;没有特别喜不喜欢就是愚痴的状态;“我”很了不起,就是慢;“我”怀疑不信,就是疑,贪瞋痴慢疑,都是因为以为有“我”才生起的,一切的烦恼也是由“我”来的。一旦有了烦恼就会造业,生烦恼就造业嘛,造了业,因为业力就会轮回,所以“我执”是轮回的根本。

但是为什么会起我执呢?刚才讲了,因为无明才以为有“我”,不明白“无我”的道理,才会以为有“我”,是因为无明,因此无明才是造成轮回真正的原因,这就是十二缘起的第一支——“无明”,轮回就是这样开始的,一念无明开始的。所以,推动轮回第一个缘起是“无明”。

有了无明,就会生起我执,生起我执,就会有烦恼,有了烦恼,就会造业,所以推动轮回的第二个缘起是“行”。行,就是造业,有烦恼就会造业,造作恶业就堕三恶道,造作善业就生三善道,所以是业力让我们轮回六道,善业生三善道,恶业生三恶道;但是不论是善业还是恶业,都是我们自己造的。

这些曾经造的善、恶业都到哪里去了呢?我们曾经造的善、恶业都到哪里去了?到哪里去了?如果造完业就没有的话,那将来就不会受报嘛,因为造完就没有了,可是它到底到哪里去了?我们说善有善报,我们曾经造的那个善、恶业到哪里去了呢?它一定有嘛,但是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它如果没有的话,造完就没有了,我们也不可能将来会受报,所以它一定是藏到哪里去了。它就藏在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当中,它不会消失的,都藏到第八阿赖耶识去了。一旦造了业,就含藏在第八识成为业力的种子,等到因缘成熟,它就感果:善业的种子生善果,恶业的种子生恶果。所以我们的第八识已经含藏了无量劫以来各种善、恶业的种子。这些种子等到我们中阴身的时候,要投生的时候,这些业力的种子就会引导我们去受生,善业的种子引生善道,恶业的种子引生恶道,这就是所谓的“引业”,引导我们去投生的业,引生善道或者恶道的这个业,我们称为引业。所以,中阴身会带着我们过去这个业力种子去投胎。

在没有受生之前,这个含藏无量业力种子的第八识,我们称为“因位识”,它只是含藏而已,我们造了业,这个业就含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业力的种子,造完就含藏在第八识,没有感果之前它都在因位识;那在受生之后,就是引业引导我们去受生、去投胎,看是善道还是恶道,在受生之后,这个第八识我们就称为“果位识”,因为已经有了结果,是生善道还是生恶道,已经有了结果,这时候业力的种子感果了,这个时候的第八识,我们就称为果位识。所以,十二缘起的第三支——“识”,它包含了因位识和果位识。在种子位的时候是因位识,一旦受生就变成了果位识(这个识指的是第八阿赖耶识,看它是在因位、还是在果位)。

有了果位识,就由果位识中的种子生出五蕴身心,所以,十二缘起的第四支,是“名色”。名色就是五蕴身心。我们知道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个色蕴,就是现在讲的“名色”的色,就是指色蕴;还有受、想、行、识,它是属于心法。受、想、行、识是属于“名”,色蕴是属于“色”,所以五蕴身心,就是十二缘起的第四支——“名色”的内容,就是指我们的五蕴身心,色蕴跟受、想、行、识这四蕴。色蕴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构成了我们五蕴身心。

有了五蕴身心,就生出六根,也就是所谓的“六处”,或者称为“六入”。所以十二缘起的第五支是“六处”。六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我们称为六处或六入。

有了六根,在面对六尘境界的时候,就会生起六识的作用,这就是“触”。所以十二缘起的第六支是“触”。触,就是六根在面对六境产生六识的作用。触,就是接触的意思,我眼根看到色尘,眼根看到色尘就接触;耳根听到声尘,耳根接触到声尘,所以我听到了;眼睛看到色尘的那个当下就是接触了嘛,你的眼根跟色尘接触了,所以它才称为“触”。眼、耳、鼻、舌、身、意,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根面对六境,这个接触,就称为“触”。

