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讲授及学佛问答(1)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2002年4月20日

什么是唯心净土?我们的心就是净土,除了心之外,没有净土可得。这个心,指的是什么心呢?是第六意识虚妄的分别心?还是第七识坚固执著的心?还是第八识能含藏万法种子的心?

如果说,这个心是虚妄的分别心,虚妄说明它是不真实的,第六意识的分别念念生灭无常,难道净土也是虚妄不真实,生灭无常变化的吗?当然不是!如果说,这个心是坚固执著的心,坚固执著的心能生起净土吗?当然也不是!如果这个心是能含藏万法种子的心,但是万法的种子有善法的种子、恶法的种子、无记法的种子;善法的种子能生起净土我们还能够相信,但是恶法的种子和无记法的种子能现起净土,我们就不能接受了,所以也不是!

那么这个心到底指的是什么心呢?就是我们的真心。

可是现在,我们的真心为什么不能显现?净土为什么变成秽土了呢?这是因为我们用八识在过生活,而不是用真心。那么真心怎么变成了八识?八识又怎么恢复到真心呢?真心为什么会变成八识?是因为一念的无明,这一念的不觉心动,真心就现起了八识。我们又不明白这一念不觉的心动,和本来不动的真心,体性是一,因此就转本来智慧的光明,成为八识的见分。既然有能见,当然就要有所见,所以接着又现起了八识的相分——这就是我们真心如何现起八识,八识又如何现起见分和相分的一个过程。十法界的变现,就是由这八识的见分和相分的种子所变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就知道,十法界的身心世界是怎么现起的。面对已经现起的身心世界,我们不明白它是我们自性的变现,因此在面对境界的时候生起了分别心;又不明白这个分别心本来没有,于是念念相续分别。这个念念相续的分别心,就是依持十法界身心世界不坏的原因。我们六道众生,在念念相续分别的过程当中,还生起了种种的执著:以为有一个“我”真实存在,以为一切“法”是真实存在——这就是我执和法执的生起。由于有我执和法执的生起,因此就要为我相和法相假立种种的名称和言说,这就是名字的来源。有了这种种言说的千差万别,我们于是就起了爱憎好恶而生起贪瞋痴种种的烦恼;生起了烦恼,就造作种种的业;有了业力,就一定要轮回,这就是整个六道如何现起的过程。

我们今天如果要修行,是想要解脱六道呢?还是恢复我们的真心,开悟成佛?那么这修行的次第和内容就非常重要了。

声闻和缘觉二乘,他们是急于想要出离三界六道,因此他们要修行的内容就是断除我执;只要断除我执,就不会生起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没有业力,就不会轮回,这时,六道就没有了。所以轮回的根本是我执;声闻、缘觉乘就是断除我执,达到解脱六道的目的。

声闻乘是借着思惟苦集灭道的方法达到解脱的目的,所以是从三界的苦果开始思惟:三界的本质是苦,并没有真实的快乐可言。我们所谓的快乐,只是相对痛苦的减少而生起的一种错觉。既然不想尝轮回的苦果,就要找出为什么有轮回苦果的原因——这就是集谛的内容。因为我们有烦恼,可是要如何止息这一切轮回的苦?就要明白修道的方法、止息一切痛苦的方法,也就是四念处,一直到八正道的三十七菩提道品,能够达到最后止息轮回之苦的目标——这就是灭谛,所谓的涅槃。

所以只要明白一切法本来无我的道理,根本没有“我”的存在,有了这种空性的智慧,便能明白本来无我的道理,而不再产生执著;没有了执著,就不生烦恼;没有了烦恼,就不会造业,当然轮回就空了。所以断除见思二惑,就是出离轮回主要要断除的内容。断除了见惑,就证得初果阿罗汉;断除欲界六品的思惑,就证得二果阿罗汉;欲界九品的思惑都断除了,就证得三果阿罗汉;色界、无色界的思惑断除了,就证得四果阿罗汉,就能够证入涅槃,达到解脱。

