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3、善法十一: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心所有法”的第三类,就是十一种善法。

哪十一种善法呢?就是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这十一个善法。

为什么称为善法呢?因为这十一种,它对这一世有帮助,下一世有帮助,生生世世都有帮助,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绝对的好处,绝对的利益我们,所以它称为善法,不但这一世,而且生生世世都能够对我们有所帮助,所以它是纯善的,没有任何的恶夹杂在里面,所以就称为善法。

第一个,“信”。什么是信呢?信,就是相信。相信什么呢?

第一种信,是对宇宙的真理相信。什么是宇宙的真理呢?“一切法无我”是宇宙的真理。一切诸法的真实相貌就是无我,这个就是宇宙的真理。所以无论是有为法、无为法,它都是无我的,我们要彻底相信有为法、无为法都是无我的,一切法是无我的。信不信呢?就问自己到底有没有真的相信呢?相信的话,会做什么事?不相信,会做什么事?

如果相信一切有为法是生灭、无常、无我的,它只是八识的变现的话,你就不会迷惑颠倒,贪著在一切现象界的身心世界当中。我们现在活在这个世间上,你还会不会贪恋这世间的一切呢?还是你是如实观察,每天虽然是这样过生活,在现象界当中,有生灭、无常变化这个当中过生活,可是你的脑筋里面很清楚,你的心里面很明白:它是假的、是无我的,你是不是真的这样相信?如果是的话,你就不再会迷惑颠倒,生起任何贪著了,这个表示你真的相信。如果你做不到的话,你说你相信,恐怕也不是百分之百相信哦。因为相信就做得到,你做不到,你还会贪,不管你贪什么,你还会迷惑颠倒、愚痴无明,你这个相信就是有问题,懂吗?因为你做不到嘛,你还是把一切法当作是真实存在的,然后这样的贪、执著,这就表示你对宇宙的真理并不是完全相信。

“佛经是这么说啦!每一位法师开示也是这么说啦!我也相信啦!可是我就是做不到!”有这种事吗?你们说有这种事吗?“我相信啦!可是我面对境界来的时候,我还是认为我这一套比较实在,因为我一直都在用,我轮回不管多久,我都是这样用的。”就是把一切有为法当作是真实存在的,不然你怎么会生烦恼呢?对不对?如果你知道它是无常、生灭、是无我的,你就应该不会生烦恼啊;可是我们每天烦恼的事情太多了,对不对?只要你还会生烦恼,就表示你的信心没有百分之百,对不对?因为你还是相信你原来那一套嘛,分别执著的那一套、很贪著的那一套,所以这个放不下、那个也看不破、这个也舍不得割舍。

所以现在讲到这个“信”,它还真的很难,因为你百分之百相信,你就开悟了,你就见到你的真心了。你没有开悟,没有明心见性,就表示你的信心没有百分之百纯净,有染污,那个杂染就是你的贪著,你的迷惑颠倒就是你的杂染。所以如果你相信一切有为法是生灭、无常、无我的,你就不再迷惑颠倒、贪著在一切现象界上面,不管是哪件事,只要是有为法,我们当下就看到它是生灭、无常、无我的。

所以不是我可以决定要干什么,是因缘在决定,或者它就是我业力的显现:善业成熟就顺一点,恶业成熟就不顺一点,就是这样而已啊,也不是我可以作主的,它业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现前,对不对?所以能够随缘过日子,还不是这么容易做得到,如果你没有真正相信一切有为法是生灭、无常、无我的话,还真的很难随缘。你是随自己要的那个缘啦,如果不是的话,就很难随啊、很难随顺——所以这就说明我们的信心并没有很纯净。这是以有为法来说。

那无为法也一样,我们现在一旦学佛修行,整天满脑子想的,修定的时候,就想得定嘛:从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还有无色界四空定,或者大乘的种种三昧,就想入那个三昧,所以修定就想得定,修什么法门就执著那个法门。可是一切的法都是告诉我们证到无我的嘛。所以如果我们还会执著有道可修、有涅槃可证、有佛可成的话,我们就是对无为法这样一个目标,不明白它也是无我的。

你说“我能够明白一切有为法是生灭无常的;但是无为法就是不生不灭的嘛,那就是我要修证的目标,可是你告诉我它也是无我的,它也不是真实存在的,那我修了半天是为了什么?我不就是要证到那个无为吗?”可是如果我们能够相信无为法也是无我的话,我们在修证的过程当中就不会执著有道可修、有涅槃可证、有佛可成。一切的修证,只不过是恢复本有清净的自性而已,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不是修出来的清净,本来清净;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那个佛也不是修出来的,是你本来就是。我们的自性也本自涅槃啊,那个涅槃也不是修来的。所以只要我们还认为有修、有得、有证,这个都是对无为法的执著,不明白它也是无我的。一切法门只是一种方便、契入无为法的一种方便,目的只是恢复我们本来清净的真心,这样而已。所以它不是修出来的,它是无修、无证、无得,它本来就有嘛。

