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71、菩提心发起之量,正受菩提心的仪轨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前面介绍了两种传承,怎么发菩提心的次第,依照这两种传承来练习发心,就一定能够生起菩提心。

可是我们所发的菩提心,要到什么时候才算圆满呢?我们这样不断不断地练习发心,到什么时候我们才知道菩提心已经圆满了呢?就是看你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对一切的有情都能任运自然地生起菩提心,对一切有情都能任运自然地生起菩提心,做到了,菩提心就是圆满的时候。对一切的有情,一切,重点在“一切”,没有例外,懂吗?没有喜欢、不喜欢,讨厌、不讨厌,认识、不认识,统统没有任何的条件,一切的有情,不管什么对象,怨、亲、中庸,一概平等对待,没有说我爱的就对他菩提心多一点,我恨的菩提心就少一点。没有差别对待,没有对象的差别。

都能任运自然生起,这是第二个重点,“任运自然”。什么叫做任运自然呢?就是说发就发了,没有说我考虑一下、我衡量一下、我比较分别一下,没有。第一念就发了,不会迟疑;或者我们刚才说分别比较的意思就是说“我要好好地衡量一下轻重,然后利害关系,我该不该帮他?我帮他之后会有什么结果啊?”就是想得很多,考虑得很多,“我该不该帮啊?如果我不帮的话,人家会说我没有菩提心,可是我帮的话,又怕有很多后果,或者是负面的什么”……你所顾虑的那些东西会出来。反正你有迟疑了一下,不是在第一念就发了,那个都不叫任运自然。任运自然就是很自然地就发了,没有任何条件,也没有理由跟借口说我可以不发;也没有说谁都可以,就是你不可以;或者说大家都对那个人很感冒,然后你就可以找理由或借口说“不是我不想发,实在是那个人太超过、太过分,我看到他,我就一肚子气,所以发不起来,是发脾气啦,不是发菩提心,实在是很难发起来”。所以没有任何条件可以说的,也没有任何理由或借口,可以为自己辩解说“我可以不对他发菩提心”,这样你的菩提心就不圆满嘛,因为你有对象的差别。而且你会考虑、犹豫或者是怀疑,这个都表示我们的菩提心不圆满。

所以什么时候菩提心圆满?就是对一切的有情没有任何差别,都是平等的对待,毫不考虑,一点都不犹豫,很自然任运地就发了。这个时候,你今天遇到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跟你什么关系,有关系没关系,都不管,一律不考虑,你今天碰到,能帮你就帮了,帮完就忘记了,不会放在心里面说“你应该对我报恩,然后下次你碰到我有困难,你应该要帮忙”,那就是有条件嘛。没有任何条件可以说的,才叫做任运自然。这样应该很清楚了?

好,如果对发菩提心已经有坚固的信心,我们就应当要正受菩提心的仪轨,就好像我们对三宝有信心,我们就应该要开始正式皈依了。还是很多人学佛学了很久,但是他不觉得有皈依的必要,他说“我很诚心学就好啦,我心里面就是觉得我已经皈依,这样就好了,不用去参加那个皈依的仪式啊,那个并不重要,佛教应该没有那么注重仪式吧?形式不重要,心最重要,我有那个心就好了,并不一定要去皈依。”那现在也是同样的情况,你说“我发菩提心就好了,我干嘛还要再去受一个什么愿心仪轨?或者去受菩萨戒,好像没有那个必要。”有没有那个必要呢?

