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选择字号→ 特大

28、道次引导4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昨天提到了三士道的内容,为什么要依这个次第来修的理由,我们昨天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所以先修下士道,再修共中士道,最后再圆满上士道,这样的次第是不能颠倒来修的。数量也不可以增减:三士道就是三士道,不可以变五士道,不可以变成二士道,不可以颠倒来修,也不可以增减来修。

那在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三士道都讲完都没有讲到密教?我们现在来讲,密教是什么时候开始修的?这三士道都圆满了之后,有了这三士道的基础,我们如果发心想要入密乘的时候,这时候才开始修密乘。这下清楚了吧?修密乘是要什么条件呐?共下士、共中士、共上士的基础,然后才进入密乘。不是我今天去参加一个灌顶,请个法本回去开始修,就说我是修密教的,好像没有这么简单。我们现在念这个三士道的次第来看,并不是这么简单。

所以密教它之所以殊胜,说可以即身成佛、即身成就都没有问题,它是非常的殊胜,也非常的快速,这一世就可以成佛,这个都没有问题,它确实是很殊胜。问题是在我们是不是具足前面三士道的共基础、共同的基础?有了这个共道的基础,我们再修密教,不管你修什么传承,很快就能够即身成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们就知道,这世想发愿修密教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还有基础。这下我们就很清楚了,所以我们要发愿把前面的三士道圆满,再选择任何一个密教的传承都能够这一世就可以成就了。

这个440页这边开始说的,444页,我们来念:以上所有的共道次第,如果身心相续中都已生起,而决定入密乘的话,就能够开始学习密教的部分。所谓的共道次第,就是前面介绍的三士道,就是密教的共道;都已生起,表示说你都已经具足了:你也能够断恶修善,你也可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也已经有出离心,你也发起了菩提心,每天都在行六度,OK,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修密乘了。

若能进入密教修习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便能快速地圆满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所以成佛最快,没有错,最快,是这样的情况之下最快,就可以进入密教的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任何一个法门都具足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任何一个本尊法也都是圆满的具备了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尤其是无上瑜伽部的,一定是这样的次第。所以按照法本来修就对了。

若是无法…,可是还没有准备要入密乘也没有关系,就是下面一段它所说的:无法真实生起菩提心;或者还不是大乘种性、现在还不是大乘种性;或者是对密教还没有办法产生信解,而不想趣入的行人,就是他还没有准备好,身心都还没有准备好要修密,也没有关系,你就先修显教的部分。那前面三士道是显教的部分,也介绍得很清楚了。依三士道的次第依次修行渐渐变能由略,而中,而广。

可以先进入下士道;下士道你觉得可以再进入中士的解脱道;进入解脱道,你觉得愿意发菩提心,就入了上士道的大乘,行菩萨道。就是自己可以以自己现在的根性还有能力等等各方面的条件,自己决定要从哪边开始趣入,都是可以的。

那如果现在决定要入密乘,他应该以什么样的次第来修学呢?接下来就讲到如果要入密乘的行人,首先要依止善知识,先找一位上师,去皈依他。因为密教的皈依跟显教的皈依不一样,密教是四皈依:除了皈依佛、法、僧之外,还要再皈依上师;而且皈依上师摆在第一位,皈依上师,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在密教特别注重上师,因为上师是加持的根本。

我们修习密教,亲近一位善知识,然后跟他好好地学习,学习他这个传承。只要我们具足信心,还有所谓的那个根本堕戒啊,十四根本堕戒、《上师五十颂》,这些戒律都守好,然后对上师有信心,老老实实地修行,这一世就可以成就。所以在密教里面特别注重上师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加上皈依上师;上师是三宝三根本的总集,所以他非常的重要,他是我们加持的根本。

这个善知识呢,比前面所说的善知识还要殊胜,因为在密教的皈依是四皈依,不同于显教的三皈依。除了皈依佛法僧三宝之外,还要再加上皈依上师,可见密教对上师的的重视。皈依上师以后就要按照《上师五十颂》当中的去做,不要轻易的违犯。在一切的小乘、大乘、金刚乘里面,也只有金刚乘特别注重上师,特别宣说上师重要,所以它就有所谓的《上师五十颂》。这个我们都已经做成CD跟各位结缘了,没有的师兄可以再请。

这是依止,就是皈依一位密教的上师之后呢,接下来就接受灌顶。常常会有人问什么是灌顶?灌顶到底什么意思?它就是成熟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堪为法器接受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或者是任何密教的修行。所以灌顶、接下来是接受灌顶。