缘觉乘是借着思惟十二因缘的道理而达到解脱的目的。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个轮回的锁链要怎么样切断呢?就是在触受的当下,不让它进入爱取有,如何作到在触受的当下,不让它进入爱取有呢?就是面对境界的时候,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生“触”的时候,我们想办法不让它进入“受”,当然这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我们能念念保持在当下,对境不生心,看只是看,听只是听。通常它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所以在触的当下很快就生起了三受:对逆境,我们生起苦受;对顺境,我们生起乐受;对不顺不逆境,生起不苦不乐的舍受。所以通常是在面对境界的时候,这三受很快地就生起。

除非我们定力很高,可以保持在当下。如果来不及的话,已经生起了三受,我们就试图不让它进入“爱”的阶段,要怎样不进入爱呢?就是当苦受生起的时候,知道它是因缘所生,它不可能一直苦下去,苦它就只是苦,没有一个“我”在受苦,所以只要我们不把“我”的观念放进去,只是看着苦受的生起,它很快就消失,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苦受而生瞋了,这样就不会造业,也不会进入爱的阶段。同样,当我们乐受生起的时候,也是作同样的思惟,乐就只是乐,没有一个“我”在感受快乐,乐它是因缘生灭法,无常的,不可能一直快乐下去,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乐受产生而生起贪,这就是不进入“爱”的阶段。不进入“爱”,当然就没有“取”,没有“取”,就没有“后有”,轮回就这么切断——这是缘觉乘解脱轮回的方法。

如果我们在面对境界的时候,生起分别心,能够不让它起种种的执著,就是进入了菩萨法界,只是分别,这时候的分别是善分别,也就是妙观察智的作用,这就是初地菩萨到七地菩萨他们的境界,就是面对境界产生分别,但是不会生起我执和法执。

可是如果要进一步见到八识的相分是怎么生起的,就要证到八地菩萨,才能了知这样的境界。八地菩萨在面对境界的时候,知道它是“依他起”;所谓的依他起,就是明白十法界的身心世界是因缘所生无自性的,所以他就能够不生起“遍计所执”。所谓的遍计所执,就是执八识的见分为我,八识的相分为法。在依他起的当下,不起遍计执,境界相就消失了。

如果要进一步了知八识的见分是如何生起的,就要证到九地菩萨才能明白。九地菩萨知道见分是八识的本体所现起的,只要将见分回归到八识的本体(自证分)当中,八识的见分也消失了。

如果要真正见到八识是如何现起的,就要证到十地菩萨,只有十地菩萨明白八识是如何从真心现起的。真心是能现,八识是所现,从能现到所现的过程是依他起的,只要明白依他起不是真实存在,依他如幻,便能从八识回归到真心——八识的本体,就是所谓的生相无明,一切的宇宙万法就是从这一念的不觉、一念的无明而生起的,因为一念的无明,使我们的身心现起了八识,这八识就是所谓的生相无明;所以等觉菩萨要破了这最后一品的生相无明,才能够成佛,这时我们的唯心净土才现前。

以上所介绍的,就是真心如何现起八识,如何形成十法界,以及六道轮回的过程;还有如何还灭,声闻二乘如何达到六道解脱,菩萨乘如何由初地乃至等觉成佛的一个修证过程。

由这个内容我们就明白,二乘人不了法性、不了佛性,所以我们说二乘人不能够开悟成佛,他只断了我执,还有法执存在,这个法执就是指真心如何现起八识,八识如何变现成十法界的过程,声闻乘并不明白,因为他们所修学的内容没有谈到这个部分,因此我们说他不了佛性,无法开悟成佛的原因就在这里。

难道要等到成佛,我们的唯心净土才能现前吗?那也不尽然。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只要我们让清净心现前,当下就是净土。我们要如何让我们的清净心现前呢?各宗各派都有它契入的法门,但不论什么样的法门,都不离止观的范围,也就是修习止观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恢复真心,恢复我们的清净心而已。所以只要我们能够让清净心现前,唯心净土就现前。

