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8、修习轨理6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我们今天看两百八十六页。前面“六加行”讲完了。

那接下来是正行的部分,正行最主要就是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修行。我们都会被问说“你现在做什么功课?”那就可以回答说:“我每天都有做早晚课,或者是我每天有修本尊法,我每天有做大礼拜,或者是我每天有打坐,或者是吃素,或者是念佛”——这些是不是都是修行呢?这些都是修行的样子、修行的法门;但是是不是真的修行呢?就要进一步的探讨了。

不是说我今天去灌个顶,然后回来就每天按照法本修,这个叫修行;或者是我每天有固定的功课做,这个叫做修行。如果你每天固定做这些功课;但是你的心并没有因为修这些法而有丝毫改变的话…;什么叫做丝毫的改变?就是我们原来有的烦恼,我们原来有的习气,我们原来的业力是不是有因为我们修行慢慢在减少呢?或者反而会增多?有的越修越混乱嘛,越修越困扰,越来越矛盾冲突也很多啊。

所以所谓的修行看有没有那个成效。如果我们修了半天,我们的习气业力、烦恼的力量还是大过修行力的话,这个就要好好地检讨了。那我们怎么检讨哪一个力量比较大呢?是修行的力量大过我们的业力、大过我们的烦恼、大过我们的习气?到底是谁在作主?事情来的时候是习气跑先?还是我的修行力可以来得及赶得上?到底是谁在作主?就用这个来检查我们修行到底能不能使得上力。

如果境界来的时候,我们的修行力大过烦恼习气、业力的力量的话,这就表示我们修行已经开始上路了。那就表示说我们的定慧力在增长,所以事情来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像过去习气这么样的快速反应,或者烦恼这么快的生起,因为有定力的摄持。

如果当下又有智慧的观照,那就更理想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整个来龙去脉,业因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话,这就是当下不但可以如如不动,而且还可以有智慧的观照——这个都是修行产生的结果。

所以,除非我们的定慧力大过我们习气业力烦恼的力量;要不然我们做了这么多功课都是白修,结结缘或者是种种善根,但是不可能产生什么效果的。

所以首先这个正行开始呢,我们就要对什么是修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什么是修呢?就是对我们选择的这个法门,不管你选择什么法门,不断不断地在这个法门上熏习,一直到这个定慧力培养出来为止,所以什么叫修?就是数数串习速速串习,数数串习,“数数”就是不断不断地,没有间断的叫做数数,串习就是熏习的意思,同样的法门,不断不断不断的练习。好像我们现在开始学静坐的话,你每天不断不断不断地练习,这个就叫做数数串习。

那这个数数串习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就是要达到我们刚才讲的那个效果。你如果修定的话,就要有定力培养出来,那你修定才能够产生效果。那你如果修观的话,就一定要有慧力培养出来,才达到这个慧观的效果。所以什么叫修?就是数数串习,这是意志力的训练、耐心的训练。

刚刚各位都坐得很辛苦嘛,全身都僵掉了,然后腿也麻,然后又胀又痛;可是还可不可以继续地坚持呢?刚开始虽然好像浑身不对劲,种种的苦受会生起;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每天不断不断地练习?一直到定慧力培养出来。如果可以的话,当我们的定慧力大过我们原来习气烦恼的力量,我们能够转了、心能够转向佛法,心能够整个改变,从思维的模式,到语言的模式,到行为的模式,都因为你修行而有所改变,这个才叫做修。

所以数数串习要达到应该有的功效,这才达到修行的目的;要不然都是做做样子给人家看,故作精进状这样子,看起来好像很用功:我一天念多少声佛,拜多少次佛,或者持咒多少万遍,不一定有用的,那只是样子、修行的样子。

