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3、发菩提心的因缘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第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分四: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二、修菩提心次第,三、发起之量,四、仪轨受法。

修行上士道第二个部分,是如何发菩提心的方法。

内容分四:第一、是依什么原因而发心,第二、是修菩提心的次第,第三、所发起的量要如何才算圆满,第四、正受菩提心的仪轨。

初中有三:初从四缘发心道理者。若见诸佛及诸菩萨难思神力,或从可信闻如是事,依此发心,谓念所住所修菩提有大威力。虽无如是若见若闻,而由听闻依于无上菩提法藏,信解佛智而发其心。虽未闻法,由见菩萨正法将灭,便作是念而发其心,谓念如是正法久住,能灭无量有情大苦,我为令此菩萨正法久安住故,定当发心。虽未观见正法欲灭,然见恶世上品愚痴,无惭无愧嫉姤悭等,便作是念,于此世中,虽于声闻独觉菩提能发心者,尚属难得,况于无上菩提发心。我且发心余当随学,见难发心而发其心,共为四种。发心之理,论说于大菩提发心,故是发心欲证菩提。由何缘者,初由见闻希有神变生希有想,念我当得如是菩提。第二谓从说法师所,闻佛功德先生净信,次于此德发欲证心。第三谓由不忍大乘圣教迁灭,于佛妙智发欲得心。此中由见圣教不灭则能灭除有情大苦,亦缘除苦而发其心,然其发心主要因缘,是由不忍圣教寝灭,若不尔者,则与下说依悲发心有重复过。第四由见此心大利极为希贵,正由此缘之所激动,便于佛所发欲得心。又此发心,由于菩提发欲得心而为建立,非就所为而为安立。若不于佛功德修信,则于佛位不希证得,不能灭除,于办自利执唯寂灭为足之心。若由修习慈悲门中,见于利他须大菩提,欲得佛者,此能遮遣于利他中执唯寂灭为足之心,不能遮前满足执故,又无余法能遮彼故。又于自利执唯寂灭为足之心,非不须遮,以于小乘唯脱生死,唯有一分断证功德,其自利义不圆满故。又此虽脱三有衰损,然未解脱寂灭衰故,又经宣说圆满自利是佛法身故。故于佛德净修信已则能观见,况云利他即办自利,若不得佛亦必不可,是为不退小乘最大因缘。又前所说初二发心,曾未见说慈悲所引,诸余经论亦多仅说见佛色身法身功德,引起欲得成佛之心名曰发心。又说誓愿安立一切有情成佛亦名发心。故此二中,虽一一分亦应预入发心之数。圆满一切德相发心者,仅见利他必须成佛,引起欲得成佛之心犹非满足,即于自利亦见成佛必不可少而引欲得。又此亦非弃舍利他,亦须为求利益他故,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此说双求菩提与利他故。

初中有三:初从四缘发心道理者。首先介绍,是依什么原因而发心的。其中有三个原因:一、是由四种缘而发心。那四种缘呢?

若见诸佛及诸菩萨难思神力,或从可信闻如是事,依此发心,谓念所住所修菩提有大威力。第一种发心的缘,是因为亲眼看见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的神通力,或者亲耳听闻佛菩萨的威德力,因此发心自己也能获得这样的神通、威德力。

虽无如是若见若闻,而由听闻依于无上菩提法藏,信解佛智而发其心。第二种发心的缘,是虽然没有亲见、亲闻佛菩萨神通、威德等事,却因为听闻大乘法教,对佛圆满的智慧,生起信解而发心。

虽未闻法,由见菩萨正法将灭,便作是念而发其心,谓念如是正法久住,能灭无量有情大苦,我为令此菩萨正法久安住故,定当发心。第三种发心的缘,是虽然没有听闻大乘法教,但由于看见佛法将灭,心中便思惟:只有正法久住世间,才能灭除无量有情的大苦,所以为了让菩萨正法能久住世间,我一定要发心。

