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5、第五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2013年5月21日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晚上好!

我们今天看《唯识二十颂》。

前面的第三颂说“一切如地狱”,就是指前面所说外人的四个问难,有如地狱一样,它就是用“地狱”来作比喻。

地狱所有的众生共同见到狱卒,还有铁狗啊、铁鸟啊、刀山啊、剑树啊,这等等的种种刑具,这就是“同见狱卒等”第二句。说明这一切的境界都有它一定的处所和时间,而且相续是不决定的。不但所见的境界相同,还共同遭受譬如说断头啊,或者剖腹啊,或者火烧,或者水煮的种种痛苦。那在受苦的时候也感觉到皮肤糜烂,非常的痛苦,而且一切这么的逼真,所以我们在受报的时候也是觉得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就好像有它真实的作用,所以说“能为逼害事”。

这样就总答第一颂的外境处所决定,外境时间决定,相续不决定,万物各有它的作用,这四个问题,证明“只有心识,没有真实的外境”这个唯识的道理都是能够成立的,所以说“故四义皆成”,这四种义理都是可以成立的。

那唯识学家虽然提出这样的论述;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派都承认地狱中的狱卒是假有的,说唯有内在的心识,外在的境界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那地狱的狱卒当然也是假有的;但不是所有的学派它都能够承认这样的说法。

尤其是大众部跟正量部的学者,他们就有意见,所以就问说:“你们唯识学家是根据什么理由,证明狱卒这等等的内容,它不是真实的有情?”那唯识学家就回答说:“我们认为狱卒这等等的内容是假有的,当然是有相当多的理由可以说明。但是,现在反问你们:你们说这一切都是实有的,那我看这个是有很多方面是说不过去的。”

譬如说:如果说狱卒是真实的有情,它应该要受地狱的苦。那现在不但这些狱卒不受地狱的苦,而且它还可以逼恼其他地狱的众生,可见这个狱卒不是真实的有情。而且它也不是属于地狱道所摄的。因为如果是属于地狱道,它就应该跟地狱的众生一样,就是长得身形也一样,力气大小也一样。那凭什么这些地狱的众生看到这个狱卒这么样的害怕,生起了无限的恐怖跟畏惧?如果同样都是地狱的众生,应该是互相逼害,对不对?没有说我看到你,我就赶快逃嘛。所以既然属于同一道的众生,就应该互相逼害才对,没有理由说见到狱卒就生起极大的恐怖跟畏惧。而且,再说地狱非常苦,自己的苦都忍受不了了,哪里还能够逼害其他的众生?

这样我们说了四个理由,所以基于以上这四个理由,可见狱卒是假有的,而且它不是属于地狱的众生,不是属于地狱所摄。

那说到这里,大众部跟正量部的学者又为自己辩解。他说:“你们唯识学家说狱卒不是属于地狱道的众生,那它也可能是其他道啊”,因为我们一共有六道,或者讲五趣。讲六道就是有包含阿修罗,如果讲五趣众生的话,就是阿修罗道并到天道里面去,就剩下五趣。不管是六道还是五趣,“除了地狱道之外,还有其他的,那我也可以说这些狱卒是属于其他道,它只是生到地狱里面,去折磨这些地狱的众生而已嘛。总而言之,我还是认为狱卒是真实的有情。”

那唯识学家说:“如果属于其他道的众生,就不应该生在地狱当中啊”,是不是这样?听起来很有道理。

可是大众部和正量部的学者,他又提出了论证:佛经上说的噢!佛说的噢!说什么?天道里面有畜生,譬如说我们知道龙啊,龙不是我们地球上有的东西,虽然是可以画出龙的形像,可是牠是属于天道,牠是生在天道,可是牠本身是畜生,可是牠生在天道。还有譬如说麒麟啊、仙鹤啊、凤凰啊,这些牠们都是属于畜生道,但是因为过去善业的因缘,牠们可以生在天上,但是牠们本身又是畜生道。所以现在大众部跟正量部的学者,他就提出了这个论证,证明说有这样的例子啊,不是属于天道的,但是牠可以生在天道当中,然后享受是跟天一样的福报,福报是跟天道相似的,因为善业的因缘所感得的这个福报,跟天是相似,可是牠本身又是畜生道,牠生在天上。所以你们唯识学家不能说不属于地狱的,其他道的就不可能生在地狱当中,不是啊,天道就明明有畜生道的众生在里面嘛。