无论灌顶的人或灌顶的法,都必须要根源清净。而灌顶的目的是要成熟我们的身心成为具器的弟子。就是让你身心成熟,堪为法器,准备好修密教的法,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修习生起次第跟圆满这两种次第了。

第三个就是要持戒。找到了上师皈依、金刚上师皈依之后,就接受灌顶。接下来呢就是要持戒,是《上师五十颂》跟密宗戒律,就是十四根本堕戒,这个一定要守的。应该要审慎莫犯,宁愿舍弃生命也要如理的护持。尤其是根本戒,如果破一条的话、任何一条,虽然说可以重新再受,但是身心相续已经破坏,加持力也断了。

所以破了一条根本堕戒,就要好好地忏悔,忏到有吉祥的相、有瑞相现前。那表示说你那个根本戒已经…,破戒的那个罪业已经清净了。就是所谓的取相忏,忏到梦到有吉祥的梦,或者在定中见到种种的瑞相,那表示说你破那个戒律已经清净了。要不然很严重的,因为整个传承的加持力断了,上师的加持力也断了,所以你要在这一生成就非常的困难。所以在密教特别特别注重戒律的重要。就是十四根本堕戒跟《上师五十颂》绝对不可以轻易的犯任何一条,这个要非常非常的慎重。

那如果加持力断的话,任凭你怎么样的精进修行,功德也很难再生起。所以应该努力地、很慎重地、很谨慎地防护,不要犯根本重戒。这个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可不可以这一世的成就。

像菩萨戒也是,破了菩萨的根本戒也是,任何一条根本戒,也是你这一世不管怎么修都没有办法证初地,你再怎么样精进都没有办法证初地,所以就说明那个根本戒律的重要。

不但根本戒不应该破,连轻戒也不应该犯;若有违犯的话,也应该要忏罪,让它能够清净,不要再犯。所以不管根本戒还是轻戒都要很审慎的防护,不要轻易的造。万一过去有造的赶快忏悔,那一定要把它还净。

所以这个三昧耶,还有密乘戒是佛法的根本,也就是修行成就的根本,所以戒律是佛法的根本、修行成就的根本。那根本不稳固的话,你是怎么样修都不可能成就道果的。根本的意思就好像树根,你这棵菩提树的树根已经烂掉了,那这棵树当然就会枯嘛。这棵树也活不成了,因为根烂掉了,所以更别期望它能够开花结果。我们证果位、佛的果位就好比是开花结果;可是树根烂掉了,树都活不成,所以它也不可能开花结果,所以你也不可能证这个菩萨位或者是佛位,都不可能,因为根本坏了。

那接下来呢就是第三个,就是要好好地持戒。接下来你就看你是亲近哪一位上师,他修的是什么传承,那你就要好好地跟他学,这样就可以了,依教奉行就可以了。

那密教一般来说,所谓的密续有四部:就是事部、行部、瑜伽部,还有无上瑜伽部,分这个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就是称为下三部。下三部是先从有相瑜伽开始学习,如果我们的传承是有相瑜伽、下三部的有相瑜伽,我们就跟我们的上师学这个部分;那如果是无上瑜伽部的话,就先学习生起次第瑜伽。这两种都可以,看是下三部还是无上瑜伽部,看是哪一个传承,就先这样来下手修密法。

那这个学习得坚固了之后,原来修下三部有相瑜伽的,就可以进一步再修无相瑜伽。刚刚那个无上瑜伽部的生起次第修到一段时间之后,你就可以进入圆满次第,那就看个人的传承来决定,都是可以的。

448页,《道炬论》中说:就是如此建立整个菩提道的体系。以上就把整个菩提道,菩提道就是你初发心到成佛,整个次第介绍完了,这就是整个菩提道的体系,也是整个修行的次第,也是依此道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们修行人就是依照这个菩提道次第来一步一步的引导。阿底峡尊者在其他的论典当中也曾经是如此的宣说,所以阿底峡也是这样说的。

为什么要依这个次第的原因我们解释过了。还有最后一项,就是按照这个三士道的次第来引导修行人,它有什么殊胜的意义?这是最后一段,从450页这边开始:

按照三士道的次第引导有何殊胜的意义呢?若是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的内容是修上士道的前面的加行,就是前面两个共下跟共中士道既然是修上士道的加行,那就一个上士道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分?那你就是从前面初修一直到成佛,这样就一个上士道就可以,为什么要分下士、中士,上士呢?现在在问这个问题,何必另外再立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的次第呢?既然是前面是后面的加行,那就立一个就好了,我们从头到尾修就可以了嘛,为什么还要再分三士道?