那为什么数数串习这么重要呢?那就是因为我们原来习气烦恼的力量非常非常的强,除了透过这个不断不断地练习,一直到改变我们的心为止,改变我们原来错误的心念为止,要不然它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知道过去熏习的这些恶业的种子、烦恼习气的种子都含藏在我们的第八识。那面对境界的时候,这些种子就会生起现行,那就会让我们身语业不断不断地造业。因为长时间的熏习,所以这个习气的种子非常的强。所以除了靠修行以外,没有更好的方法,除了数数串习以外,没有更好的方法。

所以常常会有人说,就是修得很有挫折感,就是说“为什么我的那个习气烦恼总是改不过来?”那就是熏习得不够嘛,很简单!“我不想造恶业,可是我没有办法作主,烦恼习气来的时候,我没有办法”,他就要问为什么。很简单,就是熏习得不够,修行力不够,没有办法强过原来这个烦恼习气的力量。

所以数数串习它的重要性就是因为我们原来的习气业力、烦恼的力量太强盛了,除了不断不断的熏习之外,它没有办法改变。我们明明知道但是做不到;希望行善但是没有办法行善;希望断恶,可是它也没办法作主,这个都是需要修行加功夫的地方。

那其次呢,就是讲到我们在修行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因为现在的资讯非常发达,那包含我们现在所谓修行的法门,也是非常容易获得。各种传承的上师都有:从南传的到北传的,所谓的显教到密教,现在都有因缘来学习。道场很多、师父很多,这说明什么?就是法门很多的意思。所以我们到处跑道场,到处学,学到最后,每天一坐下来就在想:我现在要做哪一个?因为学的方法太多了。

所以第一个,我们修行要注意的就是:你要先选定你修行的法门。如果我们没有先选定修行的法门,可能我们就是先来一个数息,那数个三五天,觉得好像心还是很散乱;那就换一下吧,来念佛,又念了几天,就觉得好像还是很散乱呐,也没有办法到什么念佛三昧,什么一心不乱,就是数数串习不够,所以他又换了;不然持咒好了,不然观想,修个本尊法了啦,要不然做大礼拜啦……换来换去的,到最后是一无所成。这个就是法门没有决定的一种缺失。

所以首先我们要在正修之前,要先选定法门,所谓一门深入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法门很多,可是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个我们契入的方法。那一旦选择之后我们就不要变来变去,至少要练习一段时间,半年或者一年,你觉得不相应或什么,或者有其他的因缘,你再中断。千万不要这样子:三五天,还有一天之内换好几个法门的,那你想说他这样子怎么可能成就?因为这个法门还没有契入以前,他又换另外一个,这样一直换一直换,结果就是一个都没有办法成就的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们要注意的第一个就是:决定,你自己先决定要修什么法门。

那第二个就是数量。譬如说你要做大礼拜,你是估计一下每天有多少时间来做大礼拜,或者是有多少时间来念佛啦、持咒啦、打坐啦,都是自己盘算一下时间,这个数量也要先决定。这个数量就好像你一餐一定是吃半碗,还是吃一碗,还是吃三碗?你自己要有一个量,心里要有数,这个也很重要。不然我们就会在周末假日的时候,因为时间比较多嘛,我就做大礼拜做它五百个这样子,做得精疲力尽,然后呢?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没有时间再做,十下二十下都没有时间,这个就是数量没有决定。

不能够一曝十寒。我们要把它列入我们每一天正常的作息当中的其中的一项:今天一定要做的,不管我把它安排在早上,还是下午,还是晚上的时间,那我明天到那个时间,我就一定做这个功课,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我们一定在几点吃早餐,几点吃午餐,几点吃晚餐,我们都不会忘记嘛,也不会不吃;那我们做功课就要把它当作是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好像饭不吃不可以。这就是数量要决定。一旦决定就不要有增减。

那么我们决定宁愿少一点,比我们预计的稍微少一点;因为有时候可能会有突发状况,我们没有办法完成我们的功课,所以那个Schedules(时间表)不要排得太紧。那每天都很紧张,那一有事情来就很紧张,那就没有办法把功课做完。那有突发状况就不能够接受,甚至反感或者是排斥,突然有朋友上门,然后就不能够接受,或者突然有什么事情要去办,就不能够接受;那这样长期下来,就会造成自己心里面的压力,这个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那不需要这样子,我们宁愿把时间排得比较充裕,那就是万一有突发状况,我们还有时间去处理。

