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菩提心为大乘之不共因(空性慧为共因)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又大乘人依菩提心,假若此心仅有解了,大乘亦尔。若有此心德相圆满,则其大乘亦成真净,故当勤学。如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当获定解,故更释之。此如水粪及暖土等,与稻种合为稻芽因,与麦豆等种子相合为彼芽因,故是共因。如麦种子任会何缘,终不堪为稻等芽因,故是麦芽不共之因。由此所摄水粪等事,亦皆变成麦芽之因。如是无上菩提之心,佛芽因中犹如种子,是不共因。解空之慧,如水粪等是三菩提共同之因。故上续论云:“信解大乘为种子,慧是能生佛法母。”谓菩提心如父之种,证无我慧如同慈母。如父是藏人,决定不生汉胡等子,父是子姓决定之因,母是藏人生种种子,故是共因。龙猛菩萨云:“诸佛辟支佛,诸声闻定依,解脱道唯汝,决定更无余。”此赞般若波罗蜜多,声闻独觉亦须依此,故说般若波罗蜜多为母,是大小乘二子之母,故证空慧,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判之。宝鬘论云:“诸声闻乘中,未说菩萨愿,大行及回向,何能成菩萨。”此说不由见分,当以行分。如是证空性慧,尚非大乘不共之道,况诸余道,故若不以菩提心为教授中心而正修习,仅于起首,略忆文句,而于余道微细一分,多殷重修,显然于法知见太浅。总如生子俱须父母,道支圆满亦须方便智慧二品。特须方便上首发菩提心,智慧上首通达空性。设修一分而未全修,若唯希求解脱生死,于奢摩他须莫误为毘钵舍那,善修无我空性之义。然若自许是大乘者,是则必须修菩提心,如慈尊云:“智不住三有,悲不住寂灭。”以慧遮止堕生死边,以悲遮止堕寂灭边,慧不能遮堕寂灭故。不堕有边小乘有故,菩萨道者,正所断除,堕寂边故。
又大乘人依菩提心,假若此心仅有解了,大乘亦尔。若有此心德相圆满,则其大乘亦成真净,故当勤学。如果对菩提心只有了解是不够的,总是要愿菩提心、行菩提心都圆满,才是真实清净的大乘,所以应当努力地修学。
如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当获定解,故更释之。此如水粪及暖土等,与稻种合为稻芽因,与麦豆等种子相合为彼芽因,故是共因。如麦种子任会何缘,终不堪为稻等芽因,故是麦芽不共之因。由此所摄水粪等事,亦皆变成麦芽之因。如华严经中说:“善男子!菩提心,就像一切佛法的种子。”若是要进一步作解释的话:稻的种子,加上水分、肥料、阳光、泥土等,就会生出稻芽来;若是换做麦的种子、豆的种子,就会生出麦芽或豆芽来。因此,水分、肥料等因素,是生起麦芽的“共因”。但是,麦的种子,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可能生出稻芽来,所以,稻的种子,是生起麦芽的“不共因”。
如是无上菩提之心,佛芽因中犹如种子,是不共因。解空之慧,如水粪等是三菩提共同之因。就以这个作比喻:无上菩提之心,能生出佛芽来,好比稻的种子,是麦芽的“不共因”;见空性的智慧,能证声闻、独觉、佛,好比水分、肥料等,是生起麦芽的“共因”。
故上续论云:“信解大乘为种子,慧是能生佛法母。”谓菩提心如父之种,证无我慧如同慈母。如父是藏人,决定不生汉胡等子,父是子姓决定之因,母是藏人生种种子,故是共因。所以,上续论中说:“信解大乘为种子,慧是能生佛法母。”意思是说:菩提心如父的种子,无我空性的智慧如母。如果父亲是藏人,绝不可能生出汉人或胡人的儿子来。因此,父亲是决定儿子姓什么的不共因,母亲是生出藏人儿子的共因。
龙猛菩萨云:“诸佛辟支佛,诸声闻定依,解脱道唯汝,决定更无余。”此赞般若波罗蜜多,声闻独觉亦须依此,故说般若波罗蜜多为母,是大小乘二子之母,故证空慧,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判之。龙猛菩萨说:“一切佛、辟支佛、声闻想要解脱,一定要依解空的智慧。”这句话是赞叹般若空慧的殊胜。无论小乘或者是大乘,想要证果,就一定要证得空性的智慧,所以它是大小乘二子的母亲。既然是共因,就不能用来判断大乘小乘的差别。若是想分辨二者的差别,就要依菩提心和广大行这不共因来判别。
