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选择字号→ 特大

2、学佛问答(2)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学佛问答(2)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2002年4月21日

昨天看了各位的问题只有两点感想:一点是对吃素太执著;第二点是对修学的法门太执著。所以我现在就这两点进一步的来解说:其实这一类的问题,并不需要花太多的力气做任何的争辩,因为讨论这些事情只是轮回中的事情,对我们明心见性或者恢复自性并没有任何的帮助。

因为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不是在种种知见上起种种的分别执著,这样只会让我们离道越来越远。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去执著,而不是增长执著。

这种情况,就好像我们眼睛生病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怎么把眼睛治好。因为眼睛生病了才会看到虚空中有很多的花朵。除非我们把眼睛治好,虚空中的花朵自然就消失了。因为它本来不存在,只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生病了。可是如果我们不去治疗眼睛,而去分析这自虚空中的花朵,它到底是如何生起的?它是属于什么品种?属于什么样的颜色?属于什么样的形状?它会生出什么样的结果来?这是不是对我们的眼睛没有任何的帮助?所以我们讨论一些轮回中的事情,对我们怎么解脱轮回并没有任何的帮助。

这种情况,也好像我们身中毒箭,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把毒箭马上从身上拔出。可是我们却说:“等一下,我要研究研究这个毒箭是什么人射出来的?他家住在哪里?他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岁数?再进一步研究这个弓的木头是出自哪一个名山的木头?这支箭它的箭头是用什么金属打造的?这个箭尾的羽毛是用哪一种鸟的羽毛制成的。”也许我们的问题还没有问完,我们就已经中毒死了。

所以修行要从心性下手,而不是在形象上执著。

首先吃素的问题,吃素并不等于不杀生;同样,不吃素也不等于杀生。佛教是允许吃“三净肉”的,并没有犯杀生罪。所以如果我们愿意发心来吃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我们因为吃素而长养我们的慈悲心,也是非常正确吃素的观念。什么叫慈悲?慈是给众生快乐,所以我们问问自己:有没有因为吃素之后让周遭的家人亲戚朋友活的更开心?所谓的悲,是拔一切众生的苦;所以我有没有因为吃素,让周遭的亲朋好友能够远离种种的痛苦?还是因为我们吃素之后,闹得天怒人怨,鸡犬不宁;家庭革命;让周遭的亲戚朋友感受倍感压力。见到他们的面,就说“你们还吃肉,真是业障深重啊!”好像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

如果是这样的结果,相信他们不会活得很开心,只是苦上加苦而已。所谓的持长斋,这个“斋”原来的意思是心斋的意思。所谓的“斋”是清净心,如果我们因为持长斋而获得清净心,这就是吃斋真正的意义;如果我们吃素不能够获得清净心,这个是修口没有修心。

所以我们吃素,如果吃的瞋恚心强、执著心重,你想他可能成佛吗?他可能往生净土成就吗?他可能有慈悲心吗?所以吃素也不等于就能成佛,不吃素也不等于就不能成佛。如果吃素可以成佛,牛羊一定比我们先成佛,因为牠只吃纯素的;如果吃素就可以成佛,为了健康长寿而吃素的,他们也应该可以成佛;如果吃素可以成佛,所有佛法以外的外道很多也是吃素的,他们也应该可以成佛。

反过来说:如果不吃素就不能成佛,全世界的佛教徒,只有我们中国显教的一小部分吃素,其他国家的佛教徒统统没有吃素:西藏密教没有吃素,南传佛教斯里兰卡等国家没有吃素,日本没有吃素,韩国也没有吃素,难道他们都不能成佛吗?

所以关于吃素,只要不杀生,只要吃的是“三净肉”,随缘就好,自己来决定。以众生的利益为先,护念众生的心,让他们活得更开心,除去(他们)所有的痛苦,这样吃素才吃得有意义。

第二个有关修行的问题:什么是修行呢?在我们选修的一个法门上,数数不断地串习,长时熏修就叫做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身口意,思想和行为;如果我修行,不能够纠正我们原本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纵然你有修行的样子(所谓修行的样子,就是种种修行的形象),吃素是不是修行?打坐是不是修行?灌个顶回来修个法是不是修行?念佛是不是修行?持咒是不是修行?拜忏是不是修行?这些都是修行的形象。

