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七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二○一五年九月十七日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好,我们昨天谈笑之间就把二十颂跟二十一颂讲完了,所以我们今天来看原文。
这个要连接前面的,前面之前我们讲过的那个偈颂,就是有外人问难说:“假如唯有内在的心识,没有真实的外境的话呢,为什么世尊…”,外人做这样的问难说:“假如只有内识,没有外在真实的境界的话,为什么佛在很多经当中,处处都谈到有三自性?”三自性就是我们昨天解释了一个晚上的遍计所执、依他起,还有圆成实性——这个就是所谓的三性。
那佛祂在《楞严经》、《密严经》、《十地经》、《涅槃经》、《解深密经》、《阿毗达摩经》等等里面都谈到三性的问题。既然说唯有内识,没有真实的外境,为什么佛要说有三自性呢?问题就是这样子。那经中既然说有三自性的话,就不应该说“唯有内识”,这是外人的问难。
那外人既然有问难的话,唯识学家就是要回答,我们看那个偈颂二十。所以唯识学家就用下面的偈颂来回答。那我们看第二十颂:
“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这首偈颂就是谈到了什么是遍计所执性。我们昨天讲过嘛,第六识跟第七识是能遍计的心识。那所遍计的境界就是有五蕴啊、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我们所遍计的境界。那为什么叫遍计?就是周遍计度嘛。就是只要你能缘的心,不管缘任何的境界,你一定起我执跟法执,所以它是周遍,然后计度,就是计较跟推度它是真实的我跟真实的法,这个就称为遍计所执。
但是你追寻遍计所执,我们昨天比的那个例子嘛,比的那个比喻就是你看到麻绳以为是蛇,从头到尾都没有蛇。所以我们才会说,这个遍计所执性,它其实是根本没有它的体性,所以说它是无所有的。所以这个偈颂的意思就是:由于第六识和第七识这个能起周遍计度的心识,才会遍计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的一切有为法,当作是真实的我、真实的法。其实这些遍计所执的我跟法,并没有它真实的体性可得。
那我们就看出来,它第一句说明的是什么呢?能遍计的心识,就是第六识跟第七识,就是它这边讲的“彼彼”,这个、还有这个——彼彼,就是指第六识跟第七识。那第二句它是说明所遍计的境界,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这个就是“种种物”,“遍计种种物”,这个“种种物”就是一切有为法的内容,就是它所遍计的境界有这些。那第三句、第四句就是说明,这个遍计所执的那个我跟法呢,它其实自性是无所有的。如果有它自己的体性可得的话,应该就是永恒存在嘛。那我们遍计的“我”、还是“法”,它不能够永恒存在,它根本不存在。我们念第七识的时候就讲过,第七识是什么?非量嘛,不是比量、不是现量,它是非量。非量就是世界上根本没这个东西,只是我们误以为有真实的“我”跟“法”,所以称为遍计所执的原因在这里。所以我们所遍计的那个不管是我跟法呢,它其实都是生灭、无常、无我的,所以说它自性无所有。
那我们看第二十一颂,前两句说的是依他起性。那什么是“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什么是依他起的自性呢?那只要是依众缘(就是众缘和合),因缘而有的,我们都称为依他起。所以依众缘所生起的法,我们都称为依他起。“分别缘所生”这个“分别”的意思,就是指能生的缘,那是什么?就是我们昨天讲的四种因缘,因缘的内容就是有“亲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所以一切依因缘所生的法都是依他起,这个“他”就是指因缘的意思。那这个因缘的内容有哪些呢?就是这四缘。就是它这边讲的“分别缘”就指的这四个缘。这四缘所生起的,我们都称为依他起,那所生起的法也是一切有为法。所以九十四个有为法:色法、心法、心所有法、不相应行法,只要是生灭无常的都算依他起。所以它所生起的法,就是九十四个有为法。
