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十业道轻重的差别(3)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我们继续说明“为什么业特别重大”的原因。
第二个,是“所依门”的缘故。依它所依的内容而有轻重的差别。
第一个所依的是什么呢?就是你是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还是你没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所谓“善巧”的意思,就是你虽然造恶业,但是你可以不堕恶趣,这个很好哈!那不善巧的修行人呢,虽然造很小的恶业,但是你将来会感得像地狱、三恶道这么大的果报,只是造很小的恶业。那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就是它的所依力不同,一个是具有善巧的智慧,一个没有善巧的智慧,因此有这么大的差别。就好像一颗小铁丸,咚!你丢到水里面,它马上就沉下去,小小的一颗小铁丸;可是这么大一艘船,它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就是用这个来比喻善巧跟不善巧的差别。
所谓的不善巧,就是他造业以后他不会忏悔,他为什么不忏悔?有很多原因,可能他根本就不觉得他错了嘛!我们要忏悔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我承认我错,我才要忏嘛;那我不觉得我错,我为什么要忏?他为什么不觉得他错了?因为这一类是属于愚痴性比较重的人,愚痴我们前面讲过,它就是邪见,满脑子的邪见、错误的见解,导致他错误的判断,错误的思考,当然就是错误的行为,那怎么办呢?就是多听经闻法,培养正知见嘛。
像我们没有学佛之前,我们都会以为我们是对的,可是听经闻法之后才知道,啊!原来这边错了,我们在看经论的时候会发觉:它讲的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我们才会发现原来我哪里错了。可是如果我们不听经闻法,就完全没有机会更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跟见解,我们不知道自己错了。因为世间的善恶标准跟佛法的善恶标准是不一样的,佛法相对世间法来说,它是严苛了很多,它不但要求你外在的身、口要合乎佛法的戒律,而且你的起心动念还要合乎佛法的戒律。可是世间法不是,你只要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很过分,这个人还算是好人。所以我们如果没有亲近佛法的话,我们根本不知道哪里错了,是不是?
尤其是现在十恶业已经说明完了,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还有一些地方还会犯,是我们之前不知道的。虽然我们希望我们的戒律清净,但是如果我们对戒律的内容不了解的话,那就是说你破戒你都不知道,你有违犯你也不知道。所以怎么样来更正我们错误的邪知邪见?除非你有正知见,那正知见从哪边来?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来的。
所以有一类的,他就不觉得他错了嘛,他也不承认他错,就是因为他的观念是错误的知见。那不觉得他错,当然就不需要忏悔了,那后面的都没有了,什么防护不要再造,什么都没有了嘛。这样造恶业之后,一定是果报非常严重,它虽然是很小的恶业,但是因为邪知见的关系,他的果报在三涂,为什么?因为他会继续造,对不对?今天造这个很小,明天还是照样造,一直累积累积,它会让我们的罪性越来越大,所以将来感果的时候是地狱的果报。本来那个很微小的恶业,只是今生感得很微小的果报而已,可是它会变成将来在地狱的果报,就是会由轻变重,这就是没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就会有这样的现象。
所以我们听闻佛法之后,知道我们有哪些不合法、不如法,或者是违反戒律的时候,我们就要忏悔嘛。所以第一个要承认自己错了,很诚心的要忏悔。
这样够不够?还不够啊!因为你忏完,可能明天又犯了。所以也有很多修行人,他一面忏、一面犯,一面犯、一面忏,他说我都有忏悔呀,可是历史一直重演,所以也没有用,那他缺少什么呢?缺少防护不再造的决心嘛!他说“我错了!我忏悔!”他就结束了,没有后面了,他没有说“我不要再造!”他没有下定这个决心。所以防护不再造也非常非常重要,你不但忏悔,而且还要非常小心谨慎,不要重复同样的错误,你身口意的恶业才可能慢慢导正过来。
