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八章,第九章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二○○九年九月廿四日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晚介绍“观心六妙门”。
这个法门是大根性的人修的,为什么是大根性的人修的呢?因为大根性的人知道一切唯心造的道理。什么是一切唯心造呢?就是宇宙万有它是从哪里来的?是由我们妄想心所生的,那妄想心是从哪里生的呢?是一念妄动来的,本来真心是无念,一念妄动就起无明,起了无明就有第八阿赖耶识的出现,有第八阿赖耶识出现,就变现出十法界的依正庄严,所以宇宙万有都是第八识所变现的。
第八识怎么来?一念妄动来,一念妄动从哪里来?从真心来,真心本来离念的,但是只要你一动念,就产生无明,就有了第八识,所以真心是能现,八识是所现。然后再变现出宇宙万有,所以这时候第八识又是能变,宇宙万有是所变。
大根性的人他平常就明白这个道理,而且功夫也能做得到。就所谓常常有人问:是见地比较重要呢?还是功夫比较重要?如果你功夫很好,见地不到的话,你功夫很难向上提升,所以你的功夫是跟着你的见地走的,你见地到哪里,你的功夫就可以提升到哪里。所以如果有这个“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这样的见地的话,你的功夫跟得上,那就是现在所谓的大根性的人,所以他今天来修六妙门的话,他只要直观心性,不必藉由次第,就能够具足六妙门。
我们前面都说要先一数、二随、三止,然后观、还、净;大根性的修行人不需要依照这个次第,他只要直观心性:什么是心的本性?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真心,我们菩提自性本来是无念,本来是离念的,因为一念妄动,这个就是妄想,所以一切法都是由妄想而来的。那大根性的人知道,所以他只要直观心性,直接找出那个心的本源是什么,他就能够明白宇宙万有它是从哪里变现出来的,它那个变现的过程都是很清楚的了知,所以他就不会被现象界所迷惑,因为一切的现象界都是我们八识所变现的。
可是无明颠倒迷惑的众生,他就会著在一切的现象界上面,因为他不知道那是我们自己的八识所变现出来的。自己的心识变出一切法,然后自己又著在那个一切法上面,那真的是很颠倒的事情。可是你要有这样的见地,你才可以把一切法看破,因为你知道它没有离开你心识的变现,都是心、意、识所变现出来的。自己变现出十法界的依正庄严,然后自己怎样?凡夫是著在这个自己所变现的一切的现象界上面。那怎么变现?就看你是染还是净,如果你是随染缘,就变现出六道轮回;如果你是随净缘的话,就是变现出四圣法界,所以六凡加四圣——就是十法界,都没有离开我们的心识。
所以直接找到这个心的本性是什么,那现在来修六妙门就不用依照次第,他只要直观心性,他能够藉由观心,就能够了知心就是数、随、止、观、还、净这六门。能生的心是虚妄的,所生的法也是虚妄的,所以他就不会著在一切法上,因为都是八识所变现的。能生的心是妄想心,它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由心所生的一切法也不是真实存在的,都是生灭。妄想心生灭、生灭,所以它所生的一切法也是生灭法,只要是生灭,它自性都是空的,都是无常的、无我的。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他就不会著在一切法或者是一切相上面。
所以,他今天来修六妙门的话,他就直接观心:他修数息的时候,是谁在数啊?有没有一个“我”在数啊?没有一个“我”在数,是心在数,所以这个时候的心就是数门。
那数的时候,要随着心王才能数,这个就是随门。我们念过“百法”就知道:有八识、五十一个心所,八个识就是心王。五十一个心所,它没有办法单独生起作用,一定要跟着心王,所以它叫做心所有法,属于心王所有的。那现在也是啊,你数的时候要随着心王才能数,就好像说那个心所有法一定要随着心王才能生起作用。所以他一面数,他就知道这个能数的心是从哪里来啊?是从心王来,好像心所一定要跟着心王才能生起作用,所以这时候就是随门,这时候的心就是随门。
