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31、贪欲(造成地震,海啸的业因是?)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首先发菩提心,我们把这个菩提心的功德,回向给这一次因为地震海啸罹难的人,还有伤痛欲绝的亲人、他们的家属,还有流离失所的灾民,希望他们能够早日离苦得乐。

这一次的灾难,我们就不禁要问:地震到底是什么因果?海啸是什么因果?为什么会死这么多人?这里面难道没有一个是冤枉的吗?难道就是所谓的共业所感吗?地震是什么共业所感?知道吗?水灾呢?你们相信这些灾难是共业所感吗?你们相信吗?因为我们现在讲业果嘛,业果就首先要相信因果,你们相信吗?那个明明是外在的境界呀,那我们的心在里面,我们怎么用我们的内心去感召外在地、水、火、风的灾难呢?这两个好像连不起来嘛。

什么叫做共业?我们怎么知道它什么时候要刮风?什么时候要生起海浪?或者什么时候要淹水啊?什么时候要起火灾?什么叫共业所感?它是怎么感召的?我们都听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所谓的依报,就是外在的环境、构成整个宇宙的外在环境;正报就是我们的身心,或者最主要是我们的心念。一切唯心,为什么说一切唯心?为什么说万法唯识?我们为什么说一切法都是心意识的显现?它到底是怎么显现的?我们的心意识怎么来显现地、水、火、风的灾难?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我虽然相信,但是好像不太能够体会,外在的物质世界跟我的内心,好像真的是很难去把它联想在一起。

我们只能体会看看:你说外在的环境是心意识的显现,现在新加坡这个国家,它是怎么样建立起来的?所有的城市规划,那个街道啊、房子怎么盖啊,是不是由设计师来设计的?我怎么样来建立这个国家,然后怎么来规划整个社区啊,还有整个街道啊,哪边要开马路,哪边要种花,或者是哪边要盖房子,盖政府组屋、还是什么豪华别墅……,我是不是要先要用我的心意识去想,然后再把设计图画出来,然后再把它完成、实现?所以实现出来的这整个国家,它会做这样的呈现,是不是由我们的心意识去显现出来的?对不对?设计是大家的头脑,心意识的造作,然后去把它规划,然后去把它建造出来。

我们自己的屋子也是啊,我要怎样装潢,我哪边要放沙发、哪边要放电视、哪边要放床,我要用什么颜色,是不是也是我自己心意识要先想好,然后我才做这样的设计?所以我家里的装潢,是不是也是我心意识的显现?对不对?所以不管什么东西,桌子、椅子都是啊,像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桌子,它是长的、方的、还是圆的,是不是也是工匠师、木工他先去想,然后才去把它做出来?所以做出来的成品是不是他心意识的显现?对嘛!我们只能用日常生活能够看到的、能够听到的,这样去揣摩一下什么叫做心意识的显现。

我们的贪、瞋、痴、慢,跟外在的地、水、火、风,又怎么样形成关联呢?难道我动一个念头就山河变色吗?有这么严重吗?

那我们要先了解我们的心念,每生起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波动,它就会形成磁场,对不对?所以我现在很生气,我现在发脾气、我现在跳脚,所散发的磁场就是瞋的磁场嘛。那在旁边跟我相处的人,我如果发很大的脾气,他们在旁边也皮皮剉(编按:发抖、害怕),也心惊胆跳,不晓得会不会波及到他们的身上。那为什么在旁边的人也心跳加速?就是因为你那个念波已经发射出去,然后他已经感受到:哇!不太好受。所以一个脾气坏的人,我们跟他相处,我们会觉得不太舒服,就是因为他散发的磁场是一个瞋恚心的磁场。所以我脾气不好、你脾气不好,我散发的是瞋恚的磁场,我每次发脾气就身心热恼,然后你发脾气身心热恼,他发脾气身心热恼,发脾气的人越多,它散发的那个磁场,是不是热恼的磁场越多?就会感召火灾,就烧起来了,因为你先身心热恼,你自己先身心热恼,你散发出去的波动,就是热恼的波动,这样的人多了,我们就叫做共业。

