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9、修习轨理7(四种资粮)(录音不完整)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好,首先回答一个问题。

昨天我说:如果有人来问我,打坐昏沉的话,应该怎么办?我就建议他去睡觉。结果下课呢就有师兄来问我说:“这样不是在鼓励睡觉?如果他常常昏沉,一昏沉就要去睡觉,已经没有时间修行,哪里有时间睡觉?”

可见他误解我的意思了嘛,我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如果你坐在那边打瞌睡,养成了坏习惯,既然这么累了,还不如去睡,睡饱了再来坐;要不然就是等昏沉消除了,或者找另外的时间、不昏沉的时间来打坐,不要每次一上座就昏沉,养成了坏习惯。不是鼓励去睡眠的意思。真的很累,你坐在那边打瞌睡,不如去睡觉嘛,是这个意思。

好,那我们今天看密护根门,这个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们现在进入的阶段呢是未修中间该如何。你没有做功课,没有修任何法门的这个时间比较长;那你如果有在精进做密护根门这个工作的话呢,胜过你每天做固定的功课,因为我们没有修任何法门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在白天晚上都能够密护根门的话,相信我们的功夫能够进步得很快,能够少造很多业。当然善行就很容易增长,也比较不容易生烦恼,不容易生烦恼就不容易造业。

那什么叫做密护根门呢?“密”就是绵绵密密的意思,就是丝毫不渗漏,叫做密。“护”就是保护。“根门”就是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我们一般面对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六根面对境界的时候呢,容易因分别…,六根面对六境的当下,如果不能够继续保持无分别的话,它很快就进入分别,那一分别就进入喜欢、不喜欢,好、不好。喜欢就容易跟贪相应,不喜欢的就容易跟瞋相应,没有特别喜不喜欢的就是无明愚痴的状态。

所以变成说,我们面对境界的时候,如果一个不小心起了分别的话,就已经先造了意业,只要产生喜不喜欢,已经产生了贪瞋痴种种的意业;那要不要再把它说出来还是做出来,那就看进一步有没有付诸身口,那如果有进一步再造身口业的话呢,那就是每天都在忙着造身口意三业。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不看不听;但是我们面对六尘境界的时候怎么来防护,怎么来密护这个六根门头,让它不生烦恼不造业,而且还能够让功德善业增长,所以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了。

那首先我们要了解,六根面对六尘的当下,第一念的时候,我们接触境界的第一念是无分别的;第二念,第六意识才开始分别。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无分别的状态,可以一直保持的话,那我们就不会生起分别,当然就没有贪瞋痴种种的烦恼现行。可是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除非定力很高,你可以一直安住在无分别的现量境,除非定力很高,就是说你行住坐卧都已经有定力摄持才可能做得到。

所以一般速度非常的快,你看的当下听的当下,其实就已经生分别,那个喜欢不喜欢就马上情绪就产生了。所以我们也是要借着不断不断地练习,就是昨天讲什么叫修,数数串习叫修,不断不断地每一天提醒自己:我们在看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保持无分别?就是所谓的“不取行相”,取行相了就是已经分别了,那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就是喜欢不喜欢,那个就是取随好。

我们要练习的就是“不取行相,不取随好”。不取行相你就不会落分别,不取随好你就不会引发贪瞋痴。

我们举例子:譬如说你去逛百货公司的话,我们是无心地看,这样都是无分别嘛,这样子,只是这样看、看只是看;可是当我们眼睛一亮的时候,就有一个目标,引发我们兴趣的那个目标,那我们就会去靠近、靠近它。我们这个取境的时候,锁定一个特定目标的时候,这个就是取行相了。所以取行相的意思就是你已经有一个目标,就是好像我们照相,以前要调那个焦距啊,这个焦距已经调好了,就是非常清楚的这个目标。

那我们看到这个我们有兴趣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进入下一个取随好的阶段。因为你就要开始看啦:这个喜不喜欢啊,这个样式啊,还是价钱啦,有没有需要啊……这个全部都是取随好的内容。所以在那边看打了几个妄念、几个念头,那都是跟贪瞋痴相应的。

那我们逛百货公司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来练习密护根门呢?就是看只是看,看可不可以不要落入取行相。那你说如果要买东西呢?买东西就一定要好好地看清楚了。功夫高的可以不动念然后把东西买回去,相信吗?相信可以做得到吗?不动念他然后把东西买回去,都没有跟贪瞋痴相应,它是可能的。

啊?不可能啊?摇头?很难,是不是?有定功的人可以。第六意识转成妙观察智的时候,他并不是没有分别,他是善分别,他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善于了知,他不会落入第六意识的比量,他可以保持现量;但是保持现量无分别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看清楚,也没有选择就买回去,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可以在无分别的现量境,就好像妙观察智是一样,他是没有分别的,但是他可以观照、有智慧的观照,因为他已经把第六意识的分别转成妙观察的智慧。所以我们说“看就是看,听就是听”不是表示说他不清楚他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不是这个意思。