还真的有那个必要,因为你去受那个仪轨,表示说十方三世诸佛为证,我正受皈依,我就是正式的佛弟子了,然后诸天欢喜,龙天护持,你就开始有护法,因为护法他只护持佛教徒,正式皈依以后,他是佛弟子,他只护持佛弟子;但是你没有皈依,就不能说你是佛弟子,所以龙天护法也不护持你。然后你修任何的法门,也没有传承力的加持、上师的加持,统统没有,也没有三宝的加持。

所以你一个人蒙着头盲修瞎练,是比较不容易成就,会花了很多的时间,费了很多的心血,然后学了很多的法门,就是不得力。有时候会碰到很多的障碍,因为护法他有一个功能,就是他可以帮助我们清除修行过程当中任何障碍,只要你是发心修学佛法。护法他的责任就是他的誓愿嘛“说我要护持修行人”,是他的誓愿,所以你只要真心的修行,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你真的发菩提心,他就一定会护持你,因为这是他的誓言,他做不到是他失职,这是护法的责任。所以有正式的皈依之后,护法自然就能护持,他能够帮助你清除修行过程当中种种的障碍;可是如果你没有皈依的话,护法就说“你不是佛弟子,我没有责任要护持你”。所以当你有障碍现前啦,或者是业力现前,或者有种种的身心的状况,你全部都要靠自己,都要靠自力,完全没有他力的加持。

那有没有靠自力成就的呢?有没有可能?有可能啊!怎么又说有可能?刚才不是说障碍重重吗?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菩萨再来的嘛,他宿世善根深厚,而且他过去所受的是大乘不共皈依,他过去世也发过菩提心,也受过菩萨戒。所以这就是小乘跟大乘的差别:我们小乘的不管是皈依、还是受戒,都是“尽形寿”嘛,有没有?尽形寿不杀生,尽形寿不偷盗,受五戒的时候;“尽形寿”的意思,就是这一世有效而已,他生来世就没有效,你要重新受,重新受皈依,重新受五戒等等的。可是大乘的戒不一样,我们参加过大乘的皈依就知道,是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成佛为止,这个中间全部有效,懂吗?受菩提心也是一样,受菩提心戒、还有受菩萨戒也是一样,是从这一世受,一直到成佛为止,这中间全部有效,除非你破了、你犯了,你要重受,要不然这中间你不再受,它还是有效的,所以这就是大乘跟小乘受戒它是有差别的,那个皈依也是有差别。

所以,还是有可能这一世成就,那就是说他过去已经受过菩提心戒,然后受过大乘的不共皈依,然后也受过大乘的菩萨戒,所以这一世如果他什么仪式都没有参加,他一样可以成就,表示说他过去已经受过了,而且善根深厚,这一世而且是菩萨乘愿再来,所以这一世没有问题,他可以成就。

不过这种例子非常非常少。我们只是说有没有可能性,还是有可能性,原因就是出在以上分析的理由,但这种情况很少。因为菩萨的示现,他也是要跟佛一样嘛,示现要亲近善知识,然后听闻正法,然后示现八相成道。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八千次,祂为什么还要这样重来?祂就是示现给众生看的嘛,这样一步一步这样来修行,不断不断地示现给我们看;所以菩萨他既然是示现在我们世间,作为众生学佛修行的一个好榜样,他就是一定还会有很多的善知识,他的上师也一定是很多的,懂吗?

所以现在就讲到说,我们既然对发菩提心已经有坚固的信心,应当就要正受菩提心的仪轨,最好是这样。

这个菩提心的仪轨,要到哪里去受呢?那就是要到具相的阿阇黎那里去受,就是说他是具德的上师那里去受。那什么样才是具相的阿阇黎呢?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具德的上师?我们就可以观察:他是不是已经愿菩提心圆满,然后行菩提心也是,就是他已经具足了愿菩提心还有行菩提心这样的条件,他就是具相的阿阇黎。所以我们现在想要受菩提心的仪轨,就向这样一个具德的上师那边去求受这个仪轨。

那么受的这个人,有没有什么条件呢?是不是说我想受就受?条件就是说你身心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什么叫身心已经准备好了?就是说“我身心都已经准备好,我要受这个愿菩提心的仪轨了,我的身心都能发愿心”,这个已经准备好了,你就可以去求受这个仪轨。但是最理想的条件,还是你的身心是最殊胜的,身心完全准备好,然后是最殊胜的状况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就是除了我们刚才讲的,你已经有坚固的信心、对菩提心已经有坚固的信心之外,你最好还是已经厌离了生死;厌离生死表示说你已经对三界的贪没有丝毫留恋,然后也能够念死无常,已经随时都准备好走,了无牵挂;还要有智慧、有大悲心——这些内容,其实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从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一直发菩提心,到现在这个进度为止,前面你都已经修学过了,这个就是最殊胜的条件,可以接受这个愿心仪轨。

