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s11、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二○一八年一月十一日

好,昨天下课之后,有师兄说今天能不能把“融相即性”还有“泯相证性”再说一遍;还有就是“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这首偈子再解说清楚一点?所以我们现在就先回答这两个问题。也好,昨天没有来的顺便听一下。

所谓的“融相即性”,“融”就是融入或者是融合,就是什么跟什么可以融入得很好、融合得很好。所以可能举例子会比较明白,那我们就把牛奶比喻成色,把水比喻成空。“融相即性”那个“相”就是色相嘛,那个“性”就是空性,所以我们就把牛奶比喻成色,把水比喻成空。我们把牛奶倒进水里面,那整个牛奶就融入到水中了,对不对?然后分不清楚是牛奶还是水,是牛奶水,对不对?因为牛奶跟水充分的融合,这样的一个情况,已经分不出来是牛奶还是水,融合得非常非常的好,这个就是融入、融合的意思,相融的意思。

所以因为经过这样一个相融的过程,我们这个时候可以说牛奶就是水,水就是牛奶,因为融在一起了嘛,虽然叫牛奶水,但是里面牛奶就是水,水就是牛奶,对不对?所以就等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情况我们就称为“融相即性”,色跟空相融了,融合在一起,所以是空有双融、色空不二,空跟有双融得很好了。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说色空不二。空有那个“有”就是这边色的意思,色是有嘛,有色相。那空呢,就是跟刚才那个空是一样,所以就是空有双融。

我们常常听到空有双融,到底什么意思?就是空跟有可以融合得很好了,好像水跟牛奶可以相融,分不出是牛奶还是水,所以这个时候色空是不二的,因为色空双融了。所以《心经》才会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这边是讲“融相即性”啊,所以这时候的相,我们刚才讲了,牛奶就是相,然后空就是性,所以也是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我们常常也听到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也是融合的意思。这个相就是这边的色相,性呢我们一般就讲本体、空性,也是这边的空的意思。所以我们把这个相跟这个性、本性,相融得非常好,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就称为性相不二或性相一如。

可是“泯相证性”就不一样了。因为刚才的“融相即性”,虽然牛奶和水已经相融了;但是还有没有牛奶跟水的相,有没有?有啊!你看到一杯牛奶水的相。所以牛奶的相跟水的相都还在,都还依然存在,虽然它们融合得很好;但是那个色相还是在、空相还是在,只是色空不二、空有双融,但是空跟有,或者色跟空它的相还存在,所以是“融相即性”。

但是“泯相证性”就不一样,“泯”是泯除的意思,泯除、消除,完全没有了。就是因为泯除了相,才能够证到空。所以你真正的想要空性现前,我们昨天讲,你什么时候开悟,就看你是不是已经到达一切相不现,就是检验有没有开悟的一个关键,最主要的关键就是你开悟的当下还有没有相。如果有师兄说他开悟了,但是很多很多的境界相,那个都是相,不管他多高的境界都一样,都还在一切的相当中,所以他见空性的当下没有泯除一切相,就是没有“泯相证性”。

除非你泯除了一切的相,一切相都不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真心本性才能够现前。这是因为一切相是心的显现,不是心的本体;一切相是心的显现,显现不是本体。所以你只要说出你是什么相、什么相,什么境界相,都不是本体嘛,可见你没有真的见到你的真心本性,你见到的只是你的真心本性所现的种种境界相,所以没有开悟。

所以开悟一定是“泯相证性”,所以想要证性,证到我们的真如本性,或者真正的证悟空性,一定是泯除一切相,因为一切相是心的显现,不是心的本体。那你要回到心的本体,就必须要泯除一切相,才能够回归到本体。所以它这个差别很重要,也是我们修行一个检验的标准。

