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脐轮(3)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台北新店
二○一一年八月十一日
如果我们要详细讲的话,那个国中时期,就是十三、十四、十五岁这个时期,是性成熟的阶段。那性是情绪里面最激烈的形式,所以这个时期也是情绪开始发展的时期。到了高中时期,十六、十七、十八岁,是情绪成熟的时期,是思考开始发展的时期。
到了大学,十九、二十、二一、二二这个时期,思考就发展成为推理、分析、逻辑、思辨种种的形式,所以到了大学时期,就会开始思考一些人生的问题啊、生命的问题啊、宇宙的问题啊,就会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思考是发展得最完整的时候,完全的发展。所以这个时期如果顺畅的话,就是他能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像一些哲学家,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哲学家,他就是从思考慢慢发展成一种思想,之后就成为思想家,都是从思考这边发展出来的。就是说他的思考如果能够找出一条出路,找出答案,不管他追溯的是人生、还是宇宙、还是生命的问题,如果他能够找到答案,他就能够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或者是宗教家。
可是,如果他思考想破头,伤透脑筋,也找不到答案,寻不到出口的话,那会让我们的脉轮紧张。像我们常常也是,什么事情需要决定,左思右想,然后就是多方的取舍、抉择、分析:这样好呢?还是那样好呢?所以这个思考它也是我们二元对立发展的开始,一切的二元对立都从思考来的,所以思考它是属于第六意识的比量。因为思考你要得到一个结果,所以你就开始有了是非、善恶、对错。
像我们人跟人之间经常辩论的,也是要争个你是我非嘛:这件事情到底是谁对。所以那个对错是怎么来的?就是第六意识比量来的。那经过思考,得到一个结论,或者经过分析啊、推理啊所获得的结果。所以善于思考的人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思考的方式会发展成为觉知,这样脉轮就不会紧张,因为觉知是现量。
所以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修定很重要。修定就是保持我们第六意识的现量无分别境嘛,你第六意识让它一直保持无分别的状态,让你的心不断不断地宁静沉淀下来;那答案不用想,它自己就会出来,那个就是智慧。第六意识比量你能够转成现量,就是从第六意识的分别转成妙观察智,是从这边转过来的。
如果你一直是比量的话,那会让我们的脉轮紧张,然后得不到好的答案。就是说你比量的结果,你思索了一个晚上,想破了头,也许你的抉择是错的,因为都是从比量一个一个一个去把它推出来的结论。可是如果你是用现量,你是用觉知、保持你的觉知,让我们的心完全地宁静下来,这时候得定之后所产生的智慧,这时候的决定是不会错误的。让答案自己出来,它是智慧的作用。
所以我们就知道修止观很重要,得止之后,在定中起任何的观照,都是智慧的作用,就是一种觉照的功夫,它不但是有世间的智慧,而且还有空性无我的智慧,都是从这边发展出来的。
所以对于腹部这个中心,我们除了要认识它是情绪的中心,欲望的中心,它还是思考的中心。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转这个思考为觉知、觉照的功夫,由第六意识比量的分别,把它转成智慧的观察、智慧的观照,这样我们这个脉轮就不会处在一种紧张的状况。
那还有一个特质,就是怀疑,这个怀疑也是不管你轮回多久,生生世世一直跟着你的,它一直停留在你的腹部。所以我们就知道,怀疑是与生俱来的。你看小孩子,你没有教他说要不相信;可是他就会,很自然的就会,所以就说明他不是后天学习的,它是跟我们生命一起来的。反正贪瞋痴慢疑这种根本烦恼都是与生俱来的,过去生带来的。可是一怀疑,我们的脉轮就紧张。
那佛法说“信为能入”,就是说你对佛法要有了信心之后,你才算入了佛法的大门。所以在你没有生起信心之前,你还是带着怀疑的话,你是等于还没有入佛法的大门。所以一般人他是对人也怀疑,对事也怀疑,那有一天来学佛修行,他也是一面学一面怀疑,一面修一面怀疑,所以他等于根本就还没有入佛法的门,又怎么谈成就呢?所以带着怀疑来修行,这一世都不可能成就的,怎么修都没有用,你再什么高深的法门,再什么灌什么顶、传什么法,它都不可能成就的,因为他根本都还没入门嘛!
