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6、亲近善士1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听闻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情,还有说法的法师应该注意的条件,这个我们都介绍过了。应该怎么听闻都准备好了之后,那说法的法师也知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接下来就是正式的修行。

正式的修行,我们必须先寻找一个老师,不然我们不知道怎么修。我想学佛修行,但是自己不知道怎么下手,尽管自己偶尔会看看一些经论啊,或是跑跑道场啊,东听听、西听听啊,那可能是杂乱无章,就是也许没有按照次第来听闻学习;然后看的经论可能也是小乘、大乘、金刚乘、显教、密教都看,有缘拿到哪一本就看哪一本,所以可能也是没有办法把它圆融得很好。

就是说除非你都可以契入,不管你今天看到哪一本经论,你都可以马上契入它的境界;然后不管是哪一乘:小乘、大乘、还是金刚乘的见地,那你看了之后,都可以圆融在你的心里面,然后不会产生任何的矛盾冲突——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比较没有问题,因为到最后你也可以把它整理出一个很圆满的次第出来。那就是如果宿世善根深厚的,过去生就已经学佛修行很多年的,他可以把它整理出来,因为他看多了嘛,就知道怎么把它变成一套很完整的修行次第。

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的话,恐怕初学者就是要依止一位善知识,然后很有次第地来学习,这样才不会盲修瞎练。自己盲修瞎练,或者是东跑跑、西跑跑,会耽误很多的时间,或者是原地打转,就是进步得非常缓慢;可能就是没有依止一位具德的上师,然后告诉你当你有瓶颈的时候怎么突破,然后告诉你现在的问题在哪里,然后你下一步应该怎么修。如果都没有人指导的话,就会非常的缓慢。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快速成就的话,恐怕就要依止一位好的上师,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但是那个也需要有善根、福德跟因缘都具足,这三个条件都具足的话,那比较容易遇到好的上师,因为有这样的因缘嘛。听的话又会很相应,那就必须要有善根,可以听得懂上师他在说什么,然后听完马上相应,回去又可以好好修,这个要有福德、因缘。那这样的话,这三个条件都具足,这一世一定可以成就,是毫无疑问的。

不能够成就的原因很多,但是大概都不出这三个原因:有的是善根不够、过去世种的善根不够,所以他这一世有的听得懂、有的听不懂,就是跟他的根性有关系。根性就是过去生带来的嘛,你过去生的善根如果种得很多的话、很深厚的话,那你这一世自然一听就懂,没有丝毫的障碍,好像在复习这样子,那就表示说你宿世已经修行了很长的时间,而且修得还不错。那福报就有关于我们到底有没有时间来修行。我知道这个法门很好,可是我太忙没有时间修;或者是我身心太乱没有办法修,有的人是有时间,但是他也是没有办法安下心来好好地修行,那个都是福报不够,福德资粮过去累积得不够。那还要加上好的因缘,就是这一世能碰到跟我们相应、好的上师。

那好的上师到底要怎么找?他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一般来讲的话,就是至少他要有调伏自己的能力,就是以他的戒定慧三学来观察,他是不是已经圆满了戒定慧三学?因为戒定慧三学就是简别一个人他到底是不是修行已经有一些成就了,就看他戒定慧三学圆不圆满。

首先观察他的戒律是不是清净。他本身是小乘的师父?还是大乘的?还是金刚乘的师父?因为不同的…,他受的戒不一样,他受什么戒,他就是遵循那个戒律的内容来持守。所以小乘的戒,跟大乘还有密乘的,它是会有一些差别的。我们要先看他是哪一类的师父,才能够观察他戒律是不是持守得很好。如果他是大乘菩萨道的师父的话,你就不可以拿那个小乘的戒律套在他身上,也许他没有受比丘、比丘尼戒,所以你就不可以把小乘的比丘、比丘尼戒套在他身上,说他这个不如法、那个不如法,那我们就造下了很深的业障——毁谤法或者法师的业障,所以也是要很小心地观察。

