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s6、普眼章(2)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经文: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及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讲《圆觉经》第三章——“普眼章”。

我们昨天已经讨论,知道这个色身不是我,它只是四大的和合。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讨论:那这个“心”是不是我?我们所谓的“心”,是什么心呢?是真心?还是妄心?我们每天用的是什么心呢?要先弄清楚。所以我们今天就讨论这个“心”是不是我?

我们看经文:“四缘假合,妄有六根。”

这个“四缘”,就是四大因缘,我们昨天说的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因缘和合而有的,它是假合的。

“妄有六根”,就是在这个四大因缘假合的身相上,妄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为什么说妄有六根呢?因为由地、水、火、风四大因缘所假合的这个是妄身,我们昨天已经讨论过,这个是虚妄的身体,不是真实的,是虚妄的;那现在这个虚妄的身上有六根,所以这个既然是虚妄的身体,那在这个妄身上面的六根也是虚妄的,所以叫做“妄有六根”,虚妄而有六根。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

外有六根,中有四大,就是这个妄身是四大和合的,它在中间,外面有六根,这样中外凑合而成这个虚妄的身体。所以这个妄身有什么呢?是由中间的四大,还有外在的六根,中外和合而构成了这个妄身。

那这个妄身中间,有一股生命的动能,它好像寄居在我们的六根上面;不然我们为什么眼根接触色尘的时候,你就知道看到什么,本来眼根是眼根,六根是六根,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是六尘境界,这中间本来没有关联的,对不对?你的六根跟外面的六尘怎么产生关联呢?它就有一个好像能攀缘外在六尘境界的那个作用——那个作用我们把它当作是我的心: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感觉、我在知觉,这个见、闻、觉、知就是我们生命的功能,生命本来就具有这样的功能。

那这个能够产生这样的作用的,它是在哪里呢?看起来好像是积聚在我们的六根上面,这个功能好像是寄存在我们的六根上面,所以六尘境界现前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很快的反应,知道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身体有种种的什么感觉……,为什么能够反应这么快?就是那股生命的动能,是好像积聚在六根上面,积聚在六根上面,让它能够攀缘外在的六尘境界,这个见、闻、觉、知的作用,我们就把它当作是我的“心”在看、我的“心”在听,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心”。

所以,我们看经文上怎么说呢?

“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这个妄身中间有一股生命的动能,就是我们自性的作用,让我们能够见、闻、觉、知的这个功能,它能够积聚或者是留存在这个六根里面,似乎有攀缘六尘境界的作用,我们给它一个假的名称就叫做“心”。我们所谓的“心”就是这个心,它不是真正的心,所以假名为心。

那为什么这个心是假的名称,而不是指的是真心呢?因为这个假名为心的这个意识心,它是六根面对六尘境界的时候,所产生的六识的作用:眼根接触色尘,产生眼识;耳根接触声尘,产生耳识,所以它是六识的作用。那我们把这个六识的作用当作是我们的心,我们每天都是认为我在看、我在听嘛,那个是六识的心,不是真心;所以我们都妄把妄心当作是真心来用,其实它是虚妄的心。

那为什么这个意识心就是假名呢?因为这个意识心必须有六尘境界现前的时候,才能够产生;如果没有六尘境界就不能够产生这个意识心。这说明什么呢?没有六尘境界现前的时候,我这个意识心能够产生吗?没有办法。没有色尘境界现前,我的眼根没有办法产生眼识的作用;没有声尘境界现前,我的耳根没有办法产生耳识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有六尘境界现前,我才能够产生六识心: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心。

这说明什么呢?有六尘境界,它才有这个六识的心,没有六尘境界现前的时候,它就没有。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说明什么呢?它是生灭法,不是永恒存在的,“境有则有,境无则无”,这个意识心。

可是真心呢,它是不生不灭的,不论是有外境、还是没有外境,它是恒常存在,所以我们才会说现在这个假名为心,为什么是假名呢?因为它是生灭的,这个意识心是生灭的,所以它不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

所以,就说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每天用的,面对六尘境界用的那个都是妄想心,是意识心,本来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但是前五识因为它是现量,前五识是现量,它只是看、听,但是它没有分别,第六意识才有分别,所以我们说前五识是现量境,第六识它有三量:现量、比量、非量。就是说你看的当下,你怎么知道看到什么?那个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的比量。现量没有分别,只是看、听。那为什么知道看到了什么?就是因为第六意识加进去,产生了种种的分别。

