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6、第六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2013年5月22日

喇嘛、各位居士大德:

晚上好!

昨天说到第七颂,就是唯识学家破斥经部宗“为什么一定要执著五色根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它的受熏处就是五根处、还有识类,那这样执著的意思就表示说受熏处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它才可以当作受熏处,所以这个五根它是实有的。

那唯识学家就说:“你们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坚持,是有什么理由呢?”那他们就回答说:“是因为如来圣教说的。”因为佛在《阿含经》当中就曾经说到有“十色处”嘛,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个内五根处,还有色声香味触这个外五境处。这个五根、五境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眼根对色境嘛,我怎么知道看到什么呢?就是这个眼识要生起,它一定要有所依根,所依根就是眼根,那所缘境就是色尘(就是色境),我才能够生起我这个五识的作用。

那现在就要讨论到说:佛说“十有色处”祂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要证明这个十有色处它是实有的(是真实存在的),然后佛才说有这十个内容,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有另外佛的密意,佛有另外的密意在里面。

那至于什么样的密意呢?我们今天就是要介绍,它是什么样的密意。就是佛说法都有祂的秘密的意趣,这个“意趣”就是用意的意思。佛祂都是以善巧方便的意趣来说,为众生说一切法,那佛虽然在《阿含经》当中说了十有色处;但是佛的密意是为了要破除我们以为有“我”的真实存在,而说了这个“十色处”,并不表示它是真实存在的。

那我们前面《八识规矩颂》已经念过八个识,八个识都是因缘所生,对不对?还记得吗?“眼识九缘生”,“耳识唯从八”,“鼻舌身三七”,还记得吗?会背嘛?就是说眼识的生起它必须要有九个因缘;那耳识生起,去掉那个光线,光明不用,所以它剩下八个;然后鼻舌身三识不需要空间,所以它再去掉一个,只要七个缘。所以现在讲的这个五根跟五境,五根是你要生起五识的所依根嘛,对不对?我眼识要生起,必须要有眼根作为它的所依根,那它的所缘境就是色境。所以现在谈到这个五根、五处,一个是所依根,一个是所缘境。

所以眼识要生起的话,除了以它的种子作为亲因缘以外,就是要有种子依嘛,还要所依根、所缘境,还要作意,有没有?还要第六识的分别依,第七识的染净依,第八识的根本依,有没有?加上光线、空间,所以一共是九个因缘。

那这代表什么意思呢?像我们看东西的话,我们都会以为有一个“我”在看嘛,不然谁在看?那真实有一个“我”在看吗?是我在看吗?我看到这边,哦!这么多牡丹花,好漂亮!这是“我”在看吗?谁在看?眼识在看嘛!对不对?有没有一个“我”在看?你分析,眼识生起,眼识要生起活动,九个因缘,我们刚才已经念过这九个因缘,有没有一个“我”在里面?有没有说“我”是构成眼识要起作用的其中一个因缘,有没有?没有啊!就九个因缘啊!九个因缘都看完了,那眼识可以生起。这九缘都具足了,眼识能够生起作用,因此能够看,这中间有一个“我”吗?没有嘛,对不对?

那我们分析耳识也是一样。耳识八个缘,耳识不需要光线,所以我在黑暗当中,我也能够听得见。那我听得见,是有一个“我”在听吗?是“我”在听吗?那我们分析能生起耳识的八个因缘,也没有一个“我”在里面啊,没有“我”这个条件在里面。所以耳识生起的八个因缘也是因缘所生,所以谁在听?耳识在听。同样的,鼻、舌、身都是一样的。

所以,现在讲到五根、五处,佛说这个密意,是要破除我们以为有“我”的执著。所以佛说了一个五色根、五种外境,五根、五境,一个内、一个外。一个是所依根,一个是所缘境。

所以我们一个一个去分析到最后,你要生起眼耳鼻舌身这个五识,它的所依根、所缘境全部加在一起,根、境、识全部加在一起,因此有五识的生起,这个中间没有“我”的存在。所以不是一个我在看、我在听、我在闻、我在嗅香,我在舌头尝味,我的身体有种种感觉,那个都不是“我”,只是因缘所生而已。那佛也说:只要是因缘所生的,就空无自性嘛,这中间是无常生灭的,它是无我的——这个才是佛说“十有色处”的密意,就是要破除我们众生以为有“我”的执著;而不是说这五色根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唯识学家就这样破除经量部他们的主张。他们认为受熏处是真实存在的,其实那个不是佛要说的,佛最主要是要我们证到所谓的人无我。

