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7、内善根发相,练习制心止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二○一○年三月十一日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晚介绍的是内善根发相。那什么是内善呢?像安那般那门、不净观门、慈心门、因缘门、念佛门,这五门禅都是属于内善的范围。

为什么叫做内善呢?因为这五种法门能通摄一切禅定,也都能够开发无漏的智慧,所以叫做内善。我们昨天讲外善,就是你在散心所修的一些功德。那内善不一样,内善是因为你修这五种法门,这五门禅得定,而且开发智慧,所以叫做内善。因为这五个法门都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不管你是要得禅定也好,或者由禅定而开发智慧也好,由定而生慧嘛,修这五门禅都可以达到得定开慧的目标,所以就称为内善。

那你说内善的范围很广啊,为什么是说这五门呢?因为这五门其实把所有的禅门都包括在里面,所以只说这五门就够了。譬如说:像数息门的话,第一个安那般那,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数息、随息、观息(所谓的通明禅),它都是属于安那般那这个门的。所以数息这一门,它能够通到根本四禅、十六特胜,还有通明禅这些诸禅三昧。那不净观门呢,它可以通到九想、八背舍、超越三昧等等。慈心门,它又能够通到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等等的诸禅三昧。因缘门,又能够通到十二因缘、四谛等等的慧行诸禅三昧。那念佛门呢,能够通到九种大禅,以及一百零八种三昧。所以我们就知道,说这五门,其实包含了一切的禅门在里面。

而且,这五门禅还可以对治四大烦恼,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四分烦恼。我们把一切烦恼归纳整理成四分,这四分,每一分有两万一千个烦恼,所以四分烦恼就是八万四千种烦恼,所谓的八万四千是从这边来的,每一分有两万一千,所以四分烦恼就有八万四千种烦恼。现在的这五门禅,它能够生出八万四千种的对治法门,不怕你烦恼有多少,我都有一个对治烦恼的法门,都是从这五门禅所衍生出来的。

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五门禅实际上是可以完整地含摄一切的内善在里面。所以这五门禅好好地修的话,其实你要转修其他禅门,是非常快速可以成就的。

这五门禅的内容,就是我们之后的课程都会一个一个详细地来解说,还有解说完,大家就一起共修。所以我们今天要说的只是内善根发相,就是说会有这些宿世因为你修了这五门禅的关系,所以你在静定当中有种种的内善根显现出来,那你要知道你有这些善根发相的时候是属于哪一个禅门的范围。所以我们今晚大略地说会有哪一些现象产生,那你就知道你过去世是曾经修过哪一个禅门。

至于详细的修法,就没有说到,等到我们练习的时候才会讲。所以今天晚上讲的这些种种的境界,不懂没有关系,我们只是因为你现在开始修定嘛,我们讲说前面因为修三种止,所以它就会发种种的善根,那我们要了解大概是什么样的内容,万一我们发这些善根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有一个检验的标准。

第一个禅门是安那般那门。它每一个禅门都有三种不同的善根性,所以我们就一个一个解释。

如果你过去世有修过数息法门的话,那你因为善巧修习前面说的这三种止,就是系缘止、制心止、体真止。当你坐到身心调和就会发欲界定,这个我们之前都讲过,然后未到地定。这个时候,未到地定我们讲说身心世界当下都空掉了,那这种定心安稳的情况,如果你能够继续地维持不退失的话,经过十天半个月,或者是一年,有一天突然在定中发了八触。所谓的八触就是动、痒、凉、暖、轻、重、滑、涩,这是所谓的八触,以后我们讲初禅会讲到。我们证初禅之前会有所谓的八触,或者是四四十六,四大嘛:地水火风,然后每一个又有四个,所以一共有所谓的十六触。

