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卷八)通明禅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台北新店
二○一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好,我们今天介绍《释禅波罗蜜》卷八——通明禅。
为什么叫“通明禅”呢?这个“通”的意思,就是修这个法门,一开始就三件事情通通观,哪三件事情呢?就是观息、观身、观心,一开始就三个通通观,所以称为“通”。那这个“明”呢,就是彻底明见、毫无障碍,叫做“明”,就是我们在一座当中同时观这个息、身、心,而且彻底明白、彻底明见、没有障碍,所以称为“通明禅”。这个“禅”就是指禅定,如果这个禅定的功夫够的话,还能够开发六通,还有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这三明,因为可以开发六通、三明,所以又称为“通明禅”。
所以我们今天就练习这个通明禅的观法:
首先是观息,我们先摄心静坐,调和气息。大家都数息、随息,什么从天台小止观、六妙门、到十六特胜、到释禅波罗蜜前面的不净观、还有白骨观,这个“息”,有关于息的这个修习应该都很熟悉了。那不熟悉、今天刚来的也没关系,我们就是观察我们的息在身体出入的状况:这个息入身体之后,我们观察它到哪里去了?这个息出身体的时候,我们观察它又到哪里去了?息入息出全身,入到哪里去?出到哪里去?那我们就在这个静坐当中,一心观气息入出全身的状况。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练习。
(众师兄练习观息的出入……)
你们有谁看到这个息进入身体之后,到了哪里去了呢?进入身体之后,到了哪里去了?可以说得出来它的入处吗?有没有?可以说出说:这个息进入身体之后,诶!它到底停留在哪里?或者是它到哪里去了?说不出来,对不对?说得出来吗?说不出来。那呼出去,那个息到哪里去了?也说不出来,对不对?
像各位刚刚进入到这个讲堂,我们可以说你进到哪里去了,对不对?就是进到你现在坐的座位;那等一下出了讲堂,出到哪里去?可能回家、可能去办事情,总有一个去处嘛。可是我们观察气息,发觉它没有一个入处,也没有一个去处;没有来的路,也没有去的方向。所以息入呢,没有积聚在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出呢,也不能说它分散到哪一个方向去;入无积聚、出无分散,就好像空中的风一样,虚空中的风你可以说它哪一个方向吗?虽然气象报告说吹的东南西北风嘛,可是你真的很难把握它的方向。虚空中的风,如果没有看到那个风吹草动的话,你不知道风的存在。或者吹在你的身体,你没有感受那个凉意或者是热意的话,你也不知道风的存在。所以虚空中的风,可以说它是无自性的。那我们现在观息的出入,也是发觉它入无积聚、出无分散,它也是无自性的。这个是观息的部分,我们练习到这里。
那息呢,一定要依于身,对不对?没有身体的话,气息有没有办法单独出入呢?没有办法。所以如果没有身的话,也没有息的出入,息的出入一定要依于这个色身。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观察这个身:这个身是四大的假合,是三十六个不净物的聚合体。它真的是我吗?四大假合,这个“四大”是我吗?我们身体的地大就是骨头、肌肉——这个比较坚实的部分我们称为地大,这个地大是我吗?如果地大是我的话,应该所有的地大都是我,对不对?那外面的山——地大,是我?外面的大地——是我?是吗?外面的山、大地不是我,所以这个地大,我也不能说地大就是我,对不对?
