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21、(卷六)四无量心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台北新店

二○一一年一月二日

我们今天开始介绍《释禅波罗蜜》卷六。卷六第一个部分是“四无量心”,第二个部分是“四空定”,我们今天介绍四无量心。

哪些人会修四无量心呢?虽然我们每天有念法本,像密教的法本一开始,不管你修哪一个本尊,都是先念皈依啊、发心啊,就是发四无量心;或者是早晚课也是有,就是四无量心念一遍,或者是念三遍;可是不管修几年下来,四无量心也发不出来,它其实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先介绍哪些人是修四无量心,它分世间还有出世间的修行人。

世间的修行人,就是所谓的凡夫或者是外道,他们修四无量心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像那个性格喜欢高胜自在的,高,就是所谓的高高在上,喜欢高人一等这样的性格;胜,就是殊胜,他是什么都喜欢最好的、最殊胜的;自在,就是他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喜欢被人家管,只有他发号施令,没有人家命令他的份——像这种乐高胜自在的性格,他就会很喜欢当大梵天王,所以他如果死后生在色界天,他就希望他能够当大梵天王。

可是如果你的禅定力在生前修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如果你没有修四无量心的话,你也一样没有办法当大梵天王,原因是你修禅定很高,但是你只是自己独善其身,自己的定力很高,但是对于众生你没有丝毫的功德可言。所以想要当大梵天王,不但要有四禅的定功,还要再加上四无量心。因为四无量心修的是我们心缘十方众生,心缘十方众生,对他们修慈、悲、喜、舍,这个功德累积得才会快速,这样才能够当大梵天王。这个是以世间的凡夫或者是外道修行人他会走的路。

可是佛弟子,他们的目标不是大梵天王,是小乘想要自己解脱,或者是大乘想利益众生,都必须要修四无量心。那你说小乘自利就好了,为什么还要修四无量心呢?如果他只是修四圣谛啊、十二因缘啊,没有修四无量心的话,他也很难证涅槃,为什么呢?因为调心功夫不好,他只是修四禅八定,但是他想要调伏他的贪、瞋、痴,或者是断我执,如果没有修四无量心的话,是比较困难达到的;而且证涅槃他也需要福德,修四无量心也是能够快速累积他的福德。

我们知道小乘主要是断我执才能够出三界,断我执才能断烦恼障,小乘的三善根就是无贪、无瞋、无痴。那你说直接就无贪、无瞋、无痴也是很难做到。所以如果能够常常的心缘十方众生修慈悲喜舍,他自然那个“我”的影子就会比较少,然后调伏贪、瞋、痴烦恼当然也就比较得力,因为我执没有那么重的话,当然就没有贪瞋痴。贪瞋痴是由我执来的嘛,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佛弟子的小乘也是一定要修四无量心,他才能够证得涅槃。

那大乘以利他为主,当然更不用说了,是以大悲心为根本,当然就一定要修四无量心。

那我们刚刚说:哪些人必须要修四无量心?就是凡夫、外道、小乘、大乘的佛弟子都要修四无量心,但是目的不一样。

那什么时候修呢?什么时候修四无量心是最适合的时机呢?你说我得欲界定、未到地定,在定中修四无量心,是不是合适的时机呢?这时候定功太浅,没办法获得任何的功德。所以如果你在欲界定、未到地定当中修四无量心,效果不好,累积功德不快,因为定功太浅。四无量心是在甚深的禅定当中才能够发起的,所以你的定功至少要在初禅以上,才能够发起四无量心。这下我们就知道答案了,刚开始讲的,为什么我们发不起来?就是因为没有证初禅,很简单。

那为什么要证初禅以上,才可能发起四无量心呢?那我们就要回到初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先讲初禅,为什么至少要得初禅才发得起来呢?那就是因为初禅有觉、观、喜、乐、一心这些支林,你在觉观当中修四无量心很快,为什么?因为觉观就是心的分别,这时候你要分别一切众生的苦,就很容易生起悲无量心,因为悲是拔苦,觉观的分别能够善于了知一切众生的苦到底苦在哪里。我们现在没有办法了解呀,我们自己都苦得不得了,都很想把苦看能不能转移掉。所以我们没有甚深禅定的功夫去观察每一个众生身心的苦,我们看的也只是他外表的苦、他跟你诉说的苦,可是他内心的苦你也看不见。我们没有天眼通,只可以看到人道很粗浅的苦,可是其他的呢?地狱、畜生或者天人的苦,你看得到吗?也看不到啊,所以你怎么拔苦呢?所以除非你有觉观这个分别,这样甚深禅定当中的观察,你才能够了知一切六道众生他到底是苦在哪里?深切地了知他们的苦,你那个悲切的心才能够生得起来,这时候悲无量心是很自然就能够生起。