那在数的时候也能够了知能数的心不可得,所数的数字也不可得,既然都不可得,因此停止一切的念想;停止一切的念想,心就不动;心不动就是止,所以这个时候心就是止门。
这个理论都是从我们刚才前面那一段话推出来的:能观的心、所观的境,或者刚才说能生万法的心是妄心,所以它不是实有的,它是不可得的,所生的万法也是生灭法,也是不可得的。那现在用在数息也是一样:能数的心、还有所数的息,都是不可得的。
像一般我们凡夫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把自己所变现的现象界,然后自己著在那个上面,就是不明白能生万法的心是不可得,所生的万法也是不可得的,所以我们才会著在那个万法上面。可是现在如果我们已经明白,有这样的见地:能生跟所生,或者能观跟所观,它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你就不会著在那上面,因为你知道一切法不是真实有的,所以你就不会著在任何一个法上。任何法,就是宇宙万法,我们八识所变现的一切宇宙万有的一切相、一切法,你都不会著在任何一个法或者任何一个相上。
像我们就会很著相啊,不然为什么会生烦恼呢?就是因为你著在那个相上啦,你把它当作真实存在的,你跟某个人生气,他在你的观念里面,他就是真实存在的;为了哪一件事情生气,那件事对你来说也是真实存在的。可是如果你明白一切法如幻,众生也是如幻,那有什么好生气的?没有。那就表示说我们凡夫是会住著在任何一个境界相上,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观照,可能见地没有到,可能功夫没有到;可能见地到了,功夫没有到。如果没有听闻这样的——有关于真心怎样变现出万有来这个理论的话,如果没有听闻过这样的一个内容的话,当然你就没有办法有这样的见地。可是如果听闻之后你做不到,表示你没有常常这样起观,所以你的功夫做不到,是境界一来的话,你又著在那个境界相上,表示虽然你知道、有听过“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很熟,可是你做不到啊,你还是著在一切的境界相上面。
那现在我们讲的“观心六妙门”,这个大根性的他就不会,任何境界现前他不会迷惑颠倒。所以现在一数,一修六妙门,他就知道心就是六妙门,就是一数、二随、三止、观、还、净,都是心所生的嘛。我们刚才说能生的心,然后所生的法,现在修六妙门,这个六妙门也是你心所生的,所以心就是数、就是随、就是止、观、还、净。
所以我们刚才讲到:是心在数,所以心就是数门;那数的时候要随着心王才能数,所以这个时候心是随门;那数到能数跟所数都不可得,你就不会著在一切境界相上嘛,所以这个时候你就不会著在这个能数的心或者所数的那个数字上,因此停止一切的念想,停止一切的念想,心就得止,所以这个时候心就是止门。
那我们说得止之后怎么样?空性的智慧就能够现前,所以心得止呢就能够生起观察的智慧,这个时候心就是观门。
那有了观察的智慧,你就能够破除以为一切真实有的无明。我们的观念里面如果以为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就是有我、也有法,所以我们有我执、有法执。可是修这个“观心六妙门”的大根性的人,他就如实了知,因为他已经有了空性的智慧,用这个空性的智慧来观察,知道一切法本来无我,无我也无法,所以这个时候自然就能够破除以为一切真实有的无明。那无明一旦破了,自性就能够现前,所以这个时候心就是还门。返本还源,回到自己的心性上面。
那自性现前呢,就能够了知自性本来清净,从本以来,不被无明所起的迷惑颠倒所染污,所以这个时候心就是净门。因为已经返本还源,回复到那个真心了,所以这个时候,一旦见性之后,就知道我们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净门。
就是刚才我们讲的那个过程,你不著在一切法、一切相上面,就是见分跟相分就消失了,就回归那个自证分——就是阿赖耶识的本体的自证分。然后再往回推,就是一念无明起嘛,所以一旦你的无明破了,是不是就可以恢复本来清净的真心?所以有这样的一个见地,如果加上功夫,不断不断这样熏修的话,就能够证到现在所谓的“观心六妙门”。所以他完全是用这个理论,然后来做这个实践的功夫。