它的原理就是说你的四大开始调整,所以就有种种的八触产生,它就跟我们四大调整有关就对了。所以如果你在定中发了八触,这个就是发了根本初禅善根的现象,在定中发八触,接下来就是证初禅了。所以我们就知道,数息能够得根本初禅。那怎么知道得根本初禅?就是得根本初禅之前会有八触的产生,也不是八个全发,可能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或三个,不一定,每一个人的状况不一样。因为你原来的四大的状况不一样,所以你发八触的状况,每一个人也不一样,因人而异。

那在发了初禅之后,我们在定中就会有初禅的十种功德:什么喜乐啊、轻安啊、善心安稳啊……。这些初禅的状况,它实际上是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它就是一种身心的觉受。如果能够继续的用功,还有的人就能够继续发二禅、三禅、四禅,还有四空定。这个就是数息法的善根发相,能够发四禅八定。

如果过去世有修习过随息法门的话,那也是在修这个三种止的时候,得了欲界定、未到地定。它都是在欲界定、未到地定当中发的,如果你连欲界定都没有得的话,那你说我打坐的时候我也会有类似的八触啊,我也会动啊,或者是哪边痒,或者是我发冷啊,或者是我觉得全身很暖啊,或者觉得身体很轻,好像要浮起来了、要飘起来了,或者是我觉得我身体很重、很重、很重,这个都不是。如果你连欲界定都没有得到的话,你这些只是平常四大在调整的一种现象,但是不是要发初禅之前的八触。是你的四大生病了,四大不调,所以看起来好像有类似八触的产生,但不是。所以我们现在讲的这个五门禅,都是在欲界定、未到地定当中发的;如果不是的话,就不是真正的内善根发相。

所以如果过去世修随息法的话,你在得了欲界定、未到地定的时候,就会在静定当中突然感觉到我们息出入的长短,那全身的毛孔突然变得一个一个毛孔好像扩大,变得很空洞,你感觉你可以从每个洞穿越过去的那个感觉,全身的毛孔就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每个毛孔都放大放大,然后中间是中空的,每一个空间都可以穿越过去的那个感觉。

这个时候我们的心,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们身内的三十六物,就好像你打开粮仓,可以很清楚地看见这个粮仓里面的米粮,它里面放的是稻谷呢、还是粟米呢、还是芝麻、还是荳子,你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时候我们看身内的这些五脏六腑,也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当下的心情是一种充满了大惊喜,而且惊喜的同时,你又觉得非常的寂静、安稳、快乐,身体也不会再造作善恶之业,这个就是十六特胜的善根发相。我们知道十六特胜是因为修随息而有的。

第三个就是观息法的善根发的现象。如果我们在欲界定还有未到地定当中,忽然见到自己身上的气息从毛孔出入,而且息遍全身,身上的气息从毛孔出入,就是毛孔呼吸就对了,全身的毛孔息入、息出,而且息遍全身。同时还可以看到自己身体的构造:一层一层的皮肤,薄皮、厚皮,一层一层;皮完了就是膜肉,它不是一层一层,它是薄皮、厚皮、膜肉,各有九十九层,大小的骨头有三百六十块,你都看得清清楚楚。在骨头跟肉中间有很多的虫,有的是四个头、四张嘴、九十九条尾巴,各式各样的虫,形相都不一样,而且牠们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你都清清楚楚。你就看到虫在里面钻过来钻过去,来来去去的,然后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各式各样的虫进进出出,然后发出不同的声音,你都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或者是你会看到自己的身体好像中空的芭蕉树,芭蕉树我们讲过,一层一层剥完,中间是空的,这时候你看自己的身体就是中空的,好像芭蕉树一样。或者是像暂时聚集在一起的泡沫,或者是像云、像影子。这些都是形容你当下可以感觉你的身体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好像云一样的。云我们可以穿越过去嘛,所以看起来是有云,但是你可以穿越过去,没有丝毫的障碍;那影子也是,你看有影子,但是你踩在上面影子不会痛。这个都是形容身体的感觉没有了,身体的障碍没有了。这时候所获得的那个欢喜跟快乐是随息善根发的一倍以上。