那只是明白这个十二处教(十有色处是讲到五根、五境,其实它应该是六根、六境嘛)。所以我们看那个小乘的经典上面都讲到十二处教,就是再加上另外一个:眼耳鼻舌身意,相对什么?色声香味触法,一共是十二个。十二处教,它的目的就是要破除我们众生的执著。像意根对法尘也是啊,也是因缘所生,这中间也没有一个“我”。

所以明白了这个十二处教,佛说十二处教祂的目的,就是要破除我执;但是这样我们的修行就结束了吗?破除我执可以证到阿罗汉,或者是辟支佛,就是可以解脱六道轮回,但是可不可以开悟成佛?条件够不够?你只是明白无我的道理,可不可以成佛?明白无我的道理,就是只能够破见思惑嘛,还有尘沙跟无明惑没有破啊,所以你一样没有见性,所以阿罗汉他也还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性,因为他的无明没有破。只有破一品无明,才真正见到自己的真心。

所以我们就知道,即使你藉由这个修十二处教达到解脱六道轮回;但是修行也还没有结束。所以佛说法,我们刚才说有祂的秘密的意趣,那为什么样的对象说十二处教的内容呢?就是小乘根性的,因为他们急着想要解脱,所以为他们说人无我的道理,你只要破除我执,你就可以解脱轮回,证得阿罗汉。

但是,想要进一步破除无明的菩萨的根性来说,佛要说什么呢?就说唯识嘛。所以只有唯识讲得最清楚:你要见到你的真心,你要破除无明,唯识讲得最清楚,然后最快速,因为它讲到所谓的三自性:就是遍计所执、依他起、还有圆成实。所以我们想要证得菩提,想要开悟成佛,佛就为这种根性的菩萨说唯识的教法。

那你明白唯识的教法,你很快就可以进一步地破除法执。破除我执只能够解脱轮回,但是不能够出十法界,不能够开悟成佛;除非你连法执也破了。所以想要破除法执,如果你能够明白唯识的教法的话,你很快就破除了。因为为什么?什么叫唯识?还记得吗?“唯有心识,没有一切外境的存在”,是不是把一切因缘所生法全部破完了?对不对?唯有心识,心识之外的一切法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都是心识所变现的,都是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现的身心世界,一切法的内容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不是把一切法全部破除了?

那它的理论是什么呢?就是一切因缘所生法它是依他起的,有那个因缘它才能够生起这个法,因缘具足这个法就生起了,这是“依他起”。这个“他”就是依因缘生起一切法。只要依因缘所生起的一切法,它都是空无自性的,它本来是无我的,对不对?

可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这个依他起上面起了我执跟法执?是因为“遍计所执”。我们把一切因缘所生的一切法,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就是之前我们讲说阿赖耶识有四分:从自证分现起的见分跟相分,我们把见分当作是我,把相分当作是法,这个是我执跟法执的来源,就是从这边来的,这个就是“遍计所执”。

那我们现在只要明白是依他起的,当下我们不要起遍计所执,见分跟相分就回归自证分,就回归了我们八识的本体,然后再回归它的真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说过八识是真心一念无明的产物嘛,本来是真心的,本来一切众生都是佛。可是一念无明起,这一念真心就变成了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再变现一切的身心世界,所以我们才会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现在我们不起遍计所执,你由自证分所现的见分跟相分,就会回归自证分,最后再回归真心。破除无明之后,只要你把遍计所执断除了之后,在依他起的这个当下,你知道它是因缘所生,就是因缘生、因缘灭、因缘生、因缘灭,生灭无常的,它都是无我的,它自性都是空的。你只要不起遍计所执,就是在依他起的当下遣除这个遍计所执,就会显什么?“圆成实性”就显现了。“圆成实性”显的是什么内容呢?就是诸法的法性,或者诸法的实相,就是二空的真如,就是我空跟法空所显的真如——这个就是圆成实性。

那我们讨论这三性,三自性,遍计所执是有还没有啊?我们刚才说了,没有嘛,对不对?谁说有?没有啊!依他起性有没有?我在因缘具足的当下生起了一切法,这个依他起是有?还没有?有的举手!有?没有的举手!没有的比较多咧!没有是统统没有吗?还是现象界是有的?没有是从头到尾都没有,还是现象是没有的?你们说的没有是……?统统没有,从头到尾都没有?可是它因缘具足的时候,所现起的那个是有?还没有?那个现象有没有?依他起的现象有,但是它是如幻假有。这样就对了,对不对?