我们在看的当下,如果第六意识没有加进去的话,就是眼根接触色尘,没有什么,后面就没有了。可是一般我们看了以后,就会马上生分别,对不对?这就是说你的第六意识加进去了,你的第六意识在接触的那个当下,马上生分别,所以你的眼根接触色尘的时候,第六意识加入了分别,你马上就知道你看到了什么;耳根接触声尘,加上第六意识的分别,你就知道你听到了什么音声;鼻呢?就是嗅到了什么香气或者什么气味;舌根,就是尝到什么味道;还有身体种种的身触、感觉,身体种种的感觉,属于触尘;第六意识,相对的是法尘境界。

所以,“触”接下来就是“受”。触、受是怎么生起的呢?就是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生起的,六根面对六尘境界,加上六识的分别,因此就产生触、受。所以,十二缘起的第六支是“触”;十二缘起的第七支是“受”。因为我们在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生“触”之后,就有喜欢、不喜欢、没有特别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三种受,第六意识分别了之后,你知道你看到了什么,马上就有喜欢、不喜欢出来,这就是受,它由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生触、受,接触了之后,第六意识分别,马上那个感受就生起了,一般感受就是有所谓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我们称为舍受),这就是缘起的第七支——“受”。对于喜欢的就生起乐受,不喜欢的就生起苦受,没有特别喜欢不喜欢就是舍受。

对于这三种感受,我们会有什么反应呢?喜欢的就生贪嘛,就耽著难舍,不想远离,所以这个时候就产生所谓的“不离爱”,不想远离的,我们称为“不离爱”;对于苦受,我就希望赶快把它丢掉,对不对?所以对于苦受就想赶快离开、赶快远离、赶快逃离,这个时候就产生“乖离爱”。这就是十二缘起的第八支,就是“爱”,这个“爱”就是“不离爱”跟“乖离爱”,最主要是这两种,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个“爱”,不只是对顺境、乐受所产生的不离爱,还包括了对逆境、苦受所产生的乖离爱。喜欢的,就希望永远不要分开,那个是不离爱,跟贪相应的;不喜欢的,生瞋,希望赶快远离,这两种爱都是十二缘起第八支的“爱”的范围。

有了爱,就产生取著,所以十二缘起的第九支,就是“取”。有了爱,就产生取著,所以就有第九支的“取”。“取”有四个内容:

这个取,不但内在取著以为有一个真实的“我”,这个我们称为“我语取”,内在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内在执著有一个“我”的真实存在,这个我们称为“我语取”,就是对“我”的取著,以为它是实有的,然后执著得不得了,我们每个人都对“我”非常的执著,这个就是“取”、就是“我语取”。

还自以为自己的主观见解是对的,这个叫“见取”。对自己的见解,为什么称为主观见解?那是由“我”来的啊,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我的见解……,这个都属于见取,我们每一天的观念都是见取啊,只要那个“我”还没有去除,都还以为有一个“我”是真实存在的,只要我们还有我执(对“我”的执著叫做“我执”),我们所有的观念都是由“我”来的,那个就是“我见”,就是我的见解,就是现在讲的见取,也就是五不正见的那个“见取见”。称为主观,是因为这个见解是由我来的,不是完全客观的,是主观的,是由“我”而生起的种种见解,所以它称为见取,称为主观的见解,而不是客观的见解。一直要到这个“我执”去除了,那你所说的种种的见解,跟佛法经论里面所说的道理相应的时候,而且你表达的时候,你在说的时候没有“我”的观念在里面的,没有很坚固的执著说:“我这个看法一定是正确的!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不会跟人家争执,只是宇宙事实的真相是什么样,然后他把它表达出来这样而已,观念里面没有“我”的执著在里面,这时候的见取见才去除,这时候才没有见取。那个我语取也是一样,除非你对“我”的执著已经打破了,明白一切法无我的道理,本来没有“我”,根本没有“我”的存在,这个时候就没有我语取了。没有我执,所生起的种种见解,跟佛法相应的正知正见,这个时候就没有见取。