那第三个就是次第。次第也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按照次第修,如果我们修的法门有次第的话,我们就一定要按照这个法门的次第来修,不要跳跃、不要超越,因为前面一定是后面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注意的、正修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这个法门要决定,数量要决定,次第要按照次第来修,这样才不会造成我们修行的障碍。

那一旦决定之后呢,我们就每天有固定的功课,有固定的数量,固定的时间,还有按照次第来修,绝对不轻易地更改,一旦决定之后不再轻易的更改,不随意地增加或者是减少。

那在正修的时候我们要培养两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所谓的正念力跟正知力,正念力跟正知力就是我们将来成就定慧的基础。我们定力怎么来的?从正念力来的;慧力怎么来的?从正知力来的。所以我们修行其实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是培养这两种能力,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都是要成就止观、成就定慧力。

那什么是正念力呢?就是忆念保持你所修行法门的这个能力,你的心不断地可以忆念保持在你的所缘境上,这个所缘境上就是说明你的法门,你的心可以继续地忆念保持,就是随时忆念保持不忘失。因为我们念过《百法》就知道什么叫做“念”嘛,念就是就是明记不忘,“于曾习境明记不忘”,就是曾经学习的那个所缘境你能够明记不忘,明记不忘就是忆持,能够忆念不忘失,就是可以安住得很好,你的心可以安住在你的法门上,不散乱、不昏沉,可以保持得很好,安住得很好,这个叫做正念力。所以不管我们修什么法门,我们的心可以安住在我们那个法门上,不落入昏沉,也不落入散乱,这样久了之后,定力就成就了。

那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安住在这个法门上面?心有没有跑掉?有没有散乱?有没有昏沉?有没有掉举?这个就要靠另外一个能力——就是正知力来检查。所以所谓的正知力,就是你随时都是很清楚你修行的状态:你现在有没有昏沉?不是糊里糊涂就把那一座修完了,不是这样子。是很清楚的,知道你这一座比如说你做这个功课是五十分钟,这五十分钟你都是非常清楚整个修行的过程,中间散乱了的情况,或者是昏沉的状况,你都很清楚地可以检查出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就是正知力。

所以我们就是靠正知力来检查:如果落入散乱,我们就赶快把心收摄回来;那昏沉的话,就赶快把心念再提起来。如果实在是很昏沉,就去休息。所以常常有人问说“我打坐的时候常常昏沉怎么办?”怎么办?就去睡觉,最好,怎么办?因为你昏沉的效果就不好,还不如去睡觉,睡饱了再来修。所以千万不要一上座然后就落入昏沉,变成一种习惯。那以后上座就很容易落入昏沉。那个散乱掉举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所以正知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必须每个当下都很清楚我们当时的那个状况,这就是靠正知力来检查。不要把坏习惯在初修的时候就养成,像那个会散乱掉举的,他在每一座他就会很习惯散乱掉举,因为他没有正知力来检查,然后没有对治他的散乱跟掉举,所以他在每一座的时候都坐在那边散乱掉举。他就坐在那边没有事他就刚刚好,把平常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没有时间想的那些,都这个时候好好来把它想一想、计划计划:早上打坐的就计划我今天要做什么——这个都是坏习惯,这个都是让我没有办法培养正念力嘛,因为你在打妄想,打妄想就表示说你的心没有安住在你的所缘境上、没有安住在法门上,因此你的正念力没有办法培养;因此你不管你修多久,你的定力都不可能成就的。

那也因为这这个中间你都没有培养正知力,你没有详细检查,然后把身心收摄回来,也没有做任何对治的动作,所以正知力也没有办法培养出来。所以修了半天,定慧力很难成就的原因也在这里。这个都是要注意的。

