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经文:观自在菩萨(十种自在,菩提薩埵)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二○一七年六月六日
好,今天讲第二种自在,就是菩萨行六度,因为是以实相般若为基础,所以他行的六度都是和空性的智慧相应的六度,因此能够得到十种自在:
第一种是寿自在。第二个是心自在。这个“心”就是心识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心识,能够随意的指挥心识,就称为心自在。
像我们的一念心是从来都控制不住的,对不对?你可以控制你的心识吗?没办法,对不对?不想发脾气,控制不住;不应该贪爱,控制不住。所有不该做的都知道不应该做,可是结果都做了,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心识。
那大菩萨就不一样,大菩萨他可以把他一念心要安住在哪里就安住在哪里,要安住在哪一个三昧就入哪一个三昧。那我们修习任何的法门也很难安住,对不对?我们念佛,很难安住在念佛法门上,念佛就是佛号会跑掉;数息,数字跑掉;观呼吸,观到最后,呼吸不见了;所以都是很难安住在任何的法门上面用功。
那常常有师兄说“我因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我要上山修行。”不管是专修或者是闭关,因为容易受到外在的影响,所以他要躲起来。那你想他在山上可以安住吗?只看到他老是往山下跑,人是在山上,可是他的心在山下。所以一下子说什么东西用完了,日常用品用完了,然后就“呜——”下山了;然后又要办什么事情,又“呜——”下山了,所以他也是没有办法安住。
修行是这样,那我们平常也是一样。在家的时候想出门,对不对?一旦出门,又好想赶回家,有没有?就是你没有办法好好地安住在家里。你就是出门,你也是没有办法好好地安住在任何的场所。在自己国家的时候想出国旅游;可是一旦出国旅游又好想回国,对不对?就是不管任何的情况之下,我们的心都是非常难安住的,所以我们的心没有办法做到自在。
那整天就是天马行空啊、胡思乱想啊、妄念纷飞啊,所以我们的想蕴不能自在。能够做到心自在,就是我们的想蕴可以自在,就是五蕴嘛——色受想行识,这个想蕴就可以自在。可是我们每天的生活,人生的境界是什么呢?你们说说看,每天的境界是什么?昏沉、散乱、掉举、失念、不正知、放逸、懈怠,就是没有办法好好地安住在任何的你着手做的事情上面,没有办法好好的安住。即使是修学佛法,也是没有办法安住得很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还没有得到自在。然后身在红尘当中,都耽著红尘俗事很难出离。
那大菩萨不一样,他发愿要利益众生,所以他不能够远离红尘,但是他在尘出尘:身在红尘,但是心是出离、远离红尘,没有丝毫的染著,就是因为他心念已经达到自在。所以他才可以身在红尘,但是不会染著任何的红尘俗事在他的心中。然后安住在定慧当中,念念都是保持觉知。
好,这个是第二个:心自在。
那第三个呢,是财自在。“财”就是财宝,财宝能随自己的心意显现,叫做财自在。能够随自己的心意显现。譬如说你最近才在想什么,诶,奇怪!那个东西就自然到手了,你不用特别去筹划啦,或者是筹谋啦,或者规划啊。从来也不会为钱烦恼,然后从来也不感觉缺少什么,最重要的就没有那个匮乏感。
像我们都会觉得我缺这个、缺那个,那每天都会想要求什么、求什么、求什么,因为心不能够满足。那就是有匮乏感,那是财宝没办法自在的缘故。所以我们老是觉得自己房子永远少一间,对不对?衣服永远少一件,鞋子永远少一双,就是永远都觉得没有办法满足的这种匮乏感,是来自我们对财宝不能够自在的缘故。
那我们想说:财宝自在,它是行什么的功德来的呢?六度的布施嘛,对不对?可是如果说我们布施的时候,有一个我在布施,然后又有我布施的对象,还有我布施了哪些东西、内容,一个都没忘记的话,你也没有办法得到财宝自在的果报。所以它一定是三轮体空,没有一个布施的我,没有布施的对象,也没有布施这件事情,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财宝自在。所以它是三轮体空行布施所得的果报,就能得到财宝自在。
那第四个是业自在。“业”就是造作。我们说我们要行善,就是造作善业,然后不要造作恶业,所以这个“业”,造善造恶的这个“业”就是造作的意思。