所以一个地区的人,它瞋心越重的话,它所感召的火灾的机率就越大。所以什么时候火烧?那就是因缘成熟的时候,它就会火烧。我们自己也可以体会嘛,我们生气的时候是不是呼吸急促?然后心跳加速嘛,身心热恼,血液变蓝,那时候血液都是含有强烈的剧毒。所以我们只是动一个瞋念,我们身心都已经怎么样?气脉也乱掉了,五脏六腑运行都受到干扰,所以一定身体不好,常常发脾气的人一定身体不好,为什么?就是那一念的瞋恚心,让他的身心混乱不堪。扩及到外面,我们的念波这样发射出去,那就会让我们的周遭环境受到影响。所以我们知道,瞋恚所感召的就是火灾。

那我整天动脑筋想怎么样赚钱,满脑子的钱,想中马票想疯了,每天都想怎么样让我的钱多多。我这样想、你这样想、大家都这么想,整个社会上那个贪欲的念波很强的话,那个磁场就感召什么啊?水灾啊!所以这一次大部分都是因为地震所引发的海啸,那个浪非常大嘛,吞没了所有的那些旅店啊、还有那些房屋啊,财产损失是没有办法估计的,太多太多了,我们就知道最主要是贪欲。

那为什么会发生在这些岛屿?或者为什么有些人罹难,有些人还是活下来了?也不是全部都不能够幸免,这个共业当中还有别业,所以你没有那个业的话,你即使人在那个地方,你也不会死,还是可以活着回来,或者当地的人可以活着留下来,旅客的话还可以平安回到他自己的国家。为什么这次灾难这么大?就是贪欲的力量、共业的力量太大了。

你说“我游客到那边玩,我这么无辜就这么淹死了?”也没有无辜,不会无辜的,那也是他本身的,他可能平常在职场上,就是工作上,或者平常生活、待人处世上也是有贪欲,所以他就到那个地方去,可能旅游、可能度假,然后再感召当地的共业成熟了,因此就发生这样的一个灾难,而没有办法幸存下来。大部分淹没的都是旅游(地区)嘛,就是经营旅店的比较多,就是观光客会到的地方。我们就知道他可能平常就想尽了办法,看怎么样把观光客的荷包掏空,想尽了各种的办法,所以那个贪欲的力量才会这么强。我们明白了贪欲所感召的是水灾。

地震呢?是憍慢。所谓的憍慢,就是人跟人相比嘛:我觉得我胜过你,我就贡高;或者差不多,我也觉得我比你厉害;我就是比不过的话,我心里也不服气,觉得也没什么,我只是运气不好嘛。所以不管是比得过,还是差不多,或者高人一等,都难免有那个憍慢。憍慢心就是心不平等,因为要比较,你高我低这样子,心不平等。心不平等感召的是什么?我们的欧亚板块呀、菲律宾板块呀、大陆板块就有高低,因为我们整个地壳是一个一个板块构成的,那个板块一有高低,就发生地震,那个板块一错开,能量释放就形成地震,地球本身的能量释放出来,就造成了地震。所以我们知道,地震是我们心不平,就是憍慢所感召的果报。

那风灾呢?就是愚痴。整天忙忙碌碌,不知道在忙什么,不知道轮回,然后也不知道每天身口意造了哪些业,然后怎么样忏悔,什么都不知道;以为一切是真实存在的,以为有“我”;没有智慧来过生活,想的都是不合乎佛法义理的观念,然后做出来的都是不合乎佛法的事情。这个无明风一吹,就感召台风啊或者飓风啊,所以我们知道风灾是愚痴的果报。