那如果在这九十四个有为法上面,我们起了遍计所执的话,以为有真实的我、真实的法,就是遍计所执。可是如果我们在这九十四个有为法的依他起上面,依他起的有为法上面,恒常做到远离前面所说的遍计所执的话,那就是圆成实了。好,这个都是我们昨天解释过了。
所以我们现在看二十一颂,我们就了解“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依他起解释完了,那什么是圆成实呢?圆成实一定要离开前面的遍计所执,就是圆成实。所以,“圆成实于彼”,这个“彼”指的是依他起性。所以什么是圆成实呢?就是在依他起的诸法上面、依他起而生起的一切有为法上面,恒常远离前面所说的遍计所执性。我们昨天说了嘛,离开那个生灭,剩下那个不生不灭的,就是我们的菩提自性、真如本性,它就是圆成实性。我们昨天也解释了什么叫圆成实——圆满、成就、真实。所以它是一切法真实的体性,真实的相貌是什么?就是圆成实,才是一切法的相貌。
我们看到的那些生灭的有为法,生灭、无常、无我的,我们又把这个当作真实的我跟法,起了这个遍计所执。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我们昨天讲了嘛,什么才是真的成就?没有生灭的才是真的成就啊;能周遍的,才是叫圆满啊;不虚妄的,才叫做真实啊啊!所以我们每天追逐的种种境界,都是虚妄不真实,然后它都生灭、无常的,都不能永恒存在,可是我们又执著得不得了。除非你远离了遍计所执,不要把一切依他起的有为法上面,当作有一个真实的我或真实的法,你才可以恒常远离这个遍计所执,这个时候我们的自性才能现前。
所以我们昨天说,什么时候开悟?看你什么时候离开遍计所执。那遍计所执怎么离开?昨天讲过,要修什么?要有空性的智慧嘛;有了空性的智慧,你用这个空性的智慧才能够真正的破除我的执著、还有法的执著嘛,就用空性的智慧来破。所以要远离了遍计所执,你的圆成实性、你的真如本性才能够现前。那我们的菩提自性才没有生灭,然后又能够生起万法、能生万法,才能够周遍。所以没有一法不是从我们自性里面生起的。
这就是“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所以我们知道这边的“前”,就是指前面所说的遍计所执性了。那为什么是“常远离”呢?我们昨天也解释了,因为遍计所执是从来都没有的东西,本来都没有。所以你不可能说“我一下子起遍计所执,我一下也执著,起我执、法执,然后一下子又远离”,不可能嘛!所以它一定要恒常远离,我们的自性才有机会现前。你不能一下子执著、然后一下子不执著,不可能的;所以一定是恒常远离前面所说的遍计所执,我们的圆成实、我们的菩提自性才可能现前。
那为什么可以做到“常远离”呢?就是因为它本来就没有的,所以它一定是可以远离;如果它本来有的话,你就没有办法远离,因为它一直都在嘛。既然那个我执跟法执是虚妄不真实的,那你当然可以恒常的远离,只要你见空性,你就可以恒常的远离。见空性就是破我执跟法执嘛,无我、无法就恒常远离遍计所执了。所以这边的“性”,就是指我们的真如本性、菩提自性,这个时候才能现前,有没有?“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这个“性”,这时候圆成实性,或者是我们那个菩提自性、真如本性才能现前,就是因为你能做到常远离前面所说的遍计所执,这个时候就是圆成实了。
所以“圆成实于彼”这个“彼”,就是依他起。在一切依他起的这个有为法上面,你恒常的远离了遍计所执,你的自性才可能现前。所以你什么时候见到空性了,证悟空性了之后,你才可以破我执跟法执,这个时候你的自性才能够现前。这应该看得懂了,这都是我们昨天解释过的,我们只是现在要把偈颂念过一遍。
好,现在继续问了。昨天考得还不错,我打九十分,因为有两个地方没有答对,一题扣五分。所以,各位,九十分很高啰!就表示这几年都没有白熏,都熏到第八识了,成为菩提的种子。所以现在开悟应该不难了嘛,对不对?就是远离遍计所执嘛!遍计所执我们知道它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是不是?根本没有,是不是?就不要起执著就好了嘛,对不对?就空性现前。