所以,我们从第八章开始,第八章、第九章都已经进入那个唯心的系统了,都是在讲一切唯心造这样的道理。然后藉由这个反观,就能够返本还源,回到原来那个清净的真心。所以这个大根性的修行人呢,他只要直观心性,不必藉由次第,就可以具足六妙门。这就是第八章的“观心六妙门”。
那第九章是“圆观六妙门”,这个又更厉害了,又更高明、功夫又更高明,它是属于利根大士所修的境界。
利根大士,什么是“大士”的意思啊?我们说观音大士,那个大士表示他已经明心见性,已经开悟的大菩萨,叫做大士。所以第九章“圆观六妙门”它是属于利根——大菩萨里面还属于利根的,不是钝根的大菩萨,是属于利根的大菩萨。那既然已经明心见性,当然他就能够明白“菩提自性,本自清净,菩提自性,本不动摇,菩提自性,本不生灭,菩提自性,本自具足,菩提自性,能生万法”,都已经了解了,所以他才能够做到所谓的圆观。
圆观六妙门这个“圆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圆满观照一切法。刚才讲那个观心六妙门他没有办法做到圆满观照,他是只要直观心性就能够具足六妙门;那其他的法呢没有在这个里面,所以他不能够说圆满观照。现在所谓的圆观,他就能够圆满观照一切法,他凭什么可以圆满观照一切法呢?因为他也是见地到了,功夫也到了,什么见地?就是我们常常听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常常听到这个话。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一”就是指我们那个本体、心的本体;刚才说能生万法嘛,所以“一切”就是万法。这个一切法从哪里来的?我们刚才已经分析过了,从我们的心来的,所以心能够生宇宙万有。什么叫“一即一切”呢?就是从体起用,从你的本体起用,所以它能够生出一切法来。那一切法回归到自性当中,这就是“一切即一”,这是摄用归体。一个是从本体生出一切法来,然后一切法又回归到你的自性来,这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意思。一切法从哪里来?从你的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这个时候的心是本体,然后它能够生起一切的现象界,现象界的一切法——这个就是“一切”,可是一切又可以回归到它的本体——这一心当中。
那我们现在讲的利根大士,因为他已经明心见性了,所以他可以从他自性当中流露出一切法,然后一切法又可以回归到他自性当中,这个当中没有丝毫的障碍,所以他才有那个能力来圆观一切法、圆满观照一切法,这就是圆观的意思。
所以当他观心的时候,就能见一切法,这就是从体起用;当他观一切法的时候呢,也能够见一切心,这时候是摄用归体。同样的,当他观菩提涅槃的时候,就能够见一切烦恼生死,一念迷的时候,菩提就变成烦恼,涅槃就变成生死;所以反过来说,当他观烦恼生死的时候,当下就能够见一切菩提涅槃,这个是指一念悟、一念觉悟,他就可以觉悟烦恼自性本来空,当下就是菩提。他也同时可以觉悟,在我们本来清净的自性当中本来没有生死,当下就是涅槃。所以你说菩提跟烦恼是一个还是两个啊?生死跟涅槃是一个还是两个啊?它是一个东西,对不对?只是迷悟的差别:一念迷就变成烦恼生死了,一念悟就变成菩提涅槃。
这就是利根大士他的境界,他平常就是这样活着的,所以他可以面对一切法,面对一切众生,面对任何境界,都好像镜子,只是如实反映这样而已,没有丝毫的分别、执著、妄想。因为镜子它只是照嘛,它只是有照的功能,但是它自己本身没有动的、镜子本身没有动。所以这个镜子就比喻我们的菩提自性;镜中的像呢,就比喻十法界的依正庄严。所以他每天看的就是如梦似幻,只是如实的反映,镜子本来就有那个照见的功能,只是如实反映。
那我们拿一个小镜子,然后照外面的景像,你会发觉镜子里面,这个房间里面所有的影像都可以反映在这个镜子上,可是这只是一个小镜子啊,对不对?可是外面的东西这么大,诶!全部都在里面。外面的东西没有缩小,镜子也没有放大,可是它全部都照样照进去,这就是我们心性的功能。所以我们才会用那个形容:就是“芥子纳须弥”嘛,一粒芥子这么小,但是它可以含容整座须弥山,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它是大小兼容的,是一点都没有什么障碍。我们心性的功能也是一样,它可以照见一切法,但是镜子本身没有动,完全没有丝毫的障碍。他每天就是这样过生活,没有分别、执著、妄想。