一旦决定要接受愿菩提心,就要开始着手进行这个工作,所以它分加行、正行、还有结行这三个部分:

首先加行,就是有关于加行的仪轨,就是说你现在要受愿菩提心了,我们要找一个清净的场地,然后来举办这样的一个仪式。所以我们先找一块清净的寂静处,什么叫清净的寂静处呢?清净的意思,就是说它远离一切罪恶众生,远离一切罪恶众生的寂静处,先找这样的一个场所。所以你受这个仪轨的场所,一定不是前面是戏院,后面是歌厅,旁边是生猛海鲜餐厅,还是说那块地曾经是屠宰场啊、坟场改建的啦,都不是这样子,这些都不能算是一块清净的寂静处;所以它是远离一切罪恶众生的寂静处,先找到这样的一个地方之后,我们还要所谓的洒净,就是要清净这一块地。

那在西藏,因为这个传承是西藏宗喀巴大师所写的,所以他是以西藏他们那边的形式来举例子。西藏,他们生活当中就是牛羊嘛,所以他现在怎么样来制成清净的药物,然后来清净这一片我们要受戒的这块场所呢?他就先找一头健康的黄母牛,先喂牠喝清净的水七天,然后再把牠带到比较高、又清净的草原,让牠吃草,吃七天;然后取牠的粪尿,就是大小便,用很清净的器具把它装起来;然后再取牠的乳汁,挤那个乳汁,做成酥酪,再加上刚才的那个粪、还有尿,把它调和,制造成清净的药物,这个药物具有驱除秽物的作用,所以他就用这个清净的药物,然后把它涂洒在这一片土地上。如果这一片地是凹凸不平,有起起伏伏的,那就要先整地,把它整平,整平之后,再涂这个刚才讲的,制成的这个清净药物,把它涂抹在上面,涂洒在这块整平的地上面。然后我们再用上等的栴檀香之类的那个檀香木,把它煮成香水,檀香木煮成的那个水,把它浇洒在这块地上面,增加它的香气,最后再洒一些香花在上面,这块地就完成了。

这块地整好了之后,最基本的就是三宝嘛,所以我们要供养三宝,就是要有佛像、经典或者善知识的法照等等,就是佛宝、法宝、僧宝,佛法僧三宝的像,要把它布置起来,然后再供上种种的供养物,就是最殊胜上妙的供物,尽量的愈多愈好。可以挂上旛盖啊,供上香花啦、伎乐啊、饮食啊等等的庄严具,然后再洒一些香花在传法上师的座位上,也是供养。在密教,如果要传菩提心戒的话,也是非常非常的慎重,会准备千供,不管什么供养都是一千个:所以它是水一千、香一千、花一千,然后点灯一千盏、涂香一千、水果一千,还有一百多个曼达拉,就是诸佛菩萨的坛城,还有其他任何的珍宝,愈多愈好,愈殊胜愈好。

为什么要准备这么殊胜的供养物呢?因为没有积聚无量福德资粮,很难获得菩提心戒,所以供养一定要是最好的,最诚心来供养。所以阿底峡曾经在西藏,在传戒的时候他就告诫弟子说:“如果供养太差的话,菩提心不会生起”。你连供养三宝的心都没有了,都供养得这么差;除非没有能力,那又再说;只要你有能力,你应该尽量用最殊胜的,愈多愈好,这样你的菩提心才容易生起。所以为什么在传戒的时候,这个供养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如果有能力,又供养得太差,菩提心很难生起,即使你接受了这个发菩提心的仪轨,但是也很难发菩提心,为什么?没有诚心供养三宝,没有累积福德资粮,所以菩提心不发。

