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3、教授殊胜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介绍的是法殊胜的部分。前面说过了造论者他的出生,种种的事迹,上一堂已经介绍过,我们就知道造论者他是殊胜的。那他所造的论当然也是殊胜的,为什么殊胜呢?我们今天就介绍造这本论为什么这么殊胜。

第一个是:本论通达一切圣教,没有丝毫违背的地方。

什么叫圣教呢?就是能够达到涅槃解脱成佛的法教,我们就称为圣教,包含了小乘、大乘、金刚乘,丝毫没有互相违背的地方,就是小乘跟大乘并没有互相违背,显教跟密教也没有互相违背。

因为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小乘跟大乘是没有关系的。你们见面都会问嘛:“你是修小乘还是大乘?”好像小乘跟大乘没有关系,不然你为什么会这样问呢?“你是修显教还是修密教?”好像这两个也不搭嘎,连接不在一起,不然为什么要这样问呢?不是都是佛法吗?都是圣教吗?为什么要分小乘、大乘、金刚乘呢?所以本论就特别把它提出来说:其实小乘跟大乘是不互相违背的。

那你说“我发心想要行大乘菩萨道,我如果还要加修小乘,是不是耽误时间?我就直接发菩提心行六度就好了嘛。”是不是?听起来好像蛮有道理,是不是这样子?是不是这样比较快?直接发菩提心行六度比较快,对不对?对啊?居然有人点头!对的举手,是不是这样比较快?不会嘛!为什么?为什么不会比较快?有人说得出来吗?为什么不会比较快?

直接发菩提心,你没有小乘的基础,你那个菩提心发得起来吗?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可以直接行六度吗?可以吗?我们知道小乘是以出离心为主,它是修解脱道,因为要有强烈的出离心才能够达到自己的解脱。那这个出离心对一个大乘行者来讲,它重不重要呢?如果没有出离心,你的菩提心发得起来吗?没有出离心的意思就是说:你还贪著世间的五欲六尘啦、名闻、利养、恭敬,一个都没有放下,你这样可以行菩萨道吗?可以发菩提心吗?你那个“菩提心”也会自私自利,因为你还贪著世间嘛,那菩提心也不圆满,行六度还带着烦恼、带着执著,还有我执嘛,然后还带着自己的贪著。

所以小乘出离心是大乘的基础,是共的、共大乘。“共大乘”的意思就是说:你即使今天发心想要行菩萨道,那也必须要有小乘出离心的基础;除了一个部分是不共的以外,就是急着自己要赶快解脱这个部分是不共的以外,其他都是共,戒定慧啊、什么出离心啊,都是共大乘的,而且是非常重要,它是菩提心的基础。一个有出离心的人,他才可能完全利他发这个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为利益众生嘛,所以它这个先决条件就是他自己本身心要出离,先要断除自己的贪著、自己的欲望、还有执著,他才能够完全地利他,就是当他不为自己考虑的时候,他才能够完全地行利他的菩萨事业,所以小乘跟大乘绝对不会说没有关系的。

丝毫没有违背的地方的意思,就是它不是像寒热,冷跟热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不是这样子;而是小乘是共大乘,除了不是为自己解脱来修小乘——除了这个部分是不共以外,其他都是共的。那有了这个出离心的基础,然后你行大乘的菩提心也好、六度也好,才不会有丝毫的障碍,才不会产生种种的过失,菩萨道才能够走得顺畅。

同样,显教跟密教也不是好像寒热互相违背,也不是。你是修显教还是修密教?修密教就可以不用显教,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子?我就去灌个顶,参加个法会,我就直接回来,我就修本尊了嘛。看你灌什么顶,拿那个法本回来每天修、每天修、每天修;那我显教可以不用涉猎啊,然后经教也可以不用看啊,经论也不用看啦,三藏十二部都不用研究没关系,我只要好好修我的本尊就好了。你这样子好好修本尊,可能修得好吗?或者是常常听人家讲说:“密教可以即身成就,这一世就可以成就了,最快速的就是修密。”所以我就直接去灌顶,然后回来就开始说我是修密宗的,然后显教都完全不接触,这样他的密教可以成就吗?

