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色法(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今天看三百四十八页,介绍五根。
首先是眼根,什么是眼根呢?就是指我们能照射、注视一切境界的意思。就是我们眼根能看嘛,能看什么?看一切的色尘。那梵语我们把它翻成“行尽”。为什么叫“行尽”呢?因为眼能到达一切色境的范围,不论远近,我们都能够一目了然,清楚看见,所以称为“行尽”。所以“行尽”的意思,就是我们视觉所能到达的范围,就是这样的一个范围,所行到达的尽头,就是它的范围嘛,就是能看见的那个范围,就翻成“眼根”,它原来是这个意思,梵语是这个意思。
可是我们现在为什么不用“行尽”?而是用“眼根”这个名词呢?它下面有解释:为什么翻成“眼根”,主要是说明它的本体具有照见的功能。那我们的眼珠,长得就像一种植物,这种植物中心的颜色是白的,它是蓝色的花,那中间有一点圆圆的刚好是白色的,很像我们的眼珠,这个就是讲我们的眼珠长得像这个植物。
可是我们昨天也讲了,现在讲的不是浮尘根;而是胜义根,就是视觉神经,就是你能见的那个功能是靠视觉神经。所以就是藉由视觉神经的传导才具有照见的功能。那这“行尽”呢,刚才已经解释过,它是我们视觉所能到达的范围,是说明它的作用,眼根的作用能够到达一切的色境,不论远近都能够看见。
所以我们就知道,讲“眼根”跟讲“行尽”它的含义不一样:一个是讲它的本体,就是说它有能见的功能;一个是指它的作用,就是它所见的范围,一切的色境是它所见的范围,就是“行尽”的意思,你眼睛能到达的范围,这个叫“行尽”,这是它的作用。可是讲“眼根”呢,是说明它有能见的功能,它的本体有能见的功能。所以这两个有差别,对不对?一个是讲它的本体,一个是讲它的作用。
那由本体发挥作用,而作用又不离本体,可以说体用相当,所以我们就依当时的唐语,而称为“眼根”,而不称为“行尽”。称为“眼根”就是着重在它能见的功能来说的。
那其他也都是一样的,耳根也是,是指它能听闻的意思。那梵语呢,把它翻成“能闻声”,因为我们耳朵呢能够听闻一切的音声,不论是在何处所发的音声都能够听闻得到。譬如十方的任何一方,击鼓十方,十处呢都能够同时到达,所以称为“能闻声”。那我们为什么不翻成“能闻声”?而把它翻成“耳根”呢?也是同样的道理,称为耳根是因为它说明它有能闻的功能,说明它的本体具有能闻的功能。耳朵呢,耳朵我们看它的形状,从外面看,这个浮尘根,从外面看就好像一片新卷起来的叶子,很像一片叶子,这是浮尘根。但是我们能闻、能生起耳识的功能,是因为它的听觉神经的作用、那个胜义根的作用。所以它是藉由听觉神经的传导才能发挥闻的功能。
所以“能闻声”,是说明它的作用,能闻、能听闻一切的音声。可是一个是指本体,就是能闻的功能;一个是指它的作用,所闻的范围,是一切的音声。有本体来发挥作用,就是先具有能闻的功能,才能听闻一切的音声;而作用之后呢,又回归到本体,也就是听闻十方所传来的音声之后,如果没有其他的因缘,又回到本体,等待下次的起用。这样体不离用、用不离体,体用相当,以本体的功能为主来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就把它翻成“耳根”。
你们会不会觉得这一段很熟悉?跟我们刚才练习的有点像,对不对?那就说明什么?我们能闻的功能,跟我们刚才讲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关系?师兄?有没有关系?我们能闻的功能,跟刚才我们说要体会本来没有动摇的那个自性,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就是在讲这个?我们能闻的功能,我们为什么能够听闻一切的音声?那个能闻的功能,这个功能从哪边来的?我们自性的作用,对不对?我们刚才讲,能见的功能,它是怎么样生起的?也是我们自性的作用嘛,所以它是从我们的自性产生,这个本体产生这样的作用,所以它有色尘显现的时候呢,我的眼睛就马上能够看到。可是色尘是生灭法嘛,对不对?这个东西在我的眼前我就看到了嘛,可是它过去的话,或者是我转头,我就没有看到了,所以这个当下是生灭的,对不对?生灭的,对不对?对。