所以,以这个六识心,六根攀缘六尘境界产生的六识心,但是因为是第六意识在作主,就是第六意识来决定说你看到了什么,喜欢不喜欢,这个是分别之后才有的东西,所以就变成说虽然是六识,但是我们是以第六意识为主,虽然是六个识都有产生作用,我们自性都有这个功能,就是刚才讲那个见闻觉知的功能,见闻觉知就是六识的功能,但是我们所谓的妄心这边假名为心这个心呢,最主要指的是第六识,因为它分别的力量最强,所以我们每天都用分别心在看东西嘛,看的当下就知道是什么,然后马上就喜欢不喜欢,就生烦恼,然后造业,所以第六意识造业的力量也是最强。

那我们都错把第六意识的这个妄心,把它当作是我们的真心,把它当作是我的心。我们现在知道我们平常用的这个心并不是真心,因为它是生灭的,有六尘境界现前的时候,你才有六识的作用;没有境界现前,你就没有——说明它是生灭、无常、变化的,因此它绝对不是我们的真心。

因此佛说: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

这个虚妄的意识心,若是没有六尘境界现前就不能有,它就没有办法产生作用。可是我们去分析它,这个六尘境界这个六尘是哪里来的?四大来的,六尘是四大所构成的,先有地、水、火、风四大,然后才有六尘境界,所以这个六尘境界是不是永恒存在的呢?不是,当地、水、火、风四大分解的时候,六尘境界也不可得了,那你说“我的心在哪里?”找不到了吧?所以就可以证明这个虚妄的心不是我、不是我的心,这个就是“观心无我”的修法。

所以,我们看它经上面说:“四大分解,无尘可得。”

当四大分解的时候,六尘则不可得,当四大分解的时候,则没有六尘可得,因为六尘是四大所构成的,当四大分解的时候,六尘当然也不可得。所以,就可以证明六尘境界不是永恒存在的,四大分解的时候,六尘境界也没有了。那你说六识心要怎么产生?没有办法,因为要有六尘境界现前,你才能够产生你六识的心。可是六尘境界它不是恒常有,当四大分解的时候,它就没有办法存在,没有办法存在,因此你的六识心也没有办法发挥它的作用,由此就可以证明:这个意识心是妄心,不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接下来它就说:

“于中缘尘,各归散灭,”

就在这个能缘、所缘的中间,哪个是能缘?哪个是所缘呢?你能缘,就是能缘的心,能缘六尘境界的这个心,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这个意识心;那什么是意识心的所缘?就是六尘境界是意识的所缘、意识心的所缘。

所以我们藉由前面这一连串的观察:在这个能缘跟所缘中间,如果所缘的四大六尘,各自回归本性而散灭的时候,则毕竟没有能缘的意识心。可见你能缘的心,是缘什么呢?缘六尘境界;可是当四大分散,六尘境界不可得,那你这个能缘的心还有没有?也没有办法发挥作用。

所以它就说:当四大、六尘各自散灭的时候,你就找不到能缘的意识心在哪里?

“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所以当四大分解,则没有六尘可得;没有六尘,则没有意识心,那这时候的心又在哪里呢?你就找不到了。找不到是什么意思?就证明什么?这个妄想的意识心不是实有的,它不是我的心,就可以证明“观心无我”,这个修法就可以成立了。

所以讲到这里,祂就是告诉我们、佛就告诉我们,前面昨天讲的是怎么修“观身无我”,今天讲的是怎样修“观心无我”,观察这个意识心,其实它不是我的心,不是我的真心。

那在前面“文殊章”里面说“一切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那个是顿悟顿证的法门,上根利智的,当下听了佛说这句话,就知道身心是不可得的,身心是无我的。可是一般的众生都“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就是把这个虚妄的身体,这个四大和合把它当作是我的身;“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六尘缘影,就是今天讲的,六根攀缘外在的六尘境界,产生这个六识的心,把这个六尘缘影当作是自心相,当作是我的心。这是一般众生把这个四大假合,当作是我的身;攀缘六境的这个、六尘缘影的这个作用,把它当作是我自己的心,“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所以前面文殊章的时候,如果听到这一段话,没有办法当下证到“观身无我,观心无我”的话,那在这一章里面,因为它已经告诉我们渐修的次第,要怎么分析观察,去证明这个身不是我,证明这个心不是我,因此就能够体证到文殊章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就可以藉由这个渐修的法门能够证得,这个就是所谓的“我空观”。