不过一般来说的话,为什么持戒清净非常重要呢?因为他自己要把戒律先持好,然后教导众生也把戒律持好,所以他等于是他弟子的榜样、持戒的好榜样,所以他必须本身以身作则,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嘛,你自己先做到了,比较会有摄受力。而且他本身如果说他不是很强调戒律的重要,他自己本身如果戒律会有穿缺、会有缺漏,然后他平常教导弟子在言谈中间也不是很强调戒律的重要的话,那就没有符合这个条件,就变成说他自己没有先做到,所以他就没有办法成为弟子的好榜样,然后平常他又不是很注重、很强调戒律的重要,所以弟子就不会很注重戒律,不是很喜欢持戒。可是我们知道戒律是一切修行的根本,它是定慧力的基础,所以持戒如果持不好的话就很难得定。所以身心很躁动不安的,不是叫他修禅定,而是教他先持戒,因为戒持得好的话自然就能够得定,所以戒律是禅定跟智慧的基础。所以戒律持得好,他自然就很容易得定。

第二个条件就是定力嘛,看这一位上师他定力好不好。有没有定力怎么看呢?什么叫定力?面对境界心不动,那个叫定力。他会不会随着境界来转?会不会面对不同的境界然后生起不同的情绪或者是烦恼?如果我们看这位老师他情绪不是很稳定,就是情绪起伏很大,或是很容易受到外在境界(的影响),一有事情他就不行了,或者是心就动了,然后贪瞋痴的习气很明显。

这也不能完全这样说,因为有些上师脾气很坏,我们不能说他瞋心重,所以还是要仔细地观察,主要是看他:他发脾气的时候如果是为了利益众生,因为他可能会骂哪一个师兄嘛,会喝斥,会很严厉,看起来好像在发脾气,可是他是在利益那个师兄也说不定,就是他的教育法是这样子,那这种情况除外。就是说他为了自身的利益,然后起了很强烈的贪啊或者是瞋啊或者是阴晴不定,我们说喜怒无常,这样来形容比较容易了解,就是说他的情绪好像不是这么稳定,那就说明一个人的定力。

所以我们平常观察自己的定力好不好,也是看你还会不会闹情绪,你只要还会闹情绪,你就没有定力,懂吗?闹情绪的意思就是说你很容易受到外在境界的干扰嘛,一有事情来你就不行了,那表示说你的心先动了,你的心会动就表示没有定力,你的心才会动,然后再随着不同的事情引发不同的贪瞋痴,或者嫉妒啊、伤害啊,起了不好的念头,这些都是。只要你心动了,生烦恼了,这个都表示定力不够。因为定力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伏烦恼。

一个人定力修得好,就是说他的烦恼被伏住了,被什么伏住?被定力伏住,所以只要他禅定力好的话,他一定不会随便闹情绪的,为什么?因为定力伏住那个烦恼的种子,不让它现行。你没有那个定力伏住的话,那表示说你定力不好嘛,所以才会生烦恼,然后才会闹情绪,才会一天“阴时多云偶阵雨”,一天好几个变化,一点点小的事情就…,本来还在笑的,可能听到一句话还是一个动作,马上脾气就来了,那表示说丝毫都没有定力的扶持。

所以我们观察这个上师有没有定力,也是看他心容不容易动摇、被外境所动摇。那看他面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就知道了,是不是什么事情来他都是如如不动?然后心都没有受到影响,不会随便起情绪。

如果有戒律的摄持,再加上定力的功夫,才可能开发智慧。所以第三个条件——智慧,也是非常的重要,这个智慧特别是指见空性的智慧。他如果能开悟的话是最好,因为开悟的智慧就是解脱的智慧嘛,明白无我的道理,这个是最基本的,因为整个佛法就是要讲“一切法无我”;可是你没有见空性的话,你就很难跳出那个我执的束缚,念念都有我,很难解脱。所以这个时候持戒也是有一个“我”在持戒,修定也是有一个“我”在修定,你在行一切善也没有忘记有一个“我”在行善,所以变成这个功德都很小很小。

只有见空性的人,他在行一切的——发菩提心也好,六度万行也好,或者在持戒、修定,不管是什么,哪一个,他心都不会著在那个修行的相上面。他行善,心里面什么都没有,没有我在行善;发菩提心也没有觉得我很了不起,我可怜你们我才发菩提心,都没有那个“我”的观念。