这样应该没问题了吧?没关系,有问题再问,我明天再解释一遍也没关系。

好,那另外就是“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这个“大千”,我们都知道三千大千世界嘛,是一个佛的教化区,三千大千世界。那这个“沙界”就是恒河沙,恒河沙是没办法数的,无量无边的恒河沙,不可数的恒河沙界,这么多无量无边不可数的世界。不管你有多少,尽虚空、遍法界的世界都一样,都是同样的情况,都是什么?海面上的泡沫、泡泡而已。这个沤,海中沤这个“沤”就是泡沫的意思,海面上的、浮在海面上的那个泡泡而已,不管你什么世界。在佛法来讲就是有三界、有六道嘛、有十法界、四圣法界,六道加四圣法界就是十法界。不管你是讲十法界,还是入了一真法界所显现的,或者是所谓的佛净土,佛净土也在里面哦,都是海中的泡泡哦。那你还要不要念佛?还是要念嘛,因为还是要发愿往生。可是我们要明白这个教理,就是念佛希望能够发愿往生,我们也要明白那个教理,那我们至少活着的时候是实相念佛,那真的往生的那个地方叫做实报庄严土,境界也比较高一点。所以有没有见空性或明白这个道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这一世修行的成就。虽然是无佛可成,可是还是要精进修行。

好,所以它这一句最主要就是告诉我们: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世界,包含了六道凡夫,还有四圣法界,还有一切的佛净土,也都是海上的泡沫。为什么?为什么是泡泡而已?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怎么显现的?从哪里显现的?从我们心意识显现的,六道轮回、四圣法界都是心识所变现的,那你说佛净土是不是变现的?是不是心变现的?是不是?对啊!“心净则佛土净”,你清净心变现的就是净土嘛,也还是你的清净心所变现的啊,没有一个不是心识所变现的,只是看你是什么样的心识,就变现出什么样的世界来;可是全部都是你心的变现。所以它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都是海面上的泡泡,浮在海面上的水泡,随时会破灭,它是虚妄不真实的——这个是最主要他要说这首偈子的目的:就一切的依报,不管怎么样的庄严、依报庄严,都只是海上的泡泡。

下面一句:“一切圣贤如电拂”,电拂就是闪电,在空中很快的闪电,闪完,那个闪电还会不会留在虚空当中呢?不会啊!刹那闪完,什么都没有留下来。所以一切圣贤祂们所示现的,祂们所做的一切的示现呢,都好像闪电一样,也不是真实有的。

那这个圣贤就是十圣跟三贤:圣就是十地,十圣位就是所谓的十地菩萨。那贤就是有三贤位嘛: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个我们称为三贤位。所以一般来讲,从初学佛一直到成佛,圆教来讲是有四十一个阶位;别教的话,就是有五十一个阶位,加上十信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上等觉,是五十一个阶位。

那圆教的话,别教的十信位就等于圆教的初住位,所以圆教的初住就等于别教的初地。到达初住或者是初地都已经能够示现八相成道。所以这边所谓的十圣或者三贤位,不管是十圣位还是三贤位,祂们的示现、祂们所有的示现,这些菩萨的示现呢,都好比空中的闪电,瞬间划过,丝毫的痕迹都不留。

那这是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祂们只是来示现,随缘示现、随缘化现、随缘教导众生,对一切佛菩萨的形象也不要执著。不管你家里供养的,还是你礼拜的佛,还是你修的本尊,任何一尊佛或者是菩萨,或者是护法、空行,不管是什么,全部都是空中的闪电——这个是重点!阿弥陀佛也是空中闪电哦。

所以如果我们有这一层的明白之后,我们就会修得都不执著,只是随缘修,然后不会抱着哪一个佛菩萨的形象不放,然后很执著在那边。因为常常有师兄问说“我家里又供这个、又供那个,我每天做的功课,是不是每一尊佛菩萨的圣号都要把祂念一下?等于说每一尊都Say hello(打招呼),有打招呼到?”或者他越请越多、越请越多,到最后说“哇!听说一尊就好了,因为佛性都是平等的,只要留一尊就好了”,然后他又开始伤脑筋了:“我到底要留哪一尊呢?”对不对?就是都著在那个形象上面。

哪一尊都一样啊,我们供养佛、礼敬佛是要提醒我们的佛性,跟那个泥塑、木雕的佛像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借着礼佛供佛,然后深入到我们的内在,开显我们的佛性,那个才是我们礼佛拜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开显我们的佛性。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人人具足;但是你怎么去开显它?可是你如果说只是把祂当作佛菩萨来拜啊,然后这样子来供养,祂好像跟你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你觉得祂是高高在上,然后我是凡夫。也不是啊!因为佛性平等的,都是同样。只是说你现在迷惑颠倒,然后佛菩萨祂是觉悟的菩萨、觉悟的佛,只是差在迷悟的差别;可是佛性都是平等没有差别的。