那大菩萨他造作的都是纯善,就是他行善的时候是离一切相,行一切善,不但自己行善,还劝别人行善。如果说他想要成就种种菩萨的事业,也都能够成办,这个就是业自在。这个“业”就是造作。那你今天想要行菩萨道,然后做种种菩萨的事业,想成就种种的菩萨事业,怎么样去利益众生,这个都没有问题,都能够成办——这个就是所谓的业自在。
那这边有一个重点,就是造作的都是纯善。所谓的纯善,就是我们自性本有的那个善,而不是相对恶的那个善,这个是重点。像我们学佛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会不断不断的要求自己要断恶嘛,然后不断不断的要求自己要行善,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可是你不会察觉到你是心甘情愿的断恶,心甘情愿的行善,还是说你有勉强的成分在这边,还是说你看了经论说这些事情不应该做,所以我就要求自己不要做,虽然我的欲望很想做,我的习气很想做,可是我把它压抑下来说“不应该要做的,经论上说这些事情是不应该要做的,这些做的话,会有哪些、哪些、哪些果报。譬如说行十恶业,会有哪些、哪些恶的果报,所以我要求自己、勉强自己,我这些事情不要做。然后行十善业有哪些功德,所以我要求自己、勉强自己去行十善业。”这个不是我们现在讲的纯善,纯善是已经没有善恶的对立的这个善,是我们每一个众生本来就具足有的那个善性,就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就具足一切法,当然也包含了一切的善法,那是本来每个众生都有的。
那就是因为有烦恼啊、有业力啊、有习气,所以我们本来自性的那个善、本有的那个善没有机会发挥出来。所以表面上看了,就好像每天造了很多不同的恶业啊,然后又要要求自己要断恶、要修善,然后修得很辛苦。尤其是那个戒律嘛,每个戒律都要死背、死背、死背,然后做错的话,有所违犯或者破戒的时候就是要赶快忏悔什么的,就是忙得不得了。每天都要很细心的检查,自己有没有一点点的身口意的恶业在里面,然后很小心地检查自己是不是念念都是有合乎那个善法的要求。如果你是第六意识的比量去做这些事情的话,你会修得很辛苦。因为你是用压抑自己的习气,然后压抑自己的情绪,然后勉强自己要断恶修善。
可是真正的修行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明白空性的道理,你有空性的智慧来行一切的善,你是离一切的相,你不会著在那个相上面。因为我们都是看外在所显现的这个是对还是错,应该还是不应该嘛,那个是事相上的观察,那就很容易著在那个相上面,而不去问你这样行这件事情,你背后的那个动机跟发心是什么,一般就不去要求那个。
那我们看别人说他是做错事情比较多,还是做对事情比较多,还是说他行善比较多,还是造业比较多。我们也是看他的外表所显现出来的那些事相上的显现;但是我们一般也不会论他的动机跟发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所以菩萨戒也有讲说:你只要是发菩提心,你就是杀盗淫妄,都不但没有造业还有功德;那是因为他杀盗淫妄的当下,他是跟菩提心相应,他是大悲心要利益众生,然后来做这些事情,来做这些杀盗淫妄的事情。但是我们凡夫看,就不能理解:诶,他明明是破戒、他明明杀生、他明明偷盗、他明明邪淫、他明明打妄语、讲骗话。那他一定是一个坏人嘛,因为就看他做的都是破戒的事情。我们就不会看到他背后的那个动机跟发心,他其实是纯粹的利益众生的大悲的空性智慧的表现,我们看不出来,凡夫看不出来。
所以我们现在要强调的就是三轮体空来离一切相,行一切善。希望是从你自性里面的那个善的发挥、直接做出来的,没有任何的勉强,然后也没有任何的应该不应该啊,对还是错,那个对错当然也是二元对立嘛。
所以这个对初学来讲,可能是还没有办法一步就可以到达这个,所以它有步骤的嘛:先诸恶莫作,然后众善奉行,然后自净其意。自净其意才是重点,前面两个不是重点,因为它是相对善恶来说的,你要断一切的恶,行一切的善。但是自净其意就是连善也不执著,自净其意就是你的自性的纯善的那个部分,是很自然、任运、没有造作的,很任运、自然的就发挥你本来的那个纯善。因为你的心跟空性相应的时候,你的大悲心是很任运、自然的就生起。这个时候你很自然就想去帮助别人,而不是要求说,今天打个电话:“师兄有空吗?来道场帮个忙。”然后就开始人天交战,有没有?“好不想去,可是又不好意思拒绝。然后我今天又有事情,然后可是又怎样……”,就在那边想了一堆。所以你今天即使去了,你也没有功德,对不对?
