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台传承(二):慧思禅师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台北新店
二○一五年八月九日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昨天刮台风,你们有没有修一心三观啊?刮台风的时候,一心三观在哪里啊?随着刮台风走了?
天台止观最精华的就是一心三观的部分。那我们之前也次第地介绍过,也合起来介绍过,也都练习过,只是碰到事情的时候用得上用不上。用不上的都只是理论,很会说都没有用;修行不是用说的,修行是实修实证,是真实的功夫,你用不上就是理论。
所以刮台风这件事情怎么用一心三观来修啊?嗯?“因缘所生法”,台风是不是因缘所生法呀?“我说即是空”嘛,所以台风这个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这样就有空观啰,对不对?如果台风是真实存在的,它应该一直刮下去,那个叫做真实的嘛!刮过去就没有啦,表示它自性是空的,是因缘所生,是生灭、无常、无自性的。
虽然自性是空的;但是,愚痴无明共业成熟的时候,依然刮起了十七级的风,对不对?这个是“亦为是假名”。台风是假名,因为只要是因缘所生的都不是真实的,不是真实法,就没有真实的名字,都是我们给它的名字,都是假名——这个就是假观。
所以假观是从哪里来的?从空性来的,对不对?离开了空性,有没有假观啊?离开了空性,能不能刮起愚痴的台风啊?台风的自性是空的,我们已经明白了;离开了空性,能刮起十七级的风吗?请问台风是从哪里刮出来的?啊?不是凭空就刮出来了嘛,是空性里面刮出来的,对不对?所以离开空性,也没有台风;离开台风,也不能够显出空性的作用。所以空有双融、空有不二,这个就是“中”,所以这个中呢,就是“亦是中道义”。“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所以这个中道不是离空有两边的“中”,是空有双融、空有不二的“中”,所以它跟别教的中不一样,这个是圆教的“中”。
我们之前也用镜子作过比喻嘛:镜子比喻空性,虽然镜子比喻空性,但是它能够显像,对不对?所以,昨天的台风是刮在你心里面?还是刮在心外面啊?如果用镜子作比喻,镜子的本体不动——比喻空性;但是它能够显像,所以从镜子里面——这个空性里面,吹出了无明愚痴的台风嘛!所以镜子所现的像没有离开镜子,离开镜子没办法现像;离开了像,也没有办法显出镜子有能照的功能。
所以请问台风是在里面?还是在外面啊?台风是刮在你心里面?还是刮在心外面?镜子里面所现的像在镜子里面;离开了镜子你到哪边去显相?所以我们才会说空有双融、空有不二。
其实,你要见“有”的话在哪里见?在空性上见嘛!由空显像的,由镜子显种种的像。可是显像的当下又明白它是生灭、无常、无自性、空的;所以空在哪里见?现像的当下见它的生灭无常性,就能够见它自性是空的。所以空跟有,是不是没办法分割啊?空在哪里见?在因缘所生法的现象界——当体即空,当下就明白它自性是空的,因为是生灭、无常的。那离开了性空呢,也没有办法显种种的像:就好像镜子能够显像,显的像又没有离开镜子。
所以风是刮在外面?还是刮在里面啊?如果刮在外面的话,就是唯识讲的(外人以为)外境是真实有的嘛!对不对?唯识说什么呢?唯有心识嘛!没有一切的外境,一切的外境都是心识显现的;所以台风是心识显现的。离开了心识有没有台风啊?离开了心识,台风从哪里刮出来啊?离开了心识也刮不出台风了,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子?啊?有点明白了。
所以昨天认为台风还刮在外面的,就是唯识没读懂,也没有一心三观。