本来没有的现在有了,叫做得;本来有的,你就不能叫做得。我们说有所得,就是本来没有,我现在有了,我就是有所得;可是你本来就有的东西,你自家本来就有那个宝藏,所以你就不能说那个是有所得啊(或者我修出来的),因为它本来一直都在,只是我们迷惑颠倒,没有看见。真心每天都在,我们的菩提自性每天都跟着我们在过生活,就是因为我们不明白一切法无我的道理,所以还是迷惑颠倒地过日子,可是也没有因为我们的迷惑颠倒,就染污了我们的真心,因为它一直都是很清净的。

所以如果修什么法就著在那个法上面,那就是一种执著、另外一种执著,就是不明白宇宙的真理。如果我们相信、也明白这个道理(一切法无我的道理)的话,不管你是在有为法的当下,或者想要体证无为法,这个过程你都不会起任何执著,这就是真正的相信,而且做到,宇宙的真理就是一切法无我。

在我们没有修证之前,至少你要相信,相信是第一步,然后你才可能生起好乐修行的心。如果你听闻了佛法,你都不相信,不相信它可以到达那个境界,或者不相信自己能够到达那个境界的话,不管你修多久,都不可能有任何结果,为什么?问题就是出在这个信心上面。

这是第一种信,就是对宇宙真理的相信,就是一切法无我。相信,而且也相信我能够证得;我不但相信这个真理,我也相信我能够证到一切法无我。

第二种信,是对三宝来说的。就是相信三宝有法身、般若、解脱等等真实清净的功德。有了这样的信心,才能够生起喜乐、好乐修学三宝,相信,然后你才会好乐来修证这样的功德,希望自己也能够成就,这个就是佛的功德嘛,不管是法身、般若、还是解脱,就是究竟圆满成佛的境界,它就能够成就这样真实清净的功德。如果相信三宝的功德,我就很好乐来修学,然后证得像佛一样真实清净的功德。这是第二种相信的内容。

这三种功德,是怎么样证得呢?我们就看这个表。

 

修我空观,就能够破见思二惑,破见思二惑就证得阿罗汉、辟支佛。所以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他是修人我观(就是我空观),借着观察五蕴身心的生灭、无常,体会人无我,就证到人无我,这时候就能够破除以为有我的执著——那个就是见惑、还有思惑(贪、瞋、痴、慢这些就是思惑),就能够成就一切智。

所以我们知道,一切智是小乘阿罗汉证的,只要你破见、思,你就能够成就这样的智慧,这是什么样的智慧呢?一切智,就是明白一切法因缘所生、无自性空的智慧,明白一切法的自性是空的,这个我们就称为一切智,就是明白空性的道理,明白一切有为法自性是空的。所以这个智慧就是借着观察五蕴身心的生灭、无常变化,才证得它自性是空的,因为一观察就知道它生灭无常,生灭无常就是无我,自性就是空的嘛,就可以证到人无我,因为“我”就是五蕴的假合而已,我观察这个五蕴身心的变化,发觉它是无我的,自性是空的,这个一切智就产生了。

这时候,就能够成就般若德。所以这边的般若,指的就是空性智慧,断除烦恼障的智慧,这个就称为般若德,这是修我空观来的。已经证到小乘的阿罗汉,可以从三界六道当中解脱。可是他自己就入涅槃了,不管我们还在这边轮回。

所以大乘菩萨就觉得不可以,我就是已经证到一切智,已经成就般若德,我也不罢休,因为还有无量无边、如尘若沙的众生还在苦海当中,所以我就要从空出假,修假观。虽然一切法的自性是空的,我不要像阿罗汉一样就入了那个顽空的境界,都不发菩提心来度众生。所以虽然他明白这个空性的道理,但是他不会耽著在空的境界当中,他会在空性当中又任运生起大悲心,然后修如幻三昧,如幻三昧就是假观,知道一切众生是如幻的、轮回是如幻的、涅槃是如幻的,所以我就不会害怕无量无边的众生要度到什么时候。

众生这么难度,我周遭的家人才没几个,十个指头还没扳完就算完了,我都觉得好难度哦!可是现在居然要发愿说“无边众生誓愿度”,无量无边呐!没完没了的众生呐,不管我喜欢不喜欢的,可恶不可恶的,我统统都要度,我的大冤家、大仇人,统统要度,哇,好难哦!所以阿罗汉他为什么不想发起菩提心?就是他尘沙惑没有破,他把一切众生都当作是实有的,就像如尘若沙这么多的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为阿罗汉证到我空,但是他没有证到法空,所以他还有法执。法执的意思就是说:对外在的一切世界,心之外的一切法,对他来讲都是实有的,所以他心之外这些世界的众生都是实有的,因为他所知障还在的关系,还有法执的关系,他执著有涅槃可证,也是他的法执;可是他不明白,他只证到我空,没有证到法空,所以他还有尘沙惑。