所以我们就要先了解显教跟密教到底有什么关系。显教就是小乘跟大乘嘛。我们刚才已经介绍说小乘是大乘的基础,那这个显教(小乘跟大乘)跟密教又有什么关系呢?那就是显教是密教的基础。大乘是发菩提心行六度。那你如果直接修密教,可是你没有发菩提心,你没有小乘的出离心,也没有大乘的菩提心,你也没有行六度,你这样去灌个顶回来,你也不可能修到跟本尊相应的。

所以密教它殊胜快速,是有它的道理没有错,可是它的大前提就是说你要有小乘的出离心、大乘的菩提心,然后你每天都还精进在行六度,然后再加上不共的部分、不共显教的部分:就是灌顶啊、生起次第啊、圆满次第啊、三昧耶戒——这个不共的部分再加上去,是可以快速成就没有错,密教殊胜没有错,能够这一世成就也没有错;可是它的基本非常重要。而且还要持戒,它也不是说直接就持三昧耶戒就好了,《十四根本堕戒》、《上师五十颂》就好了,它也是要有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就是小乘戒跟大乘戒同样也是密乘戒的基础,全部都要守的,这样才可能密教成就,才可能修到本尊相应。

所以同样,显教跟密教也有共跟不共的部分:共的部分就是我们刚才讲,显教是共的部分;可是不共显教的部分就是灌顶啊、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三昧耶戒,这个是不共显教的部分,是只有密教的内容才有提到的。

所以本论它为什么这么殊胜?它就明白告诉我们这个小乘、大乘、跟金刚乘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丝毫没有违背,而且紧密地相合——这个观念非常重要,我们就不会偏执在一边,跟人家讲说我是修小乘、还是我是修大乘、还是我是修金刚乘,不会把它这样二分法或者是三分法,这就是本论第一个殊胜的地方。

第二个殊胜的地方是:本论所介绍的法教,无论是教理或者修证都是最殊胜。因为本论介绍是从你刚刚开始学佛一直到成佛,这整个过程,所有的次第,都说明得非常清楚;而且告诉我们正知正见,什么样的正知正见?就是说什么是该取的、什么是该舍的,就是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正的、什么是邪的,在本论告诉我们得非常清楚,这就可以避免我们有一些颠倒或者是错误的观念。因为我们修行没有正知正见,带着邪知邪见来修行的话,是不可能达到开悟成佛或解脱这样的目标的,因为方向走错了,所以永远没有办法到达。所以本论的殊胜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知见,避免我们落入颠倒或者是错误。

所以它在论中就特别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知见呢?譬如说:理论跟修行它是一件事。因为很多人还是认为理论就是经论嘛,是一回事;可是我修行的时候,我就是去求那个法门就好啦,我去求一个法,我回来就修了。我是修净土的,我就是去跟上师请教或者是善知识请教说念佛法门怎么修,那我回来就好好修就好了,我就一心念佛就好了嘛。那个经教要不要研究呢?很多人会觉得说:“我又要分心去研究经教,会不会影响我念佛没有办法达到一心呢?”所谓的一心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嘛。那你没有教理的基础,你在家里念念看,看可不可以念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如果是可以的话,那你就是上根利智,宿世修行的善根深厚,所以你这一世可以一念佛就念到一心,太厉害了,对经论丝毫不怀疑,也丝毫不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到达那个西方极乐世界,然后也不怀疑西方世界是不是真实存在的,都不怀疑,也不夹杂,然后佛号也能够不间断。不夹杂就是也不会夹杂着执著、烦恼,都没有任何的染污,都一直保持着清净心,然后佛号不间断,这样很快就到一心,没有错啊,理论上是没有错。

可是你没有理论的基础,你是真正能够做得到吗?是不是那么容易就念到一心不乱呢?所以我们知道,一心念佛要达到这个一心不乱,它背后有多深厚的理论基础,你才能够达到今天所谓的一心不乱。所以如果我们认为说:那个经论跟我现在念佛是没有关系的,我只要好好念佛就好了;除非你可以做到好好念佛,要不然你还是研究一下经教。所以这就是错误的观念:认为理论跟修行它是两回事,经论只是在讲理论而已,那跟修行没有关系的,我修行就是另外一个修行的法门就好了嘛。