这三个就是属于安那般那门,过去你有修习这三种——数息、随息、还有观息的话,你就会有这种种善根发的现象。

所以这个观息法的善根发的现象,我们称为通明观,我们后面也会大家一起共修。那它为什么叫通明观呢?通明的意思,就是说从你开始修,就可以身、心、息通通观照,不是分开一个一个,你可以通通观照身、心、息,又能够彻底地明见,没有障碍,所以叫做通明。另外一个通明的意思就是说,你能够很顺利快速地发六通、三明。所以这个“通”就是六通的意思,“明”就是三明,所以叫做通明。就是说你修这个观息法,是最快速发三明六通的一种法门,所以它非常的快速,而且它非常的殊胜。

第二个禅门是不净观,也有三种善根发相的不同。

如果你过去有修过“九想”的话,那它善根发的现象就是说,你在欲界定或者未到地定的静定当中,你会忽然看见膨胀的尸体,可能是正在流脓的尸体,腐烂的尸体,全身爬满蛆在啃尸体的肉的尸体,或者是散落在一地的白骨——这个内容我们修过九想观就知道,这些就是你在修九想观,就是一个一个(观想)嘛:从死了之后,身体开始膨胀,什么青瘀想、血涂想、脓烂想……,所以你现在内善根发,就会见到你过去修九想的那些情境,那些境界就会呈现出来,那我们就知道这个是属于九想善根发的现象。

如果你过去是修“八背舍”的话,八背舍善根发的现象,就是你在欲界定跟未到地定当中,你会忽然看见自己的身体膨胀,充满了不净,或者是见到白骨,见到自己就是一副白骨、骨人,然后节节相拄,整副白骨是下面的这一节支撑上面的这一节,所以是节节相拄的这一副的白骨。那你再继续坐,你就会见到白骨放光。这个时候在定中,当然就是觉得身心非常的安稳,然后会觉得五欲非常的厌恶。所以这个善根发了之后,你就很自然地降伏之前的五欲之乐啊,或者是贪爱啊,是很容易、很自然就能够降伏。

所以我们说,你只管很正确的修法门就好了,你不要压抑的你的习气,或者是贪欲,因为那个不是真实的功夫。你会想说“修行人不应该贪,我就一直压一直压”,吃东西也不敢吃好吃的东西,因为怕增长自己的贪,处处的压抑说“我不应该贪、我不应该贪”,那到最后爆发的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比以前更贪,为什么?因为他压得太久了,所以当它那个反弹力量出来的时候,就是很难收拾。所以我们是建议你尽管把你的功夫修好,但是不要刻意地压抑你任何的习气。你好好地修,不管是禅定还是止观的法门,你只要功夫到了,它是很自然地就降伏那个贪欲,而且它是连你八识田里面那个贪欲的种子都同时清净,这个才是连根拔除嘛,彻底解决这个贪欲的问题;而不是用硬压硬压,压抑来的。

所以修不净观也是,它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它是很自然地就调伏了贪欲。因为借助种种不同观想的缘故,而且它又是在定中发的,对不对?你得了欲界定、未到地定,在当中来修所谓的不净观、八背舍、还有八胜处,还有刚才讲的九想,你不断不断地这样练习,你贪爱的种子很自然地就会被降伏,因为藉由观想的关系。这个观想不是在散乱心当中观想,而是在定中观想,所以那个禅定的功夫可以深入到你的八识田,把你贪爱的种子完全地尽除,这个才是彻底的解决办法。

所以过去如果有修过八背舍的话,你就会看到种种不净的状况,还有白骨,那就是跟它的修法有关嘛,之后我们也会一起修。从此以后就会厌患五欲,他是很自然地就不再执著自己的贪,或对别人的贪。

第三种,就是你过去有修“八胜处”的话,就是所谓的大不净观,就是修八胜处。它善根发的现象,也是在欲界定或者未到地定当中,会见到尸体,自己的尸体或者别人的尸体,还有一切飞禽走兽的尸体。不但是死掉的尸体,而且每个尸体都膨胀,都变形了,原来多么可爱的形相,不再可爱,因为它好像气球一样膨胀,变得很丑。所以不但人死了,然后那个尸体膨胀,一切的飞禽走兽也是尸体,然后膨胀。然后在定中也会看到破破烂烂的衣服,又脏又臭的衣服,即使有饮食出现,我们平常觉得好吃好吃的,可是你会发觉里面爬满了虫,或者是粪便在里面,你就:啊!好厌恶!