所以我们现在要继续问:圆成实,是在依他起上面远离遍计所执所有的嘛。就是那个生灭法——离了一切生灭法,剩下那个不生不灭的,就是我们的菩提自性。所以我们才会说:你舍放下,你丢丢丢,丢到没有得丢的,一切有为法都丢完了,剩下那个就是无为法了嘛,就是不生不灭的那个菩提自性了;所以就舍、放下、舍、放下、舍、放下;看破、放下、看破、放下,自性就现前了。
那现在要问的是:圆成实是依他起上不起执著,不起“遍计执”,它就能够现前嘛。那依他起跟圆成实是一个还是两个?啊?陷阱哦!再想一想,一个?还两个?如果是一个的话,依他起就等于圆成实了,那还得了!所以不可以说它一个,对不对?依他起是什么?生灭法呀,圆成实没有生灭的;依他起是无常的,圆成实是常住不灭的真心嘛!我们的真心不可能一下有、一下没有;它没有生灭的、是常住的。可不可以说一个?无常不等于常嘛,生灭不等于不生灭嘛。所以我们不能说依他起跟圆成实是一个。那是两个吗?两个的意思就是说它们两个没有关系啰,没有关系的才叫做两个嘛,有关系不能叫两个。它们有什么关系呀?有密切的关系,对不对?所以不能说两个,所以我说陷阱嘛,你们说一个、二个都错。
那它们两个什么关系?你在什么地方见到圆成实的?依他起上,对不对?一切依他起的因缘所生法上面,你只要远离“遍计执”,你的圆成实就现前啦。所以你要到哪边去现起圆成实?依他起上面嘛,所以你离开依他起,也没有圆成实,它们是不是关系很密切?所以我们也不能说它是两个没有关系的。那圆成实又是依他起的什么?我们刚才说圆成实是一切诸法的真实相貌嘛、真实的体性。那一切依他起的法,它的真实体性是什么?圆成实嘛,懂吗?所以圆成实要在哪里见?依他起的一切法上见。那一切有为法它的真实体性就是圆成实。所以离开圆成实,你在一切依他起性的诸法上面,你也没有办法见到它的真实相貌嘛、真实体性,你也没有办法开悟啊!你就知道它是生灭、生灭、生灭,无常、无我,然后呢?你开不开悟?不开悟。因为你没有见到生灭法它的真实体性是什么?是没有生灭的,那个它才是真实一切有为法的体性。
因为一切因缘所生法,一切的依他起,不可能就这样生起嘛,懂吗?它一定有一个体,才能够生起它的相貌,然后才能够发挥它的作用,所以一定是体、相、用;任何一法一定有体、相、用。它不可能凭空就生起了,所以它一定要有一个体性,然后一切的因缘所生法,都是从这个本体生起的。这个本体什么?我们刚才说了菩提自性嘛,能生万法,有没有?所以万法从哪里生起?从你的本性里面生起的、从你的菩提自性、真如本性生起的。那个真如本性就是一切依他起的什么?真实的体性。这样听明白吗?
对!所以你离开了圆成实,你有一个依他起,它也没有办法单独存在。因为一切依他起是从这个体性生起的。那你看到一切诸法的相貌,就是从这个体性所显现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相貌。一切因缘所生法的相貌,然后每一个法都有它的作用。所以体相用是一个东西,一个讲本体,一个所说的是它的现象,另外一个说它的作用,所以任何一法都有体相用。
所以我们不能说它是两个没有关系的。关系很密切,对不对?可是又不能说它是一个。所以现在我们看偈颂就看得懂了,怎么样?第二十二颂:“故此与依他,非一非不异”。“非一”就不是一个,“非不异”就不是两个。我们看一般是说“非一”、“非异”,也是同样的意思。所以这边的“此”就是指圆成实。圆成实跟这个依他起“非异”,“非异”就不是异嘛,不是异就是相同啰,就是一个,所以它不是一个。“非不异”,不异就是相同嘛,没有差异就相同,对不对?不是没有差异。不是相同,也不没有差异。不是没有差异,就是有差异,就是两个嘛。对不对?这个不要理它了。就是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这样就好了。
那它的情况呢,就好像下面一句“如无常等性”,这个其实我们昨天也讲过。诸法有它的自相,还有它的共相,还记得吗?我们说色法,就是有它的轨范,有它的定义:有质碍的,占有空间的,叫做色法——这个就是色法的自相,它自己的相貌。任何一法都有它自己的相貌。那它们的共相是什么呢?只要是生灭、无常的,都是无我的;所以生灭、无常、无我,就是一切有为法的共相。对不对?所以你要了解生灭、无常在哪里见?在一切有为法上见,对不对?所以你在色法上面,可以看到它的生灭、无常。色法是生灭、无常的;心法也是生灭、无常;心所有法也是生灭、无常;不相应行法也是生灭、无常;所以九十四个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无我的。