像打坐也是啊:只管打坐。只管打坐,其他都不要管。问题是,你只管打坐可以得定然后开发智慧吗?如果可以的话,你就可以不要研究。所以那个“只管打坐”,可以成就定慧或者成就止观的话,也是背后不知道有多深厚止观的经教的基础,他才可以达到今天的所谓的只管打坐,然后只管当下、只管当下,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当下这一念又过去了,所以我就安住,三际托空,这个叫三际托空,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托空的修法就是这样修的。也没有什么好思前想后的嘛,过去的、昨天就已经过去了嘛,也没什么好想的;明天还没有来嘛,想也没有用;当下——当下念念也是生灭、生灭,也过去,所以也抓不住,所以我就stop!全部停止了,我就可以得定。

可是我们这个定力可以维持多久呢?三分之一秒,大概用秒计算吧?马上念头就起来啦。所以我们就知道,如果没有深厚止观的理论基础,所谓理论的基础就是说:什么是四禅八定的内容啊?怎么修止怎么修观啦?你在定中怎么起观啦?很多观的法门啦,这样我们才能够先得定,然后在定中思惟观察、修观,然后才能够开发见空性的智慧,然后你才能够说“只管打坐,没错!可以做得到。”

所以这个功夫是有一个正确的见地为引导,然后你才可以落实到生活当中,这个引导我们功夫不断不断提升的——就是理论的基础。所以你的见地到哪里,你的功夫才可以配合得上;你光是做功夫没有用,因为你理论不明白,所以你会一直停在那里,或者甚至走错了、走岔了自己都不知道,就停顿在那边。停顿还算好了,大部分都是走岔比较多,就耽误时间嘛,一面想要快、要快速成就,可是一面又自己耽误自己,不去研究经教。

还有呢,密教说修一个本尊相应,我们刚才也讲过了,你要修到本尊相应也没有这么容易,你如果没有我们刚才讲的显教基础的话,小乘、大乘的基础的话,你修密教也是一样,你修任何一个本尊都很难相应。你今天挑这个,换来换去嘛,今天修这个本尊不相应,然后再换一个;哪边有灌顶,再换一个,换来换去,奇怪了,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不是这个法有问题,也不是密教不殊胜,也不是上师没有加持,统统都有,是我们没有显教的基础。

所以修密教除了我们刚才讲的那个之外,就是你至少要有唯识见或中观正见嘛,你才可能修到跟本尊相应;不然你也是带着烦恼跟执著来修的,是不可能相应的,你还是你,本尊还是本尊,互不相干,丝毫没有关系,因为你的身口意跟本尊的身口意是没有办法三密相应的,对不对?你的身是染污的,口还有种种的过失,你的意业也不清净,心不清净怎么可能跟本尊的身口意相应呢,对不对?除非你修到身口意跟本尊的身口意一样,你们才相应嘛,一定是这样子的嘛。

所以不管你今天是修什么法门,其实理论、经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论第二个殊胜的地方,就是告诉我们说:教理跟修证其实是一回事。那我们忽略经教的重要性,也是我们现在末法为什么对经论没有办法生起大敬重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末法的人越来越不喜欢来研究经教,三藏十二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发心来研究说“我发心要把三藏十二部全部看完”,有几个人发这样的心?举手,没有嘛。那在若干年后,因为末法,佛法越来越衰嘛,那到时候三藏十二部就是电脑里面可以查到资料,现在都可以上网查任何一部经论的内容,可是有几个人要去查?可能会用到的时候才去查一下那个资料;可是也没有发愿说要把它看完呐,还会有多少人把它请回去供在家里面?有啦,供着而已啦,发心供着我们都要赞叹了,更别说他是有空还来翻一下。

那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对经论这么样的忽略呢?这么样的轻视然后不恭敬呢?就是我们没有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对我们修行的重要。我们就抓一个法门然后就修了,经论很少去研究的,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修什么法门都很难相应、很难成就的原因,我们现在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就是忽略经论的重要性。