那你说镜子跟所反映的这些像它是一个还是两个?我们都会觉得说镜子在里面嘛,东西在外面,所以这个一切像映在镜子中,它是在里面还是在外面?这些像我们不能说它在镜子里面,为什么?因为你镜子打破什么也找不到,可见它不在镜子里面,对不对?那它在镜子外面吗?可是它又明明反映在镜子里面,那个影像在镜子里面啊,所以你不能说它在镜子里面,你也不可以说它在镜子外面,这就是我们跟宇宙万有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关系:不在内、不在外。
那你说它是一个吗?还是不是一个吗?我们不能说它是一个,因为万法森然,明明就有宇宙万法,你不能说它只有一个。那不是一个吗?也不能说它是异。非一非异,不能说它(不)是一个,因为它都是我们自性的作用,所以也不能说它(不)是一个,现在在讲中观哦,中观就是观这个。
既然是利根大菩萨的境界,他的心就好像镜子一样,只是如实反映这样而已。镜子就比喻刚才我们说的——我们的自性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不动摇,本不生灭,能生万法,这是六祖慧能大师讲的话、开悟之后讲的话: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就是这几句话。何其自性,就是说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本来具足万法的,明心见性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他已经至少破一品无明以上的大菩萨了,已经见性了,所以他才知道我们的菩提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本来不动摇的。
那现在他来圆观这个六妙门,他到底是怎么观的呢?既然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我们一心中是不是能够同时具足十法界的不管是凡夫还是圣人,不管是色法还是心法,这一切法的数量是不是都够能具足?这个时候就是数门,为什么呢?因为“菩提自性本自具足”,所以十法界的依正庄严是本自具足的,所以这中间不管有多少的数量,它都是属于数门——第一个数息的数门。所有的数量,十法界的,不管你是凡夫还是圣人,是色法还是心法,还是一切法的数量,都是本自具足,这个就是数门。就好像我们刚才比喻的,像镜子现像,它可以现一切像,都是本自具足的。
那这十法界的一切相,或者是说十法界的一切法,十法界当中的一切相、一切法,都是随心意识所变现的,这个就是随门,它随着我们心意识变现宇宙万法,这个时候就是随门。所以“菩提自性能生万法”,随染缘现六凡,随净缘现四圣法界,所以十法界当中的一切相,都是随心意识所变现的,这个时候是随门。
一切法、一切相,虽然有生灭、有动摇,但是却不会妨碍我们的自性,为什么?因为清净的自性本不动摇,菩提自性本不生灭、本不动摇,所以尽管现象界它有生灭、有动摇,但是不碍我们本来不生灭、本来不动摇的自性,是没有丝毫的妨碍。所以就好像镜子一样,有像它就现,像离开了,那个镜子本来不动的,比喻我们的自性,镜子没有动,只是像来了,它就现,离开它就什么?去则不留;来了只是如实照见,去了,镜子当中没有落痕迹,没有落影像,因为它是本不生灭、本不动摇,这个就是止门。
我们没有得止,心会随着外境生灭、动摇,这就是没有定力嘛。可是明白我们的自性本来没有生灭、本来没有动摇;有生灭、有动摇的是外在的现象界,那一切的现象界都是我们心意识所变现的,所以就不会被它迷惑颠倒,因为那个是我们心识所变现的,然后我们再著在上面,然后再生分别、执著、妄想,那就是很颠倒无明的事情。可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再会迷惑颠倒,不会再起无明,然后就可以回归自性嘛,我们的自性本来没有生灭,本来没有动摇。所以尽管外在的境界吹起了狂风暴雨、还是惊涛骇浪,可是你的心都是不动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境界,因为镜子它本来不会动,只是如实地照见一切的像而已,而且镜子本来就有照见的功能,所以我们自性本来就有见闻觉知的功能,但是我们不会著在这个六尘境界上。
