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1、修六行观,中间禅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我们在证初禅之后,要在定中来起观,就是所谓的“六行观”。

首先,我们要复习一下,那个初禅它是怎样证得的?初禅证得,是因为十六触,任何一触产生了之后,你任何的一触什么时候发,你就是发初禅,十六触的任何一触,初发的时候证初禅。所以我们就知道,初禅它是由身体的触,身触所产生的,而生起的这个初禅。

所以,初禅的五支就是觉、观、喜、乐、一心,这个五支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十六触的任何一触,发生的时候产生的。初发的时候是“觉”,那你怎么知道你是发了十六触的哪一触呢?详细去细心分别,这个是“观”,由觉观而生起喜、乐。所以我们知道初禅的喜乐,是从觉观来的,那觉观是由身触来的,十六触来的,所以如果没有十六触的话,就没有初禅的觉观,也没有初禅的喜、乐、一心,这个我们首先要了解。

那我们了解了初禅是怎么生起的,我们才可以跟二禅来做一个比较,初禅它为什么叫苦粗障?二禅为什么叫胜妙出?苦粗障,是指初禅来说;胜妙出,是指二禅来说,两个互相做比较,我们才知道怎样来厌离觉观,就是所谓六行观的内容。

各位看屏幕,就是现在在介绍六行观。既然知道初禅的五支是由觉观而有的,就是由身触来的,所以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身体的触受上面的话,我们是永远都证不了二禅,这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师兄他打坐,坐了一辈子,他就是坐上去,然后很舒服,从此到此为止,再也不进步了,所以他每次一上座,就是在搞身体的感受,那个他最多最多,如果他那个身体的感受,能引发所谓的初禅五支,就是觉、观、喜、乐、一心的话,他这辈子的成就,禅定的成就,就是初禅为止,永远不可能再进步,因为他一直在搞身体的感受,一直停留在那个十六触的状态跟境界当中,虽然它能引发身心轻安、喜乐,但是它很难再进步。

所以,一旦证初禅的话,我们就要厌离初禅的觉观,因为初禅的喜、乐、一心是由觉观来的,所以我们只要能厌离觉观,初禅的五支就会消失,然后就能有机会进入二禅。二禅的话,是已经完全没有身识的感觉了,初禅没有鼻识、跟舌识,可是还有眼识、耳识、跟身识,所以它有身识,身体的那个识存在;眼识、耳识、身识,这是初禅。到二禅,眼识、耳识、身识没有了,你才可以进入二禅,所以二禅它只剩下意识,只剩下意识,第六意识、眼、耳、鼻、舌、身、意的那个意,所以前五识它其实已经暂时停止活动了,它不没有了,它是暂时停止活动,所以他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二禅当中是不起作用的,因为进入禅定的状态,所以他只剩下意识的状态。

那他这时候的意识,是怎样的状态呢?就是清净,内心清净的状态。那他这个二禅的内心清净怎么达到呢?就是它一定要远离前面五识的作用,只剩下意识清净的状态,才能入二禅。所以,如果说我们一直停留在身体的感受上面的话,身体触受上的话,我们就知道,是不可进入二禅的。所以,我们在初禅的禅定当中,就要好好地来修这个六行观。

初禅的觉观是苦的,为什么?因为它对深入禅定的心来讲,它还是一种动荡。所谓的苦,第一个“苦”,苦就是有逼迫性,逼恼我们的身心,我们称为苦,可是对我们一个很深禅定的那个心来讲,觉观是一种动荡,它会障碍内在的清净,所以我们说它是苦的,必需要厌离。

初禅的喜乐是由觉观而生起的,跟二禅的喜乐不同,二禅也有喜乐,但是它由内在清净而发的,所以相对二禅内在的清净而发的喜乐来讲,初禅的喜乐是粗糙的,二禅的喜乐是微妙的,这就是第二个,苦“粗”。

第三个“障”。第一个苦,第二个粗,第三个障。障就是障碍,障碍什么呢?觉观障碍二禅的生起,觉观障碍二禅内在的清净,让它没有办法生起,没有办法进入二禅,所以觉观它是进入二禅的一种障碍,引发我们内在清净的一种障碍。