或者是整片山林树木,但是不是绿油油的,不是很翠绿、很茂盛的山林树木,而是腐烂的、坏灭的、一片残破景象的森林或者是树木。或者是你会看到满街的白骨,你从这边这样看出去,走在街上,满街没有一个是人,全部都是白骨,或者满山满谷的白骨。现在是说在定中。

有的如果他可以继续保持这个境界,他出定以后也是,他看到每个人都是白骨,就是因为他过去世是熏修这个法门,所以很自然地就会觉得你现在坐在这边,就是一副白骨坐在这边,然后看谁都是白骨;走在街上也统统是白骨;爬山也是,满山遍野都是白骨。或者是看到自己是一副白骨,然后放光;或者是满山遍野的白骨全部放光——这个都是过去世修习这个法门,然后透过这样的观想,所以现在这个景象现前了。这个就是大不净观,或者称为八胜处的善根发相的状况。这个善根发相之后,当然你对一切的贪爱执著都没有了,自从内善根发相之后,很自然地就降伏了一切的贪爱。

第三种禅门就是慈心观,同样也有三种不同的善根发相。

第一个是众生缘慈的善根发相。它的现象就是说,在欲界地定跟未到地定的静定当中,忽然对众生发起慈爱的心。他首先会见到亲人,不管是他的父亲、母亲,第一个他见到的是他的亲人,然后每个亲人看起来都很快乐;接下来他会看到不认识的人,也充满了愉快的神情;最后看到他最讨厌的冤家、最恨的敌人,也神情很愉悦,也是很快乐。那就是他真正的慈心发出来了,因为他是缘一切的众生,没有怨亲中庸对象的差别;最后他看到一切众生,他缘的一切众生都是充满了慈心。所以他这个时候的慈心就能够遍满十方,广大无量,就是整个慈心遍满整个法界,内心就充满了慈心,然后一直扩大到整个法界,所以他见到的一切众生都是神情很愉快的样子。当然,这个时候的心里就不会像以前有瞋恚啊、怨恨啊、埋怨啊、苦恼啊,都没有,只是充满了无量的慈爱之心,这个就是称为众生缘慈的善根发相。其他悲、喜、舍也是同样的,所以它是缘这个众生慈,那四无量心嘛,悲、喜、舍也是同样的状况,也会在定中发所谓的四无量心。

第二个是法缘慈。这个法缘慈就是缘一切法。所以在静定当中,自己就会有这样的体悟:一切身心内外没有我、我所,只有五阴、十二入。我见生起的只有法生起;灭的,只有法在灭。我看不到众生、我、我所,我都看不到;我只看到法生起、法灭,自然有这样的体悟,因为过去有这样熏习过。这个内善根发了,你在定中自然就会有这样的体悟,没有真正的我、人、众生;只是法生起、法灭这样而已,生灭、生灭……。所以这个时候自然能够感受到快乐,那就在这个乐受当中发出了慈心定,在这个慈心定当中当然就没有瞋恚啊、怨恨啊、埋怨不满啊,都没有这些情绪,也没有苦恼,只有慈心广大无量,遍满十方,这个就是法缘慈的善根发相。其他悲、喜、舍的情形都是一样的。

