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s7、经文: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二○一七年十一月八日

我们上次讲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接下来“舍利子”,舍利是梵语,是一种鸟的名称,这种鸟叫做鹙鹭或者是春莺,那鹙跟鹭不一样,鹙、鹭是两种,都是水鸟。那鹙牠形状长得有点像鹤,大家都看过嘛,鹤就是那个颈子长长的、嘴巴扁扁的、眼睛红红的,这个叫鹙鸟。那另外鹭鸟我们比较常看见,就是那个白鹭鸶,有没有?在台湾很多白鹭鸶,牠也是一种水鸟,牠就是在水边捕捉鱼类当作食物,牠也是颈子跟腿都是长长的,然后重点是牠的羽毛洁白得像蚕丝一样的洁白,所以叫做白鹭鸶,就是洁白得像丝一样的鹭鸟,叫做白鹭鸶,牠的名称是这样来的。

那重点是鹙、鹭这两种鸟,眼睛都非常的明利,为什么眼睛要明利?因为牠在水边抓鱼,眼睛一定要很快,速度也要很快,因为水不一定都是清的,不都是清澈见底的,不一定是非常清澈,有时候水非常混浊,牠一样可以看到鱼的影子。大鱼、小鱼、各种的鱼牠都看得见,可见牠眼睛非常明利——用这个眼睛非常明利来比喻舍利,舍利弗的母亲为什么叫舍利?就是因为她非常聪明,然后悟性高、反应又快,就像鹙鹭鸟的眼睛一样的明利,所以舍利弗母亲的名字为什么叫舍利,它的来源是这样。

那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舍利是一种春莺,这种鸟也是非常的聪明,尤其是牠的叫声,有没有听过比喻“黄莺出谷”,有没有?“黄莺出谷”就比喻牠的那个叫声千变万化、纵任自在,就是形容一个人的音声婉转动人,非常的好听,所以就用春莺来形容舍利弗的母亲她非常的聪敏(聪明、敏捷叫聪敏),聪明、辩捷,所以就是这样的缘故呢,大家都叫她舍利。

当她怀舍利弗的时候,她本来就很聪明,然后反应快;尤其是怀孕了之后,她又变得更加的聪明。之前她跟她哥哥经常辩论,她都是输的时候比较多;可是自从怀了舍利弗之后就不一样了,她总是辩赢她的哥哥,大家就知道:你怀这个小孩子一定是不同凡响的。

果然不错,舍利弗出生之后,在他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辩倒各国的论师,没有人能够胜过他的言论,这就是舍利子这个名称的来源。所以当时大家都叫他舍利弗,“弗”在印度话就是子的意思、儿子的子,所以舍利弗就是舍利子的意思,舍利的儿子叫舍利子,因为弗就是子的意思,所以我们看有些经典就是称他为舍利弗。所以它的意思就是不但母亲聪明、伶俐,儿子更是胜过母亲,为了显示母亲跟儿子都非常的聪颖、智慧高,所以叫他舍利子,这就是这个名称的来源。

那我们也知道,舍利子在佛弟子当中是智慧第一。那现在既然要讲甚深的般若法门,就一定要那个智慧高的当作当机众,所以当机众为什么是舍利子呢?就是如果不是有大智慧,是不能够领悟这个甚深的般若法门,所以以他为当机众。

接下来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那这一段就是详细解释,照见五蕴皆空的内容。前面虽然说到了照见五蕴皆空,可是要怎么照见呢?那怎么样达到五蕴皆空呢?它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可是如果是上根利智的,听到前面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他当下就能够契入那个境界——照见五蕴皆空的那个境界,因为五蕴本来就空嘛。那个悟性高的人知道五蕴本来空嘛,就是因为执著五蕴为真实有,才会有种种的苦厄。那现在照见五蕴皆空,就是我们上一堂课已经解释了:五蕴是我执跟法执的来源,因为五蕴这个法的本身是“法”嘛,那把五蕴假合的、五蕴和合的当作是“我”——这个就是我执的来源。所以五蕴本身是法,色、受、想、行、识这本身是法,那你把五蕴当作是真实有,因此有了法执;那又把五蕴假合之身当作是“我”,又有了我执。那现在知道五蕴本来空,所以它可以当下就破我执跟法执。我们之前也讲过:一个是变易生死,然后一个是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是我执的来源,变易生死是法执的来源。那既然我执跟法执破的话,就可以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就包含了一切的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那悟性高的人,就是听到开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他当下就能够超越我执跟法执,而真正的能够离一切的苦厄。