我们只是举例子啦,就是说我们平常要观察我们行善的那个背后,这中间有没有杂染?心是不是清净的?然后有没有跟烦恼……,有没有情绪在里面?然后有没有勉强啊、不得已啊这些东西在里面?只要跟烦恼相应,你都没功德。不能说没有啦,就很小、很小、很小,就是被你的杂染,到最后就是小到都已经差不多快看不见。然后你又生烦恼,那个恶业比你去行善的功德还要大,生烦恼就造业。然后你虽然是勉强自己去做善的事情,可是你的背后是非常纠结的,那个就是还有继续在造作意业。
所以我们强调的是不著一切事相上的那个相,然后来行一切善。然后这个善,又不是相对恶来说的那个善,而是你自性里面本来就有的,你是很自然的就会想要去帮助别人嘛。当你有空性的智慧跟大悲心的时候,是很自然的。然后做完就忘记,你也不用再回报我,不会挂在心上的。
所以当我们自性的纯善可以发挥的时候,你不用跟他讲戒律,他绝对不会破戒,对不对?因为他布施都来不及,他不可能偷盗啊。他给众生都来不及,他怎么可能整天动脑筋想从众生那边拿什么过来,怎么样用种种的手段去把它弄过来,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情嘛。因为他给都来不及,布施都来不及。所以我们希望达到的,而且现在讲的实相般若,它所摄持的六度,它其实都是三轮体空的,它都是强调我们本自具足的那个功能,很自然地把它发挥出来这样而已。自然六度圆满,你只要有实相般若的摄持,就是空性的智慧,然后三轮体空。因为有空性的智慧的摄持,所以三轮体空布施,三轮体空持戒,三轮体空忍辱,三轮体空精进、禅定、智慧,自然就得到这十种自在,你不用求的。
所以我们强调这个纯善的重要,而不要整天就是落在那个事相上说“这个是善还是恶”,然后在那边做种种的分别跟执著。因为执著要行善,所以就把自己本来的那个恶性,用压抑或者是强制,不让它现起的那种方式,它其实是反效果。
譬如说强迫自己发菩提心,我明明就是对那个人印象很不好,我看到他就是一肚子气;可是书上叫我们说要发菩提心,所以我就用尽了我所有的力气,想尽了所有的方法,想要对他发菩提心;可是明明就是发不起来,因为我实在是恨他恨到没有办法形容嘛,恨到不行,你说我怎么对他发菩提心嘛?可是我又要勉强自己发菩提心,然后压抑、压抑、压抑,怎么样?结果瞋心更重,懂吗?这个就是强迫自己行善的果报,强迫自己行善的结果,其实是压抑自己的情绪、感受,然后压抑自己的习气,久了就爆发,更严重!明白吗?