第三是无缘慈的善根发的现象。所谓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嘛,就是这边讲的无缘慈。他在静定心中,突然觉悟到一切诸法非有非无,所以他不会落在断常两边,也没有所谓的法还是非法,是众生还是非众生,这些都是不可得的,自然就会有这样的体悟。那既然一切法都不可得,当然就没有什么好攀缘的;因为心没有攀缘,那一切颠倒妄想就止息了;妄想息灭,就得到了寂然安乐。这时候的心就会跟慈定相应,能够以平等来观察一切众生,以平等心来观一切众生,因为无缘大慈嘛,也没有怨、亲、中庸的差别,都是以平等心来观察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也都是得到安乐。所以在这个慈心定当中也是没有瞋恨、怨恼等等的情绪,只有慈心遍满整个十方法界,广大无边——这个就是无缘慈善根发的现象。或者是发了无缘悲定、无缘喜定、无缘舍定,情形都是一样的,慈、悲、喜、舍,四无量。

第四种禅门就是因缘观,也是有三种不同的善根发相。

因缘观有三种不同的观法,看你过去熏习的是哪一种,大部分都是都是所谓的三世十二因缘,我们《广论》介绍的也是三世十二因缘,就是十二因缘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过去有经常地思惟修习三世十二因缘这个观法的话,你现在在欲界定或未到地定当中,你忽然觉悟的心就会生起,然后你就会推寻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从过去世最初的无明缘行,一直到未来世,这个三世因缘这样run(跑)一遍,你看不到“我”、“人”,只是无明缘行、行缘识……,一环接着一环,但是没有“我”,或者是众生,人、我、众生都没有。这时候就不会落在断、常两边,就能够破除当时印度外道的六十二种邪见。在这个静定当中,当然也是安稳、寂然,然后观慧分明,就是观察的智慧非常明利,观什么都一切通达无碍,就是说那个智慧被开发了,这个就是三世十二因缘观慧的善根发相。只要过去世思惟三世十二因缘,他就会有这样的善根发相出现。

如果过去修的是果报十二因缘的话,这一世现在你在静定当中,你就会突然体悟到,你就在定中思惟观察,你去寻找:我最初结胎的时候的状态,因为讲果报嘛,你这一世的果报身它是怎么来的?就是父精、母血,加上你第八阿赖耶识那个神识嘛,三缘和合而成胎,所以你定中会忽然觉察到、了悟到:我最初生的时候,只是把父亲的精子、母亲的卵子所结合成的这个受精卵,我把它当作是我自己;可是我观察,这个是“我”吗?这个时期它只是一片无明这样而已,然后无明缘行、行缘识,这样一直到老死,这个就叫十二因缘。所以我观察当初父精、母血、还有我神识,三缘和合而成胎的那一刹那,那个是我吗?找不到“我”,为什么?只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这样而已。我们讲过十二因缘就知道:无明缘行、行缘识那个“识”是到因位识而已,果位识的话就是投胎了。因位识就是种子识,你过去世带着那个八识含藏过去的无量劫以来的种子,然后入胎。所以它只是因缘和合,不是真实有一个“我”出生了,不是。它只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这样而已,三缘和合,所以也没有所谓的我、还是人、众生——这些都不是真实有的。

所以整个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我们不能说它是真实有,为什么?因缘所生的,自性都是空的,你不能说它真实有。那你说它毕竟无吗?也不能说它毕竟无,不然我们每个人在这边,难道就是空无一片吗?不是啊!所以因缘和合的时候还是有的,只是它是如幻假有。你不能说毕竟无,毕竟无就是连因缘所生的那个现象都没有了,彻底推翻了,那个才叫做“毕竟无”。所以你也不可以说它真实有,也不能说它毕竟无,就能够体悟到因缘所生的,它是不可得的。但是虽然不可得,你又不能说它是毕竟没有、毕竟无的。所以你这样思惟的时候,就能够破有、无二见,因为不能说它真实有,也不能说它毕竟无嘛,那你就不会落在空有两边,就能够破除执有或者执无的这两种错误的见解,就能够被破除。所以这个时候就能够得正定,就是开发正定,然后由定再开发智慧。有了这个正知见,真正的智慧当然就可以破除一切的邪知邪见,这个就是果报十二因缘的善根发相。

