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7、心轮(1)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台北新店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我们今天介绍心轮。

心轮是爱的脉轮,所以有爱的话,我们的心轮就是开放的;没有爱,我们的心轮就是紧张的、阻塞的。

那我们到底有没有爱呢?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懂得爱。是真的懂得爱吗?那就要看看,我们在哪些情况之下是有爱的?如果今天是因为对自己的父母、师长有恭敬的话,那个叫做敬爱,就是因为你是我的父母、是我的师长,所以我应该对你有爱,这个叫做敬爱,恭敬而生起的爱。如果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爱你,这个叫做友爱。两个人在谈恋爱,你是我的爱人,所以我对你有爱,这个叫恋爱嘛。

我们是不是因为跟某人有着某种的关系,才有爱呢?那如果今天他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师长、不是你的好朋友、不是你的爱人,难道你就不爱吗?你的爱是因为有关系才爱吗?或者是因为你曾经帮助我、救过我,你对我有恩情,所以我为了回报你,所以我今天才对你有一种关爱,或者一种报答,这个是有条件式的爱。或者是因为我今天是父母,我天经地义应该爱护我的子女,这个爱叫做责任的爱。

从刚刚讲到现在,就是爱是一种关系,爱是依存着某种条件,或者爱只是一种责任——我们的爱是不是在这些情况之下才存在?如果他不是我的父母、师长,如果他不是我的好朋友,他没有让我有任何付出的条件,我对他没有任何的责任感,我还有爱吗?如果没有的话,就说明什么呢?有对象的差别:有关系我才爱,有责任我才爱,有某种条件的情况之下我才爱;这些都不存在的时候,我就没有爱了。意思是说:你有时候有爱,有时候没有爱,这个是真的爱吗?

可是我们大部分都是在这些条件之下才会生起爱嘛,我跟你没关系,我干嘛爱你?可是真正的爱是一下子有,一下子没有吗?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吗?或者是因为你是我的什么什么人,所以我才爱,你属于“我的”家人、亲戚、朋友、什么、什么…,所以我才爱你们。这种爱是自私的爱,只是自我延伸的爱;你如果不是我的什么、什么、什么,就不爱啦!所以这种爱只是自我的延伸而已,它也不是真正的爱。有条件的爱、责任的爱,都不是真正的爱。因为真正的爱,它不可能有刹那之间停止的。

所以爱好像呼吸一样,你不可能停止呼吸,所以你也不可能停止爱,这个才是真正的爱。没有任何条件、责任,没有任何关系,你心中有爱,就是有这个能力。所以爱它是一种你内在的状态,随时都有,跟呼吸一样,不可能有刹那间断。所以你有爱,你会爱每一个人,还会扩展到一切事物的身上,所以你会爱惜一切的事物,不会说“这个东西是我的,所以我才爱惜,那个别人的东西,我就不爱惜。”像公共的东西,我们都不会爱惜,所以那个都是自私的爱。

真正的爱,它会扩展到每一个人事物的身上。即使你现在一个人,你内心仍然充满着爱,没有对象的时候还是有,它一直都在,所以它比较接近佛家讲的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说的爱是这个;不是一般世俗、自私自利的爱,也不是我们刚刚讲,有一大堆条件所附属的爱,不是这个;是一种无私无我的爱。它是一直都存在的,它也是我们菩提自性本自具足的一部分嘛,就是慈悲。它不可能一下有,一下没有,一下爱,一下又不在爱里,不可能的,它是一直都在你的心里,所以我们说它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状态,它一直都在,它是不可能停止,它也不可能有刹那的间断。这个才是我们所谓真正的爱。没有条件的,不是因为有责任,也不讲任何关系,你有能力爱,你就爱每个人啊,不管他跟你有什么关系,有关系没关系都爱呀!对不对?