我再举一个例子,你们大概比较能够体会,常常在发生的,就是老婆在唠叨的时候,怎么样不取行相,不取随好;或者是先生在complain(抱怨)的时候,怎么样不取行相、不取随好。如果他“哇啦哇啦哇啦”讲了一堆的时候,你保持无分别,听只是听,没有分别哦,这都是保持现量。你一个不小心哪一句听进去了,那个就是取行相了,你把哪一句听进去了,就是取行相了。听进去就不得了了,对不对?里面就开始惊涛骇浪,境界风就吹了,所以你就会因为听进去的那个声音、那个内容呢就开始产生种种的情绪,这个就是取随好了。

所以取随好是由取行相来的,你只要取行相很容易就继续引发情绪,情绪就是贪瞋痴嘛,就跟贪瞋痴相应。这样就应该很清楚了。

你也知道我们每天要怎么来练习这个密护根门:看只是看,听只是听,闻只是闻,那舌尝味只是尝,身只是触,意只是了知、了别。这个刚开始并不是很容易;可是我们不断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不断地训练,再加上有禅定的功夫的话,它就比较容易保持在无分别的状态;要不然我们每天就是在忙着造业嘛,只要你取行相,取随好就是有贪瞋痴,就已经造业了。

所以密护根门就非常的重要,只要一个不小心,它就生烦恼,就造业。所以密护根门它是正念力的培养。我们昨天讲有正念力、正知力,那这个密护根门主要是靠正念力来防六根门头不引发贪瞋痴烦恼。

那第二个是正知而行,四种资粮第二个是正知而行。密护根门是培养正念力,正知而行是培养正知力。……这个摄持,书上是把它分成十种内容,这十种内容都要正知而行。在从事这十种事业的时候呢,要心里非常地清楚明白你在做什么,每个当下都了了分明的意思。所以它分五种行动业、五种受用业。

那书上它是以一个出家众来作例子说明。那我们把它转换成那个在家众,我们都是在家众。所以出家这个戒律的内容呢并不合适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来做,所以我们都把它转换成在家众每天要怎么来正知而行。

那302页这边讲到五种行动业。

第一个,身事业:就是有关于身体的一切行动。就是说到我们每天一早出门到回家,这一切的身体的行动是不是了了分明?你有没有去不该去的地方?你所做的事情恰不恰当?时间恰不恰当?有没有违犯戒律?用这些来检查自己每天身体的行动业,就是你出门的时候是不是很清楚你现在要去什么地方?你是要去office(办公室)呢?还是今天去拜访朋友呢?还是跟亲戚约好了呢?还是怎么样,那你是怎么样出门的?怎么样去搭地铁还是怎么样驾车?是不是都很清楚?这整个身的行动是不是都很清楚?有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有没有超速?有没有乱停车?这个都是属于第一类的身事业。

第二个,眼事业。眼事业就在说明你这个出门整个过程到晚上回来,这中间眼睛有没有看不该看的对象?这其实就是密护根门的一部分,有没有做好密护根门。你是保持无分别的现量在面对一切境界呢?还是有取行相,有取随好?有的话就是今天有造很多业。因为取行相、取随好之后就造业。

那第三个是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没有做不应该做的动作?就是身体的动作跟刚才第一个行动是有差别的:行动是说你到哪里去?有没有到不该去的地方?那现在第三个是说你的行为(一个是行动,一个是动作),身体的动作有没有不得当的地方。

第四个衣钵业。那我们在家众就是工作嘛、事业,你每天在从事你的工作事业的时候是不是如理如法的?你上班、谈生意,在从事这些工作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

第五个乞食业。我们不托钵嘛,所以就是吃饭,你每天按时吃三餐还是到五餐,加上点心、宵夜——五餐,就是你是不是都吃得了了分明?每一口都吃得很清楚?吃的哪一些东西?如果我问说你今天早餐吃什么呢?你要想很久的话,那就是不是很清楚,只是这样吞进去而已啊;或者是问你今天中午吃什么?很清楚地把它说出来:是三个菜,什么炒什么什么炒什么,哪一个菜咸,哪一个菜淡,这都很清楚。

所以又觉得矛盾:不取行相,不取随好,为什么可以那么清楚?就是可以这么清楚。

所以这五个行动业就说明:我们每天所去的地方,你是不是很清楚?有没有到过……?第一个是身事业,身事业就是你每天做的事情是不是清清楚楚?譬如说我现在问你:你今天做了哪些事情?你是不是都很清楚?你是怎么完成这些事情的?如果你是很清楚……(编按:录音不完整,敬祈谅解)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