所以这个无我的智慧是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你能不能很快速地成就。或是说…,因为有“我”的一切善行,就还在轮回当中,就是人天果报而已嘛,它是永远没有办法解脱轮回的。所以解脱轮回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我空性的智慧,所以你念念有我的一切善行都是人天果报,只是福报而已,是不能够出三界的。

所以这个空性的智慧变成说你想要解脱,或者开悟成佛的基本条件,一定是建立在这个无我空性的智慧的基础上面,你才能够去圆满一切解脱的资粮、加行或者是开悟成佛的资粮: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尤其是大乘的,一定是要跟空性相应的六度万行还是十波罗蜜,一定都是跟空性相应的;不然你忙了一辈子,如果都是用“我”在修的话,这辈子我跟你保证,绝对不会成就的,没有丝毫的成就,因为你在修“我”嘛,解脱三界都不可能,何况是成佛?成佛要出十法界呀,可是你三界六道都没办法出,还有四圣法界当然更不可能。所以这个智慧也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们说到了三个条件。

那第四个条件就是:他最好也是要通达无碍、对三藏十二部都能够通达无碍。通达无碍的意思不是说他三藏十二部全部都要看完的意思,不是,是跟下面一个条件——这个实证的功夫有关。

第五个条件就是实证的功夫,第四个是教理通达,第五个要有实证的功夫,这两个有关系,所以我们一起讲。就是说你要通达无碍,就是完全地了解三藏十二部的内容,任何一本拿出来你都能够讲,你都看得懂,然后也能够讲,这个就是一定要有实证的功夫才能做到。你不用全部看完,但是只要你开悟、只要你明心见性,你就看得懂,因为所有经论都是在讲心性的道理,那你明心见性表示说你已经见到你的心性了,所以一切的经论都回归到自性来讲,所以你只要见到你的自性的话,你一切的经论就看得懂。可是你带着很强烈的我执跟法执去看一切经论的话,就统统没办法契入,因为一切经论也无非是告诉我们怎么样破除“我”跟“法”的执著,都是在讲人无我、法无我的道理;可是你有一个“我”,它就是没办法契入。

所以没有见空性的上师的话,他就是看经论或者是他在说法的时候,也是依文解义比较多,因为他自己没有见性嘛,所以他就是只能按照经论上面的文字来讲,或者只是背一些经论的内容,但是他没有办法契合,他的心没有办法跟经论说的境界相契合,或者是说他没有办法契入经论里面所说的境界。可是一个有实证功夫的上师,他在说法的时候,他是先契入那个法当中,然后才从那个境界当中说出来的,所以是不是它会有隔碍?跟那个只是明白或者是博学强记,只是把那些经论的内容背下来,然后依文解义把它说出来,它是有很大的距离:一个是在背书,然后一个是从他自证的境界当中说出来的,所以它就是有这样的差别。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找到又能教理通达,又可以有实证功夫的上师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因缘非常好。我们刚才讲要有三个条件嘛,那就是因缘非常好,能够遇到好上师,那我们这一世就能够成就得很快。

我们刚才讲的戒定慧,还有教理通达跟实证的功夫,如果这个上师他都具备的话,那他在教导弟子的时候,他是不是应该很快就可以契入佛法的境界?因为他自己本身已经证到了,所以他就可以带领弟子很快地也圆满戒定慧,还有教理通达跟实证的功夫,因为是明白人、过来人,所以他要指导的话就是非常便捷、非常快速,这就说明为什么善知识需要这些条件。

那第六个呢,就是德增上。就是我们找的老师一定要超过我们的嘛;如果说他的程度还比我们差,或者跟我们差不多的话,那我们跟他学习是没有办法进步的。所以第六个条件就是一定要比我们程度好的,这样的一个上师我们才依止他。

这几个条件就是一个上师他自己本身需要具备的条件;可是他在度众生的时候,还需要另外四个条件来摄受众生:

第一个就是说法善巧。说法善巧是从哪里来的?就从刚刚那个教理通达跟实证的功夫来的,他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他一定说法无碍。怎么说,他会随弟子不同的根性,然后为他们宣说不同的法门,而且每个人个性不一样,还要用不同的方式,懂吗?同一个法门还要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根性用不同的法门,同样的法门还要用不同的方法。那个比较作怪的,要用作怪的方法来制伏他。所以不管是什么样根性的弟子,上师都有能力、也有方法来调伏他,那个就是要有无碍的方便善巧才能够最有效。