要不然,我们就是错把一切禁戒当作教条来守,这个时候就称为“戒禁取”。像无益的苦行,你遵守这个禁忌或者规范,但是并不能达到解脱或者消除业障,不能达到这种种的目标,或者是很正确地累积功德,很正确地消业障,都没有办法达到这样功效的时候,只是守一些没有真实利益的一些禁忌或者是规定、规则这些,我们都称为“戒禁取”。

每天面对色、声、香、味、触这五欲也不断不断生起欲求,这个称为“欲取”,这就是我们每天面对色、声、香、味、触这个五欲,我们要不断不断地去追求它来满足我们的欲求,这个称为“欲取”。看到喜欢的就想占为己有,或者是听到好的也希望…,每天都耽著在这个五欲之乐当中,这个都属于“欲取”。

就是这四种“取”:我语取、见取、戒禁取、还有欲取,这四种取,使我们的身口意持续造业而引发后有。所以十二缘起的第十支是“有”。

引发后有,就有生。所以十二缘起的第十一支是“生”。有生就有老死。所以十二缘起的第十二支是“老死”。

所谓的“生”,就是前面讲的,五蕴形成了我们叫做“生”,生了之后,五蕴每天、每一刹那、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衰败,这个叫做“老”。到最后五蕴分散的时候,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死”。从有五蕴的生,到它不断不断地衰败,一直到最后五蕴分散,这个就是生、老、死——事实真相是这样,我们就知道它是因缘所生,所以其实没有一个“我”在生,也没有一个“我”在老,也没有一个“我”在死,“我”根本不存在。所以其实事实的真相不是有一个“我”每一天在不断不断地衰老、不断不断地步向死亡,然后最后总有一天“我”会死亡,从出生到老、然后到死,并没有一个“我”,它只是五蕴因缘的聚散而已,五蕴的出生,然后不断不断地衰败,一直到它的分散的一个过程,其实并没有一个“我”的真实存在,只是五蕴因缘的聚散而已。聚,就是有,就是生了;散,就是死了,所以事实上是这样的一个状况。

这个就是十二因缘的内容。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有问题可以发问。

[问]请问师父:人是怎样形成的?谢谢!

[答]父精、母血、中阴身三缘和合而成胎,就这样形成的。也是因缘所生,父精、母血、加上中阴身(就是神识)投胎,三缘和合而成胎。

[问]请师父上人慈悲开示:如何由生、老死再连续无明,及其他的因缘而形成轮回呢?

[答]这个我们还有明晚、后晚再详细说明,它有一个表,我们明晚、后晚会,我们今天只是介绍什么是十二因缘的内容,详细的内容还有很多,很精采的内容,明晚跟后晚两个晚上我们会继续地介绍,还有怎么来修习。我们不是说希望解脱轮回吗?怎么藉由思惟十二因缘能够达到解脱轮回,平常怎么样来练习这个法门,我们都会介绍,今天只是知道什么是十二因缘的内容就好了。

[问]师父好!阿弥陀佛!请问六境是什么?

[答]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六境,色、声、香、味、触、法。色尘,眼根所见的叫做色尘,就是色境;耳根听到的是声尘。你问六境,就是六尘境界的意思,六境,就是六尘境界。就是眼相对的是色尘;耳根相对的是声尘;鼻子,香尘;舌,味尘;身,触尘;意,法尘。所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对的,我们刚才说“触”,它接触的就是六尘境界,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六境。

[问]“第六意识”又是什么呢?