那观一切法呢,都能够见到实相。什么是诸法的实相?就是一切法本来无我嘛,一切法只要是因缘所生自性都是空的,所以本来没有人、也没有法,就是人无我、法无我——这个才是一切法的真实相,这个就是观门。观一切法,都能够见到实相,不管你有任何境界现前,你当下就知道它是无我的,它是生灭的、是无常的,所以它自性是空的,就是无我的,所以也不会迷惑在一切法上面。
那见一切法都能够回归自性,这个就是还门。面对一切的法都能够怎么样?我们刚才讲说一切即一嘛,一切法都能够回归到自性当中,这个就是还门,返本还源,不管你今天面对任何的法、任何的境界,你都可以把它回归自性、消归自性,不会生分别、执著、烦恼。
然后虽现十法界却不被染污,这个就是净门。这就是“菩提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的真心本来是离念的,本来是清净的;只是一念妄动起了无明,然后八识才变现出十法界。所以现在虽然现十法界,但是我们却不会被十法界所染污,能够当下回归到清净的自性当中,明白我们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就不会被十法界所染污,这个就是净门。
这个就是利根大士他怎么来圆观这个六妙门,这个其实就是圆顿的境界。圆顿是什么意思?圆就是圆满;顿是顿超。
圆满,是说明能够圆融通达诸法,一切法无碍的,不会说哪个跟哪个冲突啊、矛盾啊、互相对立啊,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情,都能够圆融无碍在自己的心中。因为既然一切法是从我们心性中流出来的,那回归我们的自性,当然应该是丝毫都没有障碍才对呀。那我们对一切法有障碍,是因为我们有分别、执著,才会障碍,它本来是没有障碍的。
所以能够到达这个圆顿的境界,不管是理还是事(华严经最喜欢讲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因为理、事是一个,所以它一定是无碍的,因为事从理——本体当中所生出的一切事相嘛、一切现象界嘛,所以一切现象界也可以回归到理法界啊,所以理法界一定是无碍的,这个是讲本体;事法界是讲现象、是讲作用。我们刚才讲说从体起用,然后再摄用归体嘛,所以理法界、事法界也是无碍的,因为都没有离开自己自性的作用,那事事当然也是无碍的。这个就是圆满的意思。
那什么是顿超呢?顿,就是马上就超越了,那就可以说明他不管修任何法,都是可以不依照次第的,因为他见地已经到了,他功夫只要向上一提升,他就入这个圆顿的境界,还有刚才讲那个圆观的境界,他就好像一面镜子,就是这样而已,很轻松自在地过生活,这个就是一种圆满顿超的境界,也是所谓利根大士所行的境界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就是住在这样的一个境界当中。
那什么是钝根人?什么是利根人?我们实在是很好奇,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利根还是钝根的?刚才说,既然是利根,他不用按照次第,那就相对说明钝根的人他修行都需要依照次第来修,那个叫做钝根的。
像声闻,我们就知道有“四向四果”嘛:一定要先证须陀洹向,然后才须陀洹果这样子;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然后再阿罗汉向,阿罗汉果。所以它有四向四果,先有这个“向”,然后才证那个“果”,所以他次第非常严明,很清楚的,就是四向四果。这是小乘来说、声闻乘来说。
那如果菩萨的话,我们也很熟嘛。菩萨的阶位有哪些啊?从十信位开始算: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嘛,一共五十一个阶位。所以钝根的就是要依照这个阶位:十信圆满了入初住,然后才初住、二住、三住……一直到十住,圆满了,然后才初行、二行……到十行圆满;然后才十回向;然后才十地,也是一个一个阶位非常的清楚。
