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2、造者殊胜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介绍造论者的殊胜。

造论者的殊胜,虽然是宗喀巴大师造本论,但是他在介绍造论者的时候,他不介绍自己,而介绍阿底峡尊者,那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阿底峡尊者把所有深见跟广行的传承都已经完整地传给了宗喀巴大师;而且宗喀巴大师在造这部论的时候,他参考了两部论:一个是《现观庄严论》、一个是《菩提道炬》,其中《现观庄严论》是弥勒菩萨造的,《菩提道炬》是阿底峡尊者造的,所以基于师承的关系,一方面是他参考了《菩提道炬》,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他得到了阿底峡所有的传承,因此宗喀巴大师在造本论的时候,介绍阿底峡尊者的生平、所有的内容,就是尊重师承的关系。

阿底峡尊者,他是出生在王宫里面,西元982年,在东孟加拉省超越城的王宫内出生的。国王的名字叫做善胜,王妃的名字叫做吉祥光,她生三个儿子:长子叫做莲藏,次子叫做月藏(就是阿底峡尊者),三子叫做吉祥藏。

阿底峡尊者从小就有接触佛法的机会,像他在一岁半的时候,父母亲就带他到超戒寺去供养。超戒寺就在超越城北方不远的地方。他在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圆满地学习了基础的课程,六岁就能分辨内外邪正之法;在十岁的时候就能够读诵经论;在十五岁的时候,他只听了一次《正理滴论》就能够打败外道,因此声名大噪。所以阿底峡尊者在二十一岁以前就圆满地学习了五明。所谓的五明就是内明,内明就是佛法的部分;声明是文字音韵;因明就是逻辑思辨;工巧明就是科技、还有艺术;医方明就是医学的部分。尤其是当时古印度所流行的六十四种技艺,阿底峡尊者更是精通——这个就说明阿底峡尊者五明已经圆满学习,在二十一岁之前就完成了。

接下来介绍阿底峡尊者密教的部分。

他的父亲可以说是他密教的启蒙老师,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密续的大堪布,所以从小就教他简单的修法仪轨,还有咒语的念诵。他到十一岁的时候,有一次在森林里面遇见胜敌婆罗门,胜敌婆罗门就是当时超戒寺的班智达,他传给阿底峡尊者的是发心方法;之后他又介绍阿底峡尊者去亲近一位菩提贤论师,菩提贤论师是当时那烂陀寺的论师。像胜敌婆罗门他是唯识派的中观师,但是他介绍的菩提贤也是研究中观的。所以这两位老师是阿底峡尊者最早接触密教的两位老师,教他的都是发心法,菩提贤也是教他发心的方法,还有就是有关中观论典的内容。菩提贤论师同时也是阿底峡定学跟慧学最重要的师长。

阿底峡尊者在十二岁到十八岁,他就亲近阿缚都帝。阿缚都帝他是印度的王族,当时是非常有名的学者,因为感念众生因为无明造业,因为业力轮回,所以就舍弃王位修行。那阿底峡尊者跟他学习的是什么呢?就是苦行、如何发菩提心,最主要是如何发菩提心的教授,还有就是中观诸法。所以阿底峡尊者这个时候已经能够在一坐之间同时闻、思、修三者并行。闻、思、修三者并行的意思就是说:你理论跟实修已经能够配合在一起了,这是显密融贯的特色,也是当时超戒寺的学风、佛教界的风气,他们那个时候都是显密双修的。阿底峡尊者他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达到这样的境界了。

另外他在十八岁的时候还亲近那洛巴学习密法,前后达十一年。二十二岁的时候就前往黑山寺依止罗睺罗毱多(我们翻译成莲花铠),他是学习唯识的。罗睺罗毱多为阿底峡尊者灌顶,法号叫做智密金刚。所以刚才讲的阿缚都帝,还有现在的罗睺罗毱多,这两位上师最主要教导阿底峡尊者的是无上瑜伽部部分的密教修行。

在阿底峡尊者出家之前,他也曾经渡海入爪哇岛,去依止一位非常重要的上师,叫做乞食比丘(托钵那个乞食),要求他加持、灌顶、还有教授。所以阿底峡尊者的密法,在这个时候有了很明显的进步,所以也是在阿底峡尊者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密教老师。

之后,阿底峡尊者就过了一段乞食的生活,一直到他出家为止。阿底峡尊者是二十九岁出家,正式为比丘。他是三次在梦中显示说他要出家比较好,如果他能够出家的话,不但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就,而且对佛法的弘扬有很大助益,因此他就决定出家。前往摩底寺随戒铠论师出家,法号燃灯智。所以阿底峡尊者有两个法号:一个是密教的法号,一个是显教的法号。

他随戒铠论师学习什么呢?除了重复学习他以前曾经学习过的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之外,他还学习戒律、还有法相唯识跟种种显密经典,因此获得了大班智达的学位。

另外,他随飞行寺的法铠论师学习了《大毗婆沙论》,我们知道这部论是小乘经典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论。因此我们就知道,阿底峡尊者也非常精通小乘部派的主张,就是因为他学了《大毗婆沙论》。