宝鬘论云:“诸声闻乘中,未说菩萨愿,大行及回向,何能成菩萨。”此说不由见分,当以行分。宝鬘论中也说:“在声闻乘的教法当中,并没有说到该如何发菩萨愿、修广大行、以及回向无上菩提等内容,又如何能成为菩萨呢?”所以,大小乘的差别不在见分(见空性的智慧),而在行分(发菩提心,行六度)。
如是证空性慧,尚非大乘不共之道,况诸余道,故若不以菩提心为教授中心而正修习,仅于起首,略忆文句,而于余道微细一分,多殷重修,显然于法知见太浅。由此可知,即使证得空性的智慧,都不能说是大乘不共之道,更何况是其他各道。所以,想修学大乘菩萨道的学人,如果不以菩提心为最重要的教授,正确地修习,而只是知道一些表面的文句,口头上念念,反而花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去修其他的部分,这就是对大乘的知见太浅的缘故。
总如生子俱须父母,道支圆满亦须方便智慧二品。特须方便上首发菩提心,智慧上首通达空性。设修一分而未全修,若唯希求解脱生死,于奢摩他须莫误为毘钵舍那,善修无我空性之义。所谓的大乘,就好像你想生儿子,必须同时有父母这两个条件。你想要圆满菩提道,也必须同时具备方便、智慧这二品。其中的方便,指的是发菩提心;其中的智慧,就是通达空性。如果只是想要解脱生死,就只要善修无我空性的智慧就可以了。然若自许是大乘者,是则必须修菩提心,如慈尊云:“智不住三有,悲不住寂灭。”以慧遮止堕生死边,以悲遮止堕寂灭边,慧不能遮堕寂灭故。
不堕有边小乘有故,菩萨道者,正所断除,堕寂边故。若是要说自己是大乘行者,就必须修菩提心。正如弥勒菩萨所说:“智不住三有,悲不住寂灭。”大乘菩萨就是以空性的智慧,使自己不堕在生死边;同时再以大悲方便,使自己不堕在寂灭边。因为只有空性的智慧,就容易堕在寂灭边,这是小乘走的解脱之道,然而大乘的菩萨道,是要以大悲方便来断除堕寂灭的过失。
解佛密意堪为定量诸佛子等,若有如此宝贵之心,于内生起执为希有,叹生如此希有妙道,若内心生愚夫所爱微分功德,则不执为如是希奇。入行论云:“余自利不起,利益有情心,此希胜心宝,先无今得生。”又云:
“岂有等此善,何有此知识,岂有如此福。”又云:“谁发胜心宝,即礼彼士身。”又云:“从摇正法乳,出此妙醍醐。”此说是出佛语心藏胜教授故。是故吉祥阿底峡尊持中观见,金洲大师持唯识中实相之见,然菩提心依金洲得,故为师中恩最重者。若有了解圣教扼要,观此传记,于道扼要有大了解。若勤修此生真实心,虽施乌鸦少许饮食,由此摄持亦能堕入菩萨行数,若无此心,纵将珍宝充三千界而为布施,亦不能入菩萨之行。如是净戒乃至智慧,修诸本尊脉息明点等,皆不能入菩萨之行。犹如世说刈草磨镰,若此宝心未至扼要,任经几久励修善行,无甚进趣,如以钝镰刈诸草木。若令此心至于扼要,亦如磨镰虽暂不割使其锋利,其后刈草虽少时间,能刈甚多。一一刹那亦能速疾净治罪障,积集资粮,虽微少善能令增广,诸将尽者能无尽故。入行论云:“大力极重恶,非大菩提心,余善何能映。”又云:“比如劫火一刹那,定能烧毁诸罪恶。”又云:“若思为除疗,诸有情头痛,具此利益心,其福且无量。况欲除一一,有情无量苦,欲为一一所,成无量功德。”又云:“余善如芭蕉,生果即当尽,菩提心树果,恒无尽增长。”
解佛密意堪为定量诸佛子等,若有如此宝贵之心,于内生起执为希有,叹生如此希有妙道,若内心生愚夫所爱微分功德,则不执为如是希奇。如果能真正了解佛的密意,就有资格成为真实的佛子,若是内心生起宝贵的菩提心,就应赞叹这希有难得的妙道;假如内心生起的是愚痴凡夫所贪爱的少分功德,就一点不希有、也不值得赞叹了。
入行论云:“余自利不起,利益有情心,此希胜心宝,先无今得生。”入行论中说:“那些每天为自利忙碌的众生,从不会生起想要利益有情的心;我现在内心生起,过去不曾有过的,最希有、殊胜、珍贵的菩提心。”
又云:“岂有等此善,何有此知识,岂有如此福。”又说:“有谁有和菩萨相等的妙善?那里又有像这样行利他的善知识?谁又能拥有像菩萨这样的福德?”