所以是有,但是又不是真实有,是如幻假有。为什么是如幻假有呢?因为它因缘所生、空无自性嘛,它不能永恒存在,因为它不是真实的。它是如幻的现起,随着因缘的生灭,如幻的现起。所以你不能说它没有,没有的话就统统没有了,没有六道,没有十法界。然后你说全部自性是空的,全部都没有,那我们也不要讲说要断十恶业、行十善业了嘛。那整个六道没有办法建立,对不对?然后整个因果轮回也没有办法建立,这个善恶的差别也没有办法建立,如果你全部都说没有。因为它自性是空的,所以都没有,这样可能就到了恶取空去了,恶取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才会说,那个落在空边的这边,他会说:哎呀!那个反正都假的嘛,所以我就不要努力了!就错了嘛,对不对?因为他落在空边。

所以菩萨说:众生如幻假有,所以我不要度了,对不对?不对嘛!所以要精进,勇猛精进度,然后度得又不执著,那就对了嘛。为什么不执著?因为知道众生是如幻假有的。为什么要度?众生还在无明当中,他们以为是真实存在的啊!他们有我执、又有法执,然后执著得不得了,你说要不要度?要度啊!等到他们都开悟了,说:都是假的,都不要执著!也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了,那还要不要菩萨来度?也不用了嘛,对不对?就是众生还在一片无明当中,还在苦海当中,还觉得好苦啊、好苦啊,轮回很苦啊,然后还想要求乐啊,众生还很颠倒。

所以,菩萨还是要精进地度众生,但是他又不会执著,是因为他知道如幻假有的众生,说如幻的法,度如幻的众生;也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在说法,也是如幻的我嘛,都是如幻假有的,为什么是如幻假有?因为是依他起的。所以依他起的,在唯识学家的主张,它不没有,它是如幻假有。遍计所执是彻底地就没有,因为它是我执法执的来源。

那圆成实性有没有?在依他起的当下,不起遍计所执,你的圆成实性就能够展现,展现我空、法空的真如,这个是有?还是没有?以唯识的立场来说,它有?还是没有?有的举手!没有的举手!真如也是假的举手!假的你干嘛要证半天?我们修行就是要证得真如,那假的就不要修了嘛,对不对?有啦!它算是真实有啦,就是以那个唯识的立场来说。

所谓的三自性:遍计所执,没有,根本就不存在的,是你自己执著出来的,一切法本来无我,你偏偏要以为有一个我,有我、有法,根本就没有“我”的存在,所以它彻底是没有“我”的存在,没有这个东西的。依他起,不能说它没有,因为因缘所生的那个时候,它现象界还是有,只是说它本体是空的。圆成实,真实有。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段呢?因为很多人误解唯识说:你们学习唯识的目的就要证到法无我嘛(我们刚才说我们想要证到法无我,想要破除一切的法执,就要学唯识,所以唯识的目的就是要证到法无我)。那什么叫“法无我”呢?就一切法无我,所以就统统都没有,一切法都没有的哦!那唯识也是法嘛,所以唯识也没有哦!那变成说,唯识它的立场都没有办法站住了。

所以唯识家特别要讲出来说,所谓的“法无我”,说的是什么呢?是“遍计所执”是没有的——说的是这个。因为以为一切法有我,是怎么来的?是遍计所执来的,所以我要破除这个遍计所执,说明那个法无我的立场的话,就是你只要不起遍计所执,就能够说明法无我了嘛。

所以“法无我”是针对这个遍计所执来说的,并不表示说什么都没有。

(如果)法无我的意思是一切法都没有,连唯识也没有——那就错了!这就真正的堕在这个恶取空里面,就是真正的落在空边,这是最大的邪见。所以一定要说清楚,这个三自性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以上这一段,就是今天晚上我们要讲的内容,我们先把它说清楚,因为等一下一念书就跟昨天一样,哇!头好大。大家都不喜欢看书,就是有文字障嘛。看到书就哇!所以我们把重点先讲完,大家观念很清楚了之后,我们再看经论,就会很清楚它在说什么。