相信各位都有清净心现前的经验,但是问题是无法持久。只有佛才能念念圆照,常住真心,而不起一念的无明。至于我们的清净心如何保持,让它相续?这就是要靠止观的功夫了。

另外,有一种相似的境界,会让我们误以为清净心现前,那就是当我们专注一心、不散乱的时候,当下感觉身心非常清净,以为这就是清净心现前;但它只是第六意识的法尘境界,不是我们清净的真心。这时的身心清净,只是第六意识暂时不起分别所现的清净现量面,并不是真正的清净心现前。所谓真心离念,只要我们做到无念,也就是无妄想、念真如,唯心净土就能现前。

以上所介绍的,就是唯心净土的内容。

什么是自性弥陀呢?我们的菩提自性就是阿弥陀佛。什么是菩提自性?什么又是阿弥陀佛?菩提,就是究竟圆满觉悟的意思,所以阿弥陀就是究竟觉。我们的菩提自性本自光明,所以阿弥陀就是无量光;我们的菩提自性本不生灭,所以阿弥陀就是无量寿。究竟圆满的觉悟,到底觉悟了什么道理呢?就是诸法实相的道理,所以阿弥陀就是中道实相。我们念佛,就是念我们自性究竟圆满的觉悟;我们念佛,就是念我们自性的无量光、无量寿;我们念佛,就是念中道实相。

既然我们的菩提自性本来就是阿弥陀佛,那我们又何必念阿弥陀佛呢?这不是很多余吗?如果你这样想,就是落在空边。如果我们念阿弥陀佛,有一个能念的我和所念的阿弥陀佛,这就是有自他的隔碍。如果我们念佛,认为这个娑婆世界的我,在念一个西方遥远净土的阿弥陀佛,这就是有空间的隔碍。如果我们念佛,只是希望在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能够往生西方,这就是有时间的隔碍——如果是这样的念佛,就是落在有边。

不念落在空边,我们念佛又落在有边,那到底是要念?还是不要念佛呢?当然要念!但是要念得不执著。要念,就不会落在空边;念得不执著,就不会落在有边。为什么要念?因为我们的菩提自性不能现前,阿弥陀佛也不能现前,由于无明的遮障,所以我们要念佛,念佛唤起我们的菩提自性,让我们的自性阿弥陀能够清醒、觉醒过来。这种情况就好比金矿,虽然含有金子的成分,但是它同时也参杂着其他的杂质,所以必须要经过不断的火烧、水洗,去除其中的杂质才能得到纯金。我们念佛的道理也是同样,只要能够破除无明,我们自性弥陀自然能显现。

那么要怎么念,才是正确的念佛方法呢?这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菩提自性的本质和它的功能。我们都知道:自性的功能遍一切处,也就是说,无量无边的法界都没有离开我们一念的自性心,我们的自性就是整个法界,无量无边的世界在我们的自性当中,就好比天空中片片的云朵,渺小得可怜。既然无量无边的世界都不离我们的自性,当然它有西方的阿弥陀佛,也有东方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方的宝生佛,北方的不空成就佛,还有中央的毗卢遮那佛。除了这五方佛,还有无量无边的佛。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整个法界就是我们的自性,当我们从自性中念起一声阿弥陀佛,就是整个法界同声念佛;我们这时念一句阿弥陀,就是度尽自性中无边的众生;我们这时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断尽自性中无量的烦恼;我们念一句阿弥陀,就是修学自性中无量的法门;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就是成就我们自性的阿弥陀。

以上所说的,就是自性弥陀的念佛法门。

我们今天的讲题就到这里结束。

 

问:师父,请问放生,如果把放生的众生到了目的地,众生死了,有何罪?

答:这个有杀生的罪,因为这个众生是死在你的手里。

问:请问法师,什么叫做显密双修?