所以正念力跟正知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所谓的正行方面。

那修道的内容有哪些呢?那就看你是修什么法门来决定。那至于本论《菩提道次第广论》它所有修行的内容就是整个菩提道次第的内容,就是它修行的内容。那它的次第也是先从下士道,然后中士道,然后到上士道——这就是它的次第。

那正行完了之后,第三个部分是完结,就是每次修完之后呢,我们就要把我们的功德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圆满这一世所有的愿望都能够达成;还包含了将来世,是看他将来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需要有人天果报呢?还是要解脱?还是要开悟成佛?都希望他们的愿望能够达成——这就是最后所做的回向。

另外还有有关于修行的时间,每天到底是要修多久比较恰当?那就各人安排各人的那个作息时间、个人的作息时间表。看是清晨呢?还是中午以前?还是下午?还是晚上?

在这个292页这边有讲到:一般修行是分为四座,所谓的晨起、午前、午后、跟初夜这四次来修行,这个是印度的分法,印度他们把一天分成昼三时夜三时,每一时是四个小时:就是初分、中分跟后分:白天是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那晚上呢,就是初夜分、中夜分跟后夜分,那每一分是四个小时。所以他们的算法是这样,不是用小时来算的,而是用昼三时夜三时来算的。

这边讲到说一天是四座,它就是这样子来分:晨起是早上的六点到十点,午前呢是十点到两点,午后是两点到六点;夜三时:初夜是六点到十点,中夜是十点到两点,后夜是两点到六点,是这样子来分的。中夜是睡眠的时间。所以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是中夜睡眠,其他都是用功的时间。那个午前的时间是他们去托钵,然后回来,托钵回来之后用餐一直到中午,这段时间是过午不食的,所以这段时间是托钵跟饮食的时间。那其他的晨起、午后、初夜、后夜都是他们用功的时间。

那我们现在是不可能这么样的精进,所以我们就自己找合适的时间,那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决定,刚才讲自己每天有固定的时间来做功课,自己决定是几点到几点。

只是要注意我们初修的修行人呢,一开始时间不适合太长。时间太长容易心生倦怠嘛,也是容易散乱,因为我们收摄身心的功夫还不够。所以让我们一开始时间就很长的话,我们不是散乱就是昏沉,所以修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所以它这边提到说:这个时间呢不适合太长,如果太长的话就会有昏沉跟散乱的情况产生。也是一样,一旦养成了坏习惯,那每次一修行不是散乱就是昏沉,变成习惯之后就很难改正过来。所以在初修的时候,很重要的,时间应该短,次数应该多,时间短次数增加;不要一次时间很长,比如说我早上有两个小时我就坐它两个小时,那每天都坐在那边看时间:怎么还没有到、还没有到,打坐就一直撑一直撑,我再撑一下,我再撑一下,结果以后就恨死了打坐,因为每次都在痛苦中挣扎,好不容易把那个时间度过去。不需要这样,不需要这么辛苦。

所以它建议我们说,时间怎么定呢?就是定到你刚刚生起欢喜心,觉得身心轻安,进入状况的时候赶快停止,那个就是你最恰当的时间,所以你就保持很欢喜修行这样的心,因此它可以持续下去,而且效果很好。

譬如说你做大礼拜,你是每次拜到两百拜的时候,就已经爬不起来,你就不要规定自己每天要做五百拜,因为后面从三百拜开始都是用撑的,做到四百拜的时候就下去起不来了,站起来就不想再趴下去了,这样子每天都这么辛苦,当然他就没有办法持久。

所以我们可以试试看一段时间就知道,当我们拜到第两百拜,对!身心舒畅的时候赶快停止,那我以后都很喜欢做大礼拜,因为每次做完都很舒服嘛,身心舒畅,气脉通畅,法喜充满。

