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2、一知息入,二知息出:对数息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我们目前进行的是十六特胜,十六特胜的第一、跟第二。第一是知息入,十六特胜第二个是知息出,息入、息出,就是知道我们的呼吸,吸进来的状况跟吐出去的状况,这是十六特胜的第一跟第二,我们昨天练习了两个。就是随息的时候,从数息进入随息之后,观察呼吸的状况,吸气跟吐气的情况。

昨天我们练习的是第一个,知息入是粗,知息出是细,知息出入的状况,就是吸气的时候是比较细(粗)的,吐出去的是比较粗(细)的。第二个,是吸气进来之后,我们的身体是变得比较轻,吐出去气之后,我们的身体是变得比较重,这是昨天练习的。昨天答错的,可以今天再体会一下,是不是吸进来之后身体变得比较轻,吐出去身体变得比较重。

除了这个以外,我们再练习一个新的,就是知滑涩。滑涩,滑就是很顺畅,你的息,你的呼吸,那个息吸进来之后是非常顺畅的,还是不顺畅的?那个涩,就是非常艰涩,不滑溜,那个叫涩,所以我们观察吸气跟吐气的状况,是吸进来比较顺畅,呼出去比较不顺畅?还是反过来,吸进来的时候比较不顺畅,吐出去的时候比较顺畅?我们作这样的观察,就是所谓的滑涩。

还要再观察,这个观察完之后,再观察冷暖,知息冷暖,冷还是暖?就是温暖的暖,就是你吸进来的时候,那个气是冷的,呼出去是暖的?还是反过来,你吸进来的那个气是比较温暖的,呼出去的气是比较冷的?这两个是那一个才是正确的?我们现在就练习这两种状况,知息滑涩、知息冷暖。

怎样?吸气的时候比较顺畅?还是吐气的时候比较顺畅?吸气的时候顺畅,吐气的时候不顺畅?还是吸气的时候不顺畅,吐气的时候比较顺畅?一还是二?二?有一、有二,又要表决了,一的举手,二的举手。差不多,有比较少一点点,少一两个。一是吸的时候比较顺畅,吐的时候不顺畅;吸的时候是滑,吐的时候是涩。第二是吸的时候是涩,吐的时候是滑,就是吸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顺畅,吐出来的时候比较顺畅。就是我们吸的时候一下子就吸进来了,没有任何的困难,对不对?所以它应该比较顺畅,我们吸的是干净的空气,我们不是说吸进氧、吐出二氧化碳吗?对不对?吸进去干净的空气,吐出来是浊气,它为什么是浊气?为什么是二氧化碳,是因为它已经经过什么?从鼻孔吸进来经过支气管、到肺脏,然后气体交换,然后把浊气吐出来,那它应该是比较顺畅?还是比较不顺畅?比较不顺畅,对不对?因为它还要经过这个处理,我们吐出来的已经是浊气了,已经是二氧化碳,已经是废气了,它经过体内的一个循环,呼吸的循环,然后再吐出来,所以它应该没有像我们吸的时候这么顺畅,吸就一下子就吸进来了,不是吗?是不是?所以吸的时候是比较顺畅,是滑,吐的时候没有那么顺畅,是比较艰涩的。

第四个练习,就是冷暖。你吸进来的空气,你觉得它比较冷,吐出去的比较暖?就是有温度,还是说反过来,你吸进来的空气是比较暖,吐出去的空气是冷的?一还是二?一。这个都答对了,因为这个太简单了,外面空气当然是比较冷,我们吐出来的经过加上体温,当然呼出来的气是比较有温度的,比较暖,这样就对了。

我们练习最后一个,快慢的问题。你是很快就吸进来,然后吐的时候觉得它比较慢?还是吸的时候比较慢,吐的时候比较快?最后一个练习,我们现在练习这个看看,我们这个阶段就可以告一个段落。

吸进来比较快,吐出去比较慢?还是吸进来比较慢,吐出去比较快?一还是二?吸进来比较顺畅,所以它应该是比较快,吐出去比较不顺畅嘛,对不对?第一个也是讲我们吸进来比较粗,吐出去比较细,所以粗的是应该比较快,滑的应该是比较快;细的比较慢,涩的比较慢,所以应该是吸进来比较快,吐出去比较慢,这是以快慢来讲。