答:显密双修,就是要有显教的基础,再加修密教不共显教的部分。

问:请问法师,念“阿”弥陀佛,还是念“阿(音哦)”弥陀佛?

答:念“阿(国语注音:ㄚ;汉语拼音:a)”弥陀佛。

问:法师,请问每次看到、听到悲惨的事情时,眼泪就会流,同时心里也会很难过,不知有何方法能让心不会这么难过?谢谢!

答:先修止,所谓的定,就是面对境界心不动,但是这并不表示不慈悲,你可以心存慈悲,但是可以不掉眼泪。所谓的悲魔就是这样现起的。

问:法师,请问要如何修止观?

答:看你是修宗门、还是教下。是念佛、还是参禅、还是修密,都有个别契入止观的方法,所以在这里没有办法一一介绍。

问:师父,我们所念的是法身佛、报身佛、还是应化身佛?

答:看你怎么念。如果是我们刚才的法界念佛的法门,就全部包含在里面,其实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的。

问:请问法师,如何人死叫“往生”,不叫“往死”?

答:这只是名称的差别,不要在这上面执著,你要叫“往死”也可以。其实我们自性当中,本来没有生死,这个才是诸法的实相,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谓的生死是方便说,恒顺众生执著有而说的。

问:请问法师,我的佛教知识肤浅,如果无苦无乐,生活的意义应该在哪里呢?

答:无苦无乐是多么高的境界,我们想得都得不到,能够念念在舍受当中,是多么舒服的一件事情。我们以为快乐能够让我们身心舒畅,哪里知道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我们愈想离苦得乐,这个苦我们就愈不能接受,所以我们要多思惟苦谛,明白三界的本质只有苦,没有真正的快乐,这才是一个觉悟的人。

问:请问法师一个敏感的问题:为什么这个时代有很多其他门派的佛弟子,还是认为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对其他宗门特别排斥?请解释。

答:没有特别排斥,既然是大师,他应该都能够接受,不会有任何排斥。也许他的某些言论跟开示,是增加我们净宗的信心,所以他特别强调净宗的殊胜,但这并不表示他排斥其他宗派。

问:法师,可以专念药师佛圣号,达到自性佛的目的吗?

答:你说呢?当然是可以!我们刚才已经讲了,我们自性当中什么佛都是本自具足的,所以你念哪一尊佛,都是一样能够让我们自性开显。

问:请问,我什么无明、因缘生起都知道,也感觉到;但心魔就是无法降伏,该怎么办呢?

答:你说他这个问题,他能够看到他的无明跟因缘所生法,他都知道吗?这个问题就是无明的问题,他哪里会知道?所以心魔没有办法降伏,所谓的心魔它根本不存在。

问:身心知道不好,但境界现前也无法降伏,那又怎么办?

答:还是修止观。

问:请问法师,有人说念阿弥陀佛是清净的相分,如何解释呢?

答:这就是把阿弥陀佛当作是一个名号来解释,这样可以说是清净的相分;但是我们刚才已经说阿弥陀是什么意思了。

问:师父,请问证了四果阿罗汉,是否现出家相?

答:一般是说现出家相,但是最主要是看他有没有得出家的戒体,是以戒体来区分;而不是外貌来区分,他如果得了出家的戒体,这个才算。

问:法师,请问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提到烦恼生起的原因有两种传承:广行派持的是无明和我见;而深见派持的是无明和我见是同一件事,而以我见为根本。请问两派的说法,哪一派的见解是为究竟?

答:都很究竟。主要都是说,因为无明才以为有“我”,才会生起萨迦耶见(萨迦耶见就是我见),所以生起我见的根本都是因为无明,所以两种传承都是很究竟的。

我们刚刚说,缘觉乘思惟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的无明不是根本无明,而是枝末无明,跟我们刚才讲的因为一念无明而生起了八识这个根本无明是不同的。

问:请问法师,为什么愈修愈不如意?是业障,还是魔障?

