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十六特胜缘起,一知息入,二知息出:对数息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我们今天介绍“十六特胜”这个法门。

这个法门我们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法门的缘起,是从哪里说起呢?这个要谈到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前,要从这个时候谈起。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出世之前,当时的印度外道他们也修四禅八定,他们禅定功夫非常高,都证得了四禅八定,但是没有办法解脱,没有办法了生死,因为他们只注重禅定的功夫,而没有智慧的观照,就是修止不修观,没有观的部分,所以没有办法了生死、出三界,最高就是证到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这样而已,就没有办法证到第九次第定而超越轮回。

一直到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首先在鹿野苑三转法轮,我们知道祂说的是四谛法门,四谛法门就可以了生死、出三界而证果,所以当时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说四谛法门,就是苦集灭道这个四谛法门,而证果的人非常多;可是还是有一些没有办法证果,所以佛就接着讲不净观这个法门;介绍不净观之后,又很多证果的,可是还是有一些人没有办法证果,听了四谛法门,没有办法证果,不净观修了,也没有办法证果,他们大部分是为什么不能证果呢?问题就是出在不净观这个法门,它是生起厌离心,非常厌恶我们这个色身。

不净观就是观想我们色身是三十二或者三十六个不净物的假合,分别一个、一个,发毛爪齿皮,从头发开始,一个一个观它是非常不净的,我们再作观想,每一个部分作观想的时候就是要引发那个厌恶感,这不净观我们会在十六特胜介绍完之后,会大家一起来修不净观。我们就知道,它主要是要引发厌恶感,对我们色身的每一个部分引发色身感(厌恶感)而厌离这个色身的执著,而达到解脱。它对治的对象是贪欲根性比较强的人,就是贪欲比较重的人适合来修不净观,而破除尤其是对这个色身、还有我见的执著。

可是,如果他的根性是本来就不太贪的,他本来贪欲就没有这么强的,这样的一个众生如果来修不净观,会有什么后果呢?他本来就很厌恶了嘛,本来就没有什么贪,本来也不会执著自己的身体,修不净观之后就更厌恶了,厌恶到他还没有证果之前,就已经很想抛弃自己这个色身,因为那个厌离心起来的话,就会很想很快速地就丢掉这个身体,可是怎么办呢?时间还没有到,寿命还没有了,那怎么办?他就请他的同伴,请他的大师兄来结束他的生命,因为那个厌患心非常非常强烈,这就是修不净观,贪欲薄的人就有这样的一个过患。

释迦牟尼佛观察到这样的一个现象,因为很多就是引发这个厌离心之后,就不想活在这个世上,很想了结这个生命,所以这种情况不断发生之后,释迦牟尼佛就介绍十六特胜,专门来对治这样的一个过患。

什么叫十六特胜呢?这个十六就是它有十六个阶段,每个、每个阶段它一共分成十六个阶段,十六个内容,从最初的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无色界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所有禅定的内容,四禅八定的内容详细地来一个一个来修,所以它分成十六个阶段。什么叫特胜呢?就是特别的殊胜,为什么特别的殊胜?我们刚才就知道,它能对治修不净观的过患,因为它有定、也有慧,就是它修止、也修观,不是偏重在四禅八定本身而已,所以它比四禅八定还要更殊胜。它不但可以证到四禅八定,而且还可以破除对禅定的执著,而且还有智慧的观察,可以了脱生死、证果,其中有喜、有乐,所以就不会厌患此身,不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厌恶的感觉,因为它有喜乐的法包含在里面,所以修的时候会生起喜乐的心,而不会生起厌恶、出离的心,不会有这样的过患。而且还可以达到证果这样的目标,不管是声闻、缘觉、还是菩萨、到成佛的果位都可以,就看你的动机跟发心的差别,所以它还可以证三乘的果位,因此称为特胜,它特别的殊胜。