所谓的尘沙惑,就是如尘若沙这么多无量无边的众生,一想到就退心了,所以他就没有办法发起菩提心,为什么?他没有修如幻三昧,没有修假观。修假观,菩萨就不怕,你再无量无边的double(双倍的)也OK啊,因为都是如幻的,都是假的,如幻假有的,虽然像恒河沙这么多,像灰尘这么多,也没有关系,因为都是假的。假的不是没有哦,有哦!这边不是就坐了一堆吗?全世界人口有多少,你不能说是假的然后就统统都没有了,统统全部空掉,不是,整个世界都空了,不是。假有的意思是说你如实了知它是因缘所生、无自性,他是如幻假有地坐在这边,每一个都是如幻假有的身体坐在这里,都不是真实的我,没有真实的我,一切法无我,我不是真实的,一切法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他看无量无边的众生,也都是如幻假有的,都是生灭无常的、都是无我的,所以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嘛。

他这样的话,就能够破尘沙惑,然后成就道种智。道种智就是菩萨的智慧,是得了根本智(之后),就是他已经见空性了,大乘菩萨他开悟见空性,然后在这个空性当中,起无量的妙用,然后来利益众生,所以无量的善巧方便就是属于道种智,它是得了根本智之后,已经有了空性的智慧,然后再生起无量的善巧方便,所以他不管生起什么样的善巧方便,说什么样的法,他都不会执著了,为什么?因为他是在空性当中起任何的妙用,就是因为他有如幻观,他可以观一切法如幻,一切众生如幻,然后用如幻的善巧方便,说如幻的法,度如幻的众生,所以他都不会起我执或者是法执,就是因为他已经有了道种智,已经破了尘沙惑。所以他很勇猛精进地发愿,发大誓愿,起大悲心,一定要度尽一切众生,他凭什么可以做得到?就是因为他修假观。所以假观对菩萨来讲,他为什么可以不退心?不怖畏?就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智慧,破了尘沙惑,就能够有道种智这样的智慧,然后成就解脱的功德。

如果进一步修中观,中道实相,不著在实有,不执一切法为实有,也不会堕在空边。众生是执一切法为真实存在的,这个是落在有边;阿罗汉证到一个涅槃,他又执著有涅槃可证,又堕在空边,他就入涅槃去休息了,度长假,都不管我们,去度假了。所以中道观,就是不落在有、也不落在空边,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他就能够破无明惑,然后证得一切种智,成就法身德。

所以我们就知道,破一品无明,成就一分法身,两品无明,两分法身……,一直到圆满的四十一品无明都破尽了,成就圆满的法身,这个就是佛,所以一切种智就是佛的智慧。所以佛可以安住在空性当中,就是一切智,佛有一切智,所以祂能够安住在空性之中,起无量的妙用,因为祂有道种智,这两个加在一起就是一切种智。所以佛做任何事情、利益众生的事情,都没有丝毫染著,就是因为祂都安住在空性的般若智慧当中,起般若智慧的观照。然后八个识全部转了,转成智慧的作用,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全部都转成智慧的作用: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这个就是修一心三观,空、假、中三观,就能够成就佛的法身、般若、解脱种种功德。我们如果如实相信这些内容,也如实相信自己能够证得佛清净真实的功德,我们就会很好乐来修行,充满了信心,然后很快就能够证得,你只要修空、假、中三观,三观也能在一念当中,一心当中圆满具足三观,空、假、中,同时哦,不是分开。当下一念具足空、假、中三观,就具足这三种智慧,就能够破三惑,然后证三智,成就三德,在一念就能完成。这个在天台止观有讲到“一心三观”的观法,分开来讲就是这样,合在一起,就是一念心的当下可以圆融具足三观。如果你相信的话,就会这样证得,你很快就能够成就一心三观,成就佛的功德。

第三种信,是对一切善法来说的。不论是世间的善法、还是出世间的善法,你都相信它有好的果报,只要是善法,它都有好的果报。世间的善法有什么样的果报呢?就是能够得一切世间的圆满,一切乐果就是从世间善法所得的;出世间的善法就是能够成就圣道。

有了这样的信心,才会希望能够修习一切世间、还有出世间的善法,这样就能够成就世间的乐果、还有出世间的圣道,这个也都是从信心来的,你相信,才会去修善,不管世间的善、还是出世间的善,第一步还是要相信,相信就会去这样做。

所以“信”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让我们的心很好乐地去修习一切善,就是我们一定要相信才会去做。像很多人他去布施,可是他一回来,告诉人家说:“我今天去给那个断手断脚的钱。”人家就说:“啊!那个是诈骗集团啦!”我们那个信心马上就没有了,对不对?然后就马上来问了:“像这种情况,我下次要布施?还是不要布施?”就是他对布施没有信心。碰到任何事都一样,境界一现前,就知道自己的信心够不够了,反正常常怀疑不信、模棱两可、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做不该做,连行善他都会生烦恼的,那个就没有信心,懂吗?你修行修到烦烦恼恼的,修善想要累积功德,然后烦烦恼恼的,那个都说明我们信心不够具足,信心不够,才会生烦恼。(如果)信心够,就是这样啊!就是要行善、就是要累积功德、就是要成就佛的三种功德、就是要明白宇宙的真相,不是吗?所以书上讲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很快就能够下抉择:该做的做,不该做的就不要做,不如法的就不要做,就这么简单啊。