还有的人就是因为看不懂嘛,哎呦,看一看就打瞌睡。所以也常常开玩笑说:你如果失眠睡不着,有很好的方法,就是拿经论来研究,保证你看不到三行,眼睛就快要闭起来了,这是玩笑话。这说明什么?就是说你不要认为我现在看不懂或者是我现在听不懂,然后我就放弃了,不要这样子,千万、千万不要这样子;因为我们是无量劫不断不断的熏习,然后才能到这一世具有善根,然后又能够亲近佛法,然后又愿意修行。你知道各位是积集了多少的善根跟福德,然后今天才可以坐在这边听经闻法,懂吗?所以就说明,我们这一世会学佛修行,不是现在才开始的。

“书到今生读已迟”嘛,书到今生读已迟,太迟了,你书到今天这一世才来看,太迟了,意思就是说,他一定是过去就已经看了。你这一世会看到这个法或者经论特别相应、特别欢喜的,因为你过去看过;你修这个法很快相应的,因为你过去修过,懂吗?所以我们一定是生生世世不断不断地串习,然后一世才会比一世好。你这一世不愿意,听不懂就算了,你下一世还是听不懂,因为它不会自己懂啊,一定是数数串习的嘛。

所以看不懂没关系,听不懂没关系,继续看、继续听,慢慢熏、熏、熏,你慢慢就能够懂,然后慢慢累积,慢慢累积善根、慢慢累积福德,你慢慢就能够契入。所以我们碰到目前还没有办法听得懂、没有办法了解、还不相应的部分,我们就发愿,发大誓愿:我希望赶快…,看不懂就是有障碍嘛,赶快忏悔、赶快尽除业障、赶快积聚资粮,因为没有福报是没有办法听闻佛法的,赶快累积福德资粮,希望我目前还没有办法懂的这个部分,能够很快地就懂。因为你业障忏掉了,然后你的福报累积了,你就看得懂了。因为看不懂就是有障碍障在那边,然后你又不愿意去学习嘛,轻言就弃舍嘛。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放弃任何一个部分,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接触,还没有因缘接触,或者是还没有办法理解或者相应的部分,还不明白的部分,我们绝对不要舍弃,而是发愿:我可以接触什么我先修,我先修我相应的都可以,可是我心中并没有弃舍其他我目前没有修或者不相应的部分,或者不懂的部分,并没有舍弃;而是发愿希望能够早一点能够了解,早一点能够接触,早一点能够相应;那我们这样发愿,然后尽除业障、积聚资粮之后,很快的,我们对一切的经教就能够通达无碍了。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

因为我们都是修大乘的嘛,“法门无量誓愿学”,而且是为了成就众生学,不是为了成就自己学的,所以我们就要发这样的愿:希望能够成就一切法门,为什么呢?不是为了自己,你在利益众生的时候你才方便嘛;不然众生喜欢小乘的,可是你说“我对小乘不太清楚,四念处没有修过,内观禅也不太清楚它在讲什么,观呼吸也不知道在讲什么。”那他想学小乘,你就没有办法圆满他啰,那你怎么利益他?你自己都没搞清楚,对不对?大乘的任何法门也是啊,他喜欢那个法门,因为习气的关系,我们喜欢什么是我们的习气哦,过去的贪来的。

没有习气的菩萨他每个法门都一样,统统可以成就,然后他说的时候心中也没有分别说这个是大法还是小法;小乘、大乘、金刚乘对他来讲都一样的,因为他对法没有执著,所以他全部能够修学,然后全部都能够成就,然后用来干什么?你要什么就给你嘛,你好乐金刚乘,可以啊,我就看你喜欢什么,大圆满还是大手印,还是什么,都没有问题啊,都可以给你啊;可是你自己本身要不排斥才可以,你本身要发愿成就才可以。你要修净土也可以,我教你怎么念佛啊,对不对?你要修止观,可以啊,我教你天台止观,都OK啊。可是怎样做到呢?就是你本身要能够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才可以做到嘛,才可以圆满成就一切法,然后利益众生,有种种的善巧方便,是这样子来的。所以首先,我们还没有办法圆满没关系,首先发愿成就一切法。