那水大是我吗?我们身体的构造,百分之七十是水,这个水大是我吗?如果这个水大是我的话,宇宙中的水大都是我,外面的碧潭……,从大海到河流、乃至小溪都是我;如果水大是我的话,应该所有的水大都是属于我。可是我们知道:我们不能说长江、黄河是我,也不能说哪个大川或者是溪流是我,所以也不能说水大是我。
同样的,火大。我们的体温、温度是火大,火大是我吗?如果火大是我的话,那我们点瓦斯炉的时候,这样“啪!”那个“我”就点着了,对不对?我煮完东西,把瓦斯炉关起来,“我”也关掉了?这不可能嘛!所以说火大也不是我。
那风大是我吗?我们的呼吸,乃至于身体细胞之间气体的交换都是属于风大。风大是我吗?如果是的话,所有的风大都是我;一刮台风,“我”在刮台风?飓风,是我在产生飓风?龙卷风都是我吗?也不可以说风大是我。
所以就以此可以证明四大不是我。我们这个色身只是四大暂时的假合,业力所显。我们这个色身其实是业力所显的,是第八阿赖耶识你过去世怎样种,你的根身、器界(根身、器界就是正报跟外在的依报),你过去的种子是怎么熏的,那你这一世是怎么变现的,就是这一世人道的身心世界。所有的正报跟依报,其实是过去世业力的因缘的种子含藏在第八识,然后第八识变现出所有的身心世界,是这样子来的。它都是生灭、无常、无自性的,都不能说它是“我”。自己八识所变现的身心世界,不能够说它就是我、(不能够说)身心世界是我。是我们心识所变现的,它都是空无自性的。
所以我们不管是分析四大,还是三十六个不净物。三十六个不净物我们也学过了,三十二个那个不净的内容:发、毛、爪、齿、皮啊什么的,肉、腱、骨、骨髓、肾脏,大家都背的很熟。头发是我吗?头发是我吗?那我过一段时间就要剪头发,难道“我”就被剪掉了吗?每个礼拜要剪指甲、修指甲,难道“我”被修掉了吗?我掉了一颗牙齿,“我”掉了?然后我再装一颗假牙,“我”又装起来了?所以你一一分析,不管是三十六还是三十二个,它只是聚合体、这些不净物的聚合体,观身了不可得,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可得。
所以五脏六腑是我吗?不是啊!我可以换心脏啊,难道“我”被换掉了吗?我的肝可以割掉一部分,难道“我”割掉了吗?所以五脏六腑生病没有什么可怕,因为它不是我的,它是八识所变现的、种子的变现,它不是我,所以生病没有什么可怕的。
我们的很多器官可以移植啊,可见它不是我嘛,不然我就被移植掉啦,是不是?所以我们知道观身也是不可得的,不管你是从四大下手观,还是从三十六个不净物来观,都能够明白这个身是不可得的,它只是过去世的因缘怎么样?八识所变现的一个产物。
那我们现在就练习观身的状况,明白它是假合的,因缘所生无自性。
(众师兄练习观身的状况……)
好,身体必须要依于心,它才能够有所动作;没有心念,我们的身体不晓得要做什么动作,所以一定是依于我们的心身体才能够有所动作。所以接下来我们观察心念:
我们都认为是我在起心动念、我在打妄想,所以每个念头的内容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很害怕打妄想,尤其是修止观的时候,最害怕妄念生起,拼命、拼了命想要把妄念止息。妄念有这么可怕吗?妄念真的是“我”吗?所以接下来我们观察我们的心念:发觉它生起,消失,生起,消失,念念生灭没有停留,前念生,前念灭,后念生,生灭生灭;前念生,前念灭、后念生。
如果妄念是我的话,前念灭,难道“我”灭了吗?后念又接着生起,难道“我”又生起了吗?难道是我在生灭生灭吗?是我在灭了又生、灭了又生吗?不是嘛!可见妄念不是我,它只是念念生灭,没有刹那的停留。只要是生灭就是无常,无常就是无我,可见心念不是我。好,我们现在开始练习。
(众师兄练习观心……)