所以,修什么法门也是一面修一面怀疑嘛,对不对?所以他要常常换法门,亲近一个师父,他也不是很有信心,所以他要常常换道场、换师父、换法门,可是一法也不成就。那问题出在哪里?还是信心的问题啊。你信心够的话,一个道场、一个师父、一个法门就成就了,因为你从头到尾都相信,从来没有怀疑过,所以你很快就能够恢复你清净的自性心;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就是被你那个不信给染污了。

所以你一分的信心,你的心就一分清净,两分信心,就两分的清净,百分之百的信心,就百分之百的清净,你那个本来清净的自性是不是就现前了?因为本来是清净的,为什么不清净?就是因为你不信;你现在信心百分之百,你就百分之百清净,那就是你清净的自性心,就现前了嘛,因为你的自性心本来就是清净的,懂吗?所以开悟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嘛!就是信心不够。真的没有这么难,坏就坏在这个信心,它染污我们的心,我们修行只要一怀疑,就完了,心整个就被染污了,你再换再多的法门,法门无量,全部换完了,你还是不成就,因为你的心不清净,没有办法恢复你清净的自性,所以你没有办法开悟的,再怎么殊胜的无上法都一样。

好,所以我们就知道信心的重要,它关系到我们开悟快不快速,就是看信心啰。信心够就很快,很快就明心见性了,因为你信,清净心就现前,就开悟了嘛,对不对?所以信心它最大的作用在这里,能够让我们生起好乐行善的心还不是它最大的作用,最大的作用就是它能让我们恢复本来清净的自性——这个是它最大的作用、最大的功能。

好,相信现在对“信心”已经很了解了。

第二个,什么叫精进呢?精进,就是很努力地修善,很努力地断恶,这个就叫做精进。

既然很努力地在断恶修善,那一切恶很快就断完了,一切善很快就成就了,所以很快就能够成就、圆满一切,不管是世间还是出世间的善法,很快就能够圆满。所以你想要成就、圆满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善法,就是靠精进。

“精”、“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精,就是精纯,没有任何的夹杂,没有夹杂任何恶法在里面才叫做精嘛,就是精纯,百分之百的纯,没有任何的染污,这个才是精的意思,就没有任何染法,没有任何恶法去染污,这个才叫做精。

那进呢,就是增进,不断不断地进步,什么东西不断不断地进步呢?就是善法不断不断地进步;善法为什么可以不断不断地进步?是因为它没有夹杂任何恶法在里面,因为恶法会让善法退失,这个是重点:恶法会让善法退失!

所以你一面行善,一面行恶,怎么样?善法会不会进步?不会!就没有现在讲的精进的“进”,只要你今天还有一念的恶,还是说一句造口业的话,做了一件身业造业的事情,做了不该做的、说了不该说的,起心动念的意业跟贪、瞋、痴烦恼相应,你就不能说你今天很精进,懂吗?不管你是早晚课也做了,什么法也修了,因为你还有夹杂恶法在里面,就不能够说“精”嘛;恶法会让我们的善法退失,所以就不能说你“进”嘛,所以精进就没有啰,这个是重点,懂吗?为什么我们修了半天,好像看起来很精进,可是就是不成就,问题现在也知道了,因为我们一面行善,一面造恶,懂吗?造恶就把我们的善法全部都退失掉了,一面建设,一面破坏,这边建设,那边破坏,所以很难成就圆满一切世间或者出世间的善,就是因为我们还有夹杂恶法在里面。

所以只要我今天没有比昨天进步,善法没有比昨天进步,明天没有比今天进步,我都不能说我很精进地在修行。所以我们以后要赞叹说:“他好精进哦!”可能要考虑一下,他今天真的身口意都没有造业吗?有的话,就会让他的善法退失。不过我们还是要经过断恶修善的过程嘛,那个恶,还是要不断不断地希望赶快止息一切的恶,善法才不会因为这个恶一直退失,所以善法才能增进、不断不断增进,才有精进的那个“进”嘛,也因为没有夹杂恶法,所以才有那个“精”嘛,才有精进可言。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的恶行、一切的恶很快就能止息?什么善法能让我们止息一切恶行最快速呢?就是接下来要讲的这两个:“惭”、“愧”。就是靠你的惭愧,你如果有惭愧心的话,你造了恶就会很不好意思嘛,自己很内疚,又怕别人批评。自己很内疚是有惭心;怕别人批评是有愧心,那你就不敢造恶,对不对?造了恶也要赶快忏悔。所以,惭愧心是让我们能够止息一切恶行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生起惭愧心。我们就知道惭愧心很重要,现在就好好来讲一讲,什么叫做惭心,什么叫做愧心。

什么是惭心呢?惭就是羞耻心,像我们做错事情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嘛,或者是觉得很羞惭,这个就是惭心。所以一个有惭心的人,他一定有高度的反省力,就是说他时时刻刻都不断不断在反省自己:“我有没有说错话?我有没有动不好的念头?我今天做的那件事情恰不恰当?”他随时都在反省自己,发觉自己有过失,身口意有任何过失的时候,他会觉得很羞耻,马上改过,所以他很快就能够止息一切恶行,就是靠这个。