可是你离开了一切有为法,到哪边去见生灭、无常、无我?有没有办法?因为它是诸法的共相。所以自相跟共相不一样;可是你离开自相,见不到共相,对不对?因为无常、生灭、无我,是要在一切有为法上面看,才知道它是生灭、无常、无我。所以你离开了色法,你到哪边去看无常、生灭?没有办法嘛。那你离开了心法,你也见不到无我。所以它的情况就好像我们刚刚讲的:依他起跟圆成实是“非一”、“非不异”。就是你不可以说它一个,也不可以说它两个。所以无常、无我这些共相呢,跟色法、心法、心所有法等等有为法的自相,它也不能说它是一个,也不能说它是两个。一个的话就变成自相就等于共相了,色法等于无常、无我,不可以!一个是诸法的自相,一个是诸法的共相,自相不等于共相,所以我不能说它一个。那说它两个没有关系的吗?也不可以说它两个没有关系的,为什么?因为你离开了一切因缘所生法、一切的有为法,你也没有办法见到它们的共相。所以无常、生灭、无我,在哪里见?在诸法的自相上见。所以它们的关系就跟我们刚才讲的一样,是“非一”、“非不异”的。
这就是这边讲的“如无常等性”,这种情况就好像无常、无我等性,它是诸法的共相。然后色法、心法等等的有为法,它是诸法的自相。它们两个之间的关系就是“非一”、“非不异”,不可以说它是一个,也不能说它两个,就是这样子。
最后一句“非不见此彼”。看不懂嘛,对不对?所以我们要来解释一下。我们在修道的过程当中,就是我们这两个晚上讲了三性——遍计所执、依他起跟圆成实。那刚才我们又讨论到依他起跟圆成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圆成实要在依他起上面,只要远离种种的执著,圆成实就能够现前了。
好,那我们现在要开始下手修的话,请问:是要从依他起上面了解一切法如幻这样起修呢?还是直接就攻圆成实?要先让圆成实能够现前?就是先开悟之后,你才能够明白一切法如幻?还是你先修一切法如幻?就是我们平常就观“依他起,就是一切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所以我们明白,只要是依他起的,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是从这边下手修呢?还是直接修圆成实?你们认为呢?我不能讲太多,因为会泄漏答案,所以我只能讲到这里。
从依他起下手的是1,从圆成实下手的是2,你们比一下。1?都是1?有没有2的?有了,后面有2的,2的再举一下,好像大部分都1,才一个而已哦。
好,那我要继续问了。如果从依他起下手,就是遍计所执性还在的意思哦,对不对?因为你还没有见性嘛,圆成实还没有现前。你就是直接“一切因缘所生法如梦幻泡影”,等一下我们会做八个比喻,不管它是如影啦、如幻啦,还是水中月啦、镜中像啦,我们平常就这样来修:观它是如幻的、如幻的、如幻的,请问这样能开悟吗?遍计所执性还在哦,这个是重点。对不对?因为遍计所执什么时候才没有?空性的智慧现前才没有,要不要改答案了?
再解释清楚,还没有听得很清楚。我如果直接观依他起如幻、一切法如幻、梦幻泡影,不管是用什么来比喻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可是我的遍计所执性还在呀,因为我还没有见空性,我空性的智慧还没有现前,我只是观一切因缘所生法像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嘛,如露也如电嘛,这样能够开悟吗?这样我在一切依他起的法上面,我还会不会起执著?我如果遍计所执性还在的话,我会一直在依他起的有为法上面,一直以为有我,真实的我、真实的法嘛,对不对?是不是?这样我可不可能开悟?
改答案,现在2的举手?重点在,你只要遍计所执性在的话,你就别想开悟,对不对?因为周遍计度嘛,就是我的能缘的心,缘一切境界的时候,我就是有真实的我、真实的法;可是我就是自我催眠说: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幻,这样子可以做得到、证到我空、法空吗?没有办法!因为你遍计所执性在的话,你永远在依他起上就认为有真实的我、真实的法嘛,是不是这样?这样明白了吗?懂不懂?