那还有一种是叫做“一念十二因缘”的善根发相。过去如果修的是一念十二因缘的话,你现在在静定当中就会突然觉悟到这一念的刹那心,就是每一个刹那的当下这一念,你可不可以看到我、人、众生?没有,其实没有。因为它一念一念生起就消失、生起就消失,那“我”在哪里?如果这一念是我,消失了,我也消失了吗?所以你观察每一个刹那当下这一念,你会发觉找不到“我”。没有我,当然就没有人,也没众生了。所以这一念如果要生起的话,必须要借助因缘,这就是所谓的一念十二因缘。一念无明缘行,一念行缘识,一直到最后的老死,它都是一念缘一念。那因缘无自性嘛,只要是因缘所生它都是空无自性的,这个我们知道。所以这一念会不会是真实有的?就不会真实有的,因为这一念生起必须要借助因缘,可是因缘又不是真实有。那你说这一念是真实有吗?当然就不是真实有。这样就能够破除执一切世间为实有的执著或者邪见,你就不再会有这样的邪见。所以这个时候就跟正定相应,也能够开发智慧,远离一切的邪知邪见。这个就是所谓一念十二因缘的善根发的现象。

最后一个禅门、第五种禅门,就是念佛观,也有三种不同的善根发相。

第一个是念应身佛的善根发的现象。在静定心中,我们忽然会忆念佛的功德,我们心中会这样子忆念:如来祂在过去世的无量阿僧祇劫当中,为了一切众生修行六波罗蜜,还有一切的功德智慧。因为这个缘故,所以祂身有无量的相好光明,心有智慧圆照,还能够降伏一切的魔怨,不但自己觉悟,还能够帮助众生觉悟。祂觉悟之后转正法轮,说法普度一切众生,甚至入了涅槃之后,祂还留下来舍利啊、经教啊,广大地利益众生。

你就会突然忆念佛种种的功德,这些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这样子忆念了之后,自然就生起对佛敬爱的心,很自然生起崇高的景仰、敬爱的心。这时候三昧开发,就能够进入到禅定当中而得到安乐;或者是我们在定中见到佛的身相,于是善心被开发;或者是听闻佛说法,信心清净,解悟开发。所以不一定是什么样的境界,反正是忆念到佛的功德,或者见到佛的相好光明,或者是在定中见佛,或者是在定中闻佛说法,这一类的都是属于念应身佛的善根发相的情况。

第二个是念报身佛的善根发相。也是在静定当中,我们心里会忽然忆念十方诸佛真实圆满的果报之身。这个报身佛祂不但色、心都是清净的,而且是微妙寂灭,功德智慧充满整个法界。这报身佛其实祂是不生不灭的,祂本身是没有造作的,只是随顺因缘。所以你说释迦牟尼佛当时是真正有一个印度,然后真的有印度王宫诞生的那一尊佛吗?祂是真实的吗?或者祂最后是在两棵树中间涅槃的,是真实的灭度了吗?以报身佛来讲,其实祂没有所谓的从印度的王宫出生,然后最后在两棵树中间涅槃,以真实来说没有。祂只是为了要度化众生,而在十方佛土里面示现有种种的生灭这样子而已。反正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实际上没有生灭。所以报身佛的功德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

我们在定中这样忆念的时候,我们就定心安稳,然后三昧开发,慧解分明。就是从此之后,我们就能够很清楚地用智慧来了解佛法;或者是我们在定中见到不可思议的佛法境界,因此生出无量的愿行。本来不会发愿的,从这个善根发以后就很会发愿了,或者是你在定中就直接发愿了。所以会生出无量的愿行,还有无量的功德,以及无量的智慧,种种的三昧法门,这些都被开发了。这个就是念报身佛的善根发相。