那452页回答说:我们分别三士道来引导,它有两大意义。为什么一定要分三士道?不可以一士道?不可以就上士道或者是一个,我有一乘,为什么不这样子?它有两个意义:

第一个是催伏增上我慢。就是自认为自己是修大乘的,然后前面的不要管的,这个叫做增上我慢。所谓的增上就是比原来的程度还要…,自己以为自己的程度比原来的程度还要增加很多,那个叫增长的意思。就是说自己还没有生起前面共中士、共下士道的发心,就自称自己是行大乘的菩萨,这个增上我慢就是把自己的能力高估,没有达到的情况以为达到了。自己还没有到达,因为前面的那个下士跟中士道的部分没有圆满;可是他就自以为自己是行大乘的菩萨道、菩萨道的行者,这个我们就称为是增上我慢,比现在的程度再增加、再超过这个叫增上。就是你的程度没有这么好,可是你自以为很好啊,就是比你原来的程度又增加,又超过,这个叫增上。

那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就是对于整个次第不清楚,才会生起增上我慢。所以他第一个意义,为什么要一定要分三士道?第一个就是催伏这个增上我慢。

那第二个意义呢,就是分下士、中士,上士来引导的话,它可以广泛地利益一切的众生。这个前面我们也曾经提过,不是每一个一开始他就可以发菩提心,就直接入大乘的。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引导:先让他断恶修善,因为他有所求嘛,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你想要求什么,你就开始行十善业啰,那你一切所求都可以圆满”,这就可以趋入下士道。那下士道进入觉得希望能够解脱,又可以进入中士道。那还要发愿帮助一切众生解脱,就可以入上士道。

它就变成说你不管是什么样的根性,什么样的修行人,它都有三士道可以让你趋入,所以非常的方便。所以它可以广泛地利益一切的修行人,不管是什么样的根性都可以利益到。这就是第二个,为了能广泛地利益上、中、下三士的众生。

能广泛利益的理由分为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对于上士道跟中士道的修行人,他也必须要希求得到下士道的现前增上生,就是人间的安乐果报,有人天果报,这个是属于眼前增上生;还有中士道的解脱,中士道属于解脱道。那不管他是上士道还是中士道这样一个根性,他都必须要有共下士的基础。上士道它也需要有中士道的解脱的基础,他不但要有下士道的基础,也要有中士道的基础。那中士道的根性,他也一样要有共下士的基础,他也一样要修中士道的解脱。所以对于上士道跟中士道这样一个根性的话,这个三士道的引导是非常善巧方便的。所以引导这两类的众生呢,教他修习共中、下士道的意乐并没有任何的过失,也有助于修上士道时的发菩提心。所以他是中士道的这个根器的话,他修了解脱道之后,也可以再进一步地入大乘这个菩萨道。所以变成是一种引导的善巧。

那第二方面来说就是:他只能够修下士道这样的众生来讲,如果现在只有上士道的话,一开始就让他在发菩提心,可是他没有办法发心;可是他又没有办法修上士道;可是你又没有另外的下士、中士让他趋入的话,那变成说他想要修行没有办法修,所以这样就非常的可惜。

那对于另外像我们都是具有善根的大乘心者来说,三世道这样的次第也是非常必要的。开示共中下士道的内容让他修行共中下士道中所有的功德,原来已经生的可以继续增长,原来没有生的也可以很快速地生起。这个说明现在马上就可以趋入大乘的行者来讲,如果我们为他宣说共下士道跟共中士道的内容来讲的话,他已经做到的那个部分,它可以继续增长,做得更圆满。那他学习这个内容,他也知道他哪些内容还不具足,还不圆满的部分,他又很快就可以圆满它。所以对这样的一个根性来讲,三士道的引导次第也是非常重要的。

前面的共道是后面的基础,这基础牢固了,自然能够一步一步地引导向上;所以修共道并不是迂回绕路,也不会耽误修行的时间。所以千万不要想说“我就直接修大乘,直接修上士道的部分就好了,那我还要加修前面的是不浪费我的时间?我是不是又绕弯子?我是不是又走回头路?”不是这个意思。它会让我们大乘上士道的基础更稳固,我们前面也解释过它的必要性。所以一定不是耽误时间,绝对不会耽误我们成就的时间。