所以这一句话最主要的意思就是要提醒我们,不要著在任何的那个形象上面。那刚刚那个一切的世界也是,像我们都会觉得净土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这个世界当然更真实啊,对不对?它是更坚固、更真实的,不然你们为什么要买房子?如果这个世界不是真的,是泡泡、梦幻泡影,你会买房子吗?就是觉得它是真的嘛,然后我活着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可以居住嘛。我们没有说对不对哦,因为我也有买房子,我们只是说如幻的买、如幻的住,要知道一切都是如幻的,好像海面上的泡泡一样,对它不执著。

因为你活着一定要住嘛,那买房子没有什么错啊,只是说我们的观念里面,是不是把这个世界当作是真实的、非常坚固的?要不然我为什么要拼了一辈子的努力,然后置产嘛,买什么、什么、什么嘛,等等等,太多了嘛!那就是我们忘记它是如幻的,我们就是又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然后又开始对它执著起来了。所以身外之物,我们就是有对财物的执著;然后更难舍的当然就是亲人嘛。那亲人也是,也是闪电啊,也一样不要执著。

所以它这边最主要就是告诉我们,不论是正报、还是依报,世界是依报,我们的身心是正报,不管是凡夫一直到佛,一直到这些佛菩萨的示现,全部都是像闪电一样的,不是真实有。所以一切的身心世界就像彩虹一样:看起来很缤纷、很绚烂、缤纷灿烂、很绚丽;但是都是如幻、虚妄、不真实的。

这就是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告诉我们:对一切的身心世界不执著。所以佛法真的让人最难理解的就是…,因为我们昨天说:没有生死可断、没有涅槃可证嘛,然后无道可修、无佛可成。那完蛋了,那到底还要不要修?所以我们今天要进一步的说明。佛法最难就是难在它一下说有、一下说空,然后一下又说其实空有都不对,中才对,中道才对;然后最后也说连中道都不能够存在,那你说怎么办呢?然后一下子说要精进修行,然后一下又告诉我们其实无道可修;一下子教我们要发愿成佛,然后又告诉我们说无佛可成。哎呀!怎么办呢?说要了生死、出三界,然后又跟我们说没有涅槃,没有菩提可证。那请问我们了生死、出三界,到底要到哪里去啊?没有菩提、涅槃可以证啊,那你了了生死、出了三界,究竟要到哪里去?对不对?

所以就是弄得我们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尤其是初学的,他看不同的经论,一下说空、一下说有,真的很混乱,不知道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嘛,对不对?怎么简单,说说看?其实很简单,就看你有什么执著,佛就是对你说什么嘛,很简单。当你执著一切是实有的时候,佛就告诉你自性是空的,一切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破除你以为一切因缘所生法是实有的执著。所以当你抛弃了实有的执著之后,你又抓住那个“空”不放了,所以这个时候佛再告诉你,是如幻有,在你的空性当中还可以如幻的显现一切的妙有,所以你不要落在那个空边。第一个离开实有的边,第二个离开空边。

那到底我应该是要选择自性空呢?还是要选择如幻有呢?我到底要选哪一个才对呢?这两个哪一个才对呢?陷阱哦!不要随便回答。这个时候佛就跟你说了:其实空有两边都不能执著,其实空有都可以…,我们刚才讲了嘛:这两个可以融合得很好的,自性空跟如幻有可以同时存在的,你不用选边站,你不用选择自性空还是如幻有。诶,它们可以同时存在,可以融合得很好,就是空有双融,这个时候就是中了嘛,就是中道,对不对?自性空跟如幻有同时存在就是中了嘛,因为不落在有边,也不落在空边,这个时候就是中道。

可是佛又告诉你,这样也不对(台语)。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你还有色空的相也不行啊。空有虽然双融得很好、融合得很好,可是你还有空有相,有空相、有有相,也还是不究竟。所以你要再把空有的相再泯除,我们刚才讲的泯除一切相,你的真心本性才能够现前。所以这个时候告诉你,连刚才讲的自性空、如幻有,都不可以存在了——虽然这个是中道;但是连中道也不存、也不能存在,泯除一切的相,中道还是相嘛。不管是空相、有相、还是中道相,都是相,一切都还是要泯除。