怎样证明“我”不是真实存在的?你就正念思惟观察:这个色身是四大和合而有的;心呢?攀缘六尘境界而有的,都不是真实存在,所以修观身无我、观心无我,就可以证得我空,这就是“我空观”的修法,身不是我,心不是我,就证明“我”不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我空观。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法空观”。众生既然妄认这个身心是我,他就会同样的把四大、六尘当作是真实的法,把身心当作是真实的我,把四大、六尘当作是真实的法。一个是我执,一个是法执。我执,藉由前面讲的“我空观”可以破除,法执呢?就是藉由以下要介绍的这个观法也可以破法执,而证到法空。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法空观”。

我们看经文: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佛说:“善男子!这些修观的众生,以智慧观察,了悟此身是四大和合,实同幻化,这个时候,幻身就灭了”。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怎么样来观察、了悟这个身是四大的和合,就好像是幻化一样的不真实,这个时候就可以证明这个身体是虚妄的,这个时候幻身就灭了。

因为幻身灭,幻心也跟着灭,为什么幻身灭,幻心就跟着灭?因为刚才我们讲的,四大和合,然后才妄有六根,六根攀缘六境,才产生了什么?这个虚妄的心,可见这个妄心是由妄身来的,对不对?因为先有妄身,然后在这个妄身上妄有六根,对不对?六根再攀缘六尘境界,而产生了六识的作用,所以可见妄心是由这个妄身来的,妄身上面的六根去攀缘外境嘛,才产生了六识的作用。所以当你可以证明这个妄身不是真实存在的话,那个妄心当然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当幻身灭的时候,幻心也灭,因为幻心是从幻身来的。

接下来:

“幻心灭故,幻尘亦灭;”

由于幻心灭的缘故,幻尘也灭,为什么呢?因为幻心是依幻尘而有的,就是我们所谓的妄心是依外在的六尘境界才有,六尘境界不现前,你妄心就没有;有六尘境界现前的时候,你才能够产生虚妄的心、这个六识的心。所以这个幻心是依幻尘而有的。那现在幻心灭了,幻尘自然也不存在,对不对?

更何况前面讲六尘是依四大而有,四大分解,六尘也不可得,所以不管怎么观,都可以证明这个六尘境界也是虚妄的,所以幻心灭,幻尘也灭。

“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当观到幻尘灭的时候,能观幻灭的智慧也灭。这个“幻灭”就是指能观幻灭的智慧,我们前面用智慧观察,一步一步观,先观幻身灭,因为幻身灭,所以幻心也灭;因为幻心灭,所以幻尘也灭,因此幻身、幻心、幻尘都是所观的,你用智慧观察,观身、心、六尘,所以这个是所观的。那还有一个能观的智慧,那当这个所观的灭的话,当然能观的智慧也不需要了,所以它才会说“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幻身、幻心、幻尘,都是所观的对象,现在所观的对象都灭的时候,这个时候能观的智慧也不需要,所以说“幻灭亦灭”,就是能观幻灭的智慧也灭了。一个是能观,一个是所观;所观的就是身、心、尘,是你所观的境界;那你用什么观呢?用能观察的智慧观。现在一一的你所观的对象都灭了,幻身灭了、幻心灭了、幻尘也灭了,所观的对象没有了,那你能观的智慧,还需不需要?就不需要了嘛。所以它才会说:所观的这些都灭了之后,能观的智慧也灭,也不需要了。

重点来啰!当能观、所观都灭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能所双亡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当能灭的都灭了以后,还剩下什么?所观的境界,能观的智慧,这个都是能够灭的,首先灭掉所观的这些境界,身、心、尘都灭了,所以能观的智慧也不需要,所以它也跟着灭了,能所都灭了之后,剩下什么?还有没有剩下?找找看,还有没有剩下?能观、所观都灭了,还剩下什么?那个很重要,好好找一找。

还有一个不会灭的,那个就是我们的圆觉真心!这个很重要,想要开悟,就从这边修,能观、所观都灭的时候,还有一个不会灭的,那个就是我们的真心,因为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嘛,所以你所有能灭的都灭光了,还有一个不会灭的,剩下来的那个就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怎么找?就这么找,能灭的都灭光之后,剩下那个就是我们的真心,它是不会灭的。

所以,佛说: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当一切的幻都灭了之后,那个不属于幻的它不会灭,那个就是我们的圆觉真心。所以当能观幻灭的智慧也灭了,“幻灭”,我们前面讲了嘛,幻灭就是能观幻灭的智慧,也灭的时候,就是能观、所观都灭了之后呢,“非幻”,有一个不属于幻的叫做非幻,不是幻的;“不灭”,有一个不属于幻的,它不会灭,那个就是了,我们要找的,修了半天,要找的,就是那个东西,好像不难嘛!