那在庄严道场、供养三宝之后,我们就要请求上师为我们皈依了。当然弟子也要身心清净嘛,所以弟子也要沐浴呀,穿上洁净的衣服啊,然后来到上师的面前,首先要视上师如佛,对上师礼敬供养,接下来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正请白。请白就是要念三遍,很恭敬的合掌,然后念三遍:“如昔如来应正等觉及入大地诸大菩萨,初于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如是我名某甲(就是讲自己的名字),请阿阇黎耶,今于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这样念三遍,就是祈请上师、传法的上师,所以我们要请白、念三遍。意思就是说:过去诸佛,入大地的意思就是说八地以上的菩萨;过去诸佛和八地以上的大菩萨们,祂们最初都是对无上菩提发心,现在我某某某(讲自己的名字),也请上师能令我对无上菩提如此发心。就是说过去诸佛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现在我也希望上师能令我如此发心,跟诸佛、还有大菩萨一样的,祂们过去怎么发心,现在也希望上师能够让我也这样发心。这样重复念三遍之后,就要传授殊胜的皈依。

传授殊胜的皈依,也是跟前面一样,要右膝着地,合掌恭敬,然后念正受皈依文,就是:“阿阇黎耶存念,我名某甲(就是讲自己的名字),从今时始乃至证得大菩提藏,皈依诸佛薄伽梵两足中尊。阿阇黎耶存念,我名某甲,从今时始乃至证得大菩提藏,皈依寂静离欲诸法众法中尊。阿阇黎耶存念,我名某甲,从今时始乃至证得大菩提藏,皈依不退菩萨圣僧诸众中尊。”我们就知道,皈依是佛法僧三宝,也是重复念三遍,意思就是说:我名某甲,就是说自己的名字,从今日起,一直到证得大菩提为止,为了救护一切的有情,我永远视佛为皈依的大师,法为正所皈依,僧为皈依修行的助伴,意思就是这样。所以这个就是正受皈依文。

那在皈依了之后,上师就会为我们解说皈依学处。皈依学处,在前面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已经特别有一个很大的篇幅在介绍皈依三宝的内容,那所有的内容就是告诉我们皈依了之后,应该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什么样的情况叫有犯?什么样的情况犯了之后要重受皈依?都讲得非常详细,所以我们可以参阅那个部分。可是正式皈依的时候,上师会再很简单地把皈依三宝的内容再为弟子开示一遍。

接下来,就是要修七支供养来积聚资粮,所以我们知道修七支供养的目的,就是要尽除业障,积聚资粮,然后增长广大,增长广大就是回向的那个部分,就是增长广大的意思。目的就是要尽除业障,积聚资粮,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修七支供养来积聚资粮。首先观想诸佛菩萨或者是善知识、尊长在自己的面前,然后诵七支供养文,这样就算完成这个部分。

接下来,就是要修清净的意乐发心。就是这个时候,上师会为我们开示有关于发菩提心的功德等等的内容,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弟子能生起清净的信心,所以上师可能会开示有关于发菩提心会有哪些功德啊。

譬如说:发菩提心我们都知道,能消重罪,无量劫以来的一切重罪,包含五逆重罪、谤法、毁谤三宝的重罪,在小乘都不通忏悔的内容,这个时候统统可以,只要你发菩提心。小乘所谓的五戒,犯了那个根本重罪,在小乘不通忏悔的部分,只要你发菩提心,都可以清净那些重罪。即使你的罪好像须弥山这么样的广大,也都能够消除,只要真正的发起菩提心。所以第一个殊胜的功德,就是它能够消除重罪。

第二个,它能够获得无上的妙乐。什么才是无上的妙乐?我们昨天已经讲过,自利又能利他,不但自己解脱,又可以帮助众生解脱,自利圆满,利他圆满,自己可以开悟成佛,也可以帮助众生开悟成佛,这是最无上的妙乐,就是究竟圆满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究竟圆满成佛的意思,这个才是无上的妙乐,不但自己可以成就,也可以帮助一切众生成佛,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二个殊胜的地方。