所以,我们介绍这个法门,就是希望配合实际的修行,我们的进度非常非常缓慢,各位要有心理准备,我们介绍非常缓慢,是因为我们要在课堂上就实际来作练习,所以我们这个课程会从这一次的四堂课,再加上明年的十二堂课,一共是十六堂课,才会把十六特胜介绍完,所以平均来说大概一堂课才练习一个进度这样而已,而且中间还要再扣掉我们休息的时间,就是我回台湾的时间,这个时间不是说我们上完课就没事了,这个时间就是给各位练习。譬如我们这次介绍欲界定、未到地定,那就希望各位证到欲界定跟未到地定,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证到,也希望我们下一次上课,二月份之前你们可以证到欲界定跟未到地定,然后我们下一次详细介绍初禅,在课堂上我们再练习,希望再下一次我们上课就是可以证到二禅这样。

所以,我们的进度非常慢,是因为配合实际修习的关系,不然我们可以在三天之内就把十六特胜讲完,可是有没有用呢?没有用啊,只是照课本上这样把它念一遍,很快啊,我们三个晚上就可以详细把它介绍完,可没有实修的经验。过去我们可能就学了很多法门,可是我们都会想说我先把它学下来,然后有空练习,那一定没有空的嘛,对不对?然后慢慢越学越多法门,到你有空的时候,很烦恼,因为不知道要修那一个,选择太多了,所以这个修两天、那个修两天,结果一个法门都不成就。

所以,我们不管你过去修过什么或学过什么,首先我们要认知的,就是这个法门绝对不会跟你过去修的法门互相矛盾或者冲突,是绝对不会的,所以安下心来。如果说你过去已经修得很好了,那我看你这个十六特胜我也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那你就试试看,你就现证给我看。如果说你过去不管修什么法门,你已经有一个程度,或者你有一些小小的成就的话,你现在应该是可以,我们讲到那里,你就应该可以证到那里,那就表示说你过去证的没有疑问。

你说:“我只会修那个法门,现在换一个法门我就不会了”,我们就会对你原来修的那个法门打一个很大的问号,因为法门一门通,应该门门通,可是为什么你通你那一门,这一门就不通了呢?所以也是可以来尝试说我们过去修的那个功夫,到底踏不踏实?是不是可以?如果说我们现在不管修学什么法门都可以马上契入的话,那表示我们原来修的那个法门没有问题,就是我们的修行、我们的修证没有问题的,所以现在不管那一个法门,都应该听了就可以契入,这样就没有错,所以法门跟法门之间是绝对不会冲突,不会打架的,所以请各位放心,安心的来坐。

因为佛陀的法就是戒定慧,是不是?我们归纳佛所说的法门就是戒定慧三学,不是吗?我们衡量一个人他成不成就,也是看他戒定慧三学圆不圆满啊?戒定慧三学,就是说他是一个成就的人,就是说他自己的修行已经圆满了,就是看他戒定慧三学是不是已经圆满的修学?有修、有证了?是的话,那就是。所以,我们就知道,所有的内容都没有超出戒定慧三学,我们说修止观,首先要持戒清净,就包含了戒学在里面,我们现在修止、修观,修止就是定学,修观就是慧学,所以止观就是定慧,就是成就我们的定慧二学,所以它怎么会冲突呢?是不会冲突的。有了这个认识之后,我们就能安心来坐,希望能达到止观成就或者定慧双修或者圆满的这样的一个修行人,如果你希望能达到这样的目的的话,我们就按照这个法门很踏实的来修学,应该是可以不但证到四禅八定,这个禅定的部分,而且它每一个阶段里面都有智慧的观照,破除种种的执著,因此它可以证果,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个前言讲完了,我们就介绍。什么是第一个跟第二个?就是配合前面的,就是相对前面我们介绍的六妙门,六妙门我们已经介绍过了,在这个之前已经圆满介绍六妙门的修行方法。六妙门,我们知道一数、二随,所以,现在第一特胜跟第二个,前面两个特胜,就是相对数息法来说的,它要比数息法更殊胜。