那你说“既然信心那么重要,那你现在讲什么,我都完全接受”,这样会不会快一点成就呢?如果你只是压抑你的怀疑,强迫自己相信,也是一样不可能成就,为什么呢?因为你是盲目的相信、盲目的迷信,不是真正的相信,你是强迫自己相信,压抑你的怀疑而已;可是这个怀疑永远还是停留在你的腹部,它不可能转变成信心。
所以佛法告诉我们先听闻嘛,一定要听闻正知见;听闻了之后好好思惟,等你想通了之后,觉得这样有理,我决定按照这个方法来做,或这个法门来修。等你有修有证了之后,你都已经证得了嘛,这时候才是真正的相信,这才是真正清净的信心。你还没有修证、实证之前,那个相信都是有问题的。除非你已经实证到了,那才是真正的信心,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做到了,你把理论全部都实现了,那才算数啊!
所以我们看在佛门有一些修行人,他一听就相信,从来不会怀疑,不管是对这个师父也好,对这个法门也好,或者是对传承也好,他一听就相信,而且马上就修,我们就说这种人是属于善根深厚的人,这时候的善根就是属于信根。有所谓的五力,第一个就是信力;有所谓的五根,第一个就是信根。先有信根,然后发展成一股力量,就称为信力。那我们善十一法也念过了,《百法》的善十一,第一个也是信啊。
所以宿世善根深厚,就表示说他过去就已经断疑生信了,怀疑就已经转成信心,所以这一世再来,他一听就相信。所以要转怀疑为信心,也不是一世的修行,也是生生世世,其实都是修这个。只要你能够转怀疑为信心,你就是离这个成就越来越近,也是信心圆满就成就了嘛,其实也是修一个“信心”而已。信心圆满,你的心就完全清净,心净就见实相嘛,就开悟,就成就,所以也是修一个信而已。
所以我们知道,怀疑它在哪里?它就停留在我们的腹部。
那关于腹部,我们就介绍了三个晚上,我们了解它是情绪的中心、欲望的中心、思考的中心,还有一个特别要提出来,跟我们修行密切关系的,就是怀疑,我们希望能够升华为信心。所以这一些停留在腹部的这些内容,我们希望都能够一一把它转化升华。因为一闹情绪就阻塞了,就塞住了;一生起欲望又塞住了;一怀疑也塞住了;胡乱思考也是塞住了。所以怎样让我们的腹部保持通畅,我们方法也都讲过了,剩下就是要自己多多地练习。
所以一般人,包含了修行人,他很少再继续往上升华,就是全部都卡在腰部以下这三个脉轮。所以为什么修一辈子没有成就的原因,也都是可以很快的找到答案。那像世间,一般你说学问,也是到大学程度嘛,我们受教育也是到大学,一般都是到大学毕业就没有继续再受教育了。所以一般人,世间人也是到这里就停顿了,也是没有继续再进一步地发展有关于心灵方面的。因为到达心轮的时候,就是有一些你心灵的能力能够被开发;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开发就死掉了,就表示说大部分的人都是活在这三个脉轮的范围之内,没有再继续进步了。
那修行人的话也是,除非你这三个脉轮非常的和谐,它能量才可能继续地往上走。那一般如果说你修定没有到达一个定的程度,你其实也很难感觉到你的脉轮是紧张的。一般我们说“你好紧张!”“我哪有!”他说“我就很放松啊!”可是他明明就耸着肩,然后那个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他还说他很放松。他就是一种情绪武装,或性格武装,根本就是高度的那种紧张的状态;可是一般人没有办法察觉他其实是紧张的。那有时候外表看起来身体是放松,可是他的脉轮是紧张的,一般人很难察觉;除非你有定力,就是我们说的,它会从腹部开始振动,除非你得定你才看得见。
一般人都是已经闹情绪了,闹了半天了才发现嘛。其实我们讲过,它在腹部已经开始轻微的振动,如果你是得定的话,你其实已经感觉到它的振动了,你知道你的脉轮开始紧张了,所以那要转化或者升华就会比较快嘛,如果是得定的状态;因为你的观察力,就是我们说的觉知力,是非常强的。所以一点点的小变动,其实你都已经能感受到你身心的变化,它其实已经开始有一些作用了。
那我们练习也是一样,从觉知的功夫练习,我们前面也讲过,从最粗的动作开始观察,你慢慢练习你的觉知力,你慢慢修止观,得定之后,你自然就能够观察得比较微细的一些变化,你都可以观察得出来。
那我们介绍这一些,就是希望能够对修行有所帮助。因为理论大家都听了很多,学佛的时间也很久了,那我们这次就是希望换个角度,然后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诠释佛法跟修行,用比较浅显,或者是比较生活化,然后觉得距离好像比较近,跟自己身心比较有直接的关系这种方式来自我提醒,然后也能够很快的找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这样对修行应该是进步会比较快速一点,因为你已经找到原因,也知道要从哪里下手,要怎么样才能够更快速的进步。
那之后我们也会再详细地分析每一个脉轮跟修行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