昨天的台风是众生心识的共业所显现的嘛,是不是?刮起愚痴无明的风。愚痴无明从哪里来啊?每个众生自性中所显现的,因为一念迷就起了无明愚痴嘛!当这个共业成熟的时候就刮起了台风。这样明白吗?不明白,我们现在再练习看看,来一个一心三观。这个一定要成就,因为这个成就的话,你没有一件事情会执著了。因为一切因缘所生法你当下就空啦,就明白它是性空的。虽然自性是空的,但是它又能够显宇宙万有:一切的宇宙万有都是从性空当中显现出来的。显现的当下,自性是空的;空的当下,又显现宇宙万有,所以空有双融,这就是中。好,就是这么简单!来,试试看。
(众师兄练习一心三观……)
好,我们今天练习到这里。
所谓“一心三观”,就是当下这一念心同时具足空、假、中三观,每一念心的当下,同时具足空、假、中三观。所以任何一个境界现前的时候,或者任何一个事情发生的时候,当下就是即空、即假、即中,随时能够现前空、假、中三观。
我们之前介绍过天台的传承。天台的传承,远推龙树菩萨为天台的初祖,慧文禅师为天台的二祖。
那我们今天介绍天台三祖——慧思禅师:慧思禅师他是梁、陈之间的人,就是出生在梁朝,涅槃在陈朝,大约是公元515年到577年当中。禅师是河南省上蔡县人,他从小就跟一般的小孩不同。他六、七岁的时候,就梦到印度出家人劝他出家,在那一刹那他就对佛法充满了信心。之后呢,又经常梦见印度的出家人告诉他说:“你要斋戒。”
等他慢慢长大,看到朋友在读《法华经》,他从来没有看过,所以就借来看。他想说要专心地读诵《法华》,因此他就找一个地方,是废弃的坟场(废弃的坟墓),他一个人就待在里面,日夜读诵《法华经》,结果读到泪流满面,悲泣不已。所以他心里就想说:“会不会是因为坟场是非人居住的地方,才使我日夜都不停地悲泣?那就换个地方吧。”于是,他又迁移到一座古城,然后挖了一个洞(土穴),然后自己住在里面,也是日夜不停地读诵《法华经》,白天出来乞食,剩下的时间都在读诵《法华》。他的眼泪有没有停止呢?没有停止,依然悲泣不已。
到了夏天,因为多雨,土穴潮湿,这个湿气蒸发,让他全身都肿了起来,慢慢肿,然后胀,最后终于肿胀到没办法行动。如果是我们的话,那就打包回家嘛。那么痛苦,全身都肿到没有办法动。他当然没有打包回家,他还是忍住病痛,仍然日夜不停地读诵《法华》。
慢慢地,他觉得他的心力越来越坚强。有一天,突然全身肿胀的地方全部在刹那之间消失,身体又恢复原来的样子。晚上就梦到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向他摩顶,然后离去。之后,他摩顶的地方就隆起,形成肉髻。那从此经中本来不明白的地方,就在这个时候全部明白《法华经》的玄义。
我们知道,修法华三昧,你怎么知道你修得相不相应?就是看普贤菩萨有没有乘六牙白象前来,这个就是读诵《法华》相应的一个象征。普贤菩萨也不是在外面,我们现在读过《唯识》都知道,当你的心跟法华三昧相应的时候,心识显现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前来。为什么六个牙呢?不是五个、也不是七个?就是比喻六种神通的圆满。六牙白象,六牙比喻六种神通、无漏的神通,因为已经证得漏尽通,所以是用六牙来比喻六种神通,而且是无漏的神通。
那到了十五岁的时候,他就出家受具足戒。当晚,就梦到有二十四位僧人为他加羯磨,圆满戒法;又梦到阿弥陀佛、弥勒佛为他说法,然后随弥勒佛同胜友俱会龙华。
那到了二十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读《妙胜定经》,经中就赞叹禅定的殊胜。因此非常好乐修禅定,经常地经行在林野之间,同时也遍访禅师、大德,发心求善知识,最后终于遇到了慧文禅师。
慧文禅师教他什么呢?就是我们刚才修的一心三观。之后,回去就勇猛精进:白天忙着出家人的事情,晚上就打坐到天亮,就在三七日证得了轻安;继续用功,就动八触,发根本禅——三个礼拜就证得初禅了。我们修三个月而已,没有很久啦!精进用功应该也是很快,反正我们每次上课就先练习个十分钟,一定要证得为止。
