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自他交换正明修法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如是除自他换诸障碍已,正修习者。谓由于自贪著力故,起我爱执,由此执故无始生死乃至现在,发生种种不可爱乐,欲修自利作自圆满,行非方便经无数劫,自他二利悉无所成,非但无成,且唯受其众苦逼恼。若自利心移于利他,则早定成佛,圆满自他一切利益,由未如是,故经长时劳而无益。今乃了知第一怨敌即我爱执,应后依止念及正知,坚固决定励力灭除。其未生者当令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续。入行论云:“此于生死中,百返损害我,意汝欲自利,虽经众多劫,以此大疲劳,汝唯引生苦。”又云:
“若汝从往昔,能作如是业,除佛圆满乐,定无如斯时。”如是不执自言,不护自品,当数修心,将自身财及诸善根,悉无顾虑惠施有情。
修习自他交换法的次第,第二部分是正明修法。
如是除自他换诸障碍已,正修习者。在除去自他交换的两种障碍之后,就能正式修习这个法门了。
谓由于自贪著力故,起我爱执,由此执故无始生死乃至现在,发生种种不可爱乐,欲修自利作自圆满,行非方便经无数劫,自他二利悉无所成,非但无成,且唯受其众苦逼恼。由于对我的贪爱、执著不断,才会生起我爱执,也是因为我爱执的缘故,致使我从无始生死以来,一直到现在,发生了种种不如意的事。本想只求自利圆满,却因方法错误,导致经过了无数劫,不但自利不成,连利他也无所成就,不但无所成就,还被众苦所逼恼。
若自利心移于利他,则早定成佛,圆满自他一切利益,由未如是,故经长时劳而无益。如果能将自利的心移作利他,不但早就成佛,也同时圆满自他一切利益了。正因为不是如此,才使得我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劳苦,却一无所获。
今乃了知第一怨敌即我爱执,应后依止念及正知,坚固决定励力灭除。其未生者当令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续。现在既然已经知道,自己最大的怨敌是我爱执,就应当依止正念、正知不断观照,在未生起时,不要让它生起;若已生起时,切莫使它相续,一定要下定决心,努力将它灭除。
入行论云:“此于生死中,百返损害我,意汝欲自利,虽经众多劫,以此大疲劳,汝唯引生苦。”正如入行论中所说:“在生死中,曾千百次损害我的,就是我爱执(自利),它使我虽经无数劫,引发大疲劳,所得的也只有苦而已。”
又云:“若汝从往昔,能作如是业,除佛圆满乐,定无如斯时。”又说:
“如果你能从过去,就转为他爱执(利他),不但没有现在的众多痛苦,还有成佛圆满的安乐。”
如是不执自言,不护自品,当数修心,将自身财及诸善根,悉无顾虑惠施有情。所以,从今以后,绝对不再起我爱执,不再自我守护,转为修他爱执,把自己的内身、外财、以及所修的善根,完全没有顾着地布施给一切有情。
又施彼已即应利彼,不应于彼而行邪行,故于身等应当灭除自利之心。如云:“意汝定应知,自为他自在,除利诸有情,汝今莫想余。他自在眼等,不应作自利,眼等于利他,不应作邪行。”若见身等弃舍利他攀缘自利,或身语意而反于他作损害缘,应作是念而正遮止,此于往昔,亦曾令受无边众苦,现今若于相似利益而生错误,随彼转者当生大苦。如云:“汝昔伤害我,已往可不谏,我见汝何逃,应摧汝憍慢。今汝应弃舍,思我有自利,我于余卖汝,莫厌应尽力。放逸不将汝,惠施诸有情,汝则定将我,授与诸狱卒。如是汝长时,舍我令久苦,今念诸怨恨,摧汝自利心。”如是数思爱他胜利,当由至心发生勇悍,弃他之心未生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续,于他令发可爱可乐可意之相。
又施彼已即应利彼,不应于彼而行邪行,故于身等应当灭除自利之心。既然一切都布施给众生了,就应该利益他们,不要再对他们做杀、盗、淫等邪行,对于自己的内身、外财,也应当彻底灭除自利的心。
如云:“意汝定应知,自为他自在,除利诸有情,汝今莫想余。他自在眼等,不应作自利,眼等于利他,不应作邪行。”正如论中所说:“你心里应当很清楚知道,只为他人着想,除了利益一切有情之外,其他就没有什么好考虑的。对于他人所受用的眼等境界,不应作自利想,对于自己所受用的眼等境界,则完全用于利他,不应作任何的邪行。”