只有我们这样子做到,才不会因为轻视或者毁谤经论而造下谤法的业障。因为你只抓你现在修的这个部分,其他就都没有看在眼里,是不是就轻视了?然后你说我修的这个法门最殊胜,那就是说其他法门都没有你这个殊胜,对不对?这就是容易造下谤法的业障。

那整个佛法的内容,简单归类来讲,就是教理跟修证这两种嘛。

那什么是教理的部分呢?就是闻思的部分。你先听闻,然后再思惟观察,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自己的身心上不断不断地思惟观察。那什么是修呢?就是你听闻思惟,有了这个分别善恶的抉择力之后,然后开始起而行,去修持印证这些内容。

所以闻、思、修它是因果的关系,就是教理跟修证是因果的关系,它是一件事,不是教理跟修证没有关系,它是一件事,因为你思惟什么?思惟听闻的部分嘛,你听闻之后要如理思惟,所以你思惟的内容是什么?就听的部分嘛,所以它是一个东西,对不对?因为你思惟听的东西,所以它不是听闻跟思惟是两件事,一件事嘛。然后你修什么?你就是落实嘛,落实那个经论的部分,就是落实你听闻的部分叫做“修”。所以经过听闻跟思惟之后,你才有分别善恶的抉择力,你才知道这样才对,那样不对,为什么?因为听闻思惟了之后,把我们原来错误的观念全部都扭转过来了,然后把它落实在日常生活,我们的身心上面、身心的修持上面。所以修是修什么?就是理论的部分把它落实,所以跟理论有没有关系?有关系嘛,所以闻、思、修是一件事,对不对?听闻之后思惟,然后修,修什么?修听闻思惟的结果,就是你把它落实,这个就是“修”;所以修的部分就是印证理论的部分,你把它落实了,你是可以做得到的,不是纯理论而已。

很多人他听了之后做不到,就是因为他没有思惟。“我都知道,可是我都做不到”,中间少了一个,他有闻,然后直接想要修,没有办法,因为他没有思惟。所以思惟非常非常重要。所有那个知道做不到的,都是没有思惟这个过程。思惟的意思就是思惟到…,不是没事情就在那边想一想、拿起来想一想,然后等一下你去忙了,又是原来的你的想法跟你原来的那一套,看的是一套,说的一套,做的再一套,统统不相干,不是这样子。

所以一定思惟到改变你原来的观念,原来的邪知邪见因为思惟之后转变成正知正见,因为你的观念改变嘛,所以你以后能够做得到的,都是你已经观念改变以后的,那个就完全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会怎么说、怎么做,一定是我怎么想,我才会说、会做出来嘛;所以你的想法如果没有改变的话,那你还是说错、做错。除非你思惟到你的想法已经改变过来了,所以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你说跟做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是先动意业,然后才付诸身口业嘛。所以意业改变了,你的身口业才会正确。意业怎么改变?就是透过思惟,不断不断地思惟,反正我的错误观念没有改变过来之前,我都要继续地思惟,思惟到错的观念改变过来为止,这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都是很少用时间、很少花时间来做思惟的工作,所以就听、听、听,大部分忘掉了,剩下已经很少了,可是还是做不到,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所以本论为什么殊胜的原因,就是它把教理跟修证之间的关系,然后要怎么样正确地来下手,都交代得非常清楚,因此我们说本论非常非常的殊胜。而且次第也是非常的严明,清清楚楚,你第一步怎么修,然后怎么怎么修,从开始学佛一直到成就,每一个阶段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所以我们只要依照这个《广论》来修证的话,是一定可以达到成佛的目标,没有丝毫的怀疑;而且不会走错路,因为它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不会有错误颠倒,我们刚才讲过,所以一定能够到达成佛的目标。这是第二个殊胜的地方。

第三个殊胜的地方,就是依照本论来修习、来学习的话,很快就能够通达佛法的殊胜(精要)。这个是说到,一定要依照理论的基础,然后还要加上善知识的引导,因为我们听闻从哪边听?从善知识那边、上师那边的教导来听闻嘛。那你说“我也没空,我也不是很喜欢参加法会,我自己在家看书可不可以?我上网看看网站,这个怎么说、那个怎么说,我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我也不用去亲近善知识啊。”这样子他能快速地成就吗?靠自己摸索,今天抓到这本就这本,明天抓到那本就那本,东看看、西看看,这边听听、那边听听,就是不要依照正确的经典有次第地这样学习,然后也不愿意去亲近一个上师,然后好好地跟他学。他就说“我就大学毕业,也许还拿到硕士博士嘛,我智慧这么高,我自己看应该都没问题,每个字都认识,不是吗?”

