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4、心法(前六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好,我们看四十页。一切法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心法,分为八种:眼、耳、鼻、舌、身、意识这六个,我们称为前六识;还加上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

那这边首先介绍前六识。前六识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它是依根而得名:眼识是依眼根、耳识是依耳根、鼻、舌、身都一样的。那为什么称为第六意识呢?它是依“意根”,这意根是指第七末那,翻成“染污意”,所以第六识依的是什么根呢?是第七识的“末那识”,称为“意根”,所以称为“意识”。所以前六识都是依根而得名,这个首先我们要了解,它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好,那四十页最后一行这边讲到说:首先解释前五是依根来命名的原因,这边讲到它有五重意义:

第一个是“依”,就是“依根之识”。就是五识呢,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识必须依托五根才能够生起活动,这是第一个——依根。像眼识必须依眼根才能生起眼识的活动。

第二个是“发”,“根所发识”。这是说五识的生起,完全是由五根所引发的,是引发来说。譬如说眼识为什么会生起?就是要眼根来引发眼识的作用,所以这是第二个“发”的意思。那如果眼根出了问题,它就会影响眼识的作用。譬如说像我们眼睛有毛病的,它这边举例子,譬如说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等等,它就会影响我们眼识的功能。那眼识为什么出了问题?是因为眼根出了问题。

第三个是“属”,“属根之识”。是说五识依于五根引发作用的时间是恒常相续的。不论何时五识要用到五根都可以随时配合,所以对依根发识的时间来说,是完全属于根的。这就是说它是没有间断的,它们互相配合之间的关系,时间上面是没有刹那间断的。眼识随时要生起作用,眼根都要跟它配合、随时配合,这就是“属根之识”。

第四是“助根之识”,这个“助”的意思,就是五识对于所依的五根也有相当的助力。五识虽然要依五根来生起五识的活动;可是反过来,五识对于它所依的五根呢,也有相当的助力,就是还是能够帮助它。譬如说我们眼识看到乐境的时候,我们眼根也会觉得很舒适;眼识看到苦境的时候,眼根好像也会有刺激的痛感,这个就是“助根之识”的原因,可以帮助它。

第五个“如”,就是说它们所照的外境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这个“如”是相等的意思,是说五识和五根所照的外境是相同的。譬如说眼识所缘的是黄色的话,譬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黄色的花的话,那我们眼根也跟眼识一样,同时照见相同的外境,所以这时候眼根它照见也是这个黄色、黄色的花。这就是“如”的意思,眼根跟眼识所照的外境是完全相同的。

以上五者,除了“根所发识”之外,其余四者都是“依根之识”。“依根之识”就是依五根而发起五识的作用,所以是以五根为主;“根所发识”是因为五根起了变化而影响到五识,所以是以五根为辅。这是讲到“依根之识”跟“根所发识”它们的差别。一个是五根为主,一个是以五根为辅。

经中说:“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这里的“精明”就是指八识的本体。这个本体原来是湛然常寂的真心,只因众生迷失了本性,因此形成了虚妄的八识。这里的“六和合”指的是前六识,就是说这虚妄的八识还要借着六根来了别外境,因此有了六识的名称。这就是说我们的本体,我们湛然常寂、本自清净的那个本体是只有一个;可是它有功能,它借着眼、耳、鼻、舌、身,能够有照见外境这样的功能,可是它的本体只有一个,这就是“元依一精明”,“一精明”就只有这八识的本体,它本来是只有一个。“分成六和合”,那就是因为前六识的功能,从本体而发起六识的功能。所以看起来好像有眼、耳、鼻、舌、身、意,照见相对这个色、声、香、味、触、法,好像有六个作用,其实它的本体、功能只有一个。

譬如映在眼根上时,用于分别色尘的我们称为眼识。这是以六根来讲,它这个六个就是六根面对六尘,有六种功能。那入耳根的时候呢,我们可以分别你听到是什么音声,这个是称为耳识。

这种情况就好比一个房间有六个窗户,房内藏着一只猕猴,窗外只要有人一呼喊,这只猕猴就会马上向外呼应,用这个来比喻:六个窗户比喻六根,弥猴比喻我们的八识这个本体,本体只有一个,可是有六个窗户,六个窗户就是我们的六根,那外面只要有人呼喊,就比喻有六尘境界牵动的时候呢,我们虚妄的八识就会依六根来了别六境。由于有六根的不同,所以就有了六识的差别。这就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这句话的意思。

已知有六识的差别,那么它们的功能是不是相同的呢?依五根而得名的前五识它本身只有照境的作用,所以在五根面对五境的时候,第一念的当下本来是没有分别的。这就讲到,我们五根面对五尘,触、受的那当下,第一念是现量境,是第二念第六意识分别才加上去。