如果是利根人,就通通不用管这些,把它丢到长江黄河里面,通通不用管,他不需要依照次第,他可以一位摄一切位,所以他十信就是十住、就是十行、就是十回向、十地、等觉。我们常常听说“初发心就是正等正觉”嘛,就是在讲这个,他初发心跟最后究竟是一个,因为他没有次第的,所以他是一位摄(摄就是包含)一切位在里面。
所以我们才常常会讲说:戒定慧,如果是钝根的话,就是先持戒清净,然后得定,然后得了定以后才开发智慧,这个是钝根人。利根的呢?戒定慧三学一次圆满,戒就是定、就是慧,三而一,一而三,就是这样,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可以用在一切法上面,任何的修行法门都可以用这样子来修,很快就能够证果。好羡慕哦!希望都是利根的。
而且刚才讲可以顿超嘛,他不但一位摄一切位,而且可以顿超,法法圆融。什么小乘跟大乘打架,又跟密乘打架,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情;法法圆融:小乘就是大乘,就是等于金刚乘,一而三,三而一,可以做到吗?你那个头脑会不会觉得说这边又矛盾冲突,那边又打架了?这样就不是利根的。所以我说四念处就是大手印,就是大圆满,这样可以接受吗?如果不能接受就是钝根的。
所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再观察,知道自己是属于什么根性,就看你是烦恼障重还是所知障重?也能够观察出来。如果你是烦恼障比较重,所知障比较轻的话,你就比较偏在利根这一边,因为你所知障比较轻,烦恼障比较重。可是反过来,如果你的烦恼障比较轻,所知障比较重,那就是属于钝根的,这是另外一种简别的方法。
所以钝根的他就一定要持戒清净,然后才能够得定,然后才说什么空性的智慧。因为他烦恼障比较轻,所以他打坐反而比那种烦恼障重的——那个利根的还要快入定,懂吗?那个很快就入定了,所以他比较容易得定,比较钝根的他比较容易得定,是因为他烦恼障比较轻,他反而比较容易得定,然后再用定力伏住烦恼,伏住烦恼之后,我们原来的那个智慧的光明才会被显现出来,所以他就一定要有很严明的次第,持戒清净以后他很容易就得定,得定之后才能够开发见空性的智慧。
可是利根人直接用智慧断,不用什么持戒(这样子讲好像有过失啊),大家都不要持戒,也不要…,“我都是利根的!”所以利根人因为他所知障比较轻,所以他一听经就开悟,所以他只要一念悟,刚才那个六祖慧能讲的话他就马上可以讲出来,他只要一悟,一听经,所以他听经的时候,就是可以安住,直接契入那个经的境界里面,所以他很快就开悟,他就知道“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他就都明白了。所以他不用苦修定力,只要好好地一心专注来听经闻法,他只要一听明白那个道理(我们说见地嘛,功夫跟着见地走),所以他只要听明白那个道理,有悟进去的话,那就表示他见地已经到那边,他功夫马上就提升。那他为什么一听经就能开悟呢?就是他所知障轻,懂吗?所以说他是利根的。
那所知障重的,就是怎么听也听不明白,不然就在打瞌睡,不然就是散乱,不然就是怎么听他就是进不去、法不入心,那个没有办法,因为他所知障重。可是他平常就是一个好人,因为他没有很严重的烦恼,他也没有很贪,这样也好、那样也好,脾气也很好,有没有?很多这样的好人嘛,也清心寡欲,又淡泊名利,然后又好好先生、好好老婆,就是没有什么脾气,那个就说明他烦恼障比较轻。可是他能不能一听经就悟到那个经的境界里面去?那就看他所知障重还是轻?这样大概就知道自己是什么根性的了。
所以,利根的大士呢,他就可以修这个“圆观六妙门”而进入这个自性的境界当中,所以他只要安住在他的自性当中,圆观一切法,他就可以对一切法都能够圆融通达,入无量的法门,那一切法在他心中就好像镜子显的像一样,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样的情况。