所以不要委屈自己,或者强迫自己说:“我一定要这样做,然后不应该那样做,应该怎样、怎样……”,不是这样子的。我们断恶修善的过程没有这么辛苦,你只要把你自己本来有的那个善性把它发挥出来,你自然不会做破戒的事情,你自然就会行一切善。然后不会著在一切的事相的那个相上面去求,说它“是对还是错,应该还是不应该,要还是不要”,都没有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都是二元对立的分别跟执著,你只要用你的自性的纯善去做出来的一切的身口意,一定是合乎空性的智慧跟大悲心,一定就六度圆满。所以空性的智慧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
好,这是第四个,想要做到纯善,造作的都是纯善的话,就是所谓的业自在。
第五个,是生自在。生就是受生,就是随类受生而得自在我们叫做生自在。像我们生死可不可以自在?很难自在嘛。那我们有把握我们这一口气断了,会到哪里去吗?也没有把握嘛。所以我们受生没有办法自在,只是随业流转,看哪一个业先成熟,你串习比较久的,那个力量比较强的,那个会先报。可是我们一点都没有办法作主,如果没有修行的话,是没有办法作主的,只能够随着业力的牵引,到哪一道就是哪一道。
可是大菩萨不一样,大菩萨他为了饶益众生,然后受了大悲心的驱使,他可以方便地随类受生:他可以生到天宫、天界,然后为天人说法,是为了要度化天人,他会受生到天宫里面;但是他不会觉得天界是很快乐的。因为苦乐对他来说已经都是平等无差别,都是生灭、无常、无自性的。所以他虽然受生在天宫,是为了度化天人,而不是为了享受天宫的乐。那同样的,他受生到地狱,是为了度化地狱的众生,他也不会觉得地狱是苦的。这就是所谓的受生自在。
所以菩萨他可以随自己的心念,在一切的世界当中示现种种的受生,没有丝毫的障碍,这个就是生自在的意思。这个是由于三轮体空持戒所得的果报。就是持戒的时候不著持戒的相:没有一个持戒的我,也没有持戒的对象,也没有持戒种种的那些内容,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可是他会不会破戒?不会,有大悲心的菩萨绝对不会破戒;因为他每天想的都是怎么利益众生的事情,然后也会为了(刚才讲的)利益众生,看起来好像做杀盗淫妄的事情,可是他是大悲心、菩提心还有空性的智慧去利益众生所做的,所以他绝对不会著在任何的那个戒相上面。他所有的就是悲智双运而已,智慧还有慈悲,两个同时摄持,这样子尽未来际的来利益众生。所以我们只能说他持戒是圆满的,而且是三轮体空的持戒,就能得到受生自在的果报。这是第五个。
第六个是色自在。色就是物质,或者讲我们这个色身,都能够得到自在。那大菩萨可以对一切的物质随意地转变自在,我们叫做色自在。像我们看这个桌子就是桌子嘛,这个讲堂就是讲堂,没有办法转变任何的物质;可是大菩萨可以。他为什么可以转变物质?因为物质在他的眼里、在他的心识当中都是生灭、无常、无自性、空的,都不是真实有的,所以他可以随意的转换任何的物质,可以变大地为黄金,长江水搅一搅变成酥酪,很好喝的,都没有丝毫的障碍——这个我们称为色自在,就是明白一切的物质自性是空的,就可以做到随意转换物质。
那这个果报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三轮体空修忍辱所得的果报。忍辱的时候,没有一个忍辱的我,没有忍辱的对象,也没有让我忍辱的那件事情,这三件事情都不存在,然后圆满忍辱波罗蜜,就能够得到色自在。
为什么是忍辱呢?我们也讲过,我们想要身相端严,修什么?修忍辱啊。因为脾气坏的人,头露青筋嘛,因为他常常生气,青筋暴露,然后面目狰狞,看起来好像很凶恶的样子。那能够修忍辱,三轮体空修忍辱的菩萨,你看起来都是慈眉善目嘛,对不对?所以忍辱的果报就是身相能够端严。所以你可以色蕴自在,就是这边讲的色自在,不但可以转变物质,然后你这个色身也可以相貌端严。这是忍辱,三轮体空行忍辱的功德来的。
第七是愿自在。“愿”就是愿力,或者讲愿望,希望达到的愿力或者说愿望都能够成就,我们叫做愿自在。不管你是希望得到什么,或者发愿要成就什么事情,它都能够自在的成就。
那这是怎样的果报来的呢?六度里面的什么?精进。像世间法,你要成就一切的世间法也要努力不懈怠嘛,那个就是精进的精神。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精进的时候,没有一个精进的我,没有精进的对象,没有精进做什么事情,三轮体空的话,我们就能够得到愿自在的果报。
所以我们就知道三轮体空是重点,就是实相般若的智慧,空性的智慧所摄持的,这个精进才是真精进。
那我们的精进就是有一个“我”很用功嘛,然后用功哪一些“法门”嘛,所以我执跟法执一个也没空,然后用功的内容也没空。所以所谓的精进不是说我每天念多少声佛号啊,然后持咒持多少啦,或者做礼拜,我礼佛每天拜几拜啊,或者是我一座打坐我可以坐好几个小时,我们就说“哇,好精进哦!”是不是?是真精进吗?他有三轮体空的精进吗?或者是他虽然做这么多功课,有的人做早晚课嘛,不管他每天多么的用功,他如果这一天有任何的一个恶法夹杂,我们都不能说他是真精进,对不对?