但是我这个能见的功能会不会因为这个东西拿掉了,然后它就消失?跟它一起消失,会不会?不会,对不对?所以等一下有另外的东西再来,我是不是又看见了?那表示说从体起用,我们的本体有能见闻觉知的功能,这个功能的起用是生灭的;可是它生灭完了之后,它又回归到我们的自性当中,我们的自性是没有生灭的。
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个六根的根性是不生不灭的自性;可是它能见闻觉知的这个是生灭的作用,这个叫做“本体起用”,用又“回归到本体”。我们能见、能闻的功能你用完之后,它又回归本体了嘛,是不是这样?所以它下一次有境界来的时候,它又生起作用了。
我们知道这个很重要,知道什么?那个天眼通、天耳通怎么来的?知道吗?我们自性的功能是不是只有在这个地方?只有在我们的眼睛、耳朵?(有师兄答:不是)那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够天眼彻视,然后天耳彻听,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我们以为这个是“我”,我的眼睛就被这个臭皮囊隔住了,所以我只能看到这个——我穿不过去的墙壁,我没有办法看出去,也没有办法看到十法界所有的一切众生,或者是十法界的依正庄严,我都看不清楚。
可是依道理来讲,我们那个不生不灭的自性它应该是无量无边的,对不对?我们不生不灭的自性,它在哪里?(有师兄答:尽虚空)对呀!尽虚空、遍法界,对不对?我们自性的功能应该可以尽虚空、遍法界,应该可以周遍十方的;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全部看到、全部听到?就是我们执著有一个“我”嘛,执著这个肉身是我,所以我们就被它困住了,只能够有眼根的作用,然后这个耳根的作用被它困住,让我们自性的功能没有办法发挥,所以那个神通没有办法显现的原因就在这里——就是我们没有回归到我们不生不灭的那个本体,然后再从本体来作用的话。我们的本体的功能,既然它是遍一切处,我们的功能也应该是可以遍一切处的。
我们就知道刚刚那个练习很重要了,你一定要回归到本体。那我们自性的功能既然是不生不灭、周遍十方的话,我们自性的功能应该也可以到达十方才对,这个就是神通显现的根源是这样来的。所以你没有见到自性,然后你没有从你的本体的自性当中发挥一切作用的话,你不可能有神通显现,对不对?对,那你怎么样求都没有用。
好,所以现在讲到这个呢,我们就比较明白,明白什么叫做“从体起用”,然后又“从用回归到本体”,那个本体是没有生灭的。所以我们能闻的功能本身没有生灭;可是音声有生灭,所以我们听完了,音声消失了,可是那个能闻的那个功能并没有消失,它又回归到我们的自性当中。那等一下有外缘的时候,有音声的时候它又起作用,知道你听到了什么音声的内容,就是这样的作用,都是我们自心的作用、我们佛性的作用。所以它是本自具足,我们本来都有的嘛,它一直都在。只是我们平常太忙了,找不到它,它其实一直都在的。
好,那其他的情况都是同样的:为什么叫鼻根呢?鼻根在梵语就翻成“能嗅”,因为鼻能够嗅一切的香臭,所以称为“能嗅”。那我们为什么不称为“能嗅”,而翻成“鼻根”呢?也是同样的道里,因为鼻根它同时兼具有本体的功能,还有它所发挥的作用。这个看起来像双垂瓜的鼻腔,就是我们这个“浮尘根”,这个鼻子好像一个瓜嘛、垂下来的瓜,所以它用双垂瓜来形容我们这个浮尘根的鼻子。可是我们有鼻识的作用,不是这个肉鼻的关系;而是嗅觉神经的传导,才具有这个“能嗅”的本体功能。所以它所发挥的作用,就是能嗅一切的香臭。那本体的功能是“能嗅”,它发挥的作用也是“能嗅”。所以我们称为“鼻根”的话,就同时具备了它的本体、还有它的作用。我们讲,一个“鼻根”就包含它“能嗅”的本体、还有它的功能,所以我们就把它翻成“鼻根”。
所以我们现在介绍这个五根:眼、耳、鼻、舌、身这个五根,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它都是我们自性的作用,它是属于胜义根,它的根性是不生不灭的;可是它的作用是有生灭的,我们知道这样就可以了。
它是属于色法,我们现在是在讲色法。五根是什么?五识生起的所依嘛;六尘是我们六识生起的所缘境,所以五根六尘是色法,我们现在在介绍色法。为什么是色法?因为它是五识要生起作用的一个是所缘境,一个是所依根,所以它们都是色法。