可是如果不是这样根性的人,如果不是上根利智的,不能够当下领悟的修行人,然后还认为五蕴是真实有的凡夫众生,那就要进一步的再告诉我们怎么来修,怎么照见、怎么下手来修,然后达到五蕴皆空。所以才会有接下来的这一段开示。

可是在解释怎么照见之前,我们要先知道五蕴是怎么生起的。五蕴是怎么生起的?五蕴是怎么生起的?(师沉默数秒……)除非你不起心动念了,你没有念头了。只要你一起心动念,这一念当中就包含了五蕴在里面。所以我们一动念,顿现根身器界,这个就是色蕴的来源。只要有念头,我们想想看,我们每一念是不是觉得根身、器界(器界就是外在的这个世界,根身就是我们本身),我们这个色身,还有外在的山河大地啊,这一切的物质世界是不是在我们念头里面念念都有?念念都有我的根身,外在的器世界,是不是念念都是真实有的?有没有?你只要有念头,你的念头里面一定是“我的”嘛:我的身体、然后我的家、我的车子、我的公司、我的什么……全部都在里面啊!根身、器界全部都在你这一念,只要你有念头,每一念都是执持这个根身、器界是真实有。所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念头里面一定具足了根身、器界。

所以它是顿现,顿现的意思不是说先有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然后才开始有人,还是有植物啊、矿物啊,还是动物啊,它没有先后顺序的,就是刹那之间顿现根身、器界,只要你有念头,每一念就顿现根身、器界。

那你说根身器界是生灭的嘛,那物质世界或者我们这个根身为什么不会……这中间生灭、生灭,为什么不会毁坏呢?是什么来执持我们的根身、世界?虽然它是念念生灭的,是什么来执持我们的根身不会坏?物质世界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觉得它是一直在的;可是色蕴是生灭的,对不对?因为它不是真实有,它是生灭的,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生、老、病、死,说明这个色蕴不是真实有,它是生灭、生灭的相续。它明明是生灭的,它为什么不会……,如果是四大假合的,四大为什么不会分散?我们这个根身,为什么四大的假合它不会分散?外在的物质世界:地、水、火、风四大假合,它为什么不会分散?是为什么?是什么东西来执持我们的根身、器界不会坏失呢?

什么?你们唯识听了那么多年,啊?好,我听到你们的回答了!所以我们每一念、每一个念头里面有根身、器界,我们知道色法就是五根六尘嘛,还有包含了外在的器世间,还有我们自己本身的根身,都是这个色蕴的范围。所以在每一念的当下,不是念念都有根身、器界吗?我们只要在每一念的当下,执持这个根身是我,外在的器世界是我所居住的世界,这个根身、器界它就不会毁坏;虽然它是念念生灭的。

所以有一句话就说“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嘛。就是你当下生起来,当下也是就灭了,然后时间非常的快速,快速到我们看不到那个空档、生灭中间的空档,快到我们没有办法发现它不是真实的,它只是生灭、生灭,非常快速地相续执持,那我们就以为它是真实有。它其实是非常快速地生灭、生灭相续,这个幻相、这个假相我们以为它是真实存在的,实际上它是我们每一念、每一念的生灭相续执持的结果,所以它不会毁坏,只要我们执持它。

那是什么执持它呢?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嘛。我们知道第八阿赖耶识也是变现了…,我们一般是说身心世界,包含了心法在里面,心法就是我们之后要讲的五蕴的受、想、行、识,它是属于心法的部分。那我们现在是讲色蕴,其实不管色、受、想、行、识,我们一念当中都有色、受、想、行、识,一念当中就有、就具足了五蕴在里面。只是我们现在先分析这个色蕴,你色蕴懂了以后,你受、想、行、识怎么样?亦复如是嘛,同理可证。

所以我们现在就先说明色蕴,它是怎么样让它不会毁坏的呢?其实就是我们第八阿赖耶识它先变现了这个根身、器界,然后我们再继续地执持它,以为它是真实有。所以你执持的力量,第八阿赖耶识执持的力量在的话,它就不会毁坏,虽然它是生灭相续,可是你继续地执持,念念生灭相续地执持,它还是会继续的、看起来是实有的存在。所以我们如果现在明白了,这根身、器界是八识所变现的,然后是阿赖耶识所执持的,然后它是生灭相续的,它不是真实有的。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在每一念的当下观色蕴的生灭,生灭就是说明它是无常的,无常就自性是空的,生灭、无常、无我,我们之前已经讲了很多了,只要是生灭的一定是无常的,无常的就没有一个真实的我永恒存在,所以它是无常的嘛,它一直在变化的,一直在相续地执持、变化。这样就能够证到色蕴空。