但是如果没有办法达到纠正自己原来错误的思想行为,都不能算是修行。修行的法门纵然有千差万别,但是都同样出自佛一个人的口中。“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如果我们已经恢复清净的自性,用真心在过日子,不需要修学任何的法门,因为当下就是佛了。所以佛说种种的法门,就是因为我们众生有种种的烦恼和执著,因此佛为不同的根性,在不同的因缘说不同的法。法无定法,应机而说;所以佛说了八万四千的法门,就是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的烦恼和执著。

佛说这么多法?祂为什么不会矛盾冲突?而我们现在修学一两样就开始矛盾冲突,可见我们对法的执著有多么的严重!祖师大德建议我们一门深入,并不表示同时我们就要排斥其他。所谓“一门通,门门通”,那表示门门是通的,它绝对不会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来自于我们对法门的执著。

本来佛法也没有分宗派。是唐朝开始才有宗派的种种名称出来;在这个之前是没有任何宗派的名称的。像智者大师的年代没有“天台宗”这个名称,所以天台智者大师在说法的时候也没有说“我是天台宗的祖师,我现在介绍天台宗的止观法门”,也没有这样说。

而当时不管他(们)是修学任何的经论,都认为智者大师的止观是最完整的一部止观;所以不管他研究任何的经论,是大家都觉得需要拿来研究的;所以智者大师的时代,只有所谓的学会而没有宗派的名称。譬如我们喜欢研究涅槃的我们就成立一个涅槃学会;喜欢研究《无量寿经》的就成立一个净宗学会;喜欢华严的就是华严学会。也只是大家研读而已,共同修行。选一部经论,如果是俱舍论就是俱舍学会。

是到了唐朝,慢慢就有所谓的华严宗、天台宗、禅宗、净土宗这些名称出来;但是原本分各个的宗派,是为了我们修学的方便,因为佛法太浩瀚,太博大精深。我们到底要怎么入手呢?如果把它归类成各宗各派,可能方便我们选择自己比较契入的法门;所以它是方便我们来修学可以契入的一个很好的归类。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会有宗派的互相觉得矛盾冲突,或者是互相排斥的情况发生,这不是原来要立宗派他本来的用意;问题还是出在众生对法门的执著。《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谈到:什么才是一位具器的弟子?也就是上师如果要选择弟子,他会选择什么样的具器弟子?至少他需要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不落党类,就是这位弟子他必须没有宗派的分别和执著,他才是一个好弟子;上师要传法第一个就找这样的弟子;因为对法门执著是在修烦恼,而不是在修法门;因为贪著自己所修的法门,这个是增长贪烦恼;排斥其他的法门,这是在增长瞋烦恼,所以他是在修烦恼。这样来修行怎么可能成就呢?所以不论他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不可能有任何的结果。因为他只是在增加他的执著而已,增长他的烦恼而已。我们用这种心态来修学我们选择的法门,不但障碍我们自己的禅定不能成就,也同时障碍我们多闻成就;因为常常和人争论法门的问题而产生贪瞋痴,因此要得禅定很困难;由于只能接受自己修学法门的内容,而其他无法听闻,也不愿意学习;因此就障碍自己成就多闻——这就是执著门派的过失。

第二个,上师要选择弟子的条件是他必须要有分别的智慧,就是他在听闻的时候能够分辨是正法还是非法,是正道还是相似说;如果没有分辨的智慧全盘接受,所有错误的知见,邪见的种子全部都种到第八识。这些错误的知见种子,不止是影响他这一世不能成就,而且是生生世世一直到他哪一世再得暇满的人身,听闻到正法为止,他才能够扭转过来。所以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所以有分辨的智慧,对一个弟子的条件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条件是广大的希求心;对佛法有广大的希求心,他本身非常好乐修学佛法,好乐修行;只要是正法他就修、他就学习、他就能接受、能闻思修;他的学佛修行完全是自动自发的,不是被人勉强影响的。

说哪里有一个法会就拉他去参加,哪里有授皈依就拉他去参加,哪里有受戒就拉他去参加,哪里有灌顶就拉他去参加,别人没有邀请,他就不会自动参加,他也没有特别好乐,也没有任何的需求——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就是说明他对佛法没有广大的希求心。或者是他要选择跟他的习气相应的才能够接受,其他的不能够接受。所以他在修习法门时候,就先凭自己的喜欢不喜欢来选择要不要修习这个法门;而不是今天有什么因缘学,我就好好地修;有因缘我就好好的学好好的修。如果他还会选择法门,选择派别随自己的好恶,就说明他没有广大的希求心。