这个部分是说明阿底峡尊者显教包含了小乘跟大乘学习的内容,就是他出家之后反而显教的部分学得比较多,说明阿底峡尊者通达一切教理,包含了小乘、大乘跟金刚乘的教理都完全通达。不但教理通达,而且有实证的功夫。我们知道实证的功夫怎么来检查一位修行的人他是不是已经成就呢?我们就看他戒、定、慧三学圆不圆满。

阿底峡尊者的戒学(戒学分小乘、大乘、金刚乘的),阿底峡尊者的小乘戒律非常圆满,为什么呢?因为他连最微细、最小的戒都能够不犯,就是宁愿舍弃生命他也要护持不犯,即使是最小、最微细的戒,也能够宁愿舍弃生命而不犯,因此我们说他小乘戒律是圆满的。那大乘的菩萨戒来讲,就是阿底峡尊者心不弃舍众生,爱护众生的心是胜过爱护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说阿底峡尊者的菩萨戒也是圆满的。还有密乘戒,他严守三昧耶戒,因此我们也说他密乘戒、金刚乘戒也是圆满的——这是戒学圆满的部分。

那定学也是圆满的。定学就是分共跟不共,共是指显教的部分,不共是指密教的部分。显教的定学部分就是修止嘛;不共的部分——密教的部分就是属于生起次第。这个不管共还是不共,阿底峡尊者也是圆满地修学了一切定学。

关于慧学方面,也是分共跟不共。共是显教的部分,就是修观;不共显教的部分就是密乘的部分,就是属于圆满次第。所以阿底峡尊者不论是共还是不共的慧学部分,也是圆满成就。这就可以说明阿底峡尊者的现证功夫在三学方面是圆满成就的。

在他有这么大的成就时,他还是愿意再远渡金洲去求法。所以他在三十一岁的时候,因为他在印度听闻了金洲大师的名声,非常向往跟他学习。金洲大师最主要就是传授发菩提心的方法,那也是本论发菩提心的方法,到我们上士道的时候会教怎么样发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跟胜义菩提心,因为这两个菩提心圆满的话就成佛了,只要修菩提心圆满就成佛。本论的传承也是从金洲大师这边传来的,金洲大师传给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再传下来,一直到宗喀巴。

金洲大师他也是王族。我们先要讲金洲在什么地方,就是印尼的苏门达腊。他原来是叫金洲法乘,这个金洲大师也是属于王族,他有一次在王宫里面供养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自从他供养了这尊佛像之后,很奇怪的,洲上面的五谷丰收,然后瘟疫减少,灾疫很明显地减少;洲上的人民就对佛法生起了信心,纷纷转来学习佛法;同时他们恳请金洲大师到印度去学佛法。所以这时候金洲大师就到印度去学了七年的佛法,尤其是在大成就者宝军的座下,学习了很完整的发菩提心的教授,就是跟宝军这位成就者学习的。当时金洲大师在印度的名声远播,也是非常有名,他留了七年之后,就回到了金洲。这是讲金洲大师他学习的过程。

印度的人都知道金洲大师的名声非常响亮,所以阿底峡尊者就心生向往;可是金洲大师已经回印尼的苏门达腊。所以这时候阿底峡尊者只有渡海坐船到金洲去求法。所以他是从西孟加拉上船的,然后坐了十三个月才到达金洲,这中间经过了缅甸,经过了马来西亚,这样子漂流了十三个月才到。所以他依止金洲大师多久呢?十二年。这十二年当中,除了再重复学习过去大乘的经论之外,他还学习了《现观庄严论》、《学处集要》、还有《入菩萨行论》,最重要还是发菩提心的方法。因此他得到了金洲大师所有的教授,所以他在显密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成为金洲大师四大弟子之一。

等到阿底峡尊者回到印度的时候,他已经是四十四岁了。回到印度之后,他住在大菩提寺。他本来是想在那边专修的,可是常常有外道来挑战、来辩论。没办法,大家辩不过就请阿底峡尊者出面。结果他连续三次都打败外道,从此也是名声远播。

阿底峡尊者不仅仅是善于降伏外道,他在佛法方面也是能够拨乱反正的:不论是大乘的中观、唯识,或者是小乘的经部、有部,他都可以破邪显正,都可以开释种种的疑惑;所以最后不论是什么样的宗派,都奉阿底峡尊者为至高无上的大师、等同第二佛。

后来因为超戒寺有五十七位大学者一致推崇阿底峡尊者成为超戒寺的住持,大家一致推荐,那盛情难却,所以阿底峡尊者就到超戒寺去当住持,同时掌管了那烂陀寺的寺院寺务,还有各个大小道场都由他来掌管,他手中握有一百零八支寺庙的钥匙;因为当时印度寺庙的规矩就是哪一位是大善巧者,就把寺里面的钥匙交给他保管,所以阿底峡尊者那个时候手中就有一百零八支钥匙,所以他就等于是当时印度佛教的“顶庄严”。