或者我们观色蕴它的生、住、异、灭,或成、住、坏、空,或生、老、病、死,它就是说明我们根身、器界,不管是植物啊、矿物啊,或者是我们这个人类的根身,一般就用生、住、异、灭,成、住、坏、空,还有生、老、病、死来分别的说明你是有情识的众生,还是无情的众生,无情就是矿物啊,这些算是无情的众生。众生就是因缘和合而生都叫众生,不是只有人或动物叫做众生,矿物也是,它是无情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都叫做众生,所以包含了外在的物质世界,是无情的众生。

好,所以什么是色不异空呢?那我们在观色蕴的当下,如果证悟到它的无自性空,只要是生灭就是无常,无常就是无我,就是表示色蕴的自性是空的,这个就是色不异空的意思。就是在色蕴的当下,你证悟到它的无常、生灭、无我、自性是空的,所以色蕴的当下自性是空的,所以色不异空,色蕴不异空,因为你在色蕴的当下见到它的自性是空的,这就是色不异空。第一句“色不异空”的意思。

所以这个“不异”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没有差别、不相异,就是色跟空这两个是没有差别的,为什么?你是怎么证到空的呢?就是你观色蕴的当下见到它的空无自性嘛,所以色蕴跟空它是没有差别的,因为你离开了色蕴你也见不到空,你的空在哪里见?是色蕴的当下去分析它的生灭、无常、无我,你才见到空性嘛。所以这空是怎么来?观色蕴的当下,明白它自性是空的,或者证悟到它的自性是空的,这是用分析的方法。我们知道有分析的方法,还有另外当体即空——体空观。小乘是用析空观,用分析的方法,观它的生灭、生灭的现象。只要是生灭的就一定是无常,然后自性就是空的,所以你在色蕴的当下,你就可以见到它的自性是空的,这就是色不异空,这就是色跟空是不相异的,没有差别的。因为你离开了色蕴,你见不到空,怎么样见空呢?你在色蕴的当下,才能够见到它的自性是空的,所以它们两个是不相异的。

那另外一个是不相离的意思,色蕴跟空是不相离的。也是我们刚才讲同样的意思,你离开了色蕴你也见不到空。那色蕴是怎么现起的呢?在性空当中因缘和合而现起的五蕴。色蕴,我们现在讲色蕴,所以离开空性没有办法有色蕴的生起,色蕴是怎么生起的?是空性当中生起的。虽然是空性当中生起的,可是你怎么样见到它的自性是空的?又是色蕴的当下见到它的自性是空的,所以这两个是不是不相离的?你离开色蕴见不到空,你离开了空,色蕴也没办法生起,所以它们是没有办法相离的。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不异”有两个意思:一个没有差别的意思,一个是不相离的意思。就好像冰跟水,它们两个是没有差别的,冰跟水是没有差别的,冰跟水是不相离的。离开了冰你找不到水,离开了水也没有冰的存在,所以它们是没有差别,然后是不相离的,没有办法分开是两个东西的。

那我们执持根身、器界是真实有的,越来越坚固、越来越坚固,就好像水慢慢凝结成冰了,越来越坚固地执持身心、器界是真实有的,坚固到好像水结成冰,所以我们就用冰来比喻色蕴。那我们现在慢慢明白、慢慢分析:色蕴它原来是八识所变现的,那又是第八阿赖耶识执持它为真实有。我们念过第八阿赖耶识就知道它有能藏、所藏,还有执藏,那个执藏就是它执持的力量。所以我们活着的时候,为什么四大不会分散?就是第八阿赖耶识那个执藏的作用,执藏什么呢?就是第七识,第七识执八识的见分为我,执八识的相分为法,这就是我执跟法执的来源。

因为我们之前讲了很多的唯识,从《大乘百法明门论》到《八识规矩颂》、《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都讲过了,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我们现在讲《心经》就非常容易了。你站在唯识的立场来看,因为唯识分析非常非常的清楚,所以你要用分析的方法,或者是用体空观,或者析空观,都是很容易就能够证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很容易就可以证得。