第三个,不管你想求什么,一定都能够达成。随你的愿,全部都能够满你的愿,一切所求,全部都能达成,因为你发菩提心的缘故。

第四个,一旦发起菩提心,你第一刹那发菩提心,第二刹那就成为人天恭敬、供养的对象。如果是在密教里面,你受的是菩提心戒的话,那功德又更大了。一旦受了菩提心戒,龙天护法你不需要每天供养,永远的保护你。像修密教的师兄就知道,每天傍晚的时候都要修护法嘛;可是你一旦受菩提心戒之后,你不用每天供护法,OK的,永远保护,为什么?因为密教的护法,就是特别护持那个有菩提心的修行人,所以你即使没有每天供护法,他也护持你,因为他知道你是真正发心的菩萨,所以他一定永远护持你。

还有呢,功德胜过一百个国王的功德。还有更重要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魉都怕你,所以哪边有鬼哪边去,能够当驱魔的大法师,只要你所到之处,全部闪得远远的,还没有开始做法,就已经闪躲开了。所以真正发菩提心才是最好的守护啊,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不用身上戴了很多的加持物,戴满了,家里也收集了一大堆加持的宝贝,不用,你只要发菩提心就一定是最好的守护。

也还有很重要的,末法所有的业障病啊,譬如说癌症啊,还是罕见疾病、怪病,很难治的恶疾,全部都不会找上你,很棒吧?赶快发心,不但鬼都不怕,而且病也不怕。

生生世世都能够不远离佛法,如果能精进修持的话,当然是很快就能够成佛,菩提心圆满就成佛了嘛,所以最快成佛就是发菩提心,没有比这个更快了。

所以,发菩提心是一切三宝八万四千法门的总集。如果你要说八万四千法门的总集,那个精华,那个心中心是什么?就是发菩提心,它是一切法门的总持、总纲领;因为忘失菩提心,你就不可能成就嘛,对不对?没有菩提心怎么可能成佛呢?佛就是菩提心圆满才能够成佛啊,所以你没有菩提心怎么可能成佛?所以它是一切法门的总集,没有菩提心就别想成就,我们是说大乘的法门,你不管修什么法门都不可能成就,所以它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总集。

是众生解脱轮回之苦的不二法门,不管你是自己解脱,还是帮助众生解脱轮回的苦的不二法门——就是发菩提心,解脱轮回之苦。你发愿往生净土,也是要发菩提心嘛,对不对?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才去得了啊,所以是不是解脱轮回之苦必须要发菩提心?所以它是不二法门。

上师就会为我们开示发菩提心的功德,或者受菩提心戒之后的功德,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生起清净的发心,对发菩提心有一个清净的意乐,目的是这样。就是没有任何的杂染,不是为了要求我爸爸妈妈的病赶快好啦,还是求我的小孩子这次考试可以考上学校啊,还是我的阿公阿嬷现在在加护病房,希望他赶快什么……,这个都很重要,我们的意思是说,不是为这个某某的对象来发菩提心;而是为了希望能利益一切的众生。而不是很特定的某些对象而已。我们刚才讲嘛,能够对一切有情任运自然地生起菩提心,当然对我们周遭的亲朋好友,那没有话讲,是一定会为他们求的,这个是理所当然;但是我们的心量要把它扩大到一切的有情,没有一个遗漏的。我们明后天会讲,绝对不可能弃舍有情,一弃舍有情,你受的这个愿菩提心戒就要重受,因为一退失菩提心,就由大乘又回到小乘了嘛。小乘跟大乘的差别,就是一个有菩提心,一个没有发,所以你的菩提心一退失,你是不是又回到小乘了?所以任何情况之下,我们绝对不轻言舍弃任何一个众生。