虽未观见正法欲灭,然见恶世上品愚痴,无惭无愧嫉姤悭等,便作是念,于此世中,虽于声闻独觉菩提能发心者,尚属难得,况于无上菩提发心。我且发心余当随学,见难发心而发其心,共为四种。第四种发心的缘,是虽然没有看见正法将灭,却见到五浊恶世的众生,愚痴过重,心中充满无惭、无愧、嫉妒、悭贪等恶念,心中便思惟:在这个恶世当中,能发小乘出离心的已属难得,更何况是大乘菩提心。虽然很难发心,我还是誓愿发菩提心,然后再随学菩萨行。以上就是四种发心的缘。

发心之理,论说于大菩提发心,故是发心欲证菩提。所谓的发心,论中是说:对于大菩提发心,也就是发心要证得无上菩提(成佛)的意思。由何缘者,初由见闻希有神变生希有想,念我当得如是菩提。所以前面所说发心的四种缘:第一个缘,指的是看见或听见佛菩萨们希有的神通变化,因此生起希有的想法,想我也要证得这样的神通变化。

第二谓从说法师所,闻佛功德先生净信,次于此德发欲证心。第二个缘,是指从说法的法师那里,听闻到佛的功德,因此生起清净的信心,发心也要证得如此的功德。

三谓由不忍大乘圣教迁灭,于佛妙智发欲得心。此中由见圣教不灭则能灭除有情大苦,亦缘除苦而发其心,然其发心主要因缘,是由不忍圣教寝灭,若不尔者,则与下说依悲发心有重复过。第三个缘,是指不忍见大乘圣教将灭,所以发心要证得佛微妙的智慧。因为只有圣教不灭,才能灭除有情的大苦,这样的发心看起来好像是为了除有情苦,但实际上是不忍见到圣教将灭才发心的,否则就和下面所说的发大悲心(除有情苦),有重复的过失。

第四由见此心大利极为希贵,正由此缘之所激动,便于佛所发欲得心。第四个缘,是指见到发利益众生的大菩提心,非常希有珍贵,因此内心感动,而发“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心。

又此发心,由于菩提发欲得心而为建立,非就所为而为安立。这四种的发心,都是对于无上菩提,发起要证得的心,但并不表示已经这样做了。

若不于佛功德修信,则于佛位不希证得,不能灭除,于办自利执唯寂灭为足之心。如果不先对佛的功德修信心的话,就不会想要证得佛果,也不能灭除“唯求自利,一心想证得寂灭”以为满足的心。

若由修习慈悲门中,见于利他须大菩提,欲得佛者,此能遮遣于利他中执唯寂灭为足之心,不能遮前满足执故,又无余法能遮彼故。若是藉由修习慈悲,见到利他必须证得菩提,因此发心成佛。这样虽然能避免在利他时,一心为求自利而证涅槃的过失,但却不能遮止以为一心利他,就不必自求菩提的过失,这其中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又于自利执唯寂灭为足之心,非不须遮,以于小乘唯脱生死,唯有一分断证功德,其自利义不圆满故。以利他来说,一心为求自利、急于想证得寂灭的心,是必须遮止的。为什么呢?因为小乘的解脱,只有一分断证的功德,连自利都不圆满,更何况是圆满利他。

又此虽脱三有衰损,然未解脱寂灭衰故,又经宣说圆满自利是佛法身故。故于佛德净修信已则能观见,况云利他即办自利,若不得佛亦必不可,是为不退小乘最大因缘。虽说小乘已经脱离了三界的过患(不再轮回),但却没有脱离寂灭的过患(不能利他)。经中也曾宣说:所谓圆满的自利,就是成就佛的法身。这个见解在对佛的功德生起清净的信心之后,自然能看得见(自利圆满成就法身,利他圆满成就报身、化身)。所以,若是想要自利、同时又兼利他,就非得要成佛不可,这就是为什么有大乘见地的修行人,不会退堕小乘最大的原因。