然后再加上我们前面天台止观又讲了很多年,从那个《天台小止观》、《六妙门》,然后《释禅波罗蜜》,讲了很多年,所以又有天台一心三观的这种观法的话,那现在要证悟这个空性的这些种种的境界,就是丝毫都没有任何的困难。不管你是站在唯识的立场来把它观破,或者是一心三观的立场把它观破,都是非常快速,而且能够得心应手。只要你能够融会贯通唯识所说的内容,像八识所变现的,然后第七识的见分执八识的见分为我,执八识的相分为法,这就是一切我执跟法执的来源。所以我们才会说根身、器界是八识所变现的,然后八识再执持它是有我、有法,它的来源是这样子,色蕴就这样生起来了。

那我们再观八识本身就是生灭的,我们讲过《八识》,八个识它每一个都是生灭的,从色法、心法、心所有法、不相应行法全部都是生灭、生灭的,所以它都不是实有的,只要是生灭就一定是无常,自性都是空的。所以我们现在有了这个唯识的观念之后,现在来看、来分析这个就一目了然,非常的清晰。

我们刚才讲说冰跟水的关系,就是第八阿赖耶识那个执藏,还有第七识执八识见分为我、相分为法——这样的一个执持的力量,让水慢慢凝固、凝固,越来越坚固地执持嘛,这就慢慢地凝固成冰。那我们借着种种的观法,不管唯识还是天台一心三观,种种的观法、观修的方法,般若智慧的观照,慢慢、慢慢明白它的无自性,它原来不是真实有,原来是幻相,原来是假有,那个冰慢慢、慢慢就融化、融化,因为执持的力量越来越少了嘛,就好比冰一直融化、融化,融化成水。

那你说冰跟水是不是同一件?是不是同样的?都是水,对不对?冰是水结成的,所以我们才会说冰跟水的关系,它没有差别的,它是不相离的,没有办法离开,离开了冰没有水,离开了水没有冰,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那用这个比喻说明,我们现在看色不异空就很清楚了嘛:那个冰就比喻色,水比喻空。那冰跟水的关系是没有差别,然后不相离,所以色蕴跟空的关系也是不异的关系,就是没有差别,然后不相离的。

这样子我们就明白了“色不异空”它到底在说什么。那这一句主要是能破凡夫的常见,凡夫都是执持根身、器界这个色蕴是真实有的嘛:我是真实有的,外在的世界是真实有的,我的房子是真实有的,我的车子是真实有,我的什么都是真实有的。我是真实有的,所以属于我所有的全部都是真实有,这就是包含了所有的色蕴在里面。凡夫的观念里面它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他为什么这么努力地打拼一辈子,就是要获得这些东西,他以为真实有的,他以为“我”拥有了房子、“我”拥有了所有的,“我”所有的我全部都拥有了,所以他要打拼一辈子,然后快断气的时候才发觉一个都带不走,哇!怎么办呢?就是很舍不得,那口气很难吞、很难断。就是他一切努力、一辈子打拼的,他发觉一个都带不走;然后最亲爱的人也要离开了,就是无限的遗憾,这样子又继续了下一世的轮回,这就是凡夫的常见。

所以凡夫要修什么呢?就是要修“色不异空”。那一切的轮回也是由于执色蕴为实有才造成的。好,所以凡夫执著五蕴、色蕴是真实有才会生起烦恼,“我”是真实有的,所以我烦恼的来源就是我执来的。有我所以有烦恼,有烦恼就造业,有业就轮回生死,全部都是由“我”来的、我执来的,然后执色蕴为真实有来的。

所以呢,如果能够证到色不异空的话,我们就能够度凡夫的苦厄了嘛。我们说度一切的苦厄,这个“一切”就包含了十法界的众生都在里面。那凡夫的常见、凡夫的苦厄要怎么度呢?他只要明白色不异空的道理,不管他用什么观修的方法,只要观破、明白色不异空。色蕴的当下它的自性是空的,然后色蕴跟空没有差别、不相离的,这样他就可以度凡夫的苦厄。

所以我们要怎么样证到这个色不异空呢?就是我们刚才讲了修空观就可以。那个析空观就是空观的一种,空观有析空观、有体空观。那小乘所修的,或者凡夫、外道人所修的,都可以修这个析空观。