答:不是业障、也不是魔障,可能不明白修行的次第,或者是正确修行的方法,才会愈修愈不如意。我们如果正确的修行,应该是越来越如意吉祥。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就是业障现前的情况,就是我不修都没有事,但是我一修,好像所有的障碍都现前,其实这也是好事。因为精进才能让我们的业障早日消除。所以它现起的愈快,其实是愈好的现象,因为当这些障碍尽除的时候,就是我们成就的时候。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他并不害怕业障的现起,而是有这样的心理建设,就是一切的业障、魔障现起都不害怕,依止上师,依止三宝,正确地修行,即使是为法而死,也是心甘如愿。

问:请问法师,心应住哪里?

答:不有不空。

问:眼耳鼻舌身意,请解说心应该住在哪里?

答:应无所住,不是吗?

问:法师,“天台止观”是不讲次第修学吗?

答:谁说的?这是不明白“天台止观”,它有依照次第修,也有不依照次第修,两种都有。

问:请问法师,什么方法或法门是最简单、最容易入定的?

答:这个是有投机取巧的心态。我们刚才讲真心离念,只要你能够离妄想,这个方法最快,也是让我们真心现前最快的一种法门,就看你做得到做不到。

问:请问法师,如何断烦恼?食长素是否能吃蛋?谢谢!

答:如何断烦恼?只要明白无我的道理,本来没有烦恼可断。

食长素能不能吃蛋?这就自己来决定吧。吃素不吃素,跟成不成佛没有直接的关系;就跟出家不出家,跟成佛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问:请问法师,在念佛法门要怎样修止观?

答:念佛法门本身就是修止观,你修到心能够专注,伏烦恼,到得一心,念念分明,这就是止观。

问:请问法师,对自杀的朋友应作何法事,以利益或超度他?

答:看你会什么法门就超度他,念佛的朋友,念佛回向就可以了,还有知道其他超度的方法也都可以。

问:请问法师,皈依密宗的弟子,可以把上师的法相放在密坛上膜拜吗?

答:可以。

问:请问如何得出家戒体?

答:去受戒之后不破戒,严持戒律,就能够得到戒体,这个戒体是由受戒而得的。

问:请问如只念水果的名字,或者个人的名字,是否能达到如净宗一样的境界,就是水果净土,阿弥陀佛净土,我们念水果净土,是不是能见性达悟(达到开悟的意思吧,我想)?

答:那就是看你念这个水果的名字能不能让你的唯心净土现前,能够的话,就能够开悟。看你的心中水果跟净土、跟阿弥陀佛有没有分别?无分别,只是念你自性的水果,让自性现前,也是可以。

问:法师,请问怎么放生才能达到圆满?

答:就是先要了解生态,千万不要让放生的众生死在你的手里,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就是比较圆满的放生。当然这整个过程也要如放生的仪式,放生的仪式也要明白,譬如说先帮众生三皈依等等,念一些佛号或者是咒语,这个也是要了解的。(但真正的圆满放生,是做到慈心不杀)

问:一心想求生净土,怎么修最实际?尤其在现代末法时期,一心想求生净土,怎么样才最实际?

答:最实际?就是我们今天晚上开示的,如果你能够明白,就是最实际,因为这是中道实相,所以最实际。

问:请问法师,如何解说无明?

答:无明,常常有人问无明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没有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没结束的时候,所以除非你能够念念圆照,不让我们的真心现起一念的无明。我们只要一离开真心,一现起无明,整个十法界就开始了,整个轮回也就这样子开始了。所以你什么时候见到你的真如本性,什么时候恢复真心的当下,就是净土现前的当下,就是开悟、成佛的当下。你什么时候起了一念的无明,十法界的身心世界就这样变现起来了。所以这是一迷一悟的差别:你当下悟,就是真心;你当下的迷,就是无明。它没开始,就看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起了这一念的无明,轮回当下就现前了。因为我们自性当中本来没有时间空间的观念,这是第六意识的分别才有时间跟空间的观念,所以你什么时候觉悟,当下就是净土;你什么时候迷惑颠倒,当下就生起了十法界的身心世界。

问:净莲法师慈悲,近来很多佛子修空观,又持名念佛,空有十八空、二十空,听说容易着心魔(师言:空观还会着心魔?第一次听见),却又这么多肯拼命去修习,谢谢法师慈悲,阿弥陀佛。

答:修空观会着心魔吗?可见他修的不是空观!