数息法跟随息法我们现在先来复习一下,如果说各位已经修过六妙门,觉得说你的心已经非常宁静,不需要再重新数息的话,你就直接进入随息的阶段,直接随息。你觉得我现在坐在这边心很散乱,胡思乱想,妄念纷飞的话,你就先数息,从一数到十,吸气、吐气的时候数一,吸气、吐气的时候数二,从一数到十,再回过头来从一数到十,数到你觉得气息非常微弱的时候,心念跟气息都很微弱的时候,就进入数息(随息)的阶段。你觉得你可以不用透过数息,就可以马上宁静下来,你就直接从随息就可以了,也可以,自己选择。

我们现在开始要练习,你要从数开始也可以,从随开始也可以。随息就是感觉呼吸从鼻子吸进来,一直吸到肚脐,吐气就是从肚脐然后从鼻子出去,这整个过程都要随着我们的气息作观照,你要知道气息从鼻子吸进来,经过喉咙、心间下来一直到肚脐,可能会住气,就是可能会停一下,我们就自然呼吸,不要去控制呼吸,你是怎样的快慢都没有关系,就是吸进来到肚脐之后吐气,那你要随着气息吐出来,你的心念也要跟着气息走,气息从肚子慢慢经过心间、喉咙、从鼻子出来,那你的心念就要跟着呼吸同进同出,吸进来从鼻子到肚脐,吐出来从肚脐到鼻子,这样进出、进出,这就是随息,一面随息,一面心作观照,就是要知道它整个出入息,入息跟出息的整个过程要非常清楚,你的息走到那里,你的心念就跟到那里,不要跟丢,这就是随息。

我们现在就作这个练习。

到这边为止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接下来我们就要继续了,继续下面的进度。随息都没有问题吧?修过六妙门的就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们就要接下来观察。我们刚才是吸进去、吐出来,心念随着呼吸出入,我们现在要同时观察,我们是吸进去的气息比较粗呢?还是吐出来的比较粗?粗细的差别。还是相反过来,说我吸进来的气息是比较细,吐出来比较粗?哪一个才对?还是吸进来比较粗,吐出来比较细?第一个,粗细的问题。

第二个,轻重的问题。我吸进来的气息是比较轻?还是吐出去的比较轻?就是那个气息吸入到身体之后,我身体的感觉是感觉我的身体比较重?还是我呼气的时候,就是吐出来的时候,我的身体比较重?吸进来比较重?还是吐出去比较重?就是说我是吸进来比较重,吐出去比较轻?还是吸进来比较轻,吐出去比较重?这样讲比较清楚。

我们先观察这两个,粗细跟轻重的差别。入息跟出息这个中间,是入息比较粗呢?是我吸进来,入息比较粗,吐出去比较细?还是反过来,我吸进来比较细,吐出去比较粗?第一个。第二个我们要观察的,随息的过程当中,我的那个气息吸进来之后,我的身体感觉比较重呢?呼出去,我的身体感觉比较轻?还是反过来,我吸进来感觉身体比较重(轻),呼出去气之后感觉身体比较轻(重)?我们先观察这两个,不要太多,一共五个,我们先练习两个看看,等一下告诉我答案。

怎样?粗细的差别。吸气的时候粗,吐气的时候细?还是反过来?吸气的时候细,吐气的时候粗?第一个?还是第二个?第一个?对!吸气的时候比较粗,吐气的时候比较细。

第二个是问,吸气的时候身体比较轻,吐气的时候身体比较重?还是反过来,吸气的时候身体比较重,吐气的时候比较轻?一还是二?吸气进来以后身体感觉比较轻?不是?第二?第一?表决一下。第一的举手,第二的举手,第一的对,第一的比较多,事实上是这样,我们明天练习的时候,因为我们今天时间差不多,我们明天练习的时候,就从这边开始练习,

各位再体会一下。它的原理就好像什么?好像气球,对不对?气球你吹气进去之后,它是比较轻,它就可以往上升,所以我们吸进气体到我们身体之后,我们的身体是比较轻的,为什么?因为里面充满了气,我们的身体会感觉比较轻,吐气之后身体会比较重,这个才是正确的,我们明天就从这边开始练习,然后再继续下面的进度。我们先休息。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