最后一个,念法身佛的善根发相。法身佛我们也知道:法身是没有形相的,祂当然也没有生灭的。法身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自性好像虚空法界一样。所以所谓的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在讲这个法身,实际上是没有差别的,因为法身没有生灭,祂没有任何的形相。用这个名称,只是在说明我们自性的状态,我们的自性本来没有生灭,心、佛、众生都是一样的,我们的自性跟佛的自性没有差别。所以才会说,众生和诸佛是共同一法身嘛,常常听到这句话。“共同一法身”的意思就是说,实际上是一个,所谓的入不二法门,就是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二也没有三,讲的就是这个法身佛的境界,是众生本自具足的,只是无明的遮障。所以我们才会说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全部的无明都破尽了,整个法身就显现了,就是我们本自具足的自性就现前了,这跟佛是没有任何的差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同样的,所以我们这样忆念的时候,三昧就现前了,真实的智慧就开发了,立刻能够通达无量的法门,在这个寂然不动的禅定之中,一切不可思议的境界都会在定中显现。这个就是念法身佛的善根发的现象。

以上就是因为修三种止而发十五门禅的相貌。五种禅门嘛,每一种有三种,所以一共是十五种。它都是在什么时候发呢?就是欲界定跟未到地定,入初禅的时候发,所以它就是在初禅的时候,最初显现出来的境界,大部分是这个时候所显现的,证初禅的时候。所以它是在入欲界定、未到地定的时候发这些善根,然后就证初禅,然后得禅定,然后由禅定开发智慧。

那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产生呢?我们也知道,因为过去所修习的法门不同,过去世或者这一世,你也是曾经有修过这样的法门,过去世到这一世所修习的法门不同,所以它发出的各种禅门的内善根发相也不同,最主要是这样子。除了这五门禅以外,还有很多的善根发,我们前面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讲过,其实一切的禅门都包含在这五个禅门里面。你过去世或这一世有修这五种禅门的话,其实还会发其他的,它是相通的,还会发其他的禅门。所以一切的禅门,其实都包含在这五种禅门里面。好,这样应该很清楚了。

我们今天修三种止的第二种——制心止。前面两个晚上是系缘止,就是把我们心念系在头顶、发际、鼻端、肚脐、或者是脚底这五个地方。为什么要系在这五个地方呢?是为了要破除缘外境的散乱心,因为你的心很散乱,老是往外攀缘,现在把它收摄回来,放在这五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地方的目的,就是要破除缘外境的散乱心,所以把我们的心系在这五个所缘境上而得止,叫做系缘止,把我们的心念放在这五个地方。

所以有人说了:“心念不是色法,你怎么可以说把它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呢?对不对?你说杯子我放在桌上OK,这个花插在花盆里面OK,因为它是色法,你也看得到,你要怎么放就怎么放。可是心念你也抓不到啊,你说我把它系在什么地方:放在我的头顶,放在我的鼻端,放在我的肚脐……”

刚才讲过了,为什么要立这个系缘止,是为了要破除缘外境的散乱心嘛。可是心念又不是属于色法,怎么可以把它系在什么地方呢?

因为我们原来的目的,只是要把心静下来;既然要把心念静下来,就应该停止一切的攀缘。你现在“系缘”嘛,还在攀缘啊!把你的心念系在什么地方,是不是攀缘?我们只是要止息妄念,然后就把我们的心攀缘在这五个地方,这样是真的能够得止吗?是可以啊,因为它比较粗显。

所以为什么要立制心止呢?它比较深细,所以立制心止破系缘止的。系缘止是你心念妄念纷飞的时候,抓都抓不回来的时候,好像野马的时候,你的心念像野马,很难驯服的时候,我们就要用系缘止,因为它比较粗显,所以我们就把心收摄回来,把心念放在这五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地方,它就很容易得止。

可是当我们的心比较宁静下来之后,你的心就不应该再去攀缘了,对不对?既然最初是为了要处理那个妄念的问题,那我们就直接从妄念下手,去对付妄念就好了。所以现在只要妄念一起来,我就stop(编按:停止)!制止它,不要让它继续地流动,这个就是制心止,制止心念不要继续地攀缘而得止,叫制心止。