我们难就难在我们著相,著身是我、心是我、六尘境界都是我,都是让我起心动念的,让我生烦恼的,让我产生贪瞋痴的,所以就没有办法悟啰,所以除非你都把它放下了,知道身心不是我,就破我执了嘛;六尘境界不是我,就破法执了嘛,我执、法执就破了,自性就现前。

这种情况好比什么呢?佛做了一个比喻: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这种情况,就好像我们要磨去镜子上面的尘垢,当这个尘垢磨尽的时候,镜子的光明自然显现。这里的尘垢就是比喻刚才的幻身、幻心、幻尘、幻智(能观的智慧它也是幻的,所以叫幻智),幻身、幻心、幻尘、幻智,这个就是现在讲的尘垢。镜子的光明,比喻我们的圆觉真心。所以就是当尘垢磨尽的时候,镜子的光明自然显现,你只要把灰尘擦干净,那个镜子的光明是本来有的,它自然就显现了,所以就比喻我们的真心什么时候显呢?就是当这些幻身、幻心、幻尘、幻智都灭了,那圆觉真心自然显现,因为它是本有的,就好像镜子的光明,它是本来有的,只是蒙上了灰尘。那我们的圆觉真心也是本来有的,只是被遮障了,被我们的执著遮障了,执著身、心、世界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我们的真心不能够显现。

我们现在就知道了:前面那个“普贤章”讲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如果不是利根的众生,没有办法当下顿离的话,没有关系,现在佛就告诉我们离幻的方便,怎么用渐修的方法一步一步离幻,就是刚刚讲的那个重点:先以智慧观察,这个身是幻;其次再观察,这个心也是幻;然后再观六尘也是幻,幻身、幻心、幻尘嘛,对不对?最后观,能观的智慧也是幻,这个就是幻智。幻身、幻心、幻尘、幻智,这样能观、所观都灭了,对不对?能观的智慧,观什么呢?幻身、幻心、幻尘,现在幻身、幻心、幻尘都灭了,能观的智慧也灭,所以幻智也灭。能观、所观都灭了,还有一个不会灭的,那个就是我们的真心,修的次第就是这样,渐修的次第。

所以禅宗更简单,它就说一句话“万缘放下”,它就讲完了,万缘放下就包含我们现在讲了半天的,万缘放下,就是身啊、心啊、六尘境界、能观的智慧,能观、所观都放下,它就是万缘放下,这个是最快的一句话。

如果一句话没办法那么快,也可以,禅宗也常常说:把身放下、把心放下、把境界放下,境界就是六尘嘛,六尘境界,还有一个没有办法放下的,那个就是了,全部能放下都放光了,还有一个没有办法放的,那个剩下来的就是我们的真心。

或者你两腿一盘,就开始观了:把身空掉、然后把心空掉、把外在的世界也空掉(就是六尘境界也空掉),把那个想要空掉的那个再把它空掉(那个就是能观的智慧,懂吗?)因为你说我要把身空掉、把心空掉、把世界空掉,就是要空掉、要空掉的那个——再把它空掉,因为你一路都说要把什么空掉、什么空掉,就是还有一个要把它空掉的那个心,对不对?所以当你身、心、世界都空掉之后,把那个空掉的再空掉,就是能观的智慧再空掉的意思。剩下的那个就是空不掉的,那个就是我们的真心。

很多办法,对不对?看你是要用放下也可以,你要空掉也可以。所以很快开悟啰,这样的话,哦,好像很接近,对不对?