原来我们贪、瞋、痴、慢,就会引发地、水、火、风的灾难。所以修行人他会很小心地检查自己每一个起心动念,因为你这一念生起来,你的念波就发出去了,就在这个法界形成了波动,我们自己是没有察觉的,可是它是物理现象啊。所以你每天动了什么念头,其实它就在法界怎么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法界就是因为你那一念而牵动了。那每个人每一刹那都发射不同的念波,所以在这整个虚空法界就形成了很复杂的念波效应、共振效应。所以你说这个国家、这个地方的磁场好不好,就看它这个地方居住的人,每天动什么念头?就是那个当地的磁场,它就会显现出它是什么样的一个居住环境。这个地区佛菩萨、修行的人越多,每天都是和平呀、慈悲呀、关怀呀,它所散发的就是慈悲的磁场,那整个世界都是这样来动念的话,就是和平的世界嘛。一个国家地区都是散发这样慈悲的磁场,那一定是风调雨顺啊、国泰民安,都没有问题,绝对不会有天灾人祸。

所以我们才知道,我们每一个念头的影响,在整个法界当中是多么的重要!因为你一动念它就发射出去了,一动念就发射出去了,我们每个念头也都感召不同的果报,所以不是谁的错,都是你自己去勾召来的,你一念的贪生起,就勾召那个贪欲的境界现前、果报现前;你这一念的瞋恚心所感召的就是障碍,不好的磁场是你自己感召来的,不是它来找你的,因为整个法界是相通的嘛,它本来是平等的,没有分你、我、他,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那每一个人起了我执,就把这个本来是共同的一个共同体,可是我们生起了我执,就把它隔碍了,这个是“我”、这个是“你”、这个是“他”,把它分割很多的我、我、我、我……这样;可是它原来是一体的,是我们的执著把它分开了。

所以我们也相信,刚刚一开始我们所发的菩提心,它会发生它的效果,如果你是至诚、很诚恳的发菩提心的话,你那菩提心的念波就发射出去到那个灾民的身上,就能够改变他们的磁场,就有这样的效果。所以我们的心如果跟空性相应,跟整个法界相应的话,我们动一个念头,马上法界也跟着牵动,它是一定有这样的效果。

可是如果我执著很重,有一个“我”在发菩提心,然后有一个灾民是我发菩提心的对象,你那个力量就很微弱,可能到大门就没有了,念波太弱了,因为有我执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心念如果越强烈,跟空性相应的话,它就能传达得更远,甚至遍布整个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会到达的。佛的念头就是可以这样,祂为什么可以遍虚空、尽法界?就是因为整个法界就是我,佛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佛,心、佛、众生都平等嘛,所以我就是法界,法界里面的事情都在我的心中啊,所以是不是就可以相感?我们不能相感,就是因为有执著,所以把它阻隔了,执著越多,铜墙铁壁、阻碍得越多。所以我们修行也不过就是要破执著而已,明白本来是无我的、一切法本来无我,它只是因缘无常的变化这样而已,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众生也是一样,都是不可得的。

我们就回到今天讲的“贪欲”,也刚好碰到这一次的灾难,刚好讲贪欲。什么叫“贪欲”呢?就是我们对所贪的事情,发起了强烈的欲求心,叫做贪欲。我们想要贪的,你发起了那个欲求的心,就是有所求,有所求就是贪,有求皆苦,所以贪的结果就是苦在等着我们,贪越多越苦。龙树菩萨他为什么会出家,就是体会到了“欲为苦本”嘛,我们这个贪欲、这个欲求心,就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一切痛苦的根本。有贪你就会想去追求,然后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些罪业都要感果的,所以就是无量无边的苦在等着我们。

贪,它其实也有轻重的差别。你说“我只是对我心爱的东西舍不得送人这样而已”,这是最轻的贪。你已经拥有了,但是你舍不得、耽著难舍,这是贪里面最轻的。所以我们想要去贪很简单,就把你最心爱的东西送人嘛,练习舍,然后达到完全的无贪、无欲无求。

再严重一点,就是不但耽著难舍,而且还要更多,这就又再重了一点。我不但已经拥有了,舍不得给人家,而且我还希望更多更多。这个现象在哪边看?就是年终大减价的时候、还是打折扣的时候,大家就疯狂抢购嘛,一件五块、一块、五毛的时候,抢啊、抢啊,不管要不要用到,就是先抢,抢回家再说,先摆着,因为有可能有一天会用到嘛。所以看看家里有囤积多少东西,就知道我们的贪有多重。怎么办呢?我们就练习不要囤积财物,因为也没有把握可以活着把它用完,对不对?因为我们念死无常啊,不知道这么多东西来得及来不及用完,我就死了?