若身等弃舍利他攀缘自利,或身语意而反于他作损害缘,应作是念而正遮止,此于往昔,亦曾令受无边众苦,现今若于相似利益而生错误,随彼转者当生大苦。一旦见到自己的身正在做弃舍利他、攀缘自利的事;或者自己正用身、语、意,在伤害众生的时候,应当马上制止,并且这样思惟:过去就是因为我爱执,才造下种种罪业,受无边的众苦,如今又要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而生错误的决定,这样随我爱执转的结果,又会产生无量的大苦。
如云:“汝昔伤害我,已往可不谏,我见汝何逃,应摧汝憍慢。今汝应弃舍,思我有自利,我于余卖汝,莫厌应尽力。放逸不将汝,惠施诸有情,汝则定将我,授与诸狱卒。如是汝长时,舍我令久苦,今念诸怨恨,摧汝自利心。”正如论中所说:“你(指我爱执)过去曾伤害我,既然已经过去了,我可以不再追究你的过失,但现在我要摧伏你的憍慢,看你能逃往何处?你应当弃舍以为“执我”有利益可图的想法,而转为“执他”(他爱执),这样才有真实的利益可言,你应该尽力这样做,千万不要生起厌倦的心。如果我还是像过去一样放逸自己,不把你惠施给一切有情的话,你迟早会把我交给狱卒,长时受尽地狱的苦,所以我现在就要把你当作我最怨恨的敌人,好好摧破你自利的心。”
如是数思爱他胜利,当由至心发生勇悍,弃他之心未生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续,于他令发可爱可乐可意之相。就像这样数数思惟爱他的殊胜利益,至诚地发起勇悍利他的心,一定要做到:弃舍他人的心未生起时,不让它生起;已生起时,不让它相续,对于一切有情,也务必做到犹如爱子般地生起悦意可爱之情。
如昔于自爱乐执著,今于他所应令发起爱执之心,如云:“应执余如我。”能发如是爱执有情,其因谓当念彼恩德,或见于自所作饶益。此复犹如见诸沃田善植种子,能结众多上妙果实便极珍爱。如是若于有情福田植施等种,亦能出现时究竟一切利乐。若获定解,亦起爱执,故于是等应当思惟。入行论云:“有情与诸佛,同能生佛法,如其敬信佛,何不敬有情。”此如令诸有情欢喜颂说,若杀有情则能引其堕三恶趣,若救其杀能引善趣复得长寿,若于有情不与而取及施资财,发瞋恚心及修慈悲,亦能引生善趣恶趣。特缘有情乃得发心,为利有情始修诸行,是故成佛亦须有情,要依有情施等乃满,当审思惟。释菩提心论云:“世间善恶趣,其爱非爱果,皆由于有情,作利损而生,若无上佛位,且依有情得。人天诸资财,梵释及猛利,护世所受用,于此三趣中,无非利有情,所引此何奇。地狱鬼畜中,有情之所受,苦事非一种,从损有情起,饥渴互打击,及侵害等苦,难遮无穷尽,皆损有情果。”诸声闻等果报下劣,是由未能广行利他,诸佛获得究竟果位,是由广利有情而生,应思此理,不应刹那贪著自利。即前论云:
“于有情离贪,如毒应弃舍,诸声闻离贪,岂非下菩提,由不弃有情,佛证大菩提。若知生如是,利非利诸果,则于刹那顷,岂有贪自利。”是则专住利他及菩提果,亦见是从菩提心苗之所出生,此心根本见为大悲。故诸佛子爱乐修习,若多修习令其坚固,则能任运趣极难行诸广大行。即前论云:“悲坚为根本,菩提心苗生,专利他觉果,诸佛子应修。若修令坚固,诸怖他苦者,能舍静虑乐,而趣入无间,此奇此应赞,此为胜士法。”今于此义,亦应用诸先贤言论而发定解,如觉云:“不知修慈悲之菩萨,唯藏人能知。”
如昔于自爱乐执著,今于他所应令发起爱执之心,如云:“应执余如我。”就像过去爱执自己一样,现在发起爱执他人的心,尽量做到论中所说的:
“应当爱执他人,就像爱执自己一样。”
能发如是爱执有情,其因谓当念彼恩德,或见于自所作饶益。如何能发起爱执一切有情的心?最主要是经常忆念一切有情对自己的恩德,还有见到有情对自己所做的种种饶益的事。
此复犹如见诸沃田善植种子,能结众多上妙果实便极珍爱。如是若于有情福田植施等种,亦能出现时究竟一切利乐。若获定解,亦起爱执,故于是等应当思惟。如果见到肥沃的田地,种下优良的种子,结出很多上妙的果实,便会非常珍爱。同样的,如果在一切有情的福田当中,种下布施等善根的种子,也能出生眼前和究竟一切利乐的上妙果实。若是有这样决定的胜解,就能生起爱执他人的心,因此,对于这些内容,应当多多的思惟。
入行论云:“有情与诸佛,同能生佛法,如其敬信佛,何不敬有情。”入行论中说:“有情和诸佛,同样能让我们成佛,我们能敬信佛,为什么不能恭敬有情呢?”