既然是要让我们的心念停止下来,就应该不让它继续攀缘,直接去对付那个妄念。怎么对付呢?就是提高警觉,当你的心念一生起,因为你高度的警觉,你心念一生起,你就看到了。怎么样?制止它,它就不会再继续了,不会继续一念攀缘一念了。所以制心止的修法很简单:你只要很轻松地坐在那里看念头就好了,念头一起来,赶快制止它;念头一起来,制止它。因为本来就不要继续地一直让妄念生起嘛,所以我们只要直接对付那个妄念就好了。我们只要看着它一生起,其实你看它的当下它就消失了,因为它本来就留不住的,懂吗?所以你只要提高警觉,保持警觉的状态就可以了,很轻松地坐在那里提高警觉就好了。因为你有警觉心,所以念头一起来你就看到了,好了,就不继续攀缘。

因为你没有这个警觉心的话,就会坐在那边想五分钟、十分钟,然后想一堆,那就是一念攀缘一念。因为现在我们有警觉心了,所以念头一起来,我们就发现,它就不会再继续了,这就是所谓的制心止,它其实是来破系缘止的。只要心念一起来,我们马上制止它,不让它继续流动,这个就是制心止。方法很简单,我们现在开始练习。

一样的,把眼镜啊、手表啊,所有束缚身体的东西都把它先放下来。把腿盘好,手放好,身体顺时钟摇动七次。

这个方法很简单,只要看着念头就可以了。所以没有念头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安住;有念头就发现它,然后它就消失了。慢慢这个心安住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然后妄念会越来越少,一直到欲界定,你的身体也是很自然就能够打直,这就是欲界定;然后坐到身心世界都消失,这个就是入未到地定。跟我们第一个晚上讲的一样,它可以次第发五轮禅,它也是非常快的,只是它的大前提就是说,你的心念是比较微细的时候。

譬如说你的妄念很多很多的时候,妄念纷飞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想要看着它其实是很困难的,你变成说你又要很紧张的看着它,可是你的妄念又不断不断。所以这种情况,就还是回到我们前两天练习的那个系缘止,就是妄念多的时候,你把你的心念往下沉,你就可以把你的心念系在肚脐啊、或者是脚底;如果是打瞌睡的时候、昏沉的时候,你就把你的心念往上提,一般就是在鼻端,头顶、发际也可以,一般是比较多在鼻端,因为它比较容易,它没有在最上面。然后心念往下的话,我们就是在肚脐的情况比较多,因为脚底比较远。所以最上面、最下面,我们一般对治的时候也比较少用,一般都是用在鼻端还有肚脐这两个地方会比较多。你就把你的心念先放在那边一段时间,等你的妄念慢慢变少,心也比较宁静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再看着念头,这样子会比较快。要不然坐在那边也是心念一直停不下来,那个是因为我们的身心状况可能太疲累,那可能是有心事要想,就是心比较躁动,那个时候用制心止的效果是不好的。

所以我们虽然刚才听起来,制心止是用来破系缘止的,但是不是任何的情况之下它都是合适的,还要看当时身心的状况适合用这三种止的哪一种。这个我们明天会再分析,其实它是可以互相破,然后也是可以互相立的。

所以修这个制心止,如果你的心念是比较少的时候,其实你入欲界定以后就没有什么妄念了;之后就很快,要发那个五轮禅其实就很快。只是刚下手,你是不是当时的状况、身心的状况是不是合适用制心止,只是这样的差别而已。所以实际上这三种止,我们可以随着每天身心不同的状况,来选择一个来修。

好,我们明天练习体真止。

然后课程的内容,我们会介绍:所谓善根发相之后,怎么来检验你发的是自己的善根发?还是有邪魔来捣乱?必须要很清楚地来辨别,才不会把邪当作正,把正当作邪。所以是不是真的禅定发?发的是邪的?是正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明天来说明。今天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