那色法是怎么来的?我们昨天已经讨论过了,它是我们心识所变现的。我们心识变现出色法,是八识的相分嘛。我们心识变现出色法,然后我们的心再去攀缘它;我们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是我们自性的变现,我们八识的变现)的话,我们就会以为六尘境界在我们的外面:我们看到的这些色尘啦,或者是我们听到的音声,我们都会以为它在外面嘛。可是实际上不是,它既然是我们八识心王的变现,它就没有离开我们自性的功能,它就没有离开我们当下的心念。那我们要破除对色法的执著就比较容易了,因为我们知道它是我们心识变现的,而不是真实存在的,那要破除对它的执著就比较容易了。
所以现在就是在谈论这个问题,这个色法是怎么来的?首先介绍五根,这个五根就是五识它所依的五种胜义根。
那我们看:舌根,它是指能尝的意思。梵语把它翻成“能尝”,因为舌能够尝一切的滋味:除了能尝酸、甜等滋味以外呢,还说它能帮忙除去饥渴,还有助于发表言论。就是说我们讲话需要舌头嘛,需要舌头的帮助;那我们要传唤、表达一些意思,召唤就是“你过来一下,你等一下去办点什么事情”,这就是召唤。你要传达这所有的内容就必须要有一些言语跟音声,那就是要这个舌根的配合,所以这些内容都属于舌根的作用。
那我们不翻成“能尝”,而翻成“舌根”,也是同样的意思,因为舌根它能够同时兼具有本体,还有作用的意义在里面,所以就这样称呼它。那这个舌根的舌膜,看起来好像月亮倒挂过来,伸出来好像半圆形,那个月亮倒挂过来的一个形状,这是指它的浮尘根的形像是这个样子。藉由味觉神经的传导才发挥“能尝”的功能,这是指本体的功能来说;而它的作用,也是能尝一切的滋味。因此不管是本体的功能,还是它所发挥的作用呢,我们都知道它是“能尝”,因此翻成“舌根”。就是说明它这个能尝,不管是本体还是功能都是“能尝”,能够尝种种的滋味:知道它好吃不好吃啊,酸、甜、苦、辣啊,这个都是“舌根”的作用。
那身根呢?身根它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我们整个身体上下、里里外外它有好多内容嘛,所以身根含有“积聚”还有“依止”这两重意义的名称。“名称”在唯识的名相里面,它的名字就叫做“名身”,名身我们后面会解释,它是属于二十四不相应行法里面的。因为一切法都有它的名称,那我们就是藉由这些名称来解释诸法的自性。就是每个东西都有名称嘛,所以我们讲到这个名称,我们就知道它代表是什么意思,这个是种种名称,它为什么要这样来命名的原因,就是它要解释这个东西它到底是什么内容。
譬如说“炉”或者是“瓶”,它是一个字的,我们叫做“名”。那如果两个字的话呢,炉我们叫做“香炉”,这个点香的叫做香炉;那个插花的叫做“花瓶”,就是两个名以上的,两个名称以上我们就叫做“名身”。
那如果又要形容它的材质的话:这个香炉是什么做的?是铜做的?还是金子打造的?还是木雕的?或者这个是锡的花瓶、锡做的花瓶,还是珐琅做的花瓶,这三个名称以上的我们就叫做“多名身”。所以一个字的叫“名”,两个字的叫“名身”,三个名称以上的我们叫做“多名身”。
由此可知,万法就是以各种“名身”来解释它的自体。现在讲到这个身根呢,为什么称身根为“积聚”还有“依止”这两种名称?就是因为我们的身根是积聚地、水、火、风四大所造成的,所以称为“积聚”。所以积聚的意思就是地、水、火、风四大所造、假合的。我们的地大,就是骨头啊这些是地大嘛;那水大呢,就是所有的液体,我们身上所有的液体:血液啊、口水啊、膀胱里面的尿啊,这所有都是水大;那火大呢,就是体温、我们的体温是火大,温度就是火大;风大就是呼吸,口鼻的呼吸,还有我们内在的细胞跟细胞之间的交换,我们不是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吗?这个细胞跟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这个都是属于风大,所以我们体内的气就属于风大。我们就知道这个它实际上是地、水、火、风四大的积聚而已,它是假合之身,不是真实有这个身。