有一次,他在结夏安居期满的时候,就心生感慨,感慨什么呢?就是佛在世的时候,每当结夏安居期满,证道的人都很多;可是我现在白白地浪费了三个月,因此心中生大惭愧!就在他身体要靠墙壁,还没有靠到墙壁的那一刹那,彻悟法华三昧,顿悟大小乘所有的法门:包含我们所有天台讲过的什么通明禅啦、什么八背舍啦、八胜处啦,全部在那一刹那,全部都证得。之后呢,他就弘扬大乘,专门弘扬大乘经典,尤其是《大般若经》。那教的是什么呢?就是大乘的实相禅法,主要就是一心三观,还有法华三昧等等。
他每次讲《大品般若经》的时候,就遭到小乘论师的毒害;因为当时的北方盛行的是声闻禅法,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是以建寺庙、造佛像、度僧人为第一大功德。梁朝嘛,记得梁武帝吗?碰到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告诉梁武帝什么?“毫无功德可言,不管你建了多少寺庙、造了多少佛像、度了多少出家人,你还是毫无功德可言”,这个是站在般若性空的立场来说的。可见他一讲般若性空的道理,就得罪了当时这些小乘的论师,纷纷要加害于他。每次他中毒的时候怎么办呢?一心念般若,毒自然就解了,不用吃解药,一心念般若,不管你下的是什么毒,马上就解、毒就解了。
当时因为战乱不断,迫使慧思禅师要不断地往南迁移。就在他整个南迁的过程,渐渐地形成他的思想体系还有止观的修证,就在整个南移,从北方南移的这个过程当中,就慢慢地形成。最后终于停留在南岳衡山,终老在南岳衡山。所以他也是第一个把北方的大乘禅法传到南方的第一人。
所以在南迁到南岳衡山,等于分前后两期,止观的重点是有一些差别的:之前他在北方的时候,主要是以禅为中心,那修的是由定发慧这样一个法门;可是南迁之后,在南岳衡山之后,他就是定慧双修,主要就是有所谓的四种三昧。
我们知道天台止观,主要修的是四种三昧:
第一种三昧就是“常坐三昧”。就是常坐不卧,除了经行、饮食、大小便之外,永远是坐着,能不能靠一下呢?不可以靠。晚上累了,想睡,能不能靠墙壁睡一下?也不可以。因为他的绳床四面都是空的,你想靠也没得靠,所以他一个房间非常简单,就是一张绳床,你就是坐在上面,旁边什么都没有,没得靠。所以,如果累的话怎么办呢?想睡觉、昏沉的时候怎么办呢?或者是生病的时候怎么办呢?唉呀,就念佛吧!求佛菩萨加持、求佛加持,看能不能早日证得什么果位啊,或者是开悟啊,所以这是一种克期取证的方法。那时间是多长呢?没有很长,就是九十天而已(三个月),九十天为一期。那他坐在那边主要是修什么呢?就是念实相,中道实相,所以他是端坐念实相。觉得心力很羸(léi)弱的时候,你就念佛,求佛加持,就是这样精进用功,希望在三个月之内能够证果或者是开悟。
第二种三昧是“常行三昧”。常行这个“行”就是经行,不断不断地经行,不准坐下来,也不能躺下来。就是不断不断地走,走累了就站,站好了再走。饮食的时候也不能坐下来,站着;晚上睡觉,站着。因为他有绳子,就是牵两条绳子,你经行的路线就是两条绳子,你随时可以靠着绳子休息或者是睡觉,就是不可以坐,也不可以躺下来。那在这个经行的当中你是修什么法门呢?就是口中唱佛号;唱累了,就心中念佛号;那也可以忆念佛的三十二相:从头顶的无见顶相,一直到脚底的千辐轮相,从头到脚,三十二相,再从脚到头,三十二相。不断不断忆念佛的三十二相。口中称念、心念(心中念)佛号,还有就是忆念佛的三十二相,以这个为主要修行的法门,所以它也称为“般舟三昧”。也是九十天克期取证,希望能在三个月当中能够证果或者是开悟、明心见性。
第三种呢是“半行半坐三昧”。这个是出自《方等经》,《方等经》有记载说:你旋绕一百二十圈之后坐下来思惟。所以他是有走有坐,所以叫做半行半坐三昧。《法华经》也有提到:若是修行人经行读诵《法华》,或者是坐下思惟《法华》,普贤菩萨说:“我就会乘六牙白象来到这个修行人的面前。”表示说他修法华三昧相应。所以我们知道,法华三昧它也是属于半行半坐三昧。
那第四种三昧就是“非行非坐三昧”。它不是行,也不是坐,它是在一切的行住坐卧当中,在事上随自己的心意所起而修止观,所以它又称为“随自意三昧”,随自己的心意所起来修止观。
所以一共就是这四种止观。有没有人听了好乐修的?有没有?有没有听了很好乐修的?