胜妙出,是指二禅的状态。那以定心来讲,刚才讲,觉观会扰乱我们的定心,所以它是苦的。二禅进入内在的清净状态,所以它是殊胜的,这个殊胜,是相对初禅那个觉观的苦来说,障碍禅定的定心来说的,它是苦的,二禅它是殊胜的。二禅的喜乐,是由内在清净而发的,所以它是殊胜的。

第二个“妙”,就是微妙的意思,是指二禅的喜乐来说。相对初禅的喜乐,是由觉观,身触而来的,所以一个是粗糙,一个是微妙的。

“出”,就是出离,从哪边出离?从觉观的障碍当中出离,从初禅进入二禅,只要能进入二禅,就能出离觉观的障碍,这就是胜妙出的“出”的意思。

苦粗障、胜妙出,这六个就是在我们证入初禅的禅定当中,好好来思惟观察,绝对不要受着。

我们继续看后面的所谓的“三行”。

第一个是“不受不着”。就是对觉观的情况,或者初禅的五支,那个喜乐的状态,我们不耽著在里面,不产生贪爱、贪染的心,这样我们才可能从初禅进入二禅。

而且我们要好好地呵责,第二个是“呵责”。呵责什么呢?呵责觉观的障碍,因为觉观就是障碍我们没有办法进入二禅,为什么不能进入二禅?就是因为它停留在身识的感觉,身触的感觉,所以没有办法进入二禅,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呵责觉观的障碍。

好好地来观察分析,怎样来观察分析呢?就是六行观,观察苦粗障、胜妙出,修这个六行。还有三法,三法就是不受不着、呵责、还有观察分析,这个三法。

修六行观,行三法,这个就是在证初禅的禅定当中,做这样的思惟观察,好好地来分析观察、思惟。

在这个思惟观察的过程当中,初禅的五支就会消失,因为你一直呵责,呵责那个初禅的状态,所以初禅的觉观就会消失,初禅的觉观消失,当然由觉观而生起的喜乐也会消失,一心也会消失,所以你修六行观的这个过程当中,慢慢地觉观消失,喜乐、一心消失,初禅的五支就消失了。

在二禅还没有生起之前,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是一心一意思惟、观察、分析这个六行观,跟这个三法,千万不可以离开这个六行的内容,为什么它非常重要呢?因为你一离开了六行观,你就会很容易生起那个忧愁、悔恨的心,就是初禅的五支消失了,然后你就后悔,我好不容易修到初禅,然后现在没有了,那怎么办?它如果再不回来,怎么办?就会忧恼,开始忧愁嘛,然后后悔说:我不应该让初禅的五支消失。如果是让我们的心生起忧悔的心的话,我们就永远都不可能生起二禅,所以它非常非常重要,永远没有办法进入二禅,如果我们后悔、忧恼的话,二禅永远发不起来,那可能你再入定,连初禅也发不起来。有的定力好一点的,善根比较深厚的,他再坐,还可以再证到初禅,可是有的情况,有一些禅定功夫的底子没有这么深厚的话,他可能一生起忧悔的心,连初禅都没有了,从此以后要入初禅也难,也不可能证到二禅,所以这个中间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来修六行观,千万不能让我们的心生起忧恼、忧悔,就是后悔。

所以在初禅消失,二禅还没有生起这个中间,有所谓的中间禅,中间禅修什么呢?就是修六行观,所以中间禅有一个名称,叫“无觉有观三摩地”,或“无觉有观三昧”。这个无觉有观,这个“观”,就是指六行观,这个时候是有观的,观什么?观六行的内容,苦粗障、胜妙出,这六个内容,是在中间禅,你的心就是在这个六行观里面,所以你永远不可能生起忧悔的心,你才可能顺利地进入二禅,所以这个中间禅称为无觉有观三摩地。

都听清楚了吗?我们现在就练习,今天来练习六行观的内容。

我们明天再继续介绍接下来,你修六行观之后,接下来是怎样进入二禅的,明天再详细介绍,我们今天不要讲太多,等一下记不住,我们现在来练习六行观怎么修。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