那天道既然可以有其他道的有情去受生,那为什么地狱道,你就不许有其他的有情去受生呢?所以我也可以说那个狱卒它是属于鬼道去地狱受生的嘛;然后那些铁鸟、铁狗、牛头马面,它也可能畜生道然后到地狱道受生嘛,对不对?到那边受生的目的,就是来逼害这些地狱的有情。

所以,唯识学家就用偈颂来破斥它这个理论,就是我们看的这个第四个颂:“显外举喻及理不成立”,就是显示外人所举的这个比喻以及所说的道理都是不成立的。

这个“外人”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大众部还有正量部的。那大众部它又叫做“摩诃僧祇”,所以我们在经论上,尤其是小乘的经论,因为这些部派都属于小乘的部派,如果我们在经论上看到摩诃僧祇,就知道它讲的是大众部,它是音译、音译是摩诃僧祇。然后还有就是正量部,正量部它是由犊子部分出来的。所以这边的“外人”指的是大众部,还有正量部或者是犊子部,因为正量部是由犊子部分出来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它也同时在破犊子部他们的主张。

所以这边的“外人”,就是显示这些小乘的部派,他们所举的这个比喻,就是刚才讲的这个比喻,以天道的畜生来作比喻,这个比喻是错的,是不能成立的。而且他所说的道理也是不可以成立的,那凭什么呢?就是下面这个偈颂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

“如天上傍生,地狱中不尔,所执傍生鬼,不受彼苦故。”

就是你们现在说,就像天上的那个傍生(傍生就是畜生道的意思),那这边的天上指的就是欲界天。因为我们知道欲界有六天,有所谓的地居天、还有空居天。那地居天就是以须弥山为主,地居天,就是居住在地上的众生,那这个地上就是须弥山,在须弥山半山腰的,我们就知道它是四天王天,在山顶就是忉利天。那再上去就是虚空了嘛,依空而住的,我们就叫做空居天,就是依空而住,它有四天:就是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还有他化自在天,这个是空居天的四天。这就是天上的欲界六天,天上的这个畜生。

那地居天跟空居天它所居住的畜生又不同。像地居天的话,它是有龙、麒麟、大蟒蛇(蟒神),密教的就知道,那个全身很多眼睛的,还有就是大鹏金翅鸟,这些是属于欲界天的地居天的畜生,生在那个地方。然后空居天有仙鹤、凤凰、还有孔雀,这个属于空居天的畜生,牠们都是生在天上。所以它现在说天上的傍生,就是不管是地居天还是空居天的这些畜生类跟地狱现在我们讲的地狱中的牛头马面、铁狗、铁鸟等等这个情况是不一样的、是不相同的。

所以说“如天上傍生,地狱中不尔”,“不尔”就是其实它是不相同,这种情况不可以把它放在一起来讨论,因为是不同的情况。

那为什么不同呢?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天上的傍生,牠是由牠自己所造的善业,由这个善业的因缘,然后生在天上,生在这个欲界天的天道当中,而且牠能够享受天道的乐果。所以牠们虽然不是属于天道,是属于畜生道,但是牠们可以享受天道的乐果。

那地狱中的狱卒,还有牛头马面、铁狗、铁鸟这些,它们不是真正地狱的众生,而是由地狱中的这些众生心识所变现出来的,这些鬼啊或者畜生啦,不是真正的鬼道,或者是畜生道的众生,不是;而是地狱众生心识所变现的。而且它不会受到地狱的苦嘛,它不会受到地狱的苦,所以跟现在你讲的那个比喻,情况是不同的,所以说“不尔”。