又前所说初二发心,曾未见说慈悲所引,诸余经论亦多仅说见佛色身法身功德,引起欲得成佛之心名曰发心。又说誓愿安立一切有情成佛亦名发心。故此二中,虽一一分亦应预入发心之数。前面所说第一和第二种发心,并没有提到由慈悲所引发的菩提心,和其他的经论一样,都只说到“见佛的色身和法身的功德之后,引发要成佛的心”,这个虽然能称为发心;另外又说“誓愿令一切有情成佛”,这个也可以称为发心。但这两类的发心,并不是圆满的发心。

圆满一切德相发心者,仅见利他必须成佛,引起欲得成佛之心犹非满足,即于自利亦见成佛必不可少而引欲得。又此亦非弃舍利他,亦须为求利益他故,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此说双求菩提与利他故。所谓圆满的发心,必须同时圆满自他二利。所以,只见“利他必须成佛”,这个发心是不够的;还须发心“为求自利愿成佛道”才算满足,这样做并不是弃舍利他,而是在自利的同时,又能求利他。正如现观庄严论中所说:“为了发心利他,所以我要证得菩提。”这就是利他同时兼求自利的最好说明。

二从四因发心者。谓种姓圆满,善友摄受,悲愍有情,而不厌患生死难行,依此四因而发其心。

二从四因发心者。谓种姓圆满,善友摄受,悲愍有情,而不厌患生死难行,依此四因而发其心。二、是由四种因而发心。那四种因呢?(一)、种姓圆满(具大乘种姓),(二)、为善友所摄受,(三)、具悲愍有情的心,(四)、不厌患生死难行。

三从四力发心者。谓由自功力欲大菩提,是名自力,由他功力希大菩提,是名他力,昔习大乘,今暂得闻诸佛菩萨称扬赞美而能发心,是名因力,于现法中亲近善士,听闻正法,谛思惟等长修善法,名加行力,依此四力而发其心。菩萨地说依上总别八种因缘,若由自力或由因力,而发心者是名坚固,又由依止此诸因缘,或由他力或加行力,而发心者名不坚固。如是善知总诸圣教及大乘教,将近隐灭,较诸浊世最为恶浊,现于此世应当了知至诚发心极为希少。当依善士听大乘藏,谛思惟等,勤修加行,非唯他劝,非随他转,非为仿效其规式等,当由自力至诚发心树立根本,以其菩萨一切诸行皆依此故。

三从四力发心者。三、是由四种力而发心。那四种力呢?

谓由自功力欲大菩提,是名自力,由他功力希大菩提,是名他力,昔习大乘,今暂得闻诸佛菩萨称扬赞美而能发心,是名因力,于现法中亲近善士,听闻正法,谛思惟等长修善法,名加行力,依此四力而发其心。(一)、由自己发心要证大菩提的,称为自力;(二)、由他人劝发菩提心,而希求大菩提的,称为他力;(三)、过去曾经修习过大乘,现在偶然听到诸佛菩萨称扬赞美大乘的殊胜,因此发心,称为因力;(四)、在这一世,由于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详细思惟、观察、长时间修习善法之后而发心,称为加行力。这就是依四力而发心的内容。

菩萨地说依上总别八种因缘,若由自力或由因力,而发心者是名坚固,又由依止此诸因缘,或由他力或加行力,而发心者名不坚固。菩萨地中说,以前面八种(四缘、四力)发心的因缘来说,依自力或因力发心的,名为坚固;依其他因缘或依他力、加行力而发心的,名为不坚固。

如是善知总诸圣教及大乘教,将近隐灭,较诸浊世最为恶浊,现于此世应当了知至诚发心极为希少。当依善士听大乘藏,谛思惟等,勤修加行,非唯他劝,非随他转,非为仿效其规式等,当由自力至诚发心树立根本,以其菩萨一切诸行皆依此故。在这个大乘圣教将要隐灭、五浊恶世当中最恶浊的时代,能至诚发菩提心的佛子已经不多了。所以,我们应当依止善知识,听闻大乘法教,之后真实地思惟、观察、勤修加行。不由他人劝发,也不随他人转变,更不仅仅是仿效仪轨、空口读诵法本,而是由自力,至诚地发心来树立根本,因为菩萨的一切广行,都是以菩提心为依止。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