所以我们平常说要多练习触、受不要进入爱、取的阶段,就是保持第一念的当下它是现量:看到就是看到,听到就是听到,你第六意识没有加进去,明白吗?就是它这边讲的“第一念的当下本来没有分别的”,所以前五识是现量境——眼耳鼻舌身这个五识是现量境,它没有比量的。所以实际上我们五根面对五尘的时候,五识是现量境。那我们就知道,其实我们前五识看到、听到的当下,它都是现量,没有分别的。

那为什么我们知道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那是第二念的第六意识加进去的。所以我们平常说要安住在当下或保持现量境,这样来练习无分别的意思就是说,不但前五识,因为前五识它本来就现量,我们不需要控制它不要看或者不要听,因为它本身就是现量境,它没有问题的。五根面对五尘生五识,这个本身没有问题,因为它本来就是现量境,它不会落入比量的,明白吗?所以我们只要保持第六意识的现量境,因为第六意识它有三量,它有现量、有比量、有非量,第六意识有三量。前五识只有现量,没有比量、没有非量;第六识三量都有:它可以现量、它也可以比量、它也可以非量。

那什么时候比量呢?就是我们一念生分别的时候,它就落入比量。它如果还是保持第六意识的现量的话,就是说,你前五识起作用的时候,前五识是现量嘛,那你第六意识又保持现量,那就没有问题了;你就是看就是看到,听就是听到,你没有分别的,这样明白吗?所以我们只要把第六意识控制好,前五识它本来就是现量,我们不用在它身上下功夫,来练习,这样明白吗?

那第六意识什么时候是非量的呢?第六意识什么时候是非量?非量的意思就是颠倒错误的认识,我们叫非量。明明没有的,像龟毛兔角一样,本来不存在的。对我们认知的对象颠倒错误的认知,我们叫非量。那第六意识,哪些情况之下它是有错误颠倒认知的?譬如说什么时候?你对外境的认识有错误,或者是对你第六意识相对的法尘境界的认识有错误,是哪些情况之下会认识错误?

譬如说:喝醉酒、吃迷幻药;这个明明看起来,我们大家看起来都是柠檬水嘛;可是他可能就会看成别的东西,那就是说对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个,他颠倒错误的认识;还有精神病患,他看到的可能就不是柠檬水哦,对不对?他就是对我们大家所共知共见的对象,他有错误颠倒的认见,我们叫非量。

还有什么时候?可能梦境也是啊,什么梦都有啊,可能已经超越现实的梦境啊,是不是?不存在这个世间的有时候会梦到,可能是过去生不晓得在哪一个星球,然后第八识的种子在这一世生现行,在梦境,很多梦境跟事实、跟现实的完全不同嘛,好像是另外一个时空,或者是超越现实的状态,那个也算是非量嘛!以我们现在共同的认知、共见、共知来说,它也不是正确的,它也是有错误颠倒。是不是?反正是错误的认知、颠倒错误的认知我们都叫非量。

那第七识呢,只有一个量,是哪一量?我们第七识哦,它是现量、比量、还是非量?第七识。我们刚才是一个一个介绍嘛:前五识是现量,第六识是三量都有,第七识什么量?(有师兄答:比量)第七识是比量,为什么?(又有师兄答:现量)现量啊?第七识现量?那它应该不会执著嘛,它已经分别什么了?它分别什么?第七识是分别什么?啊?(有师兄答:我执)我执?那“我”——有没有这个东西存在?(有师兄答:没有)对!那它是什么量?(有师兄答:非量)哎呦!好聪明啊!非量,根本没有我!我们全部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根本这世界上没有“我”的存在!一切法无我嘛,人无我、法无我。

事实的真相是“无我”的,根本没有“我”这个东西;可是我们为什么每个人都根深蒂固有一个“我”的存在呢?那就是第七识它是非量的,颠倒错误的认知,明明没有“我”,但是它以为有我,这就是我们要破除的对象。我们修行要破什么?就是破这个啊——执著,以为有我的执著。

那第八识是什么量?第七识是非量哦,没有现量、也没有比量,第七识只有一个就是非量,因为明明没有“我”,它以为有“我”,就是颠倒错误的认知嘛,它是最标准的非量。刚才举的第六识的非量都还不是最标准的,因为它只是相似的现量、相似的比量的错误,我们叫非量,它还不是像第七识这么标准。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我”这个东西嘛,这样明白吗?可是我们刚才讲第六识的非量,它只是说可能有一些颠倒错误而已,暂时一个颠倒错误的情况出现,那可能颠倒错误的不是当下所认知的这个东西;可是它颠倒错误认知的那个东西,可能当下不是那个东西,可是可能还是现实里面的东西,只是他当下认知错误,对不对?可是那个东西可能现实里面还找得到嘛,对不对?