那我们怎么证明地狱中的狱卒,这些铁狗、铁鸟这些它是假有的呢?很简单嘛,因为它们在地狱中没有受到譬如地狱的火,再怎么燃烧也烧不到它,它也不会觉得很热,对不对?火烧地狱,里面在哀号,可是它没事,对不对?那不管是黑绳地狱,这样用那个黑绳这样一弹,身上看弹出几条线,然后就切几块,也没有切到它,对不对?所以这些都没有事,可见它们是地狱众生心识上所现的幻象。所以虽然是在地狱,但是它们不受地狱的苦,因此可以证明它们是假有的,不是真正的地狱的众生。

所以这个偈颂当中说“所执傍生鬼,不受彼苦故”,就是你们所执的那个地狱的狱卒,说这些狱卒是鬼道的众生去受生的,然后这些铁狗、铁鸟啊它们是畜生道去受生的,这个讲的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它们不受地狱应该受的这个苦的缘故。

所以它们和天道的傍生最大的不同就是:天道的傍生它们是受天道的乐果;但是地狱中的这些傍生,它是不受地狱的苦。一个是有受乐,一个是不会受地狱的苦,这是它们最大的不同,这样就回答了小乘外人的问难。

那也许又有人要问说:这个天上的傍生,既然是由牠各自所造的善业才能够生在天上,可是牠为什么又是堕在恶道呢?就是畜生道是三恶道嘛,牠有善业生在天上;但是牠为什么又是属于畜生道?这不是很奇怪吗?那这个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一类的傍生,牠们在前生,或者多生以前曾经得到人身,行十善业,因为这样一个善业的因缘,所以到牠这一生善业成熟,因此可以生在天上。可是,因为牠根性愚痴,因为我们知道畜生道就是愚痴的业最重嘛,因为牠们根性愚痴的缘故,又堕在傍生道当中。这就是为什么牠们有善业生在天上,但是又属于畜生道的原因在这里。

所以由以上的说明,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结论:就是地狱中我们所看见的这些狱卒、狗、乌鸦(就是鸟),它既不是地狱的有情,它不是属于地狱嘛,刚刚已经证明过它不是属于地狱,要不然它应该会受苦。它不会受苦,所以它不是地狱。那你说它是属于畜生吗?它又不是属于畜生,它是属于饿鬼吗?也不属于饿鬼。也不属于人,也不属于天,那它到底属于哪一道?每一道都不属于,因此可以证明它是假有的,就是用这样的一个论证来证明狱卒等等它不是真实的有情。

以上就是破斥大众部、还有正量部的论证,这是第四个颂。

那我们看第五个颂,第五个颂它是“破有部说业力生非理”。

这个“有部”就是“说一切有部”,说一切有部,我们又简称“有部”。那它的音译就是“萨婆多部”,所以我们在小乘经论上如果看到萨婆多部,我们就知道它指的是说一切有部。

那就是第五颂是破说一切有部。他们说这些狱卒(我们昨天稍微有介绍了一下),狱卒是地狱众生的业力所现的,是业力所生的,还有外大种,就是异大种,就是说它的业力先生起什么?四大种嘛,然后四大种再变现种种狱卒等等的这个地狱的境界——这个是非理的,非理就是不合道理的,为什么不合道理?当然要讲清楚说明白,在后面。

所以第五颂:

“若许由业力,有异大种生,起如是转变,于识何不许。”

所以第五颂它是破说一切有部的主张。那说一切有部它是跟刚刚那个大众部,还有正量部是不同的,因为大众部跟正量部它从头到尾都主张狱卒是真实的有情,是实有的。可是现在说一切有部,它可以同意说地狱中的狱卒它不是真实的有情,它可以同意,那它是怎么来的呢?就是由地狱众生的业力,过去所造地狱的业力,所以它生在地狱的时候,就由业力生起这个四大种,然后再由这个四大种再变现出种种的狱卒等等的,铁狗、铁鸟等等的这个内容,所以是以地狱的业力为增上缘,那在这一世当中招引异大种。