说法善巧的意思就是说有效果啦,你教导了之后有效果,能够产生那个效果;如果不善巧的话,那可能效果就会打折扣,就是没有办法发挥很好的效果,那就是可能他在表达方面不是很善巧,因为还是有这样子的,就是说他自己明白,但是他不会讲、不会表达,可能语言的障碍,可能是思维逻辑过去没有熏习,所以他不知道怎么讲,会讲得好像很片段,或者是那个思路不是很清晰,他会讲得很片段,然后没有办法连贯起来;可是他都知道,他心里很明白,但是就是没有办法表达得百分之百;至少也要八九十才可以。

所以说得清楚明白,除非你自己证得到嘛,所以实证的功夫很重要,就是你自己做得到的事情,你已经做到了,所以你就讲得清楚,不管是要深讲、浅讲,长讲还是短讲,还是不长不短讲,就是都有办法深入浅出,都能够讲得清楚,是因为你已经做到了,可以讲得清楚。然后再加上刚才讲的教理通达,教理通达也很重要,因为它就是成就我们的多闻嘛,成就我们多闻,那我们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者是不同的内容,因为三藏十二部所有的法教都在里面,那你如果成就多闻的话,你就可以比较明白这个人你要用哪一个部分来教导他,它是比较能够有效果的。

所以我们就知道说法善巧,如果说刚才我们讲的那个教理通达跟实证功夫这样的条件的话,说法善巧应该没有问题的。除了他宿世根性的关系,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因为有些他就属于那种木讷型的,他可以很精进地修行,自己可以成就;可是他就是不善说,还是有这样的根性,那就是过去世他的熏习是这样,他的根性是这样子。也没有关系,因为这样的人他只要是开悟、有成就的,他就是不说话,你常常去亲近他,你还是可以得到利益。

我们现在很多新发明嘛,有一个杯垫,你们家里有吗?只要有一个杯垫你放一杯水上去,那个水分子就会改变,你们有没有开始玩这个?没有?那你们太落后了,我家有!大分子可以变成小分子,只是一个杯垫;它也可以放到饭里面去煮、跟米一起煮,那个里面的分子也会改变;你也可以烧开水放进去。我开始教你们怎么著相,然后怎么样烧开水,那个泡出来的茶或者咖啡特别好喝,因为它会改变那个水分子,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因为我们人体吸收如果是小分子的话,那个吸收很好、吸收力很好;那个大的分子,我们人体组织还有细胞的吸收比较不好。我是用这个来形容,就是它可以改变那个分子,物质的结构它可以改变。

我们亲近那个开悟的人,我们身上的细胞排列组合重组哦,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磁场不一样嘛,他磁场特别好,所以我们常常去亲近他,我们身上的细胞结构就开始改变了,不好的那个慢慢排掉,也可以排毒哈,不好的贪瞋痴、习气、什么烦恼,都慢慢地排掉,好的留下来。

所以即使他不善说也没有关系,我们还是可以常常的亲近他,从他那边可以获得很大的利益。我们就有这样的经验嘛,就是你去亲近一位成就者,奇怪,本来心情很不好的;可是当你离开他那边,奇怪,怎么心情变得很好,然后很轻松,有没有?那个就是因为磁场已经改变,身体的结构已经改变了,所以你就会觉得说心情特别的好,这就是可以说明实证的功夫非常重要,他在摄受弟子的方面,就是摄受力非常强,他可能不需要讲很多话,你只要常常接近他,你就知道应该要好好地持戒,好好地修禅定。你跟他相处,就是两个人都不讲话,你也觉得说你好像入定了,有那种感觉,因为上师都在定中嘛,所以你常常亲近他,你也觉得奇怪:“我怎么随便坐就可以坐两个钟头,然后脚都不会酸,我自己在家里坐半个钟头就不行了,腰酸背痛”,这是有原因的。