那现在先讲证到空观,只要观色蕴它的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或者是生、老、病、死——它的过程是生灭、无常、无我的,就能够证到色蕴的当下和空没有差别的,然后色蕴跟空是不相离的,这样就可以证到了“色不异空”——这个是凡夫修的,可以破凡夫的常见,然后度凡夫的苦厄。

那第二句,“空不异色”,空不异色要破外道还有二乘的断见。外道有很多不同的外道,那这边特别指的就是那个断灭见的。那有一些外道他说人死了,“清气归天,浊气归地,一灵真性,还乎太虚”,什么都没有留下,人死了以后,就是气的聚合而已。不是“散而成气,聚而成形”吗?道家也是这样说,散了就是一团气,聚了以后就成了身的形体,是“散而成气,聚而成形”,所以就是气啊。那气又有清气跟浊气,所以你死了以后,清气就归天啰,浊气就归地,那还有一灵的真性,还乎太虚,就归到太虚空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是不是断灭见?所以他也没有生死轮回、六道那种因果的关系,通通都没有,人死了就是回归他该回归的那个处所,什么都没有留下。外道有一派是这样子,就是落在断见当中。

那声闻、缘觉二乘人呢,就是小乘人,他虽然依佛法来修,我们知道声闻是修四谛嘛,那缘觉修十二因缘。一心只想解脱,说三界如火宅,三界如火宅就是说你们家着火了,怎么办?要赶快逃出去嘛!三界生死轮回是非常可怕的,就好像你家着火一样,赶快冲出去,赶快跳离三界,赶快自己解脱。所以不管是修四谛、十二因缘法门的,就是一心一意只想要赶快自己解脱六道轮回,完全没有发菩提心。你自己解脱,那众生怎么办?你要不要管一下?“没有!不管!我就是冲出去就对了,而且要快速的解脱、赶快解脱。”

所以他就不起一念度众生的心,一心一意只想要赶快证得涅槃,因此沉空滞寂,沦于寂灭,他的寂灭就是涅槃,沦于寂灭——这个就是二乘人的断见,就落在那个断灭空里面。

因为对二乘人来讲,他就是“空”跟“色”是两回事,他没有办法证到“空不异色”。空跟色是两回事,而且他要灭了色以后才能够见空,有没有?析空观,析空观就是你要把色蕴灭了之后,空性才能现前;所以对他来讲空跟色是两件事。你要怎么见空?你要怎么证得涅槃?我一定要灭了三界、六道,我的涅槃才会出现啊,我的空才能出现,我这个是跳离了三界之后、跳离了六道轮回之后,我的涅槃才会出现。它不是“空不异色”的意思,它是相异的,而且是相离的,而且我要怎么证得涅槃呢?我除非跳出轮回,我没有办法在轮回的当下我就证得涅槃啊。

可是大乘人不一样,对不对?那个体空观,就是当体即空,色蕴的当下就是空的,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就是我们后面要讲的。我们现在先比较一下,小乘跟大乘到底有什么差别?他们修空观就是不一样:一个是分析的方法,我一定要用分析的方法,我才能够见到空,所以色跟空是相异的,不是不异。

譬如说这间讲堂,我一定要把它拆了嘛,对不对?我才可以见到这个房子自性是空的嘛。我先拆天花板,天花板不是教室嘛(我们就譬如说这是一间教室、讲堂),天花板不叫教室;地板叫做地板,不是教室;四面墙叫做墙,不叫做教室嘛。所以四面墙也要把它空掉。天花板空掉、地板空掉、四面墙空掉,教室在哪里?这时候才说“哦!没有教室可得啊,原来教室的自性是空的!”他是不是要分析?把这些色法都空掉之后,诶,他的空性才能现前嘛。这就是破色才能够见空——这是小乘的析空观获得的结果,就是你一定要把色法破了,我才可以见到空,我不是在色的当下能够见到空,所以我不能够做到轮回的当下就是涅槃,我没有办法;菩提即烦恼,没办法。

我们不是说转菩提为烦恼吗?他也不用转,大乘不用转,烦恼自性本来就是空的,当下我就证了,我就觉悟了嘛,就是菩提了嘛,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嘛。我可以在六道轮回的当下现证涅槃,我不用跳出我才证到涅槃;所以我不是破了色之后我才能够见空,我才可以证到这个空性的涅槃。