可是现实当中找不到“我”这个东西,所以它是标准的非量,第七识是标准的非量,因为根本没有“我”这个东西存在,这样明白吗?这个很重要。

第八识是什么量?其他都没有,哦!第八识“本自清净、本不动摇、本不生灭”,所以是现量,嗯,平静无波的大海是现量,对!所以第八识也只有一个量——就是现量,它没有比量、也没有非量,就是现量。

那我们对这整个八个识,所谓的“量”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心去度量的那个叫做“量”。量嘛,我们要用尺来量嘛。那我们量的作用有现量、比量、非量,能度量的那个心。

所以第一念当下本来没有分别的。所以我们平常要怎么样练习修定呢?就是一直保持当下第一念这个现量境,不要进入第二念的分别。第六意识保持现量境就好了嘛,因为前五识本来就现量,第六意识保持现量;第七识非量,不要去管它;第八识本来就现量,所以就没有问题了,其他都没有问题。是什么有问题?第六意识落入比量,所以开始分别了嘛,对不对?

所以我们只要把第六意识保持好,现量!不要落入比量,你就可以一直安住在你那个如如不动的真心里面。你只要把第六意识管好就好了,因为其他都现量,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对不对?是不是?这样我们修行就知道怎么样把握重点:只要保持第六意识不要起分别。因为直到第二念呢才是有了分别,而这个分别是来自于第六识的作用,第六意识从现量落入比量了。由此可知,前五识的功能只是照境,第六识的功能是分别了知。

好,前面已经说明前五识是依五根而得名,因此称为眼识、耳识等;那么第六识它所依的根是什么呢?就是第七识,是它所依的根;所以第七识又称为“意根”,依“意根”而得名,所以称为“意识”,这是第六意识它的名称来源。

补注当中说:虽然前六识都是依着“意根”而转,现在要说明为什么第七识这个意根是第六识的所依,现在要解释这个:

因为第七识为前六识的“染净依缘”。六根面对六境,生起六识作用的时候,是依着第七识的“染污意”。所以第七识为什么称为“意根”?等一下会讲到第七识的时候,它本来叫“末那”、末那识嘛,那我们翻译成华文就是为“染污意”的意思,所以它称为“意根”。那就是第六识它会伴随着第七识的作用、染污意的作用才起惑造业,然后再转这些烦恼业力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有漏的种子,所以说前六识是依着意根而转。

那个真正的罪魁祸首还不是第六识,因为第六识它只有分别而已,它没有执著啊,它没有“我”,对不对?第六意识本身没有,是第七识。所以讲来讲去还是第七识惹的祸,对不对?第六意识它落入比量也没有什么,它只是分别嘛,说:哦!这是柠檬水、这是茶水,这样子而已,它也没有起执著。那就是因为它依的根是什么?第七的末那识,那第七识恒审思量执八识为我,所以它就把那个“我”的观念放进去,我们才有了执著说:本来是看,本来是我的眼根面对柠檬水,第六意识分别说这个是柠檬水,从第一念现量,我眼根看到这个水的第一念,我看到了嘛——现量;第六意识第二念告诉我:柠檬水;那个第七识加进去以后就变成什么?“我的眼睛”看到柠檬水啰,加一个“我的眼睛”哦,对不对?

前面讲到前五识它只是照境而已嘛,只是好像照相机。那个影像呢,透过那个,它有那个影像在那个镜头里面。对,那个按下去,快门“喀擦!”那个是第几识?第六识?第六识嘛。喀擦以后,底片就感光了,就落入影像啰,那是第几识?落入影像了嘛,那是第几识?第七识?落影像是第几识?落影像的意思是什么?落影像是第八识,落影像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已经把它落到我们心里,已经有那个影像了。对,就是储存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对,那个底片就感光了。就是说,我的眼睛看到这个柠檬水,第六意识告诉我说:它是柠檬水。好,第七识,“我”最喜欢喝柠檬水。完了,最喜欢喝柠檬水这一念到哪里去了?落影像,对!所以我以后每次看到柠檬水我都会流口水嘛,为什么?就是因为过去我落影像的那个种子,都是爱死了柠檬水。

对,我们每个习气都是这样子造成的哦,不要怪说“我都没有办法,是它爱吃”。哪有什么它爱吃,都是你这样念念熏习到第八识,它成为很强烈的习气哦。所以每个人为什么个性不一样?就是这样子熏习出来的嘛。为什么每个人口味不一样?也是这样熏习出来的。喜欢吃辣的,每次吃辣的时候,他就一直串习他那个喜欢辣的种子嘛,所以他下次再看到咖喱啊还是什么,就“冻尾条”(台语:忍不住)了嘛,怎么会这样呢?“不吃不可以!”哪有不吃不可以,那个是你自己熏习出来的习气,也没有什么不吃不可以。对呀,你现在再回熏回去什么?“不喜欢吃、不喜欢吃”,你以后就可以不吃没关系啰。