你们念完《百法》就知道什么叫精进,“精”就是纯精嘛,纯精没有夹杂,没有夹杂任何的恶法,你有夹杂任何的恶法在里面,就不能说那个“精”。“进”,只有进没有退,那因为恶法会让善法退失,所以我们就不能说他今天是真的精进,何况他也没有三轮体空。所以你今天不管多么的用功,只要你还会行恶、还会造恶让善法退失,然后没有精纯不夹杂,这个都不能说你今天很精进。所以不但不能夹杂任何的恶法,而且要三轮体空的精进,这个才是现在讲到的真的精进。
你这样的精进才能够你一切的愿望,你不管发什么愿都一定能够成就,你不管许什么愿望也一定能够成就。只要你做到三轮体空的精进,没有什么事情、愿望是不能够到达的。所以愿力自在,是从三轮体空精进所得的果报,是这样子来的。
好,那第八是神力自在。神力就是神通嘛,能够发起最殊胜的神通,我们就称为神力自在。那什么才是最殊胜的神通呢?就是六通嘛。那你说外道他们也有神通,那他们是最殊胜的神通吗?不是嘛。
那差别在哪里?外道也修四禅八定,他们也有神通,跟我们现在讲的神力自在有什么差别?他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就是少了一个什么?漏尽通。漏尽通才是最重要的,漏尽通就是说已经证悟到空性。
那外道尽管他的功夫很厉害,四禅八定,禅定修得非常非常的好,但是他就没有空性的智慧,他的我执还在、法执还在。所以他非常执著的说“我是神通很厉害,然后我有哪些、哪些神通的境界”,那就是法嘛,神通的境界就是种种的法的执著嘛。我可以怎么样、怎么样、又怎么样嘛。就是哪些神通他可以示现,然后有什么十八变啊,种种的变化、神通变化,可是那个都是带着我执跟法执在里面的。
那我们知道神通也是生灭法,神通的境界是可以毁坏的,它不是真实有的。你只要依照它的法门或者是方法,就能够修出神通,所以它是生灭法。何况带着种种的执著,就是对“我”还有“法”的执著所成就的,这个不是现在讲的神力自在。
那我们讲过《大智度论》有很多仙人的故事,有五百仙人,有没有?飞在天空中,每个都得了五通,因为禅定功夫很高,就在天上飞,有没有?还记得这个故事吗?然后地下有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国王带着宫女在那边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焚种种的妙香,然后奏种种的妙音,然后跳种种裸体的舞,在下面。然后那五百仙人闻到香气,然后听到好像仙乐一样的音乐,然后再一看:“哦!非常的精彩,在下面游乐嬉戏。”结果就咚、咚、咚、咚,五百仙人全部掉下来了,对不对?神通力顿失,瞬间所有的神通力全部都失灵,全部掉下来,所以即使修到神通力,他也没有办法自在嘛。有种种的境界,色声香味触,种种的妙色、妙声,色声香味触,加一个“妙”,妙色声香味触,他就不行了。
那原因出在哪里呢?他为什么没有办法神通自在?就是因为他修禅定力,用定力伏住他的烦恼,伏住他的贪瞋痴等等的烦恼,让它不现行。因为定力太高了,伏住所有的烦恼让它不现行;但是种子都还在,贪欲的种子也在,所有的烦恼的种子都在,只是用定力把它暂时伏住。所以境界现前的时候,神通力一消失,那个烦恼的种子一现行,就通通都没有了。
所以我记得我们那时候修不净观的时候就有强调,为什么外道的贪欲没有办法断除?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修不净观。不净观最主要就是对治我们贪欲的种子,让它完全的清净,所以任何的境界现前,你不会起贪欲的。可是外道不是,他是用定力把所有贪欲的种子伏住;但是种子没有清净。没有修不净观让我们贪欲的种子清净,所以境界来的时候,它就还是会现行。可是你没有贪欲的种子,你不管什么境界现前,你就都不会受到诱惑嘛,因为已经没有贪欲的种子,所以当然神通力不会消失,自然能够做到神力自在。
所以我们知道现在讲的神通力是从定发的,由定发,那一定是三轮体空修禅定,修禅定的时候,没有一个“我”修禅定,也没有修禅定的“对象”,也没有禅定的“内容”。可是我还是精进勇猛的修禅定;但是我三轮体空不丝毫执著,就没有我执跟法执。没有一个我在修禅定,就没有我执嘛,但是你有没有在修禅定?有;但是你不执著我,然后也不执著我修出了哪些禅定的境界(那是法执嘛)。