好,这是第一个,在摄受众生的时候,必须要说法善巧。

然后有悲愍心,所以第八个,就是有悲愍心。悲愍心怎么看呢?我们昨天有讲过嘛,看他有没有对象的差别。在一个有悲愍心的上师心中,一切的弟子都是平等,一切众生也是平等的,一切众生平等,不是只有他的弟子,有没有皈依他,有没有跟他那个…,都没有差别,在他的眼里都是一切平等。有缘就说,有缘就度,心中没有任何的执著,没有说“这个人我喜欢他,他一来我就很欢喜;那个很讨厌的,他一来我就心情不好”,没有这样的事情,谁都是一样的,平等的救护,这就说明他有悲愍心。

然后有悲愍心呢,他才能够做到后面两个:就是精进利他跟远离厌患。精进利他就是你可以观察这个上师,他念念都是众生,他平常想的、他心里面想的事情都是众生的事情,他很少考虑到自己的事情,就是不会为自己考虑。凡夫是念念为自己嘛,那上师是念念为众生,所以可以从这边就观察出他是非常精进在利他的。

所以也是因为上师他不会考虑到自己,所以在旁边照顾的人就非常重要了,绝对不可以让上师累到,因为他不会…,他会忘记休息,懂吗?他会忙到忘记休息,然后把自己的身体弄坏了,等到生病就来不及了,因为机器坏了,你再修也修不好到原来的那个样子,所以我们就要好好的照顾师父,不要让他太忙,行程不要排得太满,课不要上得太多,好好休息。

但是也不能都不说法,都要说法,就是看上师的情况。因为年轻的上师就比较没关系,年轻力壮的,他体力比较好,很健康的,就给他排多一点没有关系,要看。如果上师年纪又大了,然后又一身的病,那可能就是不能够让他太劳累。那他生病了会忘记去看医生的,因为他的念头里面是没有自己的,懂吗?所以那个旁边照顾的人就要赶快带上师去看医生,生病要去看医生。然后大家供养的东西呢,上师也是拿来就是要满众生愿嘛,把功德赶快回向之后就赶快吞啰,供养药就吞,供养什么吃的也吞,所以他的观念里面也没有什么合不合适这件事情,懂吗?所以旁边照顾的人就要帮他过滤,那个不适合上师的,可能功德回向之后就不要让上师什么药都吞这样子。这就说明一个有悲愍心的,是完全不会考虑到自己的人,就是从这边可以看出他是不是精进在利他,精进利他就是完全没有自己,才叫做完全精进地在利益众生上面,所以他的心心念念都是在这个上面的。

还有,最后一个就是远离厌患嘛,这个我们昨天也讲了。他不会因为时间长、次数多、内容一直重复,他就很厌烦,不会。会非常有耐心,所以从一个好的上师身上你也可以看到他不管怎么忙、怎么累,他都不会不耐烦,也不会心情不好,没这件事情,他就是全身痛完了,他也还是一样可以笑得很开心,所以也不知道他在痛这样子,这就是说明他可以远离厌患。

那具足这十个条件的话,我们就知道他是一个好的上师,所以现在就知道要怎么样去找一个好的上师。那书上是说如果这十个条件如果没有办法全部具足的话,至少要有五个条件:就是戒定慧三学,因为这个就是说明一个人,他一定要自己先成就,自己要先能够调伏烦恼,然后才可以帮众生调伏烦恼,他如果戒定慧三学都不圆满,他怎么可能教导弟子戒定慧三学圆满?所以这个是基本条件。我们知道禅定是伏烦恼,智慧是断烦恼,断烦恼要靠无我空性的智慧来断烦恼,烦恼的种子才能够清净。所以除非上师他有伏烦恼的定力,有断烦恼的慧力,他在教导众生才可能让弟子能够伏烦恼、断烦恼,才可以。如果他自己都没有修到,他当然没有办法让弟子也能够证到,所以这三个是基本条件。

那第四个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他最好是开悟的人。因为开悟的话,我们刚才讲,他要教理通达很容易,他成就多闻很快,因为经论拿来他就看得懂嘛,所以他很快就可以成就多闻了,那要说法善巧也很容易,对不对?因为他有智慧嘛。

那第五个条件就是要有悲愍心,有了悲愍心就是刚刚那两个也有了,虽然他没有说出来,可是你一定会很精进在利他,因为悲心的菩萨一定都是念念为了众生嘛、为了利益众生,所以他一定会精进的利他,然后一定数数宣说不会疲累。所以虽然他说了五个,也差不多都在里面了,因为你有了这五个,其他也都有了,这是最基本、基本的,我们寻求一个善知识的条件,就是至少要具备这五个条件。