同时它又是眼、耳、鼻、舌等根所依止的地方,所以又称为“依止”。我们身根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积聚”的意思,一个是“依止”的意思。“依止”就是它是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都长在这个身根上面,对不对?那我们刚才讲的这个眼根、耳根,它也都是在这个身根上,都长在这个身体的上面,所以它是这一些所依止的地方。这就是身根它有两个意思:“积聚”跟“依止”的意思。它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所依止的地方,所以称为“依止”。
那在梵语呢,身根它叫做“迦耶”。我们不是说“萨迦耶见”就是讲“身见”吗?那“迦耶”是什么意思,就是“积聚身根”的意思,就说明我们的身根它是积聚;哪些东西积聚呢?三十六个不净物,或者我们介绍过“不净观”,它是三十二个身分的不净物所积聚的。那我们不管把它分为三十二个部分,还是三十六个部分,都说明它是假合的。所以听到“迦耶”这两个字,我们就应该知道它是假合之身,这个身根是假合。我们所谓的身见,它是假合之身;而不是真的有一个实有的“我的身体”的存在,不是,它是积聚的。
所以梵语的本身其实就说明出它的意思了,就是说明它是“积聚身根”。它不但为四肢百骸、诸根所依止呢,又是全身三十六种不净物积聚的处所,所以称为“身根”。这三十六物的话,我们就把它用括号介绍出来了:头发啦,发、毛、指甲、牙齿、眼屎、泪、涎、唾、屎、尿、垢、汗——这十二种是外相的不净,我们外面可以看到的:有眼屎啊、鼻屎啊、耳屎啊,这些;那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脂肪、膏、脑、膜——这十二个部分是我们身体的不净;还有内在的、内部的不净,里面有五脏六腑嘛,所以它有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脏、熟脏、赤痰、白痰——这十二个部分是内部的不净。是把它分成三种外相,本身的、还有内部的,这三类的不净,所以是三十六种不净物的积聚的处所,叫做“身根”。
我们的身根既然是由四大地、水、火、风,还有三十六物不净所积聚的,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翻译不把它翻成“积聚”,而是要翻成“身根”呢?那就是因为这个身体很像一种印度的鸟,全身都长满细毛(因为我们有毛孔嘛),有一种印度的鸟牠就是全身长满细毛,印度鸟的皮肤,我们这个身体很像那个样子,这个是讲浮尘根来说。那它的自体呢,就含有积聚还有依止的功能,这个就是因为身根它有积聚跟依止的意义,跟这个意义相当,我们就把它翻成“身根”。这就是为什么不称为“积聚”,而称为“身根”,因为身根就同时说明它有积聚、还有依止的意思;我们只翻成“积聚”的话,就没有包含“依止”的意思在里面。所以我们把它翻成“身根”,它不但是四大、三十六物的积聚,而且它还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的所依,所以我们就把它翻成“身根”。
我们所谓的身体呢,指的就是这个身根,它是以地、水、火、风(能造色),我们昨天讲的,还记得吗?有能造色、所造色嘛:能造色就是地、水、火、风;那所造色呢?昨天讲的,再看那个表就知道。那现在讲它的基本单位,我们昨天也介绍过:有地、水、火、风这个四大,还有四微,四微就是色、香、味、触,这个是所造色这个八法为它的自体。所以现在所谓的身根呢,就是有这个四大、四微为它的基本单位就对了,构成身根的基本单位。那同时也是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所依的根。
那接下来就是要解释地、水、火、风这个能造色,还有所造色的内容。那为什么称地、水、火、风为“能造色”呢?因为一切能造色都是依四大而生的,就是一切的色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就是地、水、火、风,所以我们就说它是能造一切色法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色法的所依,所以称为“能造色”。另外,它还被称为“四大种”或者是“四界”,就是要解释有这两个名称,我们常说地、水、火、风是四大种嘛,那为什么称为“大种”?它要解释一下。那它另外一个名称,我们也常常看到经典上写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那就是讲这四界。那它为什么用“界”这个名称,它也要解释一下。所以我们现在就知道能造色的地、水、火、风,它能够称为“四大种”,也能够称为“四界”。