好,这个大概就是“圆观六妙门”的内容。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明天就讲证果了,讲那个证相有哪一些证相,就是你从第一章一直到第九章,介绍了很多六妙门的不同的修法:从凡夫外道,到声闻缘觉,到菩萨,到大根性的,到利根大士的,那他们所证的证相有哪些内容呢?我们明天来介绍。
我们现在就练习一数、二随、三止、四观,练习这四个。请两位师兄上来做示范,请各位师兄起立跟着做。
好,我们先把腰带松开,手表拿下来,眼镜拿下来。把腿盘好,记得屁股要垫高,要不然你的背脊就一直没有办法打直,没有办法很挺,就是因为你的屁股没有垫高,所以想办法垫高。手结定印,摇动身体七、八次,把背脊打直,尽量不要弯腰驼背。像我昨天调你们的姿势,大部分都是弯腰驼背的,所以我会拿一支香板,放在你的背后,然后你就把你的背挺直,跟香板一样的角度就对了,所以我香板一放在你的背,你就往那个香板上面靠,那个就是你背脊应该有的角度,就是你一定是打直,才能紧紧地靠住那个香板。然后看两个肩膀是不是有平,没有偏一边。然后头摆正,收下巴,吐浊气三口,舌头轻轻地顶住上颚,眼开三分。
好,我们今天练习前面的,先从数息到随息,得止,然后起观。前面已经连续练习了两个晚上,应该都很熟了,所以你可以从数息开始,只要你数到没有什么念头,然后呼吸很微弱,你就可以把你的心念放在呼吸上,那个就是进入随的阶段。随,其实也很快就能够做到你的心念跟呼吸合一,因为你的心念一直不要离开你的呼吸,你就一直跟着呼吸,不管吸气还是吐气到哪里,你的心念就紧紧的跟着,它就会合在一起,这个时候你的心念慢慢停止,你的呼吸也会变得非常非常缓慢,一旦心停止,好像住在什么上面,那个就是得止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起观。首先观我们的身它是皮、肉、筋、骨……三十六个不净物所组合的,就好像芭蕉树一样的不真实。再观察我们的心念,它生起、消失、生起、消失,好像那个瀑流水一样的,一刻也不停留,所以它也不是真实存在的。再观我们的息,那呼吸就是一下有一下没有,一下长一下短,然后一下粗一下细,可见它也是生灭无常的,就好像空中的风一样,刮过去就没有了。所以身好像芭蕉树,心念好像瀑流水,息好像空中风,虚空中的风一样——你就记得这三句,就是观这三句。
既然身心息都不是真实有的,那“我”在哪里呢?因为所谓的“我”就是身心息所合成的,三缘的假合,现在这三个都不是实有的,那“我”在哪里呢?可见“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根本没有“我”的存在,这个就是能够进入人无我。那身心息这三个都是属于法,既然身心息都不是真实有,可见法也不是真实有,这样就可以破除法执,而证到法无我。
既然人无我、法无我,你的定有所依止吗?没有所依止,因为所谓的定,也是身心息才有的,因为你的身体坐在这里,你用你的心念去数呼吸,可是现在告诉你身心息都不是实有的,那你因为这样而产生的种种定境是实有的吗?也不是,因为你的身体坐在这里,然后你用你的心念去数呼吸而得止的话,那不管是欲界定,还是未到地定,还是初禅,二禅,三禅……不管是什么样的定境发起,可见这个定境也不是实有的,因为它也是身心息和合,才有种种的定境。现在身心息既然不是真实有,所以你不管发什么禅定,它都不是真实有的,那这个就是修观的内容:观身、心、息、定,它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这样子观察,就能够了悟什么?一切法本来无我,一切法的真实相貌就现前了,是什么?人无我、法无我,一切法本来无我,就可以证到人无我、法无我,因此了悟一切法都是无常、生灭、无我,自性是空的——这个就是证到了观。因为借着这样的智慧观察,而了悟一切法本来没有“我”。
好,我们现在开始练习……
(众师兄练习……然后下座)
先放松我们的心念,吐浊气三口,摇动身体七、八次。
昨天有师兄问到说,打坐完可不可以马上冲凉?最好是隔半个小时才上厕所、冲凉。
好,我们谢谢净泰法师,还有Thomas师兄的示范。
今天大家就有一点进入状况的感觉,不管是姿势还是在观的那个内容,都做得不错,就是进步很多。我们明天就是最后一堂课,就把剩下的“还”还有“净”,把它练习一遍。课堂就是讲第十章,所有证相的内容。今天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