本论所谓的善知识,就是能够引导我们众生从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一直到圆满成佛,都能够做得到的,这样的一个条件才称为善知识,就是他可以引导我们从初学佛开始,教我们怎么断恶修善,有了人天果报;如果人天果报还不够的话,你想要解脱,也可以进一步教你解脱道;然后你想开悟成佛,进一步上士道,所以能够从初学佛一直到圆满成佛都没有问题,可以引导弟子达到最后究竟圆满成佛的目标,就是本论所谓的善知识的条件是这样子。除了我们刚才讲的那个十个条件或五个条件是一定要具足的以外,他引导的内容是什么?就是整个《广论》的内容。

所以善知识是非常非常重要,在我们学佛修行的过程当中,因为不管你是哪一个阶段,都需要上师的指导,你才能够非常快速地成就。从世间的一切圆满,因为善知识会告诉我们怎么断除十恶业、行十善业嘛,所以你要求什么没有?都有啊!世间的一切都在十善业里面,你十善业都做到了,你想要求什么都有:功名啊、富贵啊、婚姻啊、事业啊,统统有,好的子女啊。世间一切的安乐全部都在十善业里面,所以也要跟上师来学习呀,善知识会教导你怎么正确地断除十恶业,怎么正确地行十善业,然后它的内容是什么。那我们想要解脱的话也是,善知识也可以教导我们怎么解脱的方法,就是整个中士道的内容,还有最后开悟成佛的上士道的内容。

所以我们从初学一直到最后也都不能够远离善知识,从人天福报到解脱、开悟成佛,都不能够远离善知识,这就是善知识为什么是我们修行的第一步,修行的根本就是亲近善知识。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位好的上师、好的善知识,那我们弟子是不是也要具备一些什么条件呢?上师有了,可是我不是具器的弟子,这样也是一样没办法成就啊。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介绍什么是具器的弟子、是闻法的根器。

第一个条件,就是心能够正直,不分宗派。就是你心中没有分别心。我是修内观禅的,然后你是修净土的,你是修什么的;没有分,不管你今天修学的是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对其他的法门一概没有批评毁谤,没有排斥。这是第一个条件,好弟子应该具备的条件就是没有分别宗派。有些人密教的听到大圆满,他就只有大圆满,其他都没有,其他都被排除在外了,这个是著了大圆满的相,我可以保证他一定没有证到大圆满,因为他的心一点都不圆满嘛。所谓的大圆满就是无所不包,一切法都成就。那你这个不行、那个排斥,那你就心不圆满,所以你大圆满也不可能成就。

修任何一个宗派都一样,不管你今天修学哪个法门,你就是不能够执著这个法门,然后排斥其他的,就是贪自瞋他,贪著自宗,然后瞋恚他宗。那你这样做会有什么过失呢?你第一个就是障碍自己成就多闻嘛,因为你这个排斥你就不听啰,所以这个部分你就没有办法成就;那个批评毁谤,这个也别想听了,所以你是障碍自己成就多闻嘛。我们刚才说要教理通达,三藏十二部全部圆融无碍在你的心中,可是你这个不喜欢,那个排斥、那个不要学,是障碍自己成就而已啊,这是第一个过失。

第二个过失呢,障碍自己成就禅定。因为你每天都忙着分别嘛:分别这个好不好,怎么样、怎么样……,学一个就分别一个,多学就多分别,多分别多执著,所以你的心就不能够得禅定。因为会去批评、毁谤、排斥其他的,都是说明你是分别执著心很重的修行人哦,分别执著很重你才会去分别嘛,是不是?所以也可以说明那个分别执著比较重的,他就是比较会去排斥其他,这个也是障碍自己,不但障碍自己成就多闻,还障碍自己没有办法证得禅定。