问:请问法师,该怎样安慰身受其苦的人?譬如生重病或面临死亡时,尤其对不懂佛法的人。

答:看他需要什么,满他的愿。他如果是一个不懂佛法的人,我们可以念功德回向,不一定要让他知道。我们也可以用他的名义去帮他做很多的善事跟功德,也不一定要让他知道。如果可以拿到他的东西或者是财物帮他布施的话,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这是帮他累积善业跟功德,我们再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他。

问:请问法师,当一个人我爱执著很重,该如何对治减轻?

答:我爱执著很重,就是因为有一个“我”真实的存在;多思惟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就能够对治。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修不净观。

问:请问法师,如何选择善知识?如何明白亲近的法师契合自己的根器?如何正确修行?如何知道修行次第顺序?

答:这一位师兄一定没有看《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说得多清楚明白!《广论》里面告诉我们什么是善知识,我们弟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根性跟条件,什么是正确的修行,就是整个《菩提道次第广论》很有次第的详细介绍我们修行的次第。

问:请法师开示智者大师所示的“五停心观法”。

答:五停心观:爱欲重的、贪欲重的修不净观;散乱的修数息观;业障重的修念佛观;瞋恚重的修慈心观;愚痴性重的修因缘观。

问:法师,为什么我只说想吃一天素来回向,隔天父亲就安详走了,没病痛。从那天起,我吃素到现在四年了,那是我的因缘吗?

答:也可以这么说,吃素的因缘成熟了。

问:法师,请问如果吃素或不吃素,跟成不成佛没有直接关系的话,那慈悲心不就是不圆满了吗?何况众生都本来是佛,请开示。

答:吃不吃素,看你的动机跟发心,如果你的动机跟发心是为了自己的健康长寿,这样的吃素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是为了慈悲众生而吃素,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是慈悲众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吃素当然是其中的一种。有的时候为了摄受众生的方便,或者是不让周遭的亲戚朋友生烦恼,而没有办法吃素,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说他不慈悲。所以吃素跟慈悲并不一定是划上等号,也不能说不吃素的人就不慈悲。你相信一个不吃素的人,他能够因为不吃素而利益众生吗?想想,这是什么样的菩萨境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不执著在形相上。

问:法师,请问修行要先具备什么基础或条件?

答: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第一本前面的内容,就是修行要具备的基础,就是所谓的<道前基础>这个部分,就是修行的基础,请参阅《广论》。

问:没有佛法基础,是否可谈修行?

答:如果不明白修行的道理而修行,很容易误入歧途而白费力气和功夫。所以真正想修行,还是要依止一位善知识,寻求正确修行的方法和次第,这样才是最保险的。

问:一个人若不多闻思修,是否在修学上会出问题?

答:只能说比较多机会出问题;但是不是绝对,要看他宿世的善根深不深厚。有些人盲修瞎练,到处跑道场,他也不会出事。有些人很循规蹈矩的,也不敢乱跑道场,他一样出事。所以有时候不是绝对的,大部分是跟我们宿世的因缘、善根深不深厚有直接的关系。

问:法师,请问初修禅的人,如何能像净宗念经的回向功德给亡者,或如何度亡者离苦?

答:修禅的人?不知道你修的是什么禅,禅的内容太多了。如果要知道明白回向功德的道理,就看<十大愿王>的普皆回向,你就会明白怎么回向。那跟修净土宗、还是禅宗都没有关系,只要知道回向功德它的原理跟正确的作法,就可以圆满的回向。

问:师父,弟子的双亲年事已高,如果不让他们吃荤食,可能双足会不良于行;但是给他们吃肉食,我不是不够慈悲吗?