我们只能这样想:有什么因缘我就修学什么法门。对于其他我目前还不能够修学,或者目前还没有办法理解的部分,我发愿将来一定要修学。能够这样想,即使你目前只是一门深入,但是并不会因为一门深入而放弃了其他修学法门的机会——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法门无量誓愿学。

如果具足这三个条件,就说明他是一个好的弟子。

我就开示到这里,如果各位有问题就请写纸条传上来。

 

问:请问法师,一真法界跟法界一体是否一样?请解释这两样。

答:一真法界是出离了十法界而契入一真法界;法界同体,这个法界不但包含了一真法界还包含了十法界,这才是整个法界同体。

问:请师父开示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答:这就所谓的“三法印”。一般我们鉴定它是不是真正的佛法,就以这“三法印”来作为一个鉴定的标准。

如果他所说的法有谈到无常,一切法因缘所生,所以它是无常生灭的——这是第一个佛法的观念。一切皆苦,说明轮回的本质是苦的,并没有所谓真正的快乐;我们以为有真正的快乐,这是迷惑颠倒。诸法无我,这是说一切法本来无我,我们想要切断轮回,止息一切轮回的苦,除非我们能够断除我执。如何断除我执?除非明白无我的道理;因为本来是无我的,这才是轮回的真相、事实的真相。轮回是怎么形成的?就是这一念的执著而造成的。所以我们什么时候明白无我的道理,什么时候轮回就空了。

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明白一切法也是无我的,就能开悟成佛;所以所谓的我执跟法执,都是因为不明白一切法本来无我的道理。所以佛法最主要的关键,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诸法无我”,能做到诸法无我,才能够得到最后的“寂灭为乐”,这个“乐”不是相对苦乐的那个乐,而是真正的涅槃、寂静的安乐;这时候已经没有苦乐两边可以执著了。

问:请师父开示“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若不除,尘劳不可出。”

答:这就很明显地说明:财色名食睡是地狱的五条根,只要你还有一条,果报就是在地狱;所以说财色名食睡的五欲,如果不知道要远离根除的话,是永远没有办法出离三界的。可是财色名食睡不是我们人生的目的吗?我每天忙忙碌碌,追求的就是地狱五条根,好好的思惟看怎么破除?

问:法师,阿弥陀佛!请问平时只是修念佛号而已,没读大乘经典,也没发菩提心,这样的修持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吗?请开示。

答:恐怕希望很渺小。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条件不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吗?你不具足这个条件,他会给你签证吗?还有关于研读大乘经典的问题,因为有一些的说法是说:你就一心念佛就好了,万缘放下,就是这一句佛号,如果能做到当然是很好;可是他一面念一面生烦恼执著,也没有办法看破,也没有办法放下,那可能是因为他对理论不明白。除非我们没有修学大乘经论的机会;如果有的话,应该多多的熏修,长时间的研读这个大乘的经论,因为我们刚刚说所谓的修行,就是数数串习、长时熏修;为什么是需要数数串习长时熏修呢?就是因为我们的习气烦恼业力太重了,只是偶尔修行呢,是没有办法扭转的。

同样,我们能念一句佛号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当然是很好;可是如果我们不能因为念佛而让我们的烦恼执著减少的话,那恐怕还是要研读大乘的经论。我们明白道理跟不明白道理,同样的念佛有不同的结果。明白道理,不但能够念到一心不乱,而且还能念到开悟,因为你明白一切法本来无我的道理,你也不会念到很执著,也不会对净土法门产生贪著。也不会因为瞋恚这个娑婆世界,贪著西方极乐世界,然后才要发愿往生的——这是带着贪瞋烦恼,也是往生的机会非常渺茫。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明白大乘的道理而来念佛,就算不能够念到开悟,也能够让我们往生的品位提高;所以我是非常鼓励要多多研读大乘的经论。

问:请问师父,忏悔时应该用自己的名字或者用法名?

