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选择字号→ 特大

12、第八识(3)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喇嘛、法师、各位师兄:

晚上好!

我们继续看“无垢清净识”的部分。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

这两句颂是说,第八识要到八地前,才能够舍去“藏识”之名,到金刚道后,才空去异熟识。

“不动地”是指八地菩萨。那在八地之前,因为是有功用行,观智的力量还很薄弱,所以没有办法灭除顽强的俱生我执。

这个之前我们介绍过,在八地以前,因为他那个观察的智慧还很薄弱,入定的时候可以暂时无我;但是一出定之后,那个“我”的观念又出来了,是因为俱生我执还没有去除的关系,所以他没有办法念念相续,因为观慧的力量太薄弱。一直要到第八地,他能够任运无功用。任运,就是随时不用再起任何的功用了,之前还要起功用。八地之后,因为观慧的力量非常的强,所以他不用再起任何的功用,可以任运自然的就保持那个念念无我。所以一直要修到八地,任运无功用,生起无漏的智慧,才能够伏灭俱生的我执,永远不再现起。

所以我们知道,俱生我执什么时候才断?八地菩萨才能够断,永远都不会再现起俱生我执了。所以说“不动地前才舍藏”,到了这个时候,才能够舍去“藏识”的名称。藏识就是阿赖耶识,为什么叫阿赖耶呢?就是第七识的见分执八识的见分为“我”,念念执八识的见分为“我”,这个我们就称为阿赖耶识。

那到了八地,俱生我执断,这时候的第七识念念恒审思量“无我”,懂吗?之前是念念恒审思量有我,叫做阿赖耶识。俱生我执断了之后,因为证到无我了,所以第七识恒审思量念念无我了,因此就能够舍去藏识的名称,所以说“不动地前才舍藏”,就是第八识要到八地之前,才能够舍去阿赖耶识、藏识的名称。

那这个时候的第八识叫做什么呢?叫做“异熟识”,已经没有阿赖耶识这个名称了,所以对八地以上的菩萨,都不能够说他还有阿赖耶识,没有了,已经没有藏识的名称。那这个时候第八识叫做什么呢?叫做“异熟识”。

那为什么叫做“异熟”?异熟,就是果报的意思。我们看到唯识的名相,看到异熟,就知道它指的是果报,因缘果报。那这个果报为什么叫做异熟呢?就是它从造因(就是从造业这个因),一直到感果,它是异性而熟、异时而熟、异类而熟,所以我们称为“异熟”。从因到感果,从你造业到感果,它这个时间,不是说我马上造业马上感果,有没有?它的因到果,它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而且它的性质、还有类别也不一样。譬如说我这一世好杀生,我的果报是什么?多病嘛,所以不是说我杀你一刀,然后你就砍回来一刀,不是这样。所以从造因跟感果,它的性质跟种类往往也会不同,所以我们才称为“异熟”,就是“果报”的意思。

那到成佛之前,一切众生都要受到业报的影响,只是这个业有善业、恶业、染业、净业的差别。像我们知道为什么会堕到三恶道?就是因为恶业比较多嘛,那为什么会生在三善道?就是善业比较多。那这个十法界来说:六道相对四圣法界,六道是染业比较多,四圣法界是净业比较多,所以都不能够脱离果报,就是现在讲的异熟,所以这个时候的第八识就称为“异熟识”。不管是善业、恶业,染业还是净业,都是有果报。只要在十法界当中,都没有离开善恶、染净业的果报,因此,这个时候第八识就称为“异熟识”。

那这个异熟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空呢?就是说所有的果报,含藏在我们第八识的这些果报的种子,什么时候才能够完全的清净呢?那我们要先知道,我们含藏在第八识的种子里面有哪一些内容,对不对?是什么让我们起惑造业的?就是我执、法执嘛。那我执、法执从哪里来的?我执从烦恼障来的,法执从所知障来的。所以你想要空去这个异熟识里面所有的种子的话,除非你破除什么?烦恼的种子,烦恼障的种子跟所知障的种子,除非你能够完全断除这个二障的种子,你的异熟才会空嘛,对不对?因为只要有烦恼障、有所知障,你就会生起我执跟法执,然后就会继续造业,继续造业,异熟空不空?异熟就没有办法空,你的果报也没有办法空,因为你造业就一定要受报,所以这个异熟识就没有办法空。除非你能够断除含藏第八识里面的烦恼障跟所知障的种子,才可以空去这个异熟识。