对于那些做错事情,脸不红、气不喘的,还找了一大堆理由跟借口来为自己辩护的,他就是没有惭心,所以他想要改过就很困难,因为他做错事都会责怪别人,就把错推到别人身上:“都是因为他怎样,所以我才会……”,不然就是很多理由嘛:“大家都这样啊!”、“大家都逃漏税,所以我就逃漏税!”、“大家都违规,所以我就违规!大家都这样啊!”好像理直气壮,对不对?他就不觉得他自己错,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嘛,这就是他的理由跟借口,说他自己可以不断不断犯错,还很正当。所以他可不可能改?就不可能改,他能不能止息一切恶行?就不可能,因为他会一再、一再重复同样的错,因为他不觉得他需要改。“可能是国家法律要改吧,还是社会道德观要改吧?”反正要改的都不是他自己就对了,这就表示他是没有惭心的人。所以这样的人来学佛修行,你觉得他怎么样?他会不会忏悔?恐怕也很难嘛,因为犯错也还是别人的事,都是别人的错,所以他也很难生起惭愧心,没有惭愧心他就不会忏悔,不会忏悔他就不可能断恶修善,所以要止息一切恶行也是非常困难的。

一个有惭心的人,他一定是能够自尊自重的人,这样的人,他会很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做错事情不用你讲的,他就已经脸红,羞愧得巴不得找一个地洞钻,就是说他已经不能够原谅自己,也不会放过自己这样一个过错,所以他一定会牢记在心,下次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他会严格地为自己把关,严格反省自己,绝对不要再犯同样的错。

他不但这样要求自己,他看到有贤德的人,他会生起非常崇敬的心,希望能够向他看齐,就是我们所谓的“见贤思齐”嘛,见到有贤德的人,我就希望向他看齐。可是有的人不会啊,当有人说“他是这一次的好人好事代表,他是世间大家都赞叹的大善人。”,“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我只是不想做而已啊,那也没有什么啊。”他不会生起很崇敬的心。可是一个有惭心的人,他不但希望自己做好,他看到比他修得还好的或者是有贤德的人,他就会生起非常崇敬的心,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他一样,所以他才会越来越好嘛。因此,我们能越来越好,也是靠这个惭心,看到那个行善的人,他也能够生起尊重的心。

他对于追求宇宙的真理,也会有好乐心:好像从小到大,他成长的过程,好像就很喜欢去追求一个很圆满的东西,他生命的目标,好像就一直在追求真理,就是“我热爱真理,我追求真理,我希望能够达到像真理那么究竟、圆满、清净的境界”,像他有这样一个崇敬的心,这个就是惭心来的,就是有惭心的人,在他生命当中,他就觉得说他的生命就应该要达到最完美的境界,那个才是他人生的目标,一个完美的人格也好、完美的境界也好。所以这样的人,一到佛门,他就会说“我找到了!”因为佛的境界,就是他要追求的境界,就是那个最究竟、最圆满、真实、清净的那个——就是宇宙的真理,他一辈子要找的目标。

所以有惭心的人,他很容易就成就、很快就成就,为什么?因为他不容许自己有任何过失,所以有错必改,很快就止息一切的恶,也是因为他很崇善那个善,所以他会很快的就想成就、圆满那个善的部分,因此他很快就能成就佛法,不管是解脱也好、证果也好或者开悟成佛也好,他很快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这所有都是靠惭心、还有等一下讲的愧心,靠这两个来的。止息一切的恶最快,成就一切善的最快,所以他很快就能够开悟证果、解脱,就是靠这个惭愧心。

这个就是惭心。

愧心。愧,也是羞耻心,这两种都是羞耻心;可是这个愧的羞耻心是害怕别人的批评指责,或者是害怕遭受到社会的舆论压力等等。所以像我们做错事情的时候,心里面也会想很多啊,譬如说我们就会想:“我犯了这么大的错,如果让别人发现的话,他不知道会怎么看我?会不会对我很失望?我的好朋友如果发觉我是这样一个朋友的话,他会不会以后就嫌弃我?讨厌我?不再跟我交往?或者是被我父母知道、被我的师长知道,会不会被叫去教训一番?或者是这个风声传出去,我会不会变得恶名昭彰啊?或者是我对家庭、社会来说,是不是一个坏的榜样啊?”我们心中会顾虑很多,这个都是愧心。前面的惭心是自己愧对自己的良心;那这个愧呢,就是不想愧对其他人,不管是家人朋友啊、还是国家社会啊、舆论的压力等等。一个是对自己,一个是对外在来说的,所以它们两个是有差别的。

像一个有愧心的人,他为了不遭到别人或者世间的耻笑,也不想被人家在后面指指点点的,讨厌啊或者是苛责啊,所以他就会尽量地不犯错,因为他不喜欢这种感觉,做错事情,别人会指责他,他不喜欢有这种事情发生,所以他也会尽量小心谨慎,让自己不要犯错;即使有犯的话,他的内心也会感到很羞耻,所以他也能够很快地止息一切恶行,就是靠这个愧心。