答:用什么名字不重要,你是真忏悔比较重要。忏悔就是发愿不要再造(业),这个是重点;不然你就不是很诚心。常常忏,常常犯同样的错,就表示你没有诚心悔改,这个忏悔也是徒具形式,纵使你每天念三十五佛、八十八佛、还是金刚萨垛一百零八遍,效果都不是很好,因为你不是诚心的忏悔。所以不再造才是忏悔的目的。

同时明白业的自性也是空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观念。如果我们很执著造恶业怕堕恶道,这样子来忏悔,也是忏得不究竟、忏得不彻底,因为在我的观念里面还有一个真实的“我”,造了种种真实的“恶业”,想到就很恐怖,因为这个恐怖,我才来修忏悔——这是不明白业的自性也是空的,根本没有一个“我”(能忏的我),也没有所忏的罪障,因为罪业也是因缘所生,我也是因缘所生,都是空无自性的。有这个空性的观念来忏悔,才是真忏悔,才能真正地尽除业障。

问:法师,请问:有听人说修小乘人不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答:那就看他有没有发菩提心,有没有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他是修学小乘,可是他合乎往生的条件:信愿行的话,他也可以往生。

问:因缘的缘有四种,其中一种是“所缘缘”,钝根的弟子不大了解“所缘缘”,恭请法师开示,谢谢!

答:所缘的缘,叫做所缘缘;所缘的境界,一个是能缘的心,一个是所缘的境界,你这个能缘的心缘那个所缘的境界就叫做“所缘缘”。

问:请问法师,准提佛母是不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答:准提佛母她象征的是般若十八空,不能说她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问:“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请问师父什么是有为法?答:有为法就是有所作为,因缘生灭无常的都称为有为法。无所作为,没有生灭现象的就是无为法。那我们平常就是这样子来修学: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说明只要是因缘所生法它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所谓不是真实存在的,并不表示它没有这个现象;就好像梦境,梦境有,你不能说它没有,但是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当你醒过来的时候就知道那只是一场梦;所以我们整个轮回的现象也像是一场梦,除非我们醒过来了,才知道它真的是如梦幻泡影。轮回的本质是空的,但是并不表示它没有轮回的现象。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产生执著而再次造成这个轮回的现象。

问:请问法师,灌顶对修行人有何帮助?修别的法门的朋友说:灌顶多会被灌到头脑不清不楚。请问法师,他们这样说是不是不尊敬?请法师开示。

答:我们刚刚说到对法门不要太执著,说到不要贪自瞋他(不要贪著自宗,不要瞋恚他宗),因为如果是这样执著法门的话,很容易造下谤法的业障;所谓谤法的业障就是:你批评说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不好;这个法门究竟,那个法门不究竟。一切法都是佛说的,所以你这样批评的时候,等于是批评到佛,所以是谤佛;这一切法是佛说的,所以你同时也是谤法;那也许是哪一位上师传的法,你同时又谤僧。诽谤三宝的业障,比五逆重罪还要严重。所以我们如果对法门执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很容易造下毁谤三宝的业障。

灌顶当然不会灌到不清不楚。那至于灌顶对修行人有何帮助?灌顶的仪式是让我们弟子身心成熟,堪为法器来接受这个法。这是灌顶最原始的意义。

问:净莲法师晚安!小弟有几个问题请法师开示:什么是自性?什么是弥陀?

答:我昨天不是讲了么?昨天没有来,是吗?自性就是指我们的菩提自性;弥陀,我们昨天讲了:弥陀是究竟觉、无量光、无量寿、中道实相。所以我们的菩提自性就是究竟觉、无量光、无量寿、中道实相;我们念佛就是念自性的阿弥陀,就是念中道实相,就是念究竟圆满的觉悟,就是念我们菩提自性的究竟无量光、无量寿。

问:请问师父,何谓“五阴炽盛苦”?

答: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我们不明白色受想行识这个身心二法是因缘所生的,我们执五蕴为我,因此它产生了种种的苦,这个叫做“五阴炽盛苦”,也是执五蕴为我才会有轮回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行运苦。

问:请问师父,堕胎是否会堕入三恶道?

答:堕胎算是杀生,你如果诚心忏悔,做一些超度的法事,功德回向,再多去放生就可以免入三恶道,如果这个业障清净的话。

问:若每天念经修行能避免入三恶道么?