所以前面“普贤章”讲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就是现在讲的这个渐修的次第,是一样的。

那我们现在讲说“灭”,这个“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刚才讲说幻身灭、幻心灭,不是身没有了、然后心没有了,不是!这个“灭”是远离的意思,你要知道它是幻的,然后你就远离对这个色身的执著,这个身就空掉了。

所以这个空掉不是没有身,你明明就一个色身坐在这里,你不能说我把身体空掉,然后就没有了,这座上没有人,不是的!是远离的意思,所以前面讲这个“灭”,都是远离的意思,你知道它是幻的,你就远离;身是幻的,远离;心是幻的,你就远离,你就能够远离对它的执著;六尘境界是幻的,你就能够远离六尘境界的执著;所以当六尘境界现前的时候,每天我们这个身心当下有什么觉受,还是有什么状况的时候,你都能够远离对它的执著,不再被它束缚,是这个意思,这个就是“知幻即离”嘛,对不对?知道它是如幻的,你当下就能远离。

只是我们没有办法,前面没有经过分析,就马上契入这个境界。那我们现在用分析的方法,也是一样可以契入这个境界,也是知道它是如幻的,就能够远离。

身、心、尘、智都是幻的,我就远离,这就是什么?“知幻即离”,知道它是幻化的,我就能够远离。等到一切能远离的都远离了,剩下那个不能够远离的,就是我们的圆觉真心,对不对?这个就是“离幻即觉”,对不对?所以也是一个可以证得前面“普贤章”所讲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也是藉由这个修法,思惟、观察、分析,就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好,所以到目前为止,就可以藉由观身无我,观心无我证到我空而破除我执;再由刚刚的那个思惟、观察,修法空观来破除法执,就是一路空,空到你的真心现前、开悟,这个时候法执也破了。

等到这两种执著都破除了之后呢,有两种障碍也跟着破除,什么障?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是由我执来的,所知障是由法执来的。现在我执跟法执既然能够破除,当然烦恼障跟所知障也跟着破。等到这两障都破尽的时候,我们的圆觉真心就能够现前,这个就是所谓的大彻大悟,禅宗的大彻大悟就是这个时候的境界。

这个就是二空观,我空观跟法空观,我们一般说二空观的修法,就是这样子来修。

接下来是“法界观”。我们看经文: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佛说:“善男子!应当了知身心都是自性上的尘垢,当这些幻垢永远灭尽,十方法界就清净了”。就是说当我们证到前面讲的,身心都是幻的时候,就是幻身、幻心、幻尘、幻智,当这些幻垢永远灭尽,就是永远都远离了,幻身、幻心、幻尘、幻智都远离了,这时候六根、六尘、六识、四大、世间法、出世间法,就是这边讲的十方法界,所有都清净了。你的六根清净、六尘清净、六识清净、四大、世间法、一切出世间法,全部都清净了,只要你能够远离诸幻,十方法界就清净了。

可是当我们的圆觉真心没有现前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被外相所迷惑。所以,佛接下来所比喻的,就是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没有开悟之前,圆觉真心没有现前之前,我们都会被外相所迷惑,不管是刚才讲的身、心、还是六尘境界,都会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然后起了我执跟法执。所以佛说:

“善男子!譬如摩尼清净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比喻那个清净的摩尼宝珠,就好像清净的摩尼宝珠,它能够随东、南、西、北、中五方、五个方位,一般就是五个颜色来代表五个方位。那颗清净的摩尼宝珠它本身是透明的,晶莹剔透的,没有任何颜色;可是当譬如东方的绿色现前的时候,你看摩尼宝珠,它就是绿色的;红色现前的时候,你看摩尼宝珠就是红的。那我们愚痴的众生不明白,就以为说摩尼宝珠就是红色的;你看到绿色的,你就说摩尼宝珠是绿色的,或者它是黄的啦、黑的啦、蓝的啦、白的啦——这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执著以为摩尼宝珠真实有这五种颜色。其实摩尼宝珠它本身只是有映现的功能,它本身的体性是清净的;但是它能随东、南、西、北、中五方映现出青、黄、赤、白、黑五色。那愚痴的众生看见了,就以为摩尼宝珠真实有这五种颜色。

这个“摩尼”的意思就是“如意”,它是梵语“如意”的意思,因为它能够如我们人的心意降下各种的宝物,所以就称为摩尼宝珠,用这个来比喻它有映现的功能;但是它本身的体性是清净的,就好像我们的圆觉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但是它又能够显现各类众生不同的身心世界,就好像摩尼宝它可以映现五色,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佛说: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圆觉的清净自性中,能随各类众生显现出不同的身心相貌。愚痴的众生见了,就以为说清净的圆觉自性中真实有这些身心的相貌,这种情况,就好像摩尼宝珠这种情况是一样的。