所以为什要先修空观?修过天台止观的就知道,一定先修空观才修假观嘛。修空观的目的是什么?明白我空、法空啊。不管是我空观,还是法空观,还是我们昨天的析空观,还是当体即空观。只要是修空观的,你都有机会让你空性的智慧现前嘛。懂不懂?所以一定是先修空观。空观的目的是什么?就有空性的智慧,证到我空、法空的这个空性的智慧才能够现前,然后用这个空性的智慧去破除遍计所执。这个我们昨天讲过了嘛,就是说我们会有一个过程嘛,让你的圆成实现前,就是有一个过程,昨天讲的,你一定要先见空性,用这个空性的智慧(空性的智慧就是我空、法空,二空的智慧),空性的智慧来破除遍计所执,我们的圆成实才可能现前,所以我们一定是直接从圆成实下手。
下手修怎么修?就是修空观,明白我跟法不是真实存在的。当你有这个空性的智慧现前,就可以远离…,刚才讲的嘛,恒常远离遍计所执性,然后你的圆成实才能够现前。对不对?前面的偈颂才刚讲完。你的圆成实怎么现前?你一定要恒常远离遍计所执,但是你遍计所执怎么远离呢?如果你明白一切法如幻,你也没有办法远离。因为你的空性的智慧——二空(我空、法空),这个空性的智慧还没有现前的话,你的遍计所执性永远都在,所以没有办法恒常远离这个执著,我、法的执著,因此我们的自性没有办法现前,因此你不能开悟。所以一定是先修空观。证到我空、法空之后,有了这个空性的智慧,我们才能恒常远离遍计所执。这个时候我们才可能开悟、明心见性,我们的菩提自性、真如本性才能够现前。
这样听明白了吗?所以你从依他起下手的话,你是没有办法恒常远离遍计所执。所以一定要先证悟空性,它非常非常重要,它等于一个关键,有没有开悟的关键、然后你能不能破除执著的关键、你能不能够恒常远离遍计所执的关键,就是看你空观修得好不好。
那天台止观也是讲先修空观,先从假入空嘛,再从空出假,所以再修假观。空观得的是什么智?根本智嘛。你证悟空性之后,你证到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无分别智,就是开悟所现起的智慧就是根本智。然后再从空出假,这个时候为了要利益众生,你自己开悟了,你才有能力去利益众生;因为你不会再起什么?遍计所执了嘛!在你的观念里面,就一切我空、一切法空嘛。那虽然一切法如幻、一切众生如幻,那你还要不要度众生?还是要度如幻的众生,然后说如幻的法嘛。
所以他已经见空性了,已经得根本智了,但是因为慈悲的关系,还要从空出假。这个就是假观,假观就是菩萨修,已经见空性之后的菩萨修的,这个就是依他起。这个时候再修假观,在依他起上面怎么样?能生万法,生起了种种的善巧方便来利益众生,这个范围属于后得智。所以后得智一定是先证悟空性,有了根本智之后,从空出假,从这个空性当中再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来利益一切众生。这个所有的善巧方便,都属于后得智的范围。
所以圆成实它是属于根本智,依他起属于后得智。所以诸佛菩萨一定是开悟之后,做种种利益众生的那些事情,祂一定是知道一切法如幻嘛。所以祂不会再起我执、法执。不会说有一个真实的我,然后说真实的法,发真实的菩提心,利益一切真实的有情。全部都是如幻的。可是虽然一切如幻,可是还是要随缘生起大悲来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就是建水月道场啦、做空花佛事啦,就是都在比喻它是在依他起、依他如幻这样的一个境界当中来利益众生,所以祂不可能起任何的我执跟法执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依他起才能够如幻得起来,如梦幻泡影——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如梦幻泡影。不然我们这样观、这样修,可是它还是真实存在的啊!为什么梦幻不起来?就是因为遍计所执性还在。所以我们虽然从依他起下手,修一切法如幻,它就是没办法如幻,就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就出在遍计所执性还在。你只要缘一切的法,就是有我、有法嘛,一切都是真实的嘛!所以一定是先修空观,然后再修假观,假观是为了利益众生来修的。空观先成就,然后修假观。好,应该听得懂了。
好,那现在这一句我们就看得懂了:“非不见此彼”,第二十二颂的最后一句,这个就是说明,这个“见”就是证见,就是你证得之后所亲见的那个境界。这边的“此”就指的是圆成实,“彼”就是指的是依他起。所以意思就是说:并非你没有证见“此圆成实”而能够见到“彼依他起”。就是说你没有见到圆成实之前,你没有办法见到一切依他起是如幻的,你是没有办法见到。所以你一定是先证到圆成实,有了这个空性智慧之后,恒常远离遍计所执性,这个时候你才知道一切依他起是如幻的,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如幻。不然你之前怎么观想,都没有办法如幻,就是因为遍计所执的关系,现在应该明白了。所以一定是先证见圆成实,然后才能够了达一切依他起如幻。