那静坐也是,我们是一座十五分钟,这个不算长,对初学的来讲可能还是很长。有些人只能撑五分钟。刚开始五分钟也可以啊,你就从五分钟开始,慢慢延长到十分钟,十五分钟;当你十五分钟没有问题之后,你再延长第二座,第二个十五分钟。所以我们静坐的时间都是十五分钟为一个单元,十五分钟算一(小)座,那四个十五分钟算一座,正式的一座是四个十五分钟,每小座是十五分钟,四个小座是一座,这是我们修行的这个法门,它是这样子分的。

那正式闭关的话,它是每天上午四座,下午四座,所以一天它是坐八座。八座是——四八三十二个十五分钟。这是闭关的时候,它的时间它的数量是这样子的。

那我们不是闭关嘛,所以不用这么辛苦。你有十五分钟就坐一坐就好了,还有第二个十五分钟,然后坐起来也很愉快,身心轻安的话,你就再坐第二个十五分钟。这个很重要,这样我们的那个修行的心才能够持续,而且很喜欢修行,不会修得痛苦。那就是一直到稳定之后,我们再把时间加长。

譬如说原来大礼拜是两百拜正好;可是后面会也因为气脉慢慢通畅嘛,大礼拜通气脉最快,不是为了气脉才做大礼拜,可是它就是打通气脉的效果最好。我们做大礼拜是修定慧呀,修止观,不要忘记,不是修气脉。只是举例子:我们如果说,原来是两百拜恰当,但是慢慢因为身心调顺畅之后,它可以做到三百拜,还是情况非常的好,这个时候,当你两百拜非常稳定了之后,我们才慢慢把数量增加。那打坐或者其他的法门都是同样的道理,就是一旦稳定之后,我们再把时间加长,这个是比较恰当的,所以千万不能够着急。

294页这边提到:未修中间应该如何?刚才是讲修行应该注意的事情,那我们往往就把它分成二分法:我有做功课,没有做功课,这两种情况。我有做功课的时候很精进嘛,就是尽量把这个功课、每天固定的功课把它做完。那剩下的时间就是没有在做功课的时间,实际上它的时间是比较长的。那我们做功课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用在没有做功课的那个时间,你是不是用得上?不然你上坐的时候很定,然后一下坐就散乱昏沉掉举什么都来了:失念,不正知——这个就是把在正修、还是没有在修任何法门时的情况有天壤之别。

所以常常也会有人抱怨说他没有时间做功课,或者是常常被打断了。那我就会告诉他说:“你做功课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每天希望有固定的时间来做功课;可是其他的时间你都还是依然故我的话,那你做那个功课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是代表说你做功课,譬如说你每天有一个小时来做你的日课的话,那你其他还有二十三个小时你在做什么?所以一个小时的用工的话,如果另外二十三个小时用不上的,那你那个一个小时也是白费功夫。”

所以我们做种种法门、修行种种法门的目的,是要用在你没有修法门的那个时候。因为修法门的时候,那个时候你是不会造恶业的,因为那时候在精进在用功嘛,所以那个都是跟善相应的。可是当我们没有在修行的那个时候,可能就放逸懈怠,可能烦恼、种种的习气就容易现前,这就很容易造恶业。

所以我们是利用修行的这个时间坚固我们的正念力正知力,就是培养我们的定慧力,这个定慧力要用在您没有在修行的那个时间上,你这个修行才有意义,才能够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

所以这边讲说,你没有修行的时候,是不是把原来的习气烦恼就可以现前,然后在修行的时候才能够安住在正念力正知见中呢?那当然这样子是不够的。所以你没有在用功的时候,没有在做功课的时候,应该要做哪些事情?这就是未修中间应该如何,这个也是非常的重要。因为这个时间比较长嘛、没有修行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这边告诉我们:未修中间呢,你可以做一些比如说礼拜啦,经行啊,或者是读诵、读诵经论;但是不管你是从事哪一些内容,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要心住在正念当中,就是未修的这个时间之内呢,我们的心尽量要住在正念当中。因为一失念烦恼习气就现前,我们就容易造业。所以不管你未修中间是从事哪些活动,或者是看经啊或者是经行啊、礼拜啊;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心要住在正念当中。那如果没有办法住在正念当中,我们就是散乱或者是昏沉,这样子来修行的功德就非常的少了、非常的小。