所以我们今天来受这个愿菩提心的仪轨也是同样的,我们要有清净的意乐发心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绝对是非常纯净,没有任何的杂染。杂染的意思就是说你夹杂着自己的执著、还有烦恼,这个就不是清净的意乐发心;或者你的心量不够大,有对象的差别,就是分别执著嘛,这个就没有意乐发心。所以上师为我们开示这些内容,就希望我们能够生起清净心来接受这个仪轨。当弟子发起了这个清净的意乐之后,我们就要正式来受。

所以,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刚才是加行的部分。第二个是正行的部分,就是正行仪轨。怎么来受这个愿心的仪轨呢?我们也是一样的右膝着地,恭敬合掌,然后开始念:“惟愿现住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于我存念,阿阇黎耶存念,我名某甲,若于今生,若于余生,所有施性戒性修性善根,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以此善根如昔如来应正等觉及住大地诸大菩萨,于其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如是我名某甲,从今为始乃至菩提,亦于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有情未度而当度之,未解脱者而令解脱,诸未安者而安慰之,未涅槃者令般涅槃。”也是重复念三遍。重复念三遍之后,就算正式受了发心的仪轨了。

这一段是什么意思呢?

“惟愿现住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于我存念”,就是说惟愿现今安住在十方的一切诸佛菩萨,就是说你现在是依谁来受这个发心仪轨呢?就是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于我存念”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依这个对境来受这个发心仪轨,就是我们是跟谁受这个仪轨呢?我们是依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来受这个仪轨,就等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作为见证的意思。

“阿阇黎耶存念”,阿阇黎就是传法的上师。

“我名某甲”,就讲自己的名字。

“若于今生,若于余生”的意思,就是说在这一生,余生就是过去生,过去不管是轮回了多少世,所有从过去一直到今生,怎么样呢?

“所有施性、戒性、修性善根”,我从过去生生世世,一直到这一生,我所有修的善根,有关于什么善根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这些善根。

“自作、教他、见作随喜”,我在布施、持戒等等,在做这些的时候,不管是自己做,还是教他做,还是见别人做,我生这个随喜心。叫做“自作”,就是自己做,我自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修这些菩萨行;或者我教他人做,说:“我今天去哪里布施,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啊?”我就教他跟我一起去做啊,教他怎么来行布施、持戒等等的这些菩萨道的内容;或者见他人做,我虽然没有做,但是我生随喜,这个随喜就跟他的功德一样,所以见到他人行种种善行的时候,我们生随喜心,功德也跟他一样。

所以不管是你自己做,还是教他做,还是见作随喜,这所有的布施、持戒等等所修的善根,“以此善根”,就是以这个善根来做为现在能受发心仪轨的资粮,我们刚才说要累积资粮,你的资粮愈圆满,你的发心愈快、愈迅速、愈不会退,所以首先就把我们过去生,一直到这一生,所有的善行做为我现在受愿心仪轨的菩提资粮,这个就是“以此善根”的意思。

“如昔如来应正等觉及住大地诸大菩萨”,就如同往昔的如来,“应”就是应供,我们知道佛有十种名号嘛,所以如来、应供、还有正等觉等等,这个都是指佛、诸佛,就如同往昔诸佛,还有住大地的菩萨,我们刚才讲八地以上的大菩萨,我们称为菩萨摩诃萨。

“于其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过去诸佛如来,还有这些大菩萨,都是对于无上正等菩提来发心,就是发菩提心的意思。我们前面也解释什么叫发菩提心,就是发愿意成佛的心,为利众生愿成佛,这个就是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我愿意成就菩提,这个就是菩提心。所以往昔的诸佛,还有这些大菩萨们,祂们都是对无上正等菩提来发心。

“如是我名某甲”,我某某某,念我自己的名字。

从今天开始,一直到证得菩提为止,这个就是“从今为始乃至菩提”,从今天现在开始,一直到证得菩提为止,我也效法诸佛菩萨一样,“亦于无上正等菩提而发其心”,从现在一直到证得菩提为止,我生生世世永远都发菩提心,效法诸佛菩萨一样这样子发心。