只要够用就好了,不要去贪多,还要再更多。有的人买衣服,已经有了,可是他看到喜欢的,他就是忍不住啊!忍不住一定要买回去,不能够控制啊,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一定要把它买回去。今天没有买回去,做梦也在想,还会想一个礼拜、两个礼拜,想说“我一定下次要把它买回来。”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看到喜欢的如果没有买的话,回去不断地思念,那个就是贪啊!所以我们只买生活必需品,没有会活不下去的,那个东西就一定要买,不是一定要的,我们就练习稍微控制一下,看可不可以不要买,这样慢慢练习,我们贪欲也可以慢慢、慢慢地减少,然后再把它布施出去,不但不贪,而且再舍。

如果再严重一点,就开始要打人家主意了,不但自己要,而且多多,还看到别人的那个,我也喜欢,这就更严重一点,开始有非分之想了。然后还想要怎么样把它弄到手,用什么方法,开始设计啊,看有什么办法把它占为己有,这又再更严重。

所以我们现在讲了四个:自己喜欢的耽著难舍;还要越多;第三个打人家主意;第四个不是想一想而已,是要把它占为己有了,想尽办法占为己有,这是四种,越来越贪。

但是都比不过第五种,就是自己贪,都不知道自己在贪,这个叫做无明。看不到自己有多贪,因为不是修行人,他没有定力的话,他实际上没有办法检查。你定力越高的话,你看得越清楚,因为你那一念贪起来,你就已经看到了嘛,因为定力太强了,所以那一念起来,你就看到了,你就马上用定力:也不是必需品嘛,就伏住了。所以他尽量去看、尽量去听,六根面对六尘,他也不会动心了,因为定力太高的关系。

可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可能自己有多贪,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就算看到了,也理所当然,因为大家都一样嘛,不是吗?大家也去买股票、也玩马票,然后大家也都想中奖,大家都这样,不是吗?可是大家都这样的结果,就是继续轮回嘛、继续造业嘛、继续堕恶道。可是我们不是不想轮回吗?我们不是不想堕三恶道吗?所以我们怎么可以跟他们一样呢?因为跟他们一样的结果,就是无量无边的苦啊!所以我们这个标准就不可以跟一般人一样,说大家都贪,我为什么可以不贪?

所以,修行人不一样,他先要很仔细地检查我还有哪些贪,还有哪一些舍不得、放不下的,要练习把它舍、放下,然后每天的贪都要慢慢地减少,从多贪到少贪、到无贪,这样我们要解脱轮回才有望。因为轮回是一念贪来的,贪又由“我”来的,以为有一个“我”才会贪嘛,如果我们已经证到无我的话,就不会贪了,所以贪是由“我”来的;以为有“我”,是无明来的,所以最严重最严重的是无明,不知道自己贪;而且就是看到了,也贪得理直气壮、理所当然,所以不知道贪的过患有哪些坏处,然后也不知道要怎样出离。想要出离三界,你就是要去贪,要证到无我才可能出离三界。所以这个是最难破、也最严重的,就是不明白自己的状况,就是无明还在。

所以贪的范围其实非常、非常广。那以轻重的差别,我们大概这样来检查这五个等分,我们来检查我属于哪一种,然后我要进一步来加以对治,希望可以达到无贪,破我执、出轮回。

一般人是看人家住豪宅啊,家里有佣人,出门有司机啊,吃香的、喝辣的,好羡慕,这个是一般人的贪,所以他要拼命努力赚钱,做什么?提升生活的水准嘛,生活的品味要高嘛,看人家穿名牌、用名牌,心里觉得怪怪的,所以他就有赚钱的动力了,他就是贪欲在推动。所以一般人,推动他去勇猛精进赚钱的是什么?就是贪欲啊!