为什么讲到这个呢?因为就讲到慧思禅师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他连日以来讲经说法,苦口婆心把该讲的、该交代的,就讲得非常非常地清楚,然后就对大众说:“我呢,准备要离开了;可是如果在座的各位当中,有人不惜身命,发心常修常坐三昧、常行三昧、方等三昧、法华三昧的话,我就是没有条件地供养各位修行上的所需,当然还有护持各位修行的整个过程,有什么任何问题,我都可以护持。有十个人的话,那我就可以暂时不走了,我就来护持大家好好地修行。”话讲完,有没有人举手呢?半个都没有,没有人敢吭气。所以输你们嘛,你们刚才还好乐要修,对不对?
所以慧思禅师看:“哎呀,大家都没有反应,好吧,那我就要走啰!”双腿一盘,准备要离开了。这时候,他的弟子叫做灵辨,灵辨的这个出家人就突然想到师父要走了,心中不舍,嚎啕大哭,非常地难过。没办法,又没有人发心要修行嘛。所以这个时候慧思禅师就说:“你这个恶魔,给我出去!诸圣方来,诸佛菩萨正要来讨论将来要受生的地方,你居然在这边惊扰我,所以你给我出去。”比喻什么?诸佛菩萨来迎,讨论要在哪边受生,再继续地弘扬佛法。所以就把他的弟子赶出去,一个人合掌,然后就走了,享年六十三岁。
这就是慧思禅师很简略的生平介绍。经中介绍他身形非常的特异。我们现在来讲应该是非常的魁梧,耳朵应该是非常大,耳垂非常的长,因为远远看好像重耳,重耳就是两个耳朵。所以经中记载说:看起来像两个耳朵——重耳(重复的重),表示说很大嘛,耳垂又大,身形非常魁梧。为什么知道他身形很魁梧,然后走路四平八稳呢?因为形容他是好像牛,或者是好像象在走路的那个样子,那个步伐不倚斜,就是非常的四平八稳,非常的中正——牛步象行,是这样来形容,牛步象行。
终年不管多冷,就是一件衣服,一件衲衣而已。居住的地方,非常简单,但是非常严肃、庄严。为什么呢?就是他的供水永远不用加的,它自己都是满的,供水永远是满的,不用加。然后那些供品也是非常的殊胜,因为据说有天童无数,作为他的侍卫,侍者、还有护卫他的。有缘的人可以看到,有时候是大,有时候是小,大小不一定,然后好像还蛮多个,因为这样眼睛一瞄,好像那个角落有躲一个,然后那个屏风后面好像又看到一个,小小大大不一定。就是天童作为护卫、侍卫。然后房间也不用供花,永远都是香、有香气的,房间永远是香的。
就是这样子来形容慧思禅师。刚刚讲说他合掌而走的时候,也一定是满室异香嘛,然后栩栩如生,看起来没有像人走的时候的那个模样,看起来好像活着栩栩如生的面貌,然后也是房间飘各种的异香,在走的时候。
据说有一次,他不是到南岳衡山吗?有一次登祝融峰,遇到了岳神(南岳的岳神),两个下棋。岳神就问禅师说:“师为何来此?”他说禅师你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禅师就回答说:“我但求一坐具尔。”就是说“我没有什么很大的要求,只求一席之地、一坐具地,就是一席之地的这么一个小的地方来修行,然后讲经说法这样而已。”那岳神就说:“好啊!只有一席之地,OK啊!”然后慧思禅师就把锡杖一扔,就落在一个地方,就是现在福严寺的这个地方,很会选啊,一定是洞天福地之类的。所以岳神就说:“你把福地都选走了,那我要住哪里呢?”禅师这个时候就转动一个石鼓,石鼓一转开,往下,下方平地的那个地方,禅师就说:“那你就住这里好了!”据说现在这个石鼓还在,石鼓上面还有岳神的形象印在上面。如果有机缘到那边,找找看。就是这样的一段奇遇。
我们今天时间差不多了,今天就暂时讲到这里。
那我们下一堂就继续介绍四祖智者大师怎么遇到慧思禅师,然后又怎么样继续地弘扬天台的一个过程。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