所以我们现在就知道,为什么对这个外道还有二乘的断见要用“空不异色”,要告诉他们你们所著的这个涅槃空,还有外道那个什么都没有留下的那个空,其实跟色呢是没有差别的,而且它们两个是不相离的。那他一定要修这个,他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要不然他都会著在这个断见当中。所以我们才会说“空不异色”是为外道还有二乘人所说的,其实也是告诉他们观修的方法:

你要这样来观修,告诉这个外道还有二乘人说“三界生死其实是如幻如化的,你一心一意想要跳出的三界、还是六道,它其实是梦幻泡影,它不是真实有的;所以你不用那么害怕,一心想要出离、想要逃出来,不用逃,因为它本身就不是真实有。所以三界生死如幻如化,你不需要逃离三界的有,另外再去证一个涅槃的空。真空原来就不异于幻色。就是这个色法、这个色蕴呢,真空本来就不异于幻色,所以不是灭了色、三界以后呢,你才能够证得空、涅槃。所以空跟色它是没有差别的,它也是不相离的。”

这种情况要做比喻的话,就好比镜中像,镜子可以反映影像嘛,那影像映在哪里?映在镜子上,那你说镜子跟影像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就没有差别,不相离的嘛。因为你离开了镜子,你没有办法看到那个镜中的相,所以镜子有映现的功能,一切的相都能够在镜中映现出来。所以离开了镜子没有相,离开了相怎么样?也没有办法显现镜子映照的功能。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镜子跟相,你看你的相要在哪里见?镜子上面嘛!那个相是不是黏在镜子上?是不是?镜子的表面就是影像。那你说你怎样给人家切割呢?它就是在那个镜子的镜面上真实地映现出来啊,所以它是不是不相离,然后不相异的意思?因为它不是在镜子的前面,那个相、镜中相,那个相是映在镜子的表面上,它们两个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分不开了——这就是空不异色的意思。我们用镜子比喻空,用镜中像、这个相比喻色,所以是色不异空。

所以小乘人、外道人要修假观。

所以要怎么证到空不异色呢?就是要修假观才能够证得,了知一切色蕴是如幻假有的,就能够证到空不异色。所以这个时候就能够度脱外道还有二乘的苦厄了。因为他明白原来空是不异色的,原来是可以…;二乘人不是一心想要证涅槃吗?然后就不管众生的生死,对不对?所以你有了假观,明白一切如幻假有的话,你可以在空中怎么样?现起无量的慈悲、还有智慧来利益众生。这是见到空性的当下,从空中生起无量的妙有、无量的缘起、度众生的缘起。

这个时候你才会明白:你一直执著在那个涅槃的空性里面什么事都不做,这个是落在断灭空里面,这是一种断灭见。原来是可以在当下、空性的当下,就能够生起如幻的大悲心、无穷的智慧来利益众生,所以可以做到“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

灭定就是灭尽定,你可以在灭尽定这个定境当中,非常高的定境当中怎么样?现出你种种的威仪,威仪用来做什么?利益众生用啊,利益众生要现种种的威仪。你看佛为什么要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就是威仪啊。因为众生见了就是会被摄受,所以种种威仪在利益众生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种显现、佛性的显现。

所以你修了假观之后才知道:原来你安住在灭尽定当中,也一样可以现种种的威仪,空跟有是没有互相妨碍的。那你现起的“有”是从“空”中现起的,所以空跟有、空跟色是不相异的、不相离的。所以你可以在空性当中现起种种的威仪,然后你不用…,“不动本际,而做度生的事业”。本际就是说我们本来的那个真如本性,你可以安住在你的真如本性当中,然后又起种种利益众生的度生事业,种种的菩萨事业,都可以在你的心不动,不动的真心的当下,又可以做种种度生的事业,让一切菩萨事业做得非常的圆满,但是你又没有离开你真心本性的那个本际。

“不动本际而做度生事业,居空而万行沸腾”,这都是古大德的话,我觉得非常精彩,所以我们要来解释一下。“居空”,但是“万行”,六度万行怎样?“沸腾”,就是非常炽热地来行六度万行;但是你又居在空性当中,居住的居,“居空而万行沸腾,涉有而一道清净”,你在红尘里面度众生,好像深入红尘,好像看起来你做了很多的那个度生的菩萨事业,好像有啊,你又是做这个,然后又成立那个,又是护持这个、又是那个的,看起来好像是涉猎种种的有,你很多菩萨事业嘛,看起来你好像拥有很多的菩萨事业,好像是“涉有”;但是又“一道清净”,菩提道的道。一道清净,表示说你心虽然是好像很忙碌,然后在红尘里面滚滚的,然后你的心还是非常非常的清净,安住在本自清净的自性当中、菩提自性当中。还是安住在…,那个清净是本来有的清净,不是你修出来的清净;修出来的清净相对染污来讲都是二元分别,那个不是真的清净。是我们的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你是安住在这个菩提自性本自清净的这个境界当中去涉万有、去涉猎种种的好像拥有很多、很大的那个菩萨事业。