那我们任何一个习气都是这样子养成的嘛。那我们就知道,我们每天六根面对六尘那个当下多重要。因为你一个不小心,第六识加进去分别,第七识一执取说“我喜欢、我不喜欢”,那个喜欢不喜欢的种子马上就落入影像,储存、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你下次看到同样的情况,那个喜欢不喜欢马上就出来了。为什么?种子生现行了;可是当下你没有再对治的话,它又回去了。所以你永远喜欢那个柠檬水嘛、永远喜欢咖喱,对不对?就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平常怎样练习?就是保持现量境,后面都没有了嘛。保持现量境,就是说我看到柠檬水,我过去虽然爱死了柠檬水;我现在开始修定,好,看到柠檬水,怎样?现量哦,前五识现量嘛;第六识分别:柠檬水,没关系啊;第七识没有加进去说“我”喜欢喝柠檬水了嘛,就没有落影像了,对不对?那喜欢喝柠檬水的这个种子还会不会再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诶,习气就是这样断掉了,我们每个习气就是这样断。

所以我们就知道,平常保持现量境多重要!因为你保持现量境,就不会继续串习过去的习气,然后可以慢慢慢慢把过去的习气怎样?因为你没有继续串习它,它的力量就可以慢慢慢慢弱。如果你还有再修对治的话,譬如说你还有修观的话:知道因缘所生啊,无自性,那所有的这些,很快是不是就清净了?那些业力的种子也好,习气的种子也好,是不是很快就清净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修止观的原因。修观能够帮助我们开发什么?空性的智慧、无我的智慧,那你也就没有一个“我”喜欢嘛,也没有一个我喜欢的“对象”嘛。所以修观的目的就是破执著最快,为什么?因为它帮助我们开发空性的智慧,你知道一切法是因缘所生、无自性,你就不会执著了嘛。无自性的意思就是说:没有真实的柠檬水好执著嘛,是不是这样子?也没有一个真实的“我”要执著什么对象嘛!只要是因缘所生的,它都是无自性、它都是无常的、它都是生灭的。就是告诉你通通是假的嘛,如梦如幻,通通是假的。通通是假的,你何必这么认真呢?没有柠檬水就不行啦?没有吃咖喱就活不下去吗?有那么严重?没有嘛。

对,所以我们修观很重要,它就可以彻底破除我们那个习气的种子,彻底地清净,它是连根拔除。那修定还不能做到,修定只是保持现量境嘛;可是你不知道它的自性是空的,那只是修定,你可以保持现量境,因此你可以伏住。好,我可以不要欣赏柠檬水、不吃咖喱,没关系;可是我那个业力的种子没有清净,我只是保持现量境,不让它起分别。所以它可以暂时伏住不现行,我定力很高的话,我那些都可以伏的很好,我的烦恼啊、业力呀、习气都伏得好好的,看起来好像定力很高哦。可是因为没有见空性的智慧,对!看不破的,只是说你的定力很高,伏得很好这样而已,懂吗?但是你没有真的观破,因为你没有空性的智慧,你不知道柠檬水的自性是空的,咖喱鸡的自性是空的,“我”——自性是空的,五蕴的假合嘛,没有“我”存在。

哪个比较彻底?是不是有空性的智慧破执著破得比较彻底嘛?它是真的从根本拔除,对不对?所以修定是为了要起这个观照的智慧;那修观就能够早一点开发这个见空性的智慧、无我的智慧,才能够真正的解脱轮回。要不然只有练功夫啊、什么气脉啊,气脉不能解决问题,你修气脉全部通畅又怎么样?你所有的脉,能够说出来的脉全部通畅又怎么样?你的习气没有断除,因为你没有空性智慧的观照,你的习气还在的!所以你在那边转啊转啊、左右转、前后转,又怎么样呢?不能够解脱,不能够开悟成佛的。对不对?练功夫有什么?

还是要练啦,因为功夫好的话,得定比较快嘛。你看人家都很快:无念就一、二、三,无念就无念。功夫,我们练功夫是为了怎么样?早点得定,得定又不是目的;得定要起这个慧观,早一点开发空性的智慧,这才是我们修行的目的。不要整天在那边搞身体啊、搞气脉啊、搞功夫啊,那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嘛!外道也是修这些四禅八定,对不对?

很不执著地练功夫,然后功夫很高,有见空性的智慧。功夫的自性也空嘛,有什么好得意?说“我”修得很厉害,那个就知道他不厉害嘛,因为他的我执那么重,“我”的功夫,还有“我”的功夫啊?没有“我”哪来我的功夫嘛!是不是很可笑?颠倒嘛,对不对?以为有“我”的大邪见,是不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修行的目的是破“我”,断“我执”,这才是我们修行的目的。可是一定要有见空性的智慧才能够破得了,你才能够彻彻底底的明白说:根本没有“我”的存在嘛!那还有没有我执要破?没有。本来没有“我”的,还有什么“我执”要破,没有嘛,是不是?对,所以你一见空性的话,那个“我”根本就不存在了,你不用再拿一个什么来把那个“我”切断,根本没有“我”,你切什么?你切什么切?是不是这样?懂不懂?