也是因为他害怕愧对自己、愧对家人、愧对朋友、愧对社会、愧对国家等等,所以他也不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或者是伤天害理的事,这些事情他都不会做。因为他一旦做的话,违法或者抓去关这一类事情,他就会觉得不但愧对自己、愧对家人朋友、还愧对国家社会,因为他是一个坏榜样,所以他就不允许自己犯错。

对于那些还会为非作歹的人,他心里面也是鄙视他,就告诉自己说:“我绝对不要像他那样,他等于一面镜子,告诉我说:我不可以这样做。”所以周遭好的、坏的,都是我们的借镜,好的见贤思齐,坏的提醒自己不要这样做。

惭心跟愧心都是羞耻心,它们的差别就在于:惭心是指自己心中感到羞耻;愧心是怕被别人指责、讨厌而感到羞耻,这是它们的差别。

有了惭心跟愧心之后,我们很自然地就会要求自己要断恶,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善心,我们才会要求自己要修善,然后进一步成就道业。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从止恶,成就圆满一切的善,然后到最后开悟、解脱、成佛,都是靠惭愧心来的。所以惭愧心就等于是我们能不能快速止恶修善、成就道业最主要的关键。

接下来是“无贪”。什么是无贪呢?无贪就是不贪心嘛,很简单;不贪心,对什么不贪?对三界之内的任何都不贪了,不管是什么东西,你可以说出来的人、事、物都不贪了,这个叫做无贪。

我们每天如果忙着享受色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面对色声香味触这个五欲六尘境界,如果每天忙着享受五欲六尘的境界,希望看好的、听好的、闻好的、吃好的、穿好的,这样还不够哦!还要有房子、还要有钱、还要有好的家人,眷属也很重要,还要好的名声,还要一点地位更好了,如果健康长寿就更优了,这些都属于欲界的贪(三界之内的欲界,三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追求五欲六尘的境界,这个是属于欲界的贪。

那一旦学佛修行,告诉我们:“不可以啊!这些都是让我们生烦恼、造业,有业就是轮回的根本,就是因为这个贪!”所以要断贪欲。断贪欲,就来修个定吧(因为有定力就能够伏贪)。他就修定,修个定,他又开始贪了,贪什么?贪定的境界啊:“我上座以后,身心有什么觉受,我现在是证到未到地定、还是初禅、还是已经四禅、还是已经进入无色界四空定了、还是已经入了什么大乘三昧了,菩萨的三昧境界……”,他又开始贪著种种禅定境界,不管是四禅八定,还是种种的三昧境界,他又从世间的贪转移到禅定的贪。

如果再加上很执著地修什么法门:我一定要修那个大大的,叫做大圆满、还是大手印、还是大什么,对法门又起了种种的贪。所以很多修行人,他能够慢慢放下世间的贪,但是他转移到出世间这个学佛修行的贪。贪的本质没有改变,只是对象改变了,贪的本质都在。所以我们如果学佛修行,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样得定啊、怎么证果啊;只要我们心里面还认为说有法可修、有道可成,这个都是贪,对学佛修行的贪、对法门的贪、对境界的贪。可是我们学佛修行不就是为了这些目标吗?你跟我说这些都无修、无证、无得,我不是就没有精进推动的力量,推动我好好去精进修行,我就是以为有佛可成嘛,我才要成佛,不是吗?我才要修了半天,我就是认为可以证果,我才要修半天,不是吗?

初修的人可以啦,就是要有一个目标,就好像我们劝人家累积功德就说“你要布施啊”,然后他就执著在布施有功德上面,这个又是执著啊,这也是贪,因为贪功德才去布施的,他也没有看破、放下。因为布施的目的是要舍、放下;可是他为了功德,又取功德然后才去布施,所以就失去布施原来的用意。

我们修行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觉得要证、要得、要成什么东西,就是我们刚才讲过,因为菩提自性本自具足嘛,本来就在你们家,所以不用那么执著地去抓;而且他是往外面抓,懂吗?往外面抓法门、抓宝贝,可是这些都在你自己的心中,所以往外面找是永远都找不到的,很执著修任何法门,他就是不可能成,为什么?因为离道越来越远了,因为一切有为法是生灭无常、无我的,所以一切现象界都是虚空中的花朵嘛,对不对?如幻假有的,你只要离开这一切如幻的境界,你的真心就现前了,懂吗?所以你愈抓,愈执著它是真实存在的,你就离你的真心越来越远,回家的路就越来越遥远,就永远没办法见到真心或者是回归自性或者是开悟,都没有办法,明心见性都不可能,就是因为你修得有执著。

我们刚才讲,只是恢复自性的清净而已嘛,所以它不用往外面去找。可是初修的人可以,我们叫做“善法欲”,我们讲过欲嘛,善法欲,它是推动你精进的力量,因为你前面还不明白“一切法无我”的道理,你也还有没证得那个境界,所以你以为有所得、有所成,你才会推动推动,也OK啦,过程嘛,才会努力地断恶修善啦,成就一切法之类的。等到你一旦知道什么?知道一切本来具足,那也是你见到了自性;你就是这样很辛苦地修,有所修、有所证、有所得,很辛苦地修修修,有一天自性现前了,你才会发现这一切本来我们家都有的,既然是自家的东西,当然就不用再往外找了,这时候才能够真正做到无贪,所以无贪是这样证得的。