那修行人贪不贪?修行人应该本来是要无贪嘛、去贪的,可是他贪不贪?看他修行以后、学佛以后在做什么,每天在忙什么?忙着做功课,有没有贪?我今天做了多少大礼拜,我念了几声佛,有没有贪?还是我们要赞叹?好精进噢!他看了多少经论,然后他又到处显现他持戒持得很好啊,人家说要捐钱,他都很愿意布施啊,有没有贪?你们问问自己有没有贪?你们修得贪不贪?可是佛法不是说“法门无量誓愿学”吗?我多学一点,多跑一点道场,多收集一点法本,多修一点法,难道错吗?难道要说我贪吗?

精进跟贪到底有什么差别?我是精进还是贪?如果你到处跑道场、修学法门是为了度众生的方便,那个是精进。如果你是要收集一些法本,然后这边听听、那边听听,只是听一听、学一学,但是都没有修的话,收集法,懂不懂?收集各种南传啦、密乘啦、显教啊,这个宗那个宗啊,都给他跑一跑,涉猎涉猎,人家一谈到什么,我马上就可以对应,好厉害的师兄!跟他谈什么,他都懂,他贪不贪?如果你是为了成就自己,为了自己来学的话,你就是贪!如果你是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我学了是为了要度众生有无量的方便,这个就不是,这个是勇猛精进发菩提心。所以我每次去一个道场,接受一个法,我是不是发菩提心?我希望今天接受这个法,或者听闻这个法,我希望自己成就,能够早一点利益众生——你每次去学习都是用这样的发心的话,这个是正确的。你成就一切法是为了众生,生怕自己的能力不够,所以要勇猛精进,这个叫“善法欲”,懂吗?善法欲跟我们现在讲的贪欲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弄清楚,我们是善法欲?还是贪欲?善法欲的话就值得鼓励赞叹,这个时候就不能说贪了,叫做善法欲,比较好听一点。我希望学更多嘛,我希望更精进,我希望境界更高,我希望我的戒定慧能够慢慢圆满。希望、希望,这个本来是欲求,是贪嘛,可是它会变成一股精进的力量,善法欲就是推动我们勇猛精进,永远不懈怠的那个力量,它配合我们的愿力、我们的菩提心的话,那个就是菩萨道。所以要弄清楚哦,看看自己是哪一个?这个是修行人有可能犯到的贪。

那出家人的贪就更多了!如果他想建大大的道场,收多多的徒弟,有很多的大功德主来护持我,名啊、利啊,名闻利养恭敬啊都来,我如果心不清净的话,就统统都是贪欲。我的心如果清净的话,你就尽量去盖大大的道场、收多多的徒弟,都没有问题,就看我们的心是不是真正的清净心,是不是真正的菩提心,如果不是的话,也都是贪。出家人贪的机会更多,因为大家都很恭敬嘛,就完了!所以要做到“名关利关恭敬关,关关与我无关”,就很厉害了。

一般会贪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是欲界的贪。那有些人他说“我已经不会注重物质享受啦!”尤其很多修行人,他就喜欢清净;“我每天馒头配开水,我也是法喜充满;我能够从物欲升华到追求心灵的平静,我每天都希望我的内心是清静的、是宁静的;我比较注重精神的生活,那我唾弃物质生活。”你说这样的人贪不贪?他喜欢清静,“喜欢”清静哦,喜欢就是贪噢,喜欢清静哦。有的人喜欢美丽的风景、美丽的海洋、美丽的天空、云淡风轻、美丽的夕阳、美丽的日出,我只是喜欢大自然,“喜欢”大自然噢,有没有贪?这都属于色界的贪,懂吗?他说“名利也放下了,富贵如浮云”,他是另外一种贪,属于色界的贪。欲界的贪他可以慢慢升华,可是他进入另外一个境界,叫做色界,他一样没有办法出轮回,因为他喜欢清静,喜欢风景啊,喜欢心灵的宁静啊,追求的是这个。我们就觉得说,好像超凡脱俗,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好像已经离我们红尘有一点远了,可是他也没有跳出轮回。

