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选择字号→ 特大

50、除遣邪分别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我们下士道还有最后一点结论,就是有关于一些错误的知见,修行人容易犯的错误,我们把它修正过来。

因为很多修行人认为你修解脱道,就应该舍下世间种种的圆满。因为世间种种的圆满会障碍我们解脱,所以你必须要舍下。譬如说你对你的色身不应该再执著了,因为它是五蕴、四大的假合,而且往生的时候,四大分散,根本没有这个身体的存在。所以我活着的时候,不应该执著这个色身,所以我生病也不去看医生,平常也不注重保养,营养也不均衡,这样的观念是对的吗?对的举手!错的举手!那我们要好好爱惜我们的身体,对不对?要贪爱执著,对不对?不对!我们要把它好好地照顾好,是因为我们修解脱道要靠这个色身,行菩萨道要靠这个色身,你成就佛道也是要靠这个色身;所以色身的圆满,到究竟的时候,就是佛身,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祂也有身呀!祂是佛身,祂已经圆满成就了佛身。所以我们舍弃了这个色身,你又怎么成佛呢?

所以我们应该不执著的把这个色身照顾好,因为我们成道要靠它。我们很清楚它是虚妄的,它是无常生灭、是无我的,但是要好好地照顾它,这样才没有落到空边,也没有落在实有那一边,因为我们知道它是虚妄的、是假合的。所以我们既要不执著地把它照顾好,而且还希望生生世世都能够得到暇满的人身,因为不可能一世你就成佛。修行的条件,第一个就是要有暇满的人身,所以变成说你要持五戒十善,至少你生生世世都能再得暇满的人身,你这一世不成就没关系,生生世世都有暇满的人身可以修习解脱道也好,菩萨道也好,成佛也好,就不能够离开这个色身。我们觉得说“我修解脱道,应该把我的这个色身舍离、放下”,这个是错误的,只是说我们不执著地把它照顾好这样,因为成道要靠它。这是第一个容易犯的错误。

第二个,就是种种的受用,就是六尘境界。修行人不应该耽著在六尘境界当中:色声香味触法,不应该耽著,因为它也会障碍我们解脱。所以就变成我看好的、我听好的、吃好的、闻好的、穿好的,我觉得是一种罪过,那会不会让我很耽著这个六尘境界,然后去享受它,然后都不能够好好地修行?为了怕它障碍我修习解脱道,没有办法生起出离心,所以我就把六尘境界给舍了,一切的受用全部舍光光,对不对?也不对!因为受用的圆满,到究竟圆满的时候,就是佛的净土。佛的净土没有离开六尘境界,只是它是清净的,清净的心意识所变现的净土,祂还是有祂的受用啊!佛不是有自受用、他受用吗?祂还是要受用。我们觉得说“要舍弃这世间种种的受用,不应该耽著它”,那你又怎样成就你的佛净土呢?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应该不执著的受用六尘境界,知道它是无常、苦、空、无我的,不会耽著在上面,你一样可以受用,因为究竟圆满的时候,它就是佛的净土。这是第二个错误。

第三个错误,我们世间有种种的眷属,亲情、友情、爱情。怕他们障碍我修解脱道,所以统统都要把他舍下,我统统不管了,避免再继续恩爱牵缠,什么将来要讨债还债,太麻烦了!所以我统统都舍,这样对吗?如果你活着的时候不喜欢跟众生结缘,有一天就算你究竟圆满成佛,也没有众生可度,懂吗?因为你不结缘,你那个净土是空的,当然离开众生也不可能成佛,我们是假设,就算你能成佛的话,你也没有众生在你的佛国土。眷属的圆满,就是将来佛的眷属。所以我们看任何一尊佛,祂旁边就有各种的眷属围绕,那个是什么?祂因地修行的时候结来的缘。大菩萨其实他不怕跟众生结缘,即使是恶缘,他也一样可以转恶缘为菩提道。可是你说我没有这样的功力,没关系,你至少跟众生结善缘、结清净的缘、结法缘,这样可以吗?所以不要害怕说“将来那个都是我的冤亲债主,会障碍我解脱,障碍我修行,所以我统统要放下,都要舍”——这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知道,修学大乘的菩萨道,他为了要成就将来的佛身、净土、还有眷属,所以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生生世世都要圆满这三种因,他将来成佛才能够有种种的受用、种种的眷属、还有佛的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才能够成就,这都是因地不断不断地累积功德所成就的结果,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要爱惜我们的色身,不执著,不产生贪爱;每天受用六尘境界无妨,知道它是生灭、无常、无我的;勇敢地跟众生广结善缘,将来都会成为你佛的眷属。

我们也希望生生世世一直到成佛为止,都能够得暇满的人身,我们刚才也讲过,暇满人身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修习五戒跟十善来的,因为五戒十善就能够得人天果报。

可是又有人有疑问:你持五戒十善就有人天果报,你又何必去持守那个条文很多的、又很难持的出家戒呢?五戒十善、八关斋,这些在家居士戒,我就可以得人天果报了,那我干嘛要出家?出家的戒多难守啊!几百条!这个观念是正确的吗?还有人认为,在家也可以证果,我何必出家呢?对不对?听起来好像蛮有道理的。

因为你出家的目的,不是只修解脱道,还可以究竟圆满成佛。释迦牟尼佛既然告诉我们所有戒律的内容,从居士戒到沙弥戒、到比丘戒,这样慢慢地增上,一直到你所有的戒学都圆满,这是释迦牟尼佛当初制戒的目标,不只是为了解脱道或人天果报而已,而是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圆满成佛。戒律是三学的基础,是定慧的基础,它也是解脱道的基础,所以戒律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应该发愿,不管你这一世是在家还是出家,你都应该发愿,将来能够圆满受学一切的戒,这样你在戒学方面才能圆满,所以有因缘还是要出家,有因缘还是要勇于受出家戒,这样才是正确的观念。小乘别解脱戒,不只是为了解脱而设定的,它还有后面究竟圆满成佛的戒学的部分。

这些就是我们最后要交代的一些错误的观念。有了正知正见,我们要成就,就不会走错路。

好,以上我们就把下士道和共下士道的修行次第介绍完了。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