答:既然双亲年事已高,就顺他们的意思吧,这不能说你不够慈悲。我们应该多思惟念死无常,多思惟苦谛的内容,而不是思惟如何离苦得乐,怎么追寻乐受,怎么样健康长寿,这个和佛法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怎么样面对生老病死,才是真正佛弟子修行的功课。

问:请问法师,要怎样让一位众生知道六道轮回的真相,劝他求生净土,让他深信不疑?

答:除非你自己先知道六道轮回的真相,才能够说得清楚,你知道如何求生净土吗?

问:师父,请问怎样修念死无常?

答:请参阅《广论》念死无常的部分,里面讲得非常清楚。重点就是想“我今天就会死”,每天都是这么想,这个是重点。一想到我今天就会死,你就没有时间生烦恼、造业了,所以常念死无常,是断恶业最快,精进修行最快,所以它在我们开始初修,修行的过程,到修行证果这个中间都是非常重要、必须要思惟的课题,因为在不同的阶段,念死无常能得不同的利益。

问:法师,请问“天台止观”是禅宗的一种吗?

答:是天台宗,如果一定要分宗的话,它是属于天台宗。

问:如果本身吃素;双亲病重,又没吃素,烹煮给他们,该如何平衡心态?

答:如果因为吃素而生烦恼的话,也不知如何解脱。到底是双亲重要?还是我们的心态重要?佛法的基础是建立在孝敬的内容上,所谓的孝敬就是孝顺父母、恭敬师长——这个是佛法的基础,如果连这个基础都做不好的话,不管你修学任何法门,如何精进的修行,都是不可能成就的。

问:请问法师,修六字大明咒可以往生净土吗?

答:可以。

问:法师,我深信不吃素也能利益众生;但这除非是见性的修行人。一般娑婆众生应该很难有这样的道行。恒顺众生当然是慈悲;可是如果让对方造业的话,那该不该?

答:慈悲的定义是菩提心,不需要明心见性,不需要开悟,你只要有慈悲心,你只要有菩提心,你的动机跟发心是跟菩提心相应的,你做什么都是正确的,不需要很深的道行。

“恒顺众生是慈悲的,可是让对方造业”意思大概就是这就是不慈悲了?我们对善恶的执著是落在两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分不同的阶段,我们应该断一切的恶,修一切的善,但是自净其意更重要。自净其意的意思,就是说不再有善恶二元对立的分别,才能让我们的心真正的清净。所以我们对善恶如果有这么强烈的分别和执著的话,我们永远没有办法达到自净其意的阶段,永远停留在二元对立的这个修行阶段,最多只能得人天善果。

可是,如果因为我们吃素或者行善,而对不吃素、造恶业的众生引发瞋恚排斥的心的话,那我们还是堕三恶道的可能比较大。所以怎么样修行修到心量和法界互通消息,而不是执著在修行的形相上,在善恶的对立上去分别执著,这样很难打开我们的心量。如果我们明白空性的道理,也知道善业的自性是空的,恶业的自性也是空的,多思惟空性的道理,就不会对善业的对立这么样的执著了。

问:念佛三昧的“事一心”与“理一心”有何不同?两者是否都是证果的人?

答:事一心不能说是证果,理一心才是证果。念佛念到开悟,这就是证得理一心不乱。没有开悟之前,只能说是事一心不乱,如果是达到一心不乱的话。他是先得到功夫成片,进一步得到事一心不乱,开悟之后,才算是理一心不乱。

问:请问法师,《佛说阿弥陀经》上说的净土是方便说?还是真有其土?

答:看对什么样的对象而说的。如果你听清楚我今天晚上的演讲,你就知道这个答案了,说空说有都是落在两边,你这样去思惟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真正的念佛是中道实相。

问:请问法师,我们应该以什么心态来面对无常?又可以避免无常的发生吗?