只是说这边的中有两种:一种叫做“但中”,一种叫做“圆中”。那刚才讲的要离开的那个“中”是但中(但是的但),它是离开空有两边,摆中间,你不选择两边站、两边靠,你就是站中间。所以这个但中呢,是相对空有两边来讲的,它就只有一点,对不对?空一边、有一边、中间一边,就是都是只有一点。

但是那个圆中呢,它就是无量无边的,任何一个都是可以当作一点,因为它已经没有昨天讲的那个相待,它是绝待。相待就是空有是相待、色空相待、性相相待,都没有进入绝待。可是圆中的话就进入绝待究竟的真理,究竟的证悟空性。绝待的意思就是说,这时候的圆中是从这一点出发它可以连接无数点,因为它没有相待的空有两边跟它相对。空有两边跟它相对,它只能有一点;可是这个时候它可以无量无边,整个虚空法界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的。

所以我们说要安住在当下,其实就是安住在这一点,这一点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就是圆中的这个“中”,就是这一点,这一点就是一切宇宙的起源,一切的源头都是回归到最后的这一点。

那我们昨天也讲说你安住在当下,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嘛,因为我们的自性本来没有生灭,本来清净,本来圆满具足一切,你就安住就好,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你安住在这个当下,其实就是在圆中的这一点,它是一切的来源。

所以我们返本还源,一直回,到底回到哪一点呢?就是回到这个圆中的这一点。所以这个时候佛就没有话说了,祂就说“不可说、不可说!”为什么?因为你就是源头了,所以没有什么好说的,你已经回到你的源头,然后你就是源头了。所以当然这时候就不用再说什么了嘛。前面因为你有执著,所以要破你的执著:先破有、再破空,然后说空有都不对,空有双融,还是不对,因为你还有相,还有空有的相;然后再破,破到都没有东西可以破了,你就终于回到你的原点、你的源头。所以才说这个当下是一切相不现了嘛,因为一切相也是从这个源头显现出来的。所以你回到源头的那个当下,一定没有一切相的。然后你再从你这个源头再现出一切相,这个时候就是佛菩萨的显现了,对不对?

既然是一切本自具足,所以这时候你不管是智慧啊、慈悲啊,就是任运的生起大悲心,都是任运哦,没有丝毫的造作叫任运。因为你本自具足,你又回归到你原来的源头,从你的源头本来就具足一切什么功德啊、什么智慧、慈悲、什么神通妙用、什么善巧方便,一切的一切。德能就是功德能力,全部都在里面。因为它本来圆满具足一切,没有一个缺少的。从这边任运再生起大悲心,然后用你的智慧、善巧方便来利益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都是随缘化现的,没有说你自己要干嘛,因为没有我了嘛,所以都不是自己的意思啊,对不对?都是随众生的因缘,作种种不同的化现。

所以我们刚才才说,一切的圣贤如电拂,就是一道闪电嘛,你任何一个化现就是一道闪电,划过长空怎么样?了无痕迹。没有一个我在度众生,然后很多众生给我度,然后又是什么…。都是如幻的显现,然后都是从源头直接从体起用,所以很简单嘛,对不对?有没有迷惑?没有迷惑啊。该说空的时候说空,该说有的时候说有啊,然后空有都不执著,最后连中道也不存,就是这样。整个学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关一关的过,然后一个一个的执著破,破到最后就一切相不现的时候,我们就回归到我们的真心本性了。其实不难,对不对?

好,那我已经回答了两个问题,都说完了。不满意可以再跟我讲,我明天再继续发挥。

好,那我们就回到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舍利子啊!这五蕴诸法,当体即是真空实相,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昨天解释了舍利子,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说了嘛。因为舍利子就是在说这个,就是要带出这一段佛的开示。前面虽然说了照见五蕴皆空;但是有人听了会以为是因为照见才达到五蕴空的。就是说五蕴本来不是空的,现在因为智慧的观照,才见到了五蕴的空相,所以呢是五蕴灭了,空相才现前,会有这样的误解。

有的人听到前面说照见五蕴皆空,是因为照见五蕴才空的,五蕴本来不空,因为有智慧的照见,所以它才空的。那就误会很大了嘛!对不对?所以才要进一步地说:其实这些五蕴诸法呢,当体就是真空实相,不是五蕴诸法灭了,然后空相才现前;而是五蕴诸法的本身,它本来是没有生灭的,五蕴诸法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所以不是说五蕴灭了,然后空才现前,那就是有生灭——这个是误解。所以才要进一步地说明这一段话。