有些修行人他喜欢躲起来打坐,或者希望整天就不动念了,最好坐到无念,无欲无求,然后无念,整天就是保持这样的境界。你说他有没有贪?有没有贪?好羡慕哦,这种境界,那是无色界的贪,喜欢无念。“我希望每天心都是平平的,很清净、很清净,然后都没有念头,我希望每天保持这样的心的状态,那我过这样的生活,宁静安详,然后不动念的生活。”所以,无念是无色界的贪。

我们要弄清楚,不要以为说自己已经不贪了,跳出三界才有所谓的不贪这句话的存在。你只要还有一念贪,不管你是无色界、还是色界、还是欲界的贪,你都不要想跳出轮回,因为轮回的果报就是贪的显现。这样我们大概对贪欲有一些很简单的概念了。

那贪欲的果报呢?书上讲到贪欲的果报是什么?一般我们说悭贪会堕什么道?饿鬼道嘛!所以书上讲到十个业因,就是说这十个都会让我们堕饿鬼道,它都是悭贪来的。一般我们把悭贪跟节省有点混淆,那个界限弄得不太清楚。如果我节省、节省,结果就变成悭贪的习气了。这个电省一下、那个水省一下、这个纸省一下,本来是美德。我们中国说要节俭嘛,节俭本来是美德,可是他不断不断地这样串习,结果变成吝啬小气,铁公鸡一毛不拔,这个界限我们要弄清楚,所以吝啬小气跟无贪也是没有关系的,完全无关。节省本来是美德,是一件好事,可是我们在节省的这个过程,我们要很仔细地检查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会不会因为节省,然后在不自觉当中就串习了悭贪的习气,因为你这个要省、那个要省,就变成很小气,节省是一回事、小气是一回事,也不要弄不清楚。如果是悭贪、吝啬小气的话,就会堕饿鬼道。

所以饿鬼道的果报书上讲到:轻微的身、口、意三业,第一个是轻微的。因为也是有分成上品、中品、下品,最轻微的叫下品。下品的身业、下品的口业、下品的意业,这三个都会堕饿鬼道。就是我已经不会实际上去杀生了,但是我免不了有意无意的踩死蚂蚁啊、蟑螂啊,这是最轻的杀业嘛。我也不会去偷啊,当然不可能去偷了,可是我有时候也是稍微占一点小便宜这样,用用公司的纸张啊、信封啊、原子笔啊;还是上公厕的时候带一点卫生纸放在身上,等一下说不定会用到。我们上次都讲过了,或者买东西的时候,它有一些随身包附带的,我们想说“他反正就算在里面,我就多带一点,反正我回去也可以用,家里也可以用。”这些都是轻微的贪。或者是我偶尔还会打一点小妄语,这是轻微的口业。或者偶尔会有一些非分之想啊,这是比较轻的意业——饿鬼道的果报,好恐怖哦!所以一共十个,前面三个是比较轻的身业、口业、意业这三个。

第四个,就是过分的贪,这个人已经贪得太过分了,一定会堕饿鬼。再重一点,不是过分而已,他简直差不多等于要用抢的(方式),强行霸占,这是第五个,也一定会堕饿鬼道,这个叫恶贪。

第六个,嫉妒。你贪不到的时候就嫉妒,看到人家有名、有利,心里面就是怪怪的,那个就叫做嫉妒。

第七,是邪见。这个邪见就是不相信因果。你跟人家讲这次地震、海啸就是因为“慢”引发地震,“贪”引发水灾,他就说“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不相信:“那个跟我们的贪有什么关系啊?水灾跟我们的贪有什么关系?”不相信因果的邪见,这个也会,没有想到吧?邪见也会堕饿鬼道。

第八,就是生前因为悭贪惯了,所以他在临终的时候,舍不得他的财物,一直想说他的财物怎么办、怎么办,这样死掉的,就一定会堕饿鬼道。对他生前的财物耽著难舍,这样断气的,一定会堕饿鬼道。所以我们修行人一定是在活着的时候,就把所有的财产都已经处理好了,随时准备好走都无罣碍,这个就不会有这样的风险。