由于这么大的名声,所以就引发了当时西藏智光国王的(关注),他就想邀请阿底峡尊者到西藏来整顿当时西藏混乱的佛教情况。当时大约是十一世纪初,离朗达玛灭佛只有一百多年,所以佛教的情况还是非常混乱,也没有完整的教理跟一套修行的次第。密教的行者轻视显教;守戒律的行者又毁谤密教,说密乘人、学密的都不修戒律,都不守戒律;互相毁谤。

所以在象雄地区,古格王朝,就是有这一位智光国王,他就想说:既然当时西藏的佛教这么混乱,如果能够请阿底峡尊者来整顿的话,应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惜不能如愿、有生之年不能够如愿。

一直等到他的侄孙菩提光的时候,才带着重金(黄金)去请阿底峡尊者入藏。使者就告诉阿底峡尊者西藏佛教混乱的情况,还有从前面的智光国王就一心一意想邀请阿底峡尊者入藏,说明了这个缘由。阿底峡尊者听了很感动,因为他就觉得说,他们那么有诚心想要请他到西藏去弘法,然后当时的那个情况又是这样的混乱,他是很想去。

可是因为他已经五十九岁了,年龄很高了。所以他就请示度母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如果去西藏的话,对西藏的佛教是不是有大利益?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去西藏的话,能不能满藏王的心愿?可不可以满愿?第三个、我有没有生命的危险?结果度母就在梦中跟他显示说:第一个问题,说可以,你如果进入西藏的话,对西藏的佛教确实会有大利益,也能够满藏王的心愿;但是你的寿命会减少二十年。阿底峡尊者就想:没有关系啊!如果我真的可以广大利益众生的话,我自己的寿命少二十年是无所谓啊,没有关系。所以他就答应了前往西藏。

所以他在1040年离开了印度,动身前往西藏,1041年经过尼泊尔停留了一年,所以他是在1042年才到达西藏的古格王朝这个地方。

接下来,菩提光国王就针对当时西藏佛教的情况问了阿底峡尊者七个问题,阿底峡尊者一一回答,然后把它写成偈颂,就是现在我们说的《菩提道灯》,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阿底峡尊者把他最后的十三年全部贡献给了西藏人。他大量著述、翻译、讲经、还有传授密法,把他生平一百五十七位老师,十二位根本上师所有的教授、显密所有的教授,还有他一生修行的显密精要,全部都没有保留地、完整地传给了西藏人。他最后于1054年八月十八号在聂塘离开人间,享年七十二岁。本来可以活九十二岁,少了二十年,只活到七十二岁。他的灵骨被各处请去供养,最后的灵骨请到各方,各地来请求他的灵骨,然后回去供奉。

这样简单地介绍阿底峡尊者,他的出生,学佛的经过,还有他所修证的境界,他成就之后怎么样利益印度还有西藏的佛教。这样我们就可以证明:阿底峡尊者他是殊胜的,各方面都是殊胜的,所以造论的人也应该是殊胜的。

听完阿底峡尊者简单的生平介绍,我们恐怕心里面会有一些感慨吧!

第一个是他求法的精神。他三十一岁入金洲,他已经是显密圆通,成就已经很高了,可是他居然愿意虚心求教,然后又坐了十三个月的船,这么远!这么远我们就不要去了,太久了!而且一跟就是跟十二年,也不容易,那要非常有耐心,就是把金洲大师的所有精华全部学完他才要回来就对了,所以他这个求法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来效法。

还有就是他入西藏,五十九岁的高龄,年迈体衰,而且还要翻山越岭,那个都是高原啊!三、四千公尺的高原,一座山、一座山这样子翻过去,不顾旅途劳顿,长途跋涉;而且路上也不平静哦,常常有盗贼出没,其实是随时有生命的危险,而且他还要折寿二十年,可是他还是奋勇前往。这个如果不是有圆满的菩提心,恐怕也很难达到。

最后一个就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就是他有这么多老师,一百五十七位,有十二位根本上师。我们恐怕两位老师以上就开始内心矛盾冲突:我依止这位老师,然后又去依止那位老师,也不晓得会不会对这位老师不恭敬还是怎么样;我这样乱跑道场,乱依止师父,也不晓得师父会不会生气?然后我是修净土宗,可是我现在又来学天台止观,不晓得会不会相冲突?……我们有太多的顾虑。

还有密教师兄碰面也常常讨论说:到底能够有几位根本上师的问题;大部分的结论都是一生只能有一位根本上师,也不知道根据什么经典来说的。大家都一致公认说不可以有两位以上,只能够有一位根本上师。所以常常就会有师兄来问我:“我怎么知道哪一位是我的根本上师?我如果只能有一位,那我万一跟错怎么办?”那阿底峡尊者有十二位根本上师,不知道他是怎么办到的。

所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省思还有学习的地方。我们如果能够以阿底峡尊者为我们修行的榜样,相信我们在这一世也一定能够获得大成就,是毫无疑问的。他小乘跟大乘不会互相矛盾冲突,显教跟密教也能够圆融学习,而且全部成就——我们要学的就是这样广大的心量,还有他圆满的菩提心,因为这些都做到的话,离成佛也不远了。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