菩萨慈悲众生,没有对象的差别,那个叫大悲心;希望一切众生快乐,那个叫大慈心。如果你能做到,你的心轮一定是开的,晚上不会作恶梦,只有自私自利的人才会做恶梦。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不会做恶梦;只有内心有忿恨恼嫉害,内心忿忿不平,瞋恚心重的人,他才会作恶梦。所以有爱心的人,他一定脉轮是放松的,他一定夜夜宁静安详,一定是做吉祥的梦,然后夜夜都是好眠,不会失眠。

所以我们就知道,什么让我们的心轮紧张跟阻塞?就是你不爱的时候,它就塞住了。心中没有爱的时候,脉轮是紧张的。所以要心轮打开很简单,你就是没有条件的爱就对了。你只要能做到所谓的慈悲、爱跟慈悲,那你的心轮永远是敞开的。

那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心轮有没有开呢?就是你在安静的时候,你可以听到你心轮的声音。我们不讲什么声音,你们有听到的来问我,我就告诉你是不是。因为我们讲说它发出什么声音的话,你就开始自我暗示:“哦…好像有听到”,又开始神经过敏这样子。

你每天心都很开心就对了,它就不可能塞住。每天充满了慈悲、充满爱,开开心心地过日子,没有什么会让你心过不去的啦,还是生气的,都没有这些情绪,它就容易开敞。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会让我们的心脉紧张、阻塞,那个就是复杂的思想。我们前面讲到脐轮是什么的中心啊?思考的中心,有没有?你的思绪过多会让我们的脐轮阻塞。那思考的结论,我们叫做思想,它会形成一种思想;所以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思想,那是经过思考之后的结论,所以你有你的思想,我有我的思想,我们的思想也许不一样,所以才会争辩嘛。

现在要选举了,有没有?就很吵啊!为什么?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你支持这个党,然后他支持那个党,那为什么你一定要坚持你支持这个党呢?就是因为它已经形成你的一种思想,政治的思想或者一种主张,对某人的看法,所以你要支持这个党,支持这个人,然后同意这个,不同意那个。所以思想是由思考而得到的一种结论。

那每个人他都是从无量劫以来,它也是过去生可以带来的。我们说腹部跟过去有关,我们的心轮也一样跟过去有关,你过去无量劫以来所有的思想没有消失哦,都在你的心轮储藏着,它随时会出来。所以你莫名其妙为什么这一世会喜欢这个,就是你过去世是这样的思想,为什么听到这个特别相应?那是因为你过去的思想,种子生现行,所以你会好乐这个,然后被那个吸引。

可是,你是不是从你懂事以来到现在,你都没有改变?不会啊,你一直都在改变,对不对?你小时候想的跟你现在不一样呀,你的思想一直改变、一直改变,那你经过改变,之前的有没有消失?还没有消失,都在你的第八识储存着,它随时又会冒出来。你过去的政治理论是这样,你现在又有新的政治理论,旧的跟新的就开始打架了,过去那样想,现在你又改变,又这样想,开始矛盾冲突了。

所以,所有的复杂的思想,还有互相矛盾的思想,都会让我们的心脉紧张跟阻塞。所以我们活在红尘里、世间,就已经很混乱了,对不对?因为我们每天要跟别人解释你为什么要这样,然后跟那个人辩论说为什么你是这样想,已经很混乱了。所以我们的心轮不断不断地给它压力、压力、压力;你只要思想打架,它压力就来了,它就塞住了。所以每天不断不断地增加,因为旧的还没有消失,再加上新的,所以你的心脉是越来越紧张的,因为你的思想越来越复杂,互相矛盾的情况越来越多,所以你的心轮是不可能打开的。只要你思想会互相矛盾,它就会有压力,脉轮就紧张。

所以红尘俗世已经让我们焦头烂额,我们今天来学佛,就是希望心能平静一点;可是有吗?我们今天到这个道场,亲近这个师父,学习一个法门,我们就会跟过去的来比较一下,怎么样?又有一些矛盾产生啦!过一段时间又碰到一个新的师父,他又教你新的法门,又开始打架了。所以你不断地跑道场,不断地换师父,不断地换法门,你的内心也是矛盾冲突的,你只要哪一个理论你没有办法圆融,没有办法通透的话,它就是互相矛盾的:小乘跟大乘互相矛盾,大乘又跟金刚乘互相矛盾,修到最后就是一阵混乱,到最后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修什么。所以今天念念佛,明天持持咒,后天去灌顶,然后再修个天台止观——越修越混乱,所以我们的心轮是越来越紧张,越来压力越大。