“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众生不能够远离种种幻化的原因,所以我才说身心是虚妄的尘垢。

这些幻垢在我们清净的自性当中它是本来没有的,是随众生不同的业力,显现出不同的身心相貌。随不同的业力,不同的缘,随染缘、随净缘。随染缘而现六道凡夫的身心世界;随净缘,清净的缘,而现四圣法界。所以六凡加四圣,就是所谓的十法界,十法界的身心世界,都是我们真心所变现的,就是一念无明。

真心无念嘛,我们讲了很多次,真心无念;可是你没有办法安住在这个无念的境界当中,你只要一动念,就起了无明,起了无明,就有八识,八识的自证分就现出了见分跟相分,然后再变现出十法界的身心世界。那我们愚痴的众生,不明白它是我们真心起了无明所变现出的境界,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这边讲的,这就是为什么不能够远离幻化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以为它是真实存在的,不明白它是我们真心起了无明所变现的身心世界,不同的业力显现出不同的身心相貌。

所以除非见性,见到了我们的圆觉真心,才能够真正的明了,在这个清净的自性当中,本来没有这些幻垢。既然本来没有,就能够远离这种种的幻垢,见到了真心,就知道真心当中本来没有这些幻垢,因此就能够远离这些幻垢。

这个时候,还能不能再叫众生呢?就不能叫众生了,对不对?应该给他一个名称,叫做“菩萨”。别教称为初地菩萨,圆教称为初住菩萨,说明什么呢?他至少破一品无明,才能够契入现在讲的这个境界,破一品无明才能见到自己的真心本性。

你说破见思惑,可不可以见到?没有办法;破尘沙惑,可不可以见到?还是没有办法见性,除非破一品无明,就能够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真心才能够真正的显现,除非破一品无明,我们刚才讲的那个圆觉自性的那个真心才能够现前,就是我们破一品无明开始,真心就能够现前,这个时候就不能叫他众生了,就要叫他菩萨。

所以,我们看经文说:

“对离幻垢,说名菩萨。”

相对那些能够远离幻垢的人,我们就称为菩萨;不能够远离幻垢的我们称为众生。所以相对这个众生来说,他的名称叫做菩萨,所以菩萨是相对众生来说的,因为众生不能够远离种种的幻垢,相对这个众生来说,能够远离种种幻垢的,我们给他一个名称,就叫做菩萨。

所以,一旦所要对治的幻垢都除尽了,那么能对治幻垢的智慧也不需要了,所以佛说:“垢尽对除”,这就是刚才我们讲的那个能所的关系:所要对治的幻垢,既然已经完全的清净了,完全除尽,就是刚才讲都远离了,能够离的都远离了,那能对治幻垢的那个智慧也跟着除灭,所对治的幻垢已经灭了,能对治幻垢的智慧也跟着灭,对不对?因为你所要对治的已经没有了,那你能对治的那个也不需要存在,这就是“垢尽对除”的意思。

那这个时候还需不需要佛呢?我们要知道,佛祂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佛是教导众生怎么离幻的。现在已经远离种种的幻化,还需不需要佛来教导众生怎么远离幻化?需不需要?就是说现在菩萨啦,已经证到菩萨,已经远离种种的幻垢,还需不需要佛?还需不需要?他已经离幻了,佛是教众生怎么离幻的,我现在已经离幻了,还要不要佛来教?不需要了,对不对?

所以:

“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下面这一句,这个“对垢”就是指相对能离垢的菩萨;“说名者”就是说法的佛。所以这个时候就没有所谓能远离幻垢的菩萨,也没有教导如何远离幻垢的说法者——就是佛了,都没有了,都不需要存在了。

所以在清净的圆觉自性当中,是本来没有幻垢和远离幻垢的人,也没有教导如何远离幻垢的佛,在我们清净的自性当中,是本来没有这些东西的。

那后面是怎么产生众生?有众生,就要有佛来教导,然后又可以成就什么破一品无明以上的菩萨,这种种的内容,是怎么衍化出来的呢?话说一念无明起,就是从这边开始的。所以当你见到你的清净自性的时候,这些都不存在了,为什么?因为你已经破了一品无明,懂吗?无明破了,你的真心显现,你真心里面本来没有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无明的产物。当你的无明破了,这些东西本来不存在的,就是虚空中的花朵,就是这样子来的。虚空中的花朵,本来没有,是无明才看到虚空中有花朵,所以在清净的自性当中,本来没有这些,什么众生啊、菩萨、佛啊都没有。是因为有无明,才变现出十法界的身心世界,然后才有佛要教导众生,怎么远离种种的幻化等等的。