此如令诸有情欢喜颂说,若杀有情则能引其堕三恶趣,若救其杀能引善趣复得长寿,若于有情不与而取及施资财,发瞋恚心及修慈悲,亦能引生善趣恶趣。特缘有情乃得发心,为利有情始修诸行,是故成佛亦须有情,要依有情施等乃满,当审思惟。我们为什么不让有情欢喜、歌颂、称说呢?若是杀害有情,就会堕三恶趣。若是救护他们,不但能引生善趣,还能得长寿的果报。同样的,我们如果对有情做出偷盗、邪淫或发瞋恚心等伤害的行为,就会引生恶趣;如果反过来,做一些布施或修慈悲等善行,就能生在善趣。因此,一切的善恶果报,都是依对有情的造作而来。又譬如:我们要特别缘一切有情,才能发菩提心;我们也是为了要利益一切有情,才开始修种种菩萨行;而修菩萨行,也要依有情才能圆满布施等波罗蜜;等十波罗蜜圆满,就能成就佛道。所以,想要成佛,自始至终,都不能离开有情,也只有一切有情,能让我们圆满成佛,对这个成佛必须有情的道理,应当要审慎的思惟。
释菩提心论云:“世间善恶趣,其爱非爱果,皆由于有情,作利损而生,若无上佛位,且依有情得。人天诸资财,梵释及猛利,护世所受用,于此三趣中,无非利有情,所引此何奇。地狱鬼畜中,有情之所受,苦事非一种,从损有情起,饥渴互打击,及侵害等苦,难遮无穷尽,皆损有情果。”释菩提心论中说:“世间的善恶趣,和所得的善恶果,都是依对有情所做的的利益和损害而来,就是最后成佛的果位,也要依有情才能获得。一切人、天的资财,大梵天、帝释天、四天王天所受用的境界,这些三善趣的果报,都是从利益有情而来;相对的,在地狱、饿鬼、畜生当中,所受的种种苦,也是从损害有情而起,譬如受长时饥渴、互相打斗、侵害等无法避免、无穷尽的苦,都是损害有情的果报。”
诸声闻等果报下劣,是由未能广行利他,诸佛获得究竟果位,是由广利有情而生,应思此理,不应刹那贪著自利。像声闻等小乘,他们果报为什么这么下劣,就是因为不能广行利他的事业;而诸佛为什么能获得究竟圆满的果位,就是由于广大利益一切有情而来,对于这其中的道理,应多加思惟,千万不要生起刹那贪著自利的心。
即前论云:“于有情离贪,如毒应弃舍,诸声闻离贪,岂非下菩提,由不弃有情,佛证大菩提。若知生如是,利非利诸果,则于刹那顷,岂有贪自利。”就如前面入行论中所说:“对于一切有情,应该远离贪爱的心,就像对待毒药一样必须把它弃舍,但是声闻人能远离贪爱,为什么只证到下等菩提(正觉)呢?这是因为他们虽能远离对有情的贪爱,却在同时弃舍了有情。如果能不弃舍有情,就能像佛一样证得大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若真能明白利益、和不利益有情,所得果报的差别,又怎么会在刹那间,生起贪著自利的心?”
是则专住利他及菩提果,亦见是从菩提心苗之所出生,此心根本见为大悲。故诸佛子爱乐修习,若多修习令其坚固,则能任运趣极难行诸广大行。想要一心专注在利他和菩提果上,则必须先有菩提心,而菩提心的根本就是大悲。所以,一切的佛子都应该爱乐修习大悲心,若是能经常修习使它坚固,就能任运趣向极难行的广大行了。
即前论云:“悲坚为根本,菩提心苗生,专利他觉果,诸佛子应修。若修令坚固,诸怖他苦者,能舍静虑乐,而趣入无间,此奇此应赞,此为胜士法。”正如前入行论中所说的:“坚固的大悲心,是生起菩提心的根本,有了菩提心,就能成就利他和菩提果,所以一切的佛子,都应当爱乐修习。如果能修习令它坚固,就能使原本害怕难忍、难行的菩萨行、而耽著在禅定之乐的学子,舍下他们的贪著,无间趣入利他的事业。像如此奇妙的胜士之法,是应该被称扬赞叹的。”
今于此义,亦应用诸先贤言论而发定解,如觉云:“不知修慈悲之菩萨,唯藏人能知。”关于这其中的道理,也可以举一些先贤的言论,来帮助发起决定的胜解,譬如:有一次,阿底峡尊者到西藏,问大众说:“菩提心怎么发?”回答说:“依照仪轨念诵来发。”又问:“在没有念诵之前,慈悲心如何修?”大众都不能回答。于是阿底峡尊者就说:“不知道如何修菩提心的菩萨,只有藏人才有。”