所以三轮体空的意思,就是说你不管证到什么样的禅定的境界,你都丝毫不执著,知道种种禅定境界都是生灭、无常、空无自性的。所以这样不执著禅定,你自然就能够成就更多的禅定还有三眛,能够出入自在,又没有丝毫的执著。可以成就一切的定,还有一切的三昧,又丝毫的不执著,是因为三轮体空修禅定。那自然就有现在说的神力自在,所发的神通力是最殊胜的神通力,因为跟空性相应的关系。
那你有一个“我”在修出什么样的禅定,然后得到什么样的神通,那个都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因为我很小嘛。可是你跟空性相应的时候,你就无量无边的,所以你的心跟虚空、无量无边的虚空相应,所以你的神通力也可以扩大到无量无边,好像虚空一样。是因为你已经破我的执著,还有对种种神通、还有禅定、法的执著。所以那样才能够到达无量无边,才能够到达现在讲的神力自在。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跟般若智慧这个空性、实相般若的空性智慧相应的,他才能够得到神力自在。
好,那第九个是智自在。智自在,“智”就是无漏清净的智慧。得到无漏清净智慧的菩萨,他可以任运自然地运用自己的智慧,要观诸法缘起就知道缘起假名。大菩萨一看,因缘所生的一切法空无自性,那你要描述那种种的内容,就是种种的假名(我们昨天说的,随世俗假立的音声、名字这样而已),所以他观一切法都知道它只是假名。这是观缘起的时候,他知道一切缘起只是假名。
那如果说要观诸法性空的话,也知道性空寂灭。我们说缘起性空,一切法它是因缘所生,所以它是缘起法。我们昨天说的:不自生、不他生、不自他共生、不无因生,它是因缘所生。所以只要是因缘所生的法,它自性都是空的。那我们要描述种种法的内容,就是随世间给它种种的假名这样而已,种种的名称跟言说,但是都是假说。所以大菩萨观一切缘起法,他知道它自性是空的,就是随世俗假立种种的音声名字这样而已。
那如果要观诸法的性空呢,也知道性空寂灭。所以对大菩萨来讲,缘起的自性就是空的、就是性空;性空又会随不同的因缘再生起种种的法。所以对大菩萨来讲,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它是一件事情的两个角度的说明这样而已。观缘起的时候,知道它是假名;观性空的时候,知道性空寂灭。所以他证到这样的一个境界之后,为众生宣说种种法的时候,也是同样的,他能够称性说法。称性说法的意思,就是他是从自性里面说出了一切法,称自性而说法,叫做称性说法。所以称性说法也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知道他所说的法都是缘起假名,所说的法也都是性空寂灭。
所以他虽然说一切法,又不会执著有一个“我”在说法,我说了哪些种种的法,所说的法都是假名,都是性空寂灭。没有一个能说的我,没有一个听法的对象,也没有所说法的内容,全部都是缘起假名、性空寂灭,这个叫做称性说法。所以大菩萨他在说法,他不会执著种种的法。
像如果我们很执著善的话,我们在跟众生讲善法,我们就自己觉得善法真实得不得了,所以他行恶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原谅他的,对不对?说“我都是为你好,为你讲了这么多,然后你都没有改,非常的生气。”就是你跟他说善的时候,你的心里面其实是有一个“我”,然后有一个所说的“对象”,还有你所说的“善法”——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你才会生气,对不对?他不听话的时候就不行了。
所以大菩萨不是,他说任何的法,他都知道缘起假名、性空寂灭;所以不会执著有一个说法的我、闻法的对象、还有所说的法的内容,全部都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都是缘起假名、性空寂灭。所以他不会执著在任何的一个法上,也不会有我执,还有我所说法的对象的众生,全部都是三轮体空。这个就是现在所说的智自在。
所以,第十个法自在我们就清楚了,就是说法。因为他是称性说法,所以他能够说法自在。