所以你只要见空性,就没有问题了。见空性的意思就是说你明白“无我”的道理,本来没有“我”,你还要不要用一个方法来断“我”?没有,不用了嘛,是不是?因为你已经知道没有“我”了嘛。什么时候知道真正的没有“我”?见空性就知道了嘛。因为空性就是全部都因缘所生,没有一个“我”的存在嘛,那“我执”它是自然就断了,因为你彻底明白没有“我”的这个道理。

所以什么时候可以比较使得上力?那个“我执”的力量弱一点?就是除非你见性了、你开悟了,你真正体会那个“无我”的道理了,那你就不会再执著啦!你不会在那个我执上面一直增加它的习气啊,以为有“我”的那个不会继续地串习了。所以悟后起修,这个时候才是开始真正的用功了。

前面都是带着我执在用功的嘛,有一个“我”练宝瓶气,练到无念,就是这样的差别。

所以我们就知道为什么第六识它称为“意识”,它的命名的来源就是它依的是第七识“染污意”、依的意根,所以称为“意识”。所以第六识它只是管分别了知,它还是很无辜的。那个罪魁祸首在第七识,它本身是染污的,所以才会起惑造业。起惑造业之后呢,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我们现在所有业力的种子、烦恼的种子、习气的种子,就是这样串习出来的。

所以说前六识都是依着“意根”而转,但却不能都称为“意识”,因为如此就无法分辨六识的差别。就是说前六识其实都是依着“意根”来转的,都是第七识加上去才有我的眼识在看嘛、我的耳识在听嘛,是不是?所以都是依这个“意根”而转;可是不能够把前面的六个识全部叫做“意识”,这样就没有办法分别。所以我们就另外把前五识依它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来命名;只有第六意识依第七识的“意根”来命名,这一段主要就是讲这个。这样就不会互相混淆了。

另外再将“依意为根”的第六识独名为“意识”,这样的话呢,前六识的名称就可以分辨清楚了。以上所说的就是六识,并没有包含第八识。这边就写出来了:所谓的心、意、识:“心”就是说明第八识;“意”呢,指第七识,这两识没有包含在我们现在介绍前六识的内容里面。

那翻过来,第四十六页。了解以上所说,就可以回答相关的问题(这一段也是重复的)。问:前六识都是依着意根来转,应该都称为意识才对,为什么只有第六识才称为“意识”?何况经教当中常常会看到这句话说:“因心、意、意识转。”那“心”是指第八识;“意”是指第七识;“意识”指的是前六识,(所以我们说、禅宗说“离心意识参”,我们就知道是离这八个识来参话头,不是用第六意识的分别去参话头。所以一般人参话头都参错了,他用他的妄想心、第六意识心去参:念佛的是谁?什么是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他用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去参,不是这样子。离心意识参!我们现在就知道,什么叫离心意识:这八个识都怎么样?保持现量境,这样来参话头。)可见前六识都称为“意识”,如今说只有第六意识称为“意识”,不就和前面五识互相混淆而有相同的名称了吗?这是有人这样子的问;可是答案我们就知道了,刚才已经解释过了。

论主回答说:虽然前六识都是依着“意根”而转,但是都不能全部称为“意识”,而是随着它的“所依根”来命名。譬如说前五识呢各有它的所依根,所以就依着它的名称、所依根来命它的名称。而第六识和前五识的情况不同,它所依的根是“意根”,是“依意根所发的识”,所以我们称为“意识”——这就是前六识名称来源最主要的解释。因此不可以执著前六识都称为“意识”,而将前六识的名称互相混淆。若是以它各自所依的根来命名,就能够分辨清楚了。

如果因为前六识都依意根转而总名为“意识”的话,那么第六识就会和前五识互相混淆而只有一个名称,全部都称为“意识”,所以这样不行的。如今我们若能辨别清楚,前五识是依它的所依根来命名,只有第六识是依意为根而名“意识”的话,这样就不会跟前五识产生混淆了。

所谓前六识都依“意根”而转,这个“转”是共的;但是说到各自所依的根,这个“根”就是不共的,所以不能够相提并论。以上所说,就是如何分辨前六识依根而得名的内容。经教当中虽然常常看到它说“心、意、意识转。”这个并不是现在讲的这个“意识”,它有另外的含义在里面。主要是说明不同的心意识,能够变现出不同的身、心、世界来,都是依着我们心识的功能而有所转变。