所以说,只要烦恼障、所知障的种子还在,我们就会生起我执和法执而继续造业,那有业就不可能空去异熟识。所以,除非能够断除二障的种子,没有种子就不会产生两种执著——我执跟法执,不生起两种执著就不会造业,不会造业异熟识就空了。

但是重点是,要怎么样去断除二障的种子呢?我们怎么样去尽除第八识里面这个烦恼障跟所知障的种子呢?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入金刚喻定。只要能够入金刚喻定,就能够断除烦恼障跟所知障的种子,其他没有办法了。

那什么叫做“金刚喻定”呢?金刚喻定就是一种定境,一种定的名称,它也是一种观慧的名称。就是这个时候观察的智慧非常的明利,非常的坚固,好像金刚一样。像我们现在想要断一个小小的烦恼都没有办法,是因为我们的智慧、观察的智慧,观慧的力量怎么样?太薄弱,一个小小的烦恼都拿它没有办法,何况现在要断除的是它的种子,烦恼障跟所知障的种子,所以它这时候的观慧一定要非常非常的明利,非常非常的坚固,而且强,才能够顿断二障的种子。所以能够入这个金刚喻定,我们就把这个定的名称用“金刚”来形容,就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观慧非常明利。

所以菩萨修行到达快要成佛的时候,要先入金刚喻定,这时候的观智非常的明利坚强,能够断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子。由于这时候的观慧无比的坚固,无上的殊胜,就好像金刚一样,所以就称为“金刚喻定”。

所以我们就知道,金刚喻定它是一种定境的名称,也是一种观慧的名称。就是你要成佛之前,一定要先入金刚喻定,要不然你二障种子没有办法断除,所以要先入这样的一个定境当中,然后断除二障的种子。

那你入这个金刚喻定,顿断这个种子,就是第一刹那(成佛有两个刹那):第一刹那就是入这个金刚喻定,然后断除这个二障的种子;第二刹那就成佛了。所以从金刚喻定到成佛,它中间是没有间断的,就是两个刹那:第一个刹那入金刚喻定,顿断二障种子,第二刹那就成佛,这中间没有间断,所以它另外一个名称叫做“无间道”。它也可以称为“金刚道”,所以它有三个名称:金刚喻定、金刚道、无间道。

为什么叫“无间道”呢?就是因为在断除二障种子的第二刹那没有间断,这中间不会说“我停一下,然后我才成佛”,不是。它中间没有间断就可以成佛了,所以称为无间道。无间,就是没有间断的意思,就第二刹那就可以成佛。

所以,在成佛的前后有两个刹那:前一个刹那入金刚喻定,叫做无间道,也叫做金刚道。在这个无间道当中,用这个强而有力的观慧,永远断除二障的种子,然后第二刹那成佛,这个时候的种子才完全清净。没有因,就不会感果,所以说“金刚道后异熟空”,这句偈颂就是这个意思。“金刚道”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入了金刚喻定,这个之后顿断二障的种子,你的异熟才空。因为没有种子就不会造业,没有造业就不用受报,所以这时候异熟才会空。除非你把种子都完全尽除了,你才可能不再有果报现前,没有因就没有果嘛,所以要到金刚道后异熟识才空。

所以成佛之后,没有阿赖耶识的名称了,也没有异熟识的名称了,对不对?异熟识也空了嘛,这个时候的第八识我们就称为“无垢识”。之前我们介绍过,完全没有垢染的、清净的清净无垢识,所以第八识就称为“无垢识”了。

所以成佛的时候,大圆镜智和无垢识同时发起,就是:

“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就是成佛的时候,大圆镜智和无垢识同时发起,普照十方微尘数的刹土之中,所以,这两句颂是说明第八识的转识成智和大圆智所起的作用。

那第八识到什么时候转识成智呢?就是要到异熟空的时候,也就是到成佛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的转识成智,那这时候所转成的智慧就称为“大圆镜智”。所以说“大圆无垢同时发”,就是大圆镜智和这个无垢识同时发起。