而且最好是发露忏悔,发露忏悔就是在别人面前直接承认自己错了,什么面子问题什么都摆一边。就是不覆藏自己的过失,不会说我犯错了,然后偷偷藏起来,不要让人家发现,因为他会担心嘛:我本来在你面前都是很好的形象,现在突然让你发觉我原来是犯过这么大错误的人,你可能对我的印象就会打折,我因为担心害怕破坏你对我的印象,所以我要好好的把它保密、保存起来,在我的内心深处不让人家发现。有时候是为了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可能让你发现了,会让我的利益受到损害,那我就会覆藏我的过失。
那你这样覆藏的结果是怎么样?你也不会改嘛,所以以后下次犯错你还是藏起来,下次犯错还是尽量不要让人家发现,你那个罪性也是一天一天的增强,它不会减少。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发露忏悔,而且防护不再造。
还有,对治也很重要,前面讲过,你每天要修正行来对治。读诵大乘经典,尤其是谈般若性空的经典,《心经》、《金刚经》、《大般若经》这一类的,讲般若智慧的,般若波罗蜜的,多读诵。那你忏也是实相忏嘛,明白罪的自性也是空的,这是彻底连种子都忏干净;事相忏只是表面上,可是你没有空性智慧的观照,所以忏得不彻底,没有办法把种子完全忏除干净,所以我们要多多读诵大乘的经典。还有呢,持咒也可以,看你会什么咒语都可以,密教就是百字明咒,大家都很会念的,持咒也可以对治那个恶业的力量。念佛也可以,我们知道一句佛号它灭罪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念佛也是很好对治的一种法门。供养三宝,我们知道祂是我们的福田,多多供养三宝。修一切的善,因为你在修善的时候,你就等于相对在对治那个恶业的力量。
所以你如果能够忏悔、发露忏悔,不覆藏自己的过失;然后防护不再造;平常还多修对治;再广修一切的善法,行一切的善行——这五个你都做到了,你就是具慧,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那你本来造的恶业,就能够慢慢的清净,所以等到感果的时候,它就非常非常的小,这个就是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虽然造恶业,但是不会堕恶趣,因为你这样做,所以不会堕恶趣,能够把重的罪减到最轻。
那不具备善巧智慧的修行人,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他因为邪知邪见;他又不修忏悔,当然就没有什么防护的心,因为他造业以后不忏悔,还自以为是嘛,因为他(觉得他)没有错,他的业就很难清净;然后加上如果过去又不种善根,导致他这一世的善根非常薄弱;又不修善行;又喜欢造恶业的话,那我们就知道,他虽然眼前造的是很小的恶业,可是到时候感果一定是什么?地狱或者三恶道。所以他的情况就是罪业由轻转成重,本来今世感果是很小很小的小果报,但是会转成将来感得地狱的大果报,所以这就是“所依力门”的差别。因为你依善巧或者不善巧的智慧,而有轻重业的差别,这是所依力的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就是在家、出家的差别。如果有一个人,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众生都发菩提心入大乘,而且都是转轮圣王,每一个人拿一盏灯来供养佛塔,这个灯油像大海水这么多,好大一盏灯!灯芯像须弥山这么大,这个福德很大,对不对?但是比不上有一位出家的菩萨,他只是用一个小杯子,然后放一点点油,点一个小灯芯,供养在佛塔的面前,不及他的福德百分之一。他们都同样是发菩提心啊,而且所供养的都是佛塔,这个福田也是相同的,可是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那就是因为一个是在家众,一个是出家菩萨。我们就知道,在家跟出家他们同样修功德,果报的轻重不同,这就是所依力的差别,所依:你是依在家、还是依出家。出家所修行的一切善行功德,比在家众大非常非常多,这就是出家的殊胜。
第三种所依力的差别,就是你有没有受戒?所谓具戒不具戒的问题。你如果是受一种戒、还是两种戒或是三种戒,那你在修道的时候,你受戒得越多,你进步得越快速,就是成就得越快,这样我们就不会害怕受戒了,对不对?你受的戒越多,你成就得越快。受两种戒的比一种的修道的速度快,三种的比两种、一种的速度快,这就是所依力的差别。所以在家众的话,同样的修布施等等的功德,可是有受五戒、持八关斋的,要比没有受五戒、持八关斋的他们所修的善根力要大;有受戒的、持八关斋的,他同样修布施等等的功德,但是他的善根力比较大;没有受五戒、持八关斋戒的,他修布施等等的功德,他的善根力比较小,这就是所依力的差别。