第九,就是因为生病,有些病是没有办法吃东西的,所以他就这样活活给饿死了,就一定到饿鬼道。

第十,也许是天气太热,他就这样热死了,或者渴死掉了,或者发高烧死掉的,这个都会堕饿鬼道。

这十个业因,都会堕饿鬼道。

一般我们会以为说我贪得越多,我就拥有越多嘛。我不是很羡慕人家住豪宅嘛,然后家里有佣人,出门有汽车嘛,所以我才要努力的赚钱,这样我才能够对财物或者是名啊利啊,我才能够自在嘛,我高兴干嘛就干嘛,我有钱的话多好,我高兴买什么名牌就买什么名牌,我高兴在哪边买屋子就买屋子,对不对?我都不用顾虑说我每个月的房贷不晓得可不可以缴得出来,什么公积金、什么这个金、那个金的,没有这个问题,我有钱多好!所以我们都会以为我有得越多,我就越自在。

可是不对!刚好相反。你想要拥有越多,你的欲求心越强的话,你所感召的果报就是越贫穷。所以发财的口诀是什么?无贪!只有真正的无贪,你才可以于一切自在。所以书上讲到五种自在:

第一个,身、口、意三业可以自在。因为身相圆满、六根具足,就是我眼耳鼻舌身都会很圆满具足。如果我六根不圆满具足,我就可能有看的障碍,我眼睛也许是青光眼、老花眼、近视眼、还是白内障,我看东西的时候就不能够自在;或者是我耳朵有障碍,我听的时候就不能够自在,这个叫做六根没有办法自在。可是我们做到无贪的话,我们就能够身相圆满,而六根都能够自在地享用,享受六根面对六尘嘛,所以我看也不会有障碍、我听也不会有障碍,都能够得到自在,这是第一种自在。

第二种自在,是财物的自在。我不会被偷、不会被抢、不会被骗,然后不会碰到不肖子孙把我的祖产都败光光;我也不会碰到火灾,也不会碰到这一次的水灾,把他的家园都怎么样?一夕之间都冲毁了,都不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这个就是财物才能够真正得自在。

第三种,福德自在。就是财物、地位、寿命等,都能随心所愿,事事具备。

第四种,是王位自在。一切世间的最高就是当王,古时候是当国王,现在是当总统。可是你说当上皇帝、国王是不是就安稳了?也没有,我们看历史,太多被废、被杀、被篡位的很多,现在总统被罢免的也是有,可是他为什么坐上去又被扯下来呢?甚至被杀、没有命,就是因为果报。所以我们想要得到王位自在的话,也是要无贪,如果能做到无贪,你今天就是做到高位,当上总统,或者各种的官员,也都能够坐得很安稳,而且能够得到百姓的爱戴,还供养各种稀世的珍宝给你,古时候有进贡,现在也有啊,元首到别的国家,他就会赠送你他国家很稀世的珍宝。

第五个,你所得到的会比原来你所要求的还要再百倍的殊胜。我们一般都会以为说“我舍出去我就没有啦,你叫我布施,给、给、给……给完我就没有了”,是不是这样子?不是,你越给,越多,你回来的果报会比你当初舍出去的还要多,因为利息算进去了,会更多,而且还更殊胜。所以我们想要得到什么的话,不是尽量的去谋求,想尽办法去取到、去弄到手,而是要练习无贪,舍、放下,果报自然就能够回来。无贪的果报自然就能够报在我们身上,会比你所希望得到的还要更百倍的殊胜,这个就是无贪的果报。

如果能做到这个无贪的话,我们把这个功德回向给无上菩提,将来成佛的时候就能够成为三界当中最尊贵的。所以佛也叫世尊嘛,为什么叫世尊?一切世间最尊贵的叫世尊,我们就能够得到这样的果报。同时也能得一切众生的恭敬供养,这就是无贪的五种自在。所以我们想得到自在,不是努力地去追求,而是努力的舍、放下。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