所以我们现在说到第七颂,解释外人引如来圣教作为他的证明,这个是不能够成立的。所以它的颂文是:

“依彼所化生,世尊密意趣,说有色等处,如化生有情。”

我们现在就比较看得懂这一句在讲什么了。就是佛说这个“十有色处”,祂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这个“依彼所化生”,这个“彼”,就是能够接受十二处教法所教化的众生,叫做“依彼所化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十二处教是说给谁听的?小乘根性的人听的,因为他们急着想要解脱,所以佛就为他们说十二处教法的内容。所以这个能够接受十二处教法所教化的众生,就是它这边说的“彼”。

然后第二句是“世尊密意趣,说有色等处”。所以世尊就随顺众生的好乐,以秘密意趣说有色等处,就是说了这十二处教法。所以如果不明白佛说这个教法的秘密意趣的话,然后硬要执著有实有的五根、五境的话,那你就是错会了佛陀说法的用意了,就是你不明白佛为什么要说十二处教的秘密意趣,你就不明白,错解了佛的用意。

那第四句是说“如化生有情”,那这种情况,就有如佛在经中曾经说的化生有情。这里的“化生有情”,指的就是“四有”当中的“中有化生有情”。这个“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存在我们叫做“有”。

那一共有四种存在,譬如说我们现在现实存在的这个生命体,叫做“本有”。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是本有,因为生命还存在,叫做本有,就是每个人本来存在的生命。那死亡的时候,我们叫做“死有”。死亡之后,还没有受生之前,我们叫做“中有”,就是所谓的中阴身。“去后来先作主公”的那个中阴身,第八识的时候讲。第八阿赖耶识最后离开身体,最先去入胎,所以去后——最后去,最先来,“去后来先作主公”,这个就说明第八阿赖耶识,是这个中阴身,最主要就是指这个第八阿赖耶识为中有。那当受生的时候,就叫做“生有”。

那现在讲的这个化生有情,就是在讲中有。

那佛为什么要说这个中有呢?那是因为有一些凡夫还有外道,听了佛说无我的道理,佛说人无我,本来没有我的存在,他一听就害怕。没有我,那死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人死如灯灭,然后他就堕到恶取空里面去。他就以为所谓的“无我”是没有我,死了以后也是什么都没有,因此他生起这个害怕、畏惧的心,佛才方便说有一个“中有”。

可是,是不是真的有中有?是不是真的有中阴身?这个第八阿赖耶识是真实存在的吗?你们念过《八识规矩颂》,第八阿赖耶识是真实存在的吗?那个最后离开身体,然后最先去投胎的,那个是真实存在的吗?点头,还是摇头?第八阿赖耶识是真实存在的吗?我们讲八识转识成智的时候,它可以舍去藏识的名称耶!阿赖耶识什么时候舍去阿赖耶识的名称?可以舍去表示它不是真的嘛,不然它应该是不能舍的嘛。像我们那个不生不灭的真心,它是没有办法舍的。你这所有的东西都舍掉,剩下的那个才是真心啊。阿赖耶识可以舍掉,表示它不是真的嘛,对不对?第八阿赖耶识也是生灭、生灭的啊!

所以不要以为有一个真实的我,那个叫做中阴身,叫做第八阿赖耶识的它去轮回,没有哦!没有一个“我”去轮回,也不是真实有一个阿赖耶识去轮回,那只是方便说。现在要讲,佛是方便说有化生有情,并不表示真的有化生有情哦。那个说有化生有情,是说给那个断灭空的人讲,讲给他听的,因为他怕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佛就方便说有一个中有。这个“中有”是依于这个第八阿赖耶识的相续不断的义上,而假名安立的,不是真正有中有,也不是真的有阿赖耶识哦。阿赖耶识也是假名,懂吗?我们刚才说了,只要是因缘所生,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自性都是空的,阿赖耶识也是生灭生灭的,这样懂吗?我这边一口气断了,然后等一下就形成中阴身了。