好,到了这个时候就算观行成就了,一切的幻垢都远离了,只剩下那个不能够远离的圆觉自性,在清净的自性当中,没有一方不清净。刚才说十方法界都是清净的嘛,所以现在十方都是清净的,没有一方不清净。就算无量无边的虚空,这时候看起来也好像是从自性当中所显发出来的,这就是下面佛所说的: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

这个就是指前面所说“欲求清净圆觉”的人。

“证得诸幻灭影像故”,

由于证得一切诸幻影像都灭的缘故,也就是观行成就的缘故。

“尔时便得,无方清净”,

这个时候,只剩下清净的圆觉自性,那在清净的圆觉自性当中,没有一个方所是不清净的,就是十方都是清净的,只要你清净的自性现前,没有一个地方是不清净的。

“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无边的虚空,就像是从圆觉自性中所显发出来的。

我们的圆觉自性本来是灵明不昧的,它是广大无边的;但是就是因为一念无明的遮障,就变成了十方的虚空。所以这边的十方的虚空指的是物理的虚空,它是有相的虚空。那我们常常说“自性如虚空”,这个是无相的虚空,哪一个比较大?物理的虚空、有相的虚空比较大?还是我自性的虚空、无相的虚空比较大?当然是自性的虚空比较大。

所以,在经论上就有这样的形容,《楞严经》上面讲的,就是说你物理的虚空在你的自性虚空里面“如片云点太清”,片云,就是一片云,在那个太清(太清,就是表示那无量无边、自性的虚空),就好像太清里面的一片小小的云朵这样子而已。所以有相的虚空,跟我们无相的虚空、自性的虚空相比较,只是无量无边的太清里面的一小小的一片云这样子而已。所以它这边才会说:这时候看虚空,好像是我们自性里面所显发出来的,因为它只是我们自性里面的一片云而已。

那这一片云是怎么造成的?就是那一念无明的遮障,本来那个广大无边的,灵明不昧的圆觉自性就变成了顽空,顽空就是现在讲的这个物理的虚空、十方虚空。现在无明既然破了,十方虚空在刹那之间就顿时消亡,这就是禅宗常常比喻,什么是开悟的境界?它就会说“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我们现在就明白为什么“虚空粉碎”,真的虚空粉碎?不是,就是无明破的那一刹那,我们自性现前的那一刹那,十方虚空顿时消亡,就好像虚空粉碎一样,它是一种比喻开悟的境界;“大地平沉”,整个大地就沉下去了,也是一种比喻,这个时候就是刚才讲的,能够灭的都灭完了,所以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在顿时间都消亡了,在自性现前的那一刹那,无明破的那一刹那,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反观十方无边的虚空,就好像是由自性中所显发的,就是这样子来的,好像虚空相对自性来说就是如一片云,太清里面的一片云而已。

“觉圆明故,显心清净;”

这个时候,由于觉性圆满光明的缘故,因此我们的心就显得清净。这个才是真正的清净心现前。我们平常说要保持清净心,哪里有真的清净?身也没忘,心也没忘,六尘境界也没忘,没有一个忘了,所以心怎么可能真的清净?

所以要到达你真正的清净心就是这个时候,你的圆觉真心现前,这个时候心才是真的清净。所以在我们没有悟道之前,想要去妄想啊、断烦恼啊、得清净心,都做不到,也没有办法做到。你有我执、法执,统统都在,怎么可能真正的有清净心。所以那个时候说我要保持我的清净心,也不是真的清净啊。所以一直要等到见性,就是见到我们清净的自性心,才是真正的清净。

所以它这边形容了半天,就是禅宗所谓大彻大悟的境界,它也是一真法界的相貌。什么时候一真法界现前?就是这个时候,真心现前的时候,心真的清净的时候,那个当下就是一真法界,也是我们大彻大悟的境界。

所以只要心一清净,十法界没有不清净的,十法界,六凡、四圣,十法界没有不清净的。所以我们就知道:一切唯心造,心净则国土净。

所以,接下来就要讲六凡四圣,它的身心世界一一都是清净的。不过它很长,我们可能要明天才讲,它一口气就讲了七种的清净,所以今天一定讲不完,我们留到明天讲好了。

今天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