为了显示依他起是如幻的、不是真实有的,在经论里面有种种的比喻,那在《成唯识论》当中它提到了八个比喻。我们为了练习的方便,我们就稍微来说一下。因为很多修法都是在里面,只是我们要明白,要先修空观,然后才明白一切依他起如幻。
那第一个,它是比喻“幻事”。依他起、一切的依他起所生起的有为法呢,就好像幻事一样。“幻”就是虚幻的,就是表示它不是真实的。就好像懂得幻术的幻师,他能够变化出种种的幻事来,我们看起来好像是真实的,其实都是虚妄的。这是第一个比喻,好比幻事。它所幻化出来的,看起来好像有那个相,就是我们昨天比喻的,在我们心相上面现出了蛇,其实从来、从头到尾都没有蛇。这个幻事也是,这个幻师他变化出种种的幻事出来,我们看起来好像有,其实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一种幻术而已。像魔术师也是啊,把什么自由女神变不见了,这是障眼法而已嘛,所以也不是真的。
第二个比喻就是“阳焰”,我们大家都知道。天气很热,地上的水蒸气蒸发起来,你远远看好像有水,可是有没有水?从来都没有水,根本就没有水。所以依他起所现起的种种有为法,根本就不是真实存在的。就好像这个阳焰一样,你远远看有水,你心里面也会生起水的相貌啊。他说“我很渴!”尤其是走在沙漠上,远远看好像有水、有湖在那里,可是你靠近去,也是没有,它只是水蒸气的蒸发。可是在我们心里面所现的相是有水的相貌。那一切依他起所起的种种法的相貌在我们心上面,也能够现出那个种种的相貌。所以阳焰是第二个比喻,其实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第三个比喻,我们比较常常来修的就是“梦境”,之前我们上课也说了很多次。就是说我们现在就在梦里面听《唯识三十颂》,我们现在就在梦境里面上课,我们上的是“依他起如幻”。现在就在梦里面,就是梦境哦,就在梦境里面。可是我们现在都觉得它是真的嘛!对不对?虽然是在梦境里面上课,可是我们在梦中的时候,像我们现在在梦中啊、在无明的大梦当中、在轮回的梦中;可是我们就是不愿意醒来啊!只要你认为梦境是真实存在:有真实的我、真实的法,你永远没有办法从梦境当中醒过来。可是你在梦中说“我好想开悟、我好想开悟!可是我就是不要醒过来。”就是这个意思,懂吗?“我一定要明心见性!我这一世一定要成就!可是我就不愿意从梦中醒来”的意思就是,你还把一切有为法当作是真实的我、真实的法,你就永远醒不过来嘛。这样明白吗?所以这个“梦境”,我们常常就拿来修,随时都保持“我现在就是在梦境里面”,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每天的境界、每天现前的境界,都是梦境。真的是梦境哦,只是我们都还没醒过来,不知道在做梦而已。其实轮回就是一场梦嘛!所以我们想到梦境的时候,就感觉它好像没有这么真实,对不对?所以常常这样观想,它也能够帮我们去除对我跟法的执著。你一想到梦境就知道假的。
那我对一切境界,把它当作是真实的我、真实的法,就好像梦境里面,我把一切的梦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是一样的无明愚痴嘛!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把梦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然后有我、有法,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们常常生起这样的观想的话,其实也能帮助我们,早点从梦中醒过来。所以观一切的境界都是梦境,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修法,我们也常常拿来修。
第四个是“镜中像”。镜像、镜中像,就好像镜子里面的影像。它是不是真实有啊?镜中的影像,是不是真实有啊?只是影像而已嘛,当然不是真实的。可是它有没有现像?有啊!镜子的功能就是映现嘛、映照。所以镜子能够现像;但是所现的一切的像,都不是真实有的,它只是影像而已。那我们现在就是把这个影像当作是有真实的我、真实的法。在一切依他起的这个法上面,依他起的法就好像镜中像一样嘛,四种因缘所生起的影像;但是我们就把这个影像当作是真实的我、真实的法。所以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修法。