那为什么称为异大种?这个异大种就是……,像我们就是四大种嘛,我们不是说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的假合吗?所以地、水、火、风我们就称为四大种。那现在它来一个“异”,就是不一样,跟我们现在讲的(我们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所因缘和合而有的)这个情况是不一样的。因为它这个四大种是业力所现的,然后变出另外的狱卒这些铁鸟、铁狗,不是地狱本身的众生自己身上有这个四大种;是它自己身之外,由业力再变现出另外的种种景象,所以它称为“异”。这个“异”就是不同于平常我们说的这个四大种,因为我们平常说的四大种是我本身的,我自身所摄的,我自己本身的四大种。它现在不是,是它自身之外,再由业力所变现的,所以称为“异大种”,就是不同,而且它是心识之外再生出来的。

所以它是先有这个地狱众生过去所造的这个业力,再由业力招感这个异大种,然后再生起像狱卒啊、狗啊、鸟啊等等的各种形色、显色、异貌量,还有力量,就是四种情况。我们四大种,就是显现我们色法讲过,它有形色、有显色,应该是都忘光了,不过没关系。

就是说我们要形成种种不同的样貌,它一定有形嘛,还有各种的颜色嘛。所以它这个异大种是由业力所生的,所招引的,然后这个异大种又生起不同粗细的、殊胜的形色;或者红色的、黑色的,殊胜的显色;或者长或者短的,奇异的样貌,就是异貌量(我们称为奇异的样貌),就是各种不一样,狱卒也长得不一样,牛头马面,还是什么铁鸟铁狗,每个都不一样,所以它是再现出种种或长或短,奇异的样貌,我们叫做异貌量;或者有的力量,比较强有的力量,比较弱的那个力量。所以它一共现出四种情况:形色、显色、异貌量、还有那个力量(强或者弱的这个力量)。

那为什么叫做殊胜的形色、显色?为什么这四种所变现的内容都是殊胜的呢?就是它一定要强过地狱众生,它才可以欺负它嘛,所以用这个殊胜来比喻说它这个四种,不管是形色、还是显色、还是样貌,或者是力量,都是比地狱的有情还要强大得很多,所以它用“殊胜”,用这个“胜”来形容所变现这个四种的内容,都会比地狱的众生还要强很多。

那这些心识之外,由业力生的狱卒并不是真实的,是由业力所感,才会显现出各种的刑罚。各种的刑罚,它为什么会又现出各种的刑罚呢?是为了要使堕在地狱的这些众生,生起恐怖的心理,因此它变了种种的那种逼害的境界。譬如说我们刚才讲的黑绳地狱,就是用黑绳在身上弹出几条线,然后就开始切,那切完痛苦得不得了,然后等一下又恢复,又活过来了,然后等一下又切八块,然后又痛死了,昏死过去,然后等一下又活过来,这样一直重复同样的苦。

那这样的景象是怎么变的呢?就是现在讲的,异大种所变的。或者是我们也知道那个众合地狱,它就是有譬如两座山,它是羊的头的两座山,本来很远,然后慢慢靠近、慢慢靠近,就是把这些地狱的众生都赶在两山的中间,全部都在这边中间集合,然后两山开始靠近,怎样?压得扁扁的,骨头也碎了,然后肉也烂了,血流成河。然后两山再分开,然后这些地狱的众生再活过来,活过来之后再压,就这样一直重复。或者是我们昨天讲的那个铁刺林,爬树爬上去那个刺就往下刺,全身遍体鳞伤,然后爬下来的时候,那个刺又往上,又遍体鳞伤。还有就是那个鸟,铁之乌,就是啄人的眼睛,还有吃你的心肝这样子。就是这些逼害有情的事情,也是这个异大种所变现的,目的就是要使这些地狱的众生生起恐怖的心理,因此变现了种种折磨人的境界——这个就是说一切有部他们的论调,他们的主张是这样子。

那听完了说一切有部的主张之后,唯识学家就破斥,用这个偈颂来破斥,它说:“若许由业力,有异大种生,起如是转变,于识何不许。”