就是你修了这个假观,明白色蕴是如幻假有的,你就可以做到不离空;但是又怎么样?可以有种种的如幻的、假有的菩萨事业,然后利益一切如幻的众生,从头到尾都是如幻假有。如幻假有的“我”,利益如幻的一切“众生”,然后做了很多很多如幻的“菩萨事业”——这个就是假观,你才可以做得到。那假观的基础是什么?空观,你没有证到空观,你是不可能假观,你不可能如幻,也不可能假有;是每个都是真实有,我是真实有,然后做了很多真实的事业,然后怎样?度了很多真实的众生,这没有假观在里面。

所以假观一定是建立在空性的基础之上,所以一定要先修空观,然后再修假观,这样就可以破除什么?外道、还有二乘人的断见,这样就可以顿超外道、二乘的苦厄。

第三句,“色即是空”,这个是要破除相宗菩萨的执著。相宗菩萨就是…,相宗是什么?唯识法相宗嘛,唯识法相宗讲什么最多?讲法相最多,它可以把一切法…,我们看《瑜伽师地论》,把一切法归纳到不是《百法明门》的一百法而已,不是;是六百六十法,你看可以细到这么多,每个都在讲法相。所以讲到最后就怎样?落在法相当中;不明白色即是空,色蕴的当下就是空,法相讲太多,分析到太微细了。

所以很多初学唯识的人,一天到晚问什么问题呢?他听了八识,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他就开始落在八识是实有当中了,动个念头就说:“诶,我这个是第几识?”做一个梦:“梦境是第几识?”整天就在搞这个,就是落在法相唯识的窟窿里面了。所以他都全部著在这个法相的“相”上面,不晓得一切法相自性也是空的啊。

所以一定要讲“色即是空”,你一切的法相当下就是空的;你不要以为你这些、解释的这些唯识的法相、一切的法相都是真实有的,不是!所以他有一个危机:学到最后就以为这一切法相都是实有的,然后讲说唯识嘛,唯有心识,一切外境都是不存在的;唯有心识叫唯识嘛。那很多外行人一听,你唯有心识,心识就是实有的,因为你说唯有心识,其他都空完了,一切的外境都空完了,都不是真实有,唯有心识,是不是让人家听了说“嗯,其他都假的,只有心识是真的嘛”,那又错了!

所以要讲色即是空,就是五蕴、色。唯有心,这个“心”就是后面的受、想、行、识,但是都一样,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当体即空。所以大乘菩萨要修“体空观”,说明色蕴的当下,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五蕴的当下就是空的,色蕴的当下就是空的,叫做色即是空。

那“空即是色”呢,这是要破空宗菩萨的执著。空宗菩萨又有什么执著呢?空宗菩萨知道吗?我们不是说性宗跟相宗吗?刚才讲法相唯识宗,容易落在心识是实有的,这样的一个错误的认知,就是误解,会误解说心识是实有的。那这个性宗或者叫空宗呢,他们是说“一切法毕竟空、一切法无所有”,那是什么都没有了嘛,就落在毕竟空、无所有的这个空见当中了——无相、空当中。因为他说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就通通都没有了,所以就容易落在这个“空”,把空当作是无相,所以他容易落在这个断灭空,有这样的一个危机。一个是落在心识是实有的危机当中,一个是落在断灭空的危机当中。所以要为性宗或者空宗的菩萨说“空即是色”。

所以一定要证到色空不二、色空平等,才可以真正地做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那前面说不异呢,会以为色、空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我们前面分析过了,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结论,因为我们时间快到了,先结论一下,我们明天会继续地详细说明。

所以前面讲“不异”,会以为色、空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色、空不异嘛,虽然它们是不相离的,没有差别的,可是是不是两个东西?这两个东西比较的结果没有差别的,这两个东西比较的结果发觉它们是不能够相离的,是两个东西?是不是?对嘛!那现在为什么要说“即是”呢?即是就是要告诉我们色、空根本是一体的,所以它是一个东西。这是它们两个的差别。