我们明年会修种种的法,就是理论明白之后,那个实修很重要。所以你要经常、经常这样子,所以你平常也可以这样来观啊。现在我们全部都是影中像而已,我们现在就是镜子里面的影像而已。现在,你所看见的、你所听到的,都是镜中的影像而已。所以所有的一切有为法、依他起的,全部都是镜中的影像而已。所以你说六道在哪里?六道就是镜子里面的影像。十法界在哪里?镜中的影像而已。只要是依他起的,就是镜中像,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们也常常可以这样子观。所有的境界都是镜中的影像,你所执著的,昨天讲的,你的什么房子、什么车子,家庭、事业、子女,全部都是镜中的影像,虚妄不真实的。
所以其实没有真实的我、没有真实的法,都只是影像。影像怎么现的?唯识念到现在都很会背了嘛:八识的变现嘛。什么种子变出什么样的身心世界来呀,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八识所变现的,全部都是镜中的影像而已,就是这样而已,所以不要以为是真实有的。像梦境、像镜中像。
好,那第五个比喻呢就是“光影”。只要有光线,就一定有影子。所以太阳出来了,所有的万物都有它的影子。那这个影子是不是真实有?如果是真实有的话,你在上面踩,一定影子说“我好痛、我好痛”,对不对?表示它是真实有啊,你怎么踩它也不会痛,可是你又不能说它没有,它有一个影子在那里。一切依他起的诸法也是影子而已啊!你不能说它没有,因为它会现像。像刚才讲的镜子,它也是会现像。影子它也是现像,可是你不能说它没有,因为它显现的现象界来说,你不能说它没有,可是它是如幻的,它不是真实有。所以,我跟法都不是真实有,但是它还是会现像啊,所以我们把它所现的像,就是给它种种名称跟言说嘛。所以我们昨天分析过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名相、名词而已,都不是真实有。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没有真实的东西存在。所以就像影子一样,是虚妄不真实的。
第六个比喻就是“谷响”,空谷传声嘛,echo。你从这边一喊,空谷就会传出那个声音,里面有没有人在回答你?没有啊!所以就用空谷传声这个音声、这个音响,来比喻我们每天说了很多的言说,名称跟言说。我们每一句话都很在意嘛,可是它只是空谷的回响而已。一切的言语音声也不是真实有,因为它是生灭、无常、无自性的。所以一切的语言只是名言的习气而已;但是因为我们以为它是真实有,所以对这个语言的内容非常在意,对不对?你是在赞叹我,还是在骂我,对我来讲有很大的差别啊,会影响我的心情啊。可是它都是空谷的回响,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说音声也是无常的。一切因缘所生法、依他起的诸法,也是像空谷的回响一样,虽然听起来有音声,但是都不是真实的,不是有一个真实的人在里面响应你。
好,那第七个就是“水中月”。“水中月”它这边特别比喻入定的那个定中的境界,来用水中月来比喻,水月。像有修那个水观或者地观,他如果修那个观想成就的话,他可以观这一面水或者湖或者海,它好像平地一样、好像大地一样。所以他入定,然后观想——水是一片大地。这个境界现起,以他来看,就是大地,所以他就这样直接走过去,他不会沉下去,这就是定中的境界。所以定中的境界,我们说它也是依他起、也是如幻的、也不是真实有。但是你在定中见,是真实有大地,你真实可以起这个作用。但是我们看还是汪洋一片,还是水啊。所以你说定中的境界是不是真实有的?水中月。“水中月”什么意思?水中的月亮是不是真的?不是啊!它只是倒影而已啊!
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用“水中月”来比喻定中的境界。虽然他在定中可以变化种种的境界,这个其实是在讲佛菩萨祂在利益众生的时候,祂可以变化种种的境界。但是其实它也是生灭、无常,它也是依他起,也不是真实的。定中的境界,就是告诉我们也不要执著,我入了什么定,然后我成就了什么三昧,把一切的定境当作是真实有的,又怎么样?又起了遍计所执。要明白,依他起永远是如幻的,都不是真实存在,只要是依他起都不是真实有的;除非你证到圆成实,才是真实有,对不对?圆满、成就、真实嘛,其他都是梦幻泡影而已。