所以它最后下一个结论:就是未修中间,我们到底要做哪一些事情呢?不管你做哪些事情都没有离开三大类:一类是你在做清除业障的事情,你怎么样消业障;第二个你在做积聚资粮的事情,怎么样正确地积聚资粮;第三个就是你在持戒,因为破戒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放逸,放逸懈怠很容易就破戒。所以不管我们曾经受的是什么戒:是五戒呢、是菩萨戒、还是密宗的三昧耶戒,我们都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起这个防护心,希望能够不造业、不破戒。就是怎么样维持这个戒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课,不管你有没有修任何的法门,但是一定要清净的持戒,尽量行善来积聚资粮:积聚开悟的资粮,积聚成佛的资粮。

没有开悟之前,我们一切的善行功德只是积聚开悟的资粮;悟后起修,开悟之后所积聚的资粮就是成佛的资粮。所以不同的阶段,它积聚智慧资粮跟福德资粮所达到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可是不管在哪个阶段,我们每天要忙的也是要行善累积功德,来累积我们成佛的资粮或者是开悟的资粮。

尽除业障,我们要有一些忏悔的法门。如果我们没有修“百字明”啊,或者是什么三十五佛忏啊、还是八十八佛忏啊、还是什么慈悲三昧水忏啊,都没有关系。那个忏法的本身它只是一个契入忏悔的一个方便,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有诚心忏悔?我们是不是发现我们有错的时候就马上忏悔,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不然我们每天拜忏,同样的错误再犯的话也是达不到忏罪的效果。

所以发誓不再造,起这个防护的心,这个是最重要的。忏过去已经造的,因为已经造了来不及,现在后悔也来不及,我们只有靠忏悔,已经造的我们忏悔,然后发誓不要再造同样的错。平常起这个防护心非常的重要,因为有防护跟没有防护它的效果差别很大,你有这个防护不造的心,它就不容易造业。

所以如果没有任何忏悔的法门在修的话,你只要随时都注意自己有没有犯戒,有没有破戒的地方,一旦发现马上忏悔,当下马上忏。所以精进持戒的大德呢,他都不让破戒这样的一个行为带到第二天,就是不跟这些罪恶的行为晚上一起睡觉,然后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他一定当天把今天所有的错误都忏完,绝对不隔夜。所以我们效法这些祖师大德的持戒精神,我们发现破戒当下马上忏悔、防护不要再造。

所以未修中间应该怎么样呢?就是这三个重点:尽除业障、积聚资粮、然后严持戒律。

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应该学习四种资粮。这四种资粮,为什么要修这四种资粮?因为它也是要成就我们的定慧力。一个人的成就,就是看他定慧力的成就,就是一个人他什么时候成就,就看他什么时候止观成就、定慧成就,他就是什么时候成就。所以这个定慧力的培养跟这个止观的功夫就非常非常重要。

可是它是怎么样修行出来的呢?我们在修习止观定慧之前,应该注意什么呢?就是这四种资粮,是我们平常就要修习的:就是所谓的密护根门、正知而行、饮食知量、还有这个晚上的睡眠瑜伽——这四种资粮是我们平常也要学习的。

那我们明天就开始介绍密护根门跟正知而行,后天介绍饮食知量跟睡眠瑜伽。那这个介绍完之后,我们的课程就暂停,等到下一次七月份我们再继续。那这个内容介绍之后,我们就知道我们现在开始要怎么样来用功了:每天有固定的功课之外呢,平常也要忙着积聚资粮、尽除业障、严持戒律,还有这四种瑜伽,成就我们定慧力的正因。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