又云:“谁发胜心宝,即礼彼士身。”又说:“有谁发起最殊胜的菩提心,我(寂天)就向他顶礼。”
又云:“从摇正法乳,出此妙醍醐。”此说是出佛语心藏胜教授故。又说:“搅拌正法的牛乳,生出菩提心的醍醐。”寂天所说,都是出自佛心中最殊胜的教授。
是故吉祥阿底峡尊持中观见,金洲大师持唯识中实相之见,然菩提心依金洲得,故为师中恩最重者。若有了解圣教扼要,观此传记,于道扼要有大了解。像阿底峡尊者持的是中观见,他的老师金洲大师持的则是唯识见,学生的见地虽然比老师高,但阿底峡尊者,还是把金洲大师视为众多老师之中恩德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菩提心”的殊胜教授,是由金洲大师传的。现在我们知道佛陀圣教的精要,再看阿底峡尊者的传记,就能完全了解其中的奥秘。
若勤修此生真实心,虽施乌鸦少许饮食,由此摄持亦能堕入菩萨行数,若无此心,纵将珍宝充三千界而为布施,亦不能入菩萨之行。如是净戒乃至智慧,修诸本尊脉息明点等,皆不能入菩萨之行。如果能精勤修习,生起真正的菩提心,虽然只是做了喂乌鸦一点食物,这么小的善行,也能称为菩萨行。若没有真实的菩提心,纵使你拿充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来行布施,也不能进入菩萨行。同样的,你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本尊、脉、气、明点……,都不能入菩萨行。
犹如世说刈草磨镰,若此宝心未至扼要,任经几久励修善行,无甚进趣,如以钝镰刈诸草木。若令此心至于扼要,亦如磨镰虽暂不割使其锋利,其后刈草虽少时间,能刈甚多。一一刹那亦能速疾净治罪障,积集资粮,虽微少善能令增广,诸将尽者能无尽故。就像世间人所说的,割草之前,要先磨刀。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发菩提心的精要,就算不断精进地修善行,不管经过多久的时间,也不会有什么进展,就像用钝的镰刀割草木一样。若是能把握发菩提心的精要,正如同平时勤磨镰刀一样,虽然暂不使用,也能在以后割草的时候,割得又快又多。真实的菩提心,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镰刀,能在每一刹那,快速地尽除业障、积聚资粮,虽然只是微小的善行,却能使它增长广大,那些将要报尽的善业,也能继续增广无尽。
入行论云:“大力极重恶,非大菩提心,余善何能映。”入行论中说:
“像杀生等力量这么强大的罪恶,除了发大菩提心之外,其余的小善,是无法摧伏的。”
又云:“比如劫火一刹那,定能烧毁诸罪恶。”又说:“菩提心像劫末的大火,能在一刹那之间,烧毁所有的罪恶。”
又云:“若思为除疗,诸有情头痛,具此利益心,其福且无量。况欲除一一,有情无量苦,欲为一一所,成无量功德。”又说:“虽然只有生起想去除众生头痛的利益心,就有无量的福德,更何况是想去除每一位众生无量的苦,还要让每一位众生成就无量的功德,这种菩提心所获得的无量福德,就更不用说了。”
在本生经中说道,佛有一世曾为商主的儿子,由于父亲在一次出海寻宝的途中遇难,之后每当儿子问起父亲是做什么行业的?母亲就回答:你父亲是卖香的。因此儿子就去卖香,还把卖香的钱全部孝敬母亲。可是,后来其他卖香的商人跟他说:你的父亲不是卖香的,是在城中做生意的。他听了之后,也到城市里去做生意,仍然把所赚的钱,全数交给母亲、奉养母亲。
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他:你的父亲是航海到对岸取宝的。在确定父亲的事业之后,他准备出海去取宝。母亲坚决地反对,但是他怎么也不听,最后,还用脚踹了他母亲的头,然后就出海了。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果然发生了船难,因为他过去孝敬母亲的善业,使他享受妙欲之乐,福报享完,就堕入孤独地狱当中,由于踢母亲头的恶业,感得头上有炽热的铁轮转动。有一天他想:既然我要受报,那么,在受报同时,愿地狱道其他众生,因转动热铁轮而头痛的痛苦全部去除,由我一人代受。当他这一念善心生起的同时,热铁轮在他的头上转动一下,马上命终生到忉利天上。这段故事,就是说明只要一念善心起,就能获无量福报的明证。
又云:“余善如芭蕉,生果即当尽,菩提心树果,恒无尽增长。”又说:“其余的善(礼拜、课诵、绕塔、布施、持戒……等),如芭蕉树一样,结完果就死了(暂得人天果报后就没有了);而菩提心树的果实,却能永远无尽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