就是若是你们允许地狱中的狱卒,是由地狱众生的业力所招感的,所以才有离开这个心识,另外别有异大种的生起,生起什么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种种的形色、显色、异样貌、还有力量,这种种的恶相转变起来,你们允许是这样子;那为什么不承认我们所说的,这些狱卒是由心识所转变的呢?就是应该要承认是心识所变现的,而不是你们所说的由业力来转变。

是你自己的内识所变现的种种狱卒、种种境界,你们为什么不承认:就是你自己的内识变现就好,你干嘛那么麻烦?业力先变成异大种,异大种再变现这么多内容,而且它们是离开你心识之外的一些东西,而不是你自己心识所变现的。你们既然承认它是业力所生的,为什么你们不能够承认它是由我们心识所变现的呢?这个偈颂的意思就是这样子。

就是说你们有部,既然允许地狱中的狱卒、狗、这些鸟,不是真实的有情,只是恶业所招感的异大种,然后转变生起种种的形色、显色、样貌、力量而已;那为什么不进一步的,你就直接承认说狱卒等等是唯识所变的就好了嘛!

那这个说一切有部一听到这个唯识学家的这个破斥,又不服气了,又辩输了,然后就再引这个经部(经量部)所说的另外一套理论再来辩论。这就是第六颂:“破经部说业熏习余处”。

第六颂是破除经部,就是经量部(经量部简称经部),它是由刚才说的说一切有部所分出来的。所以先有说一切有部,再由说一切有部再分出这个经量部。所以他们的主张就是又有改进一点点,但是还没有唯识的这么正确。但是比说一切有部已经好多了,又进步一点点,应该这样说。

所以这个第六颂它主要就是破除这个经部它说是由“业熏习”,这个我们昨天也稍微介绍了。它说是由过去的恶业,熏习成这个业力的种子,那这种子熏习到哪里去?这问题就出在这里嘛。就是由这个业力的种子所变现的,这个都OK。可是你这个过去所造的业力受熏,熏到哪里?那唯识是熏到第八阿赖耶识嘛;可是经量部说不是,它是熏在这个五根、还有五境,还有就是识类当中。

所以现在要破除的就是说,它“业的熏习在余处”,这个“余处”就是如果站在唯识家的立场,你说的那些,不管你熏到哪里去,只要不是第八阿赖耶识,我都说是余处,余处就是其他的地方。你这个业熏习成种子,这个受熏到什么地方,除了第八阿赖耶识之外,你说出来的那个地方都是其他的地方,我叫做“余处”。所以现在就是说,你“业熏习在余处”是错的,不管你说的是色根还是识类,在唯识学家的立场来说,都叫做“余处”,这个是错的。你所有业力的种子,应该都含藏在第八阿赖耶识,等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就由这些业种子来变现种种的身心世界,应该是这样才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看经量部他是怎么说的呢?那刚刚辩到说,问难者看到自己的意见又被唯识学家所破,他就再提出经量部学者的主张来解救自己,那他们说什么呢?

他们说地狱中的狱卒,我们也不认为它们是真实的有情,它们是由地狱的众生过去所造的恶业,然后熏习成种子,藏在色根、还有识类当中,等到这个堕入地狱受苦的时候,先前的这些所熏习的业的种子,就会招感狱卒的果报出现。那这样听起来好像还很OK,对不对?那现在这个问题就是说,你这个业力到底熏到哪里去了?

那说到这个受熏处,在经部很多的论师当中,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是最主要的有两种说法。就是我造业之后,这些种子熏到什么地方去了?