要不然你直接就“即是”就好了,干嘛还“不异”?就是不一样:一个是色、空是两个东西,只是它们的关系是不相离的,没有差别的,比较的结果。可是“即是”的话,就是——就是了,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它们是一体的,所以这个关系是不一样。

那要怎么达到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要怎么到达呢?就是要修中观。刚才讲了空观、假观,最后要修中观,你修了中观才能够“即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一定要修中观。

那中观怎么修呢?就是色蕴的体性当下就是空的,就是当体即空,你不用分析的方法了,它本来空嘛,它自性就是空的,然后一切法无生。无生是有一点比较难体会了,因为我们都是说因缘有嘛,只要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生灭、无常、无我,我们刚才讲的。

生灭,可是有真正的生灭吗?有真正的生灭吗?生就是本来没有现在生出一个来,叫做有嘛,叫做生嘛。本来没有,现在有叫做生嘛;本来有,后面没有叫做灭嘛——生灭就是这样定义,对不对?生、住、异、灭,我们前面《百法》每一个都有定义,什么生?本来没有,现在有,叫做生;本来有,后来没有,叫做灭。

可是,是真实的它本来没有生起来了吗?然后是真实有一个东西灭掉了吗?是有一个真正的东西生起来,然后灭掉了吗?有吗?没有嘛,对不对?它为什么会生起?是因为因缘和合才生起了嘛,所以跟生灭没关系,跟因缘有关系。因缘和合、聚合了,我们就说它生了嘛;可是并没有真正的生哦,只是因缘和合而已,这样听懂吗?因缘的聚合,好像有,如幻假有,好像有。然后因缘消散了怎么样?我们就说它灭了,其实只是因缘离散了。一个因缘聚合了,一个是因缘离散了,是因缘,从头到尾都是因缘哦,所以佛法才会讲缘起论。其实从头到尾都是跟因缘有关系,不是真正的有一个东西真实的生了,然后它后来又灭掉了,没有!是因缘聚合、因缘离散。

那一切法怎么样?无生,这样明白吗?没有任何一法是真实的生、真实的灭;只是因缘的聚合、离散的差别,所以并没有一法是真实的生、真实的灭。所以结论是:一切法不生,或一切法无生。无生就没有灭,所以体性是空的——就证到了,当体即空!色蕴的当体即空,当下就是空的,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是一体的,这样明白吗?

所以它是怎么样证到“体空”?就是你一定要明白一切法无生,你才可以当体即空。一切法本来没有生灭,体性是空的,是不是一切法当体即空?对不对?这样就可以求证嘛,你去分析:分析一切法的聚合、离散的差别,就是因缘有,或者因缘聚合或因缘离散的差别,其实并没有任何一法是真实的生起,然后又消灭掉了,没有!只是因缘的聚合、离散而已、它所展现的差别而已,因缘暂时的聚合、离散,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没有生就没有灭,当体即空!没有生灭,说明它的体性是空的,体性空的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所以我们观色蕴的体性当下就是空的嘛,刚才我们讲的体性当体即空;然后体性虽然是空的,但是又不妨碍色蕴的生起,对不对?一切的色蕴从哪里生起的?从空性中生起的嘛。我们刚才讲空性当中,可以生起无量的妙有来,虽然它是如幻假有。所以空中所生起的任何都是如幻假有的。所以我们现在讲色蕴来讲的话,我们观色蕴的体性当下是空的——这个是空观;体性虽然是空的,但是又不妨碍色蕴的生起——这个是假观。

所以色蕴的当下见空,这是非有;在空的当下同时又见色,这个是非空。见色就非空嘛,见空就是非有嘛,非有非空就是中。这就是中观怎么修,就是在色蕴的当下,见到它的体性是空的;虽然体性是空的,但是又能够生起色蕴,如幻假有的色蕴,这是假观。

当体即空是空观,空观就是非有,假观就是非空,非空非有就是中,对不对?不是空也不是有就是中了嘛,所以它是这样推出来的。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这样就能够证到色空不二、色空无碍、色空平等、色空双融。因为你在色的当下见空,空的当下又可以见色,所以色空是不相妨碍的、是一体的、是不二的、是可以相融的、是平等的,就可以证到这个中观。中观就是说明色空它们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就是不二的、平等的、双融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关系。

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所以暂时说到这里,明天还会再详细地说明。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