中阴身也是前后念生灭、生灭,生灭、生灭的相续,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不生不灭的然后去投胎,不是。它整个过程是生灭生灭的相续,我们看起来好像有一个中阴身,但不是真的,不是真实的存在,它只是相续的过程。如果它是真实的,他应该死的时候是怎样就怎样,去投胎的时候还是那个样子,你出生还是这样,那个叫真实的,对不对?因为它不会变嘛,对不对?它是生灭生灭相续,它一直在变嘛,对不对?离开身体的时候可能是一团气,还是一团能量,我们也看不见,没有天眼嘛,然后就去入胎了,然后入胎之后胎儿会慢慢长大,也是生灭的嘛,对不对?反正会生灭的,都是无常的,都是无我的。

所以现在唯识学家就用这个来比喻说(因为经量部他们也承认“中有”是假的,那唯识学家才会用这个来比喻)你们既然承认中有是假的,那现在佛说这个十种有色根也是假的,情况就是一样的,方便假名安立的这样而已。所以你既然承认中有是假有,你就不能说你所谓的五色根、五境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同样的道理。好,这样就把它破除了。

所以,佛虽然说有中有化生的有情,作为生死之间的联系,生跟死中间,怕他说中间什么都没有嘛,所以死了以后又生,这中间用什么联系呢?就用中有来联系,所以也是方便假立的。所以,这个并不表示说有实在的中有的化身有情,而是依于第八阿赖耶识相续不断义上而假名安立的。所以这个“中有”是佛随顺恐惧断灭众生而假安立的,不是真实有化身有情。

这个道理明白了,那我们就知道佛说十二处教,也是依于祂能度化的众生,来说十二处教的这个内容,这就是佛说这个秘密意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这样的一个对象,祂就说十二处教的内容,是为了要他破除对“我”的执著,所以并不表示离心识之外,十二处是真实有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那讲到这里,经部的学者又提出了质问,他又提出了质疑说:“你们唯识学家说,世尊的十二处教是依秘密意趣说的;但是世尊的秘密意趣究竟是什么呢?请你说明白。”

然后唯识学家就举出了下面一个偈颂来回答对方的质疑,这就是第八颂,“显佛说彼十意趣所在”。就是显示佛说这十种意趣的所在,就是:

“识从自种生,似境相而转,为成内外处,佛说彼为十。”

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识从自种生”,就是五识的生起必须要以种子为亲因缘,对不对?

那所谓的五根、五境呢?“五根”是五识生起的所依,所依根;“五境”是生起五识的所缘境。所以一个是所依,一个是所缘。然后再加上刚才讲的作意啊、什么什么,一共有九缘嘛,如果是眼识的话。所以五识生起,要以这个种子作为亲因缘。

然后第二句“似境相而转”,然后才会相似转起,看来好像有五种境相的转变生起,其实只是五识的种子和现行而已。

这边的“似境相”这三个字,是显示似有非有,好像有,但是又不是真实的。这个我们念过《八识规矩颂》就很清楚这个五识的生起,它必须要有种种的因缘之外,它都是八识所变现的嘛。

所以,所依根、所缘境这些其实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只能说五根是五识的种子,五境是五识的现行,所以它只是种子跟现行这样而已,就是“似境相而转”。看起来好像有五种境相的转变生起,但是它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就是唯识学家都是说:除了心识之外,由心识所变现的一切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那现在讲的这个五根、五境,它当然也不是真实存在的。

那第三、第四句,“为成内外处,佛说彼为十”,为了成立内五处、外五处,所以佛方便说彼为十色处,这就是佛说了十色处的内容。

那为什么要说这个内容?佛真正的秘密意趣在哪里呢?就是第九颂,我们看第九颂。“明密说十二处的胜利”,就是说明佛密说十二处的殊胜利益。

因为唯识学家在上面的偈颂解答了问难者的质疑之后,问难者又提出问题说:“佛说十二处教既然是佛的秘密意趣,那么这个十二处教究竟对众生有什么利益呢?”那唯识学家就用下面的偈颂来回答,就说:

“依此教能入,数取趣无我,所执法无我,复依余教入。”

“依此教”,这个“此教”就是十二处教。依这个十二处教就能够悟入人无我。

这个“数取趣”,就是指众生或者有情的另外一个名称。那为什么叫数取趣?这个“数取趣”,它的梵语就是叫“补特伽罗”。它的意思就是说众生随业受果,这边死了那边又生,数取诸趣,所以翻成“数取趣”。就是一下生天,然后一下又堕地狱,然后等一下又当人,这边死了那边生,那边死了又这边生。数数取诸趣,就在五趣当中不断不断地轮回,所以叫做“数取趣”,就是“数取诸趣”的意思。就是在五趣当中不断不断地这边死、那边生,不断不断地轮回的意思。所以这样的轮回,就叫做“众生”,或者叫做“有情”。所以我们以后看到“数取趣”,就知道它在讲众生的意思。所以“数取趣无我”,就是人无我,很简单。