[答]第六意识是分别了知,就是管分别了知的是第六意识。我们一共有八个识,有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六意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第六意识,它是管分别的;还有第七末那识,它是我们执著的来源,第七识末那识就是翻成“染污意”,我们为什么会有对“我”的那个执著呢?就是第七识的作用;第八识,就是阿赖耶识,它含藏无量劫以来的种子,全部都含藏在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里面,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它有能藏、所藏、还有执藏,就是因为它有这三个能藏、所藏、跟执藏的功能,所以它又称为“藏识”,就是“含藏”的这个藏,我们叫“藏识”,它的来源就在这里,就是因为它能含藏无量劫以来的这个轮回的种子。我们所有过去造业的那个业力种子都到哪里去了呢?就是都含藏在第八阿赖耶识,成为未来的种子。这种子什么时候生起现行呢?外缘来牵动这个种子,你外在的因缘成熟,这个种子就生起现行,生起现行以后就是造业嘛,那这个造业的种子又回熏到第八阿赖耶识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我们每天六根面对六尘境界,再加上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著,所以第八阿赖耶识,这些含藏的种子不断不断地生起现行,因为你每天碰到不同的外缘,所以它就牵动我们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不同的种子,然后生起现行,我们就叫做说:“果报成熟了!”、“我今天在受报!”怎么会受报呢?就是种子生起现行了,这个种子是你过去造,譬如说你今天召的是不好的报来说“今天好不顺啊,又是挨骂、又是碰到这个不顺心、那个不如意”,这就是你过去曾经造的那个恶业的种子,现在碰到这个外缘,它感果了,这个种子生现行,这个外缘去牵动你这个种子,让它生起现行,你今天就碰到种种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它是这样来的。

所以我们刚才说,你过去造的业力到哪里去了呢?它一定是藏到哪里去了,它就是藏在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当中,成为未来感果的那个业力的种子,它没有感果之前就叫“因位识”,因为还在“因”嘛,还没有感果,所以它含藏在第八阿赖耶识的时候,我们称为“因位识”;感果之后,就称为“果位识”,这就是什么叫因位识、什么叫果位识,还没有感果的,叫做因位识;感果了,已经感果了嘛,所以叫做果位识。那个“位”,就是它在什么位,它在因位?还是在果位?还没有感果,就是在因位嘛;感果了,就在果位。这就是因位识、果位识这个名称的来源。

[问]我们有多少个意识呢?谢谢师父!

[答]我刚才回答了。就是八个识,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一共有八个识。我们今年的年尾,十二月份会讲《百法》,一开始讲“心法”,就是讲这八个识,到时候会详细说明,现在只能很简单地来说明一共有八个识。

[问]我是活生生存在的,我有各种感觉,除非我死了,不然怎么说“无我”呢?

[答]他有一个“我”,然后“活生生”的,而且每天有各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五蕴身心都是因缘所生嘛,你所谓的“我”,因缘所生,五蕴的假合。活生生的存在,有各种感觉,感觉是什么?感受嘛!对不对?什么是五蕴?色、受、想、行、识,我每天活生生的存在,然后有各种感觉,它是哪一个呀?受蕴嘛!感受啊!有种种感受啊!有时候高兴、有时候快乐、有时候悲伤、有时候苦闷、有时候痛苦、有时候生烦恼。请问你种种的感觉,感觉完了,它还是一直存在吗?我现在很痛苦,这个痛苦是永恒存在的吗?它不会消失吗?会不会消失?我刚才快乐,现在又悲伤了,我刚才快乐到哪里去了?我现在好苦、好苦,它会一直苦下去吗?它会不会消失?会啊!等一下就不苦了嘛!所以不管你哪一种感觉,一般我们就说五种受嘛:苦受、乐受、忧、喜、舍,一般就是说有五种感受,不管你是苦受、还是乐受、还是忧愁、还是喜悦、还是没有特别的感受的时候,那个就是舍受(不苦不乐受叫舍受),所以我们每天的受,都没有离开这五种感觉的范围,重点是:你种种的感受它会消失吗?会消失,对不对?会消失就说明它是生灭的,生灭、生灭嘛,痛苦生起、消失,快乐生起、消失,那个叫生灭嘛,生灭就是无常的,对不对?无常就是无我的,所以就无我啊,你虽然“活生生的存在”,有各种感觉,可是还是无我的。不是有一个“我”活生生的存在,“然后我每天都有各种不同的感觉,那可见‘我’是存在的,‘我’是真实的”,不是!因为是生灭法,它就是无常的,无常就是无我的。