可是有一句话说:“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不晓得适不适合用在这样的人身上?“佛法无人说”,就是佛法如果没有人为你解说的话,“虽智不能解”,虽然你智慧很高,但是你还是没有办法理解。那就是唯恐…,除非也是你宿世善根深厚,因为你过去看了嘛,可能三藏十二部都研究过了,或者是过去的修行已经修到很不错了,那你这一世经论拿起来自然就看得懂,这种情况例外,因为他发愿再来的乘愿菩萨嘛,他一定没问题呀。可是说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根性的话,我们拿起来就是看不懂,然后就是看错了嘛,用自己主观的意识,然后错解了那个经义,他就按照字面上来看嘛:“那就是这样啦”,依照他自己的意思来解释。

还有一句话:“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依文解义,拿起来就这样按照自己的意思,依文来解释这个意思,每个字都看得懂嘛,那就是这样子、这样子,自己来解释啰。依文解义,三世佛喊:冤枉啊!不是这个意思啊!“三世佛冤”,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世佛都喊:冤枉啊!就是说:师兄啊,不是这个意思,你解释错了!所以不是依文解义的,一定要听善知识的教导。因为为什么善知识的教导非常重要?后面讲到善知识他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他有修有证嘛,有修有证的意思就是他是过来人,他明白,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闻思修,他听闻了,然后思惟,然后都做到了,所以他就讲得清楚,为什么?因为他已经有修有证,他理论通达,然后修证也有修证的功夫,因此他说得清楚。所以我们才要去依止这样的一个上师来学习,这样才不会有错误。所以如果我们依照自己的想法,然后这样盲修瞎练的话,可能偶而会有一些小体悟,是一定会有的,他就:啊!好像豁然开朗这样子,好像有一点小体悟;可是你要到达开悟成佛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那只是浪费了更多的时间跟精力这样而已,可是效果很小很小。

这就是第三个、本论为什么殊胜的原因,就是你只要依照本论的内容来修习的话,很快就能够通达一切佛法的精要——最重要、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本论都帮我们提出来了,而且解释得非常详细,我们只要依教奉行,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成佛。

第四个、本论殊胜的地方,就是只要依照本论的内容来修的话,再大的罪行也能够消灭。因为在本论当中就是告诉我们:哪些是应该遮止的恶行,那只要依照这个论中所说的内容来断除的话,再大的恶行也能够清净。

这边讲的恶行,特别是指谤法的业障。谤法的业障到底有多重呢?重过那个五无间罪。因为我们知道,一切的罪最重就是五无间罪嘛: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逆重罪是最重的;可是还有一个比这个更重的——就是谤法,这是最大的恶行。因为佛教导众生,祂会观机、观众生不同的根性,然后祂宣说不同的法教。我们分小乘、大乘、金刚乘,是我们分的;可是佛当时说法的时候,没有说“我们今天来修小乘出离心”,没有这样说。祂今天面对什么样的众生,祂就宣说适合他们根性跟因缘的法;那今天是大乘根性,他就说大乘法,密教根性就讲密教法,不同根性说不同的法门。

可是我们不明白啊,不明白佛陀的智慧还有善巧方便,我们就搞不清楚啊,一下小乘、一下大乘、一下金刚乘,一下说空、一下说有、一下说非空非有、亦空亦有,那到底是怎么样?我们越看越乱,越听越乱。那我们只能(刚才讲的)抓我们可以听得懂、可以理解、然后比较相应的那个部分,然后其他的我们不明白,不明白也不能够做到,我们刚才讲的发愿以后要学啊。他就排斥、轻视,因为他不懂嘛,他就说那个不好,所以他就会跟你讲“这个法门才好啦,那个不好啦。”这样就谤法。“哎呀!菩提心多难发啊,修小乘自己解脱就好。”谤法!“末法的根性、众生的根性多差,智慧也不足,福报也不够,念佛就好。”谤法!“因为智慧不足,福报不够,你看经论也没有办法,你修止观也没有办法得定啊,所以你就念佛就好了啦,唉呀就是念佛啦,其他都不要管了。”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不但谤法,而且种下轻视、不恭敬三宝的业障。