那为什么称为这个名称呢?所以它首先要解释为什么被称为“种”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具有“所依”,还有“因”这样的含义。“因”就是指…,像种子的话,它能够生出什么?像苹果种子可以生出苹果嘛,那它就是生出苹果的因;那这个四大种也是因为它可以生出一切色法,所以它是具有这个“能生因”这样一个内容,所以它就被称为“种”。那它是一切色法的所依嘛,所以就称为“种”。称为“种”就有这两个意思:因为它是一切法的所依,因为依它造成的嘛,所以一定是所依、一切法的所依,因为一切法的最基本单位就是地、水、火、风,它能够造出种种的色,所以它是一切色法的所依;那因为它能够生起一切色法,所以这个能生的因好像种子一样,所以叫做“四大种”。
为什么要加一个“大”呢?就是要区分其他的:因为有一些有“大”的功能、有“大”的周遍的这样的现象;但是它没有“能生”的这样的功能。像虚空,它大,但是我们不能叫它大种,为什么?因为虚空不能够生出任何的东西,因为虚空它只能容纳万物,它不能生长万物,万物不是虚空长出来的,所以它只能称为“大”,而不能称为“种”。那一般的种子呢,可以生出一切的植物来,但是它又不能周遍,所以它能够称为“种”,不能够称为“大”。
所以,只有现在我们讲的地、水、火、风它可以叫做四“大种”,因为它既然有周遍的意思,周遍的意思就是什么?我们刚才讲,我们自性的功能遍一切处,因此一切处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生出四大来,对不对?都能够生出一切的色法来,所以这个我们自性的功能遍一切处,因此能生色的地、水、火、风它就有周遍法界的意思,所以它能够称为“大”;然后它又能生出一切法来,所以它又称为“种”,这就是说明它的名称,为什么只有它能够称为四“大种”的原因。
那为什么称为“四界”呢?称为四界,就是因为它具有“因”、还有“出生”的意思,所以被称为四界。那什么叫“因”呢?它有解释,因为这四大能够创造一切的色法,它是生出一切色法主要的因,就是我们刚才讲能生的因,地、水、火、风能生出一切的色法来,所以它是一切法的能生因。能生,所以它出生一切的法。所以这个“出生”的意思就是说明四大种为一切色法的出生处,它具有这个能生因,然后它生出一切的色法来。所以它是一切法的基本单位,这是表示它能生。然后它的所生,它又能生出一切法来,这是“出生”的意思。所以它就是具备有“因”、还有“出生”,这两种意义,所以叫做“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有“能持自相”跟“能持造色”这个含义,所以被称为“四界”。那什么叫“能持自相”呢?因为“地”它能够保持…,它的自相是什么?地是坚硬的,所以地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它非常坚硬,那这个坚硬就说明地它自己的相貌叫做自相或者自性。就是地的性质是什么?就是很坚硬,这是地的性质。那水呢,就是水能够保湿嘛,所以水能保持这个“湿润”的自相。火呢,它有温度,所以它能够保持“温暖”的自相。风呢,它可以保持“轻动”的自相。这个就是“能持自相”的意思,就是地、水、火、风它都能够保持它自己的相貌:像地大的坚硬的相貌,还是水大的湿润的相貌,还是火大温暖的相貌,风大轻动的相貌,这是第一个。
那另外,它能“能持造色”,就是说明了四大种不但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现象,还有一种潜在的力量,能够执持所造的色法,使它继续不断地存在,所以叫做“界”。就是一直可以保持,它能够生起一切的色法,对不对?那它形成了这一切色法的现象之后呢,它不会消失。像我们打造出这个桌子来说的话,或者造这个房子的话,它是不是造了以后就可以维持它的样子?这就是可以一直保持它原来的样子,它不会散掉。房子不会突然没事情就倒塌;或者是这个桌子做好了,然后因为它不能保持它的自性然后它就散掉了,不会这样。这就是在说明这个“能持造色”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水、火、风,它不但能够创造出这个形形色色的现象呢,而且还有一股力量能够继续保持它的样子,不会变样子。