所谓的“我”,你就一定要合乎“我”的定义。什么叫“我”?就是独一无二的,全世界只有这个,没有第二个copy(拷贝)的,就是独一无二的,那个是“我”的第一个定义。第二个定义,是永恒存在,这个才合乎“我”的定义,永远存在,永恒存在,不会消失的,不会生灭,它不是无常的,那个才合乎“我”的定义;不然感受是“我”的话,我的快乐的感受消失,那“我”也跟着消失吗?对不对?所以生灭法,它就不能合乎“我”的定义呀,因为它会消失,我会消失,那“我”就不见了,我会随着我的种种想法消失,我会随着我的种种感受消失,或者是随着我这个身体种种的变化消失。身体种种的变化,就是说我动一个手术,把我的肝拿掉,那是“我”的肝呐,我的肝拿掉,“我”是不是跟着肝也就一起拿掉了,是吗?不是嘛!所以你身上不管是五脏六腑,还是从那个皮肤开始,发、毛、爪、齿、皮,对不对?一共三十二个分,我们不净观不是把身体分成三十二个部分嘛,每个部分都是生灭、无常的,所以每个部分都是无我的,所以它加起来还是无我的,所有生灭无常的部分加起来,它还是生灭无常的,还是没有办法构成一个永恒的“我”,然后它不会消失的,它是永恒存在的,找不到这个东西,懂吗?色、受、想、行、识,它全部是生灭无常的,找不到那个真实的“我”存在,可以让我的色、受、想、行、识永恒的存在,没有,没有办法。你的身体出车祸,断了一只手,“我”也跟着我的手一起消失了吗?一起断了吗?不是嘛,对不对?所以只要是生灭无常的,它就是无我的,这样明白什么叫“无我”吗?

以为有一个“我”的真实存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一支,就是“无明”。所谓的“无明”,就是不明白它本来“无我”的道理,以为有一个“我”的真实存在,这个就是无明。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听经闻法?为什么要学佛修行?就是希望能明白“无我”的道理,因为它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轮回的根本,是我执的根本,一切烦恼的根本,所有的根本都在以为有一个“我”的真实存在,你这个根本没有根本把它解决掉的话,你就是学佛修行再久的话,都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因为你都是绕着那个我执,然后不断不断地生烦恼,生烦恼就造业嘛,有业力就轮回嘛,所以我执的观念如果没有被打破,就是无明如果没有被破除的话,这个错误的观念如果没有被破除的话,那就会永远永远地轮回下去,因为无明就会以为有一个“我”,有我就生烦恼,有烦恼就造业,有业就轮回。所以你想要解脱轮回,除非你打破对“我”的执著。

只要你明白了本来没有“我”,这个轮回就不存在了,懂吗?所以轮回也是生灭法,轮回的自性也是空的,轮回根本不存在,它怎么会存在?就是因为无明,然后以为有“我”,有“我”生烦恼、造业,有业就轮回,这个都是生灭、无常的,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想要解脱轮回,就要明白无我的道理,只要明白没有“我”,就不会生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就没有轮回,轮回就断了。

[问]请问法师,如何能让第八识不续藏种子呢?

[答]你不回熏,它就不会续藏。我们刚才讲,第八识含藏种子,这个含藏每一个种子都是你自己熏回去的,都是你自己熏进去的,你现在造一个业,它就含藏在第八识。怎么样让你的第八识不续藏种子呢?就除非你不再存档了,好像电脑你不再存档,你不再输入,它里面就没有档案了,你看你有什么办法让你的第八识不要继续熏种子进去呢?

[问]师父,无明是第一因吗?有何异同?

[答]无明不是第一因,我们说无始之始,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像一个圆,圆周,你没有办法说这一点是起点,这一点是终点,没有办法,所以无明不是第一因。第一因就是说它有开始,你可以说出来这一点是它的开始,这个是第一因,但是无明不是第一因。

[问]请问师父,从果位修、因位修的差别在哪里?是不是要依止一位真正得证的上师?谢谢!