那第八个是讲“变化”。变化主要是讲佛菩萨神通变化也好或者是三十二应身也好,这个主要是讲佛菩萨祂在利益众生的时候,祂有种种的变化。“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祂就是一种变化身。所以祂知道一切法如幻、一切众生如幻,但是祂还是要利益如幻的众生。不执著地、依他起地,现出种种的变化身来利益众生。所以祂一定不会说“我见到空性之后,知道一切众生如幻,然后我就怎么样?反正众生是假的,我就不要度了。”不会!所以祂还是发愿再来,那祂的受身就是这边讲的变化身。祂知道一切法如幻、一切众生如幻,但是祂还是愿意再来、愿力再来,受种种的身或者变化种种的身相来利益众生。这就是现在讲的“变化”;但是它也是依他起的,不是真实有的。所以佛菩萨祂的受身,或者祂变化种种的身相,本身就是依他起、依他起性的作用。
所以上面说的八种比喻,都是比喻依他起。看起来能够现像,然后也能够受用。像我们在梦境里面,也是有不同的情绪、感受、还有烦恼啊,对不对?你在梦境当中,你也会快乐、你也会悲伤、也会痛苦,就好像我们现在现实的生活一样。虽然是假的、如幻的,但是因为我们把它当作真实的,我们才会生起种种的情绪变化,痛苦啊、什么伤心啊、难过啊,或者喜悦啊。对不对?所以虽然一切依他起的因缘所生法不是真实有;但是我们把它当作真实有的话,我们就会生起了种种的情绪呀,或者受用啊,就好像是能够真实生起它的作用。所以一切依他起虽然是如幻,但是它仍然可以生起…,像它能够现像啊,就是它生起的作用。然后我们可以受用它,种种生起的境界,我们也可以受用,然后也可以利益到一切的有情。
这就是我们昨天讲的空性。明白一切法自性是空的,但是又能够现种种的相,这才是真正的了悟空性;绝对不是明白它自性是空的,然后就没有了,他又可以现种种的相,目的就是为了利益众生。好,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这样就对了。那他一定是从根本智生起的后得智的范围,他做的全部都是利益众生的事。
所以回到昨天讲的,说尘霾引起恐慌啊,佛菩萨会不会做种种的防护?祂会不会保护自己?祂会不会希望自己的身体健康,然后长寿?(有师兄答:不会)不会啊?你短命、多病就不要利益众生了。所以我们不是著空就是着有嘛!说不执著,然后就通通都不要做了,我就随缘就好了。
不是啊!你一定要健康、长寿,不然你怎么利益众生嘛,对不对?你发愿要帮助众生,结果都是众生在帮助你。因为你一天到晚生病,人家要照顾你啊,又这个那个,所以你一定要健康嘛,你才有力气做利益众生的事啊。所有的菩萨事业你又要有钱,所以要赶快赚钱哪,可是这个赚钱跟之前自私自利的赚很多就不一样了嘛。你之前赚钱是为自己嘛。你现在赚钱是什么?诶,愈伟大的菩萨事业,需要愈多的钱哪;不然你什么事都没有办法做嘛,你印经要不要钱?全部都要钱啊!所有的菩萨事业都是钱堆积起来的。
可是你见了空性,有了根本智之后的后得智,你所有的赚钱,你都不是为了自己赚了嘛,为了利益众生赚,你说好不好?好啊!你不能说“都是假的,就不要赚钱了嘛”,然后自己苦哈哈的,然后还要人家来接济你,你这什么菩萨道啊!发愿要利益一切众生,结果都是众生在利益你。身体又不好,人家每天布施你这个药那个药,然后生活过不下去,还要每个月领救济金还什么。你这个什么菩萨嘛!对不对?
所以菩萨祂愿意把自己照顾好,不是为了自己,身体、色蕴是我,不是!祂明白,就是见到圆成实了嘛,祂已经我空、法空了,没有遍计所执了嘛,所以祂现在所生起的一切的依他起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这个时候依他起如幻,才不会起执著。所以该戴口罩N95,就要乖乖地戴,懂吗?不然真的等一下生病,就走了、就往生了。你怎么样利益众生啊?命都保不住了。所以这个时候,所有的爱护身体的事情,都是为了众生做的,这样OK。这样要分清楚哦。你是为了自己自私自利来赚钱,然后来养生?还是说为了利益众生来赚钱,然后来养生?所以你一定要先把自己照顾好,然后才可以利益更多的人。一定要钱赚多多,才可以做更多菩萨的事业。这个中间都是有根本智的摄持,还有后得智的圆满,这样就对了。
所以不要落在空边,也没有落在有边。所以我们刚才讲空性,就是你知道都假的嘛,就“什么都没有”,但是“什么都有”是什么?什么都可以做呀!“什么都可以做”是空性那个“性”,能生万法,所以空绝对不是就落在空边,就什么都没有,然后我什么都不要努力了,不是!在这个空性当中又生起无量的妙用,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所以“什么都是”这个时候,什么都对、什么都是。前面什么都不对、什么都不是。不是啦!前面是把一切观空,我空、法空,这个就是空性。二空真如的这个智慧现起之后,你再“什么都有”。前面“什么都没有”之后“什么都有”。“什么都有”,就是利益众生的菩萨事业,就是“什么都有”、“什么都要成就”,圆满、成就、真实。自己先做到,然后帮助一切众生开悟、解脱,证到圆成实,大家都一起自利利他,加油!
好,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