不然我们在《广论》的时候,什么思惟三苦、八苦,也是一样没办法理解他们的苦啊,都是很表相的或者很粗浅的苦,但是那个苦的深刻性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禅定的功夫不够,所以观察得不够微细、不够深刻。

那喜支呢,就是你在初禅的喜支当中,当然很容易就生起那个喜无量心:希望给一切众生欢喜。

乐支的时候,就是给众生快乐,就是慈无量心嘛。所以你一有初禅的乐支,你自然就很容易生起慈无量心。慈就是给众生快乐,你自己在这个乐受当中,当然就比较能够生起“希望一切众生快乐”这样的一个慈无量心。

那一心支,就相对舍无量心来说。你那个心安住在一心当中,当然舍无量心就很容易生起。

这个是以初禅来说,所以我们才会说至少要证得初禅,是相对初禅的五支来说的。

另外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分别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初禅的觉观,容易观察一切众生的苦,所以它容易成就悲无量心;二禅是以大喜为主,当然就容易生起慈无量心,所以在二禅的喜心当中来修喜无量心,就容易成就;那三禅是大乐嘛,你在大乐当中当然很容易就生起慈无量心,所以慈无量心这个时候来修,很快就能够成就;四禅——舍念清净,当然就是修舍无量心是最快速成就的。

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证到初禅以上,才能够成就四无量心的原因在这里。那我们也相对的知道,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成就的原因,就是没有办法证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另外,在禅跟禅中间的中间禅,那个时候修四无量心也是很快能够转念,能够成就四无量心,也是可以的,就是在每一个中间禅的部分。

所以我们现在就介绍了哪些人会修四无量心,还有就是什么时候修四无量心它是比较合适的。

我们接下来就要介绍怎么来修了。修也有方法,就是怎么修慈无量心呢?慈心既然是希望一切众生快乐,那我们在修之前就先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快乐。这样发愿完之后我们就入定,看你能够入几定,就是初禅以上都可以,你就先入定。那我们还没有定的话怎么办呢?那就看你之前修的是什么法门,你修六妙门的你就先数息或者随息,到你身心非常宁静的时候,当然最好是初禅,可是你要熏修的话,你就先修到你的身心比较宁静,那个时候你就发愿,然后再开始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那我们就先观想,发完愿之后,我们在定中就观想我们最亲爱的人他(她)受乐的情形,就是观想他(她)非常快乐的样子,那种情景;你观想起来之后,你就观想中庸(就是不是亲人也不是怨敌这样的一个对象,我们称为中庸)也受乐;中庸也观好了,就第三个,就是你的怨敌,观想你的怨敌非常快乐的样子;怨敌也可以观起来,最后观想一切十方众生都受乐的样子,这就是慈无量心它的修法。

你也可以把这个心慢慢地扩大,最先是观想一个人,然后慢慢扩大,十个人、百个人、千个人、万、亿;一个聚落的人、一个国土的人,慢慢扩大,一个阎浮提的人、一个四天下的人,最后是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都受乐的情形。就是把我们的心量再扩大、再扩大,扩大到整个法界,最后就是十方无量的众生都是受乐的情形,就这样不断不断地熏修。

悲无量心也是同样的方法:第一个是缘最亲爱的人,第二个是中庸,然后怨敌,最后是十方一切众生。悲是拔苦,所以你也是要先发愿:希望能够除一切众生的苦。这样发愿了之后,再观想自己最亲爱的人受苦的样子,一看到你最亲爱的人受苦的样子,你就会心生不舍,那个悲愍心很快就能够生起,希望能够除他(她)的苦,这时候的悲无量心就能够生起。所以当你观想最亲爱的人受苦的样子,那你心不忍、心不舍,因此生起悲心想要除他(她)的苦;当这个心念生起了之后,然后你就到下一个——就是中庸,然后怨敌,到十方一切众生,这个是悲无量心的修法。