那这里的“是诸法”就是指前面说的五蕴,还有我们接下来后面要讲的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智得。就是后面“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就是一切它这边讲的诸法,“是诸法”这些诸法,就是从五蕴一直到最后的无智亦无得那个“智得”,全部都是现在讲的诸法。所以“是诸法”,是连接后面那一大长串,都在这个诸法的范围里面。

那这些诸法,是空相,空就是指第一义空,等一下我们会解释什么叫第一义空。那相呢,就是指生灭、垢净、增减这个六相。所以经文的意思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智得等等法,当体即是真空实相。所以不是这些诸法灭了,然后空相才现前,不是!而是这诸法的当下就是真空实相,当体就是第一义谛,就是真空实相。所以在这个第一义空当中,哪里有生灭、垢净、增减六相可得?因为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所以就没有所谓的生灭相,或者是垢净相,或者是增减——这个六相是了不可得的,在这个第一义当中是不可得的。

那这里的空呢,就是指第一义空,什么是第一义空呢?第一义空的意思就是:不但我空了,法也空了,最后连空也空了,这个就是第一义空,也就是所谓的“俱空”。所以这里的“是诸法空”呢,指的就是这三空:“是”是说明我空,“法”是说明法空,“空”呢就是俱空。就是刚才讲的我空了,法也空了,连空也空了;不但我、法都空了,连最后还有空嘛,因为我空、法空,还有一个空,对不对?不但我空了,法也空了,然后最后连空也空了,这就是所谓的三空。

那这三空在“是诸法空”这几个字当中,就已经说明这三空是在里面了。为什么“是”是我空呢?就是现在说照见五蕴皆空也好,或者前面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等等,都是有一个能观的我,对不对?能观的我,然后那些从五蕴,刚才讲“是诸法”那个诸法从五蕴一直到最后的智得,是我所观的对象。法是我所观的对象,我是能观的主体,我观什么呢?观诸法,从五蕴开始每一法,是有一个能观的我,还有一个我所观的诸法。

所以这个“是”就是说是这些诸法嘛,那是谁在观这些诸法呢?就是有一个能观的我啊。那这边讲“是法空”,就是能观的“我”空了,所观的“诸法”也空了,然后最后呢,连空也空了。这“空”是第一义空嘛,第一义空我们刚才解释了是俱空嘛,就是我、法不但空了,连空也空了。所以是、法、空这三个字就说明了三空的道理。

像我们修法门也是啊,我们说起什么观想,然后你观照什么对象,有一个所缘境,那个就是你所观的对象,你修的那个对境就是所观境。那有一个能观的主体就是“我”在观。那现在告诉你能观的我不是真实有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所观的诸法刚才讲了,已经当体即空了,所以所观的法当然也是法空,也不是真实有的。既然“我”不是真实有,是空的,“法”也不是真实有,法也空。那还有一个空怎么办呢?再把“空”空掉,就是第三个空,就是俱空的意思:我、法空了,连空也空了。

所以,在第一义空这个当中,没有生灭、垢净、增减六相可得,也就是说在三空当中,五蕴诸法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这段话的意思。

听懂了没(台语)?不懂,所以要举例子。就好像冰跟水的关系,我们打个比方就比较懂了。冰跟水的关系,就是水慢慢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凝结成冰了嘛,慢慢、慢慢凝结成冰。然后凝结成冰之后,温度升高之后它再慢慢、慢慢融化成水。冰跟水的关系:冰是水慢慢凝结成的,然后又慢慢再融化成水。所以我们把冰比喻成诸法,把水比喻成空。

那这个冰如果已经融化为水的话,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再去讨论说:诶,那个冰它是长得什么样吗?长得什么样就是说它目前是融化了呢?还是凝结了呢?还是说那个冰的状态,它是透明、晶莹剔透的冰呢?还是它是看起来很朦胧、然后很混浊的水凝结成的冰呢?还是说这个冰有多厚、然后有多薄,要不要讨论这个?已经融化成水了,还要不要讨论这个六相?还要不要讨论?冰已经融化成水,还要不要讨论冰长得什么样?不用,对不对?所以就比喻刚才讲的那个诸法,在这个三空当中当然就不用再讨论它的生灭、什么垢净啊、什么增减,这个六相也不用讨论了。所以我们就用这个比喻来说明,不用再讨论,因为这时候的冰相不可得。