[答]有从果位修、也有从因位修的。如果你能依止一位真正得证的上师,那当然是很好。因为我们不同的法门,有的是从果位来修,有的是从因位来修,从小乘到大乘无量的法门,它有从果位、也有从因位的,不同的法门都可以,就是看自己,看自己的根性或者是因缘。

[问]尊贵的净莲法师,请慈悲开示,若是非佛教徒或者是不受三皈依的人,是否可以修习净土法门,往生西方吗?

[答]可以,可以的。你们常常去助念的,他也不一定是佛教徒啊,你叫他跟着你念阿弥陀佛,你也相信他很诚心念,你们也很诚心助念,他应该也可以往生成就,不是这样吗?可是他可能生前没有皈依过,没有皈依三宝,没有三皈依。

“南无阿弥陀佛”,这样有没有皈依?我念“南无阿弥陀佛”,我有没有皈依阿弥陀佛?(有)对啊!所以有人说是要教人家念四字洪名、还是六字洪名呢?“阿弥陀佛”就没有皈依,“南无阿弥陀佛”就皈依了,“南无”就是皈依的意思,所以对那个没有三皈依的,你可以请他念“南无阿弥陀佛”,他等于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他就皈依阿弥陀佛。那你如果教他念“阿弥陀佛”,那就没有皈依。

[问]如何帮助神智不清的人念佛求生西方?

[答]神智不清的人就很难,你们修净土的也知道,往生那一念神智清不清楚,就是关键到他能不能往生成就嘛,你如果你念一辈子的佛,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陷入昏迷,神智不清的话,你还是没有把握能够往生成就。所以神智不清的人,我们帮助他的话,也是只能够助念,他如果当时是神智不清,我们还是一样帮他助念。我们上一次讲中阴身的时候也讲过嘛,他神智不清是临终的时候神智不清,但是他进入中阴身之后,他有相似的天耳通,有没有?他也能听到你帮他助念的那个佛号,他也一样能忆念,可以忆念起那个佛号来,所以我们还是一样帮他助念,就是这样帮助他就可以了。

[问]什么是五蕴?

[答]我们刚才解释过了。

[问]请师父上人慈悲开示,弟子还不明白因位识及果位识的内容,并请师父再细说十二因缘法它们之间的关联,师父可否多以例子来说明十二因缘法,弟子顶礼。

[答]因位识、果位识我们刚才已经又讲一遍,相信你已经听明白了。详细说十二因缘法,我们明后天还要详细说,所以敬请期待。

[问]请问法师,临终最后一念有关于如果一个人他这一生做了很多善业、善事,可是他临终堕落恶道,因为他临终起了瞋恨念,那以因果论来讲,这是不是符合因果的逻辑呢?

[答]符合啊!他恶业先成熟啊,懂吗?就是他临终起了瞋恨,我们说生烦恼就造业,那他生前一定也有很多的瞋业,临终看你是善的业先成熟、还是恶业先成熟,虽然你做了一辈子的善事,可是你还是多少有一些过失嘛,就是很微小的恶业可能还是有,所以临终如果说瞋恨心起来,或者恶业先现前的话,那可能会先生到三恶趣去;但是并不表示这个就不合乎因果的逻辑。

我们刚才也讲了,你过去造的善恶业的种子全部含藏在第八识,那哪一个先感果,那就看外缘嘛,外缘让你起瞋恚心,那就是瞋恚的业先成熟,可是你那些善业还含藏在第八阿赖耶识没有消失啊,“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就是有外缘来牵引这个善业成熟感果的话,他也一样能够得到善报,所以就是看因缘,什么样的因缘让你感果,是善业先成熟、还是恶业先成熟,就是看你那个外缘的牵动,是牵动你善业的种子成熟、还是恶业的种子成熟,这绝对是因果论,没有违背因果的,不能看眼前。

[问]他是个好人,可是临终一分钟的坏念就堕恶道;那么如果一个坏人造恶,可是他临终生起善念,就不用受恶报吗?