好,修习通明禅这个法门,就是在一座当中观察息、观察身、观察心,这三样通通观察,结论就可以彻底明见、丝毫没有障碍,明白这三件事是毕竟空寂、了不可得,所以称为通明禅。那这三件事情——息、身、心,它能够构成我们所谓的五蕴,五蕴就是没有离开身心嘛,没有离开这三件事情,有关于身心的内容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这三件事情所组成的,这是详细分。所以它可以再扩展、再扩大到一切法:从五蕴、十二入或十二处、十八界扩展到一切法,都是同样的空无自性、了不可得。
所以藉由观察这三件事情明白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毕竟空寂,这个空性的智慧就能够现前,空性的智慧现前,就能够证果,证得三乘的果位。看你的发心跟动机,是小乘发心还是大乘发心,来决定你所证的果位、三乘的果位:是小乘还是大乘的果位,还是最后毕竟成佛、究竟圆满成佛的果位。
所以这个通明禅和之前六妙门、十六特胜它们的差别,就在于是依于什么根性来修。这三个都是属于息道,就是出入息这个“息道”的修法:六妙门数息、随息,那随息的范围又是十六特胜,就是在讲随息的部分,那现在我们今天介绍的通明禅,也同样是从观息入手,所以这三个法门都是属于息道的修法。但是依于个人根性的不同,因此佛才善巧方便分成这三种修法。
如果是智慧多的、定力少的,佛就教导六妙门,因为六妙门智慧多,所以他可以在欲界定、未到地定,甚至初禅,他就可以证果,是因为他智慧比较明利。那十六特胜呢,是适合那个喜欢修四禅八定的,就是他定力多、智慧少,所以他证果一定要初禅以上,凭他的定功才能够证果。那今天介绍的通明禅呢,它是定慧等持,智慧也多、定力也强,这个就适合来修通明禅;他在欲界定就可以证果,就是因为他不但空性的智慧很快就现前,像我们刚刚练习这一座,智慧明利的他就能够证果,因为明白一切法毕竟空寂嘛;然后他定力又高,所以他可以在欲界定就能够证果,当然未到地定、初禅就更没有话说,就一定可以证三乘的果位。
所以这三门都称为“亦有漏亦无漏”,就是说它可以是有漏、也可以是无漏。
前面我们介绍的四禅八定它是属于有漏禅,有漏禅就是你四禅八定都证到了,定功再高,但是没有办法出三界、了生死,就是因为它是属于有漏禅。那为什么四禅八定都证得,还是不能证果呢?就是因为他从初发心修禅的时候,他就没有发起出离心,他只是贪求禅定的快乐、还有禅定的果报,譬如说知道禅定可以发神通,他好乐神通,他就是勇猛精进修四禅八定,即使得到种种神通,他也是依然在三界当中轮回;而且他在得禅定的时候,对每一种禅定的境界都非常执著,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耽著难舍;出定之后,烦恼依然现前,不能够断烦恼,所以我们称四禅八定是有漏禅的原因在这里。
那至于六妙门、十六特胜、还有通明禅,它为什么称为亦有漏亦无漏呢?就是从初发心开始,他是摇摆不定,他有时候生起出离心,希望能够藉由这个修止观,能够了生死、出三界、甚至证果;可是有时候又难免又耽著禅乐,有时候又想追求禅定的快乐,还有禅定种种的果报,所以它称为亦有漏亦无漏。
那在证得禅定的时候也是:有时候是可以伏烦恼,有时候又没有办法伏烦恼,所以它在证得禅定也称为亦有漏亦无漏。可以伏烦恼,这个空性的智慧现前的时候,因为由定而生慧嘛,他得定如果可以开发空性的智慧,这个时候就是无漏的;那如果不能够伏烦恼,这个就是称为有漏的。
那出定之后也是:如果你可以伏烦恼,这个就是属于无漏的;烦恼依然现前,这个是属于有漏的;所以它是亦有漏亦无漏的差别在这里。
那至于通明禅它的修证的次第,它也是依四禅八定来了解他修证到什么地步、到什么程度。那四禅八定因为我们前面已经重复讲过很多次,像十六特胜也讲四禅八定跟十六特胜的差别比较,也说过了;然后我们在修不净观、白骨观的时候,也又再次提到了四禅八定跟证不净观跟白骨观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就不打算再重复四禅八定的内容。
我们今天就把卷八通明禅就告一个段落,今天课程就到这里结束。来,回向: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