那喜呢?就是希望一切众生欢喜。其实它这个是有次第的,我们刚才说慈无量心是希望一切众生快乐,所以你在修慈心定当中的时候,你是可以观想一切众生都很快乐,一直扩大、一直扩大,扩大到一切众生都受乐的样子,一切众生都很快乐。你在定中是这样子,可是你出定之后就不是这样子了,你看到这个众生也苦,那个众生也苦,不是大家都很快乐。你在定中是大家都很快乐,你可以这样观想,可是出定之后,大家都很苦。所以这个时候就要修悲无量心,它是从这边来的,它是一个接着一个,很自然的就生起。看到众生苦,那你就希望除他们的苦嘛,所以这个悲无量心很自然就能够生起。所以你在定中也可以作这样的观想,就是慈无量心,然后他们也不是真正的都很快乐,然后也希望继续观除他们的苦。

除他们的苦之后,就能够得到快乐;然后得到快乐的时候就能够生欢喜。所以第三个喜无量心,又是从悲无量心这样子延续下来的,因为他(她)的苦被除了之后,他(她)才可能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才容易生起那个欢喜心。所以悲无量心修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再继续修喜无量心,就是苦除去了之后,自然就能够生起欢喜。所以我们同样地也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心生欢喜。然后开始观想我们最亲爱的人苦除去了之后,得到了快乐,然后在快乐当中生起欢喜心。

这个能够观想起来,就观想中庸的对象也能够生起欢喜心,然后怨敌也能够心生欢喜,最后一切十方众生也心生欢喜。这就是喜无量心。

慈、悲、喜、舍,接下来是舍无量心是怎么来的呢?前面我们观想众生受苦受乐的时候,我们也同时会生起忧喜之心,对不对?看到他痛苦,我们就生起忧悲的心嘛,看到欢喜,我们也生起喜心,那这个忧喜的心也是属于烦恼。所以我们只是修慈、悲、喜心的话,也是很难解脱的,为什么?你心都跟烦恼相应,不管是忧、还是喜,它都是属于烦恼。那如果众生也只是只有慈、悲、喜,他也没有办法真正的安稳,所以心能够真正得到安稳,就是不苦不乐才是真正的安稳,就没有忧喜之心了,这个才是真正的安稳。我们自己本身修行人来讲,也能够解脱这个烦恼——忧、喜等等的烦恼,就是在这个舍心当中,所以我们才要继续修这个舍无量心。

这个舍是舍什么呢?就是舍前面的慈、悲、喜这三心,要把它舍弃,然后安住在不苦不乐的舍心当中,这就是延续慈、悲、喜这样一路下来,最后就要修舍无量心的原因在这里,我们自己本身才不会跟烦恼相应,然后给众生也是真正的安稳。

所以我们要舍弃这个三心,然后先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微妙的舍心。发完愿之后,也是同样的先观自己最亲爱的人不苦不乐的样子。把他观想起来之后,也是一步一步的,然后中庸、怨敌,最后十方一切众生,也是得到微妙的舍心,这个就是舍无量心的修法。

我们最后讲修这个四无量心有什么功德呢?在《阿含经》里面谈到:如果入慈心三昧的人,现世能够得到五种功德,哪五种功德呢?第一个是入火不烧,就是在火里面也不会被烧到;第二个是中毒不死,中了毒也不会死掉;第三个、兵刃不伤,兵器、刀刃,就是所有的武器都伤不了他;第四个、终不横死,就是临命终时,他不会遇到横祸而死;第五个是善神拥护,随时他的身边都有善神来拥戴保护他——就是这五种功德,这是现世有这五种功德。

那未来世的功德呢?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如果生在色界天的话,他可以当大梵天王,这就是未来世的功德,这都是以世间法来讲。

那出世间法,就是我们一开始上课已经介绍过了,如果是修解脱道或者是菩萨道,都能够证阿罗汉果、辟支佛,或者够最后成就佛果,四无量心都一定是必须要的,所以这个功德是一定包含在里面。

我们今天就介绍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