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9、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

首先,我们要向各位报告我们课程设计的内容,是依照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的。

我们主要的课程,是介绍十六特胜,十六特胜它是相对四禅八定来说的,它是相对从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内容来说明它为什么比四禅八定要殊胜。可是十六特胜的本身,它并没有详细地介绍,我们是怎样入欲界定,然后从欲界定怎样入未到定,乃至怎么登初禅、二禅……那个详细的内容,它并没有介绍,所以我们变成要加进去,怎样证得四禅八定的内容,所以我们才会很详细地介绍,前面怎样由数息进入随息,然后得止,那怎样证欲界定、未到地定,乃至初禅。

我们目前的进度,就是介绍初禅。今天就要相对“初禅”跟“十六特胜”的内容,来做一个对照、做一个比较,来说明它为什么比较殊胜。

因为我们知道禅定的内容,就是四禅八定,这是共法。共法,就是佛弟子也修四禅八定,外道也修四禅八定,它只是偏重在禅定的部分,没有智慧的观照,因此只是修禅定很难证得涅槃或者解脱或者断烦恼或者断我执……等等,比较没有这样的功用,所以要加入“观”的部分。

十六特胜,它为什么特别的殊胜呢?就是因为它有慧观,有智慧的观察,在禅定当中起智慧的观察,因此它容易断烦恼、断我执,对整个四禅八定,禅定的境界,种种的内容,也不会产生贪爱或者执著,所以它断烦恼最快,破我执最快,观无常、苦、空、无我最快,所以它证得涅槃最快,解脱最快,这就是它为什么特别殊胜的原因。所以我们就会先告诉大家,怎样来证得,每一步、每一步怎么来证入,然后再相对十六特胜来说。

我们昨天已经介绍了初禅的五支内容,今天就要相对十六特胜来说明,它为什么特别的殊胜。

初禅的觉观支,就是相对十六特胜的第五——“除诸身行”。所以各位看那个图表,看到十六特胜的第五个特胜,前面四个特胜,我们已经在前面两次的课堂已经介绍完了,可能很多师兄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第五个。前面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可以参看六妙门,因为六妙门有把十六特胜的部分,列表把它列出来,你们回头可以看书,就知道我们之前那两次的课,到底在讲些什么内容。

从十六特胜的第五支,就是相对初禅的觉观支。我们昨天已经介绍觉观是什么,什么是初禅的觉观?就是你十六触最初跟身根接触的那个感觉,初心觉悟,叫“觉”;后细心分别,叫“观”,所以它都是由这十六触的接触身根而产生的。一般如果没有修十六特胜的话,他就会耽著在是我这个身体,我这个身根接触的十六触而产生的觉观,那之后的喜乐也都是从这边出来的,从十六触接触身根所产生的,所以他的观念里面,就会非常执著说:我证到了……,我的身体已经证入了初禅,然后我身根已经发起了喜乐,或者十六触种种的动触,十六触的内容,所以他对觉观的内容,就是由他身根所触发的这个感受,他会特别的执著,然后观念里面也有一个观念说:我已经证到初禅了、我已经生起喜乐了,所以他对觉观支、喜乐支、还有一心支,都是非常执著的,认为它是真实存在,这是因为他修定而没有智慧的观察。

可是十六特胜来说的话,第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第五个“除诸身行”,就相对初禅的觉观支,它为什么胜过觉观支呢?就是在定中观察这个色身,是由三十六个不净物的假合,因为我们在未到地定的时候,就已经没有身体的感觉了,所以在上面的未到地定当中,我们已经能观察未到地定是怎么证得的,就是由身、还有出、入息,这三件事情的假合,暂时的和合而证到未到地定。我们知道未到地定的境界,这个定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们对未到地定就不会执著。同样的,我们在未到地定发起的觉观支,我们也不会执著,因为在前面就已经有智慧的观照,知道这个身不是实有的。同样的,我在定中观察,已经证入初禅,在定中观察这个色身,发觉它也是假合的,是四大的假合,是三十六种不净的聚合体,并不是实有的,这个就是觉支,十六特胜的“觉”。

既然这个色身不可得,那由这个身而行的,而生起的善恶行,当然也不可得。所以这个除诸身行,就能除去“身行”,就是由身体而造作的种种的善恶行,叫“身行”。所以我们首先观察,在这个定中,欲界身可不可得?不可得,因为它是假合之身,这是“觉”。这个欲界身既然不可得,那由这个欲界身所造的种种善恶行,当然也是不可得,因为身不可得,所以你由这个身体所造作的种种的身行,也是不可得的,这个叫“除身行”。除欲界的身行,身行就是身体去造作的种种善恶行,叫身行。所以有这个智慧的观察之后,他透过觉观的观察,就能发觉欲界身不可得,所以由欲界身所造的种种善恶行也不可得,因此他不会产生执著,这个叫除欲界的身行。

还有另外一种讲法,就是既然欲界身不可得,当然也不会去造作种种的善恶行。因为身不可得,所以你就不会执著要去造种种的善行或者恶行,这个也是“除身行”的另外一个解释。

这是欲界身来讲。

可是我们说入初禅,就是从欲界身进入色界身了,我们的欲界身会慢慢转成色界身,所以我们在定中,再继续观察色界身,是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定中观察也会发觉,它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在欲界的色身当中寻找色界的四大,也是找不到它的踪迹,我们等一下练习的时候,你们可以定中体会,找欲界身,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你发觉找不到,那个色界身,四大,在这个欲界身也找不到。