在家跟出家的比较,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出家的功德会比较大。相对的,出家如果犯戒的话,他的业也比较重。所以书上有一个比喻:如果有一位在家众,他在一百年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不断不断地每天造作十恶业,他所累积的罪业,比不上一位出家的比丘破戒,然后接受信众的供养一日一夜。一个是一百年,一个是一天,以破戒的比丘接受信众的供养,只有一天这么长的时间,二十四小时,可是这个罪业会比那个一百年当中,不断不断地造十恶业的业还要重,这就是在家跟出家的差别。出家功德很大,同样的,你犯戒或者造业的话,你那个罪业就很大。所以经上说,宁愿吞食热铁丸,让地狱的猛火烧身,也不以犯戒身受用十方的供养。所以一旦出家的话,就一定要好好地持戒,千万不要违犯,因为那个罪业的罪性非常非常大。所以出家人犯轻罪比在家人犯重罪还要严重,这就是所依力的差别,它是具戒还是不具戒。
以上就是说明所依力门为什么业比较重,有三种情况:第一个是善巧不善巧的智慧;第二个是在家或者出家;第三个是具戒还是不具戒,所以它有轻重的差别,这是为什么业比较重的原因的第二个原因:所依门故力大,所依内容的差别,所以它的罪性或者罪业,特别特别的大。
第三个原因,是由“事物门”故力大。就是由事物的差别,所以它业的力量比较重大。
什么事物的差别呢?它是以布施来举例说明,就是看你所布施的内容来决定业的大小。布施,我们都知道有财布施、法布施,哪个功德比较大?法布施功德比较大,为什么?法布施是帮助众生开悟、解脱、成佛的,是能够长养我们法身慧命的,所以它的功德比较大;那财布施的话,只是可能延续我们的肉身生命。一个是法身慧命,一个是肉身生命。那你说“我也不会讲经说法,我怎么法布施?”法布施的内容太多了,每天都可以做的,不一定是讲经说法才是法布施。你可以请经书跟人家结缘,这个也是法布施,因为他看了经书之后就开发智慧嘛,只要能增长他的法身慧命,这个都是法布施殊胜的功德。你也可以请CD跟他结缘,也是法布施啊,你不一定要亲自讲给他听。你如果善说当然是很好,可是你如果是初学者,你也还没有弄清楚,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那你就先跟人家结缘,先结法缘帮助他,成就他的法身慧命,所以法布施比财布施的功德大。
还有,一切供养当中,正行供养的功德最大,比财物供养的功德大。正行供养的意思就是说你一定要依教奉行,以我们真正的修行来作供养,供养三宝、供养上师、供养善知识。这也是一切诸佛最喜欢看到的,因为祂知道很快这个人就要成佛了,所以祂很欢喜、诸佛欢喜,龙天护法护持,就是因为你是真正的修行人;只有真正的修行,才能够达到开悟、解脱、成佛嘛。财物供养只能得到福报,你福报享完了还是要堕落,所以不究竟,还在轮回当中,只是有人天果报,可是也不能保证你永远都是人天果报,对不对?因为如果你还有造恶业的话,那你福报享完,直接就堕到三恶道去了。所以我们知道财物供养不是究竟的,它只是能让我们增加福报这样而已;只有正行供养才是比较究竟的,因为它能让我们真正解脱,或者成就、证果。
这就是由事物门故力大,因事物的差别,然后来判别业的轻重。
第四个理由,就是“意乐门”,由意乐门故力大。“意乐”就是我们的心念,心念的好乐,你想去怎么做?你的心里在想什么?你是为自己着想呢?还是为众生着想?哪个功德大?当然是为众生着想的功德大,这就是意乐门的差别,就是你心念的差别,你是为谁着想。
像书上就有比喻:如果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众生,每一个人都建一个佛塔,像须弥山这么大,然后在佛塔的面前供养,经过多长的时间供养呢?把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每一个微尘就是一劫,那有很多的微尘嘛,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把它碎为微尘,有多少微尘已经数不清楚了,每一个微尘是一劫,这样无数微尘劫的时间来供养,而且是以最殊胜、最微妙的事物来承事供养,这个福德很大了,对不对?可是这样的福德,比不上一位八地菩萨在无我的空性当中,供养一朵花的福德大,他只是供养一朵花这样子。八地菩萨因为已经见空性,而且已经到达不退转,他在空性当中只是供养一朵花,那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在空性中供养一朵花。为谁供养呢?当然不是为他自己,因为他已经无我了,为众生来作供养,看怎么来利益众生,所以这就是心念的差别。前面讲的那个那么殊胜的供养,他是为自己的果报啊,是为自己着想,所以他的功德就没有这么大。一个是为自己的利益求福,一个是为众生的利益着想,所以他们业的轻重就有差别,这就是心念的差别。