好,所以我们再详细来讲。是冰的时候呢,看见的是它的融结的状态、明暗的状态、厚薄的状态——这一共是六相。融结就是指冰慢慢融化,冰慢慢融化成水就没有冰相了嘛,所以这冰相就灭了,对不对?如果水慢慢凝结成冰,这个就是冰产生了嘛,所以这个就是生灭相,用这个冰的融化或者是凝结的状态,来说明刚才的那个生灭相、冰的生灭相。

然后明暗就是指冰的透明或者混浊的状态,这个就是垢净相。它是清净的纯水凝结成的那个冰块就比较晶莹剔透,比较透明一点;如果是那个肮脏的水、混浊的水所凝结的冰块就看起来很混浊——这个就是来比喻它的垢净相,是污垢的、还是清净的这个相貌。

那这个水慢慢结成冰,它就越来越厚,水慢慢凝结成冰的时候,它就越凝结越厚、越厚,冰越来越厚;可是它冰融化为水的时候,冰的厚度就慢慢、慢慢变薄嘛。这个厚薄呢,就是说冰块的体积增加了,或冰块的体积减少了,这个就是说明它的增减相,用这个来比喻。

所以冰既然是比喻诸法,水比喻空的话,那就是当冰化为水的时候,是没有融结、明暗、厚薄六相可得。就好比诸法在这个第一义空当中,或者在这个三空当中也是没有生灭、垢净、增减六相可得。因为它本来没有生灭,本来是不垢不净,本来不增不减,当然就不用讨论它的生灭相。

就好像说那个阳焰,阳焰知道嘛?你们夏天很热、很热的时候,水蒸气蒸发在路面上,你远远看好像有水,水蒸气这样一层一层的水,在那边浮动,远远看好像有水,那个叫做阳焰的水。然后你眼睛生病了,飞蚊症,看虚空中有种种的不管是花朵啦还是什么啦,我们就比喻说虚空的花朵,是因为你眼睛生病了,生病了你才看虚空中有种种的花朵,或者是种种的形象出现。阳焰的水、虚空的花,请问本来有没有?没有啊!对啊!本来没有啊,本来没有我们要不要讨论它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灭?要不要?阳焰的水什么时候生起来?什么时候没有阳焰的水?要不要讨论它的生灭?不用!因为根本没有嘛,就是这个意思。

诸法当体即空,它本来没有,它是本来空的,所以你根本就不用讨论说它的什么时候生灭、什么时候垢净、什么时候增减,不用讨论;因为它本来空,就好像阳焰的水、空中的花,本来是空的,当然就没有所谓的生灭相可以讨论,意思就是这样,应该有点懂了。

那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讲的话,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以一心三观的角度来看“是诸法空相”,现在大家一心三观都很厉害了,对不对?前面照见五蕴皆空,都已经空掉了嘛。所以现在诸法就是假观,因为有万有诸法的显现,这个是如幻假有嘛。那诸法空相这个“空相”就是空观:虽然有诸法的显现,但是诸法当体即空,这个就是空相,显现的当下就是空的。诸法,不管是五蕴一直到智得,这个一切诸法呢,显现的当下即空,这就是空观嘛。虽然有诸法的显现,但是诸法当体即空。

有诸法的显现就是非空,因为有诸法的显现,非空;但是诸法又当体即空,即空就是非有嘛,非空、非有——即中,对不对?就是中道,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自性空跟如幻有怎么样?同时存在,空有不二、空有双融,这个就是中。所以非空就是即有,非有就是即空;非空非有就是即中。那非空就是即有,不是空嘛就是有嘛,即有。非有就是没有,就是即空,所以又是即有、即空、即中。

因为天台最喜欢讲这个:即空、即有、即中,所以我们要稍微解释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是自性空跟如幻有同时存在,它就有所谓的即有、即空、即中,这就是所谓的一心三观。我们也可以从这边下手来观照诸法空相,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好,所以它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可以来看。我看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好了,因为下面要讲有为、无为的角度来看,那个就要讲很久,可能今天讲不完,我们今天就提早几分钟下课。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