所以我们一看到那个东西就知道,那个榻榻米就是榻榻米,就是这个样子,四方形的,它不会变样,它不会今天这个样子,明天又变另外一个样子,不会。所以就称为“界”,它有这个“能持造色”的意思。
那这样来看的话我们就知道:称为四界这个“界”的原因,是因为它含有这个能生的因,还有它能够出生,而且它还能够保持它的自相,而且还能够继续保持它所造种种色的那种形像不会改变,所以我们称为“界”。
那至于四大它所发挥的作用呢,就另外还要再谈到“持、摄、熟、长”,就是说四大它的功能,它到底有什么功能?我们刚才是说它能够生出种种的法来,能够生出一切的色法来。一切的法都以地、水、火、风为最基本的单位;但是地、水、火、风它有什么样的功用呢?现在接下来要介绍它的功用。
那地大它有“持”的作用。你看万物都生长在地大上面、都生长在土地上面,那表示说地大它有“能持”的功能,它能够持一切物。所以“持”就是地大的作用,万物都是依地大而存在,才能有所凭借而继续地生存下去。所以“任持担当”它就是地大的功能,地大的功能就是它能够“任持担当”,一切万物的生长它都能够承受。
所以我们一般在佛法呢,也是拿这个“地”来象征、表法的意思,象征我们什么?地大象征我们的什么?(有师兄答:身体)象征我们的身体?它有什么表法的意思?讲到“承”什么?任持担当,有承担力,可以承担什么?我们在讲佛法,不是讲身体。以佛法的表法来讲,它承担,表示我们可以承担如来家业。譬如说一个发心的菩萨,他有承担如来家业这样的一个担当力,所以他能够发菩提心,行六度万行,能够承担如来家业,称为佛子。就好像世间国王的王子,他是要继承王位的嘛。那我们发菩提心的菩萨要继承什么?佛位嘛,所以叫做佛子。就好像世间的王子,那我们是佛子,佛子要承担什么?(有师兄答:如来家业)如来家业。这就说明一种承担力。
所以我们修行如果说有发愿的话,你就能够承担一切众生的苦在你身上成熟,那你就有菩提心、有菩萨的担当。
可是,如果我们的承担力是连自己的业都不愿承担的话,修行如果怕:我很害怕业障现前啊,最好是佛菩萨多多加持,上师多多加持,都不要让我障碍现前啦!那他有没有承担力?它就说明什么?他连他自己的业他都不要承担,他可能发菩提心说我要承担一切众生的苦在我的身上,然后我可以承担如来的家业,我可以承担佛的责任在我的身上吗?度尽一切众生的菩提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呢?可是你连自己的业你都不要承担,都希望看能不能消灾免难这样子,有机可趁。
过去造的业,你都不要受,请问它什么时候才能够报?你都不要给它成熟的话,那你要什么时候才报?它会不会自动消失?“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它什么时候报?你如果都不要它现前的话,因为你不愿意承担你的业力成熟,不愿意障碍现前:“冤亲债主都不要给我出现,不要障碍我成道修行,都给我闪远一点。”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可能成就吗?他可能解脱吗?他可能发菩提心,然后发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吗?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承担。第一个要承担的是什么?自己的业快快承担,让它快快报,对不对?报完就没有了嘛,(有师兄说:否则它会到下一世也要承担)是嘛,对呀!你现在想办法躲啊、闪啊、都不要成熟啊,它不知道会不会生利息?然后越生越多。(有师兄答:欢喜接受)欢喜接受。好,所以我们修行人第一个要承担的就是自己的业,“往昔所造诸恶业”好好地忏悔,好好地消业障。
接下来他才可能发菩提心,对不对?那接下来要承担的是什么?(有师兄答:度如幻的众生)度如幻的众生,说得好!发如幻的菩提心、度如幻的众生、行如幻的菩萨道、修如幻的法。所以对法门也不要太执著,都是如幻修行,这样才没有烦恼。能够这样,才能够慢慢扩展我们的这个承担力。