还有呢?很容易造下不恭敬法跟法师的障碍,对不对?很容易造下毁谤法跟法师的业障,这个就更严重了,因为你在批评毁谤的时候,你就不恭敬了嘛,你就一定是毁谤法跟法师,所以这谤法的罪是最重的。所以怎么检查自己有没有具备这个条件呢?我怎么知道有没有做到心正直住、不堕党类?就是我对各宗各派的法跟法师,都跟恭敬我的上师一样地恭敬,这样就OK了嘛,是不是?不管他是哪一个教派、哪一个教派的道场,他说的是什么教派的法,哪一个教派的法师,我们都同样地恭敬,绝对不分别执著、批评毁谤、排斥,那你就具备第一个条件,你就是好弟子的三分之一了。还有两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有分辨正法、邪法的智慧力。因为我们刚刚说你不要分别嘛;他就真的不分别了,所以正法、邪法他也不分别了,相似法还是佛法他也不分别了。“你不是说不要分别执著吗?我就统统都接收。”这样对不对?那就没有第二个条件——你没有分别的智慧。这又变成说这个法师善说不善说,说的是正道,正法还是邪法、还是相似法,你就弄不清楚啊。所以变成有功德的善知识会被你因为没有分别的智慧变成说,诶,因为你老是看他的过失,你就可能找他的毛病在哪里;可能在说邪法的那个师父,你反而觉得说“哦!好相应”,因为你是外道根性嘛,所以你一听就相应,就说“说得好”嘛!然后带很多人去听哦,那就是没有分辨的智慧。

所以第二个条件更重要,对不对?你必须要有智慧来分别是不是正法。如果没有分别的智慧会有什么后果?你这一世就不要想要解脱了,对不对?因为他说的不是无我空性的道理,所以你今天跟着他,跟他一辈子,那你一辈子就被耽误了,而且还种下了很多邪法的种子、邪知邪见的种子,那不知道到哪一世碰到善知识然后你才转得过来,这一流转生死就不晓得几世过去,就是你会错很久,懂吗?不是现在这一世错而已,一直错到你哪一天听闻正法,然后纠正过来为止,那还要有宿世善根深厚才可以,还要有好的因缘才可以,还要有福报才行,要不然还没有这样的因缘。所以我们就是,有分辨的智慧就非常非常重要;要不然我们这一世就会暇满人身空过,不但没有解脱、没有开悟、没有成佛,而且还种了很多邪法的种子在我们八识田里面,所以第二个条件也非常非常重要。

第三个条件,就是对佛法要有广大的希求心。我现在虽然接触的是这个部分;但是我发愿要遍学一切法,最好是发愿三藏十二部、大藏经全部看完。先发愿没有关系嘛,好吧?就表示说你有广大的希求心,这广大希求心关系到什么呢?就是有一天成就,你可不可以有无量的善巧方便嘛,因为你有广大的希求心,你才想要发愿遍学一切法,然后成就一切法,在你度众生的时候,你才能够有无量的善巧方便。你如果只会一个,那他不要这个,你就没辄啦。你只会念佛,“那我不喜欢念佛怎么办?”“没门儿!没有办法!我也没有办法,因为我只会念佛”,对不对?所以广大的希求心也非常重要。

那希求心怎么看呢?就是看你有没有兴趣嘛,哪边在讲经,你有没有兴趣去听嘛;还是说你只有兴趣听你跟你现在修这个有关系的,跟你现在修这个没关系的,你就一概…,“反正跟我现在修的没关系,我干嘛去听?”那就表示你没有希求心,你对佛法没有希求心。然后你只抓住佛法很小很小的那一部分,其他的你都忽略掉了,因为你只修你相应的那个法门,只听有关这个法门的经论,其他的一概排除在外。所以,怎么检查我自己对佛法有没有广大的希求心呢?就看嘛,就看你对其他的还有没有兴趣嘛?还有没有兴趣去修学?有没有发心去成就多闻,广学多闻?如果有的话,就符合这个条件。

第四、对法和说法的法师要有恭敬心,这样就不会造下轻视、毁谤的业障。

第五、一心专注。就是你在听闻佛法或者听完去好好思惟、修习的时候,都是一心专注,那你才可能有一些成就。

这五个条件都具备了,你就是一个具器的弟子,是具足闻法的弟子,那善知识也会很喜欢教导你;也是因为你是具器的弟子,所以碰到好的善知识之后,应该是都能在这一世可以成就。希望各位都发愿:能够早日遇到好的上师,然后早日让自己圆满具足做弟子的条件。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