那在《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中也是这样来比喻,它就说:一个聪明的宝师,宝师就是善于制宝的宝师,就是专门制造那个摩尼宝珠。我们知道摩尼宝珠它可以放七彩的光,非常的光明;可是怎么样从一个矿石当中,它是一块石头,可是你怎么样知道那里面有摩尼宝?然后慢慢地去除它粗糙的部分,然后再慢慢地去除它很瑕疵的部分,然后才有最后的这个摩尼宝;它用这个来比喻我们修行人的次第,三士道的次第也是同样的道理。

它说:善于制宝的宝师,首先他是先用粗砂磨去泥石。一块看起来好像是石头嘛,可是他先用粗砂磨去外面泥石的部分;第二步呢再去掉细垢和瑕疵的部分;第三,那个摩尼宝就放光了,就完全没有任何的杂质。

那我们修学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下劣的有情说下士法;对中等根性的有情呢我们说中士法;为上等的有情说上士法。这就是说:下士道、修下士道的时候、下士法的时候,等于说要制造摩尼宝,去除最粗恶的部分;修中士解脱道的时候,就是再去掉微细的我执;到上士法的时候才能够生起大乘的功德。就是用这个摩尼宝珠,它是怎么样制造的过程来比喻三士道的次第。

下面就是引经据典说明我们祖师大德,还有菩萨啦,还有任何的经论里面都是这样说的,来增长我们的信心。现在《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说的,那我们会不会怀疑说:是不是宗喀巴大师是这样想、是他的意思;那其他祖师可能有别的意思,可能用跳的啦,还是少修一点啦,这样我们是最高兴。可是对不起,所有的祖师、菩萨、经论都是这样说的,所以后面要引经据典说:诶,哪一些…,像龙树菩萨他也这么说;引了很多的经论来增加我们的信心,然后对照:诶!都是这么说的。那我们就乖乖地、心甘情愿地,安下心来,依照三士道来修学就对了。

所以我们下面看龙树菩萨他怎么说:先修眼前增上生,毕竟决定胜才能够生起。眼前增上生我们前面讲过,它就是下士道的部分嘛,就是人天果报的这个部分。要先修这个呢,后面的毕竟决定胜就是包含了中士的解脱道,还有上士的佛道,都是属于毕竟决定胜。所以要先修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才能够生起。龙树菩萨也是这么说的,因为得到了增上生,渐次才能够获得决定胜。那表示说下士道是中士道上士道的基础,下士中士又是上士道的基础。所以这就是说明增上生和决定胜道必须依次第来引导的道理。所以龙树菩萨这么说的。

还有无著菩萨他也是这么说的,456页就引无著菩萨:圣者无著菩萨也说,菩萨为了能让行人,就是菩萨他要利益众生、一切的修行人,要让一切的修行人能够渐渐地累积善的资粮;或者是对于一个想修行的学人,就是对今天想要学佛修行这样的一个对象,要先审慎观察他的根性,他的根器是怎么样的根器,是下士道的、中士道的、还是上士道的根器,那就知道现在决定要给他什么法门,教他修学什么样的内容,所以要先观机。

这是无著菩萨:要先审慎观察他的根器。如果知道他的根基是低劣的众生,那就为他说下士法,就为他宣说整个下士道的内容,希望他能够发起不堕三恶道的心,能够得人天果报。因为他要求的就是世间的圆满嘛,那就表示说他是下士道这样的一个根性。那我们只要为他讲到断十恶业、行十善业,这样就可以了,不用再说多讲了,因为他没有要解脱,就这样的一个根性。

那如果说他一心一意想要解脱,今天他来跟你学佛法,他就说“啊,娑婆世界好苦啊,人生好苦啊,最好是不要再来”,那我们就知道他想解脱,我们就告诉他中士道的内容。当然共下士道也要修;可是共下士道修完之后,然后就是中士道的部分也要为他宣说,为什么?因为他想要解脱,我们就要帮助他解脱。所以如果根器是中等的,就为他说中士道,希望能使他发起出离三界的心。所以我们听到他说“不要再来了,不要再来了,人生很苦,不要再来了”,我们就知道他是中士道的根性。

那个整天说要发菩提心的,很热心助人的那种根性,就是上士道的根性。他先不管自己,先管别人的事情那种,很多事的,看起来很热心,然后很喜欢帮助别人的,这个就是上士道的根性。所以这里讲到,如果是上等利根呢,就为他说上士道,希望能使他发起利益众生的心。