那佛为什么要说十二教的内容呢?是为了听闻之后就能够悟入所谓的人无我。那这个就是佛说十二处教的秘密意趣,也是佛密说十二处教的殊胜利益,就是让闻法的人能够依此十二处教,能够悟入数取趣无我,也就是人无我的道理,这个就是说十二处的密意。

那我们刚才也说了,不是我执断,修行就结束了,因为还没有见性,还没有见到真心本性,还没有见到自己的佛性,所以没办法成佛,要见到佛性才能成佛。所以虽然说人我执已经空了,但是法我执仍然存在,这就是下面的两句:“所执法无我,复依余教入”。

那要如何使有情悟入“法无我”呢?那就要“复依”,就是还要再依什么呢?内外处教其余的、之余的其他教法。“余教”就是指唯识嘛。除了十二处教之外的,你依十二处教,只能够证到人无我,但是法执还在。所以你想要证到这个法无我,你就必须要依十二处教之外的,就叫做“余教”。所以这边讲的余教,就是十二处教其余的,那个就是“唯识”的意思。去悟入,意思就是说:你想要证到法无我的话,你就一定要学习唯识教的内容。唯识的言教,是佛为菩萨根性,想要开悟成佛的众生,秘密宣说的——这个就是佛宣说唯识教的秘密意趣,就是因为它能够证到法无我。那为什么能够证到法无我?我们刚才也说了,因为只有唯识的教法有讲到三自性。

所以我们就知道前面两句颂是说明怎么证到人无我。这个我们刚才也稍微说了一下,说十二处教就是怎么样去证得到人无我呢?就是我们都以为有一个“我”在看、“我”在听,那你就去分析:其实它是根、境、识的和合,或者眼识生起它有九个因缘,这中间没有“我”的存在。所以是谁在看?眼识在看;谁在听?耳识在听;谁在闻?鼻识;谁在尝?舌识;谁在感受?身识,就是这样。那你就能够明白没有一个“我”在看、在听,就证到人无我了,没有一个“我”的真实存在啊!所以你真正明白十二处教的内容、这个六根六尘的内容,你就能够悟到“我”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你就可以破除我执,就能证阿罗汉解脱。这个就是佛说十二处教的秘密意趣。

那后面两句就是说明法无我。就是只有唯识的教法,才能够悟入法无我的道理,所以说“所执法无我,复依余教入”。那怎么样证到法无我?我们刚才也讲了:在依他起性的当下,你不要起遍计所执。知道它只是自证分所变现的见分跟相分而已,这中间没有我,也没有法的真实存在,就可以证到圆成实。就是遣除了依他起性上面的遍计所执,所显的那个二空真如,就是我空跟法空,你就可以证到了。

然后最后就是要强调,所谓的法无我不是什么都没有。遍计所执,没有;依他起,如幻假有;圆成实,真实有。这样就不会堕在恶取空当中,这个就是唯识的正义,唯有心识。

所以你不能把“唯有心识这个也是法,然后它也不能够成立,一切都不能成立。”所以一定要“唯识”、唯有心识,这个心识还是暂时要有的。不过唯识学家到最后,在《唯识三十颂》的时候我们会讲到,唯识学家最后也说:唯识这个识它也是假有的,所以它只是方便假立一个名称,然后要建立我们刚才讲的轮回啊,还有善恶、因果啊,种种的差别,方便假名安立的,也不是真实有的。因为他说:唯有心识,你连这个都没有的话,就不用讲了嘛,什么都空的,你讲什么?所以要方便。

像我们念《广论》也是嘛,《广论》,最后你既然要开悟成佛,你就直接说我空、法空就好了,你就直接讲空性就好了,你为什么前面还要道前基础、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是为什么?方便假立嘛!告诉你一切的现象有哪些,对不对?就是哪些是依他起的?这些现象界先介绍;先介绍完,然后才告诉你说这些都是因缘所生的,自性是空的,不要太执著。所以你行善也不要太执著,善的自性也是空的;恶也不要太排斥,恶的自性是空的。