第一个是熏到六根去了,所以六根是所熏习的,特别是前五色根,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色根是最主要熏习的地方。他们的主张是说你要受熏的话,一定是要有相当的安定性嘛,你不能说有间断。像第六意识有间断嘛,对不对?有没有?我们讲过,第六意识在有些时候它是有间断的,它不能够恒常相续,那有间断的就不可以当作受熏的地方。那在欲界还有色界当中,这个色身是一直都在的嘛,只要你活着的话都在,对不对?所以我把这个受熏的种子熏到我的这个前五色根的话,这个应该就是有它的安定性,因为我的这个色身没有间断嘛,这个是他们的说法。

那为什么不熏到第六识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因为欲界还有色界当中,第六识的活动有时候是有所间断的,所以是不能够接受熏习,所以业力的熏习只有熏习在色根当中。

那到了无色界怎么办?无色界没有色身嘛,所以就是只有熏到什么?它的识类。因为无色界当中没有色,所以业力的熏习只有熏习在这个识类当中。所谓的识类,就是后念识是前念识的同类,就是我前念灭了后念就生起嘛,那后念生起又变成前念,然后灭了,后念又生起。所以前念识跟后念识同样是识类,都是同一类,是“识”这一类。前念识、后念识一直恒常相续,所以我也可以熏在这个中间。因为前念、后念它念念相续,一直相续、一直相续,它没有间断,所以,这些业力的种子就熏到这个识类当中。

所以,虽然前念、后念它在时间上是有前后的差别,前念、后念的差别,但是因为前识跟后识它都同样是识,它的种类是相同的,就称为“识类”,都是属于“识”这一类,所以它是可以受熏的。

所以它们有两种受熏的地方:第一个是前五色根,第二个是什么?识类,这个就是“色心互持种子说”。我可以熏到前五色根,这个是“色”,我也可以熏到这个识类,这个是属于心、心识嘛,色心互相持这个种子,受熏的种子,这个种子受熏在哪里呢?就是前五色根,或者是识类,所以它是由色、还有心来互相持这个种子,使造业的这个业力的种子不会坏失——这就是他们的说法。

造业的时候会熏习成业力的种子,这个部分唯识家是承认的。但是说到受熏处,唯识家就不能够认同了嘛。刚才说什么五色根啊,又是什么识类,这个是唯识家绝对不能够承认的、不能够认同的。因为唯识学家就认为:只有遍三界的阿赖耶识它是真正的受熏处,不管你是欲界、色界、还是无色界,它都有心识的活动。

可是你如果生在无想天,就是你如果生无想定、无想天、还有灭尽定,这个时候前六识、还有第七识,有时候是间断的。譬如说你生无想定或者无想天的时候,你的前六识是停止活动的嘛,“无想”,想心所就是第六意识,你把想心所灭了,你就可以入无想定,死后生无想天,所以这两个情况是前五识、还有第六意识暂时不活动的;但是还有第七识、第八识,对不对?那到灭尽定的话,灭尽定就是前五识没有活动,第六识没有活动,第七识也暂时没有活动,但是它还有第八阿赖耶识,对不对?

所以意思就是什么呢?就是说你只要是在三界:不管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你都有第八阿赖耶识可以成为你的受熏处。虽然你前五识不活动了,第六识不活动,第七识不活动,都OK!因为你还有第八识,它是受熏的地方。所以只有第八阿赖耶识才是真正的受熏处,一切业力的种子都含藏在第八阿赖耶识,这样才对。

所以经量部他们不承认有第七识、第八识,因此才会有这样的过失,有那个找不到受熏处,然后他就说又是五色根啦,然后又是识类啊,其实那个说法也不是很圆满的。所以经量部他们说的色根啊、识类啊,在唯识学家看来,就是根本没有受熏的资格。

就像你们经量部所说的,假定你前后的心识同类就可以受熏的话,那问题很严重了啰!我凡夫是染污的心识,你圣人是清净的心识,我们都是属于识啊,难道我们就可以互相受熏吗?不对嘛!我是染污的凡夫,你是清净的圣者的心识,你不能说同样属于识,就可以互熏,不可以的。一个是清净,一个是染污的,所以它是有过失的。

你不能说同类就可以受熏,你说同类可以受熏的话,那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属于根类,难道它可以互相受熏吗?眼根跟耳根可以受熏?不可以嘛。所以眼耳鼻舌身意属于六根,你不能说同都样属于根,所以就可以互熏,不可以,是不能够成立。