那我发菩提心要度脱哪一些对象呢?后面几句就是你发菩提心要度一切众生的内容。

“有情未度而当度之”,对于那个还没有度脱的有情,我希望能够来度他们。这个“未度者”是指什么样的一个对象呢?就是指八地以上的菩萨,九地、十地、等觉,这些我们称为“有情未度而当度之”。八地以上的菩萨,我也希望能够度他们,因为八地以上的菩萨,他们还有很微细的法执,就是细微的无明还没有破,所以我希望我成佛之后,帮助他们破除那个微细的无明,然后能够究竟圆满成佛。所以我第一个要度脱的对象,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萨,还没有成佛之前的这些大菩萨们。

“未解脱者而令解脱”,这个是指已经断恶趣,但是还没有断生死的有情。已经断恶趣就是说他已经离开三恶道了,但是他还没有了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个对象是八地以下,一直到三善道这样的一个对象:三善道,然后一直到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八地。刚才是八地以上,现在从八地以下,一直到三善道。

“诸未安者而安慰之”,这个就是指未出恶趣的有情,这个就是三恶道。所以等于是统统度到了,对不对?刚才第一个是八地以上,然后八地以下一直到三善道,现在是三恶道,这样就一切的有情都是我度脱的对象。

“未涅槃者令般涅槃”,这边的涅槃就不是指小乘的涅槃了,而是无住涅槃。我们知道凡夫他是住生死;小乘呢住涅槃;佛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叫做无住涅槃,就是成佛的意思,成佛住的都是无住涅槃。所以要令前面这些一切的有情,都能够成佛的意思,没有成佛的,我们都让他能够成佛。

这就是我们所发的愿菩提心的内容。所以这样重复念三遍之后,就表示我们正受愿菩提心的仪轨已经完成了。我们也是这样的至诚发心,希望能够度脱一切的众生,都能够达到成佛的境界。

还有一个问题。这个是能找到传法的上师,我们可以去跟他请白,然后正受皈依,然后再发愿菩提心的仪轨,接受这样的仪轨,我们就正式的完成。可是如果在国外有些地方它没有寺庙、也没有法师,你找不到传法的上师怎么办?可是我真的很想要受愿心仪轨,怎么办?你就自己受吧!可以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就可以自己发心来受这个愿心的仪轨,这个没有传法上师的情况哦(有传法上师,就要去找传法的上师,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具相的阿阇黎,我们要到阿阇黎面前去求受愿菩提心);可是如果真的找不到这样一个具相阿阇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做:

首先观想释迦牟尼如来,以及十方一切如来在自己的面前,先观想这就是我们受的对象嘛,就是我们刚才讲说,你今天就是有三世十方诸佛来见证你是受愿心仪轨的菩萨了。现在也是,我们先观想释迦牟尼如来,还有十方一切如来在我们自己的面前,然后对祂修礼敬、供养等等,前面讲的那些内容。只是念的时候,内容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刚才看那个请白,请白就是要有阿阇黎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在他面前然后求受嘛。现在没有阿阇黎,所以请白这个部分就不用念,凡是有“阿阇黎存念”的这一句都要把它去掉,在正受仪轨、还有受发心仪轨文当中的“阿阇黎存念我”这样的句子去掉,然后把它改成“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存念我”,这样就可以了。在“阿阇黎存念我”的这一句把它改成“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存念我”,这样就可以自己来受这个愿菩提心的仪轨了,内容也是照这个念三遍就算完成。

这个是正行仪轨。

最后就是完结,就是所谓的结行。一般都是有加行、正行、然后结行嘛。所以最后的完结仪轨,这个时候上师就应该为弟子来宣说所有愿心的学处,这意思就是说,你正受菩提心的仪轨之后,应该要学习哪一些内容,这个时候上师就要为弟子来开示,这就是我们明晚还有后晚,这两个晚上要讲的内容,就是你正受之后,你应该要学习哪一些内容。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讲不完,所以我们留到明晚、还有后晚,就是把这个部分把它讲清楚。那就在受了愿菩提心仪轨之后,就知道怎么样来做标准的菩萨弟子了。

我们回向:(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