现在讲这个“地大”,因为地大在佛法里面它的用意非常、非常的深,然后它的含义非常、非常的广,我们现在只是稍微举一下例子,就是说有没有承担。像我们依止一个善知识也是要有承担啊;要不然善知识骂两句他就不见了,那就是说他没有办法承担善知识给他的教导,他没有那个承担力。他要求一切都很顺利,然后不能够有任何的挫折,或者障碍现前他马上就被考倒了,那也说明他没有担当力。
另外,在佛法它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心地”的意思,这个大地是说明什么?我们的心地。我们的心地是含有无量的宝藏,这是另外的一个大地的含义,说明我们的心地。因为我们“菩提自性,本自具足,能生万法”,所以一切的功德宝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神通妙用,都是我们本自具足,我们的心地里面本来就具足这个如来的智慧德能,只是因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不能够现前。所以我们要修定啊,要戒、定、慧啊,持戒啊、修定啊,然后希望能够开发我们心地的宝藏。所以宝贝都不在外面,不要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错了。我们是要返本还源,回到我们的自性当中去发现,让它能够开发我们自性的宝藏,这个是大地另外一个很深的含义,它也很重要。好,我们顺便提一下。
那这个“摄”就是水大的功能、水大的作用。万物就是依水大的团摄才不会分散开来。譬如说粉笔,粉笔如果没有水大的话呢,它就变成粉末状。所以我们昨天也谈到了,一切的色法都含有地、水、火、风在里面,四大都有。因为没有水大的含摄,它就散开来了。所以水大它的作用就是它能够凝聚,有这个凝聚力,凝聚这个色法,让它不会散掉的这样一个功能,这是水大的功能。那地大的功能我们刚才讲过,它就是能够任持、保持。那不只保持,而且还让它不要散掉——那个是水大的功能。所以这个“摄”,就是水大的功能,“摄而不散”是水大的功能。
那“熟”是火大的功能。就是万物都是藉助火大的功能,才能够趋于成熟。就好像我们煮饭一样、炒菜一样,就是加温嘛,加温就是火大,所以它才能够熟,饭能够煮得熟、菜能够煮得熟,这就是说明火大有成熟的功能,所以这个“成熟”就是火大的功能。那我们也是啊,出生到现在也是不断不断地成熟嘛,这个也是有火大的功能。像我们吃东西下去,我们吃完东西体温会升高,你们有发现吗?那是什么?火大的功能,要帮助消化,所以体温会升高。我们东西吃下去,能量马上开始消耗,开始发热,那时候体温会升高,然后同时火大它再开始消化。所以这个“成熟”都是火大的作用。
那风大的作用是什么呢?是“长”。万物能够生长,就是因为有风大的作用。世间如果没有风,万物就无法欣欣向荣地生长,所以这种使万物势力加强,引动万物生长的,这就是风大的功能,因此“流引增盛”这就是风大的功能,就是能够生长万物。
由以上四大的作用,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宇宙万法的形成,都不是单独的地大或者火大、水大、风大它就可以构成的。譬如说一个石头来讲,我们会以为说它只有地大嘛;可是不是,如果它没有水大,它就散成粉末状了;那它如果没有火大跟风大的话,它就会一直是那个样子;可是我们知道石头它有风化作用嘛,年代一久它会慢慢、慢慢化成粉末,对不对?那就表示说它在成熟、它在生长,那就是火大跟风大的作用。所以任何一个色法都有地、水、火、风,所以我们才说它是构成一切色法的基本单位。
所以可见万有诸法,不论是有生命、还没有生命(就是有情、还是无情呢),它都是具有四大,而且恒不相离。这就是四大种为什么被称为“能造色”的原因。所以到这边为止,它就是解释:为什么地、水、火、风是能造色?就是因为它是一切色法的基本单位,不管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都是以地、水、火、风为能造色。
那为什么色、香、味、触它是被称为所造色呢?现在在说明四大、四微是构成一切色法的基本单位。那一个是能造、一个是所造,能造是地、水、火、风,所造呢是色、香、味、触。那现在要说明:为什么色、香、味、触是所造呢?