所以怎么可能开悟?修得这么乱,这么混乱!所以我们心轮最主要的压力,就是混乱。只要你的思想混乱,不管是哪一种思想,因为你自己都会互相矛盾:因为我昨天这样想,今天又改变了嘛,那明天又碰到新的思想,我又变了嘛!所以我自己都没有办法跟自己的心妥协;再加上别人再来乱一下,我就更乱了。所以在这么混乱的情况之下,我们怎么会开悟呢?

开悟,心轮就打开了,所谓的“意解心开,气住脉停”,以功夫来讲是气住脉停,之后你会意解心开,那个就是有一点开悟的那个影子。意解心开就是你的心整个打开,你所有的理论完全融会贯通,全部回归到你的自性当中,你不再有任何的矛盾冲突,你不再会跟自己的思想打架,这个时候你会意解心开,整个心好像打开了,所有的问题就在这刹那之间完全的冰释了、完全消融,开悟的当下是这种感觉。才会说什么“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只是一种形容,就是统统都好像空掉了,连空也空掉了,刹那之间是那种感觉。

可是我们每天这么混乱,怎么可能开悟呢?心脉只有越来越紧张,越来越阻塞,严重阻塞这样而已。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那怎么办呢?怎么样让自己不要继续这么混乱?那就是不要忙着做决定,不要忙着做选择,不要这么快就让自己归类,譬如说人家问你说“你是修什么法门呢?”你不要这么快就归类,因为你每天在换嘛,你怎么跟人家说:我是修密宗的,还是我修净土宗的?净土宗你也没有好好念佛,你怎么能够说你是净土宗的?我们是举例子,你当然可以说,我们是举例子说你不要忙着把自己就归在哪一类,因为你会改变啦!你还没有真正下决心啊!你自己都很矛盾、很混乱,所以你也不要那么急着…;现在要选举了,说我一定支持谁,说不定过两天他又爆发什么案,你又变心了嘛!很难说,对不对?

所以不要急着做决定。就是说你只要看清楚你每天很混乱的思想,知道它一团乱这样就好了。我今天支持这个党,明天支持那个党,OK,你没有要急着选择或者下决心,或者是把自己归类,没有急着要干什么,没有!你只知道你每个思想起来:我今天这样想OK,没有要干什么,明天这样想OK。你今天学佛修行,今天听到这个理论,哦,天台这样修,OK,念佛这样念佛,OK。你想修你就试试看,你就修修看,不要去忙着说做什么去分辨啊,或者是去判定啊,或者说“我是修什么法门,或者属于什么”;不要忙着做决定,除非你已经真正的:我这一世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或者这个咒语我就念到底,我不再改变;除非你有下这么样强烈的决心,这时候你的心也安了。可是还没有到达这样的程度之前,你就先不要忙着做选择。

你只知道你的思想很混乱,但是你没有要把它怎样。所以思想起来的时候你就知道:我今天是这样想,我今天的主张是这样,我现在的思想是这样,好了。思想起来,它就过去了,你知道你今天是这样想,明天又那样想,没关系,没有要干什么,没有要跟昨天的打架,今天又这样想,OK,这样你会开始比较放松,因为你没有急着说我要这样子,还是那样子;这样对,还是那样子错,你没有要做选择。所以你不是那么在意是非、对错、成败,还是什么是非,都没有;你只是看着你的思想生起,然后它消失。也是保持觉知嘛,觉知你每一个思想,知道你很混乱,这样就好了,它慢慢就没有这么混乱。

因为为什么不要那么急着做选择,还是决定,还是批判呢?因为这所有的都是要全部丢掉的,没有一个要留下来的;所以你不用在这个所有要丢掉的这种一切的混乱当中去理出什么头绪,没有,因为你整个要丢掉,为什么整个要丢掉呢?因为它都是五不正见,懂吗?所以你要丢弃的是所有你混乱的思想,所以你不用费心去把它做整理。这所有混乱的思想都是你的五不正见。