所有的身、心、世界,譬如说我们讲的十法界、六凡四圣,每一个法界都有不同的身、心、世界,正报跟依报都不同。可是它是怎么样显现的呢?为什么六道众生他们的身心世界不同?四圣法界他们的身心世界不同?是依什么而变现这个十法界呢?就是心、意、识,依这个心、意、识变现出十法界的身心、世界来;正报、依报都是随着我们心意识的显现。

所以这句话实际上“心、意、意识转”,意思说十法界都是我们心意识所变现出来的,是这个意思;而不是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内容。文中的“意识”虽然指的是前六识;但却并不表示前六识都称为“意识”。这就是为什么补注在结语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心、意并不在前六识的范围之内。

这一大段我们了解它都是依根而命名,这样就可以了。

那第七识呢?五十页,第七识我们翻译的话,是翻成“末那”、“染污意”。那它是以它的“相应”来称呼。为什么称为“相应”呢?这个相应的“末那识”,它本来叫做“讫利瑟咤耶末那”,这是它的全名、梵文的名称,那我们翻译成汉文就是“染污意”的意思。“染污”是一个,“意”是一个,它有两个意思,这个我们要稍微记一下:“末那识”的意思,我们翻为“染污意”:染污、意。

那“染污”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它恒常跟我贪、我痴、我见、我慢这个四根本烦恼相应,所以我们称为“染污”。就是第七识一起来,怎么样?这四个根本烦恼恒常相随的。所以我们每一念都有这四个根本烦恼。我们就知道,所谓的我贪、我痴、我见、我慢它有多难断!没有刹那间断过哦,第七识,我们念念有“我”,念念就有这四个根本烦恼,所以叫做“染污”,我们第七识叫做“染污”,为什么?恒常就跟这四根本烦恼相应。所以我们每念都有,那我们就知道很严重了,我们每一念都有这四个哦。

不要以为自己很谦虚哦,那个自以为很谦虚就是慢嘛;“我”很谦虚,有我见嘛,有我痴、我贪,这个后面再详细说明好了,后面根本烦恼的时候会再讲。只是我们现在首先要认识这个第七识,哇!它真的很严重,就是恒常跟这个四根本烦恼相应,没有刹那间断过。

那“意”的意思是什么?它翻成“染污意”嘛,那个“意”就是恒审思量的意思。恒,就是恒常,也是没有刹那间断;审呢,叫做审察。所以第七识有审察的作用;思量,那就是它有思量的作用;它的时间性没有刹那的间断,所以叫做恒常,所以我们第七识没有刹那间断的,只是我们有时候能感觉说“哦,那个我执怎么那么强?”有时候以为没有嘛,那错了,那正是无明愚痴的时候,那是我痴的时候,所以不知道那个我执它在起作用。现在它叫做恒常的意思,就是说第七识它没有间断的才叫做恒常嘛,没有间断的时候,没有中断的时候,我们我执的念头没有中断的时候——叫做恒常。

那它有审察思量的作用,那它思量什么呢?执八识的见分为我,所以我们现在认为的我执它是怎么生起的?就是八识的见分、八识的功能、八识见分的功能,我们执这个八识见分的功能把它执为、以为是“我”:有一个我在看、我在听,明白吗?是这样子来的。第七识是这样子来的:那个我执、我们以为的我执是八识的见分,我们把八识的见分把它恒审思量有一个我,那这个作用其实它是八识的见分,所以称为“意”。

那我们现在要记下来的就是染污意:染污”什么意思?跟四根本烦恼相应;“意”是什么意思?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背起来。这个恒审思量的作用只有第七识才有,其余的前五识、第六、第八呢没有这个功能。因此才称第七识为意根嘛,它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它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这只有第七识才有这个功能。

前五识为什么没有呢?因为前五识它有间断的:我们仔细看的时候,耳朵就听不清楚了嘛,仔细听的时候,好像一心不能二用的感觉,对!那就是表示说我们前五识功能它有间断的时候,所以它就不能够叫做恒常嘛。那前五识它也没有思量的功能。那第六识呢,它虽然有思量的功能;可是第六意识它也有时候会间断,所以它也不能够称为恒常。那第八识它执持种子的功能是恒常的,但是第八识它没有思量的作用。所以恒审思量——这个只有第七识才有,这个也要稍微背一下。

另外能起了别的作用就称为“识”,识都是“分别了知”的意思。

那这边问说:前面已经把第六识称为“意识”,现在又把第七识称为“意”,它到底是什么用意啊?还是有差别的,因为第六意识它是依根来命名,我们讲过嘛,它依第七识这个意根来命名,所以它称为“意识”,这是第六意识它名称的来源。那第七识称为“意”呢,是以它本体的功能来说,因为它有恒审思量,所以我们称它为“意”。这就是为什么第六识称为意识,第七识称为意,它的原因。只有这样称呼呢,才能说明两者的含义。所以我们不要把这两个:“意识”跟“意根”把它搞混了,意根是指第七识,意识是指第六。不要把它搞混,看到一个“意”,以为是第六,不是!意根是指第七、末那意的那个“意”。