[答]没有啊,将来还是要受啊,一定要受的,赖不掉的,就是看哪一个先成熟这样子。我们也看了很多助念,让那些恶人也能往生成就的例子,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就是他为恶多端一辈子,但是临终他有那个因缘遇到善缘,有人提醒他,或者教他来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很诚心地念,也很忏悔他这一世所造的所有恶业,结果他也是往生成就,也有这样的例子。

[问]法师慈悲,请法师慈悲开示:诸法实相无我,没有真实存在,那我们所造的业力、善恶种子是否也无我?能如何做到在受报的当下,安住无我?

[答]我们说,我们所造的善恶业的业力种子都含藏在第八识,善恶业的种子或者是善恶业这个业力,它是真实存在的吗?你所造的善业、恶业它是真实存在的吗?我们刚才讲过,真实存在就是说它不会消失的,叫做真实存在,懂吗?真实存在就是不生不灭,叫做真实存在;生灭无常的都不是真实存在,因为它会变,它生起就消失、生起就消失。我们所造的善、恶业它会永恒存在、不会消失吗?那我们忏悔就没有用了嘛,忏悔它不会消失,你忏什么忏?都没有效了嘛,就是因为业的自性也不可得,业的自性也是空的,所以我们忏悔才可以把它忏干净,就是因为它也是生灭无常法,它也是因缘所生法。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业的自性也是空的,只要你真实忏,它都能够清净,因为它是生灭法,你造善恶业,这个是生灭法,你从造业到受报,这个都是生灭法。

怎样做到受报的当下安住无我呢?就是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怕了,受报的当下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在受报嘛,这个种种果报的自性也是空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再怎么严重的果报都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它是生灭无常法,它是无我的,自性是空的,我——受报的人,自性也是空的,所以受报的“我”不可得,所受的果报不可得,所以都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我们如果有无我、空性的智慧的话,我们就能够很勇敢地面对一切的果报,业障现前我们都觉得它不是很可怕,业障的自性、一切障碍的自性、所有的业的自性都是不可得的。

[问]祈请净莲上师慈悲开示,忏悔是否能忏除第八意识的种子?忏悔的意义是什么呢?谢谢上师。

[答]可以忏除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可以藉由忏悔把它尽除,这个也是我们希望忏悔达到最好、最好的功效跟目标,就是希望连种子都把它忏干净,所以我们才会说,你问说忏悔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叫忏悔?就是说你不但承认自己错了,而且痛改前非,下定决心我以后不要再犯,所以“忏”,是忏过去已经造的,然后发誓以后不再造,这个是重点!不是经常忏、然后经常造。经常造、经常忏,忏了再造、造了再忏,那个就不是忏悔的意义了,忏悔的意义,就是已经造了、来不及了,我只有忏过去,那我一定要下定决心,不要再造第二次,不要再错第二次,有很诚心要改过、悔改。忏是忏过去,悔是悔改,不要再重新造同样的错,这样就能清净第八阿赖耶识的恶业种子,业力的种子,都因为你真忏悔,把那个业力的种子都能尽除,当然最重要能尽除,还有加上我们刚才讲那个空性的智慧,你知道这些业力的种子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它是生灭无常的,你才能够真正把那个种子从第八阿赖耶识彻底地尽除。不但要忏过去,还要悔改将来不要再造,同时还要明白业的自性也是空的,这样你才忏得干净,连那个业力的种子都能够完全拔除,这个就是真忏悔。

[问]法师,阿弥陀佛!如何破无我?请师父开示,谢谢!弟子合十。

[答]如何破无我?如何破我吧?你有没有写错啊?如何破我执吧!如何破我执,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要明白“我”不是真实存在的。在佛法里面有很多教我们怎样破我执的法门,从声闻小乘到大乘都很多,什么空观啊、假观啊、中观啊,或者用分析的方法啦,或者当下观空啦,很多很多不同的法门,都可以教导我们怎样去破除对我的执著,就是明白它本来无我的道理。