“大圆”,指的就是大圆镜智;“无垢”,就是指无垢识。无垢识,梵文称为“庵摩罗识”,那我们中国就翻译成“白净识”,又白又净、白净识或者无垢识。因为到了金刚道后,已经空去所有一切杂染的种子,这时候的第八识转成清净无漏,所以称为“无垢识”。就是没有丝毫的垢染,是纯粹清净的,所以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无垢识”。那这个时候它所执持的是一切纯无漏的种子,那这些无漏的种子就能够变现净土的依正庄严,也就是自受用身——就是正报,还有自受用土——是依报,这个是以自己来说,就是法身的成就。所以第八识一转成无垢识,就能够发起大圆镜智,所以说,大圆镜智和无垢识同时发起。

那为什么称为“大圆镜智”呢?因为这个时候智慧的作用好像镜子一样,镜子它能够明白清楚地显现种种的影像,这是镜子的功能,能够清楚明白显现各种的影像。现在讲的大圆镜智也是同样的道理,它能够显现一切的身心世界,所以我们只能用镜子来比喻。这个镜子又圆又大,所以叫做大圆镜。圆,就是比喻它无所不照。就好像说,我们如果挂一颗水晶球还是圆球,悬在空中,是不是四面八方,十方都能够照到?就是用这个比喻,悬挂一个圆球在空中,就能够照十方,就是说十方无所不照,这就是“圆”的意思,就是圆照的意思,就没有一方会遗漏的。所以,所照的没有遗漏,我们就用“大”来比喻。所以为什么叫“大圆智”?这个“圆”,就无所不照;“大”就是比喻所照的没有遗漏,十方都能够遍照。

所以大圆镜智所起的作用,就是能够圆照整个法界,没有丝毫的障碍,而且它是相续不断,是从来没有间断的时候。这就是你成佛之后,大圆镜智是它就自己能生起,很自然地就任运能生起,而且祂尽未来际,度化有情是没有间断的时候,就是我们之前讲的一个什么?相续执持位,那个阿陀那识。在你成佛之后,它也能够继续地执持你的佛身还有净土,这个正报跟依报的庄严,能够继续尽未来际,来利乐一切的有情。

那它可以遍照十法界,这个非常重要,你的智慧必须要能够普遍的照耀整个法界,这个时候你才知道哪个法界的哪个角落里面的众生,然后他需要你化现报身、还是化身、还是小化身去度化他们。那你如果不能够圆照的话,你也不知道哪边因缘成熟了。虽然不是佛自己决定的,要看哪一个地方、哪一个众生的因缘先成熟,你会很自然就到那边去化现,是没有错。但是大圆镜智它能够圆照整个法界,这就是用又圆又大来比喻这个大圆镜智,它是这样子来的。

所以,大圆镜智就好像一千个太阳同时照,这么强的光明晃耀,我们来比喻大圆镜智那个智慧照耀的功能,好像同时有一千个太阳在这个虚空当中,同时放射出那个光芒来普照十方微尘刹土之中。所以“十方尘刹”,就是十方世界的意思。这个“尘刹”是世界的另外一个名称,所以我们看到“尘刹”就知道它指的是世界。所以我们也听到另外一个名称,叫做“十方刹土”,就是十方世界的意思,也可以叫做十方尘刹。

那为什么世界称为“尘刹”呢?就是因为十方刹土它是无量无边的,无量无边怎么形容呢?就好像微尘,微尘很多嘛,微尘几乎是没有办法去数的,无量无数的微尘这么多,所以我们就用这个“微尘”,就像微尘那样多的不可计算,我们就叫做“尘刹”,来形容这个世界,十方世界是无量无边,好像微尘多到没有办法计算,所以是十方尘刹,就是十方世界,或十方刹土的意思。