答:这就是我刚刚讲的,看你是怎么修?如果你是修贪瞋痴烦恼,是修执著,那就肯定会入三恶道。如果你修行能够转变你身口意,不再造作十恶业,再持五戒十善,就不会堕三恶道。因为五戒十善是人天果报,这是同样的。

问:请法师开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答:这个是很好的思惟观。

问:师父,弟子请问如果身体一直欠佳,这就是所谓的前世的因,今世的果。但弟子又不懂前世所造的因是什么?现在该怎样做才能消除此业障?请师父开示。

答:身体一直不好,如果是先天性的就是过去世的业。如果是后天的,那可能跟今世的业也有关系。要怎么忏悔?就是看你会什么忏悔的法门,还是我们刚刚说的要诚心的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也要同时明白:业的自性是空的,这样才能消除业障。

问:师父,请问如果对一位刚开始修佛的弟子,除了多接近善知识的指导外,如要念经,除了念阿弥陀佛外,是否可念《心经》、《大悲咒》,或是念其他的经,请师父开示。

答:都很好,都是佛所说的,所以都很好!我们对自己所修学的法门不要有任何的执著;只要是佛所传的、佛所开示的,都很好!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功课,依照自己来决定就可以了。因为法门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正确的修行观念。

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知见作引导的话,我们今天不管选择哪个法门,都不可能有成就的;如果我们今天有修行正确的知见建立作为引导的话,我们不管选修哪一个法门都是很容易快速成就的。所以重点在你的观念正不正确,有没有正确的知见作引导。

当然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信心,还有正确学习的态度,其实它占了九成;另外小小的一成才是你选择的法门。

问:师父,请问如果弟子因工作的时间关系早出晚归,是否可在工作时间或在路途车上念经,这样的做法可以吗?

答:当然可以。

问:师父,请问人为什么有烦恼?如何来去面对它?

答:烦恼的根本是我执,除非真正明白无我的道理;否则你想去除烦恼,不管你用什么法门对治都是不究竟的,不可能根本地解决烦恼的问题。

问:请问法师,《金刚经》讲“不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怎样解释?

答:这就是叫我们不要著相的意思;“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我们所谓的“如来”,是指我们本自具足的清净自性、佛性,它是没有任何形象的。所以我们认为佛就是相貌端严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祂应该高高的坐在上面让大众来膜拜——这个是著在佛的身相;所谓的“佛”就是觉悟的意思,究竟圆满的觉悟的人,我们给他一个名称叫做“佛”。所以不能以三十二相来观如来,就是我们不能执著在佛的身相上。

问:“又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什么是“一合相”?

答:法界同体就是“一合相”。

问:法师,广学多闻,东学学西学学,是否结果没有一样通?

答:看你怎么样学,你是分别执著的学就没有一样通,如果是有正确学习的态度,你就能够成就多闻,广学多闻!

问:法师,我今生有参加短期出家的因,我来生可以得到怎样的果?

答:那就看你有没有发愿,如果你因为短期出家而有发愿说“我希望生生世世都能出家”,那你就种下了将来出家的因缘。所以我们这一世能不能出家,其实跟我们过去有没有这样的愿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都是因为我们的心愿所造成的,所以你发什么样的愿,就会有什么样的果。

问:师父,请问我们怎样把“空有无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答: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们不是落在空边,就是落在有边。佛法说不执著,所以我什么都不要了。佛法说什么都是空的,所以我就抛家弃子,都是空的,然后工作也辞掉了,整天在那边打妄想——这个就是落在空边。所谓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刚才说过了,并不表示说它没有,它只是如幻假有,它是叫我们一切因缘所生,它是无常生灭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产生任何的执著,因为无常生灭的,所以它也是无我的;所以我们经常思惟无常,能够明白空性和无我的道理。所以我们如果落在空边,就会以为自己什么都不执著——其实这就是他最大的执著。

那落在有边,就是把一切当作真实存在的,我们为什么会生烦恼?就是我们太认真了,把一切当作是真实存在的:我有一个真实的家庭、真实的子女、真实的事业、还有一个真实的我——它是最重要的。不明白这一切的法都是因缘生法,如幻生如幻灭,一切法本来无我,不明白这个空性无我的道理,所以才会落在有边。所以所谓的落在“有”,就是以为一切法是真实存在的,不明白它是因缘所生,空无自性的道理。

所以怎么样运用在日常生活上?就是不要太认真,太认真就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也不要太执著在空边,也就是一副好像无所谓的样子,好像万缘放下了样子,变得消极,没有生活的目标。一切都是空的,并不表示说我们就不要过生活了,真正明白空性的道理,他能够随缘度日,但是并不表示他什么事都不做了。你不能说“车子的自性是空的,所以我就不要出门了;吃饭的自性是空的,所以我就不要吃饭了”,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尊重一切因缘所生的现象界,但是又不执著——这就是不落在两边。

问:请问法师,所谓阿弥陀佛的光是何等颜色?