这就是菩萨对于一切有情依次第引导的利他。要怎么利他?就是三士道的、这三种根性你都可以利益到他。可是我们要先观机,不要判断错误,就知道他是哪一种根性,就告诉他需要这个法门就可以,这是无著菩萨说的。

那圣天菩萨也是,他在《摄行炬论》里面讲到说:建立了必须先修显教的大乘发心,才能够渐次趣入密乘的道理。也就是说,你修密教必须要有显教的基础嘛,尤其是大乘的菩提心,上士道的发心、发菩提心,行六度,这个是密乘的基础。就是先要具备显教的菩提心,那我们也知道菩提心怎么来?从前面的出离心来的,所以还要再继续往前推,因此意思就是要具有共下士、共中士,还有上士道的基础,才能够趣入密乘。所以圣天菩萨他也是这么说的。

《摄此义》中说:从初修的有情要转向趣入大乘乃至成佛,佛说这中间的次第方法就好像阶梯一样,必须循序渐进。这就说明,阶梯就是一定要一步一步的,一个阶梯一个阶梯,一层楼一层楼地上。你说我要到一百层,那你要经过九十九层你才可以达到一百层。你不能说“啊,无上瑜伽最好,那我只要一百层就好了”,前面九十九层都漏空,你那个一百层也没有办法建立。这就说明一定要依照次第修的重要性。

那再引这个论,《四百论》中也说:修行有一定的次第,先遮止一切恶行的非福业(非福业就是恶业),这就是下士道的内容嘛,要先诸恶莫做,断除一切的恶,然后修一切的善;其次是破除我执,这就是中士道的解脱道,你破我执才可以解脱轮回;最后是断除人、法二执,这是上士道的基础,就是你要积聚福德资粮跟智慧资粮,尤其是智慧资粮才可以破除我执和法执,断除烦恼障跟所知障,才能够究竟圆满成佛。所以这个是属于上士道的内容。若是知道这个次第的,就是善巧的修行人。所以一个善巧修行的人,他就一定是按照这样的次第,要不然会走冤枉路,修了半天老是没有办法有一些成就。可能他就是次第有一些错乱,可能他就不明白这些道理。这也就是说菩提道是有它一定的次第,这是《四百论》中所说的。

敬母善巧阿阇黎他也说:摄受众生就像是要把一件衣服染色,先以布施、爱语等善法打动他的心,接下来便能使他开始修学佛法,这就是用四摄法来摄受众生。大乘菩萨道,他就是发菩提心、行六度还有四摄,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先由布施下手:跟他结个缘啦,这是财布施;你法布施也可以跟他结法缘啊;或者是无畏布施,他有痛苦、烦恼、那个危险的时候,我们为他加油打气,增加他的信心,这属于无畏布施,鼓励他,这都是属于无畏布施,就是让众生有安全感,免除怖畏的逼迫、痛苦或者是恐惧害怕的逼迫,我们帮他解除,这个就是所谓的无畏布施。那我们是用这三种布施跟众生结缘。

然后爱语,爱语就是讲真实利益他的话。不是讲他喜欢听的话,不是他爱听的话叫做爱语。是说爱护,真实、关怀、爱护他的话,对他有真实利益的话,用这个来慢慢的…;然后再利行,行一切利益他的事情;再同事,跟他共同作为修行的助伴,他想要完成什么,我们都尽量去护持他、帮助他,跟他共同来行修学佛法的道路,变成有同行善知识,有同参道友,这就是同事的意思,共同来完成一些佛法的事业。

那这边就比喻用四摄法来摄受众生,就好像我们要染一件布、染一件衣服,要染种种的颜色,看你要染什么颜色都可以染得上去。那个意思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根性,你都可以摄受他、可以利益他,那就是三士道的内容嘛,都可以利益一切的众生。

那月称菩萨也是以此教为根据,建立了修道的次第。所以月称菩萨也是建立了这个整个菩提道的次第。凡是修行人都应该非常珍惜这个法教,对于里面所说的道理也应该获得坚固决定的信解。

所以我们念到这里,应该能够坚固地相信,这个清净的信心应该可以生起,相信《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成佛最快速的道路,也是最圆满的道路,因为它引导我们的次第最清楚,也可以广为利益一切的众生,不同的根性我们都可以摄受,可以利益他,可以满他的愿。

那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刚好<道前基础>圆满。

那后面的呢,以后看有因缘那就再继续上。那我们就到这边圆满。来回向: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