也只有证到这时候,才能真正地做到,因为你自性现前,现前你才有无量的智慧德能,智慧、慈悲、善巧方便,这本来都是具足的,本自具足,你这一下心才安了。我们之前心不安才要一直贪求,懂吗?你有所贪,就是心不安嘛,心不安,所以你才要用这个来填补一下:我要买房子,我就会觉得我住得会很心安;买个车子,我才会觉得我开得很心安;不然要去等公车、搭捷运(地铁)。所以我们的贪,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安来的,你觉得说你把这个东西弄到手:属于我的了,我占有它了,我的心就安了。可没有啊,你不管抓多少东西进来,买多少东西到你家,全部堆得满满的,你晚上还是睡不好,还是会失眠啊,可见那个宝贝都不在外面,那个只是我们的欲求,欲求来填我们那个没有安全感的东西;可是只有开悟的人,他可以完全心安,为什么?全部都在你家了嘛,都不用往外找,也不用求了,心多安啦!也可以做到现在讲的无贪。所以没有开悟之前,你说不要贪,还真的很难呐,都是劝人家说:“你就看破,你就放下,你就不要贪嘛!”劝人家很容易,你自己做做看!你没有证到无我之前,这个贪还真的很难断。对呀,所以除了开悟证到无我,好像其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这个就是无贪。

那无瞋呢?无瞋就没有瞋恚心了。不会乱发脾气,不会心烦气躁。对什么没有瞋恚呢?就是对三界一切的苦都没有瞋恚了。因为我们会瞋,就是觉得身心有苦嘛,身心有苦受,身苦或心苦,都会让我们起瞋恚心,不耐烦、讨厌、厌恶、怨恨的心就起来了。所以我们会生瞋恚心都是因为吃不了苦,不管什么苦,佛法就讲八苦嘛:生、老、病、死苦啊;最讨厌的人、事、物就被我碰到,那个叫怨憎会苦;最亲爱的人偏偏就要出国、要移民到很遥远的地方,常常要e-mail(电子邮件)也是蛮麻烦的,这就是爱别离苦啊;还有我想求的都得不到,那个是求不得苦;还有五阴炽盛苦。不管哪一种,你说得出来的说不出来的,反正让你身心有苦受,你就很容易起瞋恚心。

那我们就要知道,我们为什么受不了苦?因为你要吃得了苦才能忍受瞋恚,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受不了苦?为什么吃不了苦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和我们希望的相违背。我们希望好,它偏偏不好;我们希望股票涨,它偏偏跌;希望中马票,偏偏就不是我要中的那一个。我有好多中奖以后的计划,可是一直都没有办法实现;我希望顺境,可它偏偏都是逆境,都是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比较多;我想要的偏偏得不到;不要的偏偏一大堆,哎呀!就是不如意。所以古人就说嘛:“事不如意,十常八九”,十个有八九个都是不如意的,那表示说不如意的事情比较多啊,世间就是这样啊,不如意的事比较多;可是我们希望如意,它偏偏不如意,我们就起瞋恚心,那不是常常在造业吗?一不顺心不如意,就生烦恼、就造业了,起瞋恚心就造业嘛。造恶业受报的时候,是苦上加苦,也划不来嘛,因为受不了苦,起瞋恚心然后就造业,果报是更苦,所以它不会越来越好,它是越来越苦的。如果我们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没有办法安然忍受的话,只会造更多业、受更多苦,永远没好日子过。这是第一个原因,就是它和我们的希望相违背的时候,我们希望顺心如意,它偏偏不是,所以我们就起瞋恚心。

第二个受不了苦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经常思惟业果的道理。如是因,如是果嘛,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受苦呢?很简单,还不是过去恶业成熟了,就是这么简单而已,不要去怨天尤人,为什么?所有的恶业都是你自己造的,你现在自作自受,所以你怨不了别人。如果我们在受报的时候还是不能够忍耐,吃不了苦,受报的时候很苦,吃不了苦就继续造,还是一样的,不但旧业消不了,还要继续再加上新的,所以也永远没有顺心如意的那一天。

第三个理由,为什么受不了苦?就是因为还有“我”。我好苦,所以我就起瞋恚心了,受不了,我受不了苦,就起瞋恚心。所以除非证到无我,才不会生烦恼,才不会造业;不会造业就不会受苦,所以一切苦,也都是由我执来的:有“我”,就会生烦恼;造业,就会受苦。所以经常思惟无我的道理,明白并没有一个“我”在受报,一切苦受,只是过去恶业成熟因缘展现这样而已,报完就没有了,我应该欢喜才对。所以能够这样想的话,思惟无我的道理,就能够忍受而不生瞋恚。

如果还能够经常念死无常,它也是一个很好能够减少我们欲求心的方法。当你逛街,现在都在打折,对不对?所有的百货公司都在打折,一年当中就是这时候的折扣最多了,这时候最便宜啰,所以赶快去搬啰。好便宜哦!平常买好贵!现在好便宜哦!赶快去买!买的时候,只要想一件事就好了——这个我死的时候带不走,看你要不要买?你所有买的任何一件东西都带不走的,这个带不走、那个带不走,没有一样带得走,连一分钱都带不走,你最心爱的东西、最亲爱的人,统统带不走;只有你造的业带得走!其他都带不走。很稳当的,一定带走的,就是你过去的业一定带得走,其他的就一定带不走。所以好好想一想,然后再看,再便宜,还要不要买?