若尔当如何修,“须从最初次第学习。”朗日塘巴云:“霞婆瓦与我,有十八种人方便,一种马方便。人方便者,谓发大菩提心,随作何事,悉学利益有情。马方便者,谓菩提心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不住,不使增长者为我爱执,故特于彼尽力违害,正对有情尽力利益。”大瑜伽师谓善知识敦巴云:“我有风息平等转等,如此如此三摩地。”答云:“汝修纵能耳边击鼓不可破坏,若无慈悲及菩提心,犹当生于昼夜应悔之地。”此中意趣似说,当成能生无暇无色等处,异生之因。康垄巴云:“我等于觉有情颠倒行事,有情于我等亦当如是行。”立与未立大乘根本,入与未入大乘之分,一切皆是相值于此,故一切时应观于此令心生起。若生者善,若未生者莫如是住,应常亲近开示此法大善知识,常与如是修心伴侣共同居住,观阅显示此法经论,勤修此因积集资粮,净此障碍。自能如是净修其心,则定能下圆满种子,诚非小事,理应欢喜。如大觉云:“欲趣大乘门,觉心如日月,除暗息热恼,励劫亦令生。”
若尔当如何修,“须从最初次第学习。”“那么,应当如何修习慈悲心呢?”大众请尊者开示。阿底峡尊者说:“必须从最初的次第开始学习。”这句话的意思,是包括了所有的菩提道,就是从下士道、中士道,一直到上士道修菩提心为止的所有次第。
朗日塘巴云:“霞婆瓦与我,有十八种人方便,一种马方便。人方便者,谓发大菩提心,随作何事,悉学利益有情。马方便者,谓菩提心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不住,不使增长者为我爱执,故特于彼尽力违害,正对有情尽力利益。”郎日塘巴(和霞婆瓦同为博朶瓦的弟子,又是霞婆瓦的老师)说:“霞婆瓦和我,有十八种人方便、一种马方便。什么是人方便呢?是在发大菩提心之后,不论做什么事,都会学习去利益有情。(十八,是多数的称呼,属于西藏的一种方言。)什么是马方便呢?是指菩提心未生时令不生;已生时令不住、不增长。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爱执的缘故。所以,应当尽力地去除我爱执,反过来去利益有情。”
大瑜伽师谓善知识敦巴云:“我有风息平等转等,如此如此三摩地。”大瑜伽师对善知识敦巴炫耀说:“我已经证到能风息平等转……等三摩地。”
答云:“汝修纵能耳边击鼓不可破坏,若无慈悲及菩提心,犹当生于昼夜应悔之地。”此中意趣似说,当成能生无暇无色等处,异生之因。敦巴尊者回答说:“纵使你能修到在耳边敲鼓也不会破坏的禅定力,如果没有慈悲和菩提心的话,将来还是会生在日夜都充满悔恨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说,甚深的禅定,是将来投生八无暇中无色界天等处,最主要的原因。
康垄巴云:“我等于觉有情颠倒行事,有情于我等亦当如是行。”康垄巴尊者说:“我们如果对有情颠倒行事,有情对我们也会这么做。”
立与未立大乘根本,入与未入大乘之分,一切皆是相值于此,故一切时应观于此令心生起。到底有没有立下大乘的根本?有没有进入大乘的行列?最主要的分别就在这里,所以应当随时观察自己,一定要让菩提心尽快生起。
若生者善,若未生者莫如是住,应常亲近开示此法大善知识,常与如是修心伴侣共同居住,观阅显示此法经论,勤修此因积集资粮,净此障碍。自能如是净修其心,则定能下圆满种子,诚非小事,理应欢喜。如果能因此生起菩提心,那当然是最好的了,若是不能生起,也千万不要就此停住。应常亲近能开示此法的大善知识,尽量和修菩提心的法侣共住,并且多方参阅显示此法的经论,以及勤修积集发心的资粮、和尽除发心的障碍。若能如此净修我们的自心,一定能种下圆满的菩提种子,这绝非是一件小事,所以应当很欢喜地依次第来修学。
如大觉云:“欲趣大乘门,觉心如日月,除暗息热恼,励劫亦令生。”正如阿底峡尊者所说的:“想要趣入大乘之门,所发的大菩提心,就要像日、月一样,能除去黑暗和热恼。所以,就算要经过历劫修行,也一定要让它生起。”
第三此心发起之量。如前已说,应当了知。
第三此心发起之量。如前已说,应当了知。如何发起菩提心的方法,第三部分是说明,菩提心所生起的量,到何时才算圆满?正如前面所说:
“如果对一切的有情,都能任运自然地生起悲心,就是大悲心圆满的时候”,现在菩提心所生起的量,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一切有情,都能任运自然地生起菩提心,就是菩提心圆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