答:“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阿弥陀佛。

问:怎么肯定佛光的到来?

答:在临终呢,所以要弄清楚佛的光,才知道是不是阿弥陀佛来接引;佛放的是什么光?这个是自性之光,你告诉我自性之光是什么颜色?

问:法师,请你解释什么是“念佛三昧”?

答:中道实相现前就是念佛三昧,所以我们说念佛也是念中道实相。什么时候你明白了诸法实相的道理,你就什么时候入了念佛三昧。常常、就是平常的解释是说:你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叫做念佛三昧,这个解释也是很好的。就是你没有特别提念,提这个“阿弥陀佛”的佛号,但是它并没有忘失,就是所谓的正念,正念是无念的;但是这个无念并不是什么念头都没有,而是无妄想念真如。所以这个时候是无妄想,“念”,你心中是念阿弥陀佛,但是不一定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只是在你心中忆持不忘失,所以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念”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无妄想念真如。

问:法师,请问可以不可以出家一个星期?

答:当然可以呀,这不是短期出家吗?

问:出家会不会跟没有出家有什么两样?

答:你为什么要参加短期出家?这个动机跟发心非常重要。如果你是为了消业障而达到某种目的去短期出家,或者是要把功德回向给某某某,有某种的目的,这样的动机跟发心,出家的功德非常小。如果你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短期出家,这比刚刚为了某种目的虽然好了一些,但是也不是真正的大乘心来出家。所谓发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来出家,这个是最正确的出家的动机跟发心。

问:为什么有些人听到佛法会那么样的排斥呢?

答:这就跟他(她)宿世的因缘有很大的关系;还有我们佛教徒的形象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吃素吃到给人家有压迫感,他恐怕也很难对佛法产生很好的印象。所以我们佛教徒平常是怎么样给人家好的印象,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身教不如言教,你平常的言行举止,一举手一投足,还有对人对事的态度,都能够关系到别人对佛教的看法。

问:法师,请问佛像可不可以放在衣橱里?

答:日本有一种那个佛龛,就是平常可以关起来,你看不出来是什么,外面看起来什么都没有,然后要念佛的时候把它打开,如果是这个样子的是可以的。那为什么一定要跟你的杂物、衣物放在一起呢?如果不是以恭敬心把祂供养的很好的话,当然是不恰当的。

问:请问法师,八关斋和打佛七有何不同?如果想修出离心。那应该怎样做?

答:八关斋是一日一夜,所谓的持午,还有其他的几个戒律,这个是所谓的八关斋。八关斋是为我们在家众,熏修一些出家的习气所制定的修行内容,培养一些出家人的这个因缘。所以它等于一日一夜过的是出家生活。打佛七就不同了,打佛七是希望借着念佛开显自己的佛性,以达到往生的目的。所以这两者是不同的修行法门。

如果想修出离心应该怎样做?那就是思惟苦谛的内容:你思惟苦谛,令你能够感受三界的本质只是苦,你能够感受多少苦,你就有多少的出离心。所以在是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这样的来练习,一切都只是除苦,没有所谓的快乐:我要吹冷气是除热的苦;我要吃饭是为了除饥饿的苦;我要喝水是为了除渴苦;我要穿衣是为了除寒冷的苦;我要每天洗澡是为了除污秽的苦——我们如果这样来思惟会发现,我们每天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实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除苦而已。这样我们就不会认为,我每天是在寻求乐受,我吹冷气很快乐,我吃饭吃下去那个饱足感我也生起乐受;或者是口渴的时候,一杯酸梅汁也是非常清凉无比的。这是完全反过来的一个观念:一个是明白每一件事情都是除苦;一个是每一件事情都在追求快乐。所以一个能够达到出离的目的,一个只会继续轮回,因为他只在修贪执,我们轮回也是因为这一念的贪才轮回的。

问:法师,我今生如果没有参加过短期出家的因,来生有没有出家的因缘?

