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6.1、十二缘起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开示

2010年7月18日讲于台北

从开始报告到现在,如果没有解脱,就表示都白搞了。因为既然是解脱道,那四谛(苦集灭道)也讨论完了,也没解脱;十二因缘讨论完了,还是没解脱。所以我们就要知道原因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背了那么多书,有时候还会背错;引经据典讲了一堆,都没有融会贯通。

那说明什么?就是教理也没通达:全部都知道做不到,就是没有实证的功夫,所以教理也不通达,也没有实证的功夫。所以答案就出来啦:教理要通达,多多听闻,多多听闻、思惟。思惟比听闻还重要;不然你听闻完也是没了,都留不在你的心中,就是都没有熏到八识田里面,因为你是用第六意识的分别在听,听完也都没了,过两天就忘了。所以你不是在你的那个清静无分别的自性当中去听的,所以统统没有办法落到第八识成为善根的种子。

那你怎么样借助第六意识去听闻,然后可以落到你的第八识成为你将来善根的种子呢?就是要修止观,就是要经过思惟;止观就是正思惟嘛,从正思惟开始下手。所以思惟比听闻重要,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思惟你所听的内容,然后把它落实在我们的身心、还有生命,日常生活当中——那个就是实修、实证。

所以怎么样去落实?就是一定要经过思惟的过程,思惟它就是一种转换:从你原来错误的,然后全部把它转换成正知正见的内容,就是所有你听闻来的,你怎么去把它落实?就是要有思惟这个转换的过程。

思惟就是说:想通了嘛,看破了嘛,理透了嘛,慢慢透了;然后你才能够落实。所以你也没想通、也没看破,理也没透,你怎么可能落实呢?所以统统做不到,就是因为思惟得不够。都是知道,知道都不算数。

所以刚刚讲怎么落实的方法,就是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啦,然后从“触”不要进入“受”啦,然后来不及就不要进入“爱”啦,然后就没有“取”啦,后面就断的啦。说起来轻松,你试试看,这样还是没办法断,十二因缘还是没法切断。

我们当初讲这个方法只是练习,它比较接近刚刚王师兄讲的《广论》里面的资粮,什么的资粮?修止观的资粮,必须具备的前方便而已哦,“密护根门”只是前方便哦,还没有真实修止观。就是说你要修止观,你必须要具备这些资粮:密护根本、饮食知量啊,什么睡眠瑜伽啊——这些是修止观的资粮;就是说你还没有修止观之前,必须要具备的前方便,还没开始正式修哦。

正式修就是有修止的方法、有修观的方法,这是正式修。但是你正式不管修什么止观,你只要把这些修止观的资粮都具备了,诶,你止观就很容易得止,然后进入观的过程,就是有那定慧的成就,是这样子慢慢一步步来的。

所以如果说连那个资粮都没有具备的话,你不可能止观有什么成就啊。所以就是说,那个境界来,你都没办法抵挡,那是很正常的嘛。所以你再会讲什么“因缘所生自性空”,诶!境界来也都空不了啊,哪一样空了?你说这个可以空,那个不可以空,那是你看自己没有看清楚啊,对不对?

你怎么可能说“房子可以空了;但是人家不可以委屈我——这个空不了。”这不是很矛盾吗?怎么可能说“我房子都已经可以不要,它一二三从我面前消失我都无所谓;可是人家不可以委屈我,一点点丝毫的委屈我都不能受,那是不可能这两件事情同时存在的。”也是没有看清楚自己嘛,你只要有“我”的话,你统统都有啊,一样也不会少啊,对。

所以我们说从那个境界来的时候,你尽量不要生起感受啦,或者是不把“我”放进去,那个只是一种练习、初步的练习,它比较接近我们刚才讲的前方便之外,还有一点类似天台止观讲的“历缘对境修止观”,一点点相似啦,也不是完全相同。因为历缘对境修止观还要比它再更深刻。

你说“我今天尽量面对境界,我的感受不要生起。万一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舍受的时候,我尽量不要把‘我’放进去”,你这样子做可以达到无我嘛,可以做到无我吗?不可以嘛,对不对?

可是那个天台止观,历缘对境的话,它还有慧观,它还有要把你所缘的那些境界,当下要把它观破,知道它是无自性空的。所以当下不但是那个“我”、可以把那个“我”暂时观破,然后连那个境界也可以暂时观破——它就是一种空性智慧的练习;就是说你不但要有如如不动的那个定力,而且当下还要有慧观,要把它观破的那个空性智慧的慧观。

可是我们刚才讲的那个方法,还没有办法达到这样的:面对境界心不动,然后当下知道它自性是空的,也还没有办法做到。所以它只是一种练习这样而已,想要试图切断轮回(十二因缘)的一种方便这样而已。

那真正的,你真的要破的话,还是要多听闻经教,就是有关于大乘有讲到般若空性智慧的这个部分、这个大乘的经论要多多地听闻。

那理解上已经知道这个空性的道理,然后再加上你实际上去修止观,去把这个道理完全去实践,就是真正地实证到那个空性的智慧现前为止,这个时候才能够真正地切断轮回。

所以我们的结论呢就是:还要再加强对大乘空性智慧的思惟,然后再加强实际上止观的修行,这样才可能真正地谈到解脱轮回这件事,才能真正地落实。

希望各位师兄多多努力,希望以后《心得报告》不要听到太多的背书,还会有背错的。我希望听到各位真正去把它实践,落实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你修行上真正的心得,我们希望听的是这个。因为藉由这个,你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然后什么部分要加强,然后听闻别人实修实证的这个功夫的内容,对自己也会有一些帮助。那如果都是背书的话,我们就不用,你就在家里听就好了嘛。

好,今天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