那你造业还有救,为什么?因为业的自性也是空的,要不然都没救了,对不对?我业障深重,完蛋了。业的自性都是空的,可是它要不要告诉你业的内容?要啊!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恶业?要讲清楚啊!你做什么事情会堕到三恶道,每个地狱都有它的业因嘛。我们念过“思惟三恶趣苦”就知道,它为什么要把业因讲得那么清楚?如是因如是果,为什么讲得那么清楚?业的自性是空的,你讲那么多干嘛?所以说这个都假的,就不要管了,那个就是全部堕在空边,这个没有救的啦!对不对?你执著“有”还有救。

佛法不是这样说吗?宁愿著有如须弥山,也不要执空如芥子许。像芥菜子那么小的空你都不可以执著,就怕你堕在那个恶取空当中。你执著像须弥山这么大的执著都没关系,为什么?还有救,为什么还有救?告诉你这些是因缘所生,自性是空的,你就破了嘛。可是你执著空,你要用什么破?没救了,没有办法破,因为你执著空。跟你说任何的现象界,你都说“自性是空的嘛,就空掉了”,就没救了嘛,对不对?所以说执著空,不可以像芥菜子这么小的空都不可以执著。

所以我们就要知道佛祂说一切言教的秘密意趣在哪里,祂就是先立再破。祂建立一切的现象界,因为我们活在现象界里面嘛,我们一个也空不了啊,我们虽然说人无我、法无我,可是我们都空不了,对不对?因为我们活在现象界里面,而且执著得不得了啊,我执、法执很严重啊!所以佛要好好地把现象界的内容讲清楚,告诉我们怎么样正确地断恶、然后怎么样正确地修善,最后告诉你善也不可以执著,一切因缘所生法自性都是空的,诶!你就见性了嘛,是不是?这是佛设教有祂一定的次第,还有祂的秘密的意趣,那我们要明白。不要说:佛说现象界的时候,就执著一切现象界是真实存在的,这就堕在有边嘛;佛说空的时候你又著在空边,一切自性都是空的,然后又堕在空边,这又落在一边了嘛。所以空有两边也不能不执著,这样才能够真正契入佛说的中道实相。

好,今天刚好讲到一个段落。我们下次就要讨论“极微”的问题,那又是要介绍很多宗派,然后他们不同的说法。虽然蛮枯燥的,可是它也是一种熏习,就是说为什么要分这么多部派佛教?像我们昨天介绍的那些都是小乘的嘛,那当初就是很多不同的部派,从小乘、大乘,就是还细分很多,小乘还有很多不同的部派,从最原始的上座部,一直到大众部、一直到经量部,很多,然后每个都有他不同的见解跟看法、还有主张。然后依他们的见解、主张,跟这个不同的部派,然后互相讨论或者是辩论,也无非就是要找出一个真实的答案,就是真理越辩越明嘛,那辩到最后,当然就是现在讲的这个唯识正义,它就能够显现出来。

要不然我们直接说唯识“唯有心识,没有外在的境界可言”,可是你有什么证据?对不对?你一定要说很多很多的证据出来啊,是佛说的、还是哪个经、哪个论说的啊。所以我们藉由它这样的一个辩论,你就可以越来越突显这个唯识的正义。它的主张是你不管怎么攻,都是攻不破的,那你对唯识的这个熏习就越来越坚固。它可以帮助你修行增长信心,然后更快速的怎么样?悟入人无我跟法无我,尽快地去除遍计所执,然后圆成实尽快地显现,就是很快地能够见到我们的真心本性。

所以念唯识,不管对我们现在修学什么法门,它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你知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嘛。我们在前一个晚上讲得很清楚,相信大家都悟得很快,不是“耽误”的“误”啦,是“开悟”的“悟”啦。

好,那我们就是要继续地加油!虽然它有一些理论的辩论,可是我们就把它当作是熏习,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然后也可以栽培我们有一天说法的时候可以辩才无碍,也不错啦!不然人家一问,你就倒了嘛,因为你没有常常去怎样?把你的思路去作种种的训练,所以那个因明学也是很好的训练,什么宗、因、喻,虽然看了就要晕倒,可是它真的是很好的训练。

好,我们这一次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