五不正见还记得吗?都是“我”的想法——那个“我”就是萨迦耶见啊。我忙着做决定,因为这个是对的,那个是好的——那个是边见啦,只要有对错,二元对立,全部都边见。所以你干嘛那么急着说我对你错?两个人辩了半天,就是要争我是对的嘛,我的思想是对的,你的是错的嘛,这就是落在边见啊!每个都是“我的”思想——那就是见取见,主观的意见就是见取见。一定要怎么样——戒禁取见,不这样就不行嘛。不能归在这四类的,就是全部是邪见。所以没有什么好争辩的,全部在五不正见当中,这全部都叫见惑,全部都要丢掉的。

所以只有证得初果的圣人,他这五个没有了。没有证初果之前每个人都有,所以有没有什么好辩的?没有什么好辩的啊!你也五不正见,我也五不正见,然后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有这个必要吗?没有,全部都要丢掉的。只要你破了见惑,这些都不是问题,你也懒得跟人家辩了,因为已经没有萨迦耶见了嘛,没有“我”一定要坚持我的立场,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是正确的,有什么好强调的。

这样会不会比较不紧张?没有啊,对啊!会比较不紧张,你的心脉就会开始放松,你没有这么紧紧地抓住自己的想法,一定要跟别人争个你死我活,没有!你的心轮会开始放松,你的念头会越来越少,因为有什么思想起来,你看着它,它就消失了嘛,你也没有要怎么跟它处理它,没有要把它怎样,很轻松地看着它就消失。你知道你今天这样想、明天那样想,你今天念佛,你想念佛就念佛,明天想持咒就持咒,后天想打坐就打坐,放轻松。

因为一切的法门是什么?没有是非对错嘛,对不对?佛是依不同的根性,说不同的法门,有没有说哪个比较好?没有啊!你生什么病就吃什么药啊,你说哪个药比较好?只要病治好了,那个药就好啊!你能够说哪个比较好吗?这个是世界上最好的药,可是你不是生这个病,这个药有什么用呢?也没有用啊!所以有没有什么好争的?没有什么好争的。

所以你修到最后,会把一切法门都回归到自性,没有一个法门会打架:小乘、大乘、金刚乘全部圆融回归到自性当中,然后依不同的因缘再把它说出来,没有什么好打架的,不同的根性说不同的法门。

所以只有当你的心是放轻松的,你才可以慢慢地把你的心沉淀下来,把一堆混乱的思想,矛盾冲突的思想,慢慢慢慢地把它净化、简化,它慢慢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最后怎么样?无念,可以达到无念。只有达到无念,你的心脉才会开;你只要还有念,还有紧抓着哪一个某种思想的话,你的心脉就是阻塞的,它就是紧张的。

所以没有要抓住任何的思想,没有,因为我们刚才说了,全部都要抛弃嘛,你还需要抓吗?没有啊!一切法从心想生,然后再回归我们的自性。没有什么要特别去紧紧地抓住或者执著的。任何一法都一样,都是生灭无常的、无我的,它没有自性的,所以没有什么好坚持的。你的心轮才能够慢慢地放松,念头慢慢地少,也不会再跟别人有什么兴趣讨论什么内容,因为讲的那个内容全部都是五不正见,很简单。

这个才是从根本解决,它可以慢慢、慢慢就到达所谓的无念,它会比你修定,然后在那边打妄想要快得很多,因为你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不然你坐在那边也是思想不断啊,从来没停过,对不对?妄念从来没有停过,那就是因为你还没有看透,这一切的混乱的思想都是要抛弃的。

所以,所谓真正的神通,也是从无念之后它才开始发的,这我们就下一堂再介绍。先到达无念,本自具足的一切潜能都会从我们的心轮开发出来。所以心轮一旦被开发之后,哇!它的力量是非常的大,所谓的神通都是从心轮开发的。可是如果你没有爱跟慈悲,如果你的五不正见还那么坚固,你的心轮是不可能打开,你也不可能有神通,你怎么样修止观都没有用,不可能得定,也不可能开发智慧。

所以我们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

回向:(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