那这个大圆镜智不但能够遍照十方无边的世界,同时十方世界中,有情心性的差别也在大圆镜智当中显现出来。所以它不但能够遍照十方世界,而且十方世界有情的心性当中,什么样的有情,然后他是怎么样的心性的种种差别,大圆镜智都可以照到。所以,它不只是照耀到世界,还有世界当中的一切有情心性的差别,都能够在大圆镜智当中显现。这个是要干什么呢?你才知道要化现什么身到那边去度化他们,如果没有显现,你不能够……就是怎么样来应现?你是报身呢?还是化身?所以大圆镜智会先照耀那个世界,还有那个世界的有情。接着,它是完全的自动运作,不用动脑筋,你就可以很……它是怎么样的映现?好像镜子一样嘛,“物来则应,去则不留”,那镜子本身有没有动念说:我这个要照、不要照,没有,对不对?大圆镜智也是同样的。所以佛度众生,祂其实没有用脑筋的,祂就是怎么样来现,什么物来现,然后祂就怎样应,就是感应道交,就是这样感应道交的。

所以大圆镜智就是它的功能,就是遍照十方无边的世界,而且同时十方世界当中的有情心性的种种差别,也都能够在大圆镜智当中显现出来。

那这样呢,佛就能够随众生祂所应示现的,应该怎么示现的,祂就应化种种不同的身,还有祂的土,就是正报跟依报嘛,所以这个都是大圆镜智的功能,能够做得到的,所以说“大圆无垢同时发”。

这个时候是法身显现,能变现的是自受用身和自受用土,自身的正报跟依报的庄严,是大圆无垢同时发的,这个时候是法身显现,就是自己的自身的成就,已经成就佛身了。

那下面一句:“普照十方尘刹中”的时候,就是怎么样去利益一切的有情。所以这个时候,这一句偈颂就是说经常的现报身或者是化身,尽未来际广度一切的有情。所以这两句,一个是法身,自己先成就法身显现,然后再显现报身跟化身。

所以我们就知道大圆镜智它的功能,它是能够尽未来际,相续不断,所以佛度众生永远没有疲累的时候,就是因为第八识有这一股执持的力量,叫做阿陀那识嘛。所以我们也不用担心说:佛度众生有没有一天觉得很疲累?永远没有疲累的时候!因为阿陀那识相续执持祂的正报跟依报,就是佛身跟佛土,尽未来际是永远没有间断,永远没有疲累的时候。虽然我们说要请佛住世啊,常转法轮啊,可是其实它是不用担心,因为祂就是已经成佛之后,它自然就会这样子来运作,这都是大圆镜智所发挥的功能。

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作一个结论了:我们现在知道,从凡夫到佛果,八识有三个不同的名称,对不对?第一个叫做阿赖耶识嘛、藏识,它是我爱执藏位;第二个名称叫做异熟识,它叫做善恶业果位;第三个名称——阿陀那识,相续执持位。大家都已经很熟了,我们已经连续熏了三个晚上了,都很熟了。

所以从凡夫到七地,有几个名称啊?凡夫到七地有没有阿赖耶识?有!第七识见分执八识见分为我,念念有我,所以有阿赖耶识。有没有异熟识?我们要不要受报?每天在造业,每天在受报,所以异熟识也没有空,所以我们凡夫也有异熟识。有没有阿陀那识?有啊!要不然我们坐在这边,搞不好等一下四大就分散,晚上睡觉,肉体腐烂掉了,因为阿陀那识离开了,不会!就是因为有阿陀那识的执持,所以能够执持一切的种子,还有这个根身不会坏失。所以凡夫到七地,第八识有三个名称:有阿赖耶识、异熟识、还有阿陀那识。

那八地以上呢?“不动地前才舍藏”,有没有?已经舍去了藏识的名称,只剩下异熟识跟阿陀那识,对不对?所以八地以上的菩萨,你不可以说他有阿赖耶识啰,因为他俱生我执已经断了,他念念是无我的,所以那个“我”永远不会现前,俱生我执永远已经断除了。

那到了佛果,就是“金刚道后异熟空”,金刚道,我们刚才讲就是入金刚喻定之后嘛,异熟就空。那空了异熟识,只有阿陀那识了,对不对?那这个时候八识就成了无垢清净识,叫无垢识,对不对?所以就是“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尽未来际,永远没有休息的时候,永远做的是利乐有情的事情,利生的工作。

那我们《八识规矩颂》的课程,到这里就全部讲解完毕。最后,愿一切众生都能早日转八识成四智,究竟圆满成佛。

好,来我们回向: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