那色受想行识——五蕴,你不能说我都属于同一蕴,所以我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可以互熏。所以你们经量部如果承认你的六根可以互熏,然后你的五蕴可以互熏的话,我就可以承认刚才讲的五色根或者识类可以受熏。可是你们自己也不能够承认,经量部也是说不可能啊!这个六根也不可能,虽然它们都是属于同样是根这一类,五蕴也属于蕴同一类,可是它们应该也是不能互相受熏,他们自己也不能够承认。因此,同理可证,你刚才讲的那个也不能受熏,你不能说同样属于识,因此它可以受熏。因此就把它破除了他的论点:前后识是同类受熏,这个是不能够成立的。所以只有第八阿赖耶识是真正的受熏处。

所以唯识家就对经部论师的主张,举出了下面的偈颂来给予破斥,就是:

“业熏习余处,执余处有果,所熏识有果,不许有何因。”

看不懂,对不对?熏习,业的熏习,“熏习在余处”,我们刚才讲了,第一句“业熏习余处”是说: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它这个业熏习在余处,余处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所以这个第一个“余处”指的是阿赖耶识,业力的熏习是熏习到阿赖耶识当中,不是熏习在色根、识类等等的余处。所以第二个“余处”指的是色根、识类,因为这些其余的地方是根本不能够接受熏习的。那不能够接受熏习的余处,你们反而执著该余处有它所感受的果报。

那真正所受熏的第八阿赖耶识,本来是有狱卒等等的果转变现起的,你们反而不承认,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就是第三句、第四句所说的“所熏识有果,不许有何因”。

这个“所熏识”就是指第八阿赖耶识。刚才讲第八阿赖耶识才是真正的受熏处,所以它这边的第三句“所熏识”就是指第八阿赖耶识,它才是真正含藏一切种子的地方,然后它能够变现出种种的果报,所以说“所熏识有果”,它才是真正有果报的。

你们刚才讲的,说那个“余处”,就是色根啊、识类啊,它是没有办法生起果报的,你们反而执著说它可以生起果报,真正能生起果报的第八阿赖耶识,你们反而不能够承认,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句偈颂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就知道颂中的“余处”,它站在唯识家的立场来看,色根跟识类就是余处,站在其他学派的立场,尤其现在讲的经量部的立场来看,第八阿赖耶识就是余处,对不对?我主张是这个,然后你另外的就是余处,所以第一个余处跟第二个余处的内容不一样,就是你站在什么立场来看。站在唯识家的立场:除了第八阿赖耶识之外,就是余处嘛;站在经部宗的立场,他所主张的色根跟识类,其他的就是余处,就是你们第八阿赖耶识就变成余处了,这样应该没有很难懂。所以这边两个余处,都叫做余处,可是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所以真正“所熏识”是第八阿赖耶识,它是业所熏的地方,本来是有果的,你们不承认。反而那个没有果的受熏处,业它是没有办法受熏到那个地方去的(那个色根跟识类),你们反而认为那个是能够现起种种像狱卒这些果报的,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经量部的学者他就回答说:“你问我有什么理由要这样说,那我当然有我的理由嘛。我是依于如来圣教说的”,开玩笑!我不是自己说的!是佛说的!如来圣教是这样说。因为如来圣教就有讲到五根、五处嘛,有说到所谓的十有色处:内有五色根,眼耳鼻舌身是内五根处;外有色声香味触,这是外五境处。这个十有色处它是属于色法,色法我们念过了,还记得吗?五根、六尘嘛,一共是十一个色法,有没有?所以它现在讲的这个内五根还有外五境,它属于“十有色处”,这个是佛陀自己说的啊!佛陀说有十有色处嘛。

那唯识学家为了要破除这个十有色处是佛的方便说,佛另外还有密意。佛说十有色处并不是表示十有色处是真实存在的,有另外佛陀说法的密意。那至于密意的内容,我们就到明天再来详细解释。它就是第七颂所说的:“释外引圣教为证不成”,就是它要解释外人,就是经部宗他们引这个如来圣教作为证明,是不能够成立的。

这个我们就明天再说,因为时间快到了,怕讲不完,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