所以很容易哦,我们心里面只要对法有分别,就很容易谤法,因为你欢喜赞叹你修的嘛,那就相对排斥轻视其他的,这就是谤法;然后又强迫人家跟你修一样的法门,学同样的内容,谤法!

那我们今天赞叹了《菩提道次第广论》有多么殊胜,然后你就跟人家说“学这个就好”,有没有谤法?这么殊胜嘛,“从初学到成佛,就全部次第都有了嘛,你还看其他干嘛?”有没有谤法?我听了也不欢喜啊!你赞叹《广论》的殊胜,我也不欢喜啊,因为《广论》不是这样跟我们讲的。刚刚才讲过嘛,不是这个意思的。所以我们不能说只赞叹一个,然后其他就轻视毁谤,那就是没有读懂《广论》它的精义,你没有抓到它的精要。它才刚刚跟我们讲这样叫谤法,你马上就去讲“这个最殊胜,其他都不要看”,你马上就谤法,所以你就不了解它第四个殊胜。

第四个殊胜的地方就是:我们再大的恶行都能够清净的意思就是说,你读了《广论》之后,你就不会谤法了嘛,因为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统统都好,你修什么,很好!净土法门好、天台好、止观好、华严好、法华好,统统都好,统统赞叹!你没有说你那个最好。我心里面当然是觉得我这个最好,可是我就不会说出来嘛,我心里面也没有赞自毁他,我就没有做这样的事情嘛。因为赞自毁他又破了菩萨戒,菩萨戒的根本戒就是你不可以赞自毁他的,不能赞叹我这个好,然后毁谤其他不好——这就已经破了菩萨戒嘛。所以我会选择这个法门,当然我知道它是最殊胜的,可是我不会赞自毁他,我同样赞叹其他。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我尊重他的选择,我不会强迫说你一定要来学这个、来修我这个,我这个最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因为谤法同样就等同是谤三宝,因此它的业最重。因为这个法是佛说的嘛,你说这个法不好,你就是谤佛嘛;所有的僧伽都是依教奉行,依照佛说的法来修证的、来证果的,然后你说这个法不好,你就是谤僧伽嘛,因为他们就是修这个法。所以谤法的业为什么这么重?就是因为等同是毁谤三宝。

我们前几天上课也讲到:不恭敬三宝、毁谤三宝,就是以后没有见闻佛法的机会了,严重一点就是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了,就让你彻底的看不到佛法、听不到佛法,因为毁谤的果报。所以经论上有两个比喻,谤法的业到底有多重?我们毁坏一个佛塔的业很重;可是你把所有南赡部洲一切的佛塔全部都毁了,这个业还没有谤法的业重。我们刚才讲五逆重罪很重,杀阿罗汉、杀死一个阿罗汉的业很重,可是你把恒河沙数这么多阿罗汉全部杀光光的业,还没有谤法的业重。我们就知道,寒毛直竖啊!以后讲话要小心一点,你介绍佛法的时候,千万小心:啊,小乘殊胜、大乘殊胜、金刚乘殊胜、每个法门都很殊胜。

所以本论最殊胜,第四个殊胜就是绝对不会再造谤法的业障了。以前造的怎么办?今天以前的赶快忏,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不会啦。所以它后面也是有告诉我们怎么样忏悔:四力对治,你对你已经造的,因为来不及了,那我们就是透过四力对治的方法,以后我们上课会介绍,来好好地把过去所造的业全部忏除干净,以后不再造。因此再大的恶行都能清净的原因在这里:过去的忏掉,正确的方法教我们怎么忏,如理地忏,忏掉然后又不会再造新的,因此它一定能够完全地清净这样的恶行。

好,我们今天介绍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