那如果不是跟空性相应的法,他就没有办法自在,因为他自己都打架嘛。他执著“有”的时候就会跟“空”打架,执著“空”的时候又会跟“有”打架。他老是不是落在空边就是落在有边。好不容易空有两边都不执著,他又紧紧抓住一个“中”不放,中道不放,他的"中道"是相对"空有"来说的,还是二元对立,也不是究竟的毕竟空。所以他说什么就执著什么,所以他也没有办法说法自在。
所以我们知道,所谓的智自在跟法自在,它其实就是证悟空性之后,然后修智慧所得的果报,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智慧度所得的果报,当然一定是跟空性相应的,才能够得到智自在跟法自在。
好,以上是十种自在。
那我们昨天也说了第一个寿命自在,它等于是五蕴的行蕴自在,有没有?那今天讲的心自在、心识自在是想蕴嘛,五蕴来说它是想蕴自在。那财自在来说,它是受蕴自在,因为种种的财宝他可以受用而没有丝毫的执著。那业自在的话,也是属于行蕴自在,因为我们刚刚说业是造作嘛,行蕴它就是有造作的意思,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造作的意思,一个是迁流的意思,念念迁流,不断不断地变异,念念都不停留,念念迁灭不停留,这个就是讲行蕴的作用,所以业自在是行蕴自在。那生自在呢也是行蕴自在,能够受生自在。我们昨天讲过生老病死等等,都是二十四不相应行法里面的,所以它是属于行蕴自在。色自在呢就是色蕴嘛,它属于色法,所以色自在就等于是已经色蕴自在。愿自在是想蕴自在。神力自在也是想蕴自在。智自在跟法自在就是识蕴自在(色受想行识,识蕴)。所以转八识成四智,它是一个转识成智的过程,你只要转识成智之后,你自然就能够得到智自在还有法自在,这是因为你的八识都转成四种智慧了,才会有所谓的智自在。那有了智力之后,自然就说法自在,就能够称性说法。
好,所以这十种自在也等于五蕴自在,都能够证得了。那我们把“观自在”三个字讲完了。
那什么是“菩萨”的意思呢?“观自在菩萨”、“菩萨”。像我们想要利益众生的话,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呢?我今天想要利益众生,所以我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就是般若智慧,还有善巧方便嘛,就是这样子。
所以如果我们没有证到空性的智慧,我们要利益众生,那真的是很辛苦。因为有一个真实的“我”要利益众生,真实的“众生”要被我利益,然后我要做哪些哪些利益众生的事,三轮一个也没空嘛,对不对?所以想要帮众生,但是自己又非常辛苦,那就是因为没有证得般若空性的智慧。所以般若空性的智慧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就是般若。
还要善巧方便也很重要啊。见到什么人,就见人说人话,点点点。就是你一定要应机,然后你还要应他的根性啊、然后时间有没有成熟啊、该说不该说,时间不到你说了也没效,有时候还会有反效果。所以这个善巧方便也还真的很重要,因为不同的人,他其实用的方法不一样,种种手段不一样。
所以我们想要真实利益众生,第一个是般若,第二个是方便。般若就是现在讲的“菩提”,方便就是现在讲的“萨埵”,所以菩萨我们就翻成“菩提萨埵”。那“菩提”就是般若,也就是智慧的意思;“萨埵”就是方便的意思。所以我们要有般若智慧,还要善巧方便,这样才能够真正利益众生,这时候才能够叫做菩萨。
好,一般经论是说你发菩提心就叫做菩萨了嘛;可是这个菩提心如果常常退失,然后又不是胜义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没有,生病的时候没有,看到不喜欢的人没有,常常菩提心没有掉——这个我们就实在很难叫他菩萨嘛,对不对?所以真正的定义,现在讲的“菩提萨埵”,其实他就是要有般若智慧,还要有无量的善巧方便,这个才能够真实的利益众生。这是第一个菩萨它的含意。
那它还有别的意思,“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嘛,就是大觉,想要成就大觉,想要成就佛一样的究竟圆满的觉悟,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大觉,这是“菩提”。那“萨埵”它还有勇猛的意思,勇猛精进求于大觉,这个我们叫做“菩提萨埵”。