答:我刚才回答过了,只要你发愿出家就会有出家的因缘。

问:如何做到真忏悔?

答:刚才也解释过了。

问:请问上师,请问如何发起菩提心?

答:念念为众生,每天这样练习,不要想到自己,只想到众生,你的菩提心很快就增长。我们念念想到自己就没有菩提心。如果你一天动了一百个念头,你有九十九个是想到自己,一个是想到别人,你只有百分之一的菩提心;如果你百分之五十想到自己,百分之五十想到众生,这时候你就有百分之五十的菩提心;以此类推。因为我们不可能同时想到自己又同时想到利益别人,你这一念不是为了自己,就是为了众生,那就看你怎么来取舍。念念为了众生的利益着想,这个就是发菩提心最好的练习。

问:发起菩提心后如何保持?

答:也是这样保持。你可以统计每天的百分比有没有在增加。

问:请问法师,经云:爱能生爱,也能生瞋;瞋能生爱,也能生瞋,那么慈悲中有爱吗?要如何正确处理这个爱呢?请慈悲开示。

答:慈悲中的“爱”,跟我们众生有执著的爱是不同的。刚才说过了什么叫慈悲?慈是给众生快乐,悲是拔众生苦。所以我们做的是给众生真实的快乐,拔除一切轮回的苦,这才是真正的慈悲。我们能够做到真正的慈悲,这个慈悲就不会有任何的执著,这个“爱”跟众生有贪著的爱是不同的。所以如何正确处理这个爱?就把你有贪欲有执著的爱升华成慈悲的爱。

问:法师,请问出家的动机应该如何安立?

答:刚刚已经解释过了:为了利益众生来出家,这个是最正确的动机。

问:法师,可否介绍自己的传承?

答:又在开始分别了,呵呵。我是在顶果法王的寺庙出家的,所以有顶果法王的传承;那我依止的上师是顿珠法王的传承。

问:一个在家居士,应如何依止善知识?

答:正确的依止还是要请参阅《广论》依止善知识的部分。这个正确依止善知识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以自己的想法看法跟做法去依止是不善依止,往往会造下很严重的业障。所以一定要把怎么才是正确依止善知识的内容,好好地把它看清楚,那个是有关于我们能不能成就的最主要的关键;还有就是《上师五十论》的内容。好像都已经做成CD结缘了,各位可以带回去。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现有些同修为了修持而放下家庭、事业,有些甚至让家人起莫大的烦恼。(师言:这就是我刚刚讲的落在空边,就会有这样的过失)请问这是放下还是放弃?在修学上是否如法?又有何影响?

答:这当然不如法,所谓的“放下”不是叫你都不要了;而是不著相。你可以有家庭、有事业、有子女,但是不执著,这个叫做放下;不是抛家弃子的意思。“放下”不是放下这所有的内容,而是不执著。

问:师父,如果灌顶,上师必须经过翻译为我们灌顶,那么是翻译员为我们灌顶,而不是上师为我们灌顶,这说法对吗?

答:不对!翻译只是翻译,他不是在负责灌顶,因为翻译员他没有透过观想,所以他不是在灌顶;灌顶的上师他在灌顶的过程有种种的观想;这是翻译员他不明白的,所以翻译员他没有办法灌顶。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先天性精神病有何宿世的因缘?如何帮助他们?

答:先天的精神病,如果是过去世的因缘,那他就可能有造下曾经毁谤上师、毁谤三宝,让上师身心不安,扰乱学佛修行人(就是扰乱修道人的心),对佛法不恭敬,尤其是对护法,就是忽略了护法他们的力量,就是得罪了护法的意思,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铁齿,认为那些是怪力乱神,或者是那些神秘的力量是不存在的,而否认或者是忽略他们所具有的力量,因此造成精神方面的干扰。

问:救人是责任还是仁慈?

答:这要看你救的是什么人。你救了这个人可以利益更多的人,这个就是仁慈;你救了一个会为害众生的大魔王,可能在表象上就不能说你是仁慈。

问:恭请大师开示,如何转识成智?