而这两者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第六识虽然能够分别了知五尘的好恶;但是还是要靠第七识相续的执取的功能,才能够起惑造业。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第七识才是罪魁祸首,因为它是染污意。那我们就知道起惑造业是谁在起了嘛?就是第七识嘛,对不对?因此分别执取的主体仍在第七识。所以在第七识没有转成“平等性智”之前,就是我们在没有证到“无我”之前,第六识是念念成染,为什么?因为第六识所依根是第七识嘛;那你第七识还是染污意,还没有转成平等性智,还有我执嘛,没有证到无我之前,那第六识是不是念念都是染污的?为什么?因为它所依根是第七识,对不对?是不是这样?

那如果转成“平等性智”之后呢,就是证到“无我”之后,第六意识念念是清净的,为什么?因为第七识已经转了,转成无我了。那这时候第六识虽然依第七识为它的所依根;但是第七识已经转了,转成平等性智,已经证到无我了,对不对?那第六意识什么?念念都是清净的,这就是佛的境界哦。

对,所以佛就是转八识成四智嘛。所以佛八识有没有?有!全部转了,转成什么?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八识的功能全部转成四种智慧。所以佛祂是用四种智慧,那也是八个识啊,只是祂全部都转了——转识成智。

我们念这个就希望能够转识成智,然后它怎么转的,我们慢慢也会明白,就是我们修行的内容,怎么样转八识成四智、四种智慧、观察的智慧。

文中所说依根的“根”,它是解释本文里面的,这个“根”是指第七识,那“意”呢是指第六识所依根,这就是第七识“意根”。所说的“当体”,是指第七识本体恒审思量的功能,也就是相续执取第八识的见分为“我”。

好,我们把八识讲完就好。阿赖耶识,再听一下。第八阿赖耶识,它是以它的功能来称呼(五十四页),它的功能来称呼这个名称。它有什么功能呢?第八识有三种功能,要背:能藏、所藏、执藏,所以称为阿赖耶识,因为它有这三种功能。

真谛法师就阿赖耶识的本体来说,将它翻译成“无没”,真谛法师把它翻为阿赖耶识,他是以本体来翻,就可以称之为无没,为什么?它不会随着我们轮回这个本体的功能就消失了,所以称为“无没”,就是不会消失的意思。因为真如本性是不会随着生死流转而坏失的,所以称为无没。所以我们的真如本性,不管我们轮回多久,它都是不会坏失的。玄奘法师就阿赖耶识的义理来说把它翻成“含藏识”。所以它们所依的不同,一个是依它的本体来说它是“无没”;依它的义理来说,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它有能藏、所藏跟执藏,所以它翻成“含藏识”。因为它能含藏诸法种子的缘故。

那这个“藏”有三种意义:就是能藏、所藏跟我爱执藏。我爱执藏就是第七识的作用。它分别解释:由于它能够含藏一切善恶的种子,虽经历劫而不坏失,所以依它能持种的意义来说称为能藏。这首先我们要了解,第八识它有能藏的功能,藏些什么呢?藏我们过去一切,看我们轮回多久了,这所有善恶的种子全部都含藏在第八识,因为第八识具有这个能藏的功能。

那第二个是所藏。而第八识又有根身,根身就是我们所谓的正报,正报就是有情世间;那依报呢就是器世间、就是无情世间。这一切善恶的种子接受熏习之后,回熏到哪里呢?回熏到第八识去藏起来了。所以第八识以受熏的意义来说是所藏。

刚才能藏是持种的意义,一个是受熏的意义。持种的意义就是说,我们八识含藏无量劫以来的种子,这是以它能够执持种子来讲是“能藏”。那这个种子遇到外缘之后它就会生现行,我们刚才讲的,看到这个柠檬水喜欢柠檬水,它这个又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我下次再看到柠檬水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回熏的、它说受熏嘛,种子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这个是“所藏”。这样能藏跟所藏分得清楚吗?

那我的种子里面能藏什么?喜欢柠檬水的种子,对不对?所以这个种子呢是我的“能藏”。因为我有“能藏”这个种子,因此我看到柠檬水的时候,这个种子就生现行了;生现行以后怎么样?现行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这个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这个喜欢柠檬水的这个、回熏的这个是“所藏”。

能藏、所藏弄清楚了吗?一个种子生现行,一个现行回熏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一个是持种的功能;一个是受熏的功能,受熏就是种子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叫做受熏嘛。第八识这个时候被熏习的,叫做受熏,受熏习嘛,这样明白?能藏、所藏。

那“执藏”呢?我们刚才讲的,第七识恒审思量执什么为“我”?第七识恒审思量执八识的见分为我。八识的见分就是现在讲的“我爱执藏”,这样明白吗?了解第七识跟第八识的关系吗?

