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25.13、觉知训练⑦;十六特胜:九,心作喜(相对二禅)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台北新店

二○一三年一月十三日

我们前面觉知的训练,有练习了面对一切的境界、一切的外境,能够保持觉知;然后又练习了不论一切的感受、情绪,或者是烦恼,都把它消融在没有二元对立的觉性当中。之前我们是分开练习,那我们今天就把它综合起来,在这一座当中看可不可以全部摆平。所以你等一下在坐中不论你是听到了什么音声,还是闻到了什么气味,或者身上有什么种种的感受、感觉,或者身体的感觉,或者是心里有种种的感受、情绪,或者是烦恼,不论任何一个生起的时候,看能不能可以保持觉知,就是用觉知来观照,让它立刻回到没有二元对立的觉性当中。那这一切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安住在当下就好了。那我们现在开始练习。

(众师兄练习觉知……)

我们前面十六特胜讲到初禅的时候就停止了,就停下来。然后就练习觉知,原因是初禅的喜乐对一般人来讲很难做到,就是证初禅很难,所以要生起初禅的喜乐更难。那原因出在哪里?就是境界一来就生烦恼了嘛!就闹情绪啦,或者就开始分别执著啦,外在的境界会牵动我们的心;那我们自己本身身体的种种境界、种种的感受,或者是心种种的觉受,还有包含了什么妄念啊、情绪啊、烦恼啊,所以都没有办法产生喜乐,所以我们才会加进来这个觉知的训练,希望能够安住在没有二元对立的觉性当中。

虽然是这样子练习,但是,大家都能够体会它是非常困难的,你要安住在没有二元对立当中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很困难呢?因为我们把一切外在的境界都当作是真实的嘛,境界来的时候,你当下有知道它是梦幻泡影吗?没有嘛!如果当下了知,在觉知当中的话,你就不会生烦恼了嘛,也不会产生分别执著了。

那我们心里不痛快的时候,闹情绪的时候,生烦恼的时候,当下也没有觉知嘛,对不对?要不然就不会呀!所以只要一离开我们的本觉,本觉就是我们本来是觉悟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是觉悟的;那为什么佛变众生呢?就是因为产生了二元对立。你只要能够一直安住在觉性当中,你就是佛;一迷了,就变众生。所以一产生二元对立,你就变成众生了;你一回到你的觉性当中,就是佛了,因为本来是啊!一切众生本来觉悟的啊!就是一念分别嘛、执著,然后有了二元对立,马上就迷惑颠倒,就变成众生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又加进去了《八识规矩颂》的课程,原因在这边。那读了《八识规矩颂》之后,我们知道一切的身心世界都是自己心识所变现的,就好像梦境里面,梦境有山河大地,有种种的人物,发生种种的事情,梦境怎么产生的?我们心识所变现的,都不是在外面,对不对?你梦境里面的人事物都不是在外面。同样的,我们现在也都在梦境当中,因为没有开悟之前,我们都在轮回的梦中,十法界的梦中。我们的无明产生了种种的……就一念妄动嘛,就有了八识,八识就变现一切的身心世界,所以都是我们心识所变现的。

所以我们说不要落入二元对立,它为什么那么困难呢?我们就活在对立的世界呀,对不对?老师跟学生对立,父母跟子女对立,老板跟员工对立。当你去谈生意的时候,对立呀!因为每个人都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嘛,所以这时候你说没有二元对立,很困难耶!那个生意不知道怎么谈,对不对?我现在要装潢房子,我跟那个装潢师傅也是二元对立呀!因为我跟他谈价钱嘛,对不对?要杀价嘛!

所以如果没有这样的了知:了知这一切对立的现象是我自己八识所变现的啊;今天你所有对立的对象,都是你心识所变现的——除非你真正地了悟到这一点,你才能够没有对立,就能够法界同体了,这时候才同体得起来;然后也知道是梦幻泡影,才梦幻得起来;要不然都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我们对《八识规矩颂》也要好好地去研读它,然后去修证它。它不是理论,你真正实证到了,你现在要安住在没有二元对立当中就非常容易了,因为你知道一切的对立都是你自己心识所变现的,这时候就能够法界同体了。

所以我们就回头看,为什么要加进去这些课程:觉知的训练,还有《八识规矩颂》,其实就是要帮助我们的功夫能够更快速的进步。因为你有这样的一个理论基础,再加上觉知训练的功夫,你才可以把外在的境界、内在的种种境界,全部都摆平,这个时候要安住在没有二元对立当中是比较可能的。也除非你能够安住得很好,你的喜乐才能够真正地生起。这时候要入初禅非常快速,二禅也没问题。

所以,十六特胜的第九个是“心作喜”,它是相对二禅的内净喜支来说的。所以,初禅的喜乐呢它是从觉观来的,那觉观又是从身触来的,所以它是跟身识有关。可是到二禅之后,“眼耳身三二地居”嘛,就是眼、耳、身这三识是止于初禅,二禅就没有眼、耳、身这三识了,那鼻舌二识是初禅就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知道: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到二禅是没有了。所以它的喜乐从哪里来?不是从身触来,它是从内在的清净所生起的喜乐,就是二禅的喜乐跟初禅的差别就在这里:一个跟身识相应,一个跟意识相应,它是因为你内在已经清净了以后才产生的这个喜乐。

那一般凡夫或者是外道修二禅,产生了二禅的境界之后,他容易心生耽著。可是我们修十六特胜的就没有这样的过失,尤其是我们有觉知的训练之后,任何的喜乐都消融在觉知当中,所以你自然对这个喜乐也不会产生耽著了。

所以有了这个理论基础,再加上实证的功夫,相信我们面对生活的一切境界应该都没有问题了,有问题是出在功夫还不够纯熟,所以要不断不断地练习。因为我们还是生活在红尘当中嘛,每天有很多的生活琐事要面对,就是对立跟没有对立中间拉扯嘛,理论又跟实际的境界拉扯嘛,那就是功夫不够纯熟的问题,都做不到,然后会产生一些好像矛盾、冲突。执著,但是又知道不应该执著。所以还是要不断不断地加强训练。

那有了觉知的训练,再加上教理通达,这两个配合的话,那我们面对每天什么债啊,什么该了的、该还的啊,都会还得比较心甘情愿,那该了的也会了得比较痛痛快快的;而不是用一种逃避,或者是害怕什么造业啊,或者是什么种种的……就是每天自己在情绪里面纠葛,就不会产生这样的一个过失。

还会生烦恼,表示说你的教理还没有圆融(去融会贯通),然后你实证的功夫也没有到达。所以这两个要继续加强的话,应该就能够每天活在这个种种的红尘俗世当中,一切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应该是这样子。

因为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我们才可以关心到众生嘛。如果自己本身都每天困在自己的问题当中的话,我们很难发愿,然后去利益其他的众生。所以先要把自己一切的问题都摆平了才可以,那个菩提心才发得起来。所以其实一切问题的根本都在那个“我”嘛,那我们念完《八识(规矩颂)》也知道:那个是七识的见分的执著而已,也没有一个真实的“我”,“一切法本来无我的”——要加深这个思惟,还有那个功夫,那一切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对立也是从“我”来的,所以你一定要知道那个“我”并不是真实的,它只是七识的作用——加深这个印象还有功夫,应该就没有什么不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好,那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