因为凡是“所造”,就一定是具有色、香、味、触这个四尘,所以这个四尘又称为“四微”。“微”就是微尘的意思,就是说它已经分析到最小的单位,分析到不能够再分析了,所以我们叫做“极微”,或者叫做“微尘”。所以它在有对色的色法当中,最极微细,不可再加分析的这个色的细分,就称为“极微”。所以这个色、香、味、触呢就是极微,这四个极微色,所以我们就叫做四微。这个微就是极微的意思。“极微”就是说明:它已经是分析到不能再分析的、最小的单位了,所以它是形成“有对色”的最小单位。
我们昨天有看到那个表嘛,有对色,有根、尘相对的就叫有对色,所以它包含了四大,还有所造的五根、五尘来说,这个都是属于有对色的最小单位,就是四微。
一般来说,都是共称五尘。为什么这里偏偏没有讲到“声尘”呢?我们昨天已经解释过了,为什么色、香、味、触,没有讲到声?就是音声它是生灭法嘛,它是摩擦所形成,它是四大的摩擦才有的,所以就没有声尘,因为它是生灭法。那色、香、味、触,它是一直都能够存在的。所以这是因为“声尘”由四大种相击(互相摩擦就是相击的意思)而发出来的,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不像色、香、味、触,它是恒时俱有,所以它不能作为“所造色”的基本单位。
由此可知:不论是无情、还是有情的色法呢,它都是由四大、四微这八法所成的,当然我们的“身根”也不例外。所以我们现在要记得的就是:一切色法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能造色的地、水、火、风四大,所造色的色、香、味、触四微——这八法是造成一切色法的基本单位,这个我们一定要记起来。
那接下来,它就说明什么是“浮尘根”跟“胜义根”。这边有说明,这个我们要弄清楚它讲的是浮尘根还是胜义根。那我们现在所谓色法的五根呢,它是属于胜义根的范围。那浮尘根也在内哦,为什么?浮尘根属于身根嘛,因为它长在我们的肉身上。所以现在讲的这个色法呢,其实就包含了我们浮尘根跟胜义根的范围在里面。
所以现在讲的“身根”呢,也是五识的所依。因为五识所依的五根,它都是依身根而有嘛,因为这五根离开身根,你说五根长在哪里?没有,它就长在身根上,所以它(身根)就变成是它(五根)的所依了,所以说身根也是五识的所依。
但是这里要澄清的是:“五根”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见的浮尘根,不是看到的这个眼睛啊、耳朵这个肉耳啊、我们看到外在的鼻子啊、舌头啊、还有这个身体——这个是属于感觉器官。那我们现在讲的五根是指“胜义根”,就是指它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嗅觉神经、味觉神经、还有触觉等的感觉神经。一个是感觉器官,一个是感觉神经;感觉器官是浮尘根,感觉神经是胜义根。
所以五识所依的五根呢,虽然都属于色根,但是有浮尘根跟胜义根的差别。所谓的浮尘根呢,它就是粗糙的地、水、火、风四大所造的,就是我们所见到这个眼珠子啦,我们看得到这个耳朵啦,我们看得到这个肉的鼻子啊,还有舌头啊、这个皮肤等等,这个是属于浮尘根,是感觉器官。由于它的粗糙混浊,加上极为虚浮不实,虚浮不实就是说我们真正生起五识的作用不是它,而是胜义根。所以它变成说虚有其表这样子,只是长在这些感觉器官,但是真正主要的作用不是它生起的作用,所以就称为它是“浮尘根”。而且它也是浮在外面可以看到的,也叫做“浮”的意思。它并不能够发生五识的作用,只能够扶持胜义根,使它能够暂住不坏,它是眼识的所依根,这是浮尘根。
什么是胜义根呢?是清净的四大所造,所以它比较微细;刚才是粗糙的四大,那现在是清净的四大,就是我们所谓的感觉神经。由于它的形象非常的微细,所以不是我们一般肉眼可以看得见的。因为它的自体极为清净,能映摄外境,为五识的所依,因此又称为“净色根”。
所以不论是浮尘根还是胜义根,都是能造的四大,还有所造的四微这八法所成的,只是它有粗细的不同。那我们全部都称为“色蕴”,所以我们讲五蕴,色、声、香、味、触的这个五蕴,这五蕴的色蕴包含这个胜义根跟浮尘根的范围在里面。那也说明了色蕴的基本单位是四大、四微,是一切色法的基本单位。
那“色”,就是有质碍的意思。浮尘根能扶持胜义根,是胜义根的所依处;而胜义根又能够生起五识的活动,为五识的所依,这就是我们所有“身根”的范围。所以现在讲到“身根”,就知道它有胜义的五根,还有浮尘的五根,都包含在身根的范围里面,所以身根它的范围就比较广的。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