好,所以如果能够过着少欲知足的生活,再经常思惟业果的道理,再用无我空性的智慧来断除我执,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到无瞋了,就是用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办法,只要证到无我就好了。没有证到无我之前,你就常常念死无常嘛,就没有那么多欲望了。然后碰到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候,就想想:这是我过去自己造的恶业成熟了,所以我要欢喜受报,不要再加新的,用这个办法,就能够做到无瞋。

好,什么是无痴呢?无痴,就是没有愚痴嘛。那对什么没有愚痴呢?就是对一切的事和理都彻底地明白,没有愚痴了。什么是事和理?相信各位都明白,我们从第一堂课讲到现在,所谓的“事”就是现象界;所谓的“理”就是本体界。

对一切因缘所生、无自性的一切有为法,当作真实存在的,这个就是愚痴。你每天面对的境界,你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然后生烦恼、造业,愚痴!因为它是生灭无常的,它是因缘的展现这样而已,或者业力的展现,它是无我的。没有一个“我”碰到什么事情,没有一个真实的“我”碰到真实的事情。“我”,如幻假有;“真实的事情”也是因缘所生,一切法都是无我的。可是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迷惑颠倒,在这一切的现象界上面,当下没有如实观照它是生灭无常,自性是空的,没有作这样的观照。如果有的话,我们就知道这一切是如幻假有的,然后远离这一切幻相,我们的真心就现前,这个就是本体界,就是现在讲的“理”。本体界就现前了、我们的真心就现前、无为法就现前;所以你在有为法的当下去观它是生灭无常,自性是空的,你就能够远离这一切的幻境,当一切的幻境远离,本来有的那个就现前。

你的真心不现前,你为什么不开悟?就是因为你迷惑在这一切有为法的现象界上面,你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有我、有法,有我执、有法执,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你看不到你的真心,它没有机会显现,虽然它一直都在,它没有机会显现,因为你被幻相迷惑住了,把它当作是实有的,所以一定要等这一切的幻相都远离了,你的自性才能够现前;就是用这种修法,在有为的当下,去体证无为,见到你的真心,它一定要等一切的幻化境界都远离了,你的自性才能够现前,这就能够做到现在讲的无痴了,就是这样证的。

无贪、无瞋、无痴称为三善根。以上说的无贪、无瞋、无痴称为三种善根,它为什么称为善根呢?因为它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就好像植物,植物有了根才能够生出它的枝叶。有了无贪、无瞋、无痴这三善根,才可能生出一切善法来,所以我们说它是三善根、三个善根,因为它能够生出一切善法,就好像植物有了根,它能够生出一切花果、枝叶,然后开花结果,首先都要有这个根。

所以我们行一切善,如果有三善根的话,你就能够成就圆满一切善,在无贪、无瞋、无痴之下去圆满成就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善,所以它是一切善的来源(一切善法的来源),所以叫三善根。

那为什么有了这三善根,才能够出生一切善法来呢?我们刚才讲了无贪、无瞋、无痴就知道:你如果做到了无痴,就是明白无我的道理嘛,没有愚痴无明了,你就不会有我执和法执。因为以为“我”是真实存在,一切法是真实存在的,就是因为无明嘛、因为愚痴的关系。你现在知道一切法本来无我,就能够破除无明;破除无明,你就不会有我执跟法执;没有我执跟法执,你就能够做到无贪,也能够做到无瞋。因为没有“我”,没有“我”,我就不会对三界起任何的贪嘛,就算我今天学佛修行,我也不会贪境界、贪功德、贪证果,都不会贪了嘛。所以先要明白无我的道理,就是先做到无痴,知道无我。

没有我的话,就统统很好办了,没有我,就不会生贪啦,也不会瞋了嘛,所以无贪、无瞋、无痴就是三善根,因为这些都做到,你就不会生任何的贪,然后因为没有我,就不会对一切苦生起瞋恚心了。在行善的时候,我也不会火烧功德林;像我们生烦恼,然后很执著地去行善,累积功德,也都全部烧光光,“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全部障碍都现前,所有功德也全部毁于一旦,这就是因为有“我”,很执著这个功德,才会生烦恼。所以在行善的时候,生烦恼,也都是火烧功德林,也很难去成就一切善法。所以要先证到无痴,就是明白无我的道理,然后才不会生起瞋恚心,那我们在行善的时候,也不会火烧功德林。所以没有贪、瞋、痴,才能够做到行善不执著、不破坏善法,最后圆满一切善法。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无贪、无瞋、无痴是三善根的理由。

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只能讲到这里,后面还有四个善法,我们明天再继续说明。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