答:思惟无常的道理,就不会想怎样避免无常的发生。想避免无常的发生,表示你不明白无常的道理。思惟无常就是随顺因缘,什么因缘就做什么事情,没有一定要怎么样,也没有不一定要怎么样。我们如果还会生涯规划:说“我明年要做什么、五年以后、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等小孩长大之后……”,你可以不执著的来做你的生涯规划,但是这中间你是否有念死无常呢?如果我们从事某一个计划,希望它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当这个结果不是如我们的所愿,我们不能接受时,这就是没有思惟无常。

所谓的无常,就是说明没有一个人可以主宰事情它是怎么发生的,所以当然我也没有办法主宰希望一切的事都顺我的意来发生。所以我们经常思惟无常,能让我们随时处变不惊,发生任何的状况,我们都不会不能够接受。所以如果我们还会预期某个事件的结果,这就表示我们平常没有思惟无常的道理。如果事情不是如我们所愿的这样发生了,我们不能接受,也是说明我们没有思惟无常的道理。

所以所谓的无常,不是谁能作主的,它是因缘在作主,是我们的业力在作主,不是有一个我可以作主。所以一个能够思惟无常的修行人,他面对任何突发的状况,他都能够接受,而且当下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

问:请问法师,我每天只念佛号算不算修行?

答:算啊!很好的修行!看你怎么念。

问:师父,弟子有一位佛友,最近几年来却沉迷于法-轮-功,而且还是新加坡法-轮-功的发起人之一,请问师父,我应该如何帮忙他?

答:这也是经常有人问的问题。不一定是法-轮-功,他会说师父啊,我的朋友专门跑外道的道场,又去哪一个某某上师那里,所以非常紧张,想要帮他的忙。这样的心肠当然是很好,可是我们如果违背因缘,不善观察缘起,而以自己的想法来帮助众生的话,可能我们的菩提道就会走得非常辛苦。

他为什么会去外道的道场,还是会去法-轮-功?说明他们有宿世的因缘,他为什么会去亲近外道的师父?表示他过去跟这个外道的师父因缘很深,他愈沉迷,因缘就愈深。我们如果劝阻他,反而引发他的瞋恚,而结下怨结的话,这个就是不善处理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知道他不愿意听我们的劝解,我们也可以用功德回向的方法来暗中帮忙他。可是同时我们不要对其他任何的宗派或者是我们认为的外道或者法-轮-功有任何的偏见或执著。因为以菩萨的示现来说,应以法-轮-功得度者,即现法-轮-功而为说法;应以外道身得度者,即现外道身而为说法。你明白了菩萨示现的道理,就不会去分我们所谓外道、内道这样的执著。我们如果把他们都看成是菩萨的示现,就不会这么急于想把他从法-轮-功或者是外道那边拉回到我们所谓的正法、正道当中来了。

这其中除了有很深缘起的道理之外,还有我们本身还是对善恶太分明,还是落在善恶两边,实际上是我们心量的问题。所以我们如果还是经常思惟空性的道理、无我的道理,就不会对这一些现象界产生了太多的执著和迷惑。

问:师父,请问吃素有功德吗?

答:当然有。

问:请问师父,修行人火化后的舍利子代表什么?

答:这又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看你要着相、还是不着相的来解释。代表什么?你可以说它是代表法身;以现象界来讲,可以说他是为了增长佛弟子的信心而作的一种示现。

问:请问法师,什么是修行?

答:数数串习就是修行,不断不断熏修你所契入的法门,你所修学的法门,不断不断地串习,这个就叫修行。

问:请问法师,如果没有灌过顶能够修四加行吗?什么是四加行?修四加行一定要依止一位上师吗?

答:修四加行一定要依止一位上师。什么是四加行?皈依大礼拜、金刚萨埵、献曼达、跟上师相应法——这就是四加行。金刚萨埵要经过灌顶,上师相应法要经过灌顶,皈依大礼拜和献曼达可以不经过灌顶。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