这个我们念完以后,你们这些要思惟、要把它记下来;要不然我们后面就会越来越吃力,因为都是唯识的法相名称,这个都是唯识里面才有的:什么能藏、所藏、执藏,阿赖耶识、末那识、什么恒审思量、什么染污意,这个都是唯识里面的名相。

我们念过的,你们就要把它记起来,那我们念到后面才不会觉得很吃力。因为我们后面就直接讲这些名相了;如果名相内容你不了解的话,到后面你就不知道我在讲什么。好不好?拜托记一下。

第七识执什么为我啊?恒审思量执什么为我啊?(有师兄答:我痴、我慢)还在那边我痴我慢?执什么?(有师兄答:执八识的见分为我)好,背起来了!好像要用这种方式才能够背、强迫背诵,一天问你十次,看你背得起来、背不起来(师笑)。

好,那八识的功能是哪些?八识有什么功能?(有师兄答:能藏、所藏、我爱执藏)哦,好!背起来了,好!

还有一点点我们把它念完。由于具有这三种意义,所以就得了“藏”的名称。这个“藏”就是“含藏”的意思,为什么称为“含藏”?就是它能够保持业力的种子、习气的种子历劫不坏失,所以以它所具有的功能来称呼它为“含藏识”,或者称为“藏识”。所以以后我们看到经论讲藏识,我们就知道它指的是第八阿赖耶识。

在《楞伽经》中说第八又可称为如来藏。这是以“一切众生的第八识当中,本来都隐藏如来的功德”而说的。这句话也很重要,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我们那个如来自性,我们的佛性,就是本自具足,在哪里呢?就在这里。所以我们中阴身去投胎,就是第八识的神识去投胎嘛,就是说它有带着我们佛性去投胎的,不管我们轮回多久,这个真如自性、这个佛性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所以叫做如来藏。

所以称为“阿赖耶”,就是在真如本性被烦恼缠缚的时后所立的名称,这就是凡夫才有这个名称——阿赖耶,才叫做阿赖耶。成佛以后不叫阿赖耶,叫什么?叫大圆镜智了嘛,已经转识成智了。所以阿赖耶这个名称是我们虽然都有真如自性、都有佛性;但是被无明,因为无明,所以以为有“我”;有我执呢,就产生贪瞋痴慢等等的烦恼;因此蒙蔽了我们这个真如本性、被蒙蔽了——这样的一个状态,我们称为阿赖耶,所以它是在我们真如本性被烦恼缠缚的时候所立的名称。

但是众生本自具足如来的佛性,只因被无始以来的无明恶习所熏习,而成为阿赖耶识。那也是由这个阿赖耶识变现出这个宇宙万法。我们就知道宇宙万法怎么生起的,都是八识所变现出来的,它是虚妄的,所以它是生灭法,一切有为法是这样子生起的:阿赖耶识的变现。

因此,此识就是众生本具的佛性、万法的根宗、一切善恶的本源,也是凡夫与圣者最后的归处。因为一切世间出世间的染净诸法,不管是染污的还是清净的一切法,都是八识变现的——这个观念很重要。所以我们称为“万法唯识”,万法唯心造,这个“唯”就是指八识,都是八识的变现,没有离开我们一心的作用。

以上就是介绍八识的内容。这八个识虽然各有各的名称,但是本体只有一个,所以称为“心王”。这个“王”就是,国王只能有一个嘛。所以很多人看说八识心王,以为有八个、八个心王,不对!

心王、国王只能够有一个——就是这个总(括)这个八识,因为它本体只有一个,所以称为八识心王,而不是有八个王。“王”就是主的意思,说明它具有变现万法的主动支配力,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这个道理。

那接下来是介绍五十一个“心所有法”。这个心所就好像国王的使从。八识心王是国王嘛,那跟随他的是什么?是接下来讲的五十一心所,是他的随从,好像他的大臣,随时是跟国王一起同进同出,永远追随在国王的身边,这五十一个心所也都是随着八识心王而起作用。

由于每个心所相应的数量不同,像前五识:五十一个心所里面它相应的只有三十四个;第六识全部相应,所以第六识它那个比量一出来,哇!那就完了,就五十一个心所全部相应。所以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很强的话,加上第七识的执取就难免不造业,是这样子造业的。所以第六意识造业的功能是最强的,为什么?因为它五十一个心所全部相应。

那第七识呢,它只有十八个相应;第八识最少,它只有五个——就是五遍行,第八识它只有五遍行相应,其他心所全部不相应。

所以玄奘法师才会著《八识规矩颂》来规范它。所以《八识规矩颂》就是说明这八个识每个识的介绍:染污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转识成智以后是什么样的状态,在《八识规矩颂》这本偈颂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好,我们就讲到这里。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