答:这就是如何转八识为大圆镜智、七识为平等性智、六识为妙观察智,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如何转识成智,就是它有一定修行的次第;我们先修止观,转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转了,跟着第七识才能转。所谓的“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五八果上圆”的意思就是八识和前五识在果上才能转,就是你成佛的时候才能转。先转八识,最后才转前五识,因为前五识是八识的相分,你八识没有清净,前五识也不能转成成所做智。

问:请问法师,如何以“三法印”来印证净土宗的净土,有人以三法印来排斥净宗的修行,恭请法师开示。

答:刚才说过了,只要是佛法就合乎“三法印”的内容;不合乎“三法印”的内容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不是正法。所以不管什么法门,一定是符合三法印的。

问:大师,请解释“四无量心”。

答:“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慈无量:把我们的心,把我们的慈心遍满,先观自己最亲爱的人,最能够让其生起慈心的对象,我们把这样的对象观起来之后,我们就能够让我们的慈心遍满我们的心中;再扩展,慢慢扩展到其他众生的身上。首先我们是先观想能引发我们慈心的对象,当我们的慈心遍满到这样的对象的时候,我们再把它扩大到跟我们没有关系的众生身上:不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也不是我们最仇恨的敌人,这样的对象,我们比较能够让慈心转移到他们的身上;最后才是试图让我的慈心转移到我们的冤亲债主身上,通常这一关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它要不断不断地练习,让我们的慈心能遍满尽虚空,整个法界。那慈心遍满的次第就是这样的一个修行次第,先让自己的慈心遍满,转移到不同的对象身上。当我们能把慈心遍满到一切众生的身上的时候,就达到慈无量心。

悲无量心也是同样的道理。慈是给众生快乐,悲是拔苦。

喜是随喜欢喜,就好像我们希望一切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快乐,希望他们事事如意,圆满吉祥。这就是修喜心。

舍的话就是放下,万缘放下,平等,所以舍就是修平等,没有怨亲的对待,以平等心,慈悲来视一切的众生,这就是舍心。

问:师父,“慈悲”两个字很容易写,做起来好难,请解答。

答:就可以像我刚刚讲的那个方法来练习。那个就叫做慈心观,对治瞋恚心特别有效。

问:法师,请问什么是“十八不共法”?

答:请参阅佛学字典。“十八不共法”是佛成就的境界。所谓的“不共”是不共其他,只有佛才具足的,所以叫做十八不共法。这十八个内容,我不用全部背出来,书上写得很详细,所谓的身无失、口无失、意无失等等等,你们可以参阅佛学字典。身,语,意无失,就说明佛祂不会有任何的过失,身业没有任何的过失,完全清净无瑕;口业,意业都是同样的道理。

问:请问法师,我们是一班上班族,约十人。每当其中一人生日,我们就会聚一起送个红包给生日的人。问题是其中有一个佛教徒,当他发现其他送礼的人中是说是非的,这名佛教徒就拒绝收他的红包。我却劝他收下,然后去替这个说是非的人做功德回向,我这样做对吗?

答:可以这样做。

问:请问法师,一个人往生了就跟我们脱离关系了吗?

答:没有脱离关系,因缘还会相续,因为法界是一体的,所以永远脱不了关系,我们跟任何一个众生因为是同体,所以都脱不了关系。

问:请问法师,如果一切法是空的,那么善及不善法就是根本不存在了,请问我这样对法的见解对吗?

答:不完全正确,你所谓的善及不善法根本不存在,是说没有的意思。空不是没有,我们刚才讲了。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并不表示没有现象界的存在,因缘所生法还是有,只是它是如幻假有。所以善及不善法,它不是根本不存在,而是有,但是不是实有。

问:师父,阿弥陀佛!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试问又如何知道自己的需求。很多时候都随潮流走,请问如何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若缺乏有意识的觉察,是否是人出问题的起源;而有意识的觉察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呢?还是仍因攀援之故?

答:你能这样想很好!能让自己有高度的觉醒,是修止观的开始;要完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个是修止观的成就。

问:请问法师,我们要以怎样的心境来看奥萨马(编按:本拉登)这个对全球性的毁灭?答:奥萨马也是因缘所生法,看你的程度可以做不同的看法。你也可以把他看作是佛菩萨的示现,如果你有这样的程度,就不会觉得困扰,因为世界的毁灭也是因缘所生法……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