那我们每天求什么呢?就是功名利禄嘛。我们每天不是勇猛精进地求赶快大彻大悟来利益众生,我们每天求的,有时候会忘记这件事情嘛。所以虽然每天念法本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不管你四弘誓愿念几遍,如果你做完功课想的都是世间利益的话,想要求种种世间的利益,你就不能够叫做菩提萨埵,不能够叫菩萨。所以菩萨的意思,他就是勇猛精进求于大觉,求于大觉干嘛?利益众生,利益一切的有情。“萨埵”也是有情的意思嘛。“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萨埵”就是有情,也可以有勇猛的意思,就是勇猛精进求于大觉,就是我们说的上求佛道,然后下化众生。你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样上求佛道,怎么样下化众生,这个才能够叫菩萨;而不是想世间的种种利益,这个不能叫菩萨。
还有呢,自利利他才能够叫菩萨,不但能自利,还可以利益众生,自利利他这个做到了,就能够叫做菩萨。好,所以他怎么样自利圆满呢?就是你已经圆证了、圆满证得实相般若,这个我们叫做自利满足,你自己本身已经证到实相般若,已经有空性的智慧了。然后我们再善用,我们刚才讲善巧方便很重要嘛,那利用文字般若说法利益众生,这个叫利他普遍。自利圆满,利他普遍——这个叫“菩提萨埵”,就是菩萨的意思,能够自利还能利他,我们才能够叫做菩萨。
那还有就是自觉觉他,我们比较常看到这个解释,不但自己觉悟,还可以帮助一切众生觉悟。那自己觉悟是智慧,我们刚才讲,自己圆证实相般若——这个是智慧的表现。你又可以让一切的众生也能够觉悟,不但自己觉悟,还帮一切众生觉悟,这个是悲心的表现。所以悲智双运的才可以叫做菩萨,不合乎这个条件不能够叫做菩萨。
好,所以我们知道菩萨的条件就很多了嘛,就是刚才讲的:能够有般若还要有方便,然后勇猛精进求于大觉,利益众生。不但自利还可以利他,不但自觉还可以觉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每天就是发这个四弘誓愿。然后菩萨另外也可以叫做觉士或者是开士,有没有看到?有些经论讲觉士,觉士就是觉悟之士;开士就是开悟之士,相对众生不觉悟也不开悟来说的,所以他叫做觉士、叫做开士,觉悟之士、开悟之士,相对众生不觉不悟。
好,那我们说这个“观自在菩萨”,那你们说这个观自在菩萨他到底是已经证到譬如说几地啊?或者他是怎么样的境界?才能够叫做观自在呢?这个菩萨,观自在菩萨这个菩萨,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还没有登地之前可不可以叫观自在菩萨?还没有证初地以前可不可以呀?当然没资格,为什么没资格?要讲理由啊,是因为他分别的我执跟法执都没断嘛,一个都没断,常常烦恼障、所知障都现前啊,所以他没有办法有刚才讲的那个自在,十种自在他不可能有,对不对?所以观自在菩萨一定不是地前的菩萨(没有证到初地)。
那你说证到初地OK吗?为什么不可以?也要有理由啊。初地菩萨他只有断分别我执跟分别法执,他的俱生我执、法执都还在,所以俱生的我执跟法执现行的时候他就不自在了,懂吗?烦恼障、所知障还是会现前,是因为俱生的还没有断,俱生的我执跟法执没有断。
那你说八地菩萨OK吗?八地菩萨可以叫做观自在菩萨吗?八地菩萨已经断了俱生我执,对不对?可不可以叫观自在菩萨?勉强可以啦,因为他是什么?无相无功用,重点在这里。七地之前都是有功用,就是说我还要不断不断的提醒自己,还要加一些功、加一些功用,我才可以让自己的烦恼障、所知障不现前。可是八地菩萨他可以任运,就是无相无功用地任运让烦恼障跟所知障不现起。
所以八地菩萨开始,八地以上都可以称为观自在菩萨,已经有资格了,因为他是无相无功用的缘故,所以他可以相续的摄持,让烦恼跟所知障不生起现行。虽然种子没有清净,但是他因为是无相无功用,可以不让我执跟法执现行,所以就能够称为观自在,而且有那十种自在都已经圆满具足了。
好,那我们时间已经差几分就到了,刚好讲到一个段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