还有,心念的强弱、时间的长短。像你造业的时候,我们前面讲到,如果是强烈的贪瞋痴,那个业就重嘛;串习的时间越长,那个力量越强,那个业就越重,所以也要依你心念的强弱、还有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业的轻重。那当然是心念越强的、时间越长的,力量越大。如果我们以造恶业来说的话,跟强烈烦恼相应的、长时间串习的,这个恶业的力量最大。
可是这一切恶业的力量最大里面,还有一个最大的,就是瞋恚心的力量最大。《入行论》当中说了一句话:“你经过千劫这么长的时间,修一切善行所累积的功德,一念的瞋心就可以摧毁。”千劫这么长的时间,修一切的善所累积的功德,一念瞋心就可以摧毁,这什么意思?就是说你当下的瞋心是非常强的,而且是经过很长时间的串习,它就能够摧毁千劫以来所累积的善业功德。那我们就知道瞋心的力量非常非常强,是一切恶行当中力量最强大的,就是瞋心的力量。
而且,还要看你瞋什么对象,你如果是瞋同梵行的修行人,就是大家一起修清净梵行的修行人,如果你瞋的是这样的对象,或者是菩萨,这个又是一切瞋心当中又更重的。那你说“我有常常修布施,我布施的功德可不可以将功抵罪?抵掉一些我瞋业的力量,可不可以?”对不起,没有办法。或者你说我可以好好地持戒,我尽量持戒清净,但我就是脾气坏嘛,有时候还是要瞋恚一下我的同参道友,或者所谓的菩萨。他持戒的功德,可不可以跟这个瞋心的业来相抵?也是没有办法。你说我禅定功夫很高,可不可以抵?有没有救?也一样没有救。你说我三藏十二部读得很熟,我已经成就多闻,可是我就是脾气坏,这样有没有救?也没有救。你说我常常供养三宝,或者供养上师、善知识,功德很大,还是没有救!你一念瞋心,住地狱一劫的果报,一念噢!一念的果报就是地狱一劫,你再动一个念头,恨他一下,地狱又一劫,看你恨多久、瞋心多长的时间,那就是住地狱多少劫的时间,看你动了几个瞋心的念头。这就是心念的差别,其中以瞋恚心瞋共同修梵行的修行人、还有菩萨,尤其最最的严重。
所以说到这里,业轻重的差别,还有为什么它比较严重的原因都介绍完了。
做一个总结,就是希望能够听闻正法,培养正知见,尽量要求自己如理如法地修行,依照戒律的内容,慢慢地都能够做得到。一旦发现自己有犯的话,要赶快忏悔!不是说等我有空才来忏,那万一中间有什么意外怎么办?还来不及忏就走了,怎么办?所以最快就是当下忏,你发觉错了赶快忏,就是那一念,承认自己错了,然后我就是决定下次不要造,这样子最快。你随时都在忏悔,随时都在防护不造,这个心念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心,非常小心地护戒,宁愿舍弃生命也绝对不犯任何一个最轻最小的戒,要发这样的愿:我宁愿舍弃生命,也不违犯最小最轻的戒律。
一旦有犯,一定发露忏悔,不覆藏自己的过失。平常再修正行来对治过去无量劫以来所造的业,罪业的力量要靠你的对治力,所以平常我们一定要修一些对治法,我们刚才讲了:不管是持咒、念佛、读诵大乘经典、修一切善行,统统都可以,供养三宝、善知识、上师都可以,就是你一定要修对治,要不然你过去那些恶业怎么办?它在那边啊!所以你除了忏悔、不再造之外,你一定要有修正行的功课。你修正行,就是一直摧毁过去那个恶业的力量,一直摧毁、一直摧毁,一直到它力量慢慢变小,然后完全清净为止。
然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修一切善嘛,一切恶业绝对不要再造了,每天怎样?身口意行一切善。“自净其意”很重要,佛教就是这三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你连善也不要执著,你是以清净心来修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十波罗蜜,都是清净心,三轮体空,不执著自己行善的功德。
这样就是有智慧善巧的修行人,能把你无量劫以来所有的罪障全部清净,就是靠这五个功课,每天做这五个功课。
所以我们现在明白,什么样的情况之下,业是比较重或者轻,还有它为什么重的原因了。接下来我们的功课,就是要怎么把它由重转轻,一直到完全清净为止。
希望各位师兄都早日成就,早日清净一切的罪业,早日培养一切的善根,早日开悟见佛,发愿度尽一切众生,成就一切法门。
我们来回向:(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