[问]师父,因为基督教是说人是由泥土造成的,佛教是说父精、母血、中阴身和合而成。师父,我不明白第一个人类是怎样形成?请师父开示,谢谢。

[答]这个在很多经论有讲到人是怎么来的,就是光音天的天人飞到地上,飞到这个世界,本来是游玩,但是因为吃了地味,他飞不回去,太重了,听说这个地味就是盐巴,盐巴会让我们的身体变重,光音天的天人、色界天光音天的天人来到我们世界游玩,结果吃了太多的地味飞不回去,这个经论上是这么说的,人类就是从这样开始的。

[问]请问法师,平时如何修学弥勒佛的法门,生兜率天,见弥勒佛?

[答]平时如何修?如果你发愿往生兜率天的话,也是一样断恶修善,然后多学习有关唯识的,因为那边是在讲唯识嘛,所以现在多熏习有关唯识的,不论是《百法》、还是《成唯识论》、《唯识二十颂》、《三十颂》、《八识规矩颂》,如果你可能的话就多学习有关于唯识的道理,有了这样的见地,再加上你断恶修善这些种种的功德,然后再加上你一心发愿,就是发愿希望能往生兜率天,如果你平常行善累积功德的功德回向,把它回向能生兜率天,还有多忆念弥勒佛的名号,这些都能够帮助你能往生成就。

[问]修习弥勒法门要学唯识学吗?

[答]尽量,如果还没有学明白就往生了,也能到那边继续学习,也OK,尽量有机会多学习有关于唯识。

[问]尊贵的净莲上师,阿弥陀佛!在《地藏经》里世尊所提的佛,“如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请上师开示,佛的寿命怎么会只有四十劫或六万劫呢?

[答]它这个不是说佛的寿命只有四十劫或者是六万劫,这是说他发愿以来到成佛的时间。

[问]请问师父,佛法最难修是断十恶业、修十善业,因为这个社会是个龙蛇混杂的社会,太善良很难生存,请问师父的意见。感恩!

[答]我的意见:不同意!不能因为社会是龙蛇混杂,然后你也要跟他们一起变坏,没有这个道理,因为你学佛修行嘛,断十恶业、行十善业其实不难、其实不难,只是你有没有下决心要行善,其实你十恶业不断的话,果报还是报在自己的身上啊,你行十恶业还是要受恶的果报,造业的果报,所以你跟他们一起坏的结果,还是自己受报,吃亏还是自己。所以,我们第一步学佛修行,就是要断十恶业、行十善业,这样我们才能够果报越来越好,然后利用越来越好的机会、因缘,能够让我们的修行更能很顺利的一直到成就。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大家都背得很熟,所以“诸恶莫作,是诸佛教”,佛教的第一步,修行的第一步;然后才众善奉行,第二步;第三步更重要,自净其意,连善、恶都不执著,为什么?善、恶的自性是空的,善、恶是二元对立,是分别执著来的,所以连善、恶也不要执著,那个才是真正的清净,让我们的心恢复清净心,就是拿去所有善恶、是非的对立,让你的心达到平等、清净,这个就是佛教所有修行的内容。

所以,我们不但要这么做,还发愿要度一切龙蛇混杂的众生,让他们都能够开悟成佛,这个才是佛弟子应该做的事,而不是跟他们同流合污。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发愿度他们,希望他们能早一点能断恶修善,希望这个社会能早一点和谐,那就要靠各位菩萨的努力,因为大菩萨愈多,这个磁场愈好,社会就愈和平,人跟人之间也都是和睦相处,造恶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因为依报随着正报转,各位正报殊胜了以后,外在的环境自然也跟着你们的正报转,外在的环境也会变得是非常好的居住环境,人心也会跟着你们的菩提心,各位的发心影响他们的心,因为你们发心的心念,菩提心的心念就会每天这样传播出去,那就是好的磁场、慈悲的磁场,他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心也变得非常的柔和、非常的善良,就是因为你们慈悲的磁场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境,所以他们的正报也转了,外在的依报也跟着转,这个才是我们佛弟子应该尽到的责任。

我们今天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