所以,色界身既然不可得,那由色界身所起的种种善恶行,当然也是不可得,这就是除色界身的身行。所以。我们就知道现在讲的第五个,十六特胜的第五个“除诸身行”,是除什么呢?除欲界身、还有色界身的身行,就是不管欲界身、还是色界身,都是不可得,所以由它们所生起的种种善恶行也是不可得的。这样就能破除种种的烦恼、结使,这就是它为什么胜过一般你只有证入初禅的觉观支,还会执著这个身是可得的,就有这么大的差别,就是因为它有智慧的分析。

这是觉观支。

第六个特胜,就是“受喜”。我们昨天也讲了,这个“喜”是怎么来的?也是觉观来的,你的身根跟十六触接触之后,生起的那个乐受,喜受跟乐受。所以这个喜,是从觉观来的,既然我们刚才已经分析了,觉观不可得,现在这个喜支,喜可不可得?也不可得嘛,所以我们对这个在初禅当中所生起的欢喜、踊跃的心,也不会去执著。

所以我们常常说“法喜充满”,那个只是口头上说,可能是真正的很肤浅的一种欢喜,但是不是真正的受喜。真正的法喜,是从现在开始,是从定中发的,所以我们在定中听经闻法,或者修禅定,那个由定中所生起的喜,那才是真正的法喜,它是比较深刻的,是跟我们身心相应的,跟佛法相应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法喜,所以由定中生起的这个喜,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这个十六触的殊胜微妙的喜乐,是在欲界身当中找不到的,所以特别的欢喜踊跃。

可是这个喜,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因为它由觉观来的,觉观我们刚才已经分析,既然它不可得,当然由觉观而生起的喜也不可得,所以我们就不会对初禅所生起的喜,产生种种的执著。所以我们就知道,所谓的法喜充满,这个“喜”,是有空性的智慧相应的,所以不会耽著在里面。可是一般如果没有这个智慧观照的话,他就会对他身根所触发的喜或者乐,产生贪爱跟执著,这就是为什么它特别殊胜的原因,在喜生起的时候,他当下就观照是不可得的,身根不可得,所以身根所发的喜或者乐都是不可得的。这是第六支“受喜”。

第七支——“受乐”。一样的,一般如果证得初禅,没有智慧的观照,这个乐受生起的时候,他就会耽著,很喜欢去追逐这种乐受的感觉,因为那个是欲界身所没有的快乐,我们昨天讲过,它不是我们五欲之乐,感官的刺激或者享受的快乐,是不同的,它是一种安稳、一种满足、一种充实的快乐,可是一般证入初禅的话,就会对这种乐受特别的耽著,很难去舍弃掉,可是修十六特胜的这一支的话,受乐支的话,他就当下能起空性智慧的观照,知道这个乐也不可得,所以他就不会耽著在里面。

初禅的一心支,我们昨天介绍过,就是当我们的心寂然、不散动的时候,就证入了一心。可是一般凡夫证到这个一心的时候,他会执著在这个里面,一心就是定境,因为心已经不散动,念头已经安稳,已经安住不动了,所以他的观念里面,就是我已经得定了,我的心寂静、不散动了,所以他对这个一心也会执著。

可是,十六特胜的第八个特胜,就是“受诸心行”,它是相对初禅的一心支来说的,所以他虽然证得初禅的一心支,但是他知道这个一心也是虚假的,并不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没有生灭,可是现在证的这个一心,它是有生灭的,现在是不动,它又会散动,它又会分散,你可能等一下出定了之后,你的心又散动了,可是你慢慢修定,它又寂然不动了,所以动、不动,它是有生灭的,它是会变化的,所以它不是我们的真心。既然是虚假的,我们会不会对这个一心支产生执著呢?就不会,这个就是有智慧观照的差别。

为什么叫“受诸心行”呢?这个“心行”分成两种:一种叫“动行”,一种叫“不动行”。一般动行,就是指前面那四支,觉、观、喜、乐,这四支属于动行;现在讲的一心支,因为寂然、不散动了,所以它属于不动行。所以,为什么叫“受诸心行”?这个“心行”,我们就知道,它是相对初禅的一心支的不动行来说的,所以就是“受一心支不动之行”。受诸心行的意思,就是“受一心支的不动之行”,意思就是说我们虽然证得初禅的一心支,但是知道这一心是虚假的,不会执著说我已经证得禅定了,我已经得定了,我已经证得一心了,不会有这样的执著,这就是为什么比一般的初禅“一心支”更殊胜的原因。

我们今天就把这个内容,十六特胜跟初禅做一个比较。

明天我们就会继续再介绍,你证得初禅之后,会不会退?你证得初禅之后,会发生哪些情况?我们明天来介绍,初禅有那些功德?这是我们明天要介绍的内容。

我们今天赶快,还有一点时间来练习,昨天讲到没有时间了,所以我们今天来练习看看,来坐坐看。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