所以我们透过这样的练习,就知道十六特胜它到底殊胜在什么地方,它相对数息这个法门来讲,它到底为什么特别殊胜呢?因为数息法没有对出入息的观照,它只是从一数到十,数到气息非常微弱、心念非常微弱的时候就进入随息,随息只是感觉呼吸的入出这样而已,但是并不明白整个出入的状况,没有这样的智慧的观照,所以不清楚整个呼吸的状况,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你修数息法的话,就容易对这个法门产生执著。怎么说呢?什么叫执著呢?就譬如说,很多一开始学静坐,老师就敎他数息,你从一数到十,还是有其他数息的方法都不管,他就从一数到十,没有事情就练习,从一数到十,他就这样一直数、一直数,他有一天去参加别的法会,他坐下来也是数,因为他数得很习惯了嘛,就一数到十、一数到十这样练习,人家念佛,他也从一数到十,人家八关斋,他也从一数到十,反正坐下来就是一数到十,他这样数一辈子,会开悟吗?所以曾几何时,他已经被数息法困住,他自己不知道,这个我们就称为,你修这个法,结果被这个法门困住了,对这个法门产生贪爱执著,你自己不知道。所以,变成说你没有智慧的观照加进去的话,你修数息法就容易有我爱,“我”在修嘛,我爱,这样的情况产生。那是谁在修数息?“我”在修啊,所以那个“我见”也出来了,每次从一数到十,就没有忘记我在数息啊,我从一数到十这样。

像我们前面练习过六妙门就知道,我们就不会落入这样的过失,因为我们知道,从数息数到不想数的时候,就应该进入随息,随息也还没有结束,慢慢随息心念越来越细、呼吸越来越细,它好像要停止了,这个时候就要舍弃随息而进入止,止也还没有完,这个法门也还没有修完,后面还要再起观,所以从止当中起观,先得止之后,就是得定之后,在定中起观,这是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观的部分是在得定之后进行,那只有修止、没有修观,就是永远都没有办法破除执著,或者断除我执,或者一切烦恼,所有的问题都不能解决,因为没有智慧的观照。

所以,我们修定是为了要起慧观用的,修定本身不是目的,要在定中起观照,这个才是目的。所以不明白这个道理,你修数息法就容易产生我见,刚才讲我爱,就是到那边都是数息,然后数一辈子,没有什么结果,也不容易得定,因为他没有忘记数字嘛,他一直有一到十,所以他也没有得定,也不能开发智慧,所以就产生我爱,然后有一个“我”在数息,产生我见。如果说他可以偶尔有一些小小的境界的话,那他又不得了,他觉得你们都不会数息,只有我会修这个数息法,所以又产生“我慢”,就会有这样的过失。

现在这个十六特胜,不但很清楚地观照整个出入息的状况,这个观照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它是由粗细、轻重、滑涩、冷暖、还有快慢这样的差别,这差别很重要,经过这样的观察整个过程,我们会发现什么?出入息还有种种的状况,这五种状况,那说明什么?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出入息是无常的、生灭的,对不对?吸进来、吐出去,然后有粗细、轻重……种种的差别,可见它不是一定停留在什么样的状况,它是生灭,而且不断不断地有五种不同的变化,说明它是无常的。

这个认知就能打破我们对这个法门的执著,而不会产生我爱,不会贪爱这个法门,为什么?出入息是无常生灭的嘛,没有什么好执著的,对不对?我们只看到一个事实的真相,就是它是无常生灭的,这中间我们在观察这五种过程,出入息的状况的中间,有没有“我”的出现?有没有?只有出入息啊,没有“我”,对不对?整个息的出入没有看到“我”的存在,我们只是观察出入息的状况,这中间没有“我”,对不对?最先我们从随息开始,吸进去从鼻子到肚脐,再从肚脐到鼻子,这中间有没有“我”?没有“我”啊!只是进出这样而已,从鼻子到肚脐,肚脐到鼻子,出入、出入这样,没有“我”,我们就知道气息不是我,所以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不管它是粗细、轻重,这中间也没有“我”,因为是息的状态,出入息的状况,出入息不是我,就破了我见,没有一个“我”在观察出入息的状况,就是观察整个出入息的状况这个当中,只有粗细、轻重种种的差别,但并没有我的存在。所以得到的结论就是气息不是我,就不会产生我见,只有出入息的状态,根本就没有一个“我”的存在,也没有什么十六特胜的这个法门的执著,那也没有什么好骄傲的,自以为了不起的,没有啊!所以就破我慢了嘛,我爱、我见、我慢。

在我们一开始修这个十六特胜就能分分破,所以我们说它胜过数息法,特别的殊胜,道理在这里,这个智慧的观照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练习这个阶段的时候就要体悟,息是无常生灭的,气息不是我,我们悟到无常,就不会产生我慢,贡高我慢就生不起来,无常生灭的东西没有是什么可以停留的嘛,当然就没有一个“我”多么了不起,有种种的境界、状况,这个都生不起来。

我们这个阶段就练习到这里,明天有新的进度,先休息。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